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教您怎么练习静坐法
道家凝神静气的方法

道家凝神静气的方法
道家凝神静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冥想: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放松身体和思绪,以达到纯净平静的状态。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冥想姿势,如坐禅、莲花坐等。
2. 运动冥想:通过柔和的身体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配合深呼吸和专注于身体动作,使心绪平稳,注意力集中。
3. 自然观察:静坐于室内或户外,专注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花草树木、流水鸟鸣等,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4. 静心读书:选择一本静心读书,在安静的环境中专注于阅读,将注意力集中在书中的内容上,远离外界的杂念。
5. 静坐闭目: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舒适的姿势上,闭上眼睛,静心呼吸,放松身心,清空杂念。
6. 音乐冥想:选择悦耳的音乐,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听音乐,使心境平静,达到心流的状态。
7. 节制食欲:通过适当的饮食和饮食习惯,保持身心清静,避免过食或暴饮暴
食,以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清净。
以上方法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情况选择,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达到凝神静气的效果。
静坐之法

静坐之法第一步收心求静歌诀初打坐练静功,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俱,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暖,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全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具体用法详说:收心求静:又谓炼己①,也称小还虚②,就是道家的修真养性③,打坐参禅④。
也是性命双修的基本功。
入坐前,换上宽松的衣服,使全身内外先放松。
再将自己的心情调整到最佳,亦乐在其中为准绳,这样才能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
调好室内温度,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方向:应面向正东或正南⑤。
夜间可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男女有别),手掐子午(男女有别),二目垂帘(男女有别)。
眼观鼻,鼻观心。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
呼吸绵绵,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
下座拂面捂双眼,浑身上下搓一遍。
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要领详解如下: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
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不要勉强。
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称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
须知松则气顺,百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
但不是绝对的。
对此不必太拘泥。
只是一个约定俗称而已。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
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
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
这是阴抱阳,同上阳抱阴,合称:子午八卦连环诀⑥。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两脉,通手臂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
掐子午是为了减轻动脉对心的撞击,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
故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⑦。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
但不能太闭,否则会神气昏暗;也不能太睁,否则会神光外驰。
在家练打坐的方法有哪些

在家练打坐的方法有哪些
在家练习打坐有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静坐法: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盘膝坐下,背部挺直。
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
尽量让思维平静,不要被外界干扰。
2. 正念冥想法:坐在舒适的位置上,专注于此时此地的感受,如呼吸、身体感受等。
当思维分散时,不要判断或抵抗,只是gently 地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当前的感受上。
3. 修心法:坐下后,形成念诵的心态,可以选择一段经文或积极的短语进行反复念诵。
可以是清楚的内在诵经声,或是在心中默念。
4. 动态冥想法:不只限于坐着冥想,也可以进行一些轻柔的运动冥想。
如太极拳、瑜伽等,通过身体动作和呼吸的结合,达到冥想的效果。
5. 使用冥想应用:现在有许多手机应用可以帮助进行冥想练习。
这些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定时提醒,让你更容易开始冥想练习。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保持坚持和耐心。
打坐是个需要逐渐培养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让自己逐渐感受内心的平静和放松。
道家养心神的方法

道家养心神的方法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在道家的理念中,养心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心灵得到滋养,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道家养心神的方法。
1. 静坐养心静坐是道家养心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静坐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平静,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在静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呼吸调节身体的能量,使身体和心灵得到平衡。
静坐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一般建议每天坚持20-30分钟。
2. 饮食养心道家认为,饮食对身体和心灵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饮食养心也是道家养心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道家主张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此外,道家还强调饮食的节制,不要过度饮食,以免影响身体和心灵的健康。
3. 锻炼养心道家认为,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锻炼身体也可以养心神。
道家主张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使身体和心灵得到平衡。
此外,道家还强调锻炼的方法要正确,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4. 心理调节养心道家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和心灵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心理调节也是道家养心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道家主张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过于焦虑和紧张,要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此外,道家还强调要保持心态开放,不要固执己见,要学会接受和包容他人的观点。
道家养心神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静坐法

初学者打坐入静指导点击关注春雨师兄 5天前师兄你好願天地常生善人,願善人常存善心。
願善人常行善事,願善人廣布善法。
欢迎关注我哟,福生无量天尊!入静,是修行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
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
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
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
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
”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
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
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
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气功入门。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
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
吾闻哂之。
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
”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
在世俗的社会中。
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
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
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
道教静坐的方法1

