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反射

合集下载

第二章生长发育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二、出生至青春期体格生长规律
(一)体重的增长 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意义 反映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计算药量、输液
量等的依据 正常新生儿 , 平均出生体重3kg。 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后体重下降3~9%, 3~4日达最低点 ,7~10日内恢复到 出生体重。
出生后前半年每月增加0.6~0.8kg(平均0.7kg),
2. 理解阶段: 语言动作联系 (1~1岁半) 3. 言语表达阶段: 1~3岁 单字双字多字简单句复 杂句
语言发育过程
一哭二笑三伊呀 六认生熟七爸妈 九懂再见十 模仿 一周岁后把话讲
五、心理活动的发展
(一) 注意力的发展
注意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
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有①无意注意(为主)②有意注意 (稳定性差,易分散和转移)
(一)婴儿期(0~1岁) 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问题:信任对不信任
(二)幼儿期(1~3岁) 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问题:自主对羞怯或怀疑
(三)学龄前期(3~6岁) 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问题:主动对内疚或罪恶感
(四)学龄期(6~12岁) 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问题:勤奋对自卑
(五)青春期(12~18岁) 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问题:角色认同对角色混
• 1~2岁:听懂简单吩咐。
• 3岁:精细地区别不同声音 • 4岁:听觉发育完善
3.嗅觉和味觉
• 胎龄7~8月:发育成熟 • 新生儿:区别味道 • 4~5月:敏感
4. 皮肤感觉发育 • 触觉——新生儿灵敏(眼、口、手、足) • 痛觉——2月起敏感 • 温度觉——灵敏,尤其对冷的反应。
5. 知觉发育
三、运动功能的发育(运动能) 分为大运动和细动作两大类。

儿童神经系统检查与反射检查

儿童神经系统检查与反射检查

儿童神经系统反射检查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原始反射,随着中脑神经的发育,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矫正反应),神经系统逐渐完善出现大脑皮质水平的平衡反射原始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延髓、脑桥立直反射---反射中枢在中脑、间脑平衡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1原始反射原始反射是人类的先天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这些不受意识控制的反应是人类一生下来就具有的。

这些反射在应该出现是不出现或应该消失时不消失均属异常,有临床意义。

01吸吮反射 0-3月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唇与口角,或者将手指或母亲乳头插入口内。

反应:像得到食物一样主动闭口,有节律地吸吮、咽下。

意义:减弱或缺失多见于早产儿,生后窒息、外伤等脑干机能损伤,饱食后不出现,饥饿时呈亢进状态。

持续存在(6-8月后)或消失后重新出现,提示脑损伤。

02觅食反射0-3个月,一般1月左右消失。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角或上下唇。

反应:婴儿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4月后婴儿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会用哭声来表达需求,觅食反射就慢慢消失了。

意义:同吸吮反射。

生后3月仍然存在为不正常,会导致易张口,舌肌后缩,颈立直差,1岁以上存在提示摄食障碍。

03拥抱反射(Moro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

肌张力低下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迟,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拥抱型为0-3个月,伸展型为3-6个月。

检查方法:共五种①落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手放在小儿后头部,将头抬起离床面30度,然后将手下落10-15度(手不离开头部);②拉手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小儿两手上提,当小儿肩部离开床面是(头不离开床面)然后突然松开。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下倾斜15°;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⑤声法:小儿仰卧于床上,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反应:分两型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拇指、示指末节指间关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肩、前臂收拢呈拥抱状态,小儿有惊吓的表情或哭闹不安,亢进时下肢也出现与上肢相似的反应。

0-6岁儿童每月生长发育指标(详细版)

0-6岁儿童每月生长发育指标(详细版)

目录0-1个月 (2)2个月 (3)3个月 (4)4个月 (4)5个月 (5)6个月 (6)7个月 (6)8个月 (7)9个月 (8)10个月 (8)11个月 (9)12个月 (9)13个月 (10)14个月 (10)15个月 (11)16个月 (12)17个月 (12)18个月 (13)19-20个月 (14)21-22个月 (14)23-24个月 (15)25-27个月 (16)28-30个月 (17)31-33个月 (18)34-36个月 (19)3岁-3岁4个月 (19)3岁4个月-3岁8个月 (20)3岁8个月-满4岁 (21)4岁-4岁半 (21)4岁半-5岁 (22)5岁-5岁半 (23)5岁半-6岁 (23)6岁-6岁半 (24)0-1个月一般掌握部分出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3.12—3.21千克;身高:49.6—50.2厘米;头围:33.5—33.9厘米;胸围:32.2—32.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

