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 战国秦汉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其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代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以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联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陶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He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陶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验笔记整理)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验笔记整理)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研笔记整理)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第二章——秦始皇陵第三章——秦代官吏与平民墓葬第四章——秦各项统一措施第五章——汉代都城第六章——秦汉地方城邑与长城第七章——汉代帝陵与王侯大墓第八章——汉代官吏与平民墓第九章——秦汉时期农业第十章——秦汉时期工商业第十一章——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和铭刻第十二章——秦汉时期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第十三章——秦汉时期的中外交流及同周边地区的联系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秦都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约15km的窑店一带,南临渭河水,北依咸阳塬。

秦孝公十三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秦惠文王时期,对咸阳城宫室进行了扩建,后直至秦统一全国前,秦咸阳城从渭河北岸向渭河以南发展,最终形成了秦都咸阳的渭北咸阳城与“渭南”宫室苑囿的格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秦都咸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已开展40多年,已发现战国时代中晚期秦代大量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址和墓地,以咸阳塬上今聂家沟至姬家沟之间的遗址最为密集,宫殿建筑遗址群周围大显墙垣遗存,推断这里应为秦咸阳宫殿遗址,以宫殿建筑遗址群为中心,在其西部发现有制陶、冶铸等官府手工业遗址,东部可能为“兰池”及“兰池宫”遗址所在地,西南部大量手工业作坊遗址,秦咸阳城遗址西部发现发掘了大批秦墓,西北部和远郊东南部分布有帝陵区。

宫城城址内发现有西北区、中区和东北区共7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属战国中晚期至秦代,位于亲都咸阳遗址中部地势较高的咸阳塬上。

秦咸阳宫发掘的一、二、三号三处大型建筑遗址中,出土遗物主要包括砖、瓦、瓦当、丝绸等。

“渭南”有秦国的南宫(甘泉宫)、章台、诸庙、阿房宫、上林苑等建筑,其建设始于战国晚。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现说明,秦咸阳城的宫殿区安排在都城的高亢之地,宫城宫殿区居东西居中位置,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邻近渭水;秦都咸阳置南宫、北宫是就其方位而言,南、北宫建筑功能不同,秦北宫当为秦咸阳城之王宫或皇宫,亦秦咸阳宫,为都城之宫城,大朝正殿所在,一直作为秦咸阳城的政治中枢,渭南甘泉宫即为南宫,秦王政上台后,甘泉宫取代了作为外交活动场所的章台,并安排太后居住,使之成为太后之宫,因此甘泉宫与咸阳宫才有南、北宫之称,异于西汉长安城的两宫制,秦代都城“两宫制”是初期中央集权封建帝国都城的布局特点之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空纵横】【阶段特征】政治上: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王朝走向衰败。

三国鼎立的形成,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秦朝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等措施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思想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秦汉时期史学、文学、科学技术、艺术都有突出成就。

【知识建构】【考点梳理】第9课秦统一中国(p44)一、秦灭六国——实现统一1.条件:①使秦国国富兵强,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②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用人才。

采取了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

③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这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

2.过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结果:(时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定都。

4.意义:结束了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二、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目的:适应,加强(二)内容1、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2、中央政权机构:由、、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掌控3、地方行政制度:废除(制度),建立由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三)影响1、郡县制的实行,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三、秦代的统一措施(一)目的:适应(二)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影响:使政令能够在;有利于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以秦国的 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影响: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影响: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上①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影响: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②开凿灵渠 ※影响: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4、民族关系上 ①对南方: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在越族地区设郡管理 ②对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三)影响1、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评价秦始皇:功绩:(1)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1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1

自考 中国行政史 80%名词解释 必考 第一章 夏商西周 1、禅让制: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

相传四岳推举舜为尧的继承人,尧对舜三年考核后让舜作自己的助手。

尧死后舜继位。

后四岳又举治水有功的禹。

2、宗法制: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西周时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

核心内容是维护父权的基础上,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

嫡长子为“大宗”,庶子分封为“小宗”,小服大,借以维护各级“宗子”为中心的宗法统治。

3、分封制:是中国奴隶社会中一种为协调统治阶级利益以便对付种族奴隶而建立的制度,即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世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分封制度达到成熟和完善,它与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相互支持、相互巩固,以达到保证国家统治的稳固长久。

