《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PPT课件
唐三大皇宫
建筑精选课件
53
太极宫复原图 太以规划严整、主次分明见长
建筑精选课件
54
太极殿复原图
建筑精选课件
55
兴庆宫 以豪华绮丽、风光优美取胜
为唐代长安最近的皇家园林。公园中兴庆湖即 在原兴庆宫中“龙池”原址建成。
建筑精选课件
56
• 兴庆宫是唐玄宗朝政的重心,是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 和享乐的地方。其设计既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风格,又吸 收了国外造园的艺术特点。
址长 乐 宫 遗
建筑精选课件
据记载,此宫四面各 开宫门一座,仅东门 和西门有阙。宫中有 前殿,为朝廷所在。 西为后宫。
50
未央宫
• 汉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5公里),是汉朝 君臣朝会的地方。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东西两 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 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 伟则有过之。
建筑精选课件
57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 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 北倚栏杆。”
沉香亭
日本的遣唐使藤原清河及留学生阿 倍仲麻吕也来过这里。现园内有唐 勤政务本楼遗址,仿建有唐玄宗与 杨贵妃游乐的“沉香亭” ,阿倍仲麻 吕纪念碑等多处名胜。
建筑精选课件
58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大明宫在唐朝三大内中规模最大,融合了两者的特长,成 为唐代最富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大明宫建筑布局以丹风门、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和玄武门为南北轴线。含元殿是大 明宫的主殿,它建在一个突出地面十余米高的殿基上。殿身 东西约60米,殿前两侧有翔鸾阁、栖凤阁,伸向前方。殿阁 之间,廊道相连,形成三面环抱的平面布局。

《旅游文化学》课件

《旅游文化学》课件
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结构化处理,探究其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
评估当地文化的传承状况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文化传承与保护评估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世界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动世界旅游发展
04
CHAPTER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与技术
通过设计问卷,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导游、经营者等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变迁。
推动经济发展
起源
01
旅游文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认知逐渐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发展
02
在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学科体系逐渐形成。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游客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规划法
制定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时序规划法
综合考虑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全面、协调的文化发展规划。
综合规划法
05
CHAPTER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埃及金字塔
1

第五章 旅游建筑文化 PPT

第五章 旅游建筑文化 PPT
例: 故宫内的太和殿在须弥座上。 外八庙是多种建筑文化的融合结晶。
中国古建筑文化欣 赏
长城文化
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继而秦、汉、 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辽、金及明清 代等10余个朝代。用途主要是防御外敌骚扰入侵, 以保护中原地区的安定。目前保留的长城主要是明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达万里。自东 向西,始于辽宁,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 山西、陕西、宁夏 最后达甘肃(全长约8851.8公里, 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成为世界上时间 跨度最长和空间地域跨度最大的建筑。
(2)祈年殿(图片) 殿高9丈9,殿顶周长30丈,寓一月30天;
殿内立柱(图片) 藻井下有四根龙柱,代表四季; 中间一层有十二根立柱,象征十二个月; 外层十二根立柱,象征十二个时辰; 里外二十四根立柱象征二十四节气; 加藻井下四柱,代表二十八宿; 殿顶四周有三十六根短柱,象征三十六天罡星。
总结: ★中国建筑反映的是人的秩序,由传统的礼乐思想所 规定。 ★以礼为中心的价值观,使中国建筑具有明显的保守 性,中国建筑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形式没有大的突破。 ★乐——建筑在坚持礼教的前提下讲究美学性、艺术 性
旅游建筑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古建筑的特色
了解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取向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一、建筑的本质
建筑是为了满足居住的需要产生的,它既是一门科学,又 是一门艺术。
建筑是物质外显和文化内涵的有机组合,文化是建筑的灵 魂。
建筑审美三阶段:一为欣赏色彩;二为欣赏线条;三为理 解造型的内在意图。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抬梁式构架在春秋时已有,唐代发展成熟。
穿斗式
穿斗式木构架,这种结构技术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汉) 已相当成熟,流传至今,为中国南方诸省所普遍采用。

