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调味方法及其原理 烹调工艺学

第七章调味方法及其原理 烹调工艺学
第七章调味方法及其原理 烹调工艺学

第七章调味方法及其原理

调制,通常简称为调,又称调制技术,是指运用各种技法,使菜肴在调色、调味、调香、调质以及选型诸方面进行合理调配和控制的工艺过程。它是决定菜肴风味品质的关键工序。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调色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

第一节调色

教学重点] 调色的方法[ ] 调色的原理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讲解

[教学内容]

一、调色的作用

中国菜以“色、香、味、形、质、器”俱佳著称于世,其中“色”为榜首,足以说明色彩在烹调中的重要地位了。菜肴的色彩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视觉对菜肴的好恶程度和食欲兴趣。其作用突出表现在美化菜肴的色泽、突出菜肴特色、丰富菜肴花色等几个方面。

二、菜肴色泽的来源

菜肴色泽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㈠原料固有的色泽

即指原料的本色,如绿色蔬菜的绿色;红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的红色;红菜苔、紫茄子的紫红色;香菇、海参、发菜的黑色或褐色;鱼肉的白色等。这些色泽都可以在加工时保持或通过调配使其更加鲜亮。

㈡加热形成的色泽

即在烹制过程中,原料表面发生色变后呈现的新的色泽。如鸡蛋清由透明变为不透明的白色;虾、蟹等由青色变为红色;猪瘦肉由鲜红色变为灰褐色等。加热引起原料变色主要是由原料本身所含色素的变化以及糖类、蛋白质等发生的焦糖化作用、羰氨反应的结果。

㈢调料调配的色泽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用调料调配而成;二是利用调料在受热时的变化来产生。

调料与火候的配合是菜肴调色的重要手段,如烤鸭时在鸭表皮涂上“鸭水”(加入饴糖),可形成鲜亮的枣红色,炸制畜禽鱼肉,放入红醋码味,形成的色泽格外红润,这些都是利用了调料在加热时的变化或与原料成分的相互作用。三、菜肴调色的方法和原理

㈠保以法及其原理

保色法就是用有关调料来保持原料本色和突出原料本色的调色方法。此法多用

于颜色纯正鲜亮的原料的调色,主要用于绿色蔬菜和红色鲜肉等。

绿色蔬菜通常借助加油保绿,附着在蔬菜表面的油膜隔绝空气中氧气与叶绿素的接触,达到防止其氧化变色的目的。不过,此法还不能阻止蔬菜组织中所含酸的作用,因此,只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时间一长仍会变色。

畜肉的瘦肉多呈红色,受热则呈灰褐色。一般不直接按灰褐色出菜,因为这种色泽给人以沉闷的感觉,如果在烹制前加一定比例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腌渍,可达到保色目的。

肉类的红色主要来自于所含的肌红蛋白,也有少量血红蛋白的作用。加硝酸钠、亚硝酸钠以后,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即转变为红亮色泽。硝酸钠的最大使用量为0.5g/kg,亚硝酸钠的最大使用量为0.15g/kg,调色时应严格控制,防止产生食物中毒。

㈡变色法及其原理.

变色法就是用有关调料改变原料色彩,使之更加美观。此法中所用调料一般不具有调配的色彩,需通过烹制产生一定的化学变化才能产生相应的颜色,多用于烤、炸等干热烹制的一些菜肴。按主要化学反应类型的不同,分焦糖化法和羰氨反应法两种。

焦糖化法,是指将饴糖、蜂蜜、糖色等糖类调料涂抹于原料表面,经高温处理产生鲜艳颜色的方法。糖类调料中所含的糖类物质在高温作用下主要发生焦糖化作用,生成焦糖色素,使制品表面产生褐红明亮的色泽。

羰氨反应法,是指将食醋作为菜肴原料腌渍料之一或者将蛋液刷于菜肴原料表面,使其经高温处理产生鲜艳颜色的方法。食醋能改变原料的酸碱性,使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易于发生羰氨反应,形成被称为黑色素的色素物质,使制品产生与焦糖化作用相似的红亮色泽。蛋液中富含蛋白质,在高温下很易发生羰氨反应,常作为烤制菜肴的调色剂使用。

㈢兑色法及其原理

兑色法就是用有关调料,以一定浓度或一定比例调配出菜肴色泽的方法。多用于水烹法,如烧、焖、烩等菜肴的调色。常用的有色调料如酱油、红醋、番茄酱、红糖、各种酱类等。兑色法的关键是以浓度大小控制颜色深浅。

兑色法主要是利用调色料含有的色素,通过原料对色素的吸附能力来完成的。为了使菜肴原料很好地上色,可以在调色之前,通过相关加工如过油、煸炒、控水等处理,减少原料表层的含水量。

㈣润色法及其原理

润色法就是将油脂在菜肴原料表面薄薄裹上一层,使菜肴色泽油润光亮的调色方法,几乎所有的菜肴调色都要用到它。其操作较为简单,通常是在菜肴起锅前,采用拌、淋、翻等手法进行。

油脂具有良好的滋润保原作用,利用油脂的这个特性,能明显改善菜肴色彩亮度。

四、菜肴调色的基本要求

(一)尽量保护原料的鲜艳本色

蔬菜的鲜艳本色代表着原料新鲜,并且能很快地刺激人的食欲,调色时应尽可能予以保护。如炒绿色叶菜,要火旺,快速,断生即出,烹调时间要短,不要加盖烹制,要尽量不用深色调料和能改变绿色的酸性调料。

(二)注意辅助原料的不足之色

有些原料的本色作菜肴之色显得不够鲜艳,应加以辅助调色。较为典型的是香

菇,烹调时加适量酱油或蚝油来辅助,其深褐本色就会变得格外鲜艳夺目。有些原料受热变化后的色泽时常也需要用相应的有色调料辅助,如往干烧菜肴中加入适量番茄酱(要吃出此味来),可增色。

(三)掩盖原料的不良之色

有些原料制成菜肴的色泽不太美观,如畜肉受热形成的浅灰褐色,需要用一定的调制手段予以掩盖。上浆、挂糊时加入蛋液,加深色调料等均起着掩盖原料不良之色的作用。

(四)促进原料的热变之色

菜肴原料受高温作用,如炸、煎、烤等,表面发生褐变,可呈现出漂亮的色泽。要使原料的热褐变达到菜肴的色泽要求,除了严格控制火候之外,有时还要加一些适当的调料,以促进其热褐变的产生。如炸制菜肴在码味时,需要加一些红醋、酱油等。

(五)丰富各种菜肴的色彩

很多菜肴的调色不是单纯地考虑原料的本色,而是根据菜肴的色泽要求和色泽与食欲的关系,用有色调料来调配,以使菜肴的色彩变化更为丰富。同一种原料可以调配出多种不同的色调,如肉类菜肴就可有洁白,淡黄、金黄、褐红等色,这是使菜肴色彩丰富的关键。

(六)注意色泽与香气和味道间的配合

菜肴的调色必须注意色泽与香气和味道的配合,因为色泽能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与香气和味道发生一定的联系。见下表:

