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全套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文化应由: 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三个层次的结构构成。
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

文化是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媒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支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章海荣:“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
、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
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是
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 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属于文化这个大的范畴的;
它是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经济性
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
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的内在冲动
以文化交流为核心的体系构成

客源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旅游 中介体——旅游目的地客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 回归久居地
旅游文化学
教学内容
基 础 主 体
客 体
旅游文化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消费与介体文化 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媒 体
发 展
教学方式
旅游文化发展历程(4个)

旅游文化的形成: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鼎盛:隋唐五代宋时期的旅游文化(彭路、黄
区域旅游文化(6个)

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阳敏)
三秦文化(陈应波) 三晋文化(李琴) 楚文化(冉翠) 吴越文化( 杨丹) 巴蜀文化(陈柔) 其他区域文化如岭南文化、东北文化等()
城镇旅游文化(4个) 北京的城镇文化 香港的城镇文化(李玲、刘翠华) 成都、重庆的城镇文化(漆尧、唐 玉娇) 上海的城镇文化(许玉萍、张秋月 ) 澳门的城镇文化(杨劲、松杨伟)

《旅游文化学》课件

《旅游文化学》课件
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结构化处理,探究其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
评估当地文化的传承状况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文化传承与保护评估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世界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动世界旅游发展
04
CHAPTER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与技术
通过设计问卷,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导游、经营者等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变迁。
推动经济发展
起源
01
旅游文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认知逐渐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发展
02
在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学科体系逐渐形成。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游客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规划法
制定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时序规划法
综合考虑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全面、协调的文化发展规划。
综合规划法
05
CHAPTER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埃及金字塔
1

旅游文化学-二章优秀课件

旅游文化学-二章优秀课件
旅游文化学第二章
旅游主体文化
辽宁财贸学院
1
2020/11/23
主要内容
1. 旅游主体文化概说 2. 旅游消费文化 3. 旅游审美文化 4. 旅游休闲文化
2
2020/11/23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概说
一 旅游主体与旅游主体文化
二 旅游主体文化特征
三 旅游主体文化观念
3
2020/11/23
一、旅游主体与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审美关系
审美客体刺激审 美主体的生理、 心里机制,满足 主体的审美需要 而建立起来的。 在旅游活动中, 当审美客体的审 美属性与审美主 体的内心相适应, 便容易产生感知、 想象、情感和理 解的审美冲动。
2020/11/23
三、旅游审美体验
旅游审美,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过程。旅游审 美过程,是美的认识过程、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情绪情感的心理活动, 是感知、情感、联想和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
高,有闲阶级大
人们普遍产生旅游 量出现,旅游产品
愿望,空余时间增加,极大丰富,注重旅
旅游项目多样化, 游品质和精神享
旅游范围扩大化。 受,消费象征化
、符号化。
旅游消费文化:传统—现代—后现代变迁路径
21
2020/11/23
第三节 旅游审美文化
1. 美的本质与形态 2. 旅游审美要素 3. 旅游审美体验 4. 旅游审美感受的文化层次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消费文化
是受旅游者文化所支配和影 响的,旅游者的旅游态度、 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模式以 及旅游具体消费行为包括习 惯、性格、爱好、家庭收入 、年龄、职业等对旅游文化 和旅游活动必然带来巨大影 响。
旅游审美
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美的创 造和美的欣赏过程。这是一种意识 活动过程,突出的是美感的愉悦, 表现的是感知、情感、联想和想象 、理解等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自由和谐 的过程中产生审美感受,是形成美 的体验和创造的源泉。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第1章--旅游文化学导论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第1章--旅游文化学导论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文化研究的深入
80年代,旅游人类学家将旅游者作为一个需要休闲、为摆脱一些社会 束缚而远游的人来研究,旅游活动的文化性质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论证。 进入90年代,西方的旅游文化研究方兴未艾。 □ 论著方面,尤瑞的《旅游者的凝视》(1990);亚利· 里德的《旅 行者的心灵:从基加马治到寰球旅游》(1991);玛丽· 路易· 普拉特的 《帝国主义的眼睛:旅行写作与跨文化的演变》(1992);卡伦· 卡普兰 的《旅行质疑:后现代对位移的讨论》(1996);杰姆· 克勒福德的《旅 行文化》(1997);C.T.威廉斯的《旅行文化》(1998)。 □专业研究刊物方面,除《旅游研究年报》(1973年创刊)外、还出现了 英国的《旅游管理》、澳大利亚的《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1990 年创刊)等一大批专业性强、内容全面深入的旅游文化研究刊物。 □ 学术交流上,除了定期的旅游文化国际年会,各国、各地区还有为 数众多的各类研讨会。
沈祖祥:旅游文化的研究对象,即是通过对 旅游内部三个相互关联、运动的结构的演变过程进 行 系统研究,描述旅游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运动 规 律(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1999)。 喻学才先生: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 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喻学才,《旅游 文 化》,2002)。 章海荣:旅游活动实际促成的是一种文化进入到 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事实。旅 游 文化的研究视野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旅游主体 文
二、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主要观点 加法利(Jafar Jafari)等:目的地国民族文 化,客源国文化,以及主体和客体、媒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交 际碰撞产生的文化都是旅游文化的研究范畴(肖洪根,1994)。 马波:旅游文化学以旅游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本质以 及旅游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与旅游学有着一 个基本共同的结构(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1998)。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应抓住旅游主体----中介体----客 体----社会环境的各个环节,研究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和民族旅 游 性格的塑造过程(谢贵安,华国梁,《旅游文化学》,1999)。

