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美术(一)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的美术●最早的墓室壁画于西汉早期●秦国统一后小篆为全国的通行文字秦汉时期的美术可以从绘画,文字,建筑,雕塑,寺院等方面来说一、绘画:“T”形帛画,旌帆(马王堆)●马王堆T形帛画属于西汉时期●画面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展现的是死后的阴域,画面描绘的神灵均为于死相关的阴神,并且都具有死而复生的功能,中段展现的是自然天空,描写了墓主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上段为墓主最重所要达到的天堂胜境●该画师西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画面构图饱满,布局繁复井然,线条刚劲匀称,设色沉着雅致墓室壁画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象·星象画像石:a)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棺木享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b)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c)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d)代表作有山东武梁祠画像石《靳柯刺秦王》靳柯刺秦王二、雕塑:佣: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质做成人的形象●陕西临潼县的秦兵马俑(见课本50页)● 霍去病墓前的《野人博熊》《马踏匈奴》《马踏飞燕》(见课本51,52,53页)野人博熊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 马踏匈奴a) 是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运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淳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的体现了创作意图。

b) 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

● 四川出土的《说书佣》(见课本52页)三、 文字:通行文字隶书《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礼器碑张迁碑乙瑛碑四、建筑:长城,咸阳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五、寺院:最早的寺院是东汉时期的建于洛阳的白马寺六、其他的有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还有刘胜妻子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见课本554页)七、秦汉时期的美术口诀:威武雄壮兵马俑,深沉雄大汉石刻。

西汉壁画烧沟墓,东汉内蒙林各尔。

西汉马王堆旌幡,东汉画像石砖盛。

武梁祠刻多故事,两汉陶俑富情趣。

秦汉时期美术PPT课件

秦汉时期美术PPT课件

高168厘米、宽 190厘米。表现 一匹肃立的战马 踏倒仰卧在地、 手持弓箭作垂死 挣扎的敌人,像 征性地歌颂霍去 病的战功和他所 向无敌的英雄气 概。
霍去病墓前石刻之《马踏匈奴》
.
14
霍去病墓前石刻之《跃马》
霍去病墓前石刻之《卧虎》
.
15
.
霍去病墓前石刻之《野16人搏熊










.
20
鸟兽规矩纹镜 东汉 直径15.8厘米,重566克 河南洛阳谷水八十七号墓出土 河南洛阳博物馆藏
.
骑马龙虎画像镜 东汉 直径18.3厘米 1975年浙江绍兴五星公社新建大队出土
21
长信宫灯 西汉 高48厘米 重15.85千克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窦绾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
22
浮雕鸟兽纹樽 西汉 通高25,口径23厘米 1962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
• 而汉墓帛画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是70年 代在湖南长沙、山东金雀山出土的三幅西汉早期
墓室帛画。
.
48
马王堆l号墓帛画
.
49
马王堆l号墓帛画局部
.
50
• 三、漆画 长沙马王堆出土漆棺画,画工利用漆本
身光润流动的特性,在棺板上画了奇异的 神怪,有怪兽食蛇、怪兽驯豹、豹与猫头 鹰、羊头怪射鹤、怪兽拉鹤、怪兽奏乐、 人面怪骑鹿、怪兽斗牛、怪兽噬羊等。形 象间以卷动的流云作衬托,充满了动感和 神秘色彩。
.
35
彩绘陶壶 西汉 高49,口径18厘米 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河南省博物馆藏
.
36
彩绘陶鱼鸟纹盆 西汉 口径55厘米 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窦绾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第三章_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1)

