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介入治疗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位梗阻的手术体会

3 讨 论 先 天性 肾盂输 尿 管 连接 部梗 阻是 d'JL常 见 泌尿 道 畸形 ,包 括 肾盂 输
尿 管连 接部 狭窄 、高位输 尿 管开 口 、肾 盂输 尿 管 连 接 部瓣 膜 及 息 肉 等 ,先 天性 肾盂 输尿 管梗 阻 常可 导致 患 肾积 水 。引起 先 天性 肾盂 输尿 管连 接 部 梗 阻的病 因不 情 ,可 能与 巨 细胞 病 毒感 染 有 关[ 。 肾盂 输 尿 管连 接 部梗 阻治 疗 的 目的是解 除梗 阻 ,改善 肾 功 能 ,对 梗 阻 引起 的轻 、中 度 肾积 水 可 随诊 观察 ,许多 肾积水 患 儿不 必 手术 ,可 长 期 保 持 良好 肾功 能 ,如 患 儿有 腰腹 痛等 症状 、继 发感 染 或结 石及 肾积 水 渐加 重 则 考 虑 手术 治 疗 [ 。目 前治 疗上 主要 采用 手术 治疗 ,手术 方 法 可 分 为非 离 断 性 肾盂 成 形 术 和离 断性 肾盂 成形 术 ,理想 的 手术 切 除范 围 应包 括 病 变 的 输 尿管 及 扩 张 的 肾 盂 。而离 断性 肾盂成 形 术满 足 了上述 要 求 .且 疗效 可靠 ,现被 公认 为 治疗 的“金标 准”[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及离断成型术

临床诊断
1、腹部肿块:在新生儿及婴儿常以腹部无痛性肿块 就诊。触诊肿块多呈囊性感,表面光滑,无压痛 ,部分患者有肿块大小变化病史。 2、疼痛:除婴幼儿外,绝大多数病儿均能陈述上腹 部痛和脐周疼痛,腹痛多为间歇性并伴呕吐,颇 像胃肠道疾患。大量饮水后出现腰痛是该病的一 大特点,是肾盂因利尿突然扩张而引起的疼痛。 另外还可因合并的结石活动或血块堵塞而引起绞 痛。 3、血尿:血尿发生率在10%~30%左右,可因肾盂 内压力增高,肾髓质血管断裂所致,也可由感染 或结石引起。
6、MRI:MRI已被广泛应用于尿流梗阻性疾病的诊 断。尤其是MR尿路成像(MRU)对梗阻的定位 及定性诊断很有帮助,其影像与尿路造影相似。 由于MRU不需使用含碘的造影剂和插管技术就可 显示尿路情况,患者安全、无创伤、无并发症, 尤其是在肾功能严重破坏并有尿路梗阻时更为适 合。 7、CTU: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以替代 IVP,现临床中运用较多。但患侧肾功能重度受损 时,则显示不良或无法显示。
3输尿管结核
输尿管结核可因输尿管壁结核病变致输尿管狭窄 。但输尿管结核很少是原发性的,均继发于肾结 核。早期有结核的全身症状,如食欲不振、消瘦 、盗汗、低热等,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 刺激症状。B超、IVU或逆行尿路造影检查除显示 肾输尿管积水外,尚表现肾盂肾盏破坏并有空洞 ,输尿管呈串珠样狭窄改变,管壁僵硬,表面不 光滑。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健康宣教PPT课件

谢谢观看
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 依据病情而定。
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通常通过腹腔镜或开 放手术进行。
如何诊断与治疗? 术后恢复
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和尿路通畅情 况。
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显著改善。
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日常护理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尿量、尿色及是否有不适 症状,定期带孩子复查。
大约占所有先天性肾脏疾病的20%。
症状与体征
症状与体征
常见症状
小儿可能出现腹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 状,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和恶心。
有些患儿可能在出生后不久即表现出症状, 而有些可能在几个月或几年后才出现。
症状与体征 体征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体检、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 、CT)来确认诊断。
超声波检查是最常用且无创的检查方法。
重要性
早期识别和治疗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 阻对保护肾功能至关重要。
定期体检和家长的关注可以帮助早期发现问题。
总结与展望
未来方向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和个性化治疗方 案将成为治疗的主流。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非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方法出 现。
总结与展望
呼吁
希望家长能够提高警惕,关注孩子的泌尿系统健 康,及时就医。
这种情况可能影响尿液的正常流动,导致肾脏损 伤。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病因
该疾病通常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肾脏和输尿管 连接部位的发育异常所致。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导致此病。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发病率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科普讲座

何时需要就医?
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 查,以确认诊断。
影像学检查对了解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轻微梗阻的患者,可能通过药物来缓解 症状,防止感染。
药物治疗通常是辅助治疗,不能根治病因。
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
家长需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以便及时就医。
谁是易感人群?