菜肴的色彩与香气、味道之间的联想关系

与香气、味道之间的联想关系菜肴色彩

使人感到鲜甜甘美,浓香宜人,能激起食红色

使人感到甜美,香酥,能激起食欲。黄色给人以酸甜的印象,能激起食欲。柠檬黄使人感到清淡,香气清新,能激起食欲。绿色

使人感到味感强烈,香气浓郁,能激起食褐色欲。

使人感到滋味清淡而平和,香气清新而纯白色.洁。

黑色有煳苦之感,很难激起食欲。使人感到香醇咸鲜,一般很难激起食欲紫(七)防止原料呈现变质的颜色

菜肴原料的鲜艳会让人感觉到原料特别新鲜。如果将绿色蔬菜调配成黄色,红色肉类调配成绿色,则会让人感觉到原料腐败变质,难以下咽。调色时应避免形成原料的腐败变质之色。

第二节调味

调味是调制工艺的核心内容,其成败将直接影响菜肴的风味。要掌握调味工艺,就必须了解味觉及各基本味的性质,掌握调味的方法、原则以及调味的一些基本原理,做到反复训练,熟能生巧,应用自如。

一、味觉的基本要素与性质

[ 教学目的 ] 通过学习,了解味觉的定义,基本要素,掌握味觉的基本性质。

懂得菜肴制作与味觉之间的关系,懂得味觉的基本性质是控制调味标准的依据,是形成调味规律的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把握好调味工艺。

[ 教学重点 ] 味觉的基本要素,味觉的基本性质。

] 味觉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 联系实际讲解[ 教学内容 ] (一)味觉的基本要素

所谓味觉,是指某些溶解于水或唾液的化学物质作用于舌面和口腔粘膜上的味蕾所引起的感觉。味觉的化学成分对味蕾的作用是一种化学诱导作用,故味觉在本质上属化学属性。

食品进入口腔后,其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或食品溶液中,刺激舌表面的味经过大脑分析而产生再由味蕾通过神经纤维把刺激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蕾,

味觉。就味觉产生的全部过程看,呈味物质、味觉感变器、唾液或水溶性,是形成味觉的基本要素,它们缺一不可。

1 、呈味物质

呈味物质,是指烹饪原料(包括调料)所含有的能引起味觉的化学成分。不同的烹饪原料,其呈味物质各不相同。有些原料,如苹果等,即便是单独食用亦有滋有味,但多数原料,其“本味”不太明显,客观上需要一些“本味”相当浓烈的食物与之搭配,这类食物就是调味料。调味料之所以能专门用以调理其他食物的滋味,就是因为它的某些呈味物质的含量相当丰富,如食盐的主要呈味物质是氯化钠,味精的主要呈味物质是谷氨酸钠,番茄酱含有丰富的柠檬酸和苹果酸,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菜肴味觉的产生,正是原料及调味料中的各种物质相互融合,形成某种味的特质,并溶于水或唾液中,通过味蕾及味觉中枢神经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2 、味觉感受器

味蕾,即味觉感受器,它是分布在口腔粘膜中极微小的结构,以其短管与口腔相连。一般成年人约有 2000 多个味蕾,其中一小部分分布在软颚、咽后壁和会厌,大部分分布在舌表面的味乳头中。

味蕾由 40 — 60 个椭园形的味细胞组成,并紧连着味神经纤维,由味神经连成的小束直通大脑,以上这些部分便构成了味的感受器。呈味物质虽然由味蕾来感知,但舌面上不同部位对各种味觉分别有不同的敏感性。一般来讲,舌尖对甜味的感受性强;舌根对苦味的感受性强;舌的边缘对酸味的感受性强;舌的前缘对咸味和鲜味的感受性最强。辣味和涩味等不是由味蕾感知的,而是由一些物质作用于触觉神经而产生的感觉。

3 、水溶性与唾液

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实际上是没有味的,只有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才能刺激味觉神经。因此,味蕾与呈味物质接触时,只有当呈味物质溶解在舌表面以后,才能引起味觉。

味觉的引起与唾液有极大的关系,因为只有溶于水中的物质才能刺激味蕾。而唾液是食物的天然溶剂,由唾液腺体分泌。唾液不仅可润湿和溶解食物,而且可以洗涤口腔,保护味蕾的敏感性,并帮助消化。

分析味觉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正确把握菜品烹调。一般来说,带有汤汁的菜肴呈味物质的溶解性好,能很好的引起味觉。一些干香菜呈味物质的溶解性相对较差,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唾液分泌刺激味觉的敏感度。(二)味觉的基本性质.

味觉的基本性质表现在五个方面:

、味觉的灵敏性 1

味觉的灵敏性是指味觉的敏感程度,由感味速度、呈味阈值和味分辨力三个方面综合反映。

( 1 )感味速度:呈味物质一进入口腔,很快就会产生味觉。一般从刺激到感觉仅需 1.5 × 10 -3 —— 4 × 10 -3 s ,接近神经传导的极限速度。( 2 )阈值:是指可以引起味觉的最小刺激值,通常用浓度来表示,可以反映味觉的强度。阈值越低,其敏感度越高。呈味物质的阈值一般较小,并且随种类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 3 )味分辨力:人对味的分辨力很强,可以察觉各种味感之间非常细微的差异。据实验证明,通常人的味觉能分辨出 5000 余种不同的味觉信息。

了解味觉的灵敏性,一方面说明它是我国烹调形成“百菜百味”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说明,菜肴的调味要做到精益求精,不可有杂味异味,菜肴的主味要突出,各味要能有机融合,为味觉的灵敏分辨提供物质前提。

2 、味觉的适应性

味觉的适应性是指由于持续受某一种味的作用而产生对该味的适应,分短暂与永久两种。

( 1 )味觉的短暂适应:味觉的短暂适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多次受某一种味的刺激,而产生的味觉瞬时对比现象。它只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稍过便消失,交替品尝不同的味可防止其发生。对此,配制成套菜时要尽可能安排不同味别的菜肴,或根据味别错开上菜顺序。。

( 2 )味觉的永久适应:味觉的永久适应是长期受某一种过浓滋味的刺激引起的,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消失。具有特定口味习惯的人,是味觉永久适应的典型反映。如四川人喜欢麻辣,山西人爱用较重的食醋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味觉的永久适应,为餐饮店设计和制作区域菜肴口味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味觉的可融性

味觉的可融性是指数种不同的味可以相互融合而形成一种新的味觉。经融合味觉的可融自成一体。而是有机融合,成的味觉绝非几种其他味觉的简单叠加,性表现在味的对比、相加、掩盖、转化等方面。实际上这些方面也是调味的基本方式,将在调味的基本方式中具体阐述。

4 、味觉的变异性

味觉的变异性是指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味觉感度变化的性质。所谓味觉感度,指的是对味的敏感程度。味觉感度的变异有多种形式,分别由生理条件,湿度、浓度、季节等因素引起。

