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简爱与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是两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小说主人公,她们来自于不同的时代,但都具有坚定独立的女性主义态度。
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她们在性格、追求和对待爱情等方面存在一些共性,同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在性格方面,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都展现了坚定独立、聪明睿智的特点。
伊丽莎白是一位聪明机智、有主见的女性,在面对社会偏见和婚姻压力时,她不愿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妥协,坚持选择真正的爱情。
她独立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拥有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与此相似的是,简·爱也是一位独立、坚强的女性,她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自主的选择权。
她不愿沦为他人附属品,追求真爱和自由。
在追求方面,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都对自己的追求有着明确的目标。
伊丽莎白热衷于追求真爱和自己的幸福,她拒绝了一些表面富有的追求者,最终实现了与达西的爱情。
她对婚姻的看法不仅仅是生活的保障,更是情感的寄托。
同样,简·爱也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她拒绝了罗彻斯特的求婚,因为他的妻子仍然活着。
她渴望真实、平等和尊重的爱情,而不是为了金钱和地位的妥协。
在对待爱情方面,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都展现了自尊和自立的态度。
伊丽莎白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信条,拒绝了那些试图剥夺她尊严和自由的追求者。
她相信只有真正尊重她的陪伴者才配得上她的爱。
简·爱也是一位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爱和自由的女性,她不愿成为他人的附属品,不愿沦为被控制和剥削的对象。
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伊丽莎白出生在一个贫穷但热闹的农村家庭,她的家人对婚姻的看法相对宽容开明。
而简·爱则是在一个富有但缺乏爱和关怀的家庭长大,她的婚姻机会较为有限且受到社会地位的限制。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是两位不同时代的女性形象,但它们却能够体现出女性主义的一些关注点。
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主角,而简·爱则是《简·爱》中的主角。
这两位女性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英国社会在两个时期的发展。
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看,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位具有强烈意志的女性,她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意识,并勇敢地表达出来。
她心思缜密,独立思考,不会被传统的束缚所牵制,懂得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世界。
她对婚姻的态度比较开放,不认为婚姻是一种必须制度,而是愿意为真爱牺牲一切。
与此相反,简·爱则是一位独立坚强、对生命执着追求的女性,她具有一种对真理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受出身的限制而寻找自我,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不愿随波逐流,不受传统禁锢。
在这方面,两位女性的特点有相似之处,都表现出了女性主义的意味。
然而,两个女性在其他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
班纳特夫人所处的时代给她带来的压力很大,婚姻成为了她唯一的出路。
对于班纳特夫人来说,合适的婚姻伴侣至关重要。
此外,班纳特夫人身为父母的女儿,对家庭地位和传统价值观的掌握很深,她对这一道德规范的遵循可以证明她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好女儿。
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但她没有让自己的愿望违反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她是一个实际主义者,理性的评估自己的情况与有利条件,决定的方案不让人失望。
简·爱则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的人,她深知自己的目的以及自己的存在,能够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两位女性在与男性交往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从伊丽莎白·班纳特来看,她并不一定需要男性的扶持,她自己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生活方式。
即使是她最爱的达西先生,也只是通过自己的才智赢得了班纳特夫人的尊重。
相比之下,简·爱则更强调女性的自我价值,她崇尚独立自主,不受男性掌控,不断战胜了压迫、困难和阻力。
试比较简爱与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

云南师范大学试比较简·爱与伊丽莎白人物形象考区:__富源____________ 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考号:__222506100276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定稿日期: 2009年10月25日试比较简·爱与伊丽莎白人物形象姓名:尹芙蓉考号:222506100276 考区:富源摘要:简·爱和伊丽莎白分别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的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翁,她们是中外文学史上十分杰出的女性,有着很多相似,亦不尽相同。
这两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堪称经典,向来被人们称为姐妹篇。
本文就她们形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了对比分析。
最后,简单地分析了造成她们形象异同的原因——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共同的女权主义思想。
关键词:简·爱;伊莉莎白;形象;比较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许多著名的女作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夏洛蒂·勃朗特与简·奥斯汀,她们的代表作《简·爱》与《傲慢与偏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里面的女主人翁——简·爱与伊丽莎白。