谁是易感人群? 出生婴儿
所有新生儿都有可能患此病,尤其是有家族 病史的儿童。
这类疾病在男孩中更为常见。
谁是易感人群? 有遗传倾向的家庭
如果父母或其他亲属有类似病史,孩子的风 险会增加。
遗传因素在先天性畸形中起着重要作用。
谁是易感人群? 产前检查未发现异常
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时就存在,可能影响尿液的 正常流动。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发生机制
该病症通常是由于肾盂与输尿管的发育异常,可 能是遗传或环境因素造成的。
发育不良可能导致输尿管狭窄或完全阻塞。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症状
患者可能表现出尿路感染、腹痛、呕吐等症状, 重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受损。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 阻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 阻? 2. 谁是易感人群?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治疗? 5. 结语与展望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 连接部梗阻?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定义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指肾盂与输 尿管连接处发生异常,导致尿液排出受阻。
对于严重梗阻,可能需要手术来矫正输尿管 的结构问题。
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价值

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价值小儿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pyeloplasty)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泌尿系统手术,用于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位狭窄的疾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程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还能有效改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本文将就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价值进行深入探讨。
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在手术前为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对患儿的全面评估,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儿的病情和生活状态,判断手术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全程护理干预还可以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宣教,告知手术的相关知识、术后护理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从而减轻患儿和家属的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配合度,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在手术过程中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进行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在手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护理人员还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术后恢复进行全程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保障患儿的安全。
全程护理干预还可以帮助患儿有效应对手术后的身心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进行及时干预,保障患儿的舒适。
护理人员还应对患儿进行术后康复指导,指导患儿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而心理护理也是全程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护理人员应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给予患儿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手术的阶段,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关怀,全方位地满足患儿和家属的需求,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提供保障。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和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临床路径

行开放或经腹腔镜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ICD-9-CM-3:55.87)。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 疾病编码(ICD-10:N13.000)。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 反应蛋白、血型、尿常规、
疗
期注意事项
及注意事项
工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输血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及手术记
作
同意书
录
□ 观察病情 □ 观察引流量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程记录 □ 嘱患者可以下地活动,
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长期医嘱: □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 三级护理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10-14 天
时间
住院第 1-3 天
住院第 4 天 (手术日)
住院第 5 天 (术后第 1 天)
□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 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主 □ 完成医嘱
□ 术后标本送病理
诊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手术 □ 术后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1
但无扩张; (3)如有条件可行肾核素扫描检查,进一步明确肾功
