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中国现在的社会状态
新时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认知与实践路径探究——从热词“大学生眼中清澈的愚蠢”的角度思考

64中国军转民新时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认知与实践路径探究——从热词“大学生眼中清澈的愚蠢”的角度思考【摘要】“大学生眼中清澈的愚蠢”是近期爆火的网络热词,其背后反映的,一方面,是新时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认知,另一方面,由于该认知与现实社会存在偏差,导致了所谓的“清澈的愚蠢”。
大学生美好生活认知是一个随时代变迁而动态生成的过程,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认知及其与现实偏差需要我们持续去关注。
基于此,找出其造成偏差的原因所在,提出解决路径建议,为构建美好生活凝聚社会共识,是本文着重需要去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美好生活|现实偏差陈怡蕾 邓卫永“大学生眼中清澈的愚蠢”最初起源于一条“如何一眼辨别大学生”的知乎帖子的回答,后来这一形容经过短视频平台传播迅速走红网络,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为大学生对世界美好、纯真且充满理想主义的认知与态度,与校园外的世界存在偏差。
由于其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体验以及略带自嘲的表达形式,引起了大批学生的情感共鸣与现实认可。
网络热词不仅是一种单纯语言形式,还能够反映不同群体的心理动态,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时代变化与发展现状。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认知及其与现实偏差(一)新时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认知与诉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1]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生活状态,同时也指出:“人只有为同时代的人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2]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没有明确指出“美好生活”这一概念,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美好生活不仅应关注个体发展,还应该关注整个社会群体发展。
由此,笔者对大学生美好生活认知进行内在需求满足与欲望的关系,自我实现与自律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维度的考察,与之前的文献所反映内容不同的是,大学生的美好生活认知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第一,大学生并没有掉进消费主义至上的生活陷阱,对于美好生活的认知,大学生不止于物质上的满足,更在乎精神上的充沛与实际的奋斗。
10.2滋养心灵 教学设计 (2024年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七上《10.2滋养心灵》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滋养心灵》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保持身心健康》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与精神丰富对于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滋养心灵的方法。
滋养心灵,一方面要知道良好的生命状态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精神丰富;另一方面要学习和践行保持心理健康、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
学生应当懂得涵养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可以促进幸福生活,培育美好健全的人格。
2.【学情分析】本课对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的情况看,初中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开阔的眼界。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学生已经开始思考生命这一话题,但是其心理发展还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受自身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学生有可能出现心理脆弱、精神困顿、行为失控等情况,不懂得敬畏、尊重、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作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极端行为,给家人和朋友带来巨大的痛苦,给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本课引导学生知道良好的生命状态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精神丰富;另一方面要学习和践行保持心理健康、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培育美好健全的人格,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底色。
3.【教学目标】健全人格:通过分析残奥选手茅经典喜欢读诗这一爱好,知道滋养心灵的重要性,明确良好的生命状态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精神丰富;通过分析残奥选手茅经典的人生经历,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知道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改善心理状况,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通过分析残奥选手茅经典的丰富生活方式,懂得生命是逐渐丰富和发展的,感悟精神世界的充盈对于生命的意义,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愿意探索和创造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滋养心灵的方法教学难点:滋养心灵的原因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6.【设计思路】本框主要阐述了滋养心灵对于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滋养心灵的方法。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Xue YunlianꎬXu JunꎬLiu Guihaoꎬet al( Department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ꎬNanfang Hospitalꎬ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510515) ꎬGuangzhou)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 ̄health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dictive valueꎬwhose bias corrected c ̄index was 0 767. Conclusi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 ̄health including many asp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ꎬsuggesting that preven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consideration of these aspectsꎬespecially the direct
因素模型对心理亚健康的预测价值较高ꎬ偏倚校正的 C 指数为 0 767ꎮ 结论 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涉及人口及保障因素、生
活方式因素、家庭及环境因素、个体特征因素、健康意识、经历事件和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ꎬ提示卫生健康部门在制定相关亚
健康或健康政策ꎬ或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ꎬ以达到预防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目的ꎮ
法独立完成调查的调查对象ꎬ调查人员逐一客观读出
题目和选项由调查对象选择后代为填写问卷ꎮ 当场回
收问卷并检查问卷填写质量ꎬ对漏填较多的要求调查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 90后“丧文化”研究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90后“丧文化”研究【摘要】90后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丧文化”的亚文化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
