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淘金记观后感

卓别林淘金记观后感
卓别林淘金记观后感

卓别林淘金记观后感

在那个淘金热的时代,想淘金发财的人很多,同样旅途的艰险也是可想而知的,当卓别林在小屋子里吃着皮鞋时,而且吃得有滋有味时你首先的反应是笑,这是这部喜剧的成功之处,一个本是凄凉的镜头却能让人心里先喜再想到里面的那种悲.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镜头是他为了等待心中的女神来临,准备了那么久流了不少的汗水才弄到一桌象样的饭菜和小礼物,但是他心中的女神却是那种玩弄的形态,这两种心态放在一起使人不知不觉会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显出卓别林这个小人物辛酸的微笑

但是整个作品中卓别林虽然浸透了小人物辛酸的微笑和无奈的自嘲。他一方面身份卑微,穷困潦倒,令一方面又有着善良的意愿和小人物的狡猾。在历尽艰辛之后,最终得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幸福。

在阿拉斯加形成疯狂般的淘金热潮时期,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个角落蜂拥而来。但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在艰苦、严寒、缺乏食物和冰天雪地、人迹罕至的这块地方,要经受多么大的困难。

在《淘金记》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查理【卓别林饰】和老实的吉姆在一个被暴风雪包围的小木屋里,在屋内已经没有食物了,两人饿的肚子呱呱直叫。于是查理便找了一把枪

出去看能否找到猎物,以此来填那饥饿的肚子,但查理出去良久,回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真是无奈啊,总不可能在屋子里等着饿死吧。于是,查理把他穿的一只皮鞋放进锅里给煮了,他只能是一只脚穿着鞋,另一只穿着的是袜子,在那么冷的天气中受冻,真是可怜、

然后查理把桌上的盐罐、小碟摆好,然后使劲拆皮鞋底。拆开后,先把鞋带像绕面条似的绕在叉子上,送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然后,他又吃鞋底,并示意坐在桌子边的吉姆也来吃。吉姆皱着眉头看着他吃,表情很不舒服。但由于太饿了,又见查理吃得很香的样子,忍不住扯下一块鞋帮,怯生生地送进嘴里,嚼了嚼,实在吞不下去又吐了出来。查理不但把鞋底、鞋帮吃下去,还像嘬鱼刺似的把鞋钉一根根嘬得千干净净,再绅士般地吐在盘子外,同时又不住地笑着怂恿吉姆趁热吃。吉姆叹着气不停地摇头……

从一开始查理就是过着一种贫困的生活,在影视的结尾有了一个好的结局,他和吉姆得到了金子,成了记者采访的焦点人物,这样的他们是多么幸运,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像他们那样呢。他们去淘金的那种坚强意志也许真的值得我们去赞扬,去学习那一份执着。把他们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而不是总想靠意外来发财致富。

卓别林的英语介绍

Charlie Chaplin Speaking of Chaplin, everyone will think of such a image,wearing a black hat and In small suit and big trouser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is his those long leather shoes and sexy moustaches . Chaplin mainly acting in silent films. He has a lot of comedy classic.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has also become a world of comedy. Anyone who saw his comedy, no one said that his performance is not funny. His performance on the stage give a person leave deep impression. We also have a lot of people imitate him later. Charlie Chaplin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His most famous role was that of The Tramp, which he first played in the Keystone comedy Kid Auto Races at Venice in 1914. From the April 1914 one-reeler Twenty Minutes of Love onwards he was writing and directing most of his films, by 1916 he was also producing, and from 1918 composing the music. Let's miss the great comedian. 学号:201407519 姓名:杨文科

摩登时代观后感 精选3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精选3篇 第一篇:当然,摩登时代揭露的事实是当时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真实写照,角度极为犀利,揭露了生产方式改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但是,作为一部经典的影片,我们应该抽丝剥茧,冷静审视其中所表达的观点,看到某些东西对当下的指导意义。一、工业化,机械化的生产对当下的生活其实是必要的摩登时代在开头演艺的卓别林拧螺丝最后被送进医院的场景,嘲讽了那时机器代替工人,使得工人只能整天围绕机器,程序式的工作的悲惨命运。当然这样的批评是在与之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相对比的,工人的主动创造性确实随着机器的到来被剥夺了。但是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无论在哪一种意识形态下,机器代替人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机器的运转确实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提高了生产力,确实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机器化的生产方式虽然在摩登时代里被作为反面批判,但它确实是当今不可缺少的。二、资本主义的本质被揭露,恶劣的本质至今仍未改变摩登时代对当下有指导意义的很重要的一点来自于它毫不遮掩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已经许多年,各种改进使得他的本质在当今变得不那么容