第五章旅游建筑文化

第五章旅游建筑文化
58
帕特农神庙(希腊)
59
万神殿(罗马60 )
61
科隆大教堂 (德国)
62
圣彼得大教堂 (意大利)
63
巴 洛 克 式 64
洛可可式
65
现代主义建筑 66
后现代主义建筑
67
二、西方建筑文化欣赏
(一)巴特农神庙 (二)巴黎圣母院 (三)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68
巴黎圣母院
69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三、中国古建筑文化欣赏
(一)长城文化 (二)宫殿文化
1、北京故宫 2、沈阳故宫
(三)坛庙文化
26
(四)丧葬及陵墓文化
视死如生的陵墓建筑 商、周:封土为坟 秦、汉:方上 魏晋隋唐:以山为陵 明清:宝城宝顶
27
第五章 旅游建筑文化
1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一、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商、周是中国典型的木柱梁框架结构已开始 形成。
2
3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一)地域性 (二)民族性 (三)木结构特色 (四)全体布局特色 (五)大屋顶的建筑特色 (六)重装饰重彩绘的特色
4
清宁宫(口袋房)
5
6
7
8
9
10
28
29
30
31
32
(五)宗教建筑文化
1、佛教建筑
(1)佛寺建筑文化 (2)佛塔的建筑文化 (3)石窟的建筑文化
2、道教建筑
33
山西应县木塔
3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PPT演示课件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PPT演示课件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 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 的内院式住宅。
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 对称。
四合院的结构:大门、影壁第 一进院(天井)、大堂、第二进院、 书屋、住宅等,东西厢房。各 房有走廊,相互相连接。耳房、 厨房、西南角为厕所,东南多 是大门。(石板、砖、鹅卵石铺路,种花
木)
35
四合院的文化优势
• 秦朝时的阿房宫 在今天的西安郊区阿房村 • 汉朝时的“汉三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 • 唐朝时的“唐三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 明清 故宫
26
汉、唐、明三代宫殿发展趋势
• 1、规模
– 汉长安长乐、未央两宫占地分别为6.6及4.6平方公里; 唐长安大明宫为3.3平方公里;明北京紫禁城0.73平方 公里。
6、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 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 的追求;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 化的殿堂。
37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是( )结构。
木结构Leabharlann 381、抬梁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 也称叠梁式。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庙 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 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 代表
1
2
3
4
5
在世界上能代表中国的建筑, 大家第一反映是…..
6
7
8
9
中国的传统建筑
中国建筑有三大瑰宝: 壮丽的宫殿、雄伟的长城、曲折多变的园林。 宫殿体现的是权利与信仰,长城体现的是意志和力
量,而园林则体现的是趣味和感情。
10
园林
• 中国园林丰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园林

体系(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中占有重

《旅游文化》5模块五 教学PPT课件

《旅游文化》5模块五 教学PPT课件
1、原始社会建筑 天然崖洞、构木为巢/穴居 木骨泥墙房屋、干栏式木构建筑 2、奴隶社会建筑 夯土技术、使用青铜工具 木构架成为主要结构方式 瓦: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
3、封建社会建筑
战国时期 出现了铁质工具和砖 秦汉:我国古代建筑体系基本形成 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 斗拱普遍使用、屋顶形式多样 代表作:万里长城、都江堰、秦始皇陵
大雁塔
小雁塔
大转变时期:宋代
出现了建筑规范文献《营造法式》 建筑特点:屋顶的坡度增高,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
建筑的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华丽。 园林兴盛 代表: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宋代道观,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九 脊顶,殿身采用殿堂型构架体系,前檐柱采 用木雕盘龙柱形式 ,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 雕盘龙柱
完整的院落组织,多样的平面布局
在平面布局上,对称与自由并存:
对称:宫殿、官署、庙宇、官宦住宅——宏伟庄重 自由:民居、风景园林——自然随意
四合院
Google地图中的紫禁城
建筑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彩
岳阳楼
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江南民居—水乡
陕北窑洞—黄土高坡
三、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
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技艺:使用雕刻、绘画艺术 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 代表: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北魏时建,单层密檐式砖塔,是此 类砖塔的鼻祖。平面十二边形, 也是全国古塔中的一个孤例。砖 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几 部分构成,高约40米。
成熟时期:隋唐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结构的构件形式及用料规格化,砖石建筑进一步
发展时期:元代
宗教建筑兴盛,尤其是藏传佛教; 大量使用“减柱法”,用天然弯曲的木材作梁架