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观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

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

(1)体重:喂养得当,宝宝的体重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生病时体重下降,恢复后又上升。

因此,测体重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既方便又灵敏。

(2)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长度,3岁以内的宝宝以仰卧位测量。

(3)头围:观察和测量婴幼儿头围,就可了解千口掌握婴幼儿脑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导致头围过大,可能是脑发育异常。

头围的大小决定了小儿的脑发育,正常发育:吠态下的小儿出生时脑的重量平均为370克,约为成人脑的1/4。

9个月时为出生前的2倍多,3岁时会超过出生时的3倍。

(4)胸围:代表胸廊与肺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
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
脊柱发育:
3月抬头 6月会坐 1岁走路
出现凸向前的颈曲 出现凸向后的胸曲 出现凸向前的腰曲
牙齿
乳牙萌出:生后6个月(4‾10个月) 出齐时间:2‾2.5岁 出齐20个 2岁以内牙齿数目推算:牙数≈月龄减4‾6 恒牙: 7~8岁乳牙按萌出的先后次序依次
脱落代之以恒牙。 恒牙出齐32个 出牙迟缓、牙质发育差:多见于严重营养
3.味感知
新生儿味觉相当灵敏,能辨别 不同的味道,不同刺激可表现 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其中最明
显的是对甜食的“偏爱”。
4.嗅感知
出生时嗅觉已发育完善,新生 儿对愉快和不愉快气味刺激会
出现不同的表情。
5.皮肤感知
触觉:新生儿很灵敏,敏感部位是唇、 口周、手掌及足底等,出现先天的反
射动作 痛觉:新生儿已有,但反应迟钝,
2、体格生长评价内容:
1)发育水平 2)生长速度 3)匀称程度
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自学) 生殖系统发育(自学)
六、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内容:神经系统发育 感觉、运动及言语的发育 心理活动的发展及社会行为的发展(自学) 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一)神经系统发育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最早、是神经 心理发育的物质基础。 1. 脑重量
提示可能为脑积水。
头围
正常参考值
新生儿为34cm 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均增长6cm
1周岁时头围约46cm 2岁时约为48cm 5岁时为50cm
15岁时约为54‾58cm,接近成人
头围
头围测量
胸围
胸围是平乳头下缘绕胸一周 的长度。
胸围大小与营养和胸廓的发 育密切相关
胸围
正常参考值
出生时:胸围<头围,平均为32cm 1岁左右:胸围=头围 1岁以后:胸围>头围 1岁至青春期前: 胸围-头围(cm) ≈岁数减1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



新生儿
听觉灵敏度好
3个月
听觉集中,寻找声源
9个月
能寻找来自不同高度的声源
味觉
新生儿
对不同味觉的物质有不同反应
3个月
精确分化主要物质的溶液
嗅觉
新生儿
对有气味的物质发生反应
7-8个月
嗅觉较灵敏
皮肤觉(触觉 温度觉 痛觉)
新生儿
触觉发达,温觉(冷)灵敏,痛觉迟钝
2个月
对痛觉有反应
3个月
温觉精细分化
生长发育的规律
连续性和阶段性:持续增长、快慢不一。 (二个高峰)
各系统发育不平衡:各有规律、发展不平衡。 (神经早、生殖晚)
发育的一般规律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 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个体差异性: 只有正常范围,没有绝对值“标准”
人体比例的改变
发育规律 自上而下 由近而远
走得好,能蹲着玩,能 叠一块方木 能爬台阶,有目标地
地扔皮球 能双脚跳,手的动作 更准确,会用勺子吃 饭 能跑,会骑三轮车,会 洗手,洗脸,脱穿衣服
能爬梯子,会穿鞋
能单腿跳,会系鞋带
参加简单劳动,如扫 地,擦桌子,剪纸,泥 塑,结绳
能说出几个词和 自己的名字 能认识和指出身 体各部分 会说 2-3 字构成
能数几十个数,可简单加减,熹独立 自主,形成性格
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
均值离差法:均数加减二个标准差 百分位数法:P3~P97 中位数法 标准差的离差法(Z-score,SDS) 曲线图法:根据曲线中的位置和纵向轨迹
生长发育的评价内容
生长水平:现测值的评价 生长趋势:连续测量 匀称程度:多项指标综合评价
儿童身长(高)增长的速率及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