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旅游文化》PPT课件

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旅游文化》PPT课件

4.2 建筑文化
4.2.4 园林和风景建设
1)中国园林的悠久历史
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是周文王时期的灵台、灵沼、灵囿,主要供狩猎、采樵用, 以自然山水为主。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在咸阳修建上林苑。汉武帝时期把上林 苑扩充到周围三百里,苑内豢养各种动物供天子射猎,种植各种异树以标奇丽, 同时又修建章宫,开太液池,池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以拟仙境。
4.3 饮食文化
4.3.3 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茶始产于蜀地,秦灭蜀之后开始向各地移植。 饮茶大约始于秦汉,西汉文学家王褒为其友写的《僮约》中谈及买茶和煮茶,这是有关茶成为 饮品的最早记载。三国时,饮茶风气已经盛行,华佗的《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 肯定了茶提神的功效。南北朝佛教盛行,僧人坐禅时常饮茶以消除睡意,由此“转相效仿,遂 成风俗”。唐代,茶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也成为吟诗作赋的题材。唐人陆羽所写的《茶 经》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茶叶为主的专著,对茶的起源、历史、栽培、采摘、烹制等作了详细 的论述。唐以后,陆羽被奉为“茶神”或“茶圣”。唐代茶叶种植很广,以江淮地区产量最高, 浮梁、湖州是重要的茶叶集散地。白居易《琵琶行》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 去。”至宋代,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更为成熟,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把当时的制茶工艺 细分为12条,可见当时茶叶制作已相当发达。此后茶逐渐成为百姓饮品中的一项,被列入“开 门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
2)道教建筑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宫观与佛寺 相似,也是以庭院为单元组成的各种形式的建 筑群。其平面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中轴 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传统建筑形 式,以全真派的祖庭——北京白云观为代表; 另一种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位置, 然后再围绕八卦方位放射展开的具有神秘色彩 的建筑形式,以江西省三清山三清宫为代表。

旅游文化教学课件PPT(共22页)

旅游文化教学课件PPT(共22页)

(三) 文化的地域特征
❖ 其一,是指世界范围内由地域环境所形成的文化类型特征。
❖ 其二,指的是在同一国家、民族文化类型中,在同一主文 化条件下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同 一国家、民族文化中的地域特征差异,形成了该民族文化 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 文化的时代性是文化在纵向发展阶段即历时性特征。而文 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是文化在同一历史时期世界各民 族、各个地域文化形态的差异,即文化同时性特征。
二、现代旅游文化是现代旅游活动发展的结果
现代旅游活动出现了与过去旅游活动不同的变化,主要表 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旅游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而成为人们普遍的基本生 活消费,展现了当代人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方式 与内容。 (二)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大的产业之一, 产生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三)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和加快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 间的交流,使旅游者自身的文化和旅游地的文化都受到影 响,发生了变化。 ❖ 现代的旅游活动方式、旅游活动对象与旅游活动成果,形 成了三者相统一的现代旅游文化形态。现代旅游文化是现 代旅游活动发展的结果。
❖ 在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起到中介体作用 的文化。包括旅游管理、旅游企业、导游、旅游教育、旅 游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文化事物与现象。旅游企业文化是旅 游中介体文化中的核心部分。 4 旅游社会环境文化:
❖ 旅游活动中与旅游主体、客体和中介体密切相关的社会环 境文化。
(三)从现代旅游的商品交换特性的角度确立研究的内 容
二、文化的结构系统
(一) 文化结构的三个层面 1. 最外层是文化的物质层。 ❖ 文化的物质层是人们最易于认识的文化外在层面,是文化
最为活跃的因素。 2. 文化的中层是客观上的思想、制度层。 ❖ 思想制度层是文化结构中最具权威性的因素,它往往规定

