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
第三章秦汉美术

第三章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概述历史文化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战国纷争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
秦人于中华民族的搏成、政治制度的创建等方面多有建树,惟秦政苛暴,役民太甚,二世而亡。
公元前206年,刘邦统一中国,定都长安(今西安),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公元24年)。
汉兴之初,吸取前车之鉴,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至汉武帝时,国力最为强盛,凿通西域,抗击匈奴。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新莽施政失当,致使天怨人怒,变乱相乘。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是为东汉(公元25—220年)。
秦人立国未几,即告骤亡,其美术可谓是先秦美术的延续与杂糅。
秦始皇好大喜功,无论是建造宫室还是构筑陵墓,皆以高大宏伟为尚。
汉初虽沿袭秦制,欲追效秦代崇尚宏大华美的传统,但战乱之后,生灵涂炭,社会凋敝,心有余而力不足。
又汉初统治集团成员多为楚人,因而南楚故地的艺术传统在汉初大为盛行。
汉武帝以后,社会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随之在意识形态、礼俗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
汉代的社会思想,有三次大的转折:一是汉武废黄老,尊儒学;二是因抗击匈奴战争爆发,唯富强攻战是务,“尊儒”反成一纸空文;三是盐铁会议后,重新确立儒家的主导地位。
由于尊儒政策的确立,儒学在西汉宣成时期后取得全面统治地位。
经学迅速发展,从而形成“士族”这一新的强宗豪族力量。
士族作为社会和政权的基本力量支柱,从此再无变化。
王莽的兴与亡皆取决于士族的支持与背离,东汉王朝亦是如此。
又道家神仙方士之说在有汉一代极为流行,谄神媚鬼之风弥漫朝野,与儒家同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尊君重孝,注重道德礼教为东汉士族所风尚;道家祈求生命永恒,登临仙境为世人所想往。
这种思想意识反映在美术上,遂使西汉晚期之后的美术,其题材若非显示统治阶级的威严,则是表现他们的奢侈生活;若非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则是祈求神明保佑、羽化升仙。
第三章 秦汉美术

绘画艺术
绘画在秦汉时期已从先秦的装饰功能中摆 脱出来,发展成为美术中的主要门类。出于 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的要求以及生活时尚的 需要,绘画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应用范围广, 题材内容丰富,创作技巧显著提高。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主要包括:
帛画 墓室壁画 兼有绘画与雕刻的画像石、画像砖
雕塑---- 地下陵墓雕塑
二桃杀三士 河南南阳画像石(拓片) 东汉
在艺术表现上,工匠们善于在写实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艺术的想象和大胆的提炼与夸张, 表现对象最具典型特征的姿态动作与强力动 感的美,奔放有力。
虎拉车 河南南阳画像石(拓片) 东汉
南阳画像石,主要是用减地浅浮雕加阴线刻的表现方法,
形象外的底子铲成素面、或剔成直线或斜纹。在留有敲凿 痕迹的形象上,再用苍劲有力的阴线刻出细部,是一种浮 雕与阴线相结合的雕刻技法。形象的塑造,不以精雕细琢 见长,而以泼辣洗练取胜,具有粗犷浑朴、奔放豪迈的艺 术风格。
赏析
《百戏图》表现墓主人 观看杂技的情形。在 乐队的伴奏下,表演 者臂系红带,有的束 髻,有的赤膊,表演 着跳丸、飞剑、舞轮、 倒立、爬杆等技艺, 各具姿态。不仅反映 了汉代杂技艺术状貌, 也充满了生活情趣。
小结:墓室壁画是为了丧葬需要而 绘画于地下墓室的。从一个侧面反 映贵族地主的生活和道德观念,内 容包括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 传说和祥瑞迷信等,形象地展现了 那一时代的社会风貌。墓室壁画奠 定了后来人物画的基本样式。
墓室壁画盛行原因:
汉代墓室壁画盛行。其原因主要是政府
提倡孝道与厚葬,出现“事死如事生” 的思想。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不惜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死者生前的 生活居住条件,为其营造豪华的墓室。 墓室里有侍卫、仆从、侍女的俑和各种 贵重物品、生活用具,还在墓室内绘制 壁画。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3单元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1.秦汉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简要论述。
答:(1)秦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们民族艺术风格的确立与发展时期。
在春秋战国美术摆脱奴隶社会神秘气息并进行崭新创造的基础上,秦汉美术开创了新的局面。
(2)秦汉经济的发展给美术创作以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驱动之下,无数劳动工匠创作出一大批划时代的美术作品,他们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又紧密地同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政治伟业联系在一起,如秦始皇陵陪葬坑中的兵马俑揭示了秦代美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3)秦汉统治者运用美术夸耀其富有和权势,绘画中对出行车骑、宴饮、百戏、庖厨及各种生产活动的描绘,墓室放置大量的侍从、劳作、乐舞俑,塑造下层人物形象的绘画和雕型作品大量涌现。
(4)由于当时的美术创作者大多是地位卑下的工匠,因此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从中融入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不仅题材内容较前代扩大了,而且造型也生动具体,丰富感人。
