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现状
中国企业文化现状

中国企业文化现状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正文内容:1. 企业价值观念1.1 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忠诚、尊重长辈、尊重权威等。
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企业文化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员工的行为。
1.2 现代化的价值观念的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现代化的价值观念也逐渐在中国企业文化中兴起。
例如,注重创新、平等、多元化等价值观念逐渐受到重视,企业开始更加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多元化的团队合作。
1.3 传统与现代化价值观念的碰撞传统与现代化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企业文化中存在碰撞和冲突。
一些企业在价值观念的转变中面临挑战,需要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2. 工作方式和行为准则2.1 高度集权和垂直管理中国企业文化中普遍存在高度集权和垂直管理的特点。
决策通常由高层管理层做出,下属需要遵循上级的指示执行。
这种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性。
2.2 人际关系和人情味的影响中国企业文化中重视人际关系和人情味的特点也是显著的。
在企业中,人际关系往往比工作能力更重要,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出现。
2.3 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引入随着国际化企业的进入和管理理念的引入,中国企业文化中也逐渐引入了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例如,推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创新和自主决策等,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组织结构和沟通方式3.1 传统的组织结构中国企业文化中普遍存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以部门划分为主,决策和信息流通较为缓慢。
这种结构限制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效率。
3.2 平板化组织结构的兴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中国企业开始转向平板化的组织结构,以提高决策效率和信息流通速度。
浅谈中国文化现状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而又不断变化的文化历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文化爱好者前来深入了解。
中国的文化传统一直在不断发展,充分发挥出文化本身的优势。
下面我将就中国文化的现状进行浅析。
首先,中国文化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传统文化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是中国的核心,在影响着社会生活,提供社会和政治的结构和基础。
不管是在文学、版画、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还是宗教信仰、道德准则,传统文化都是中国的文化精髓。
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及文化发展迅速,许多新的文化元素应运而生,使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风貌,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其次,中国文化创新也受到外界文化影响越来越多。
随着中西方文化成功交融,不同的文化已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外来文化不仅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与世界接轨,而且也激发了中国人的文化创新意识。
目前,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交融越来越多,中国人已经开始将西方文化元素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使中国文化更加富有表现力。
最后,中国文化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当今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融发展,思想意识的跨越和求同存异的文化融合,让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中国文化。
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为中国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总体上是一种综合文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发展,保护和传播。
中国的文化传统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西方文化,引发出一系列新的文化发展趋势,形成了一种有趣、多样化的文化风貌。
中国文化一直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因素,它深刻影响着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处方式和国际间的文化理念,未来也将在影响着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发挥新作用。
中国企业文化现状

中国企业文化现状引言概述:中国企业文化是指在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组织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一、企业价值观的转变1.1 历史背景下的企业价值观中国传统企业价值观注重忠诚、尊重和稳定性。
企业追求长期稳定发展,注重家族传承和人情关系。
这种价值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占主导地位。
1.2 当代中国企业价值观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价值观发生了转变。
现代企业更加注重效率、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同时,企业也开始关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
1.3 企业价值观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企业价值观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企业将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公平竞争和员工福利。
同时,企业将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的演变2.1 传统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传统中国企业通常采用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决策权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员工执行层级分明,往往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2.2 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逐渐采用平权式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企业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创新,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管理层也更加注重培养领导力和沟通能力。
2.3 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中国企业将更加注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灵活的管理模式。
企业将鼓励员工创新和自主性,注重员工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同时,企业也将加强内外部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3.1 企业文化的建设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3.2 企业文化的建设方法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从领导层开始,注重价值观的传递和员工的参与。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文化培训、文化活动和奖励机制等方式来建设企业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现状评估

当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现状评估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当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现状进行评估。
一、发展成就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的活力迅速被释放,文化事业逐渐复兴,成为引领中国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文化事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5%以上,2017年文化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4.5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许多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2、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成为国际话语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文化产业规模和数量的增长,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的输出和传播方面。
中国的春节晚会、汉字、端午节、太极拳等文化形象,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呈现出了一定的影响力。
3、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初见成效,行政管理和市场机制逐渐完善。
文化事业的体制改革始于2008年,经过多年的努力,现阶段初见成效,行政管理和市场机制逐渐得到了完善和改善。