身高 Standing height
代表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
< 3岁
卧位测 ---身长
≥3岁
立位测---身高
(二)身高(长)
临床意义:反映骨骼 发育的重要指标
低于同龄身长平均 值30%以上:
重度营养不良、侏 儒症、呆小症
测量方法
(二)身高(长)
• 上部量:头顶到耻 骨联合上缘
• 下部量:耻骨联合 上缘到足底
➢ 体重计算公式:
➢ 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 7-12个月:6kg+月龄×0.25(kg)
=6个月体重+(月龄-6)×0.4(kg)
➢ 2-12岁:=年龄×2+8(kg)
(二)身高(长)
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新生儿: 50cm 1岁:75cm (1.5倍) 2岁: 85cm 2~12岁:=年龄×7+70 (cm)
四、幼儿期
1、概念:1-3周岁。
2、特点:智能发育突出,
对危险识别能力不足。最 易发生意外事故。
3、保健重点:加强教育,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做好 口腔护理,加强安全护理。
五、学龄前期
1、概念:3周岁到入小学前 (6-7周岁)。
2、特点:智能发育日趋完善、
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喜模仿。
3、保健重点:易患传染性疾病, 免疫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 性肾炎);应做好预防。
2、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3、保健重点:加强保暖、喂养、 预防感染。
4、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 后1周。死亡率最高。
三、婴儿期
1、概念:出生后至1周岁
前。又称乳儿期。
2、特点:生长发育最迅速; 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 传染性疾病。

儿科基础

儿科基础

第二章儿科基础第一节生长发育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1)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2个高峰);(2)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各有先后;(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遗传、性别、环境等);(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小儿生长发育影响因素:遗传、性别、营养、疾病、孕母情况及生活环境等。

3.体格生长(1)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和皮下脂肪。

(2)体格生长规律1)体重定义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特点出生体重约3.2(女婴)~3.3kg(男婴)暂时性体重下降(3%~9%)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增长3个月约为出生体重2倍(6kg)12个月约为出生体重3倍(9kg)2岁约为出生体重4倍(12kg)2岁至青春前期年增长2kg公式<6个月龄婴儿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6+月龄×0.25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年龄×2+7(或8)2)身高(长)定义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特点年龄愈小增长愈快,婴儿期和青春期2个生长高峰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上部量: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12岁上下部量相等3)坐高定义头顶到坐骨结节高度特点<3岁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称为顶臀长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由出生时的0.67降到14岁时的0.534)头围定义眉弓上缘到枕骨结节一圈特点头围测量值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约33~34cm增长1岁时头围为46cm2岁时头围48cm5岁时为50cm15岁时头围接近成人;约为54~58cm5)胸围特点出生时胸围平均为32cm左右增长1岁左右胸围等于头围,46cm 1岁以后胸围应逐渐超过头围头围与胸围的增长曲线形成交叉6)上臂围特点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期间增长缓慢评价<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4.各系统生长发育(1)骨骼发育颅骨发育前囟门出生时约1.5~2.0cm。

各期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指标

各期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指标

各期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指标小儿生长发育是指从出生后逐渐长大并形成成人体型的过程。

它涉及到身高、体重、脑发育、骨骼发育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以下是对各期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指标的介绍。

1.新生儿期(0-28天)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特点包括:-身高:新生儿身高通常为45-55厘米。

-体重:新生儿体重通常为2.5-4.5千克。

-大脑发育:新生儿大脑的体积约为成人大脑的30%。

-运动能力:新生儿的运动能力较弱,并且主要表现为四肢的不协调运动。

-视力和听力:新生儿出生时对视力和听力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还不太成熟。

2.婴儿期(1个月-2岁)婴儿期是指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到2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儿童特点包括:-身高:婴儿期是身高增长最快的阶段,平均每年增长25-30厘米。