(5)秦汉作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其疆域广阔,对外交流活跃,边地各民族在美术上的创造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
随着佛教入传中国,东汉后期,佛教美术已见端倪,为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简要说明秦陵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答:(1)秦陵兵马俑出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2)目前秦始皇陵区共发现共四个俑坑,总面积达25380平方米。
兵马俑坑原为土木结构,最大的一号坑面宽九间,四周围绕回廊,前有五个门道,总面积约12600平方米。
(3)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其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强盛国力的展现,是对秦始皇丰功伟业的赞颂。
(4)秦兵马俑形象多种多样,不仅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的外貌,精神气质也有成功的表现。
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穿战袍著铠甲,手按宝剑,面相刻画生动传神,脸盘饱满,剑眉隆鼻,双唇紧闭,神态威武刚毅;武官俑头戴单卷长冠,披铠甲,有的一手握武器,一手作指挥状,神态风度与将军俑类似;骑士俑戴圆形介帻,穿窄袖短袍,着齐腰铠甲,精神抖擞立于战马旁边;武士俑或戴帽,或挽髻,或披甲,或仅穿褐袍,或握弓执箭,身材魁梧,振奋昂扬,从外形可推想他们的不同年龄、性格和经历,不同人物、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装束打扮,少有雷同。
第三章-秦汉美术(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2021
16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021
17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021
18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021
5
2021
6
2021
7
2021
8
2021
9
2021
10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艺术特点:
传神,形象各异,不同年龄级别性格容貌都有所表现。
粗中有细,人物的衣甲、发髻等细节都力求如实模拟。
规模宏。
主要特点:整石“意象”造型,手法得之自然,强调 整体感造型,体量充分,有爆发的张力与美感,突出 神韵与主题性表现。
“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2021
22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霍去病陵墓
2021
23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021
12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陶雕、木雕:两汉的俑
(1) 西汉的俑 背景:西汉早期,统治者鉴于秦朝速亡的教训,
虽然仍讲究丧葬的规格以示威严,但与秦俑相比,一 改豪奢之风有所收敛。汉俑在体量尺寸和数量上都有 所压缩,成型方法也为整体模制与手塑结合。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军吏俑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兵马俑形体高大、数 量众多、造型完整、陶质 坚硬,兵马俑的塑造,基 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 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 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 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御手俑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彩绘双层九子漆奁: 梳妆奁。专门放置梳妆用具 的器物。器身分上下两层, 盖和器身为夹纻胎,底为斫 (zhuo)木胎。器表髹黑褐 色漆,再在漆上贴金箔,金 箔上施油彩绘。盖顶、周边 和上下层的外壁、口沿内以 及盖内和上层中间隔板上下 两面的中心部分均以金、白、 红三色油彩绘云气纹,其余 部分涂红漆。
原始瓷提龙形梁壶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三节 漆器工艺
汉代的漆器,在战国时期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发 展,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远非其他朝代可比。汉 代漆器的生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行业分工很 细。据漆器铭文记载,汉时漆器分工多达十余种。 秦汉漆器的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饮食器具,也有 如博具、乐器、文具、兵器及屏风、几、案等各式家 具。在造型设计上汉代漆器不拘一格,同一种器形亦 能生出多种变体。 在汉代漆器中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杯盒 与多子妆奁(lian)因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君幸酒”云纹漆案及杯盘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漆耳杯盒:高12.2厘米、口径为19厘米和16.5厘米的椭圆形盒内, 可以套装7件耳杯,盒盖和器身以字母口扣合,充分利用了盒体内 的有效空间,盒内叠放的耳杯严密稳当,整个漆盒是造型和装饰 都非常精巧。这种套装结构的设计,是汉代漆器造型上的新发明, 显示出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创造力。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文档资料

们的意识和愿望。
15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四神瓦当
16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文字瓦当: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千秋岁”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