《中国建筑文化》课件

《中国建筑文化》课件
代表建筑
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近代建筑
总结词
中西合璧,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近代建筑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开始使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 筑材料,同时融合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
上海外滩建筑群、南京中山陵等。
现代建筑
总结词
01
创新发展,绿色环保
详细描述
02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大量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注
风水学说
总结词
风水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张通过对环境的选择和改造来达到吉祥、避邪的效果 。
详细描述
风水学说在中国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选址、布局、结构和装饰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风水因素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常常会设置影壁、屏风等物件来阻挡“邪气”,同时也通过各种装饰 和布局来达到吉祥的寓意。
木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了 各种文化和艺术风格,如佛教 、道教、儒家思想等,形成了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石雕
石雕在古代建筑中常用于门楼、牌坊、石碑等 部位,其风格粗犷、雄伟,给人以庄重、沉稳
的感觉。
不同地区的石雕风格也有所不同,如福建石雕、河北 石雕等,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工艺。
石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另一种常见装饰手法 ,通过雕刻石头来创造出各种形象和图案。
《中国建筑文化》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国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 中国建筑的特点与风格 • 中国建筑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 • 中国建筑的装饰与艺术 • 中国建筑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01 中国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建筑
总结词
壮丽辉煌,技艺高超
详细描述
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布局讲究中轴 对称,屋顶采用琉璃瓦,装饰精美,技艺高超。

《旅游文化》-旅游建筑文化

《旅游文化》-旅游建筑文化

脊脊
歇 山 顶
( 戗 脊 )
四 条 垂 脊
学院
南京旅游职业
▪ ▪
正脊
斜脊
垂脊
单 檐 歇 山 顶
焦山瘗鹤铭馆
重 檐 歇 山 顶
庑 殿 顶 与 歇 山 顶 的 比 较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庑殿顶

歇山顶
一屋
条面
正双
脊坡
悬 山
Hale Waihona Puke 四屋 条面顶 垂两
脊侧




学院
南京旅游职业
▪ ▪
正脊
垂脊
山 墙
悬 山 顶
重檐>单檐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 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
硬山顶
古建筑的分布规律
主要建筑 主体建筑 其他: 次要建筑
古建筑的分布规律
讲究“中轴线”
中轴对称 所以,凡是贯穿于中轴线上的建筑都是重要建筑, 且其中必定有一个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的建筑都是 次要建筑。这样的布局方法显示了尊者至高无上的权 威和唯我独尊的等级观念。
▪ 梁架结构多用四柱
▪ 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周 加上一圈外檐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特点:
▪ 出檐深远 ▪ 造型多变 ▪ 礼制烙印
六种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特点
名称
庑殿顶
正脊

垂脊

斜脊

屋檐两侧是否挑出山墙
用途

皇宫寺庙主体建筑
歇山顶



悬山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更高级的台基。称为须弥座,采用条石砌成,砖石 上有凹凸的线脚和各种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的栏杆。
(4)最高级的台基。由几个须弥座叠加而成,从而使建 筑显得更为雄伟高大。常用于级别较高的建筑。
2.屋身

屋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部分,中国古代建筑采用
木架构的梁柱式结构。
(1)柱。由松木或楠木制成,置于台基之上,用以支 撑梁和屋面檩条,形成梁架。古人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故 平面组合中开间均为单数。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纵深的 间数称为“进深”。
代建筑严格地分为三个类型,即殿式、大式和小式。

殿式指宫殿的样式,主要为帝王及后妃的居所;大式
是各级官员和富商大贾的宅第;小式则是普通百姓的住房.
(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构成,
俗称“三段式”结构。“高基座、木构架、大屋顶”形象
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
(2)歇山顶。又称九脊顶,包括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 戗脊。