易捕捉,但无论怎样的改进,资本主义仍然会因为它本质上的缺陷而瓦解。而摩登时代恰好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一点。1.工人永远没有自主权,他们的生计只能依靠为资本家卖命来维持摩登时代里工人就像片头所呈现的羔羊一样,只能在资本家的驱使下,到工厂里做工。而当他们想要反抗的时候,却又被警察所阻挠,他们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尊重,生活极为贫困。但即使这样,他们却又不得不依靠到工厂里做工来维持生计。他们的命运完全被资本家所主宰。这种资本家操纵工人的情形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而当今,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有像法国、德国等国组织起的工会来制衡资本家的权利,罢工也经常发生。但最终工人并没有因为这样而获得自主权,他们还是不得不依靠为资本家工作而生存。例如,12月初,发生在西班牙的机场空管集体因不满加班而罢工的事件,虽然其结果影响到了整个西班牙国内航班的正常运行,成功地让人们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而胜利,因为最后政府威胁说如果这样下去他们会失去自己的工作。可见,这个例子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状态下工人依旧不是社会主人的事实,工人依旧要为资本家卖命的现实。2.资本家为了企业生存,为了剩余价值而不断压榨工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虽然当今已经距摩

世界历史著名人物一览表

世界历史着名人物一览表 (7--1)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人 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着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是最早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 2、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戏剧大师。23年间创作了37部剧本。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3、克伦威尔(1599~1658)。英国历史上“常胜将军”、独裁者。 4、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科学上三大成就是: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 5、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作《国富论》。 6詹姆斯·瓦特(1736~1819)。蒸汽机发明家。除了发明蒸汽机外,还发明了液体比重计、信件复印机等。 7、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着名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凯恩斯有效需求思想和最优化储蓄思想的革命性先驱,还是地租理论的先驱,还是现代避孕技术的开拓者。代表作《人口论》。 8、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电磁学理论先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证明磁场可以产生电流的科学家,也因而被认为是原始电动机的发明家。 9、波西·比西·雪莱(1792~1822)。英国卓越的政治诗人、哲学诗人、抒情诗人。恩格斯说他是“天才的预言家”,马克思说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代表作《西风颂》。 10、查理·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奠基人。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经过22年的潜心研究,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11、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着名女作家。代表作是带 有自传色彩的《简·爱》。 12、佛罗伦萨·南丁格尔(1820~1910)。英国着名护士。冲破名 望世族的世俗观念,从事护理职业终生未嫁。在英俄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10年去世后,国际红十字会把南丁格尔的生日确定为国际护士节。 13、亨利·福特(1863~1947)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汽车大王, 商界奇才。 14、伯特兰·罗素(1872~1970)。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之一。一生勤奋,写出上百部着作和数千篇文章,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作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5、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首相、民族英雄。与斯大 林、罗斯福并称为二大战“三巨头”。 16、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英国着名细菌学家。因发 现青霉素(盘尼西林)而获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 17、约翰·凯恩斯(1883~1946)。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主义创始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消费、刺激私人投资、国家直接投资等),避免失业和经济危机。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国外着名历史人物一览表(7--2)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 人 18、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着名作家。人性回归讴歌着、性爱描写大师。精品包括《儿子与情人》、《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 19、贝纳德·洛·蒙哥马利(1887~1976)。英军统帅,二大战英雄。“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克星“沙漠之鼠”(蒙哥马利)。1941年被任命为盟军集群司令,参与了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诺曼底登陆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