二、存在问题虽然中国文化事业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产业乱象频繁,产业链不完整。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文化产业企业存在造假、炒作等乱象现象,必须加强监管和规范,建立规范的产业链。
2、文化产品缺乏原创性和创新性。
虽然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一些文化产品缺乏原创性和创新性,多为模仿和重复,缺乏长远的思考和创意。
3、文化事业的社会责任感亟待提高。
文化事业虽然庞大,但随之而来的社会责任感亟待提高,一些企业或个人仅以牟利为目的,关注度或质量等,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传承困难成为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1.传承途径单一: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都集中在一些专业的艺术团体和学校中,而在普通百姓家庭里传承的很少。
这导致传统文化只在狭窄的范围内传承,无法惠及更广泛的受众。
2.丧失原汁原味:在现代社会,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商业化的发展,放弃了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后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3.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年轻人更加喜欢追随西方的文化,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不断缩小。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解析1.价值观念的变迁: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西方文化的冲击也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普世价值在社会中的地位受到了侵蚀。
2.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在现代社会,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机,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3.教育资源的不足: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导致了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变得越来越少。
4.传承方式的单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集中在一些专业团体和学校中,而在普通百姓家庭里传承的很少,这导致传统文化只在狭窄的范围内传承,无法惠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解决方案1.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政府要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法规,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体系。
2.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应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分析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精髓,丰富多彩,深厚源远。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渗透于各个方面,影响了无数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传承和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
传统文化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承载;现代社会则注重技术、信息的发展和利用。
但两者并不冲突,相反,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影响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包含着多种思想、哲学与文学艺术。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文化对于我们的生活发展仍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的现状从文化本身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传承和文化表现,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
虽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的面貌已经与古代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思想仍然是我们应该尊重和把握的。
与传统文化相比较,现代社会还存在很多缺陷。
过多的沉浸于网络信息中使人们失去了拥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间。
人们的精神面貌不断被货币和欲望的压迫所侵蚀,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逐渐减少。
因此,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如何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创新?首先,我们要注重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思想和理念,对现代社会的魔鬼般的诱惑有着以下好的规劝和启示作用。
传承文化并且发展新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和多元化的创新。
例如,《红楼梦》这部经典的小说,被拍成电影、电视剧等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的现代观众。
五、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深厚的影响力和稳定性。
传统文化所代表的智慧和思想能够帮助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会的发展变化。
中国企业文化现状

中国企业文化现状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就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价值观念多元化1.1 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融合中国企业文化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之间寻求平衡,注重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管理理念,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
1.2 崇尚创新与包容性现代企业注重创新和包容性,鼓励员工提出新观念和创意,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1.3 尊重个性与团队合作中国企业文化强调尊重员工个性,同时也重视团队合作,倡导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
二、员工关系和企业文化2.1 员工关系的人性化管理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2.2 鼓励员工发展与成长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2.3 倡导员工忠诚与责任感企业文化强调员工的忠诚和责任感,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三、企业价值观念与社会责任3.1 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3.2 倡导诚信与诚实经营企业文化倡导诚信经营和诚实守信,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
3.3 弘扬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创业和创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
四、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4.1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制定企业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
4.2 建立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激励机制的支持,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4.3 强化企业文化执行力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通过制度建设和管理措施,确保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和落实。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5.1 适应经济转型和市场变化中国企业文化需要不断适应经济转型和市场变化,与时俱进,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文化 软实力 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正逐渐通过软实力的发展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中国文化软实力是指中国通过传播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文化产品,从而影响和吸引他国民众,进而提升自身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的能力。
现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文化产业的崛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也逐渐崛起。
电影、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中国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关注。
中国电影《流浪地球》、音乐家郎朗、作家莫言等都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
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这些传统文化经过现代化的创新和推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学习和研究。