本文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出发,对90后“丧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解析了“丧文化”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90后青年的亚文化特点。
接着探究了“丧文化”在90后青年中流行的原因,并对其对青年群体及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最后对90后青年“丧文化”的走向及未来展望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丧文化”现象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青年群体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为青年群体的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启示。
展望未来,还可以深入探讨“丧文化”的演变和影响,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90后,丧文化,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解析,特点分析,流行原因,影响,走向,展望,研究总结,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青年群体的沟通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90后青年作为数字原生代,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我表达,更愿意通过网络表达情感和态度,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青年亚文化。
通过研究“丧文化”现象,可以更深入地挖掘青年群体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帮助社会更好地理解和关爱青年一代,促进青年身心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文化持续进步。
1.2 研究意义青年亚文化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中“丧文化”作为其中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备受关注。
对于90后青年来说,“丧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热门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探究90后青年“丧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90后青年“丧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青年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青年群体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价值观的认同都有着独特的表现。
通过研究“丧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90后青年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状态。
研究“丧文化”对于探讨青年群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东莞“扫黄”为视角浅析社会各群体的心理现状及对策

以东莞“扫黄”为视角浅析社会各群体的心理现状及对策【摘要】东莞作为全国的性产业重镇,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大力整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扫黄”行动。
这一举措对社会各群体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嫌犯在受到打击后可能陷入绝望和愤怒,需要及时的心理帮助和社会关怀;警察可能面临工作压力增大,需要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培训;受害者可能经历创伤和困惑,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帮助;社会大众可能会产生恐慌和不安,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政府部门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推动扫黄工作的持续进行。
综合各群体的心理现状,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为未来扫黄工作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东莞扫黄、心理现状、对策、嫌犯、警察、受害者、社会大众、政府部门、社会影响、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东莞“扫黄”背景东莞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城市,也被称为“世界工厂”,但长期以来,东莞也常被人们关联于娱乐业和性产业。
由于东莞地处珠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加之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人员涌入,其中不乏一些以娱乐场所为主要营生来源的人员。
这种情况下,娱乐场所和性产业在东莞盛行,成为一些人获取快速利润的手段。
随着社会风气的变迁和政府治理理念的更新,东莞对于整治娱乐场所和性产业也加大了力度,并开展了常年来被称为“扫黄打非”的专项行动。
这种行动旨在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为城市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扫黄打非”行动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场所和性产业从业者,还涉及到社会各个群体的心理状态和生活。
本文将从东莞“扫黄”背景出发,浅析这一行动对社会各群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思考。
1.2 分析扫黄对社会各群体的影响扫黄是一种社会现象,对社会各群体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东莞地区的扫黄行动,不同群体在此过程中的心理现状和对策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于嫌犯群体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他们的非法行为被揭露后,面临着严厉的法律制裁和社会唾骂,对于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产生极大影响。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关于《中国当下社会现状》调研总结调查人数:91人男:51人女:40人调查对象:社会各界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企外企、个体、学生、工人阶级、自由职业、农民、无职业、离退休人员、其他调研形式:问卷调研“中国当下社会现状”调研是为了更加深入理解我国现在社会各界人员对我国当下社会的看法,面对不同阶级,人们对于中国现今的法律、经济、生活、政府都具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为我们幸福的生活做好铺垫。
据此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09级文新系汉语言专业在充分收集资料、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当下社会现状的”问卷调查。
此问卷以社会各阶级人员为对象,通过对参与者所填写的问卷内容进行客观分析,我们认为具体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一、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处于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对于社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调查对象是哪些?他们在这次调查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问卷中基本状况的1~3,问卷内容中1~2题涉及到了哪些相关内容,分析如下:图一(您的性别?)图二(您的年龄?)图三(您的职业)图四(您属于哪个区域的居民?)图五(您平均月收入大于?)从图一、二、三、四、五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次调查的人数中男士居多,而且年龄20~60之间,职位居多是自由职业,多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且由上可得月收入平均在于2000—3000左右。
二、您对于“社会当下现状”的看法:这次我们调查的范围比较广,不同的人对于我国现今社会状况的看法都不相同,那么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您对其看法又是哪些呢?而又要如何根据这些状况来改进呢?这些正是我们所关心的,问卷的第2、4、5涉及到这些内容,分析如下:图六(您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图七(您觉得中国现在哪些问题较突出)(多选)图八(您觉得以下哪些影响到您对生活的满意度)(多选)从图六、七、八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现今社会中物价上涨的问题较为突出,当今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措施来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