-体重:婴儿期的体重增加也较快,仅在第一年内就可增加2倍以上。

-大脑发育:婴儿期是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脑体积也将逐渐增大。

-运动能力:婴儿期的儿童能够逐渐学会抬头、翻身、爬行、坐起、站立等动作。

-语言能力:婴儿期的儿童开始学习发出声音,并逐渐学会说简单的单词。

3.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指2-6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儿童特点包括:-身高:幼儿期的身高增长依然较快,平均每年增长7-10厘米。

-体重:幼儿期的体重增加速度较缓慢,平均每年增加2-3千克。

-大脑发育:幼儿期的大脑继续发育,连接数目的增加使得思维、记忆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运动能力:幼儿期的儿童能够逐渐学会奔跑、跳跃、抛接物体等动作。

-语言能力: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学会使用复杂的句子和进行简单的对话。

4.学龄期(6-12岁)学龄期是指6-12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孩子特点包括:-身高:学龄期的身高增长速度开始减慢,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

-体重:学龄期的体重增长稳定,平均每年增加2-3千克。

-大脑发育:学龄期的大脑发育进一步完善,思维逐渐转向抽象、逻辑和概念的发展。

-运动能力:学龄期的儿童能够进行更复杂的体育项目,并逐渐展现出个体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
第二种交叉伸展反射(CROSSED EXTENSION)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双侧下肢伸直。 • 诱发刺激:连续轻拍大腿内侧。 • 阴性反应:双侧下肢对刺激无反应。 • 阳性反应:对侧下肢内收、内旋和足跖屈(呈典型的剪刀位)。 • 解释: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2个月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学龄前期
• 1、概念:3周岁到入小学前(6-7周岁)。 • 2、特点: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各类
感觉日趋完善,时间、空间知觉逐渐发育。智 能发育更加迅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 喜 模仿。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主 要是直观形象活动。知识面扩大, 自理能力 和初步社交能力建立。对自己的 性别有了初 步的认识。
不对称性IC NECK)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 诱发刺激:将头转向一侧。 • 阴性反应:两侧肢体无反应。 • 阳性反应:面部朝向的一侧上下肢伸展或伸肌肌张力增高;对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
张力增高。 • 解释: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任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
• 1、概念:出生后至1周岁。又称乳儿期。 • 2、特点:生长发育最迅速,已有触觉和温度觉;味
觉 更加敏感,开始分辨红色。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 程。 可接受大小便控制训练。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疾 病及 传染性疾病。
幼儿期
• 1、概念:1-3周岁。 • 2、特点:体格发育速度较前减缓,
智能发育突出,对危险识别能力不 足。最易发生意外事故。开始 会走 ,活动范围增大,语言、思维和社 交能力发育日渐增速。
身体调正反射(BODY RIGHTING ACTING ON THE BODY)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 诱发刺激:主动地或被动地将头转向一侧。 • 阴性反应: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段旋转。 • 阳性反应:在骨盆和肩之间的躯干部分的旋转,如先是头转,然后是肩,最后是骨盆。 • 解释:大约出生后6个月直到18个月出现阳性反应,6个月后仍是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
颈调正反射(NECK RIGHTING)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 诱发刺激:被动地或主动地将头转向一侧。 • 阴性反应:身体不旋转。 • 阳性反应:整个身体向着与头一样的方向旋转。 • 解释:出生后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超过6个月仍存在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超过1个月的儿童阴性反应是反射发育迟缓指征。
是什么(WHAT)?
• 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活动中,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适应性反应,他是神经 系统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 反射的形态基础: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 器
评价的意义?WHY
• 了解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 • 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 预测疾病的转归
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PRONE)
• 检测体位:病人取俯卧,头置正中。 •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 阴性反应:屈肌张力无变化,头、躯干、四肢伸直。 • 阳性反应:不能后伸头、后缩肩及伸展躯干和四肢。 • 解释: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S)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 • 诱发刺激:让病人用力抓一物体(偏瘫患者用健侧手)。 • 阴性反应:在身体其他部位无反应或很少的反应或很轻微的肌张力增高。 • 阳性反应:对侧肢体出现同样的动作和(或)身体其他部位肌张力增高。 • 解释:若阳性反应发生于伴有其他异常反射的患者,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
第三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ACTING ON THE HEAD )
• 检测体位:将患者眼睛遮上,抱住患者骨盆处。 • 诱发刺激:使患者向右侧倾斜。 •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调正至正常位置。 • 阳性反应:头调正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呈水平位。 • 解释:出生后大约6 ~ 8个月直至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8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
射发育迟缓。
第二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ACTING ON THE HEAD )