旅游文化学第-章绪论PPT课件

旅游文化学第-章绪论PPT课件

05
旅游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旅游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旅游活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增进 文化理解和认同。
推动社会进步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 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提升国家形象
旅游活动能够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有助于提升国 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旅游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文化互 动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旅游来促进文化交流和保护文化遗 产。
旅游文化学的未来趋势
未来,旅游文化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与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更 全面地揭示旅游文化的内在机制和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旅游文化学的国际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研究将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旅 游文化现象和问题,推动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同时,可持续旅游发展将成为旅游文化学的重 要研究方向,以实现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
旅游文化的特征
01
多样性
旅游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背景下的
旅游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这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体验。
02
互动性
旅游文化具有互动性的特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与当地居民、旅游从
业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有助
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
总结词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是指以地方民俗文化为特 色,通过民俗活动和表演展现地方特色的文 化形式。
详细描述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 艺、民间音乐舞蹈等。这些地方通过展示地 方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游客了解和体验 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同时,这种文 化形式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 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旅游文化学课件

旅游文化学课件









6、旅游文化的功能
(1)提高旅游主体的审美与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激发了地方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加速目的地文化的演进。



(3)规范、调节与制约着旅游活动。
(4)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文化研究

1、旅游文化研究内容 (1)对旅游主体文化的研究 包括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旅游动机的文化分析、旅游审美行为的文 化分析、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旅游行为层次、旅游活动对旅游主体 文化人格的塑造等方面的研究。 (2)对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 包括对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以及旅游活动对旅游接待地文化 的影响的研究。 (3)对旅游介体文化的研究 包括旅游企业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管理文化等。 (4)对跨文化交流的研究 包括旅游与文化交流、中西旅游文化比较、中西旅游文化差异原因分 析、旅游文化的冲突与整合、跨文化与旅游活动及旅游经营等方面的研究。



泰勒:“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 。” (《原始文化》)
今天关于文化的定义,全世界有200余条,目前我们通用的“文 化”一词,系日本学者在翻译西方词汇时使用的,后来传入我国。现 代汉语的“文化”主要有三个义项:一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二是考古学用语;三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知识水平。





三、旅游文化研究
1、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 2、旅游文化的研究方法 3、旅游文化的研究意义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功能


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现代宗教朝觐活动的旅游;人类本身作为旅 游吸引物(将旅游理解为一种销售本土文化(sellingculture) 的方式)
耶鲁大学
亚洲的旅游与文化
麻省理工学院 太空旅游;成功开发太空旅游的政策框架
斯坦福大学 旅游与文学
达特茅斯学院 旅游、野生动物保护、土著居民在保护中的地位
哥伦比亚大学 云南的民族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与发展;旅游对 家庭、外来者和当地居民的影响
l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海边从事日常生计的爱斯 基摩人对每天回答相同的问题感到厌烦,抱怨部分游客 的做法。
如有游客从支架上拿起肉干和鱼,嗅一嗅,然后就像垃圾一样 把它扔掉。
许多乘飞机的爱斯基摩人听见游客离开时自夸“我照的照片”, 认为语气有嘲笑之意,对爱斯基摩人自尊心是伤害。作为报复, 爱斯基摩妇女开始拒绝游客给她们照相,后来搭起棚架不让游 客观看她们的工作,有的最后雇用出租车把海豹和其他猎物拖 回家去加工。
旅游“文化秃鹫”、文化娼妓
1977年,瓦伦·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文集:
1977年,瓦伦·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文集: •游客体验及境遇的文化解释 •旅游对东道主社区文化影响 ↓↓↓
➢主客间沟通方式、过程 ➢文化商品化
•极地日出:极地旅游的“熬夜看午夜日出”。看完晚上9点的舞蹈表演,海边散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言 “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
晋人束广微《补亡诗·由仪》言 “文化内揖,武功外悠”。 “文化”与“武力”相对应,
中国“文化”指上层统治者 道德教化等“软”的力量, 侧重于精神方面。
西方---英语Culture、德国Kulture 都源于拉丁文Cultura, 意为“耕作”、“栽培”、“培育”。

