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疯狂的战车教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疯狂的战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疯狂的战车》教学设计

二、探究交流:
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结成三国轴心军事同盟,把世界一步
步推向战争的边缘,而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对轴
心国一再妥协退让,德、意、日法西斯步步紧逼,终于导致战争的爆发……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读一读:读图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法。

我们对于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
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的使
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
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大的问题。

“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 1938年9月27
日张伯伦的广播演说
阅读上述演说材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说一说:广播演说中的“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那两个国
家?
●想一想:英、法两国为什么纵容德国的侵略?它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组抢答下面问题:
●说一说: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步步紧逼,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作出什么反映?
●想一想:美国的参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拟一拟: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人类追求和平的步伐仍然在继续,以史为鉴,请你设计一条呼吁和平的宣传语。

(限20字以内)
●找一找:通过围绕“二战的发生、发展”问题的系列解剖和探究,还有哪些学习疑难?
三、训练反馈:
(一)自制表格,反映二战从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的基本史实。

(4分)
时间事件
1939.9.1 (1)
(2)德国轰炸英国本土
1941.6.22 (3)
(4)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达到最大规模。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疯狂的战车教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疯狂的战车教案 北师大版
四、互动探究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我们对于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的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1938年张伯伦广播演说
1、演说中的“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哪两个国家?
2、英、法两国为什么纵容德国的侵略,它的实质是什么?
3、为什么《慕尼黑协定》签定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2、1939年9月1日, ,德军突然进攻,二战全面爆发。
3、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发动了突然全面进攻.二战进一步扩大。德军逼近莫斯科,但苏联军民浴血奋战,取得了
的胜利,打破了德军的神话。
4、1941年12月7日,日本特遣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学成果
4、张伯伦所宣称的“我们这一代的和平”能够得到保证吗?为什么?
■罪行的肆虐:二战的全面爆发
●填一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进程表
时间
战争代号
结果
爆发
扩大
达到最大规模■史料的解读—源自不朽的抗争精神材料一:今天凌晨四时,希特勒进攻俄国。……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在这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
2、美国的参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3、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人类追求和平的步伐仍然在继续,以史为鉴,请你设计一条呼吁和平的宣传语。
自学填空
展示
小组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全面爆发
疯狂的战车进一步扩大
最大规模
作业布置:完成《伴你学》
教学反思:
——(英国)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疯狂的战车学案

疯狂的战车学案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历史讲学稿第7课疯狂的战争班级姓名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2.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后果。

教学重点: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

教学难点: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危害。

二、教学过程(一)走进历史,了解历史:1.1938年9月底,四国在举行会议,并签订了。

协定规定:《慕尼黑协定签订后标志着: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3.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二)自我检测1.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这样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这里的“决定”出自()A.《九国公约》 B.慕尼黑会议C.《凡尔赛和约》 D.雅尔塔会议2.把绥靖政策推向高峰的是()A.德国进攻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慕尼黑协定》的签署3.1940年4、5月间,德军迅速向北欧和西欧推进,英国首相张伯伦受到强烈谴责,其原因是()A.他是法西斯侵略的罪魁祸首B.他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C.他是丘吉尔的政策D.他推行和平外交政策4.1939三9月,德国闪击波兰,世界人民再次陷入战争的灾难之中。

这是历史无情地嘲笑20年前召开的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 D.雅尔塔会议5. 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A.殖民扩张政策 B.委任统治政策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三)体验与探究读图题图一图二图画说明: 1939年3月,德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

第7课-疯狂的战车

第7课-疯狂的战车

1.战争的全面爆发
英 法 “ 静 坐 战 争 ”
德军入侵波兰
波兰用落后骑兵对抗德国坦克
2、德军进攻西欧 (1940年)
法 国 沦 陷
1940年4到5月,德军进攻西欧,占领法国等西欧、北欧 国家,轰炸英国。在此期间,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不列颠之战”
1940年秋,德军空袭英国,企图迫使英国就范。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决不投降。
——英国首相丘吉尔
德国飞机在英国上空投下大量炸弹
伦敦城空袭后,一辆双层城市巴士的残骸
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英法联军从敦刻尔 克撤走33.6万军队,为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方案: “白色方案” 战术: “闪电战”又称“闪击战” 结果: 波兰失败 失败原因: 波军指挥不当、装备落后和英法“宣
而不战”(绥靖政策)
3、德军进攻北欧、西欧
(1)法国投降、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 (2)1940年7月,英国遭猛烈空袭——不列颠之战。 英国首相丘吉尔坚决抵抗德军,德军第一次遭到 重大挫折。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比较记忆】 ☉《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 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 世界大战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 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①《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②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 者的妥协,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和平。 ③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
英国首相张伯伦回到伦敦后,手持《慕尼黑协定》 像人群宣扬和平,他得意的对英国人说:“这是 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疯狂的战车教案

疯狂的战车教案

《疯狂的战车》教案一、教材内容《疯狂的战车》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是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轴心国集团以后,不断侵略扩张的史实。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西方大国采取了以《慕尼黑协定》为代表的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德国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突然袭击苏联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教学目标《疯狂的战车》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和线索,而且还要加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掌握慕尼黑会议的召开和《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后果,德国闪击波兰,德国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2、能力方面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方法的培养,主要通过思考,讨论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进一步扩大和达到最大规模的进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归纳和说理分析的能力,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使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3、在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深受其害。

法西斯国家扩张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徳、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必要性,认识正义的力量只是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内进行专治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犯下了哪些罪行,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出示表格学生回答,教师归纳2、讲述:在徳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出示板书课题第7课《疯狂的战车》检查学生导学案预习情况学习新课1、和平到来了吗①讲述:英法等国的软弱退让非但没换来和平反而造成了法西斯的步步进逼。