• 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仰卧位。 • 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 •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起到正常位置。 •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口呈水平位。 • 解释:出生后6个月开始直至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6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
• 连续性与阶段性: 快-慢-快 •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性: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淋巴系统先快后慢,皮 下脂肪年幼时较 发达,肌肉组织学龄期加速发育。 • 个体差异:
儿童各个发育阶段
运动/语言/社交、心理/视觉/听觉发育里程碑
反射的发育
认识反射
正常神经反射主要分为2类:终生存在的和仅存在于婴幼儿时期
反射发育迟缓。
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 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 • 阴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 阳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增高。 • 解释: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学龄期
• 1、概念:6-7周岁至青春期开始(12-14岁)。 • 2、特点:体格、智能发育较稳定。除生殖
系统外,余器官发育接近成人。认知继续 发 育。思维过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 维过渡。个性逐渐显露。
生长发育的规律
• 一般规律(顺序规律): 上→下;近→远;粗→ 细; 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正反射在各个位置上都将是无效的),在此时间之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二种视觉调正反射(OPTICAL RIGHTING
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
• 检测体位:抱病人使之维持站立。 • 诱发刺激:使病人用足底跳跃几次。 • 阴性反应:肌张力无变化(下肢维持屈曲) • 阳性反应: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足跖屈,膝反张也许发生。 • 解释:出生后4 ~ 8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8个月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
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速地退缩。 • 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 解释: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这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一种交叉伸展反射 (CROSSED EXTENSION)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曲。 • 诱发刺激:屈曲伸直侧的下肢。 • 阴性反应:在伸直侧下肢屈曲时,对侧下肢仍保持屈曲。 • 阳性反应:在屈曲伸直侧下肢时,对侧屈曲的下肢变为伸直。 • 解释:在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
伸肌伸展反射(EXTENSOR THRUST)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侧伸直,一侧屈曲。 • 诱发刺激: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 阴性反应: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 阳性反应: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 解释: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 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反射发育迟缓。
视觉调正反射(OPTICAL RIGHTING)
• 检测体位:双手抱患者并使之在空中呈俯卧位。
•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至正常位置。
•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呈水平位。
• 解释:阳性反应在头部迷路调正反射出现后不久出现,直至终生(如果迷路调正反射不存在,那么视觉调
迟缓。
第一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ACTING ON THE HEAD )
• 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俯卧位。 •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地抬至正常位置。 •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口呈水平位。 • 解释:出生后大约1 ~ 2个月直到终生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2个月后仍阴性反应可能提示反
性颈反射都是病理性的,出生6 个月后的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 检测体位:病人取手足着地俯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膝上。 • 诱发刺激:将头向腹侧屈曲。 • 阴性反应:四肢肌张力无变化。 • 阳性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 • 解释: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出生6个月后阳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提示
2、特点:胎儿完全依赖母体而存在,
易受其影响,尤其是胚胎前8周
新生儿期
• 1、概念: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 至生后满28天。
• 2、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开始为适应子宫外的生活做生理和心理 适应等的准备。此期的运动为非自主和 不协调的。
• 3、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 后1周。死亡率最高。
婴儿期
脑干反射:
• 脑干反射:
是通过从前庭外侧核到位于基底神经节下方的红核之间的区域传导的、静止的姿势 反射,它影响全身的肌张力变化,既与头和身体在空中的位置有关,也与头同身体 的位置关系有关。在出生后前4~6个月,脑干反射的阳性或阴性的存在可见于正常 儿童,超过6 个月的儿童仍存在阳性反射可能提示运动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 的。
脊髓水平反射
• 脊髓反射是脑桥下1/3的前庭外侧核传导的运动反射, 它协调四肢在屈曲和伸展模 式中的肌肉。对脊髓反射检测的阳性或阴性反应在2 个月的正常儿童可能存在,超 过2个月的儿童阳性反应持续存在, 可能预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迟缓,阴性反 应是正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