( 1 )由生理条件引起:引起味觉感度改变的生理条件主要有年龄、性别及某些特殊生理状况等。年龄越小,味感越灵敏,随着年龄的增长,味感会逐渐衰退。性别不同,对味的分辨力也有一定差异,一般讲,女子分辨味的能力,除咸味之外都能胜过男子。此外,人处在饥饿状态时,对百味俱敏感;饱食后,则对百味皆迟钝。重体力劳动者,味感较重,轻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则相反。生病时味感略有减退,妇女怀孕期间味感也会发生改变,通常特别嗜酸。

( 2 )由温度引起:温度引起味觉感度的改变比较明显。一般来说,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为 10 —— 40 ℃,其中以 30 ℃左右时味觉最灵敏。以此为起点,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味感都会减小。但从菜肴质量要求来说,不同的菜肴对温度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如“麻婆豆腐”吃口要“烫”,虽然此时味感有所

减小,但滚烫的豆腐,明显有“滑嫩”之感,温度一低,这种感觉就会消失。因此,在考虑温度对味觉感度影响的同时,还需综合考虑其他感觉因素和感觉的特殊性。

( 3)由浓度引起:呈味物质的浓度对味觉感度的影响更加直接。浓度越大,味感越强;浓度越小,味感越弱。只有最适浓度时,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不同种类的菜肴,对呈味物质最适浓度的要求略有不同。如食盐,在汤菜中浓度一般为0.8——1.2%,在烧焖菜中,一般为 1.5——2%;佑酒菜浓度稍小,下饭菜浓度较大。

( 4)由季节变化引起:季节的不同也会造成味觉感度的差异。一般来说,盛夏多喜清淡,严冬偏爱浓重口味。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在同一季节气温差别也较大,因此,因季节调换口味是大自然赋予味觉变异的客观要求。

此外,味觉感度还随心情,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这里不再作详细讨论。

5、味觉的关联性

味觉的关联性是指味觉与其他感觉相互作用的特性。与味觉关联的其他感觉主要有嗅觉、触觉等。.

( 1)味觉与嗅觉的关联:味觉与嗅觉的关系最为密切。通常我们感觉到的各种滋味,都是味觉和嗅觉协同作用的结果。患感冒时,鼻子不通气,便会降低对菜肴的味觉感度。

( 2 )味觉与触觉的关联:触觉是一种肤觉(口腔皮肤的感觉),如软、硬、粗、细、老、嫩等等,它对味觉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般通过与嗅觉的关联,而与味觉发生关系,如焦香则味浓,鲜嫩则味淡等。它也可直接与味觉相关联,往往通过物态影响浓淡。

关于味觉与触觉的关联,还将在调质一节中进一步进行讨论。

( 3 )味觉与视觉的关联:菜肴的视觉,即对菜肴色泽和造型的感觉。它与味觉有一定的关联,其媒介是一种心理作用下产生的联觉。菜肴的色泽、造型美观,对人的食欲刺激很大,自然对味觉也有刺激作用。

( 4 )味觉与听觉的关联:菜肴的听觉,即菜肴发出的声音给人的刺激感觉。与视觉的关联一样,也是一种心理作用下产生的联觉。现代不少菜肴都有很好的听觉效应,如铁板菜、桑拿菜、石烹菜等等,对暄染就餐气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在客观上对人的味觉心理产生了良好的刺激效果。

上述感觉与味觉关系密切,并直接参加构成菜肴的风味。人们在品尝菜肴时,实际上是味感、嗅感、触感等多种感觉的综合感受。

综上所述,味觉的基本性质是控制调味标准的依据,是形成调味规律的基础。

二、基本味的种类、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用。

[ 教学目的 ] 了解基本味的种类及性质;掌握各基本味的相互作用;能合理运用常见味料调味。

[ 教学重点 ] 各基本味的相互作用

[ 教学难点 ] 常见调味料的正确运用

[ 教学方法 ] 讲解和举例

教学内容 ]

[

(一)基本味的种类及性质

味分基本味和复合味。基本味又称单一味,是最基本的滋味。实际上,只有一种味道的菜肴是不存在的,之所以提基本味是就调味品的分类而言的,借用基本

味这个词不过是抽象研究的一种手段。复合味是由基本味的调料调制而成的,是菜肴味的模式,将在后面专题讨论。有些调料并不只有单一味,如酱油就是一种复合调料,但为了研究上的方便,且基于它们都属于调味料,所以归于基本味中进行讨论。

从味觉生理角度看,公认的基本味只有咸、甜、酸、苦四种。我国古代流行“五味说”,即酸、甜、苦、辣、咸。实际上,辣是一种痛觉,不用味蕾便可感受到,但从古到今,我国都习惯将辣味归于味觉中研究。现在有人证实,鲜味也是一种生理基本味。麻味,在我国菜肴中经常出现,故列为基本味范畴。香味属于嗅觉范围,将在调香一节中专门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的基本味包括七种,即咸、甜、酸、辣、鲜、苦、麻。

咸味是菜肴调味的主味,被称为“母味”、“百味之本”、“百味之主”。呈咸味的调料主要有食盐、酱油、酱类等。咸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多种单一味相调配。

甜味,主要是蔗糖、果糖、葡萄糖以及麦芽糖类的滋味。主要调料有白糖、蜂蜜、饴糖、果酱、冰糖等。其中,白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尤以白糖使用最为普遍。

酸味的成分主要是可以电离出氢离子的一些有机酸,如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酒石酸等。酸味不能独立作为菜肴的滋味,常与咸、鲜、辣等一起构成复合味。常用酸味调料有醋、番茄酱、柠檬汁、酸菜汁等。

辣味来自于辣味调料中所含的挥发性芳香油和辣椒素,是刺激性最强的一种基本味。通常在烹调中分辛辣、热辣、香辣三种,辛辣味的辣味成分在常温下能挥发;热辣味的辣味成分在常温下难挥发,通常需借助加热处理,又称火辣;香辣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常温下就能挥发出芳香,如胡椒、小葱;二是经加热处理,产生浓郁的香辣,如干辣椒便是。通常把干辣椒产生的香辣又称为干辣。辣味调料主要有辣椒、胡椒、葱、姜、蒜、芥末、咖喱等。

鲜味主要为氨基酸盐,氨基酸酰胺、肽以及核苷酸和其它一些有机盐的滋味。鲜味不能独立作为菜肴的滋味,而必须有咸味的参与。呈鲜味的调料有汤、味精、蚝油、鱼露、虾籽等。

苦味一般不为人喜好,但苦味如果调配得当,可改善菜肴的风味。特别是夏天,一些微苦菜肴,大多有清香、爽口、开胃、舒适、清心等特点。人的味觉对苦味极为敏感,能尝出苦味的溶液浓度要比酸、甜、咸的浓度低得多。呈味物质主要源于植物中的生物碱及一些糖苷。苦味调料主要有茶叶、陈皮、啤酒等。