周天子除留下王畿的一部分地区由刑王室直接管理外,将其他部分分封给王族成员、功臣姻亲和传统贵族,这些人也依此做法再分给卿大夫。

经过不同层次的分封,西周王朝形成了等级结构的国家群。

分封诸侯的目的是拱卫中央王朝,天子与诸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4、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君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由君王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从事生产。

“外服”是指侯国统治的区域,由各地诸侯管理,但外服诸侯与君主是一种君臣关系。

内外服制最早实行于商朝。

5、乡遂管理体制:是西周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实行的一种管理体制。

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在国都内及其近邻划分若干乡,并设相应的管理者。

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实行遂制,也设相应管理者。

通过乡遂制度,形成层层控制的网络系统,成为后世基层行政组织的蓝本。

四岳议事会:是君主的辅助及咨询顾问 王子王位继承制:盘庚迁殷后,变“兄终弟及”制为王子继承制,即由家族占有王位缩小到直系占有王位 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就是在诸嫡子之中,确定长子的优先继承地位。

由博而约·新见自呈——李恒全《战国秦汉经济问题考论》述评

由博而约·新见自呈——李恒全《战国秦汉经济问题考论》述评
l 学 习 与 思 考
N O . 1 2 0 1 4总 8 7 期
宙 俘 mr s 3 ・新 见 自 呈 -
李恒 全《 战 国秦 汉 经 济 问题 考论 》 述 评
郭智 勇

要: 本文对《 战 国秦 汉经济问题 考证》 一 书进行述评 , 从该 书的 内容、 视 角、 论点和学风等方 面进行 了阐述 。
考论 》 ( 江 苏人 民出版社 , 2 0 1 2年 ) 一书 , 在 前 人研 究 成果基 础 上 , 结 合新 史料 , 运 用 新 方法 在 战 国秦 汉 时
第一章“ 战国秦汉 的土地制度问题 ” , 在这一 专
题中, 作 者主 要 分 析 了井 田制 的 属 性 问题 和 战 国秦 汉 土地 所有 制 问题 , 认 为西 周 时 期 , 分 封 的是 政 治 统 治权 , 而不是 土地 所 有权 。西 周 中期 出现 的所 谓 土
方, 相 对安 定 的南方 六朝 地 区 , 商 品经济 不 仅 没有 衰 落, 相 反在 战 国秦汉 的基 础上 , 有 进一 步 的发展 。 第五章“ 秦 汉家 庭继 承制 度 问题 ” 指 出秦 汉 的家 庭 继 承主 要分 为 身份 继 承 和财 产 继 承 两 种 , 而 身 份 继承 又包 括 爵位继 承 和户 主继 承 。爵位 继 承 主要 看 血缘关 系 的远 近 , 是 单一 继 承 制 , 即在每 个 继 承顺 序 上, 继 承 爵位 者 只 能 有 一 人 , 前 一顺 序 无 人 , 后 一 顺
的 家族解 体 的必 然结 果 。
大, 是汉代商品生产 的主体 , 而官营手工业 的商品生
第三章“ 战国秦汉 的赋役 问题 ” , 指 出战国农户
拥有 土 地多 样 化 , 田税 按 实 有 亩数 征 收 。利 用 传 世

重庆历史上册电子版巴国

重庆历史上册电子版巴国

重庆历史上册电子版巴国
《重庆历史》上册第三章:战国秦汉时期的重庆1、秦灭巴国以后的改革措施:所有制;三、实行封建性的税收制度;四、实行军功爵制度,赐给巴族百姓第四级爵:“不更”。

2、大夫于公元前314年建巴郡,首府设在。

张仪并修筑第一座城洲城。

3、公元前206年,刘邦取得巴蜀之地以后,基本上沿用了秦朝的制度,如郡县制。

4、时,在今江北嘴建一城叫
5、被指定为进贡给皇帝吃的“御米”。

6、的女工商业家,经营丹砂矿矿业兴旺,捐大量钱财支持修万里长城,被秦始皇贵宾一样接见、在今长寿区南为她修筑一座纪念台,命名为
“女怀清台”,以表彰她的功绩和美德。

7,巴地的很发达,在东汉曾做过巴郡太守府所在地的“北府城”(今江北区)当时又名柑橘宫。

同时,荔枝也是江州盛产的名贵水果。

8、汉代巴郡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民歌兴盛上。

巴郡太守吴资为官清明正直,使老百姓衣食有余。

百姓作歌颂扬他“太守注重农业,百姓丰足富饶”。

9、在,是重庆市现存的一处重要的。

在忠县也有座无名阙,还有丁房阙、乌杨阙等著名汉代石阙,后者现陈列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10和重税剥削老百姓而臭名远扬的人。

