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质量标准.doc

合集下载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模板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模板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模板一、前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衡量一个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模板,以供参考和使用。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旨在:1. 保护公众健康:确保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 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对环境的损害,维护生态平衡;3. 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标准内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污染物种类和限值:列出各类污染物的名称和相应的浓度限值,包括但不限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2. 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明确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采样方法、分析方法等;3. 监测点设置: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全面监测;4. 监测频次和报告要求:规定监测频次和报告要求,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5. 管理措施和应急响应: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应对环境空气质量突发事件;6. 标准修订和更新:明确标准的修订和更新程序,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科技进步。

四、标准适用范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适用于以下范围:1. 城市和工业区:对于城市和工业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2. 农村和乡镇:对于农村和乡镇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3. 特定区域和场所:对于特定区域和场所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如矿区、港口等。

五、标准实施与监督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应包括以下内容:1. 监测机构和责任:明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机构和责任,确保监测的独立性和客观性;2. 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3. 处罚和奖励:建立相应的处罚和奖励机制,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单位进行处罚,对达到或超过标准要求的单位给予奖励;4.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2012 年《重防范大气污染物卫生标准》(简称 GB3095-2012)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一套描述室内和室外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标准,将取代2003年发表的《重防范大气污染物卫生标准》(gb3095-2003)。

GB 3095-2012 标准规定,我国室外空气质量应符合下列四类百分位级,以清洁度由高到低分别为:
一、第四类(优/IV)
第四类(优/IV)是符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最高类别,表现为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均低于标准规定的最低质量指标,也称“优秀”和“纯净”类,空气质量优良。

二、第三类(良/III)
第三类(良/III)是符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空气质量较好的类别。

浓度低于或等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限量指标或最严格限量指标规定,但高于或等于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以上就是gb3095-2012标准对室内和室外空气质量的要求,也是我国空气质量的评价最终评价标准。

标准的实施,有助于中国环境和大气污染的防控,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一九八二年四月六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颁布)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规定,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订的。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1.标准的分级和限值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1.2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列于表11.2.1总悬浮微粒(T. S. P)系指100微米以下微粒。

1.2.2飘尘系指10微米以下的微粒,该项为参考标准。

1.2.3光化学氧化剂(○3),一小时均值每月不得超过一次以上。

2.大气环境质量区的划分及其执行标准的级别2.1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确定大气环境质量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表1------------------------------------------------------------------------------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单位:毫克/标准立方米---------------------------------------------------------------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总悬浮微粒日平均①0.150.300.50任何一次②0.301.001.50------------------------------------------------------------------------------飘尘日平均0.050.150.25任何一次0.150.500.70------------------------------------------------------------------------------年日平均③0.020.060.10二氧化硫日平均0.050.150.25任何一次0.150.500.70------------------------------------------------------------------------------氮氧化物日平均0.050.100.15任何一次0.100.150.30------------------------------------------------------------------------------一氧化碳日平均4.004.006.00任何一次10.0010.0020.00------------------------------------------------------------------------------光化学氧化剂一小时平均0.120.160.20(O3)------------------------------------------------------------------------------注:①“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 引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通过对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对公众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

2. 国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1 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准则世界卫生组织是制定全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组织之一。

根据WHO的标准,空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二氧化硫(SO2)、臭氧(O3)、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

WHO的空气质量准则包括以下几个级别:•PM2.5:不应超过年均浓度10 μg/m³,日均浓度不应超过25 μg/m³。

•PM10:不应超过年均浓度20 μg/m³,日均浓度不应超过50 μg/m³。

•SO2:不应超过小时均浓度20 μg/m³。

•O3:不应超过小时均浓度100 μg/m³。

•NO2:不应超过小时均浓度40 μg/m³。

•CO:不应超过小时均浓度4 mg/m³。

12.2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空气质量指数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了一套空气质量指数(AQI)来衡量空气质量的好坏程度。