简·爱生来贫困,自幼父母双亡,在舅妈家寄人篱下而且饱受虐待,舅妈嫌弃,表姐蔑视,表哥辱骂和毒打,就是后来在劳沃德学校接受的教育也是屡受惩罚,但是,简·爱用她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和生命力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这些经历反而更加磨练了她的坚强不屈的性格,使她更加才华横溢,充满魅力;更加以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生活。
离开学校以后,她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做家教,她从来不因为是家庭教师而深感自卑,并且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也许正是她的正直、高尚、纯洁,让罗切斯特感到震撼并且爱上了她。
当她知道罗切斯特先生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时,她没有留恋炽烈的爱情和富裕的庄园生活,而是理智地选择了离开,这正是她自尊自爱纯洁的性格魅力所在。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作者用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形象特征,还承载着作者对于社会、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观察。
本文将选取几个高中语文中常见的外国文学作品,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
一、《简爱》中简·爱《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塑造了勃朗特对于女性地位、婚姻制度和个体自由的思考和观察。
简·爱生活在一个贫困而封闭的家庭中,受尽了家庭成员的冷落和虐待。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和追求,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赢得了一份教师的职位。
这是简·爱独立自强的一个体现,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简·爱是一个内心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对于自己的感情和婚姻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态度。
当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时,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她不愿意成为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妇,因为她明白这样的妥协将会伤害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简·爱的形象通过对于婚姻制度的思考和批判,展现了勃朗特对于女性地位和个体自由的关注和呼吁。
二、《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在荒岛上的生存和自救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坚强、聪明和乐观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塑造了笛福对于人类意志和智慧的赞美和探索。
鲁滨逊在一个航海事故中被困在了荒岛上,他面临着食物短缺、野兽猛兽的威胁和孤独寂寞的困境。
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和生活的意志,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努力,建造了一个小屋,种植了粮食,驯化了野兽,最终成功地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
鲁滨逊的形象展现了人类的意志和智慧的力量,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荒岛上的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生存和自救。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是两位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文学角色,她们在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尽管这两个角色出现在不同的时间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但是她们的形象都被赋予了独立、自主和反传统的特点。
这篇文章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两位角色的形象进行对比和分析。
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都是独立的女性。
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明、机智和有主见的女性角色。
她对婚姻和自由的看法与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相悖,不愿妥协自己的价值观。
她决心嫁给一个她真正爱的人,而不是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
她拒绝了多个门当户对但并不得志的求婚者,这表明了她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力和对婚姻中权力关系的敏感。
与此相似,简·爱也是一个坚强、独立和聪明的女性。
她从小失去了亲人,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困境,但她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和尊严。
她在面对各种不公正和歧视时坚守原则,并追求自己的教育和事业。
她拒绝了结婚的机会,选择了独立和自由的生活,这显示了她对自己生活的主动权和控制力。
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都是追求平等的女权主义者。
伊丽莎白坚信男女之间应该平等对待,她拒绝将自己变成仅仅为了婚姻而存在的工具。
她对对待女性的不平等和妇女受到的歧视持批判态度。
她对达西的误解和对社会级别的偏见,使她认识到表面下真正的人性和个人品质比社会地位更为重要。
伊丽莎白并不拘泥于社会的限制和期望,而是追求自己的价值和独立。
与此简·爱也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
她在面对男性权威和社会规范时从不妥协。
她努力追求自己的教育和事业,拒绝了那些只想将她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男人。
她提倡女性在婚姻中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她对罗切斯特的婚姻提出许多条件,这显示了她对自己的尊重和对婚姻中权力关系的警觉。