11、公元145年,爆发了。

公元184年,又爆发了张修领导的五斗米道起义。

公元188年,川西又爆发了马相为首的黄巾起义。

《战国秦汉考古》习题与答案

《战国秦汉考古》习题与答案

《战国秦汉考古》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战国秦汉考古:战国秦汉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东汉末年(公元220年左右)这一历史阶段的物质文化遗存,包括城址、墓葬、手工业遗址、出土文物等,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揭示战国至秦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面貌。

2.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于1974年被发现。

这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地下陶俑军阵,反映了秦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军事组织形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 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西汉时期的一件青铜灯具,因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而得名,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该灯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既能照明又具有良好的环保功能,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科技智慧。

4. 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葬群,主要包括三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

其中以一号墓最为著名,出土了保存完好的辛追夫人尸体以及大量珍贵文物,如丝绸服饰、帛书、漆器等,为研究西汉早期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及科学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5. 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高级贵族死后殓服的一种,用金丝将各种形状的玉片联缀成形似人体的衣服,象征着死者在阴间的尊贵身份与永恒不朽。

目前我国已发现多套金缕玉衣,是研究汉代丧葬制度和工艺美术的重要实物证据。

二、填空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________的统一。

答案:度量衡2. 西汉时期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________中包含《老子》甲乙本等珍贵文献资料。

答案:帛书3. 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灵寿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以错金银铜版“兆域图”闻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________。

答案:建筑平面设计图4.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是新疆________出土的汉代织锦,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化的交流融合。

(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史料实证)②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③知道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大起义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看图猜成语,大家知道这是哪一成语典故么?答案提示:指鹿为马教师指导:赵高想要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

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果然,这件事以后,朝中上下莫不噤声,都看赵高的眼色行事,任其为所欲为。

指鹿为马这件事给摇摇欲坠的秦王朝一个沉重的打击,敲响了秦朝灭亡的钟声,下面让我们走入本课,一起来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秦末的农民大起义指什么?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自主学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①材料一:......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 ——《汉书·食货志》答案提示:赋税沉重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要向官府交纳的田租、人头税,以及花在盐铁上的钱(因为秦代盐铁价贵),这些是以前的二十倍。

有的人耕种豪民的田地,交纳十分之五的税。

所以贫困的人常穿牛马的衣服,食猪狗的食物。

材料二解析:至秦始皇时,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半数。

②材料一:......又加月为更卒(劳役),已复为正(正卒),一岁屯戍(戍卒),一岁力役(郡兵),三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史记·七十列传·张耳陈馀列传》答案提示:徭役、兵役繁重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人民每年给官府服一个月徭役,即“月为更卒”;服完徭役之后又连月轮番服兵役,一年或充任卫士以保卫京师,守卫京师诸官府,或为戍卒戍守边境,另一年服役于本郡县,边服役,边训练,以上所有的服役是以前的三十倍;材料二解析:北部边境有修筑万里长城的苦役,南边广征兵丁戍守五岭,国内国外动荡不安,百姓疲惫不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是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汉锦以经丝 显花,即所谓经锦。绦是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 可以装饰衣物 。
31
绒圈锦是秦汉锦当中的一个特殊品种。绒圈锦的织造技术 复杂,所织的锦表面绒线凸起,使得图案具有立体感。
32
3、印染
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矿物染料与植物染料 染出艳丽的色彩。按照印染工艺不同,有涂染、浸染、套染和媒染 之分。 所染织物色彩丰富,名称繁多。虽然印染同审美有关,但更 多联系着等级礼制。
公元前 公元