Introduction of Chaplin卓别林生平介绍英文版

Introduction of Chaplin's life In 1889, Chaplin was born in a slum area of London, his parents were music hall actors. His father had died, his mother suffers from mental illness, childhood he was homeless, He lived in the orphanage, he was to be groom and hawker. At the age of 14, Chaplin joined the mobile group, throughout the UK. At the age of 19, he became a famous actor, and with the mission to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performances. In 1913 he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began working in the movie business, and in 1914 in the film "Venice racing down "created a tragedy "Charlotte" little people, and the special attire tramp image around the world for 70 years, enduring. Throughout his life Chaplin starred in more than 80 films, some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such as "peace", "dog career", "the kid", "gold rush", "city lights", "modern times", "big brother" and other works, These works sympathy for the poor and ridicule the rich . His works unique style, comedy is very popular, but also makes people happy after the bitter, have sympathy for the oppressed people. Chaplin has li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nearly 40 year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due to McCarthyism's in US. In 1952 he was filled with resentment, leaving the United States returned to England with his wife and son. After then, he settled in Switzerland. a long time. December 25, 1977 morning 4 when, Charlie Chaplin humor master world famous died, at the age of 88.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The Great Dictator" is Chaplin's most successful film, but also his first sound film. This is the anti war theme movie he directed, shot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describes a suffered cruel persecution of Jews, and a rule the world dictator. Chaplin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观后感 “资本家剥削工人,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历史书见过无数次,在口头上传唱一代又一代,但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真实社会情境也只是想象之中的。最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摩登时代》,给我们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一撇,给我的感触颇深! 在影片的开头,流浪汉查理在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繁重而紧张的劳动,使他无暇喘息,甚至在被卷进齿轮当中时,双手还不停止工作。而冷酷的老板还嫌不够,拿来一台喂饭机器在查理身上试验······种种此状,充分揭露了资本家唯利是图,榨取工人阶级血汗的本质特征,不知道是是资本家支撑了工人阶级,还是工人阶级养活了资本家。大工业时代到来,意味着效率的提高,资本家一味的追求速度,把工人当做工具,速度就是他们的利润!在我看来,人类最早的智能工具也许就诞生在那个年代,那就是工人了。 在资本家的剥削下上流社会与底层人民·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生活环境的对比反映了贫穷者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的这一主题。资本家们开工厂,流水作业,加快进度,工人们都是单调的重复同样的工作。卓别林饰演的是一个普通的有些疯狂的小工人。由于机械化的工作而产生了种种搞笑的事情。主人公查理生活中的各种囧事,不禁让人捧腹大笑,同时也会让人产生怜悯和同情之心,他在生活和工作之中是积极的,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平

庸的人来说,哪怕是追求安定的生活的机会都没有,经过现实生活的打击之后,他宁愿进监狱!!用自由去换取生存,这何尝不是一种反抗呢! 世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查理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他在路上搭救了流浪女,和她一起生活,家里破烂却又温馨。光景有了好转,流浪女成了歌舞红星,然而好景太短暂了.流浪女被当做通缉犯抓进监狱,后来,几经周转,流浪女从狱中逃出,他们在夕阳中,挽着手,似乎在走向属于他们的美好明天! 《摩登时代》已过去了几十年,可是它对我们的启示却一直都在,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类似于影片中的事件也时常发生,比如说,前几年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和最近是的机械斗殴事件充分的暴露了我们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历史给了我们经验,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的更远;同时,历史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缺性,我想说:改正别人的错误,发扬自身的优点,才能走得更远!

Charlie Chaplin 查理--卓别林(中英互译)

Charlie Chaplin 查理--卓别林 He was born in a poor area of South London. He wore his mother's old red stockings cut down for ankle socks. His mother was temporarily declared mad.Dickens might have created 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 But only Charlie Chaplin could have created the great comic character of "the Tramp", the little man in rags who gave his creator permanent fame. 他出生在伦敦南部的一个贫困地区。他穿的短袜是从妈妈的红色长袜上剪下来的。他的妈妈一度被诊断为精神失常。狄更斯或许能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但只有查理·卓别林才能塑造出了不起的喜剧角色“流浪汉”,这个使其创作者声名永驻的衣衫褴褛的小人物。 Other countries—France, Italy, Spain, even Japan—have provided more applause (and profit) where Chaplin is concerned than the land of his birth.Chaplin quit Britain for good in 1913 when he journeyed to America with a group of performers to do his comedy act on the stage, where talent scouts recruited him to work for Mack Sennett, the king of Hollywood comedy films. 就卓别林而言,其他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甚至日本,都比他的出生地给予了他更多的掌声(和更多的收益)。在1913年,卓别林永久地离开了英国,与一些演员一起启程到美国进行舞台喜剧表演。在那里,他被星探招募到好莱坞喜剧片之王麦克·塞纳特的旗下工作。 Sad to say, many English people in the 1920s and 1930s thought Chaplin's Tramp a bit, well, "crude". Certainly middle-class audiences did; the working-class audiences were more likely to clap for a character who revolted against authority, using his wicked little cane to trip it up, or aiming the heel of his boot for a well-placed kick at its broad rear. All the same, Chaplin's comic beggar didn't seem all that English or even working-class. English tramps didn't sport tiny moustaches, huge pants or tail coats: European leaders and Italian waiters wore things like that. Then again, the Tramp's quick eye for a pretty girl had a coarse way about it that was considered, well, not quite nice by English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观后感 电影《摩登时代》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美国工业因为机器的大量使用而使大批工人失业所引发的经济浪潮和社会危机,可以说,这是一场机器与人的战争。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电影放大了在动荡中不可阻挡的现实条件下小人物卑微的生存处境,是对千千万万普通工人贫穷无奈命运的关照,也是对以掠夺为积累方式的垄断性经济制度的讨伐。在观赏的过程中捧腹大笑的同时,似乎也并不能产生单纯的愉悦和快乐之感,而是时刻被提醒着,去注视那些底层民众难以为继的艰难和“上流人士”骄奢淫逸的对比,以及在绝境中人性所折射出的坚强和善良的光芒。 男主人公查理是摩登时代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最后由于不堪重负,查理精神失常,被工厂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查理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可查理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也只有在那样荒诞的年代,才会有这样荒诞的想

