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真题模拟

合集下载

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中哲、外哲、伦理学(2015年、2016年)

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中哲、外哲、伦理学(2015年、2016年)

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2015年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含原著)一、简释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1.世界历史(马克思)2.斗争哲学(毛泽东)3.时间与空间4.矛盾分析法5.生产方式二、简述题(5题,每题12分,共60分)1.简述恩格斯关于历史合力的思想。

2.简述列宁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理论。

3.简述毛泽东关于矛盾特殊性的理论。

4.简述实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用。

5.简述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1.结合实际,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力的理解。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试述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考试科目:中西哲学史一、简释题(6题,每题10分,共60分)1.逍遥游(庄子)2.万法唯识(唯识宗)3.理一分殊(朱熹)4.经院哲学5.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6.《新工具》(培根)二、简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王弼的“得意在忘象”思想。

2.简述伊壁鸠鲁伦理学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1.论述孟子与荀子关于人性善恶的说法。

2.试比较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与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之间的异同。

2016年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含原著)试题:一、简释题(5题,每题12分,共60分)1.辩证唯物主义2.社会存在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4.国家5.人的本质二、简述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1.如何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2.简述生产力观点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

3.简述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4.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5.简述列宁关于“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思想。

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述唯物史观的创立在哲学领域的革命变革。

2.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谈谈你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

科目:中西哲学史试题:一、简释题(6题,每题10分,共60分)1.仁政(孟子)2.理一分殊(朱熹)3.《正蒙》(张载)4.充足理由律(莱布尼茨)5.先天综合判断(康德)6.绝对精神(黑格尔)二、简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1.如何理解“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句话?2.简述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

马哲考研试题及答案

马哲考研试题及答案

马哲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客观性B. 物质性C. 多样性D. 动态性答案:B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B. 人们改造社会的社会活动C.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D. 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答案:C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阶级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科学性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A. 归纳法B. 演绎法C. 辩证法D. 形式逻辑答案:C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体现了: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唯心主义历史观C. 机械唯物主义历史观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意识D. 宇宙间一切客观实在答案:A, B, D7.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A. 唯物论B. 辩证法C. 认识论D. 价值论答案:A, B,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B, C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A.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B. 对一切旧哲学的批判继承C. 对传统观念的革命D.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答案:A, B, C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具有以下特点:A. 客观性B. 绝对性C. 相对性D. 条件性答案:A,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2020年考研政治马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七)

2020年考研政治马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七)

2020年考研政治马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七)知识点概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在科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方面。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单项选择题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快速发展B.与时俱进C.社会稳定D改革开放2.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A.乡镇企业的兴起B.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C.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D.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地区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B.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论C.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A.科学发展观B.社会和谐C.改革开放D.现代化建设5.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A.重要抉择 .B.关键抉择C.最佳抉择D.重大战略6.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提出的A.和平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B-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D.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7. 2008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斩钉截铁地指出A.改革开放的政策要长期保持稳定,不要受任何干扰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C.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D.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8 . 2001年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党校马哲试题及答案

党校马哲试题及答案

党校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答案:B2.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

A. 形而上学B. 唯心主义C. 对立统一D. 机械决定论答案:C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

A. 纯粹的思维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科学实验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系统性答案:A, B, C5.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人的情感答案:A, B, C三、判断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对/错)答案:错7.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被动的。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8.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普遍联系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则是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9.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味着任何理论或观点的正确与否,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能够产生直接的、可以感知的结果。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从而确定理论的真理性。

五、论述题10.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人民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它帮助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政策和措施。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中国人民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2021年考研政治马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2021年考研政治马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2021年考研政治马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知识点概要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所作出的科学判断。

槁清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是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基本问题的根据,是制定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的根据;是认识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前提条件。

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国情基础。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及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基本纲领。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单项选择题1-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认识国情,最主要的是A.搞清楚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搞清楚现实社会的基本矛盾C.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D.搞清楚现实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2.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后,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见解是我国A.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处在不完善的社会主义阶段D.处在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3.党的十三大对我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系统阐述A.社会主义本质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C.完善社会主义论D.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论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社会主义社会必经的历史阶段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的初始阶段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是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c.由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D.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6.我们所处的时代对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很高,邓小平说:“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 ,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真题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真题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99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简释题(5×6)1运动与静止2、可能性与现实性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4、生产力及其特性5、阶级、国家6、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一、简述题(3×10)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主体认识能力及其主要内容3、历史过程中的自发性与自觉性二、论述题(20×2)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正确把握这两者关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西哲学史一、简释题(5×8)1、仁政(孟子)2、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2、民胞物与(张载)4、大同(康有为)5、爱和恨(恩培多克勒)6、两种灵魂(特勒肖)7、绝对统一(谢林)8、依赖感(费尔巴哈)二、论述题(4×15)1、王夫之“能必副其所”的认识论思想2、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3、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