第三章_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1)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君幸酒”云纹漆案及杯盘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漆耳杯盒:高12.2厘米、口径为19厘米和16.5厘米的椭圆形盒内, 可以套装7件耳杯,盒盖和器身以字母口扣合,充分利用了盒体内 的有效空间,盒内叠放的耳杯严密稳当,整个漆盒是造型和装饰 都非常精巧。这种套装结构的设计,是汉代漆器造型上的新发明, 显示出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创造力。
军吏俑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兵马俑形体高大、数 量众多、造型完整、陶质 坚硬,兵马俑的塑造,基 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 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 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 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御手俑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云气纹以红色和灰绿色 绘成,足部的兽面纹似 乎提示着与青铜器的关 系。这样的漆鼎在马王 堆出土不少。
彩绘云气纹漆鼎 (西汉)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具杯盒内通 常仅立置数只 耳杯,此盒内 的耳杯平置, 数量多了几倍, 且还有盘,所 饰朱雀纹也极 优美潇洒。
上层放置手套三双,丝绵絮巾、组带、绢地“长寿绣”镜衣各一件。下层槽内 放置9个小奁,计椭圆形2件、圆形4件、马蹄形1件、长方形2件。小奁内放置 化妆品、假发、胭脂、丝绵粉扑、梳、篦、针衣等物品。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 生前应该是用此类梳妆奁存放自己的梳妆用具和贴身物品的。此奁在空间上作 了巧妙的排列,既节省了空间,又使整个器身美观实用,堪称漆器中的精品。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中国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较为稳定,统治者采取的休 养生息政策,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社会经济日趋繁 荣。秦汉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许多重大的社会活动和工程建设, 都由中央出面组织,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宫殿 和陵墓等。这种集权政治制度,反映在工艺美术上则是它的统一性 和巨大性。西汉时期中央和地方还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手工业 生产,加上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工艺美术在前代的基础上获得了全 面的发展,其中的某些门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是西汉时期青铜工艺的灯具,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盛之妻 窦绾墓,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通体鎏金,[1]金色是中国古代皇权的 特有色,颜色相比中国其它出土的古代灯具,格外的金灿灿。虽然外型古朴, 仍掩藏不了它的富贵皇室光辉,不愧是只属于宫中皇室使用,它的造型和用 途在现代可称作落地灯。上面刻有长信尚浴等铭名共65字,以人俑为主要造 型,而不同于秦汉时期仿生动物造型。它的用途是属于带烟道式座灯,人物 的衣袖和手臂部分被巧妙地设计为烟道,烟道被掩藏之中,浑然天成,长信 宫灯同那一时期的带烟道式灯具,可称得上是最早的保洁灯。全器6部分有 机结合在一起,也可拆卸。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 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 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 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 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 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 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 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 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秦汉代工艺美术

秦汉代工艺美术

鎏 金 竹 节 薰 炉 西 汉 现 藏 陕 西 历 史 博 物 馆
58 9 13.3 2570

虎牛祭案
高43cm 长76cm
云南省博物馆藏
祭祀场面储贝器 西汉 云 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汉代铜镜
2、丝织印染 汉代织物种类繁多,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等。 汉锦为经线显花,在新疆地区发现有“延年益寿”、“长乐明光” 等吉祥文字的织锦。马王堆汉墓所出素纱禅衣薄如蚕翼,衣长128 厘米而重量不到一两,显示了高超的丝织技艺。
秦汉代工艺美术
中外美术史
工艺美术到了秦汉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工艺生产分 化为官方和民间两种体制形式,其产品已经不再仅
仅是达官显贵的专署,同时还作为商品在国内外流
通。尤其在汉代,漆器和丝织工艺的发展最为突出; 金属工艺进一步发展为豪华的贵族日用品;陶器仍 然作为日用器皿;原始青瓷已经发展成熟,完成了 工艺技术上的大飞跃。
3、漆 器 汉代蜀地盛产漆器。大到漆几、漆案等家具,漆鼎、 漆容器,漆盒、漆奁(lián)用具,漆耳杯、漆碗食器、 酒具以至丧葬用具,应有尽有。装饰以红、黑两色为 主,还加金、银形成华美的效果。
4、玉 器
汉代玉器小型观赏性玉最为精巧。汉元帝渭陵发现的羽人 骑天马像,高仅7厘米,充满动感。丧葬用玉的代表为金缕 玉衣,实则艺术价值有限,主要体现为工艺技术价值。
• 1、青铜器 • 汉代青铜器制造业已完全转向实用生活方面。主要有灯、 薰炉、席镇、铜镜4类。灯有盘灯、缸灯、筒灯、行灯、吊 灯多种。缸灯的代表作是长信宫灯。 • 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满城刘胜与妻窦绾的合葬墓,器表鎏 金,塑造一持灯端坐的宫女形象。 • (视频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 西汉 高48cm
厘 米 , 口 径 厘 米 , 底 径 厘 米 , 重 克