法。 的确,他在外面确实还不如在监狱中,虽然获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却依然生活在一个更大的牢笼中,在这个牢笼中,有钱的人随心所欲,无产者无家可归。后来,查理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查理,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他们曾经也幻想过理想中的天堂,比如一个富人家的别墅中的生活,比如大百货商场中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些仅仅是幻想,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堂,也仅仅是那个河边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这里,他们拥有了从来没有的温馨与幸福。 影片的最后,查理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这一章的标题是“黎明”。 “Buck up-never say die. We'll get along!”他们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查理看到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影片紧紧围绕美国当年工业起步时期美国劳苦人民的生活悲剧展开了诙谐的讽刺。查理这个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毫无间歇的劳作终于让他发了疯,一见到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紧。查理发疯的一幕从形式上的确引人发笑,但实质上却暴露出是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当时正值世界经济危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普遍失业,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影片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揭

卓别林喜剧电影及其电影特点

卓别林喜剧电影及其电影特点 卓别林的喜剧电影及其电影的特点---没有学习过戏剧和喜剧专业的人很难理解的风格----互相推诿和涮的艺术和风格,笑声一片。忍不住的笑声。 英国人查尔斯.(卓别林)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剧)电影大师。1913年,卓别林进入好莱坞。最早发现和启用卓别林的是(美国)电影喜剧之父麦克.(赛纳特)。说到喜剧电影,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卓别林的影片通常都有这样的主题:鞭挞不公正不人道的资本主义社会、反抗剥削和压迫;歌颂底层“小人物”的真,善、美;针砭人性的弱点、警示人生的误区,因此在观众欢笑背后其实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如果结合《大独裁者》所拍摄的二战的历史背景,就不难体会到卓别林作为世界公民的高度责任感与针贬时局的大无畏精神。 作为具有导演、演员、戏剧家、小说家、诗人多重身份的艺术大师,卓别林用哑剧表演艺术塑造的悲剧主人公夏尔洛,在亿万人民心中已经合成一个代表具体概念、观念和理念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卓别林为电影这种传媒工具尤其是喜剧电影这一剧种赋予了与文学艺术相同的社会功能,且其接受的对象是世界上处于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最终使卓别林的电影历百年而不朽。 电影中的喜剧因素是卓别林电影取得巨大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喜剧使他的电影更加通俗,而对于社会的深切思考,又使电影在近乎闹剧的场面中不流于庸俗。卓别林曾经说过:“所谓幽默,不仅仅是来自只有玩笑性质的痛苦,而是我们在貌似正常的现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现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幽默还增强了我们生存的意义,使头脑清醒。由于幽默,我们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可以较少受到打击。幽默促进了我们调和的意识,同时让我们看到,那些夸大了事态严重性的话中含有荒谬可笑的成分。”...... 卓别林共拍摄了80余部影片,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电影艺术。晚年曾接受了来自全世界的,特别是英、法、美等国家给予他的各种荣誉。1962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位。1971年在第二十五届戛纳电影节上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军切高级缓带。1972年卓别林重返好莱坞并接受了奥斯卡荣誉金像奖。1975年伊丽沙白女王授予他“爵士”称号。1977年圣诞夜,当卓别林磕然长逝之后,世界各国的报刊都以显著的位置刊登了这—消息,各个不同的民族以不同的语言都给予了这位电影喜剧大