麻味也不是味觉,是某些物质刺激舌面及口腔粘膜产生的麻痹感觉。麻味的主要调料是花椒,加热后有醇香、涩麻而舒适的感觉。麻味的刺激性较强,最宜与香辣配合。

(二)各种基本味相互间的作用关系

、咸味与甜味 1

少量食盐可增强甜味的甜度,糖的浓度越高,增强效果越明显。糖对盐的咸味有减弱作用。在 1 —— 2% 的食盐溶液中加入 7 —— 10 的糖,可使咸味基本消失。

因此,在制作纯甜菜时,可根据其甜度放适量盐,要求不能有咸味,可增强其甜度;菜过咸,可放适宜糖,要求吃不出甜味,以缓解咸味。

2 、咸味与酸味

咸味因添加少量( 0.1% 左右)醋酸而增强,因增加多量( 0.3% 以上)醋酸

烹饪原理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 蔬菜原料经过初步处理后的保鲜措施是 B 。 A、用塑料带包装并密封 B 、分散低温放置 C 、堆紧低温放置 D、高温下放置 2.在15%的蔗糖液中加入0.0017%的食盐使糖盐混合液的甜味比15%的醇蔗糖更甜,因此在制作豆沙馅或糖醋汁时加入适量的精盐使味道更好,吃西瓜时涂抹少量的食盐使其更甜是利用了味相互影响中的下列 C 现象。 A、消杀(拮抗)现象 B、变味现象 C、对比现象 D、增强现象 3.焦糖化反应和羰氨反应属于下列哪种调色法 C 。 A、保色法 B、兑色法 C、变色法 D、润色法 4.在对蔬菜原料进行洗涤时,若蔬菜中含有的幼虫和虫卵较多,最好采用下列 C 清洗方法。 A、清水直接洗涤 B 、盐水-清水洗涤 C 、洗涤剂-清水洗涤 D、KMnO4溶液-清水洗涤 5.下列哪种致嫩工艺对原料的营养成分破坏最小 D 。 A、碱致嫩 B、盐致嫩 C、机械电激致嫩 D、嫩肉粉(剂)致嫩 6.下列所列的动物性原料中,异味最轻的是 B 。 A、羊肉 B、猪肉 C、鸭肉 D、鱼 7.蔬菜原料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比较容易发生色泽的变化使烹饪原料质量下降,所以对易褐变的原料摘剔、洗涤后应立即置于 B 浸泡,对绿叶蔬菜在烹调前应进行杀青处理。 A、稀酸或盐水中 B、稀碱或盐水中浸泡 C、在清水或稀碱中浸泡 D、稀酸或稀碱中 8. 水产品(鱼)在分档时一般分为鱼头、躯干和鱼尾三部分,鱼头和鱼尾一般用于制作 C 菜肴。 A、成块用于爆或熘 B 、成条用于炒或爆 C 、成块红烧或制汤 D、成茸用于炸或爆 9.勾芡与调色、调味间的关系是 C 。 A、先勾芡再调色、调味 B、先调色,再勾芡,最后再调味 C、先调色、调味再勾芡 D、调色、调味与勾芡同时进行

项目策划管理原理和方法

项目治理的差不多原理和方法 项目治理是一种科学的治理方式, 项目治理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项目治理的关键内容是进度、费用和质量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适应, 同时项目治理的组织与领导又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项目治理的重要性, 相信在公路工程的各个领域都将会采纳项目治理, 如此产生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可观的。 关键词项目治理三坐标治理原理 我们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软件设计、举办会议等项目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进度随意拖延、费用严峻超支、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往往不是技术缘故造成的, 而是源于僵化的治理适应和错误的治理方式。正因为如此, 基于“项目”的科学的治理方法——项目治理, 正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世界许多大的集团和机构均已全面采纳项目治理进行运作和治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进展, 项目治理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进展时期。当务之急我们应该转变观念, 在重视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 更应重视学习世界先进的治理方法。 1 项目治理的差不多概念 目前国际上关于项目治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要紧因为: 项目治理是一整套科学的治理体系和方法, 专门难用几句话 1 / 18

对其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概括, 为此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描述 描述1: 项目治理是在项目运作过程中, 综合应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以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和满足项目有关方面的需求。 描述2: 项目治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一种科学的治理方式, 它以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 以现代先进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通过项目治理特色的组织形式,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治理, 以有效地完成项目目标。 另外项目治理还有其它含义: 项目治理既是一种科学的治理活动, 也是一门新兴的治理学科。 2 项目治理的工作内容 项目治理认为, 各种项目的生命周期均可分为C、D、E、F 四个时期。各个时期具有各自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 (1)C 时期。即概念时期, 该时期的要紧内容有: ①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②明确需求、策划项目; ③确立目标; ④进行可行性研究; ⑤明确合作关系; ⑥确定风险等级; 2 / 18

活动策划方案的写作方法(企业)

活动策划方案的写作方法(企业) 正文: 1.策划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2.怎样写好策划方案(2种方法) 方法一: ①题目(名称)→突出主题,概括活动的灵魂。 eg:“缘聚中秋,唱响东方” ②目的→阐述活动的宗旨,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③主题、特点→概括活动的特点,为活动定出基本格调。 eg:“本活动丰富的想象,人生处世哲学为一体,气氛轻松愉快,整个活动赋予浪漫色彩。”主题是活动的灵魂。 必须提炼出来,并加以表达。 eg:活动的主题是“托起新世纪的太阳”即使如此。 ④内容、方式、步骤(具体流程)→这部分要非常详尽、具体。要

按照具体情况条目来写,任何组织活动,以怎样的形式组织活动,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说明。 ⑤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明确举行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⑥活动的准备工作→写明活动所需物品,写明活动所需是文字材料还是经费预算等其他项目。 ⑦注意事项→本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如何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eg:如何在沙场上举办迎新晚会,下雨了怎么办?如何撤离是否会发生踩踏事件?突然停电或灯光出现故障怎么办?突然发生火灾怎么办?……等一系类问题。 方法二: ①活动的题目(名称) ②活动起源或目的(任写一种即可) ③活动的特点和主题 ④活动的全景描述→这部分是对即将要开展的活动进行虚拟描述,要点出活动的四个阶段(开始、发展、高潮、结局) ⑤活动准备

⑥活动效果预测 3.总结:策划方案需要策划周详,考虑全面,任何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策划方案也需要简明、实用,有较强的操作性。这些都需要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和总结,要做到详略得当。 策划方案的简要步骤 1.封面 2.目录 3.活动名称 4.主题 5.时间 6.宗旨(目的) 7.主办单位 8.承办单位 9.协办单位 10.地点