AQI根据主要污染物的浓度进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级别。

美国EPA的空气质量指数包括以下几个级别:•0-50:空气质量良好,对健康影响较小。

•51-100:空气质量一般,对敏感人群可能有轻微影响。

•101-150:空气质量轻度污染,敏感人群可能出现一些健康问题。

•151-200:空气质量中度污染,公众健康有一定风险。

•201-300: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公众健康风险较高。

•301-500: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公众健康风险非常高。

3.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国也制定了一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保障公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根据中国的标准,空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细颗粒物(PM2.5和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

环境空气质量 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 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1、一级:优;空气质量指数0-50;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

2、二级:良;空气质量指数51-100;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此类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

3、三级:轻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101-150;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4、四级: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151-200;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5、五级: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201-300;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

6、六级: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指数>300;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停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UDC551 510.4?GB 3095-82(1982年4月6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布1982年8月1日实施)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规定,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1 标准的分级和限值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127;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1.2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见下表。

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毫米/米3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总悬浮微粒日平均* 0.15 0.30 0.50任何一次** 0.30 1.00 1.50 飘尘日平均0.05 0.15 0.25任何一次0.15 0.50 0.70年日平均*** 0.02 0.06 0.10 二氧化硫日平均0.05 0.15 0.25任何一次0.15 0.50 0.70 氮氧化物日平均0.05 0.10 0.15任何一次0.10 0.15 0.30 一氧化碳日平均 4.00 4.00 6.00任何一次10.00 10.00 20.00 光化学氧化剂(O3) 1小时平均0.12 0.16 0.20注:*“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

**“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超过的浓度限值。

不同污染物“任何一次”采样时间见有关规定。

***“年日平均”为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均值不许超过的限值。

1.2.1总悬浮微粒(T.S.P),系指100微米以下微粒。

1.2.2飘尘,系指空气动力学粒径10微米以下的微粒,该项为参考标准。

1.2.3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均值每月不得超过一次以上。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督与检查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督
• 政府部门监督:政府部门加强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标准落 实 • 社会监督: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督,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 舆论监督:媒体加强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的报道,揭露违法行为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检查
• 定期检查:定期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标准实施效果 • 随机检查:随机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防范环境风险 • 专项检查:针对特定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大气环境质量评估标准
•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等 •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如各地区制定的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 国际环境质量标准:如WHO、EPA和EC等国际组织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04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污染源控制中的应用
DOCS SMART CREATE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定义与作用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大气环境质量的科学依据
• 反映大气环境的总体状况 • 评估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 • 为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
国际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现状
•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空气质量准则》和《颗粒物空气质量指南》等 • 美国环保署(EPA):制定《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清洁空气法案》等 • 欧盟委员会(EC):制定《欧洲空气质量指令》和《通用空气质量标准》等
国内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与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word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word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内按GB 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3.2常规污染物指GB 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2)、颗粒物(TSP、PM1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

3.3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

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3.5大气污染源分类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中类别。

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的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

线源:污染物呈线装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装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

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3.5大气污染分类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um的颗粒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3.6排气筒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

3.7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见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982年4月6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布 1982年8月1日实施)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规定,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1 、标准的分级和限值
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127 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
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
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
气质量要求。

**“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超过的浓度限值。

不同污染物“任何一次”采样时间见有关规定。

***“年日平均”为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均值不许超过的限值。

1.2.1总悬浮微粒(T.S.P),系指100微米以下微粒。

1.2.2飘尘,系指空气动力学粒径10微米以下的微粒,该项为参考标准。

1.2.3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均值每月不得超过一次以上。

2大气环境质量区的划分及其执行标准的级别
2.1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确定大气环境质量
分为三类:
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
农村等。

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2.2一类区由国家确定,二、三类区以及适用区域的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

2.3各类大气环境质量区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一类区一般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一般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一般执行三级标准
2.4凡位于二类区内的工业企业,应执行二级标准;凡位于三类区内的非规划的居民区,
应执行三级标准。

3监测方法
3.1
3.2大气监测中的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按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
小组办公室颁布的《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

4标准的实施与管理
4.1各级标准由地方确定其达标期限,并制定实现的规划。

三级标准为任何大气环境必须达到的
起码标准。

4.2本标准由各级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监督实施。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编。

本标准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