• (3)广义和狭义的文化: • A 广义的文化: • a.“人化”的一切 • b 人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文化、制度
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B 狭义的文化: a 精神文化 b 知识
C 文化等式: 文化=人类——动物
• 2、“旅游文化”
• (1)概念:旅游引起的文化现象,是旅 游者离开居住地寻求物质和精神满足而 产生的特殊的文化成果的总称。
2004年, Dennison Nash《旅游人类学》:
•旅游现象作为发展或文化涵化研究 •旅游现象作为个人移动研究 •旅游现象做为一种上层建筑研究
2、20世纪90年代,旅游在 后工业社会影响突出
美国主要大学涉及文化的旅游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 宗教遗产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展示及其形象识别
哈佛大学
(二)文化视角的旅游研究
1、20世纪60年,“旅游影响研究”:
•经济 •社会文化 •生态环境
成果标题可看出观点:
纳什(Dennison Nash) : 《作为殖民主义形式的旅游》
(Tourism as a Form Imperialism)
特纳、阿什(L.turner; J.ash): 《成吉思汗马队》(Holden hordes)
芝加哥大学 玛雅的旅游与人类
(三)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 • 1、“文化”: • (1)中西方对“文化”的不同理解 • 中国----“文化”分解:
• “文”通“纹”,指各色纹理。
“化”指事物变化过程 《礼记·中庸》有言“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 “文化”合解:指文治教化。
• 《周易》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旅游活动中有哪些文化现象呢?
旅游文化学
旅游载体文化
(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 —文化时、空传播与交流)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者文化)
旅游 文化
旅游客体文化 (旅游资源文化)
旅游介体文化 (旅游业经营者文化)
(一)“旅游文化学”名称问题
1、国内:某研究领域常称为“学”, “旅游文化学”由此而来。
英语学术圈:无“旅游文化学”一说, 旅游文化也非独立学科或分支,更没有 以旅游文化为题论著、教材、论文。
2、文化是一大视野,涉及面广, 政治、经济、上层建筑无所不包。
“旅游文化”是一视角。以文化视 角认知旅游。
3、本课程“旅游文化学” 的来历?
本课程的内容
•旅游文化概论 •旅游与民俗 •旅游与宗教 •旅游与园林 •旅游与中国传统建筑 ·············
旅游文化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套精品课件
(一)二个问题: • 什么是旅游? • 旅游活动中有哪些文化现象呢?
讲授结构
•理论 •问题 •案例 •反馈
一、旅游文化概论
?
旅游的本质
• 经济(消费)——表象 • 文化——内涵、核心 • 体验(愉悦)——本质
旅游是人类一种生活方式,以审美愉悦 体验为目的,以文化为核心。
步的游客增多。此时猎手归来,屠宰开始,这正是游客所期待见到的场面,即爱斯基摩人做“爱斯 基摩人的事”。
•爱斯基摩人日常生活: 舞蹈 捕鲸 制作鱼干
• 大量游客对爱斯基摩文化复苏起了重要作用→爱斯基摩人认识到他们 的文化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游客愿意出高价来极地一游,看看爱斯基 摩人的生活方式。 • 在科兹布的北方极地博物馆出现了NANA多媒体展示和 舞蹈介绍,这样正式通过恢复爱斯基摩舞蹈和音乐强化了本地精神。 游客的到来也积极鼓励了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去极地外旅游。 • 旅游,特别是大众旅游在许多方面改变了当地的景象,有的变化很 微妙,如在地理位置方面。数百年来,当地的活动都集中在科兹布海 边。爱斯基摩人的雪屋,包括稍后建的住房都朝海,以方便观察打鱼人 归来。旅馆建成面朝大海,这样游客可朝海峡望去,观看午夜日落映在极 地海面上的景象。
文化侧重于物质方面。
• (2)最权威的文化定义:
• A 1871年英国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文 化界定:“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 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 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 的复杂整体。”
• 1951年美国克鲁伯、克鲁克洪《文化, 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1871--1951, 160)“文化是概括各种外显或内隐行为 模式的概念。文化通过符号学习和传授。 文化的基本内核来自传统,其中以价值 观念最为重要。文化既是人类的创作产 物,但又是制约、限制人类活动重要因 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