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实验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密度)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问题—(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6-3 测量物质密度地实验问题知识·解读一,测量固体地密度1,用天平测出固体地质量m。
2,用公式法,排水法,溢水法,重物法或针压法测出固体地体积V。
3,利用公式计算出固体地密度。
二,测量液体地密度1,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地体积V,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地总质量m2。
3,计算出液体地密度=。
典例·解读类型一:密度地探究实验例1,为研究物质地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物体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 1铝块15420 2.72铝块210840 2.73松木11082164松木210200.5(1)将上表中地空白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其质量跟体积成________。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地不同物质,体积________。
(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液体密度地测量例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地实验:(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请将下面各步骤前地字母按照正确地顺序排列________。
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B.调节天平地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C.把游码置于标尺地零刻度线处(2)实验过程:a.在玻璃杯中盛装适量盐水,放在调节好地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游码地读数之和为m 1。
b.把玻璃杯中地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所示,记下量筒中盐水地体积V 。
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读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地质量m 2。
d.计算出量筒中盐水地质量m 和密度ρ(由实验过程,完成下表实验数据地填写)。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鉴别皇冠”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国的国王希罗让工匠为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一些黄灿灿的金子,工匠也很快为国王做好了。
金灿灿的皇冠戴在国王头上很合适,并且非常漂亮。
可是希罗国王总怀疑工匠少用了一些黄金,偷偷掺进了一些等重的白银。
于是,他让人称了皇冠的重量,不多不少,与给工匠的黄金质量不差毫厘,这就难了,怎样能既不损坏皇冠,又能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听故事思考故事中的问题:怎样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有测量皇冠的密度的。
物理教案-实验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根据公式ρ=m/V计算固体密度。
2. 液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量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根据公式ρ=m/V计算液体密度。
3. 对比分析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公式ρ=m/V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和体积。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讲授法:讲解实验原理、公式及操作步骤。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差异。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固体和液体样品等。
2.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3. 讲解与演示:讲解实验原理、公式及操作步骤,并进行演示。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5.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差异,讨论实验结果。
6. 总结与拓展:总结实验原理和方法,布置课后习题,拓展学生思维。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数据记录和密度计算的合理性。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固体和液体密度差异的理解深度。
3. 课后习题:检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公式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使用天平时,要确保天平平衡,避免由于天平未平衡而导致的测量误差。
2. 在测量固体体积时,要确保固体完全浸没在量筒中的液体中,避免气泡的干扰。
3. 在测量液体体积时,要读取液面最凹处的刻度,确保测量准确。
物理教学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物理教学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德育目标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分析与说明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3.关于实验的操作(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5.实验进度的安排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6.实验报告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学具教具准备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探究活动【课题】物质的特性和属性【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从学校数据库或网上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3、发现新问题.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物理八年级上册2.3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天平、量筒法-导学案-北师大版

轻松学会测密度——天平、量筒法一、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 知道天平、量筒测密度的原理;3. 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考点精讲:密度的测量1. 固体密度的测量 根据密度公式Vm ρ=,只要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就可以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或其他测质量的工具测得,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出或间接测出,然后,根据Vm ρ=就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入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Vm ρ=就可求得液体的密度。
【重要提示】 在液体密度测量的过程中,烧杯和量筒盛装液体,当把液体倒出时,容器内部往往粘附一部分液体,这会造成测量时的误差,所以,在分析、解决密度测量类问题时,一定要遵循这样两个原则:(1)便于操作;(2)有利于减小误差。
例题1 小明和小华在实验室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1)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然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在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他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砝码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小华说小明在天平的使用上存在错误,这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这种测量方法使测量出的金属块密度值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思路分析:(1)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了,此时应减少砝码。
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左侧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由图可知,小金属块的质量是50g+2g=52g,金属块的体积为80cm3-60cm3=20cm3,因此金属块的密度为:ρ=mV=35220gcm=2.6g/cm3=2.6×103kg/m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的密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量筒,系好细线的石块,盛有水的烧杯,滴管,抹布。
实验要求:检查天平是否平衡,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实验过程:
(1)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观察游码是否在左侧零刻度线处,如果不在用镊子将游码移至左侧零刻度线处(反向调节)。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若等距摆动或指针居中则说明天平平衡。
(2)测量与记录,在天平左盘中放入石块,在天平右盘中,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入砝码,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石块的质量m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左侧对应的示数,计入表格。
取下石块和砝码,并让游码归零把天平放回原处。
取出量筒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在量筒内加入适量的水(最好整刻度,差一点可以用滴管添加),使其能够浸没石块。
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V1。
注意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的凹液面相平计入表格。
把绑有细线的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计入表格。
(3)数据处理,算出石块的体积(V2-V1=V)。
计入表格,用石块的质量m除以石块的体积V算出石块的密度p(m÷V=P),计入表格。
(4)整理器材,取出石块,并用抹布擦拭干净,放回原处,把量筒的水倒入烧杯,量筒放回原处,用抹布擦拭桌面。
(5)实验结束。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使用量筒的方法,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科学意义。
3、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总结归纳间接测量科学量的一般方法。
4、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科学意义加深理解,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有控制误差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策略】本节是在学习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以测量物质的密度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学会鉴别物质的方法,很好“”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会间接测量一个科学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器材】学生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拴有细线的石块、烧杯、水、小烧杯、盐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请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如何才能知道这些奖牌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板书:第四学生回答:测量奖牌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对照,就可以知道是哪种材料做成的。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入手,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让学生感受从生活走向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科学的过程。
二、探求新知:测量物质的密度方法及实验步骤1、提问: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呢?根据的公式是?板书:实验原理:ρ=m/v。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在实验中应选用哪些测量工具?3、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相关知识,请同学回忆天平的使用方法?4、如何测得物体的体积呢?比如长方体、一杯液体、一个不规则的小石块?5、学生自主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请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mL和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2)该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量筒和量杯的使用]量筒和量杯是实验室中常用于测液体体积的仪器。
使用时应注意:
1.首先观察量筒刻度单位和最小分度表示的体积,以及最大测量体积值。
2.要置于水平桌面上读数。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底部(或凸形液面顶部)相平,如图1-2所示。
3.读数时。
液面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该刻度示值。
一般不作估读。
[操作要点:]
体物质的物态、形状、以及化学性质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体积和质量,在这个实验中,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实验中要注意。
测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在方法上的差异。
图l-3给出了这个实验的操作要点图解。
[注意事项]
(1)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
所以,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最大刻度(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厘米3。
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通过上面的图示。
直观具体,学生一看便能明白。
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
(2)①不规则形状的固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工具,它和天平一样,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测量工具。
②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用排液法。
即直接测出被固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从而间接测出固体体积。
③在测量固体密度时,应先测出固体的质量,后测出体积,以减小误差。
④在测液体密度时,应采用差量法,即先测出液体和容据。
总质量.倒入量筒中一定体积的液体,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剩余部分的液
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要比直接测液体的质量,再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然后
⑤对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时可采用压入法或沉坠法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