经典纹样(中国2秦汉时期)1

经典纹样(中国2秦汉时期)1
春秋战国的蟠螭纹和蟠虺纹打破了商 代以单独纹样或是适合纹样的存在方式, 以及周代以带状连续为主的纹样结构,而 是呈现出四方连续的方式发展。
春秋纹样
带状简化蟠龙纹
用于器物边沿装饰的简化龙 纹,多呈带状。一种是折线式,即 龙身作90度转折,龙首、龙尾作涡 线形;一种是曲线式,即龙身为曲 线形,龙首龙尾也作涡线形。以上 两式的结构都接近二方连续。
春秋纹样
春秋纹样
攻战纹 春秋战国,战事频仍,因
此,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上, 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类型的题材。
春秋纹样
攻战纹
春秋纹样
渔猎纹 渔猎纹包括:捕鱼和狩猎 两种活动。射不只是竞技, 它更是古代的一种礼仪, 为六艺之一,即礼、乐、 射、御、书、数,也是选 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渔猎是古代贵族生活中的 一种重要活动。“弋 射”——是用带绳子的箭 射空中的飞鸟,可以在射 中后引线将猎物收回,这 些在纹样中都有体现。
春秋纹样
背景: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繁荣
的时期,各诸侯间政治、经济、 文化等的频繁交流促进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丝绸产品已不 再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逐渐 普及到了民间。因此,织、绣、 染等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为 汉代大规模开通丝绸之路奠定 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春秋纹样
小几何纹锦
春秋纹样 • 战国锦塔形纹
春秋纹样 • 战国锦凤鸟几何条状纹
动物纹锦
春秋纹样• 战国绦田猎纹
绦是纬线起花的带状织物,用于服装的边饰,纹样呈二方连续。
春秋纹样 • 战国锦舞人动物纹
春秋纹样 • 战国锦舞人动物纹
春秋纹样
龙飞凤舞
春秋纹样 • 战国锦对龙对凤几何纹
春秋纹样 • 战国刺绣张翅凤鸟纹
春秋纹样 • 战国刺绣凤鸟花卉纹

经典纹样(中国2秦汉时期)1ppt课件

经典纹样(中国2秦汉时期)1ppt课件

样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垂直水平结构,
即龙身由水平线与垂直线组成,交叠
处有上下层次。龙身转折处皆有涡纹;
一种是曲线结构,它相当于曲线式带
状简化蟠螭纹的扩大,有利于对面进
行装饰。另一种Z形结构的蟠螭纹只
剩下几何形的线条。
.
8
春秋纹样
.
9
春秋纹样
攻战纹 春秋战国,战事频仍,因
此,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上, 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类型的题材。
.
48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 汉代动物纹 • 汉代云气动物纹 • 汉代植物纹 • 铭文 • 几何纹
黄绢长寿绣 汉 湖南长沙出土
.
49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汉代长寿绣纹样
.
50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汉代的刺绣纹样
• 汉代的刺绣技艺高超,用锁针满地绣 出转折复杂、组合自由的变形云纹和 花叶纹,配以绛红、朱红、土红、土 黄、豆绿、蓝等色彩,形成了庄严而 富丽的艺术效果。
.
5
春秋纹样
流行纹样:
蟠螭(pán chī )纹、蟠虺(pan huǐ) 纹螭是传说中无角的龙,虺则是小蛇。蟠 有互相缠绕重叠的意思。这种互相缠绕重 叠的造型方式发展到汉代的“云气纹”已 经只有盘曲缭绕,而无重叠的感觉了。
春秋战国的蟠螭纹和蟠虺纹打破了商 代以单独纹样或是适合纹样的存在方式, 以及周代以带状连续为主的纹样结构,而 是呈现出四方连续的方式发展。
.
10
春秋纹样
攻战纹
.
11
春秋纹样
渔猎纹
渔猎纹包括:捕鱼和狩猎
两种活动。射不只是竞技,
它更是古代的一种礼仪,
为六艺之一,即礼、乐、