17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万寿无疆”瓦当
“长乐未央”瓦当
18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4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二节 陶瓷工艺
5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车马俑
6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兵车俑
立射俑
7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跪射俑
武士俑
8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军吏俑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文化、科技:
产生了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在学术 领域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人们思想得到了 解放,文化艺术领域日臻繁荣,科学技术领域出 现前所未有的景象。
3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总的时代风貌,是突破了商周时期浓厚的神 秘色彩,造型上注重实用,充分体现材料本身的美,追求 做工之精巧和形体之灵巧。装饰上面向现实生活,由装饰 纹样向装饰绘画过渡,虽仍有许多神话幻想题材,但能把 幻想与现实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加以表现。
骑兵俑
9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三章秦汉美术

第二节
画像石和画像砖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秦汉美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数量 最多,内容最丰富,艺术手法多种多样,体现了这 一时期的艺术成就。
画像石、画像砖
概念:我国古代祠堂、墓室以及石阙等的装饰 性图像石刻和图像砖。始于西汉(画像砖始于 战国),盛行于东汉,随着厚葬之风发展起来。 分布: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最多,山东武氏 祠石刻、四川成都一带的画像砖最为著名。 弋射收获画像砖。
四骑士 四川成都画像砖(拓片) 东汉
弋射收获 四川成都画像砖(拓片) 东汉
陕西省以陕北绥德出土的画像石最多。在题材内容方面,
少见圣贤节烈的历史故事,除部分神话传说之外,大多数 是现实生活的场面。
在布局结构上,花纹边饰在画面上占显著地位;在石块上
采用分格的表现形式,即把画面分成大小不等的方格,然 后在格内刻出各种内容的画像,这种形式在画像艺术中也 是独树一帜的。
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促成 了这一时期美术的繁荣,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各个门 类都取得相当辉煌的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 力。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秦汉绘画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 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秦汉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 时期。 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是褒奖功臣的 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多有此功能。 东汉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 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 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 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
二桃杀三士 河南南阳画像石(拓片) 东汉
虎拉车 河南南阳画像石(拓片) 东汉
秦汉时期的美术课件1

车骑出行图漆奁图纹展开摹本 长沙砂子塘汉墓
三、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和画像砖主要流行于东汉时期,指用在
建筑上的雕饰图像的砖石。画像石是运用不同技法雕 刻而成的,有阴线刻、阳刻减地、高浮雕等。画像砖 是把图像模印在砖面上烧制而成。
秦始皇陵地宫壁画
秦宫壁画车马仪仗图 咸阳故城三号宫殿遗址
秦宫壁画几何图案 咸阳故城三号宫殿遗址
两汉墓室壁画分布
一、西汉前期:河南永城柿园的梁王墓、广州象岗山南越王 墓 二、西汉后期:洛阳卜千秋亩,浅井头墓,烧沟61号汉墓、 洛阳八里台汉墓 三、东汉前期:洛阳邙山与金谷园,山东梁山后银山,辽宁 金县营城子 四、东汉后期:河南望都1号汉墓、河南密县大虎亭2号,内 蒙古和林格尔墓壁画
马王堆M1 墓主复原像
铭旌帛画墓主升天图 湖南长沙马王堆M1 长205上宽92下宽47.7
同上局部 天国景象 湖南长沙马王堆M1
同上局部 辛追与侍从 湖南长沙马王堆M1
同上局部 辛追与侍从 湖南长沙马王堆M1
同上局部 地下景象 湖南长沙马王堆M1
导引图帛画 湖南长沙马王堆M3
漆器装饰画
墓 52x64
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 洛阳烧沟61号墓 高25长206
墓室壁画迎宾拜谒图 东汉(公元一世纪或者更早) 砖质彩绘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墓室壁画迎宾拜谒图 洛阳八里台汉墓 19x35.5
墓室壁画门卒二人 辽宁金县营城子汉墓
第三讲 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一、概况 秦汉时期绘画、雕塑已从实用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美术
中的重要门类。秦汉美术展现出奔腾跳荡、深沉雄大的时代精 神。 二、绘画
1、壁画与墓室壁画 秦汉时期,重要的建筑大多有壁画,但遗存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时 代 简 介
时 代简介