西汉

东汉
221
206
8 25
220
5
1、时代与工艺美术
从战国开始,中国实际上基本推翻了奴隶制,进入了封建
社会。伴随着私田制和铁器的广泛运用,新兴阶层开始崛起,
战国时期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上迎来变革的高峰。
这一时期儒、道、墨、法、阴阳诸子继起,出现了百家 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局面。人的思想获得了空前解放,对人
世的关怀压倒了对鬼神的崇敬,工艺美术也因之回归生活、关
注人世。
6
随着礼崩乐坏加剧,到战国晚期,青铜礼乐器逐渐衰弱,日用 器成主流。更加轻便绚丽的漆器开始进入上流生活,揭开了漆器大
发展序幕,同时,丝织业的大发展也开启了中国丝绸艺术的辉煌。
汉代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面辉煌的时代。
7
2、生产格局
期间,黄河中下游仍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今日的河
4、汉代工艺美术取得实用和美的平衡,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5、汉代工艺美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四字:质、动、紧、味。
72
本章学习要点:
1、战国手工艺专著《考工记》。 2、青铜装饰的几种典型工艺。 3、漆器。 4、汉代漆器的胎体种类。 5、汉代漆器工艺取得高度成就的表现。 6、汉代青铜器最具特色的两类品种。 7、虹管灯,博山炉。 8、汉代铜镜的艺术特点。 9、陶俑,彩绘陶。 10、画像砖。 11、丝绸之路。 12、“秦砖汉瓦”。 13、“四神纹”。 14、纱,绢,锦,刺绣。 15、秦汉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
16
2、汉代漆器
秦代历史短,发现的漆器较少。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基础 上,进一步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远非其他朝代可比。
汉代漆器生产,有专门管理机构,而且行业分工很细。据漆器 铭文记载,汉时漆器分工多达十余种。
17
漆耳杯套盒
18
汉代漆器的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饮食器具,也有博具、乐器、 文具、兵器及屏风、几、案等家具。
印花棉布
35
四、青铜工艺
36
进入战国后,中国已步入了铁器时代,曾在三代一度鼎盛的 青铜器开始走下神坛。
虽然总体已成颓势,但这时期的青铜工艺仍有一定创新和变革, 表现如下:一是从商周时的庄严转变为华丽轻巧;礼器减少,日用 器增多,如铜镜和带钩出现;二是神秘性减弱,风格舒展自如;三 是纹饰增加了现实的内容,人的价值开始被认识。这是中国装饰艺
1
注:浏览本课件需安装 “微软雅 黑”字体,以获最佳显示效果。
2
一、概 说
3
春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
公元前
春秋
(东周)
战国
770
475
221
4
秦 :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新莽: 公元9年—25年
东汉: 公元25年—220年
术史上新的一页。
37
宴乐渔猎攻战铜壶
38
1、工艺的创新
青铜装饰工艺在这一时期也有创新,创造了错金银、鎏金和 镂刻等新技法,这对中国后世金属工艺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错金银也叫金银错,工艺的大致步骤是:第一步是在范
铸阶段预留凹纹;第二步是对凹纹再进行精细的剔刻修正;第 三步是将金银丝镶嵌到凹槽;第四步是打磨,使金丝与铜器表 面自然平滑。
26
在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就有了很大发展,官府与民间纺 织业都很发达,全国出现了很多丝织中心, 如齐鲁地区 。这一时 期的丝绸织造非常精美。
菱形纹锦
龙凤虎纹绣
27
汉代的丝织工艺飞跃发展,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生产,作 坊有官营和私营两种,从业人员超过前代。汉代织绣品种和质量 都有很大发展,成为中国丝织史上第一个兴盛期 。闻名世界的 丝绸之路也得以形成。
彩绘云气纹漆鼎 19
汉代漆器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杯盒与多子妆奁 因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
彩绘朱雀纹漆盒(具杯盒)
20
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
21
彩绘漆食案 (西汉 高5cm,长78.5cm,宽46.5cm,长沙出土)
22
汉代漆器多为木胎和夹纻胎,少量竹胎。
汉代漆器在造型上不拘一格,同一种器形能生出多种 变体。 装饰技法有1、彩绘 2、锥画 3、金银箔贴花 4、 镶嵌 5、扣。
常生活用品,无论贫富均备之。我国铜镜铸造有过三次高峰:战
国、两汉和隋唐。这三代铜镜代表了中国铜镜工艺最高水平。