4、黑格尔关于矛盾的学说。

199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简释题(5×6)人类思维与人工智能2、循环论与直线论3、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4社会条件5、社会经济形态6人民群众、杰出人物一、简述题(3*10)1、辩证思维的实质2、真理性与人民生的一致3、社会规律即“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二、论述题(2*20)1、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现实意义2、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中西哲学史:一、解释些列名词、概念的含义(5*8)1、任势(孙子)2、参验(韩非)3、三统三正(董仲舒)3、实测(严复)5、原子(德谟克特利)6、偶性(霍布斯)7、知觉(休谟)8、理性(康德)二、论述题(5*8)1、张载的“民胞物与”的社会思想2、叶适的社会契约论3、卢梭的社会契约论4、黑格尔的真理观199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简释题(6×5)1、联系、发展2、共性、个性3、自由、必然4、地理环境5、社会意识6、科学二、简述题(3×10)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3、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物”三、论述题(2×20)1、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中西哲学史一、简释题(5×8)1、原子(伊壁鸠鲁)唯名论2、“白板说”(洛克)3、“规定即是否定”(斯宾诺莎)4、和与同(史伯)5、中庸(孔子)6、循理而举势(《淮南子》)7、体用一源(二程)二、论述题(4×15)1、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2、谈谈对下面一段引文的理解并做评论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

政治理论》考试范围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是指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

世界观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总的原则,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这就是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1)这是由哲学的特点决定的。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把世界上各种现象划分为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两大类,哲学要回答世界的本质就不能不回答两者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确定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的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回答和解决其他一系列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着一定哲学体系的基本路线和方向,是划分唯物主义和违心注意的唯一科学标准。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精神现象是物质派生的。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第二性的。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和本质;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

它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整个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核心,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区别所在;(4)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7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对外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里的“基础”指的是A.价值B.认识C.实践D.事物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知识。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科学推理的驳斥B.实践的发展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恩格斯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表明人的才智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改变自然界”指的是实践。

显然,题干论及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选项A、D为干扰项首先排除。

题干讲的不是人的才智的来源问题,而是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主体对世界的反映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所以选择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科学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真题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996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简释题(5×6)1运动与静止
2、
可能性与现实性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4、生产力及
其特性
5、阶级、国家
6、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
一、简述题(3×10)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主体认识能力及其主要内容
3、历史过程中的自发性与自觉性
二、论述题(20×2)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正确把握这两者关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5×8)
1、仁政(孟子)
2、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
2、民胞物与(张载)4、大同(康有为)5、爱和恨(恩培多克勒)6、两种灵魂(特勒肖)
7、绝对统一(谢林)8、依赖感(费尔巴哈)
二、论述题(4×15)
1、王夫之“能必副其所”的认识论思想
2、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3、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

4、黑格尔关于矛盾的学说。

199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简释题(5×6)人类思维与人工智能
2、循环论与直线论
3、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4社会条件5、社会经济形态6人民群众、杰出人物
一、简述题(3*10)
1、辩证思维的实质
2、真理性与人民生的一致
3、社会规律即“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二、论述题(2*20)
1、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现实意义
2、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中西哲学史:
一、解释些列名词、概念的含义(5*8)
1、任势(孙子)
2、参验(韩非)
3、
三统三正(董仲舒)
3、实测(严复)5、原子(德谟克特利)
6、偶性(霍布斯)
7、知觉(休谟)8、理性(康德)
二、论述题(5*8)
1、张载的“民胞物与”的社会思想
2、叶适的社会契约论
3、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4、黑格尔的真理观
1998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简释题(6×5)
1、联系、发展
2、共性、个性
3、自由、必然
4、地理环境
5、社会意识
6、科学
二、简述题(3×10)
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
3、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物”
三、论述题(2×20)
1、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的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
公有制实现形式能够而且应当多样化
中西哲学史
一、简释题(5×8)
1、原子(伊壁鸠鲁)
唯名论
2、“白板说”(洛克)
3、“规定即是否定”(斯宾诺莎)
4、和与同(史伯)
5、中庸(孔子)
6、循理而举势(《淮南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