能和梗阻肾引流情况; (4)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用于肾盂输尿管显影不佳病
例,可明确积水程度、病变部位、显示远端输尿管通畅情况; (5)CT 和 MRI 可用于积水较重及复杂病例检查; (6)有尿路感染史者需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以排除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中2 0例输尿管显示 良好 。结论
B超和 C U相 结合是 诊断4 J, 性肾盂输 尿管 连接部 梗致 肾积水 的有 效方 T ,l 先天
法, 离断式 肾盂成形术治疗效果满 意。
周 雪鸿 , 田选 恩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小儿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致 肾积水诊断和治疗 的最佳方法 。方法 C U 或静脉尿 路造影 (V ) I P 相结合 诊断 , 采用离 断式 肾盂输 尿管成形
术 治疗 , 总结其效果 。结 果 所有病 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 证实诊 断正确 , 手术 经过顺 利 , 中 6 例 术后恢 复好 , 其 l 2 例术 后不通 , 2次行离断式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 术后恢复 良好 。全部病例随访 6个月 一 2年 , 无尿 频 、 尿、 血 腹胀 、 腹
盂输尿管连续吻合并缝闭肾盂 , 放置 F — 2肾盂造 8 1 瘘管 , 同时 腹膜后 置 引流管 或半 管 引流 。
2 结果
术 后 3—5 d腹 膜 后 引 流管 无 液 体 引 出予 以拔 除 。9—1d拔 除输 尿 管 支 架 管 , 肾盂 造 瘘 管 注入 0 经
美 蓝液J  ̄ 经 尿道 排 除后持 续夹 闭 肾盂造瘘 管 2 h I I N] 4,
患儿无哭闹 、 腹胀 、 呕吐、 发热等症状 , 拔除肾盂造瘘 管 。6 3例获 随访 6个 月 一 2年 , 8例患 儿术 后 出现腹
痛、 发热 , 中 5例 造瘘 管注 入美蓝 尿液 无蓝 染 , 其 3例 术后 3个 月 再 次 经造 瘘 管 注 入 美 蓝尿 液 蓝 染 , 腹 无 痛发 热 出现 , 除导 尿管 ; 拔 2例尿 液仍无 蓝 染 , 实 吻 证 合 口不通 , 术后 6个 月 后再 次 手 术 治疗 痊 愈 。6 0例 复查 B超 示原 扩 张的 肾形态 缩小 , 质增 厚 , 皮 肾窦分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 总结诊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方法。
方法:UPJ梗阻患者20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逆行肾盂造影和利尿性B超检查。
外科治疗采用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
结果:B超和逆行肾盂造影对UPJ梗阻的确诊率分别为80.2%和100%。
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后吻合口更通畅,无狭窄或漏尿并发症。
结论:在UPJ梗阻的术前诊断中,逆行肾盂造影明显优于IVU,B超检查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疗效满意。
【关键词】尿路梗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肾盂成形术【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84-02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引起原发性肾积水的常见病因。
我院自2004-2010年共手术治疗由连接部狭窄所致肾积水患者20例。
现将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共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7~36岁,病程5天~4个月。
临床表现:腰腹部胀痛或肾绞痛10例、腹部包块5例、肉眼血尿3例、体检发现肾积水2例;其中左侧12例、右侧8例。
肾积水轻度3例、中、重度17例,合并马蹄肾畸形1例。
1.2 手术方法取健侧卧位,升起腰桥,取患侧第十二肋缘下斜切口,充分暴露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及输尿管上段,观察病变输尿管的长度,在远端离断输尿管,距肾门外2~3cm处将肾盂环形完全切断,切除病变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根据肾盂扩张程度设计剪裁多余肾盂,输尿管斜行切开1.5cm,向上牵拉输尿管,应保持与肾盂吻合无张力,若有张力,可向下游离输尿管。
然后用5/0号微乔线做肾盂输尿管无张力漏斗状吻合。
在未完全吻合之前肾盂输尿管内放一适当型号的双J管做内支架及内引流,双J管上端送入肾盂,再吻合输尿管和肾盂之前壁。
留置腹膜后引流管1根,关闭切口,保留导尿管。
1.3 术后处理卧床休息,并予抗生素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 16例患儿肾盂穿刺成功后,用球囊扩张狭窄段置入8F胆管内外引流管,保留4周拔管。
结果随访3~24个月,治愈12例,占75%;好转4例,占25%。
结论对治疗的16例患儿临床研究表明,球囊扩张置管术疗效可靠、创伤小,为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小儿肾盂输尿管狭窄放射学介入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method of children’s ureteropelvis junction stricture with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Methods 16 cases of children’s pelvis-ureter junction stricture were treated with ballon dilation and then transplanted 8F drainage pipe.Results Follow-up for 3-24 months,12 cases were cured.The cure rate was 75%,4 cases were improved,occupying 25%.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ballon dilation and transplanted drainage pipe to treat pelvis-ureter junction stricture is high effective and confident,it may be a key way to be expanded.
【Key words】child ureteropelvic stricture radiology
interventional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狭窄是小儿肾盂积水的常见原因,占小儿肾积水的85%~90%[1]。
笔者采用球囊扩张加支撑管置入的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6例患儿实施了介入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3~12岁,平均10岁;左侧11例,右侧5例。
临床表现间断腹部疼痛、消瘦、腹部肿块。
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和)CT检查提示肾积水,均予IVU 检查,其中5例患侧肾、输尿管不显影,9例见肾盂肾盏扩张,输尿管无显影。