一、静坐时的两腿
(一)静坐时的两腿必须盘起来。先将左胫加到右股的上面,再将右胫扳上来加到左股的上面,这种坐法普通叫做双盘膝,也叫做双跏趺;因为这样的姿势,可使两膝盖的外侧都紧靠着褥垫,全身的筋肉,正像弓弦的伸张,坐时自然端直,不至于左右前后的倚斜。不过这种坐法,假使初学和年龄较高的,觉得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下列第二种方法。
(五)每日清晨可择空气新鲜的地方,练习五分钟至十分钟。
(六)至于静细的呼吸,每日不论什么时候,随时随地,都可练习。
(二)盘时可随各人的习惯,或将左胫加到右股之上,或将右胫加到左股之上,这种坐法普通叫做单盘膝,也叫单跏趺,比较双盘膝有些缺点,因为假使将左胫加于右股之上,那末左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右倾斜,假使将右胫加于左股之上,那末右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左倾斜。初学的人,不能双盘,自以单盘膝为宜,但须注意姿势端直,能使身体不倾斜,那末功效还是一样的。
(一)头颈正直,但须自然不可故意挺直。
(二)两耳宜如不闻。
(三)眼宜轻闭。也有主张两眼微开的,这叫做垂帘,大抵坐时易于昏睡的,宜用这个方法。
(四)口宜噤闭,舌抵上颚,也是使筋骨团结的意思。
(五)呼吸宜用鼻,不可用口。
(六)坐时臀部也可垫高一二寸,以各人的舒适力度,并须使肾囊不受压迫。
(七)身宜平直,脊骨不要曲,要自然安稳地端正而坐,因为身正则气正,气正则心也正。
(一)呼息时,脐下腹部收缩,横膈膜向上,胸部紧窄,肺底浊气可以挤出。
(二)吸息时,从鼻中徐徐吸入新鲜空气,充满肺部,横膈膜向下,腹部外凸。
(三)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渐渐细长,达于下腹。
(四)呼吸渐渐静细,出入很微,反复练习,久之自己不知不觉,好像无呼吸的状态。
张三丰的静坐功夫步骤法

张三丰的静坐功夫步骤法道家的哲学认为“元气乃天地之母,大道之基,阴阳之质,性命之本。
”唯有在持静与打坐中,放下俗缘,净尽人欲,始能充盈元气,养生延年,升华人格,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下文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张三丰真人传的.静坐功夫步骤,望大家有所帮助。
一、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中,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离母体,遂有人形。
由一岁至十六岁,阳气充足,丹田气满。
有时气到阳关,外肾感发,即有情欲之思。
一与妇人交合,于是十余年之元阳,遂至遗漏。
此漏既开,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窍遗漏,(精液一去,元气随之)故成为败絮其中之躯壳。
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此人之所以不能长生也。
需补身之理,既如上述,于是补身之法尚焉。
其法行于既漏之身,将所漏之窍,复行塞闭,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及至精满气足,补功已毕,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自得,此为修真中之第一步也。
二、补身之诀1、诚意存于下丹田。
2、极力遏止杂念。
3、用目内视下丹田。
4、不可过于着意。
5、不见效验不止。
6、不可强调呼吸,须一任其自然。
7、不可著意,亦不可无意。
8、无念无思。
9、回诚去杂。
10、再检点诚意。
三、补身之法凡为既漏之身,情欲一动,则身中精气,随情欲直奔阳关,于是外肾暴举,即顺行其生物之规道,此亦天理自然,为造化之机,非人故欲如此也。
学习静坐,第一要注重精气,不使外泄,乃能补得身体,故静坐时,先须定其姿势,再按补身之诀行功。
初学静坐,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静坐日久,若不觉其苦,再延长时间,亦无不可。
功纯则效速,功少则效缓,自择可也,古人静坐,每日以子午卯酉四次,约三月之久,即可将补身功夫完满。
(注意)惟因身体有强弱之不同,行法有得当与否,所以成效有迟有速也。
静坐一月之久,即觉心气平静,呼吸自和,渐而下丹田微觉震动,渐而胸中热液下降下丹田,渐而下田温暖,渐而震动,传及全身,达于四肢,渐而督脉血液,由背后起,过玉枕、上田、明堂、鹊桥、重楼,达于黄庭。
如何静坐系列(二)