调味的规律与方法

调味是菜肴最后成熟的技术关键之一。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摸索,才能更好地掌握其规律 与方法,并与火候巧妙地结合,烹制出色、香、形俱好的佳肴。 如果把调味比作一部交响协奏曲,那么在正式演奏之前,演奏师须得先定音调。调味“定调”的根 据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因料调味 新鲜的鸡、鱼、虾和蔬菜等,其本身具有特殊鲜味,调味不应过量,以免掩盖天然的鲜美滋味。 腥膻气味较重的原料,如不鲜的鱼、虾、牛羊肉及内脏类,调味时应酌量多加些去腥解腻的调味品,诸如料酒、醋、糖、葱、姜、蒜等,以便减恶味增鲜味。 本身无特定味道的原料,如海参、鱼翅等,除必须加入鲜汤外,还应当按照菜肴的具体要求施以 相应的调味品。 2.因菜调味 每种菜都有自己特定的口味,这种口味是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最后确定的。因此,投放调味品的 种类和数量皆不可乱来。特别是对于多味菜看,必须分清味的主次,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主、辅 调料。有的菜以酸甜为主,有的以鲜香为主,还有的菜上口甜收口咸,或上口咸收口甜等,这种 一菜数味、变化多端的奥妙,皆在于调味技巧。 3.因时调味 人们的口味往往随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这也与机体代谢状况有关。例如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因而喜用浓厚肥美的菜肴;炎热的夏季则嗜好清淡爽口的食物。 4.因人调味 烹调时,在保持地方菜肴风味特点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就餐者的不同口味,做到因入制菜。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就是因人制菜的恰当概括。 5.调料优质 原料好而调料不佳或调料投放不当,都将影响菜肴风味。优质调料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烹制什么 地方的菜肴,应当用该地的著名调料,这样才能使菜肴风味足俱。 定好调门之后,烹调过程中的调味,一般可分为三步完成,这就是我们称谓的“三部曲”:第一步,加热前调味,这可类比为前奏或序曲;第二部,加热中调味,这应是高潮;第三部,加热后调味,此为尾声。 加热前的调味.又叫基础调味,其目的是使原料在烹制之前就具有一个基本的味,同时减除某些 原料的腥膻气味。具体方法是将原料用调味品;如:盐、酱油、料酒、糖等调拌均匀,浸渍一下,或者再加上鸡蛋、淀粉浆一浆,使原料初步入味,然后再进行加热烹调。鸡、鸭、鱼、肉类菜肴 也都要做加热前的调味,青笋、黄瓜等配料,也常先用盐腌除水,确定其基本味。一些不可在加 热中启盖和调味的蒸、炖制菜看,更必须在上笼入锅前调好味,如蒸鸡、蒸肉、蒸鱼、炖(隔水)鸭、罐焖肉、坛子肉等,其调味方法一般是:将对好的汤汁或搅拌好的作料,同蒸制原料一起放 入器皿中,以便于加热过程中入味。 加热中的调味,又称正式调味或定型调味。菜肴的口味正是由这一步来定型,所以是决定性调味 阶段,当原料下锅以后,在适宜的时机按照菜肴的烹调要求和食者的口味,加入或咸或甜,或酸 或辣,或香或鲜的调味品。有些旺火急成的菜,须得事先把所需的调味品放在碗中调好,这叫作“预备调味”,也称为“对汁”,以便烹调时及时加入,不误火候。 加热后的调味又称辅助调味.可增加菜肴的特定滋味。有些菜肴,虽然在第一、二阶段中都进行 了调味,但在色、香、味方面仍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加热后最后定味,例如炸菜往往 撒以椒盐或辣酱油等,涮品还要蘸以诸多的调味小料,蒸菜也有的要在上桌前另烧调汁,烩的乌

商业策划书的写作方法

商业策划书的写作方法 导读:一、执行总结 是商业计划的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 1、本商业(business)的简单描述(亦即“电梯间陈词”) 2、机会概述 3、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4、竞争优势 5、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6、团队概述 7、提供的利益 二、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1、详细的市场描述,主要的竞争对手,市场驱动力 2、公司概述应包括详细的产品/服务描述以及它如何满足一个关键的顾客需求。 3、一定要描述你的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 三、市场调查和分析 这是表明你对市场了解程度的窗口。一定要阐释以下问题: 1、顾客 2、市场容量和趋势 3、竞争和各自的竞争优势 4、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5、市场发展的走势(对于新市场而言,这一点相当困难,但一定要力争贴近真实) 四、公司战略 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它包括三个问题 1、营销计划(定价和分销;广告和提升) 2、规划和开发计划(开发状态和目标;困难和风险) 3、制造和操作计划(操作周期;设备和改进) 五、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 1、收入 2、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 3、市场份额 4、产品开发介绍 5、主要合作伙伴 6、融资 六、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1、创业者常常对于公司的假定和将面临的风险不够现实 2、说明你将如何应付风险和问题(紧急计划) 3、在眼光的务实性和对公司的潜力的`乐观之间达成仔细的平衡 七、管理团队 1、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一定要介绍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

教育和工作背景 2、注意管理分工和互补 3、最后,要介绍领导层成员,商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八、企业经济状况 介绍公司的财务计划,讨论关键的财务表现驱动因素。一定要讨论如下几个杠杆: 1、毛利和净利 2、盈利能力和持久性 3、固定的、可变的和半可变的成本 4、达到收支平衡所需的月数 5、达到正现金流所需的月数 九、财务预测 1、包括收入报告,平衡报表,前两年为季度报表,前五年为年度报表 2、同一时期的估价现金流分析 3、突出成本控制系统 十、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这是你的“卖点”,包括 1、总体的资金需求 2、在这一轮融资中你需要的是哪一级

项目策划原理方法正式版

Different position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doing things, in order to make the work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according t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项目策划原理方法正式版

项目策划原理方法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规范资料适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项目策划的原理 一、心理原理 (一)项目策划的心理基础项目策划作为人类智慧的具体体现形式,无论属于哪个范围、领域,无论是施于己或用于人,都是人的一定心理活动的结果。离开了人的心理活动,就不可能有项目策划的产生。所以,项目策划也可看作人脑对人际之间、对刺激因素及对知识经验的创造性吸收,并随之发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策划从本质上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但只有客观事物,没有人脑的参与,没有人的高级思

维活动,就不会产生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心理活动反映各种事物的映像,但又并不完全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区别于实在物质的一种观念上的东西。并且,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反映者条件的制约,即受个人的知识结构、阅历经验、个性特征的制约,因此,它又带有个体色彩的主观特征,它是思维的成果,是观念中理性的东西,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的心理现象的最根本特征。 (二)项目策划的心理障碍所谓的项目策划的心理障碍是指策划者在策划之前或之中,在个人心理上形成的定势,致使思维导向背离客观事物的一面,从而使策划失败。为了克服项目策划中的心理障碍,我们

策划方案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策划方案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一、怎样写好商业计划书 那些既不能给投资者以充分的信息也不能使投资者激动起来的商业计划书,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扔进垃圾箱里。为了确保商业计划书能“击中目标”,风险企业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产品 在商业计划书中,应提供所有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细节,包括企业所实施的所有调查。这些问题包括: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它的独特性怎样?企业分销产品的方法是什么?谁会使用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企业发展新的现代化产品的计划是什么?把出资者拉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来,这样出资者就会和风险企业家一样对产品有兴趣。在商业计划书中,企业家应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属性的定义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其他人却不一定清楚它们的含义。制订商业计划书的目的不仅是要出资者相信企业的产品会在世界上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使他们相信企业有证明它的论据。商业计划书对产品的阐述,要让出资者感到:“噢,这种产品是多么美妙、多么令人鼓舞啊!” 2、敢于竞争 在商业计划书中,风险企业家应细致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都是谁?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工作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本企业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什么?要明确每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毛利润、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然后再讨论本企业相对于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要向投资者展示,顾客偏爱本企业的原因是: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好,送货迅速,定位适中,价格合适等等,商业计划书要使它的读者相信,本企业不仅是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将来还会是确定行业标准的领先者。在商业计划书中,企业家还应阐明竞争者给本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本企业所采取的对策。 3、了解市场 商业计划书要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细致分析经济、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企业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商业计划书中还应包括一个主要的营销计划,计划中应列出本企业打算开展广告、促销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905