第7课 疯狂的战车教案

第7课 疯狂的战车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疯狂的战车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的国土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后果。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的扩大在客观上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重点、难点: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日、意、德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和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

回顾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形势: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态度?(英、法采取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和平到来了吗?1.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1936年,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进军莱茵非武装区;1938年,又兵不血刃吞并了奥地利。

德国的这些扩张举动,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

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2.慕尼黑协定的签订(1939年9月)及影响为了解决德、捷边界问题,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了会议。

在没有捷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区交给德国。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学生思考、讨论)其原因:第一,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想避免战争;第二,英、法企图将祸水东引,驱使德国进攻苏联。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疯狂的战车(第3课时)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疯狂的战车(第3课时)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7课疯狂的战车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绥靖政策;入侵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后果。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的扩大在客观上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重点、难点: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对内实行恐怖政策,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7年,德意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许多暴行。

面对法西斯的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维护者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态度?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7课《疯狂的战车》。

一战才刚刚结束十几年,广大的人民都希望和平,但和平会持续下去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和平到来了吗?”一、和平到来了吗?1.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1936年,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进军莱茵非武装区;1938年,又兵不血刃吞并了奥地利。

德国的这些扩张举动,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

同时也完成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三面包围,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面对希特勒这非分的想法,国联的主要操纵国英、法等国是如何行动?(请同学们自学,完成学案。

)2.慕尼黑协定的签订(1939年9月)及影响最后,为了解决德、捷边界问题,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了会议。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疯狂的战车导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疯狂的战车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7课疯狂的战车
材料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议,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材料二:1938年夏至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三次会见希特勒。

第三次,与德、意、法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后,他飞回伦敦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结果。

请回答:
(1) 慕尼黑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有哪几个国家参加?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38年9月;英、法、德、意;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2) 张伯伦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

因为德国得寸进尺,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接着又将侵略矛头指向波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 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理解?
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把战火烧到了英国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后反思
本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在难点处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从整体来看,教学各环节衔接较流畅,通过课件中的文字材料、图片、地图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初步感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能较积极的投入学习,融入课堂,提出疑问,解决问题,但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多,使的时间显得紧张,学生的自学不够充分,这也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各环节的设计需要更精、更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
第7课疯狂的战车
课程标准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学习重点
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
学习难点
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
教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基础积累,整体把握学习目标。
(一)预习检测:
请回答:
(1)材料中“那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2)材料中胡锦涛认为中国和苏联都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请你写出中国、苏联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各一重大战役。
(3)时光飞逝,“那场战争”已经结束60多年了,它给人类带来的伤痛让全世界至今都不能遗忘。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2)上述材料表明,英国和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预测一下战争发展的趋势
五、巩固反馈——目标达成
1、(2008南通)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这一协定体现的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
A.使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B.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C.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引发了德国的反犹狂潮
7、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摘自胡锦涛讲话
2、(2008贵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是以进攻的一方发动突然袭击开始的。下列战役中不属于突然袭击的军事行动是()
A.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B.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
C.法西斯日本进攻珍珠港D.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3、(2008威海)1939年9月1日,德国对哪个国家发动突袭,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思考:1、英国人在机场称呼张伯伦为“好人”,“全国都在向他祝贺并感谢他”,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英、法两国为什么纵容德国的侵略?它的实质是什么?
3、为什么说《慕尼黑协定》的签定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张伯伦所宣称的“我们这一代的和平”能够得到保证吗?为什么?
捷克斯洛伐克外长(泪流满面,痛苦地):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捷克外长这段话应验了吗?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学生分三组分别对二战的开始、扩大、达到最大规模史实进行合作学习探究
三、交流展示:学生【板书】
1、开始——1939、9、1——进攻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2、扩大——1941、6、22——苏德战争
3、最大——1941、12、7——太平洋战争
每组选一名学生进行讲解(略)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凌晨四时,希特勒已经进攻并侵入俄国。……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而纳粹制度除了贪得无厌和种族统治之外,别无主旨和原则。……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英国)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A.《九国公约》B.慕尼黑会议C.《凡尔赛和约》D.雅尔塔会议
6、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都留下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巴黎和会上,列强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由何国继承?结果在中国引发了什么运动?
(2)在慕尼黑会议上,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什么地方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1、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签订,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2、1939年9月1日,按照早已制定的“白色方案”,德军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爆发。
4、1941年12月7日,日本特遣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问难质疑。
二、体验探究。
有小说家曾这样描绘“当飞机停稳,舱门打开,瘦长细高的张伯伦高举着文件,挥手步下舷梯。顿时,机场上欢声雷动。张伯伦原本有些佝偻的腰背此刻挺得笔直,他面对在场的千万群众,忘情地高呼:‘到手了,我把它搞到手了。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走上前去,拥抱了首相:‘阁下,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打来的电报,你能猜出他写些什么吗?’哈利法克斯激动地说:‘好人!’机场上原本狂热的欢呼变成了有节奏的呐喊:‘好人、好人、大好人!’连英国国王也在白金汉皇宫给他举行酒会。当日出版的《泰晤士报》评论说:‘这一刻,整个英国都在向他祝贺并感谢他!
A.波兰B.英国C.法国D.苏联
4、(2008攀枝花)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
A.德国偷袭波兰B.德国进攻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D.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
5、(2009连云港)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这里的“决定”出自()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进行卑鄙的进攻,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美国)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回答:
(1)“希特勒入侵苏联”、“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具体指什么事件?这两个事件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