由于国家的统一,人力、物力、财力的集中,社会生产 力的提高,统治者为宣扬统一的丰功伟业、显示王权威严至 高无上的政治目的服务,追求奢豪的生活享受,并希望死后 仍然能同生前一样的安富尊荣,统治阶级更是高度重视造型 艺术。“生不极养,死乃崇丧”的厚葬陋习,于是大兴土木, 不惜伤财劳民营建宫苑、陵墓,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 广泛流行。秦始皇陵出土的大型兵马俑,以空前的规模、数 量和惊人的写实风格,展示了秦代美术高超的艺术水平
二、墓室壁画
壁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样式,始于新 石器时代,但被广泛应用于宫室屋宇和墓室, 则是在秦汉时期。
现存所能见到的汉代壁画,多指墓室壁画。宫 殿壁画遗迹的缺失,使墓室壁画成为我们了解 此期壁画艺术的主要图像资料。汉代壁画墓多 发现于中原和北方地区,重要的遗存有:河南 卜千秋西汉墓壁画、河南洛阳烧沟村西汉墓壁 画、河北望都1号墓东汉壁画、内蒙古和林格 尔东汉墓壁画等。
绘画特点
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 ,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 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
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就
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
武氏祠画像石(东汉)
闵子骞却另眼相待。可是,在丈夫面前,她却装出一副慈母的模样,表示照顾闵子骞比亲儿子还好
。有一年冬天,后娘给闵子骞做棉袄,里面絮的全是不值钱的芦苇花绒,看起来挺厚,其实一点都 不暖和;她给自己的两个亲儿棉袄里絮的是丝绵,看上去薄,其实比芦花要暖和得多。闵子骞从不计 较这些。一次,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个外出,让闵子骞在前边掌鞭赶车。闵子骞在寒风中冻得发 抖,失手把缰绳掉到地上,马车失去了控制。父亲见到这种情形很生气,说:“你这个孩子真没出 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袄比你的薄,也没像你冻的那个样子。越说越上火,夺过马 鞭子便向闵子骞身上抽去。这一鞭子一下把棉袄抽破了,里面飞出来的尽是芦花;再捏捏另两个儿子 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大骂妻子不贤惠,决定休了她。闵子骞含着眼 泪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了后娘。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意思是休了后娘, 自己和两个弟弟有可能落到另一个后娘手里,两个弟弟将来会像自己一样受苦。闵子骞的话感动了 父母,夫妻和好如初。从此,后娘对三个孩子也一样看待了。
不同身份的属吏有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如地位较高的 主簿悠闲自在,而小吏谦卑恭谨,辟车伍佰则勇猛威 武,这表明此时人物画已经比较成熟。
壁画以墨线勾勒为主,兼施渲染以表现明暗体积,这 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手法。画面色彩不多,但用 笔肯定,画风严整而有气势。
门下功曹 墓室壁画 东汉 河北望都东汉墓出土
二桃杀三士 河南南阳画像石(拓片) 东汉
荆轲刺秦王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
闵子骞失棰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
闵子骞失棰
闵子骞(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之一,居德行科 ,以“孝”著称。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孝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闵子骞年 少时便死了母亲,父亲娶了后娘,又生了两个弟弟。后娘偏心眼,对自己亲生的孩子百般疼爱,对
辟车伍佰(左)、门下小吏(右) 河北望都一号墓壁画(局部) 东汉
乐舞百戏 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壁画(局部) 东汉
秦代绘画遗存保留下来的非常少,除了咸阳宫 壁画残片外,只有一些装饰图案,如漆绘、砖 上的线刻画、瓦当等。 两汉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巩固和发展时期。据记 载,汉代的绘画艺术已经十分发达,既有规模 宏大的壁画,又有传神写照的肖像画;既有表 彰功勋、劝诫贤愚的历史画,又有充满幻想色 彩的神怪画,题材多样,种类不一。可惜,这 些作品都未能流传下来。值得庆幸的是,从不 断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我们又能见到许多绘画 作品,它们的绚丽、生动,也足以使人惊叹不 已。现在能看到的汉画绝大部分与墓葬有关, 如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等。
1
汉代帛画
长沙马王堆1号、3号墓的内棺棺盖上均覆 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两米许,构 图基本相同。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 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 宴席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 大龟等地下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第一节
墓葬美术
帛 画 湖 南 长 沙 马 王 堆 一 号 墓 出 土 西 汉
第一节
绘画艺术
战国帛画
战国帛画具有一定的绘画水平和 技巧。造型、构图、运笔均已摆 脱幼稚的绘画时代,为秦汉的绘 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 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一贵妇着宽袖细腰长裙,侧身 向左,合掌而立,在腾龙舞凤的接应下向天国飞升的景 象;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百戏图 》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一号汉墓壁画, 总面积100余平方米,内容主要是墓主人的一生 经历和仕途生活。场面宏大,视域宽阔,有庞大 的车骑队列、豪华的县城府舍、众多的历史人物 、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及边塞各少数民族的地方 风俗等。 画面情节跌宕,结构复杂,布局缜密。其中 的《百戏图》表现墓主人观看杂技的情形。在乐 队的伴奏下,表演者臂系红带,有的束髻,有的 赤膊,表演着跳丸、飞剑、舞轮、倒立、爬杆等 技艺,各具姿态。不仅反映了汉代杂技艺术状貌 ,也充满了生活情趣。