如何静坐系列(二)静坐-数息接上文:如何静坐系列(一)深呼吸之后,接下来数息:数息,千万不要去观想、瞎想、导引!进入到平缓悠长呼吸的安静状态了,接下来是数数。
1、2、3、4、5、6、7、8、9,这样数九遍。
1、2、3、4、5、6、7、8,数八遍。
1、2、3、4、5、6、7,数七遍。
1、2、3、4、5、6,数六遍。
1、2、3、4、5……这个数列是依次递减的,数数起什么作用呢?就是在我们呼吸平稳的状态下,让精神意识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完全放松的状态。
我们数数的时候呢,当我们连着数九遍123456789的时候,让我们的大脑进入了一种惯性,接下来我们数123456878的时候呢,因为那种惯性,大脑就会等待,等待你去数那个9出来,这个期间,大脑就会进入到一种完全放松的空白状态,这就是类似于入定的状态。
然后我们又数1234567,之前那个8和9,你会感觉你想数但你又不数,如果你能维持住,那种将数不数这种感觉,那么这个时间,就决定你入定的时间。
入静的状态这里,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呢,你将数不数,你觉得时间过得非常久,一两个小时,其实才过了一分钟。
也可能是已经过了一两个小时,你感觉只过了一两分钟。
这种方法就叫打坐静功的入定的法门。
这个方法,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让自己排除杂念,进入入定的过程。
关键点再说一遍我们再重复一遍,深呼吸之前,是确认自己。
除了确认自己是一个自然人,自己的家庭关系以外,你还要确定自己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记清楚屋子里的每一个物件,确认并保证自己知道,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静坐,这样可以保证更加快的你进入到入定放松的状态。
1第一步,确定自身。
两方面,个体、环境。
2第二步,深呼吸。
不断拉长呼吸,让自己放松。
3第三步,数数(数息)。
深呼吸和数数可以结合在一起、一呼一吸就是1,一呼一吸2。
深呼吸和数数结合,大家一定记住,不要有任何的想法,不要意守任何的地方,就让自己停留在那个数字的将数不数的状态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在大家的心里觉得道家的一些东西是不需要学习的,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其实大家不要这样想,很多时候道家的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休息的,它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还可以帮助大家缓解压力,也可以达到养生的作用。
静坐是道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功法,在练习静坐法时,不仅要心静,更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目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如何练习静坐法吧。
静坐之法,从理论上说要在一个静字,静之要诀则是心字,静心是入门的要诀,若心不能清静,则一切修行之法,皆无从落脚生根。
故静坐之要在静心,静心之要则在养心息心,或曰收心炼心。
天玄子曾曰:养心之大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平、心定、心静。
从而去掉凡常之时的欲念之心,攀缘之心,忿恨之心,恐惧之心,好恶之心,浮竞之心等。
《玄关秘论》中则说:心牵于事,火动于中。
心火既动,真精必摇。
故当死心以养气,息机以死心。
因为种种念虑皆由心生,故当息心不动,让思虑的心死而无生。
只有思虑之心死而无生,才能显见到我们真心,也就是我们的道心,如若父母未生前的本来之心,如此才
能归根于静。
吕祖曾说:无念方能静,静中气自平;气平息乃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
息心以静的方法,在静功实践中,也可以通过数息或听息的方法锻炼。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
初下手时只用耳根听不用意识,只要自然觉得一呼一吸就行,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浅深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
所谓数息,用两眼观看自己的鼻尖,并同时用意数鼻中呼吸出入的次数,要诀贵在勿忘勿助,数到几百次后,心中自然安静。
对起首做功夫的时候,不论是坐是卧,总要周身放松,不使它有局部的紧张,不让它有丝毫的拘束,自己感觉非常的适意,做得恰到好处时,时间虽然经过长久,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酸疼、麻木各种难以忍受的情况,这样就是肉体已经得到安静了,但思想上的缠缚尚未解除。
再进一步,做到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忆,眼前事情不牵挂,未来事情不预计,脑筋完全休息,这样就是精神得到安静了。
其要在于轻松与自然。
温馨提示:上边介绍的就是道家的静坐法,可能大家看上这个方法很复杂,大家可以练习一下,实际操作就没有难了,静坐法可以帮助您放松心情,还能缓解压力,适合所有人群,希望以上这些能够帮助大家,喜欢养生的朋友们可以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