第一章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有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目标。 答: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现代企业做到这几点才能在企业中得人心,每个人都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工作效率才会提高。“明法、一法”明法是法律公布于世。一法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答:斯密认为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游泳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认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答:因为当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剧烈争夺的局面了。泰罗认为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实质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内容: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商务策划原理》

商务策划原理 商务策划是企业在不断变迁的环境条件下,为达到企业资源与市场机会的良好配合,使企业处于竞争优势而进行的策略系统设计的专业活动。商务策划原理主要研究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基本策略思想,探索企业在策略设计、策略评价和策略实施控制方面的基本规律。 本课程是策划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教学计划中,该课程的先行课程为《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原理》等;其后续课程有《项目策划》、《市场发展策划》《公关策划》、《广告策划》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理解策略的实质和在商务活动中的意义,掌握策略构思、策略选择、策略评价和策略实施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有:大前研一的《策略家的智慧》、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苏拾忠的《如何策略规划》、威廉?金?克里兰的《战略规划与政策》、苏珊的《现代策划学》、陈放的《策划学》和屈云波主编的《企划案》与《企划力》等。 第一讲商务策划概述 一、策划起源 策,在《辞源》中有八个意项。其中有作名词用的,如“马鞭”、“杖”、“简”、“策书”、“一种文体”、“占卜用的蓍草”等;作动词用的有“以鞭击马”,后来演化为谋略的意思,这也成为“策”,最重要的意项,也是其用得最多的意思。划,在《辞源》中主要是“割开”、“谋划”等意思。“策”与“划”一般联系起来作筹划、谋略、计策、对策等意思解释。策划古时也称策画,《辞海》、《汉语大辞典》对其所作解释主要是出谋划策之意,故策划又称为策略规划。策划一词的复兴在于日本企划的风行。企划一词大约在1965年由日本传到台湾,80年代开始逐渐流行,90年代初由台湾传到中国大陆。在美国,策划一般称为咨询,在日本大多使用企划,在中国台湾也与日本相仿,使用企划居多,在大陆,企划与策划并用。 二、商务策划理解 (一)策划定义 目前对策划一词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事前设计说——策划是策划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在行动之前进行的相应行动设计。美国学者威廉?H?纽曼认为:策划就是在事前决定做什么,而计划是经设计后的妥善的行动路线。所以策划是非常广泛的人类行为。 2.管理行为说——策划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策划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有的西方学者认为策划在本质上是较好的决定手段,是行动的先决条件。策划包括确定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最佳手段,由于政策、组织及社会环境的随机变化性,策划必须具备持续性与灵活性。策划要准备编拟有效的运行程序, 确认实施过程的监督程序。策划能影响管理的决策、预算、调整和意见沟通等。总之策划就是管理。

活动策划书写作思路

活动策划(Activity Planning) 活动策划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行为,如果是一份创意突出,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策划案,无论对于企业的知名度,还是对于品牌的美誉度,都将起到积极的提高作用。活动策划案是相对于市场策划案而言的,严格地说它是从属于市场策划案的,他们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都从属于企业的整体市场营销思想和模式,只有在此前提下做出的市场策划案和活动策划案才是具有整体性和延续性的广告行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受众群体一个同意的品牌文化内涵,而活动策划案也只有遵从整体市场策划案的思路,才能够使企业保持稳定的市场销售额。 活动策划的分类 营销主导型活动策划 指其活动以盈利销售为主、品牌宣传为辅而展开的主题策划。如2002中国南方汽车展、2002国庆房产大联展以及首届广东企业家VS中国明星足球赛。这些活动策划毋庸置疑也在提高报 市场营销策划 纸的品牌知名度,但主办方的初衷往往是以活动为引爆点,吸纳企业客户的广告投放和读者、目标消费者的门票资源。2002中国南方汽车展单门票一项就为主办方带来了数十万元的收入,此外还有大量前期与后续的报纸广告收入,营销业绩令同行叹服。此类型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本身就是一块“磁场”,具有足够吸引客户热情和消费者眼球的魅力。 传播主导型活动策划 品牌宣传普及为目的:

传播型活动策划 指以品牌宣传为主、盈利销售为辅的策划。如大型乙肝科普咨询义诊活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广东行、小区电影巡回展、概念时装秀暨客户联谊会、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等等。这类活动注重报纸形象的传播,LOGO和报纸版面图片以背景板、单册(页)、海报、白皮书、礼品等形式出现,另外,报社相关领导参与活动开幕、颁奖、抽奖或闭幕仪式,往往带来令人震撼的一刻。娱乐政治色彩为目的:指受人的文件指示或人为安排而进行的策划。如团组织生活晚会、联谊舞会等。本类活动相对来说不是很大型,因为常常以在校的学生为主,所以盈利性和宣传性不强。相对来说这个目的来说比较强。一般是响应国家、省(市)、学校的各类文件号召,或是增强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络。咋眼一看,形式也比较丰富,比如唱歌、跳舞、诗歌朗诵、现场作诗画、问题抢答、做游戏等都可。 混合型活动策划 兼备了以上两个类型的特点,既做营销又搞传播,属于“鱼和熊掌兼得”型,如2002广东通信节、中国酒业财富论坛、世界华文广告论坛等。这些活动往往以客户下单参与定额广告投放、读者掏钱购买报纸(剪角)等为前提条件获得参与活动的资格,而活动本身也将伴随着声势浩大的品牌推广行为。在当前媒介经营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形势下,媒体将越来越多地扮演企业或准企业角色,将越来越倚重营销主导型和混合型活动策划,这个领域也将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未来的战场。 活动策划的优势 第一,活动策划具有大众传播性。 一个好的活动策划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有的活动策划会把公益性也引入活动中来,这本身既与报纸媒体一贯的公信力相结合,又能够激发品牌在群众中的美誉度。甚至活动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能够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引起公众的注意。 第二,活动策划具有深层阐释功能。 广告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以采取全面陈述的方式来表现;但是,通过活动策划,可以用把客户需要表达的东西说得明明白白。因此,活动策划可以把企业要传达的目标信息传播得更准确、详尽。 第三,活动策划具备公关职能。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二节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 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人本原理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四节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二:效益的评价 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策划书写作要领

策划书写作要领 一、策划书名称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大学××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当然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活动背景: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