下部是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山墙,
是上部硬山顶与下部庑殿顶的有机组合。也是建筑级别较高
的屋顶形式之一。北京天安门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
(3)悬山顶。又称挑山顶,其上包括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山墙由柱子承重,故 称为挑山顶。
伦比的巨大成就。建筑材料质量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和施
工逐步标准化,装饰风格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

规模宏大的北京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以及天坛等建
筑精品,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及结构
(一)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是按照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来规定
建筑的规模和形制的。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把中国的古
(2)梁。梁置于柱上用以支承檩的重量,梁、柱构成 中国古代建筑的“骨架”,即现代建筑的“框架”。
(3)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特有的传力 构件。斗、拱、昂三者合称“斗拱”。
3.屋顶
(1)庑殿顶。又称四阿顶,四面斜坡,一条正脊,四条 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其中重檐庑殿顶是建筑级别最高级的 屋顶形式。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即为重檐庑殿顶式建筑.

商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宫殿建筑,其代表是河
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建筑的高潮中,逐步形成了中
轴对称的基本模式,奠定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基础。
秦汉时期,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

主要标志是:人们初步掌握了夯土和烧制砖瓦的技术、
木构架结构渐趋成熟、拱券式结构有了发展。这个时期的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 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坛庙建筑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工程建筑、楼阁、居民建筑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建
筑的类型、结构和建筑、布局及装饰上的特点
建筑遗址主要有宫殿、陵墓、驰道、长城及都江堰、灵渠、
郑国渠三大著名水利工程。
(二)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砖瓦质量和木结构技术都有
所提高,而且由于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不断兴建,大大
地丰富了我国的建筑内容和装饰艺术。

除了传统建筑外,出现了佛寺、佛塔和石窟寺三大
佛教建筑及精美的雕塑和壁画。
(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顶齐平或略高于 屋顶,两侧以砖墙承重。一般民居多为此种类型的屋顶.
(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屋顶,没 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说来,亭、阁、塔均 用此种屋顶。
(6)卷棚顶。屋面双坡,相交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形 似卷棚。江南一带的建筑习惯采用此种建筑形式。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东方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它与以
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著名三大古代建筑体系.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
社会晚期,我们的祖先从构木为巢、建造半地穴式建筑开
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村落。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单体建筑的特点

1.材料使用

我国古代建筑与欧洲、美洲及非洲和西亚建筑体系的
不同特点之一,就是普遍地以木材和砖瓦作为主要的建筑
材料。木材和砖石材料的使用,不仅在取材、加工和构筑
上方便经济,而且结构牢固、重量轻、韧性好、抗震性强.
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无数木结构建筑精品是我国旅游胜

这一时期留下的主要建筑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山西大
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和河
南龙门石窟等。
(三)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阶段。

主要表现在: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日趋完
美、建筑构件比例定型化。

这时期的宫殿建筑、陵墓建筑、桥梁建筑、寺庙建筑
1.台基

台基又称基座,为一高出地面的底座,是建筑的基础部
分。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无论是简朴的民居,还是巍峨的殿
堂,都将其框架立于台基之上。
(1)普通台基。用素土、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高 约数十公分,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由砖或石建成,较普通台基要高,台 基上还建有汉白玉栏杆。
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雕塑和壁画的成就尤
其突出。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对后世的城
市建筑影响巨大而深远。这一时期建筑遗址主要有各种寺
庙、陵墓建筑,如五台山南禅寺、唐昭陵、唐乾陵等.
(四)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高峰时期

经过宋元时期的转变和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
古代建筑体系达到空前的完善和高度的成熟,取得了无与

☆了解我国古代城防建筑的特点和我国现存著名的古代
城池;掌握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重点掌握我国长城的修建、
组成;

☆了解我国古代的丧葬文化及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
演化;重点掌握封土形制的沿革和陵园布局;了解中国古代帝
王陵墓的分布;

☆了解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与楼阁、桥梁等建筑,
掌握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其在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