摩登时代观后感初二作文

摩登时代观后感初二作文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因为这部影片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改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摩登时代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摩登时代观后感1 《摩登时代》是我相当欣赏的一部影片。 据可信资料,此片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拍摄于1936年,客观讲述了大萧条对美国民众乃至世界人民的影响和带来的灾难。更深层次地反映的资本主义的弊端与本质。 可以说《摩登时代》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下面我想结合影片的具体片段谈谈我的感受。 影片一开始,有这样的一段字幕:“Modern Times.”A story of industry , of individual enterprise—humanity crusading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我想这段话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关于工业化和资本企业在追求发展过程中扭曲人性的故事。这句话很经典也很深刻,无情且绝对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黑暗。

然后呈现的情景是绵羊簇拥而行,工人蜂拥而至,人类已与动物无异,在巨大的资本剥削面前,人性扭曲,毫无尊严。可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如此。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关于这点,后面我们会提到关键原因在于以广大劳动工人为代表的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个过程被称作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接着流水线工作呈现在眼前,在这里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方式。依据教材内容,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价值。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条件,片中资本家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片中老板不停地给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间,变相提高工作效率,甚至不择手段想出了自动喂食机,妄图压榨工人最起码的休息权,希望工人吃饭时也能工作,可以说资本家为了金钱也丧失了人性。马克思对这种做法作出了这样的抨击:“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最终卓别林饰演的夏洛尔不堪重负,精神失常,竟将别人的鼻子,纽扣都当成螺栓,被送进的精神病院。在此期间,我们还要留意这样一个镜头,就是工友们追逐精神失常的夏洛尔时,当看见传送带转动时本能地回到流水

卓别林成功的原因分析

卓别林成功的原因分析 1900年,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叫查理?卓别林的黑发小男孩在伦敦各大剧院的后门外等待。他看上去十分饥饿,但那双蓝色的眼睛却透着坚定。他期望在演艺圈找到工作。他能歌善舞,尽管自己的童年痛苦艰辛,他却懂得如何让人欢笑。 他的父亲死于饮酒过量,母亲实际上无法照顾查理和他的异母哥哥锡德,她常常因精神问题不得不被送进医院。 查理找不到工作时就在街上闲逛,到处寻找食物和住所。有时候他会被送到孤儿院,在那儿他又冷又可怜,孩子们犯一丁点错误就会遭到责骂和惩罚。他恨那个地方。 三十年后,就是这个查理?卓别林受到了国王般的礼遇,人人都秒想和他谋面,和他合影的人中甚至还有丘吉尔、爱恩斯坦和甘地这样的名人。在耀眼的电影新世界,他几乎成了皇家级的人物——喜剧之王查理查里?卓别林。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曾写道:“你得相信自己,这就是秘诀,即使我在孤儿院或沿路要饭果腹的时候,我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员。”任何一个电影院的常客想必都看过几部查理?卓别林的电影,世界各地的观众坐在屏幕上总是笑得泪流满面。他第一次亮相就让人们看好这个和善的小个子——一撮僵硬的小胡子,双目圆睁,头戴黑色圆礼帽,还有那双大得过头的皮鞋。 在卓别林演过的几百部电影里,“流浪汉”是任何人都看得懂的角色。那个可怜的流浪汉处处犯傻出错,总是麻烦不断,可他胸怀远大的理想。他想摆脱残酷的命运,他的疯狂尝试让我们捧腹不止。他总能找到怪招摆脱困境,生活也从未真正将他打垮。从前那个无家可归、挨饿受冻的又衣衫褴褛的孩子拒绝绝望,这个流浪汉和他没什么不同,他像那个小孩一样弱小、胆怯和愚蠢,但他从没放弃过。 不懂英语的人也能够欣赏他的电影,因为它们大多都是无声片。让我们发笑的并不是他说的话,他的喜剧效果来自那些细微的一举一动,它们的含义对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卓别林在影片中时而抬起浓黑的眉毛或者转动那双眼珠,时而抻一抻外套或在空中晃一晃他的文明棍;为了逃避对手,他会躲在肥胖女士的身后或钻到桌子底下;本来想英勇一次,却晕倒在地;他抖掉破衣上的灰尘自豪地出现在盛大的社交场合;他派头十足,俨然一个富有、成功的重要人物——一个他做不到也永远不可能企及的人物。所有这些都是卓别林获得巨大成功的秘密。 他得到流浪汉这个角色纯属偶然。年轻的他和哥哥随着一小队演员到美国各个城市巡回演出,一家新电影公司邀请他加盟拍喜剧片,他接受了邀请并迅速走红。他很快就为这家公司拍了几使部电影,不过使他一举成名的是第二部影片中他的那身行头——黑色礼帽,紧身外套,肥大的裤子,尺码超大的皮鞋,外加一撮小胡子和一根文明棍。 他的这一形象一炮打响。不过他最初的那些电影都没有多少故事情节,全