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媒体效应等)都应该明确写出。活动目标要具体化,并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四、资源需要: 列出所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如教室或使用活动中心都详细列出。可以列为已有资源和需要资源两部分。 五、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写出每一点能设想到的东西,没有遗漏。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方面:会场布置、接待室、嘉宾座次、赞助方式、合同协议、媒体支持、校园宣传、广告制作、主持、领导讲话、

社团活动策划书的范文4篇

社团活动策划书的范文4篇 社团活动策划书的范文4篇 社团活动策划书的范文1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就业创业的形势日趋紧张。青年就业创业问题,在正召开的“两会”上成了讨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学生作为青年团队中的生力军,在此背景下,其就业创业的思想动态引人关注。 我院自建校以来,一直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并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独具一格。在此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我院不同年级学生关于就业创业又有哪些独特的认识与想法?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社将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20xx年3月中旬至4月初,在合肥学院内展开。 三、承办单位 合肥学院共青团理论研究会 四、调查对象 合肥学院在读的所有学生 五、调查方式 原则上,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必要时,采用访问调查方式。 六、活动资金 1) 调查问卷打印费约50.00元; 2) 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费约10.00元; 3) 展板、海报等宣传材料制作费用约10.00元; 4) 问卷后期整理、数据统计、材料归档及等材料的打印,费用合约为10.00元。 七、具体安排

a、3月9日~3月14日监管部监管制作500份调查问卷,并上交至会长审阅。 b、3月9日~3月12日组织部负责动员会员踊跃参加,外联部协助动员,并于12日将具体开展调查的会员名单上交,由会长及副会长审批。人员最终确定后,由组织部对其进行基础礼貌培训(培训日期暂定16号)。 c、3月11日~3月13日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进行前期宣传。在此之前,由宣传部准备宣传材料;宣传过后,保存好宣传材料,以备上交社联。 2) 问卷调查阶段[3月16日~3月20日] a、成立临时问卷调查小组: 大一组组长:尹小委(外联部部长) 大二组组长:陈雷(副会长) 大三组组长:李红(副会长) 大四组组长:郭方(会长) b、工作人员分组后,在各组长的组织带领下,有针对性的采用灵活的方式和途径,对校内同学进行随机调查。(如:走访宿舍与教室,在校门口设访问点等) c、与各系学生会进行沟通,并利用部分会员学生会干部的身份,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协作。(具体细节商议中) 3) 统计分析阶段[3月21日~3月27日] a、3月21日~3月22日由监管部负责收集、整理问卷,并进行初步的数据比例统计。 b、3月23日~3月25日由社团理论学习小组初步解析统计情况,展开讨论并组织拟写调查报告。期间,何婷婷老师会对理论学习小组代表进行培训。 c、3月26日~3月27日请何婷婷老师、就业指导办公室老师做指导,结合老师建议给出最终的调查报告。

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设计管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各种设计活动,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被合理化和组织化。另外,设计管理还要负责处理设计与其它管理功能的关系,并负责有效地使用设计师。 在设计管理的过程中,设计管理者扮演了组织者、协作者、整合者、同中求异者、传达沟通者及媒介者等诸多角色。本章在管理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1节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 原理是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设计管理原理是对设计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原理,除具有管理原理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一、系统原理是指将产品创新设计的整个过程视为一个开放式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设计要素、设计组织、设计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设计管理系统的最优功能,以实现企业产品的整体优化和产品创新的总体目的。 在一项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还表现在这一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也存在着这种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种关系处理不好,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设计管理系统的正常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设计管理者必须坚持系统理论和方法论,通盘考虑,全面权衡,综合处理它们之间的各种问题。 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内诸要素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其性质必然满足系统存在的一切条件。一方面,系统的整体目标规定着要素的根本性质及其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要素又随着管理系统是开放而同外部环境以及其它系统发生着各种形式的“输入和输出”,表现为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相关图景。设计管理强调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对管理对象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系统管理和综合,以实现设计管理的最优化目标。 为了正确贯彻设计管理系统的原理,必须掌握它的三个主要观点: 1、目的性观点 设计管理意义上的“目的”一词,是指设计管理系统存在的依据和最终目标。没有目的的设计管理系统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系统;目的不明确或混淆了不同的目的,都必然会造成设计管理系统的紊乱。一般讲,设计管理对象在未经管理之前呈无序状态。设计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

香料的规律及调味的原理

香料的规律 香料的主要作用在于:去除各种烹饪原料所含的异味,赋予食品以香味,并具有杀菌和增进食欲的功效。烹调中有时单味使用,有时多味组合使用,有的制成粉末状,有的制成酱状、油状使用。? ? 香料一般可分为芳香和苦香两大类。? ? 芳香类香料主要有:八角(又称大茴香、大料),?桂皮(又称肉桂)、丁香(又称雄丁香)、香叶(又称桂树叶、月桂叶)、小茴香、辣椒、花椒、孜然、甘草、紫苏、薄荷、百里香、玉竹等。? 苦香类香料主要有: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红蔻、草果(又叫萆果)、香砂、砂仁、山奈(沙姜)、良姜、荜菝、白芷、陈皮等。? 酸香:柠檬 辛辣味:辣椒,姜,胡椒,芥末 麻味:花椒 五味俱全:五味子 有些特殊的香料如蛤蚧、藿香,迷迭香,柏枝叶等有它们各自的性能、特点和作用,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蛤蚧(又名仙蟾、大壁虎):有补肺益肾、滋阴壮阳、纳气定喘的作用,其体色因栖息环境不同,有褐色、黑绿色、灰褐色等,其气腥、味微咸,主要在潮州卤水和广东卤水中应用,起提鲜和解腻的作用,而且具有稳定性,有防腐作用。? 藿香:味辛性微温,可辟秽祛湿。一般在菜肴中多用于烧鱼,取其特殊的香气及去腥之用。? 迷迭香(别名艾菊):味辛性温,可发汗,健胃、安神,主要用于西餐中腌制原料(如牛肉)及烧烤类菜肴出香用。? 柏枝叶:味苦辛、性温,一般用于熏肉,取其香气。 另外也可按以下方式分类: 1、以芳香为主的香辛料,如大茴香、罗勒、芥子、黄蒿、小豆蔻、丁香、肉桂、芫荽、莳萝、茴香、肉豆蔻、洋苏叶等。 2、以增进食欲为主的香辛料:如生姜、辣椒、胡椒、芥末、山萮菜、花椒等。 3、以脱臭性(矫臭性)为主的香辛料,如大蒜、月桂、葱类、洋苏叶、玫瑰、麝香草等。 4、以着色性为主的香辛料,如红辣椒、藏红花、郁金等。

