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练习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部编版九下】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习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统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部编人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

作者在公元1203年六月被起用为绍 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 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 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 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 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 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 楼。千古兴亡①多少事,悠悠②,
岑参(715--770),江陵 (今湖北)人。他与高适齐名, 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 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 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 兴奋。此诗是他在轮台幕府送武 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 惆怅之情。
唐代天宝年间,西北、西南、东北 一带边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不断发生 战争。边塞战争是唐代现实生活中的一 件大事,许多诗人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 接触到这方面的题材。他们描写边塞奇 异雄伟的风光,反映边塞将士艰苦的生 活。天宝十三年,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 判官。本诗是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归 京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号文山,吉 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 恭 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 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 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 冒险脱逃,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 以不屈被害。作品有《文山先生全 集》。
重点词语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③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①旅:旅生,植物未经 播种而野生。
[译文] 院子里长满野谷,野生的葵 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
②葵:葵菜,嫩叶可 以吃。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7.(长沙中考)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并完成下列任务。 (1)【看图写诗】 请根据下面这幅画的意境,默写出与画面意境相关的“诗中有画”的两句 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古诗分类】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 题类的一句是( ③ )
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冢.(zhǒnɡ) 狗窦.(dòu) 雉.(zhì) B.舂.谷(chōnɡ) 饴.(yí) 风掣.(chè) C.瀚.海(hàn) 饮.归客(yìn) 衾.(qīn) D.鍪.(móu) 飘絮.(xù) 踌躇.(zhù)
【课内精读】 (一)(孝感中考)阅读《过零丁洋》做题。 8.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家园之痛和 以死报国 的决心。 9.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在哪里? 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10.此首诗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 21 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11.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式和内 容上进行分析。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精神。
前十句咏雪,后八句写送别。表达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3)《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历史兴亡之叹以及对人民饱经战乱和剥削之苦的同情。 (4)《十五从军征》全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看到的情景的描述,表达了他 孤独凄凉的心情及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二)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做题。 1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一个朝代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13.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的妙处。 “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地势,又赋予了群山以生命和意志,它 们守卫潼关。一个“怒”字既写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 险要。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题:23.诗词曲五首

23.诗词曲五首A组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松柏zhǒng()累累兔从狗dòu()入zhì()从梁上飞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gēng()不知yí()阿谁tóng()关怀古宫què()万间都做了土风chè()红旗干戈liáo()落年少万兜móu()hàn()海阑干锦qīn()薄意chóu ch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饴.阿谁()(2)中庭生旅.谷()(3)山河表里..()(4)意踌躇..()(5)干戈..()..寥落()(6)留取丹心照汗青(7)年少万兜鍪..()(8)坐断东南战未休.()(9)狐裘不暖锦衾.薄() (10)将军角弓不得控.( )(11)中军置酒饮.归客()(12)风掣.红旗()(13)瀚海阑干..百丈冰()3.默写。
(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去时雪满天山路。
(6)__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
(7)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______。
B组4.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能深刻地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五从军征》中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从军征》中利用侧面描写揭示了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课《诗词曲五首》各首同步达标练习(含答案)

《诗词曲五首》各首同步达标练习十五从军征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冢.()窦.()雉.()舂.()羹.()饴.()2.《十五从军征》节选自,由代所编。
被称为“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的两篇是为与。
3.默写。
,。
,。
二、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问题。
4.对《十五从军征》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五从军征》描写了一个服役六十五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惨遭遇。
B.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凉;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5.作者返乡的经历如何?情感有何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6.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7.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积累运用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代诗人。
他与高适并称为,同为派的代表。
诗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写。
2.默写。
(1)散入珠帘湿罗幕,。
(2)纷纷暮雪下辕门,。
(3)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以下问题。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中“忽如”二字用得巧妙,不禁写出了大雪来得急骤,而且表现出诗人的心情。
4.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花喻冬雪,展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景象。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
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
5.“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让人回味无穷,请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情景。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作业含答案新人教版

yuán(辕)门风掣(chè)兜鍪(móu)liáo(寥)落潼关(tónɡ)峰luán(峦)(chóuchú)宫阙(què)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松柏冢累累 累累: 众多的样子。
这里形容坟丘众多 不知饴阿谁饴: 同“贻”,送给 瀚海阑干百丈冰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 中军置酒饮归客饮: 宴请 风掣红旗冻不翻掣: 拉,扯 何处望神州神州: 中原地区 如怒 , 山河表里潼关路 ”。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基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灿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中华民族起起伏伏,低潮时有慷慨悲壮之士力挽民族危亡,振兴时有英雄豪杰人物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们声名赫赫,挺起了民族脊梁。
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 文天祥 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英勇就义的刘胡兰到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无一不是时代的英雄。
时代不同,要求各异,英雄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创造了时代的价值。
现在,不少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他们叫黄大年,叫钟扬,叫刘传健……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最有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强国一代中的脊梁代表。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鞠躬尽cuì(瘁) 声名赫赫(hè) 脊梁(jǐ)①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 : 示例一:走近民族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示例二:汲取民族精神营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示例三:品文化大餐 展民族精神②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来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郝校长,您好!我们班定于本周五下午两点在主楼103教室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特邀您参加此次活动,期待您的光临!阅读探究拓展延伸本词中,“南乡子”是 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题目 。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当堂达标题
一、积累运用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冢.()窦.()雉.()舂.()羹.()饴.()
.《十五从军征》节选自,由代所编。
被称为“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的两篇是为与。
.默写。
(),雉从梁上飞。
()舂谷持作饭,。
()诗中极言从军之久的诗句是,。
()描写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景象的诗句是
,。
,。
二、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问题。
.对《十五从军征》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十五从军征》描写了一个服役六十五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惨遭遇。
.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凉;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作者返乡的经历如何?情感有何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ǒɡòìōɡɡēɡí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兔从狗窦入()采葵持作羹()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心茫然。
.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而采葵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意近即可)
.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劳动人民身受其害,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