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都是反对父权社会的女性。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和简的对比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和简的对比《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该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她的姐姐简·班内特之间的对比,展示了不同性格的两位女性面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和行为。
伊丽莎白·班内特是故事的主人公,她聪明、机智、坚持自己的原则,追求真爱和幸福婚姻。
相比之下,她的姐姐简·班内特则相对文静、温和,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操控。
首先,从外貌上看,伊丽莎白和简有着明显的对比。
伊丽莎白被形容为有着明亮的眼睛、动人的容貌和活泼的特征。
她的外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社交场合中也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与之相反,简的外貌被描述为平凡而普通,她并没有夺人眼球的特征。
然而,虽然简的外貌没有伊丽莎白那样引人注目,但她的内在品质却让她吸引了许多追求者。
其次,伊丽莎白和简在性格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伊丽莎白心思敏锐、独立自主、具备坚定的原则和主张。
她不愿轻易妥协,对于追求者的真实感情持怀疑态度,追求真爱和精神的契合。
相比之下,简则更为温顺和顺从,在感情方面相对较为被动。
她更容易相信他人的承诺,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和操控。
这种性格差异使得两姐妹在爱情和婚姻观念上有着迥异的选择。
另外,伊丽莎白和简的婚姻观和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伊丽莎白渴望一段真挚的感情,追求心灵的交流与共鸣。
她对于结婚伴侣的选择更注重品质和人性,不愿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妥协。
相反,简对婚姻抱有更加现实的态度。
她相信通过结婚可以达到经济上的安定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更愿意顺从和迎合他人的期望。
最终,伊丽莎白通过一系列的经历和成长,发现了自己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真正追求。
她在与达西先生的相处中逐渐消除了对他的偏见,与其建立了真挚的感情。
而简虽然在婚姻中获得了经济的安定,却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最终为自己的婚姻抱有深深的后悔。
总之,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和简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对于爱情婚姻的不同追求。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在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虽然她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但她们都是坚强、独立和追求自由的女性。
她们也展示了女性主义的核心理念,包括追求平等、自主和自我肯定。
伊丽莎白·班纳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主义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她拒绝了传统的家庭和婚姻观念,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尊严。
尽管她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但她并不愿意为了经济利益而嫁给不爱的人。
相反,她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选择拒绝了多次的求婚。
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相信只有真爱和平等的婚姻才能带给她真正的幸福。
与此相比,简·爱的形象则更加强调了女性主义的“自助主义”思想。
她在一个更加保守和束缚女性的时代生活,但她并不愿意受到传统社会的约束。
她努力追求教育和自我提升,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
她拒绝了对她的压迫和歧视,她不再接受别人的掌控和侮辱。
她选择离开那个她曾经深爱的人,因为她相信只有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婚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都表现出自我肯定和自尊的特质,展示了女性主义中的“自我认同”思想。
伊丽莎白以她的智慧和幽默获得了自己的尊重和他人的认同。
她拒绝屈服于男性的权威和期望,坚持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
简·爱则通过她的独立和坚定表达了自己的价值和信念。
她不再自卑和羞愧,而是勇敢地展示了自己真实的自我,并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是两位经典的文学角色,分别出现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
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着显著的差异,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她们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女性形象。
从外貌上看,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年轻女子。
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头乌黑的秀发,她的外貌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相比之下,简·爱的外貌就平凡多了。
她有一张普通的脸孔,虽然不算丑陋但也不算出众。
这两位角色的外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漂亮的女性更受欢迎和注意,而相貌平凡的女性则往往被忽视。
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伊丽莎白·班纳特对自己的婚姻非常挑剔,在她眼里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婚姻的基础。
她拒绝了许多富有的求婚者,只因为她们不能满足她的心灵需求。
当她遇到达西先生时,她打破了自己的偏见,并且意识到了爱情中的重要性。
简·爱则更加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爱情。
她要求自己在感情上得到平等待遇,拒绝接受任何人的摄制和驯化。
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在对抗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上也有所不同。