策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策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策划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30001 (二)课程英文名称:Pla ning Seie nee (三)开课对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 (四)课程性质: 策划学是公共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程。它是由许多边缘科学、方法论科学整合而成的专门研究策划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以各种策划活动及其过程、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揭示 策划活动规律、总结策划的原则和研究策划所需要的现代方法和技术为基本内容。 (五)教学目的: 通过策划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策划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和教学科研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策划的基本原则、策划的基本原理、策划的基本方法、策划实务及案例系统分析等几个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案例分析是 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54学时 分数:3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 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策划及策划学的定义,了解策划学的起源、发展及现状,懂得学习策划学的意义,明确成为一个优秀的策划人应具备的条件。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策划及策划学的定义 第二节策划学的起源、发展、现状 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策划学 第四节如何才是一个优秀的策划人 考核要求: 1、策划、策划学概念(识记) 2、策划学的的起源、发展、现状(识记) 3 、为什么要学习策划学(领会) 4、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策划人(领会) 第二章策划的基本原则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策划的基本原则,即利益主导原则、整体规划原则、切实可行原则、灵活机动原则、慎重筹谋原则、出奇制胜原则、讲求时效原则、群体意识原则、科学、艺术性原则。 教学时数: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益主导原则 第二节整体规划原则 第三节切实可行原则 第四节灵活机动原则 第五节慎重筹谋原则 第六节出奇制胜原则 第七节讲求时效原则 第八节群体意识原则 第九节科学、艺术性原则 考核要求: 1、各策划原则的涵义(识记) 2、各策划原则的必要性(领会) 2、各策划原则的基本要求(识记) 第三章策划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策划的基本原理,即聚众效应与分散效应原理,点式效应与示范效应原理,界限及倍数效应原理,稀缺市场原理,策划的效益原理,策划活动的连动效应、规模效应原理,应用于策划中的心理学原理,美女、名人效应原理,策划的新颖性、连续性、间断性、变化性原理,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原理。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聚众效应与分散效应原理

大学活动策划书写作格式

大学活动策划书写作格式 为指导同学们写出专业化、规范化的策划书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现提供基本策划书模式如下: 注:1、策划书须制作一张封面装订时从纸张长边装订; 2、系级以上的策划须按如上格式交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社团活动策划书格式要求 一、策划书名称 写清策划书名称简单明了如“××活动策划书”“××”为活动内容或活动主题不需要冠以协会名称如果需要冠名协会则可考虑以正、副标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诸如“社团活动策划书”等模糊标题 二、活动背景、目的与意义 活动背景、活动目的与活动意义要贯穿一致突出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活动背景要求紧扣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鲜明体现在活动主题上;活动目的即活动举办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陈述活动目的要简洁明了要具体化;活动意义其中包括文化意义、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及预期在活动中产生怎样的效果或影响等书写应明确、具体、到位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该项必须详细写出非一次性举办的常规活动、项目活动必须列出时间安排表(教室申请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与地点要考虑周密充分顾到各种客观情况比如教室申请、场地因素、天气状况等等

四、活动开展形式 协会须注明所开展活动的形式比如文艺演出、文体竞赛、影视欣赏、知识宣传、展览、调查、讲座等 五、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为活动举办的关键部分活动内容要符合时代主旋律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与启示意义杜绝涉及非健康文化的消极内容要详细介绍出所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如影片放映要写出影片的性质、名称和大致内容 六、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主体部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数据等便于统筹活动开展应包括活动流程安排、奖项设置、时间设定等涉及到奖项评定标准、活动规则的内容可选择以附录的形式出现活动流程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㈠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海报宣传、前期报名、赞助经费等); ㈡活动举办阶段(包括人员的组织配置、场地安排情况等); 注:须注明开展活动的阶段负责人、指导单位、参加人数等信息 ㈢活动后续阶段(包括结果公示、活动展开情况总结等); 注:如有涉及校园卫生、环境等情况应及时清理 七、活动经费预算

调味方法及其原理烹调工艺学

第七章调味方法及其原理 调制,通常简称为调,又称调制技术,是指运用各种技法,使菜肴在调色、调味、调香、调质以及选型诸方面进行合理调配和控制的工艺过程。它是决定菜肴风味品质的关键工序。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调色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 第一节调色 [教学重点] 调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 调色的原理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讲解 [教学内容] 一、调色的作用 中国菜以“色、香、味、形、质、器”俱佳著称于世,其中“色”为榜首,足以说明色彩在烹调中的重要地位了。菜肴的色彩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视觉对菜肴的好恶程度和食欲兴趣。其作用突出表现在美化菜肴的色泽、突出菜肴特色、丰富菜肴花色等几个方面。 二、菜肴色泽的来源 菜肴色泽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㈠原料固有的色泽 即指原料的本色,如绿色蔬菜的绿色;红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的红色;红菜苔、紫茄子的紫红色;香菇、海参、发菜的黑色或褐色;鱼肉的白色等。这些色泽都可以在加工时保持或通过调配使其更加鲜亮。 ㈡加热形成的色泽

即在烹制过程中,原料表面发生色变后呈现的新的色泽。如鸡蛋清由透明变为不透明的白色;虾、蟹等由青色变为红色;猪瘦肉由鲜红色变为灰褐色等。 加热引起原料变色主要是由原料本身所含色素的变化以及糖类、蛋白质等发生的焦糖化作用、羰氨反应的结果。 ㈢调料调配的色泽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用调料调配而成;二是利用调料在受热时的变化来产生。 调料与火候的配合是菜肴调色的重要手段,如烤鸭时在鸭表皮涂上“鸭水”(加入饴糖),可形成鲜亮的枣红色,炸制畜禽鱼肉,放入红醋码味,形成的色泽格外红润,这些都是利用了调料在加热时的变化或与原料成分的相互作用。 三、菜肴调色的方法和原理 ㈠保以法及其原理 保色法就是用有关调料来保持原料本色和突出原料本色的调色方法。此法多用于颜色纯正鲜亮的原料的调色,主要用于绿色蔬菜和红色鲜肉等。 绿色蔬菜通常借助加油保绿,附着在蔬菜表面的油膜隔绝空气中氧气与叶绿素的接触,达到防止其氧化变色的目的。不过,此法还不能阻止蔬菜组织中所含酸的作用,因此,只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时间一长仍会变色。 畜肉的瘦肉多呈红色,受热则呈灰褐色。一般不直接按灰褐色出菜,因为这种色泽给人以沉闷的感觉,如果在烹制前加一定比例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腌渍,可达到保色目的。 肉类的红色主要来自于所含的肌红蛋白,也有少量血红蛋白的作用。加硝酸钠、亚硝酸钠以后,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即转变为红亮色泽。硝酸钠的最大使用量为 0.5g/kg,亚硝酸钠的最大使用量为0.15g/kg,调色时应严格控制,防止产生食物中毒。 ㈡变色法及其原理 变色法就是用有关调料改变原料色彩,使之更加美观。此法中所用调料一般不具有调配的色彩,需通过烹制产生一定的化学变化才能产生相应的颜色,多用于烤、炸等干热烹制的一些菜肴。按主要化学反应类型的不同,分焦糖化法和羰氨反应法两种。 焦糖化法,是指将饴糖、蜂蜜、糖色等糖类调料涂抹于原料表面,经高温处理产生鲜艳颜色的方法。糖类调料中所含的糖类物质在高温作用下主要发生焦糖化作用,生成焦糖色素,使制品表面产生褐红明亮的色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