许多人面对现今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是喜忧参半,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当及时解决现今的突出的问题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7篇(完整文档)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7篇(完整文档)心理健康调查报告7篇(完整文档)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1调查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目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
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
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作为测验材料。
2、从璜山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
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一块误区。
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
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疫情时代新冠治愈者心理健康状况与

疫情时代新冠治愈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杨坤 张海燕△ 景一娴 薛成军 刘家秀(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学检验科,重庆 400036)【摘要】COVID-19大流行对全球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影响,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焦虑和压力相关疾病发生,新冠治愈者出院后仍会出现各种后遗症,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掌握新冠治愈者出院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指导信息,助力于新冠治愈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同时基于人文关怀,将新冠治愈者出院后面临的新挑战、新危机及时反馈给政府、社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共情,进而帮助新冠治愈者更好的被社会接纳。
【关键词】全球社会经济;新冠治愈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741 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5-0007-04至今为止,全球确诊2019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病例数量已超过1.5亿,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果断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在短时间内建成定点收治医院,这些正确决策使得整体防控取得了瞩目成绩。
然而,此次大流行对全球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已造成巨大影响,也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压力来源,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焦虑和压力相关心理疾病发生[1]。
此外,国际上报道了新冠病毒对感染者治愈后的长期影响,体现在病人出院后身体上存在的各种不适 症状[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速度快,传播速度快,具有一定的死亡率,目前关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尚无特效性,只要患病之后,就需要做好个人隔离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受到身体、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根据统计:56%的COVID-19患者会出现精神性症状,比如:焦虑、失眠症以及抑郁,会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2020年9月,关于COVID-19治愈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案中,明确表示:对COVID-19治愈患者的心理进行随访以及有效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中国现在的社会状态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
关于《中国当下社会现状》调研总结
调查人数:91人男:51人女:40人
调查对象:社会各界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企外企、个体、学生、工人阶级、自由职业、农民、无职业、离退休人员、其他调
研形式:问卷调研
“中国当下社会现状”调研是为了更加深入理解我国现在社会各界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处于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对于社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调查对象是哪些?他们在这次调查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问卷中基本状况的1~3,问卷内容中1~2题涉及到了哪些相关内容,分析如下:图一(您的性别?)
图二(您的年龄?)
图三(您的职业)
图四(您属于哪个区域的居民?)
图五(您平均月收入大于?)
从图一、二、三、四、五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次调查的人数中男士居多,而且年龄20~60之间,职位居多是自由职业,多位于我国
的西北部,且由上可得月收入平均在于2000—3000左右。
二、您对于“社会当下现状”的看法:
这次我们调查的范围比较广,不同的人对于我国现今社会状况的看法都不
相同,那么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您对其看法又是哪些呢?而又要如何根据这些状况来改进呢?这些正是我们所关心的,问卷的第2、4、5涉及到这些内容,分析如下:
图六(您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图七(您觉得中国现在哪些问题较突出)(多选)
图八(您觉得以下哪些影响到您对生活的满意度)(多选)
从图六、七、八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现今社会中物价上涨的问题较为突出,当今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措施来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
许多人面对现今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是喜忧参半,我们应该更
加关注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当及时解决现今的突出的问题及
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三、“中国当下状况”所
出现事件,政府的解决措施你觉得如何?
面对现今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出台了多项的解决措施,而群众对于这些解决措施的看法是什么?群众们面对这些社会问题又
是怎么做的呢?问卷6、7、8、9所涉及的问题,分析如下:
三、面对中国当下社会状况,您会怎么做?
“中国当下社会状况”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不断的增加,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自身该怎么做?这是我们大众所关注的,也是当今社会急
需的。
问卷第7、8题涉及到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图十一(在自然灾害发生当下,您是否会参与政府或社会各级慈善机构组织的捐款活动)
图十二(您在路上看见乞丐是否会给予金钱上的援助?)
从图十一、十二数据可得,大多数群众会伸出双手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们,在社会中帮助他人的风尚还是十分的盛行,我们应该不断
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曾江自身的修养,为需要的人奉献。
四、活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问卷调查中,问卷的数量统计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题目的总人数与问卷总数不一致,应该更加认真的统计,提高正确率,降低错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