秦汉的工艺美术

秦汉的工艺美术


秦汉工 艺美术 -漆器 工艺

秦代漆器品种据考古发掘可知有漆盒、漆盂、漆奁、 漆壶、漆卮、漆樽、漆耳环、漆勺、漆匕、漆木梳等 器物,均为木质胎,大都里红外黑,在黑漆上绘有红 色或赭色花纹,纹饰有人物和动物等。人物纹有音乐 歌舞和相扑摔跤等场面,生动自然。漆器上大都书写 或用针刻、烙印上的字铭,如“咸亨”、“陂里”、 “朱工”、“许市”等名称,有的是其产地名,有的 为机构名,也有的是工匠姓名。其漆器以湖北省云梦 县睡虎地和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最多、最精。 汉代漆器又有了很大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中 央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地方上也设有工官负责 具体的生产管理。其器物设计制作多从实用出发,分 工很细,有上工、漆工、画工、雕工等;漆胎多为木 质,也有夹□和竹胎,其品种较前代有所增加,有盒、 盘、匣、案、耳环、碟、碗、奁、箱、梳、尺、唾壶、 面罩、棋盘、虎子等;色彩以红黑为主,造型丰富, 变化多端,纹饰清新华美,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 纹、植物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彩绘、针刻、铜 扣、贴金片、堆漆等,产地遍布全国。