返回主目 录ຫໍສະໝຸດ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
——秦汉美术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绘画艺术 雕塑艺术 建筑艺术
第五节
工艺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BC221-BC207), 大一统,郡县制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但秦朝 的统一思想和焚书坑儒则极大地破坏了文化,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此消失,一统江山、一统思想和惩罚 思想犯罪成了此后帝王的重要任务。 为防卫匈奴,秦在秦、燕、赵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成了著名 的万里长城。 西汉(公元前207年到公元25年 ),强盛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 制度 基本上都秦朝继承过来,从秦朝行苛政而速亡的事实中吸取教训,改为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强盛奠定 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时期的法制也向文明化过度,酷刑开始废除。 汉武帝则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但他的方法和秦不同,是把学习和选官结合起来使用。 西汉时期的对外贸易也很发达,丝绸之路就是典型的代表,社会经济在这期间也空前繁荣,耕地扩大, 冶金和纺织技术相当先进。 西汉末期由于土地兼并剧烈,奢侈腐败盛行,导致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 朝,史称为东汉。 东汉(公元25年~189年) 东汉王朝前后历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河南洛阳卜千秋夫妇墓壁画升仙图之朱雀 西汉
卜千秋夫妇墓壁画内容: 男女墓主人分别乘龙持弓、乘三头凤鸟捧金乌,以持节仙翁为前导,在各种神 兽的簇拥下,飘然升仙的情景。天界神灵有人首鳞身的伏羲和女娲,以金乌为 标志的太阳和以桂树蟾蜍为标志的月亮,代表天地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 和玄武四神。此外还有主“索室驱疫”的方相氏、人首鸟身的仙人等。
1
战国帛画
图为楚国帛画 实际用途都是作为葬仪中 的“铭旌”;所表现的主题都是“引魂升 天”;画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墓主人的肖像;
第一节
墓葬美术
人物都作正侧面立像,墨笔线条是最主要
的表现手段。
《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5月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 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侧身 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御舟型巨龙向天国 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画一条鲤鱼,表示 龙正在天河中行进。
二、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室的四 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 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
辰以及图案装饰,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
死者在冥间能过上好日子。
汉墓壁画
汉墓壁画的内容都是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洋溢着激荡、轻快、热烈的气息 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和人们现实生活的图景。 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能永生,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一些地方豪强和权 贵之家厚葬成风。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居住条件,为其营造豪华的墓室。除 了随葬象征性侍卫、仆从、侍女的俑和各种珍贵物品、生活用品外,还在墓 室内绘制壁画。壁画内容丰富,有的一墓之内壁画面积达二百多平方米。其 艺术风格有的比较写实,有的豪放不羁,属于写意的画法。
表现墓主人生前的日常生活和夸耀他生前所拥有的财富;
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祥瑞物等也是壁画中所不可少的。
墓室壁画——《望都东汉墓壁画》
河北望都1号和2号东汉两座墓中着重描绘死者生前的 僚属形象。
壁画分布在前室四壁和前室通往中室的通道两侧,画 面均分上下栏,下栏绘祥瑞,上栏绘属吏等人物肖像 ,有门亭长、寺门卒、门下小吏、辟车伍佰八人、门 下功曹、门下贼曹、主记史等,旁边榜书标出各自职 位。
墓室壁画盛行原因:
汉代墓室壁画盛行。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提倡孝道与厚葬,出现“事死如 事生”的思想。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按 照死者生前的生活居住条件,为其营造豪华的墓室。除了随葬象征侍卫 、仆从、侍女的俑和各种贵重物品、生活用具之外,还在墓室内绘制壁 画。
壁画内容:
墓主人升仙的图像,或是墓主人生前经历过的战争场面;
武氏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 原是东汉晚期武氏家族墓地上的4个石结构祠堂。 武氏祠画像石的题材内容极其广泛丰富,概括来说, 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三大类。
武氏祠画像石是采用阴刻与阳刻、面与线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