伊丽莎白·班纳特和她的姐妹们对于沉闷的社交活动和自己的社会地位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批判意识,她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对生活的追求。
尽管她们对待结婚和社会地位的态度坚定,但她们仍然不得不接受社会对女性的限制。
相比之下,简·爱对待社会制约的态度更加强硬。
她拒绝做一个附庸于男性的女人,选择成为一名独立自主的女性。
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形象对比凸显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个活泼开朗、追求自由的年轻女子,而简·爱则是一个坚强独立、追求平等的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师范大学试比较简·爱与伊丽莎白人物形象考区:__富源____________ 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考号:__222506100276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定稿日期: 2009年10月25日试比较简·爱与伊丽莎白人物形象姓名:尹芙蓉考号:222506100276 考区:富源摘要:简·爱和伊丽莎白分别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的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翁,她们是中外文学史上十分杰出的女性,有着很多相似,亦不尽相同。
这两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堪称经典,向来被人们称为姐妹篇。
本文就她们形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了对比分析。
最后,简单地分析了造成她们形象异同的原因——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共同的女权主义思想。
关键词:简·爱;伊莉莎白;形象;比较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许多著名的女作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夏洛蒂·勃朗特与简·奥斯汀,她们的代表作《简·爱》与《傲慢与偏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里面的女主人翁——简·爱与伊丽莎白。
简·爱生来贫困,自幼父母双亡,在舅妈家寄人篱下而且饱受虐待,舅妈嫌弃,表姐蔑视,表哥辱骂和毒打,就是后来在劳沃德学校接受的教育也是屡受惩罚,但是,简·爱用她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和生命力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这些经历反而更加磨练了她的坚强不屈的性格,使她更加才华横溢,充满魅力;更加以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生活。
离开学校以后,她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做家教,她从来不因为是家庭教师而深感自卑,并且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也许正是她的正直、高尚、纯洁,让罗切斯特感到震撼并且爱上了她。
当她知道罗切斯特先生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时,她没有留恋炽烈的爱情和富裕的庄园生活,而是理智地选择了离开,这正是她自尊自爱纯洁的性格魅力所在。
小说结尾,罗切斯特的庄园被毁,罗切斯特本人也变成残疾,她却毅然决然回到了他的身边。
这是简·爱给人们的又一次的心灵震撼——她获得了自己的真爱和尊严!《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则要幸运得多,她出身中层阶级,聪明睿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她也是一位自尊,敢作敢为,面对爱情言行慎微、极其理智的女性。
她一开始对达西存在误解——认为他傲慢自负,拒绝了他的求婚。
后来,才逐渐改变对达西的看法,并与之相爱。
此时,达西姨妈出来阻挠不让伊丽莎白与达西结婚,被她断然拒绝。
小说中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是因为他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
我们应该去积极比较她们两者之间形象的差异,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吸收。
一、简·爱与伊丽莎白的相同之处1.自尊自爱,追求独立在这两部作品中,简·爱和伊丽莎白都是追求精神独立的,她们的自尊自爱在作品中尤为引人瞩目。
因为在那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年代,男重女轻,女人具备这样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简·爱甚至是在童年时代就认识到自尊的重要性,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经常受到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尤其当她的舅妈认为她是一个容易惹事、行为恶劣的女孩时,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更加激发了她不屈不饶的意志和强烈的自尊心。
并形成了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这种力量促使她坚定不移的去追求自己的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生活。
再苦再难,她都不会贬低自己。
正是因为罗切斯特对她的尊重,她不顾自己低微的家庭教师的身份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女人,她认为自己有资格得到一个男人的爱。
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精神不正常的妻子的时候,她理智地选择了离开,丝毫不留恋富裕的生活,这更证明了她自尊心的强烈。
伊丽莎白与简·爱虽然出身不同,但是在这一点上大同小异,她对出身贵族的达西表现出厌恶之情,正是因为达西的行为举止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
这也为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偏见打下了基础,实际上,对达西傲慢的厌恶,是对社会阶层的不满,更是有着强烈自尊的写照。
所以,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承认他对她那“违背自己意愿”的爱慕,并愿意娶她为妻,但他告白的态度仍是那么傲慢,而且认为伊丽莎白一定不会拒绝他“屈就”的求婚。
伊丽莎白却果断拒绝了达西的求婚,愤怒的她告知达西:“即使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死光了,(她)也不可能同他结婚。
”她强烈的自尊心绝不会容忍达西的傲慢言行,这些言行深深地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敏感,并且严重伤害了她。