秦汉工 艺美术 -陶瓷 工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秦汉工艺美术-陶瓷工艺 秦汉时期茧形壶 秦代的陶器制作更为普遍,在都城咸阳及其他地区均有许多官营或私 营的制陶作坊。所制器物品种繁多,许多是仿自铜器造型,如陶鼎、 陶豆、陶盆、陶蒜头壶等;也有一部分器物具有陶器本身的特征,如 陶簋、陶盂、陶壶等。其中陶壶尤以双耳夸张、形式多样、造型优美 著称。而陶塑更是十分发达,具有极高的水平。1974年发现的陕西 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硕大的形体和精良的塑制技艺,表明了秦 代制陶工艺和雕塑艺术已取得空前成就。 进入汉代,陶瓷工艺又有进一步提高。随着陶瓷进入生活领域的进一 步扩大,使陶瓷的品种、产量也随之增加,工艺技术也日趋提高,逐 渐成为汉代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此时北方出现了釉陶,这是 一种涂有黄绿色低温铝釉的陶器,其品种有壶、奁、盒、博山炉等。 其中以釉陶壶最具特色,其造型为鼓腹、长颈、盘口,并饰浮雕狩猎 纹或兽面纹等纹样,非常精美。在南方则有青釉陶,此种釉陶,火度 高,釉度较硬,又称硬釉陶。彩绘陶在汉代也获很大发展,品种有壶、 盒、碗、炉、奁等,主要用作明器,色彩丰富,常绘以几何纹及人物、 动物等。汉代的瓷器以青瓷为主,亦有黑瓷等,产地多在南方,是在 与陶器共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产品多为日用器皿,纹饰简朴, 且往往挂釉不到底。此时陶塑亦有所发展,题材极广,有人物、百兽、 建筑、舟车等,均富有重大成就。 秦汉的砖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咸阳城的规划,仿像天宫。城中建 信宫(即咸阳宫),象征天上的紫 微帝居;引水贯通都城,以像银河, 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星)。渭水 南岸修阿房宫,象征二十八宿的 “营室”。咸阳城内建筑以阿房宫 规模最大,“东西五百步,南北五 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 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 渡渭,属之咸阳,以像天阙阁道, 绝汉抵营室也。”
的。然而秦俑气势恢弘,带有肖像性和写 生性特征,艺术风格简洁明快,代表了中国 写实艺术的风格与特色,在世界古典雕 塑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它是古代东方艺术 的一颗明珠。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2. 秦始皇陵兵马俑
1980年在始皇陵西侧约20米处 的陪葬坑内又发掘了两辆铜车马, 铜车马个体相当于真车马的一半, 完全仿真。铜车马均加彩绘,以 白色为基调,配以朱红、粉红、 紫、蓝、绿、黑等色,与金银饰 件相配。1993年又新发掘了兵 马俑坑,出土了几千件兵马俑和 上万件铜兵器。并发现了着彩兵 俑。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2.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东5公里处, 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发掘的兵 马俑坑距墓1.5公里,1974-1976 年共发掘三处,最大的一号坑总 面积有12600平方米。按1、2、3 号坑出土的兵马俑排列形式复原, 应有武士俑7000多个,驷马战车 100余辆,战马100余匹。兵马俑 差不多与真人马等大,按始皇生 前的实际阵容排列。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3. 汉代雕塑
《跃马》是用整块大理石雕成的,只 雕出马的大形,细部则用淡浮雕加阴 线刻画,简练概括,完整而厚重,浑 然天成。主要着意于瞬间动势的捕捉 和对对象内在精神的把握,那行将伸 展的前腿,那已经点地的蹄尖,那高 昂的马头和警觉的双目,仿佛都预示 着这匹千里马即将腾空而起,去参加 战斗。作品中细部处理精雕细刻,尤 其是面部和眼神的刻画令人感到了 “点睛”妙笔的绝技。
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4.汉兵马俑
汉兵马俑原是距今2150多年前的 西汉楚国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陪 葬品,就像秦兵马俑是为秦始皇 陵“骊山”陪葬的一样。汉代社 会是一个视死如生的社会,人们 认为人死以后,只是换了一个地 方继续生活,因此生前所能享受 到的一切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 死后都要想方设法带到另外一个 世界里去,徐州的各座楚王墓中, 粉仓、厨房、钱库、乐舞厅、会 客厅应有尽有,就连厕所也制作 得
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 一丝不苟、设施齐全。在这样一个背 景下,一些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和高级 将领,死后自然希望能继续指挥千军 万马,兵马俑就应运而生了。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4.汉兵马俑
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汉代文化尤为发达,因为这里是 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刘 邦在政权刚刚稳定后,就委派他 的弟弟刘交为楚王来管理这一地 区。汉代初的刘交在同姓王中地 位最高,加上高祖手下的文臣、 武将多数是徐州人,这样的特殊 背景,造成了徐州在汉代
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 成为仅次于都城长安的政治文化中 心,汉兵马俑是徐州发达的汉文化 的一个有力佐证,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4.汉兵马俑
从制作工艺上讲,兵马俑是用模子制 作出来再经二次加工塑造成的,大小 差不多,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 现他们的表情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它们当中的昂着,张着嘴,仰着身子, 仿佛是一位性格粗犷、情不自禁地在 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 嚎啕大哭,身边的两位一个探过头来, 一个侧过脸来像是在安慰劝说正在嚎 他们当中也有轻松自若、活泼顽皮的青 哭的人;有的则是低着关、皱着眉, 年士兵形象,或许他就是某位雕塑大师 嘴角向下撇,显出性格内向,默不作 心灵的真实写照呢。总之这些人的性格 声的悲郁神情,这与整体庄严肃穆的 特征通过寥寥数笔便刻划得细致入微、 军队主题是相吻合的。当然, 栩栩如生。
霍去病墓前石刻之《跃马》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3. 汉代雕塑