国际上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汉语的国际传播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推广,设立孔子学院和提供奖学金等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有机会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
4. 文化交流与对外援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并提供对外援助,帮助其他国家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例如,中国援建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博物馆等项目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对策分析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1. 政府支持和推动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和对外援助等方式,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2. 增加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要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需要在创作和制作上加大力度,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创新度,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观众和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讨论文稿
报告名称:中国文化的现状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评阅教师:
提交时间:(学期) 2013—2014—2
中国文化的现状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
中国的传统节日被个别国家申请成了他们的节日。
文化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冲击。
关键词:冲击、改革开放、传统节日、文化产业
正文:中国的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有丰富的物质文化,也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
现在我们主要说中国文化的现状。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遭受到多次外来文化的冲击。
第一次是两汉之际的佛教东传;第二次是明朝时期的耶稣会的传入。
第三次是近代列强入侵,西方文化强行灌输;第四次是五四运动;第五次文化冲击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
现在重点说的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所遭受到的冲击。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趋势下,文化的撞击、渗透、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种势能,强力的向低势的倾斜与流淌是不可阻挡的。
唯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正视现实和因势利导,疏浚它们流通贯注的渠道,借东风,为我所用,来发展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次文化冲击与历次文化冲击皆是不同的。
第一,这次文化冲击是完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的,是自觉的引进;第二,第一次以国家组织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出、号召和推行的;第三,其规模更是无以伦比的,自上而下,东西南北中形成强大的阵势,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兆头;第四,是伴随着经济体制、经济管理的改革而进行的。
谈到中国文化的现状,不得不说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设立的孔子学院正是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的表现。
现在很多西方人以身上纹几个汉字为荣。
但是中国文化的现状也让人堪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但是如果不注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难以抵制外来文化的冲击。
中国文化的悲剧在于支撑了我国几千年的古典传统文化被新文化运动腰斩,以科学、民主和革命意识为主导的近现代文化又被改革开放中的外来文化给摧残得体无完肤之后,
文化底蕴虽在,文化思想和氛围却混乱了。
这个时候,随着网络科技和电脑的普及,各种文化、各种思想数不甚数地直接展现在中国民众的眼前,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等等负面思想也纷至沓来,于是中国的文化再也形不成一个有主导影响力的正面代表。
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多元化对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的冲击日益显现,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以其文化强势,竭力传播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鼓吹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
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随着外来不良文化的入侵,国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我们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送给日本,却去庆祝耶苏的诞生。
伴随全球化而被推销到全世界的不仅仅是牛仔裤或美国大片等实体商品,同时还有这些产品所附带的美国文化。
这一切,正在削弱中国的文化基础,使输入西方文化的地方出现了文化的混乱,表现为目的的丧失、道德的冷漠、暴力的嗜好和传统的破裂。
面对美国影视文化不停顿的狂轰滥炸,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正在遭受严重的扭曲,甚至遭受一场严重的劫难。
文化的侵略扩张使我国社会变得极度脆弱,抹杀我国民族文化自身的本质特征或文化身份。
古时中国人谦让有礼,现在常为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反倒是日本人因礼貌而赢得了世界的好评。
如今的年轻一代,对近代、现代、当代历史所知甚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所知甚少。
他们更加迅速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植根更浅,而他们却是中国未来的文化大军。
我们扔掉了鲁、川、粤、淮等知名菜系,改吃麦当劳和肯德基,吃出了一代“臃肿儿童”。
说到中国的文化的现状,就不得不说中国节日问题。
现在端午节被韩国申请为传统节日,日本人宣称屈原是他们国家的人并为国际上多数学者所接受(因为中国拿不出屈原的真迹,而日本人到是有不少),所以现在端午节彻底被外国化了。
一方面中国的节日被外国人申请为他们的节日,一方面我们自己过着外国人的节日。
情人节我们过的是西方的,虽然也有人过七夕,但我总觉得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意思,因为我们也是为了和外国的情人节对抗才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人节的,它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思,其实这也是传统文化被西化的表现。
还有就是圣诞节。
中国人过圣诞节的热情要比其他传统节日的热情高的多,中国有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不过,偏偏过与我们无关的耶稣出生的节日。
什么平安夜、圣诞节。
同样是有自己文化的阿拉伯世界,没有听说他们放弃了他们的真主去庆祝耶稣诞生。
相反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跑去搞恐怖。
我们不鼓励这个极端的思想,但是在中外节日冲突的时候要更注重中国的节日。
我们要重视自己的节日,不要盲目去过外国节日,我们文化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清明节的时候,一大群外国人在街头大呼oh mygod,歌颂上帝,而不是我们热情的庆祝上帝的诞生。
中国是诗的国度,但是却硬让学生精通英语。
我们现在英语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小的时候就在学英语,到了大学不学汉语学英语。
想想有多少学生语文考试不及格但是英语却能拿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说话不自觉的会用几个洋文。
我们能写一篇英语作文,但是写不出一篇诗歌,一篇文言文,也没有几个人能正确的写出一篇繁体字的文章。
所以我认为那个能用甲骨文写作文的人很厉害。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的文化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从1994年开始就开始探讨中国文化产业的问题,基本上与曰本、韩国把文化作为立国方略同时提出。
但由于体制上和理论上以及思想认识上的一系列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现在的日本和韩国游戏软件、动漫画、日剧韩剧等文化产业在几年内已经迅速成长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而中国却被甩得很远。
特别是娱乐文化的商业化运作。
当国外已经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的时候。
国内的文化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甚至说还没有形成一种产业。
大多零散的存在于市场而且在市场中的生存周期特别短暂。
中国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不容乐观。
包括媒体、动漫游戏等。
都是无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上的碎片化庸俗化定位严重失衡。
它只是定位在一个纯商业性的附属物的地位上。
比如近几年闹得比较火的山东曲阜”祭孔大典”。
便完全是纯商业的运作是真正的”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在办节的同时。
大张旗鼓地搞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企业论坛。
而且搞得热火朝天。
决策者和当地媒体也对举办活动所带来经贸上的收益津津乐道。
把文化只看成一种平台而且这种平台只是为经济这一主角准备的。
文化只是一个相当表面的点,是一个只扮演衬托的配角。
从来不曾深入地发掘这些特色文化的真正的实质性的内涵和潜力。
以上是中国文化的现状,当然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从心底对中国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