49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战国时期)
50
四山纹铜镜 (战国时期)
51
汉代铜镜的生产由专官进行管理,许多精致的铜镜都是少 府尚方的产品。汉铜镜的特点是: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 式化。
昭明镜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就出 土过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着久远的历史。由于漆 器易腐难存,春秋以前的实物出土很少。
10
1、战国漆器
战国是漆器制造的第一个辉煌时期。髹漆逐渐成为手工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产量增大,造作精良。 战国漆器的器胎主要有:1、木胎 2、木片卷粘胎 3、夹 纻 4、皮胎 战国漆器器形丰富,家具有俎、案、座屏、器架、器座等, 而日用品更是繁多,如奁(lian)、卮(zhi)、豆、盒、杯、壶、 尊、盘。
成玉蝉形象。
汉玉蝉
68
汉代金缕玉衣
69
汉代羽人奔马(通高7厘米,长8.9厘米,由羊脂玉雕琢而成。)
70
六、结语
71
1、战国开始,中国已步入了封建社会。秦代的统一,为后来汉朝 工艺美术的兴盛提供了基础社会条件。 2、秦汉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由此带动 了工艺美术的腾飞。 3、汉代儒学的宗教化,神学的兴起,厚葬的流行,对工艺美术装饰 有深厚的影响。
74
简答题 简述六器与六瑞的礼制观念。
论述题
论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Thanks
Warning :
敬 告 this courseware copyright belongs to Tanwei all : 本 课 件 版 权 归 谭 魏 所 有
76
39
错金银虎噬鹿器座
40
秦代错金银铜车马
41
错金博山炉
42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
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这是当时最值得称道的 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
西汉早期鎏金铜马
43
2、铜灯
汉代青铜器最具特色的是铜灯与铜镜。 战国已有铜灯,至汉代,铜灯到了一个新高度。各种式样繁 多:虹管灯、豆形灯、雁足灯、行灯、卮(zhi)灯、多枝灯等。 汉代铜灯的装饰也非常丰富,鎏金、错金银以至于宝石镶嵌 都是常用装饰手法。
73
作业思考: 一、名词解释 博山炉、彩绘陶、错金银、鎏金、画像砖、丝绸之路、 飞燕骝、四神瓦当、采桑宴乐水陆攻战壶 二、简答题 1、简述博山炉的时代特征。 2、试分析长信宫灯的艺术成就。 3、简述丝绸之路的形成原因。 4、简述秦砖汉瓦。
三、论述
1、论秦汉漆器工艺美术的成就。 2、论秦代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52
画像镜
53
四神规矩镜
54
流行的纹饰有:蟠螭纹、蟠虺纹、章草纹、星云、云雷连弧 纹、鸟兽纹规矩纹、重列式神兽纹、连弧铭文、重圈铭文、多乳 禽兽纹、变形四叶纹、神兽纹、龙虎纹、日光连弧纹等。
55
五、其他工艺
56
1、陶俑
中国早期有人殉制度,极其残酷。随着奴隶制崩溃和封 建制的兴起,用奴隶作为人殉的习俗被迫改变,出现用泥陶 来模拟人形,这就是俑。
64
“佩玉”是古人悬挂在腰带上的玉制饰品,中国人佩玉之 风习起源很早。
战国晚期玉镂空龙凤纹佩
65
镂空多节玉佩
66
汉代玉器除传统璧、璜、工具、佩饰等外,还出现了组乐人、 舞人、祭祀人、车马、座屏、玉衣、角杯等新品种,尤其玉璧制作 达到了的历史高峰。
益寿出廓璧
67
羽人玉器,包括玉琀、玉握、玉衣、九窍塞 。玉琀一般做
印花敷彩 纱局部
33
4、刺 绣
战国刺绣工艺已经很成熟,刺绣针法多用辨绣,或称锁绣。 刺绣到汉代已经非常发达,它和织锦并称为“锦绣”。刺绣的 纹样有几何纹、神兽、羽人、星辰、动物等。
黄绮地乘云绣
铺绒绣
34
5、毛和棉织物
秦汉的毛织物主要出产在西北、北方等游牧民族的所在地。 在毛织物里,图案精美的不在少数。 中国的棉织物起步较晚,约在东汉时才出现。在西北和西南 地区棉织物的工艺水平上升很快。
秦陵俑
57
击鼓说唱俑
58
2、秦砖汉瓦
秦汉时期的画像砖是古代砖石艺术的一棵奇葩,其充满生 活情调的描绘主题常为后人所称颂。画像砖砖体上有模印图案 或画像,艺术性很高。
汉画像砖
59
车马出行图画像砖
60
弋射收获 画像砖
61
汉代瓦当更为精美,画面仪态生动,其中王莽时期的四 神瓦当,形神兼备,姿态雄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Chapter 3 The arts and crafts in WarringStates, Qin and Han Periods
第三章 战国秦汉工艺美术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Prepared by Tan Wei 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