这里塑造的是一匹静卧憩息的马, 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技巧, 紧紧抓住马的好动习性,它不能那 样长时间地卧在地上,所以卧马虽 暂作卧状,却显出即将起身的神态, 即由静到动的过程,所以头部微仰, 一只前腿向前伸出,蹄用力着地, 另一只前腿微曲抬起,都反映出这 匹马将起未起的动作过程。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4.汉兵马俑
1984年于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 俑坑,探明兵马俑总数达4000 个以上,发现四处埋有骑兵等 兵种陶俑的坑,初步揭示了军 阵的基本布局。从出土文物的 规模来看,此墓应为王侯一级。 兵俑个体较小,高仅34-43厘 米。均为模制后烧成,然后着 色。两墓出土的兵马俑,其艺 术性较始皇陵兵马俑要差。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瓦当
广州汉墓出土的陶质住宅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1 . 对外文化交流与秦汉雕塑
秦汉雕塑规模之大、艺术之精前所未有。始皇陵 陪葬坑内出现成千上万与真人差不多大小的陶塑 作品,制作精美,形象个性鲜明。文献记载或考 古发掘的实物,没有关于秦代以前进行大规模雕 塑活动的材料。一般说来,这除了一千多年来青 铜工艺提供的经验而外,秦代工匠吸收了古希腊 雕刻技巧也是重要原因。雕刻因是工匠的专职, 故史书无闻。但西方魔术杂技、鸵鸟蛋已明载史 册。
心 建 长 筑 复 南 原 郊 礼 制 建 筑 中 安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西汉时期宫殿建筑,首推长乐、未央 二宫。长乐宫修建于楚汉相争之际。 未央宫修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 年 , 。未央宫 前殿 ,殿 的 西 。长 乐宫 的, 于长 的 , 殿 。宫 , 长 、长 、 、 宫殿。汉 二年 (公元前103年 长 西 修建 宫, 于 的 宫。 , , 的 。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2. 秦始皇陵兵马俑
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 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与希腊 雕刻比较,有明显的不同,这 就是中国雕刻所特有的装饰性 和绘画性,此特点是商周青铜 工艺留下来的传统。它代表着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2.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俑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东方雕塑艺 术的看法。兵马俑有的虎目圆睁,有 的凝目若思,有的英武剽悍,有的雄 姿英发。指挥员的沉毅、冷峻、多谋, 战士的威武、刚烈、纯朴、豪爽,每 个细部都刻划得逼真入微。陶马更是 细致至极,个个膘肥体壮,劲健有力, 把优马良种的特征和准备迎接战斗的 姿态都表现得十分完美。以往人们谈 及世界古代雕塑艺术史,言必称希腊, 例必举罗马,至于古代东方雕塑艺术 似乎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称道
卧马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3. 汉代雕塑
霍去病墓前的雕塑群之一,利用岩石的原 型稍加雕凿而成,头、眼、颈、腿都表现 出牛的特征。性格温顺,反应迟钝,体态 笨重,却有着倔强的癖性和较大的力气, 这些特点,雕刻者不仅从现实生活中体验 到,而且从实践中掌 握了熟练的表现技巧, 因而能雕刻出这样一 头卧地憩息,慢慢地 反刍的卧牛形象,不 仅流露出充沛的生气, 并且忠实地表现出了 牛的特有的本质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3. 汉代雕塑
汉代大型纪念性雕刻,以汉武帝茂陵陪 葬墓之一――霍去病墓前石刻为代表。 这些石刻是为纪念西汉名将霍去病(前 140-前117年)建造。雕刻家强调整体 效果,对原石稍加修饰,省去细节,近 看是兽,远观是石,感染力极强。霍去 病墓前尚存大型石刻十四件,题材有马 踏匈奴(11)、跃马、卧马(12)、卧 虎(13)、卧牛、卧猪、卧象、野人、 野人搏熊(14)、怪兽食羊、石蛙、石 蟾、石鱼(两件)。均采用象征手法。 。 马踏匈奴 其中主题最为鲜明的《马踏匈 奴》,长1.9米,高1.68米。 用灰白红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是 昂首站立,长尾拖地。腹下雕有 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蹙眉 挣扎的匈奴人像。高大的战马气 宇轩昂,像征性地歌颂霍去病的 战功和他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秦始皇陵外观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2. 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用泥质灰陶制成,俑 头和身躯四肢分开制作,然 后套和,塑成后入窑烧制, 最后进行彩绘。彩绘的颜色 有绿、粉绿、朱红、粉红、 紫蓝、中黄等,艳丽而丰富。 雕塑手法采取捏、塑、堆、 贴、刻等多种技巧。形象塑 造既注意整体概括,又注意 细节刻画,可谓“至广大、 尽精微”。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3. 汉代雕塑
《伏虎》也是利用整块石料因 材施艺而成的。在形象刻画上, 作者采用了写实手法:石虎沉 着地卧在那里,神情机警而威 猛;它的四肢强健有力,长长 的尾巴卷搭在后背上,仿佛正 蓄势待发,准备扑向猎物。 显然是利用石块本来的起伏变化,并略加雕琢而 雕塑家在处理这块石料时, 制成的;虎身上的斑纹同样也是顺着石块的天然 突出了整体高于一切的思想。 纹理勾勒而出的。这种手法使得雕像富于节奏感 伏虎的躯干部分,是自由流动 和整体感,给人以千钧一发的感觉。这种稳定的 线条和扭曲块面的结合, 整体造型和充满强劲动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汉 代石刻气魄深沉宏大的艺术风格。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2.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兵马俑以它奇伟的军阵 阵势、高超的雕塑艺术、 发达的科学技术、丰富的 出土文物轰动世界。秦兵 马俑的逼真写实风格,具 体地把兵马俑强悍的气质、 斗争的意志、地方特色、 良马特点、将士个性表露 无遗,并以其巨大的体形、 超常的数量、绝世超群之 气势、发达的科学技术来 震撼人心,压服强者。难 怪希拉克感慨地说:“不 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 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 真正到过中国。”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2.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美术
建筑 雕塑 工艺
2. 秦始皇陵兵马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