她认为达西对他的求婚只是一种怜悯和轻视,她不会接受,因为她自尊自爱!这一点在她妹妹身上也可以看到,因为她妹妹跟人私奔,这样的行为在她看来是对女性尊严的严重践踏,因此她深感羞愧。
两位女主人翁如此的自尊自爱、追求独立的人格魅力,实应为现代女性之楷模。
2. 不畏权贵,崇尚平等简·爱的叛逆性格出现在童年,失去双亲,寄人篱下,并没有让她畏惧,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
在她舅妈家寄宿的日子里,她表现出了超强的忍耐力。
尽管舅妈唾弃她,虐待她,表姐蔑视她,表哥谩骂她,但是她从来不惧怕他们,而是越发的坚强。
在劳沃德学校,劳沃德·布洛尔赫斯特强加她罪名,使她对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披着宗教外衣残害儿童的劳沃德学校充满仇恨,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简·爱崇尚平等的个性彻底地迸发,下决心离开这种黑暗、沉闷的生活,用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踏入了社会。
她是在为争取自身的平等而战,她追求个性解放,与说教的教会等一切社会权贵进行斗争。
伊丽莎白与简·爱一样,蔑视权贵和上层阶级。
她聪明睿智,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并且还有精神上的优越感,她敢作敢为,向礼教宣战,很多她的行为是违背当时传统的“妇女道德”的:冒雨步行去看望生病的姐姐;断然拒绝自己不爱的表哥的求婚;对傲慢的达西怒吼:“即使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她)也不会和你结婚”;在应邀出席贵族凯瑟琳夫人的宴会时,许多人不敢随便说话,甚至有人借机讨好凯瑟琳夫人,伊丽莎白却直言凯瑟琳夫人“不近人情,无理取闹”。
这一切按照当时的行为标准判断,伊丽莎白应该是一个典型的“疯女人”形象,但是现在看来,那是多么迷人的反抗叛逆、不畏世俗权贵、追求自由平等的形象。
3.不抑真情,勇求真爱在罗切斯特家做家庭教师的简·爱没有因为贫穷卑微和社会世俗而压抑自己的情感,冒天下之大不讳,与自己的主人、上流社会的贵族罗切斯特先生谈情说爱,并且不愿改变自己,迎合资产阶级的口味,遵守贵族游戏规则而进入上流社会,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她与罗切斯特先生是平等意义上的恋爱、真正的心灵合一。
他们的结合远远高于“门当户对”的结合,也珍贵于身份地位的结合,是对当时社会讲求门当户对,阶级婚姻的鞭挞,更是对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讴歌。
同样,伊丽莎白也是勇求真爱,她蔑视夏洛蒂的婚姻观,蔑视她为利益而结婚。
认为夏洛蒂的婚姻纯粹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
她对妹妹草率的婚姻态度同样嗤之以鼻,她认为妹妹的婚姻仅仅是以性为基础的,缺乏情感上的交流。
伊丽莎白认为,没有爱情就千万不要结婚,世上不幸的婚姻不外乎有两种: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和建立在美貌和情欲基础上的婚姻。
伊丽莎白和达西两人的婚姻就兼有两人的坚固爱情和殷实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将终生生活在幸福之中。
二. 简·爱与伊丽莎白不同之处1.身世的不同简·爱生活在社会底层。
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饱受虐待,舅妈嫌弃,表姐蔑视,表哥谩骂,在劳沃德学校还受到所谓惩罚肉体、拯救灵魂的教育。
她以不可战胜的惊人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生存着,她不但学会了弹琴,画画,还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法语。
她虽然孤苦无依,身份低微,却饱学多才,再加上头脑的聪慧,早熟的她完全可以独立生活。
虽然从事地位低下的家庭教师,领少得可怜的薪水而且备受歧视,却依然称得上是经济独立,无时无刻都在旁人面前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伊丽莎白出身中产阶级,没有经历过坎坷,衣食无忧,虽然不比贵族小姐,却也备受呵护。
和简·爱相比,伊丽莎白就是温室里娇艳的花朵。
她虽然受过中等教育,但是没有工作,经济上不独立,家庭又麻烦不断。
母亲可笑庸俗,一直希望女儿中有人可以嫁给要继承财产的柯林斯,利用女儿钓金龟婿;妹妹们要么浮躁要么书呆子;父亲的财产要被远方亲戚柯林斯继承,因此,结婚是她最好的归宿。
伊丽莎白的生活是是奥斯汀时代英国的缩影,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封建主义根深蒂固。
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男人完全占据着社会主流,女人则被排斥在社会事务之外,她们唯一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就是家庭。
但家中又有女仆,她们自然成了无事可做的“闲人”。
她和她的姐妹们最关心流行的时装样式,热衷于舞会,谈论新结交的单身军官或富家少爷,向往着爱情物质双丰收的理想婚姻。
2.性格的不同由于简·爱悲惨的童年,低微的出身,造就了她敏感而热烈、勇敢而独立,敢于追求,勇于反抗,渴求自由和平等地位的性格。
她强烈的自尊心下面是敏感而自卑的,她对周围的环境战战兢兢,采取的是防卫姿态。
她的身世、容貌、财产和地位都使她感到低人一等,所以她才会比任何人都更强烈地反抗外界对自己的侮辱和歧视,更努力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和伊丽莎白相比,她更加成熟独立,再加上她主动反抗的性格使她更具代表性。
伊丽莎白的生活则宽松悠闲,她出身中层阶级,虽比不上世袭贵族,却也生活无忧,有一种仪式上的优越感,这使她聪明活泼、机智幽默、落落大方。
她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强烈的自信心和迷人的反抗性格,她敢作敢为,以自己的行动向专讲体面的礼教挑战。
她强调的是勇于实现自我价值,她不否认男人的社会地位和角色,仅仅要求得到男人的认可,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
在伊丽莎白身上表现出的是女性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在社会中找回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少了简·爱身上那种激烈,那种拼搏和顽强。
她只是敞开怀抱努力地寻找自己的幸福和天地。
因此,相对于简·爱的防御姿态,她是开放的,融入社会的。
3.婚恋观的不同简·爱作为低微的家庭教师,以男女平等的姿态去追求爱情。
因为罗切斯特先生对她的尊重,他们相爱,又因为得知他有个精神不正常的妻子而毅然离开,在罗切斯特庄园被毁,身体残疾的时候,却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他的身边。
她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
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简·爱》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化繁为简,返璞归真,全心全意,不计得失的爱情观,它就像一湖清泉,荡涤每个读者的心怀,引起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和共鸣。
在伊丽莎白看来,草率的婚姻态度不可取,比如她妹妹莉迪亚的婚姻。
即没有金钱的婚姻是不美满的婚姻,是以性为基础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