本组2例为肾盂输尿管开放式离断术后吻合口再狭窄患儿。
所有患儿肾功能BUN、Cr正常。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常规使用抗生素,检查凝血功能。
术前B 超定位,治疗中取患侧朝上侧卧位,氯胺酮静脉麻醉,消毒铺巾后,在X线监视下,自第12肋下方行经皮肾后壁中下组肾盏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8F导管鞘,建立皮肤肾盂通道。
随后经鞘插入导管、导丝,当导丝通过狭窄输尿管进入膀胱时,即可置入球囊导管行狭窄段扩张。
每次治疗可扩张3~4次,每次持续时间约1~2min。
然后拔除鞘管置入COOK公司的8F胆道内外引流管,顶端进入膀胱。
先外引流1~
2天,待引流液清亮后闭管,保持内引流4~8周。
开放式离断术后患儿经造瘘管进行操作。
1.3 疗效判定标准以拔除内外引流管3个月以后的检查结果为准。
治愈:征象消失,B超及IVU示肾积水明显减轻;好转:征象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B超及IVU示肾积水有所减轻或长期随访肾积水无进一步加重;无效:征象无缓解或很快又重新出现,B超及IVU示肾积水无减轻甚至加重。
2 结果
扩张后出现血尿14 例,持续1~3天,经止血消炎处理均治愈。
1例术后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本组1次扩张13例,2次扩张1例。
3例输尿管重度积水患儿导丝无法进入输尿管,先经肾造瘘放置引流管,1周后再行球囊扩张成功。
未发生输尿管破裂病例。
见图1、图2。
全组随访3~24个月,治愈12例,占75%;好转4例,占25%,总有效率为100%。
图1 肾穿刺造影显示肾积水
图2 胆管内外引流管置入术后引流通畅
3 讨论
肾积水是儿童常见疾病,其原因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高位输尿管开口、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瓣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息肉、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等,其中90%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引起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正常情况下肾盂输尿管的平滑肌细胞排列成束,细胞间存在缝隙,以短而粗的突起互相嵌合。
肌细胞通过缝隙连接接受尿液刺激而产生的电活动在肾盏肾盂的肌细胞从上而下传递,引起肾盂及输尿管蠕动而将尿液向下输送。
目前认为增生的胶原纤维以及增厚的平滑肌使输尿管腔狭窄,肌间异常增生的纤维使肌细胞失去正常的排列,阻断肌细胞间电活动的传递,影响蠕动,引起肾盂扩张,进而导致肾积水。
介入治疗方法是利用球囊对肾盂输尿管狭窄进行机械性的扩张,撕裂狭窄周围纤维组织,尿液依靠肾盂的收缩及重力作用,流入输尿管从而改善肾脏功能。
3.1 保留肾脏的标准问题本病由于早期多无特异性的症状,就诊时往往已存在比较严重的肾积水,肾功能已部分或完全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判定是否要行球囊扩张就显得至关重要。
以往认为对于积水的肾脏,如大剂量IVP不能显影,肾实质厚度<5mm,患肾就没有保留价值;但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发现大多数泌尿道梗阻所致的肾功
能下降都是可逆的,一旦梗阻解除,肾功能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这点在小儿尤为明显。
本组有5例重度肾积水的患儿,术前大剂量IVP 延迟摄片未能显影,术前肾实质厚度也<5mm,我们积极地为其实施了球囊扩张加支撑管置入术,术后随诊肾功能均有相当程度的恢复。
所以我们认为对于重度积水的肾脏,即便大剂量IVP不能显影,而肾实质厚度>2mm,就应尽量保留肾脏[3]。
3.2 球囊、支撑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肾盂输尿管狭窄治疗效果除了疾病本身的因素外,还与球囊直径、扩张次数、扩张持续时间、扩张后支架引流管的应用有很大关系。
球囊应选择比输尿管直径大10%~15%为宜,球囊直径太小不能撕裂增生的纤维组织环,太大则增加输尿管破裂的风险。
我们按此标准进行扩张未见穿孔病例。
关于扩张次数、扩张持续时间,说法不一。
我们采用扩张3~4次,每次持续时间约1~2min的方法,效果满意。
在球囊直径适合的情况下,无论扩张次数多少及扩张持续时间长短,必须达到“蜂腰”完全消失的状态,才能有可靠的效果。
关于支撑管问题,有学者比较过球囊扩张和在球囊扩张基础上置入支撑管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两组病例8~29个月的通畅情况,前者为63%,后者为87%[4]。
说明支撑管可以减少术后输尿管吻合口狭窄。
但支撑管太细,被扩张的输尿管修复后难以形成足够的管腔,太粗可能压迫输尿管壁导致缺血甚至坏死。
一般主张选用双J管作支撑管,这就需要术后用膀胱镜拔管,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外源性感染,但需要用膀胱镜拔管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我们采用COOK公司的8F胆管内外引流管做支撑管,它具有柔韧性好、刺激性小、操作简单的特点,并且术后可以从体外直接拔管。
本组随访16例,术后症状均消失,B超及IVU均提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通畅,疗效肯定。
出现1例感染,抗感染后治愈。
支撑管的拔出时机,本组16例一般放置4周拔管,术后随访输尿管通畅。
3.3 球囊扩张术的并发症球囊扩张术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球囊扩张术可出现球囊破裂出血、感染、尿外渗、尿囊肿形成、肾造瘘管移位或脱落等并发症,但上述并发症很少出现,即使个别发生并发症均能很快控制,不需开放性手术处理,狭窄处瘢痕可引起再狭窄,但重复扩张治疗多能成功。
3.4 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介入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狭窄,恢复肾功能。
疗效评价应以临床症状改善和影像学对照综合评价。
从影像学角度观察,病程较长、梗阻较重者,肾盂肾盏壁纤维化,不能恢复到正常解剖形态,故不能仅以肾盂肾盏恢复程度予以判断。
临床症状的改善是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本组16 例患儿在治疗后随访3~24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全身状况明显改善,结合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证明其疗效稳定。
球囊扩张置管术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为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91-1192.
2 Corneos E,Assouad M,Krishnan B,et al.Urinary obstruction cases irreversible renal failure by inducing chron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Clin Nephrot,1997,48:125.
3 杨屹,吉士俊,赵贵国,等.小儿重度肾积水术后肾功能的评价.中国厂矿医学,1999,12:256.
4 张金山.现代腹部介入放射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