卓别林英文介绍

Born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16 April 1889(1889 -04-16) Walworth, London, England Died25 December 1977 (aged 88) Vevey,Switzerland Occupation Actor, film director, film producer, screenwriter, composer, mime Years active1895–1976 Born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16 April 1889(1889 -04-16) Walworth, London, England Died25 December 1977 (aged 88) Vevey,Switzerland Occupation Actor, film director, film producer, screenwriter, composer, mime Years active1895–1976 Born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16 April 1889(1889 -04-16) Walworth, London, England Died25 December 1977 (aged 88) Vevey,Switzerland Occupation Actor, film director, film producer, screenwriter, composer, mime Years active1895–1976 Early life in London(1889-1909)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was born on 16 April 1889, in East Street, Walworth, London, England. His parents were both entertainers in the music hall tradition. His father was a vocalist and an actor and his mother was a singer and an actress who went by the stage name Lilly Harley.They separated before Charlie was three. He learned singing from his parents. Chaplin's father was an alcoholic and had little contact with his son. First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10–1916) Chaplin first toure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Fred Karno troupe(卡尔诺哑剧剧团)from 1910 to 1912. After five months back in England, he returned to the U.S. for a second tour. In late 1913, Chaplin‘s act with the Karno Troupe was seen by Mack Sennett, Mabel Normand, Minta Durfee, and Fatty Arbuckle. Sennett hired him for his studio, the Keystone Film Company .

马基作业--摩登时代观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之观后感 《摩登时代》,这一部电影我们大多数人以前都或多或少地有看过,即使可能让时间磨平了记忆,可以确信的是,这是一部经典,用喜剧的形式演绎了一个时代。 看到卓别林演绎的《摩登时代》,在看惯了缤纷五彩的电影的时候,我们会在无意中被卓别林的黑白无声的电影给深深地触动。他浓黑的眉毛、醒目的眼睛、加上画龙点睛的一撮小胡子共同构成盈溢着喜剧效果的脸。再加上那不合身的燕尾服、宽松的裤子、超大尺码的皮鞋。卓别林,这一副机灵而活泼的样子总能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印象。 影片的背景是二十年代经济萧条时期的美国,市场失业率高,工人受压迫严重,影片 一开始的地点是在一家工厂里,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失控的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后来,他被误当成起义的领袖被抓进了监狱里,他发现监狱里不愁吃不愁穿,在出了监狱后,即使有着狱长的介绍信,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他发现还是难以立足,于是竟然想方设法地想回到监狱,还在这过程中,解救了流浪女,并与之发生了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 看影片的时候我总是容易被逗乐,卓别林的动作演绎得淋漓尽致,滑稽而搞笑,不论是在卓别林被弄得精神失常而不段重复扭螺丝动作的时候,还是他在小屋里被木板砸,推门掉进小河里的时候,亦或者在酒店里自编自撰,唱歌跳舞的时候。每一个场景都给我留下了

深深的印象,却又引起了我的沉思。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摩登时代里工人就像片头所呈现的羔羊一样,只能在资本家的驱使下,到工厂里做工。而当他们想要反抗的时候,却又被警察所阻挠,他们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尊重,生活极为贫困。但即使这样,他们却又不得不依靠到工厂里做工来维持生计。他们的命运完全被资本家所主宰。这种资本家操纵工人的情形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而当今,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有像法国、德国等国组织起的工会来制衡资本家的权利,罢工也经常发生。但最终工人并没有因为这样而获得自主权,他们还是不得不依靠为资本家工作而生存。例如,发生在西班牙的机场空管集体因不满加班而罢工的事件,虽然其结果影响到了整个西班牙国内航班的正常运行,成功地让人们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而胜利,因为最后政府威胁说如果这样下去他们会失去自己的工作。可见,这个例子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状态下工人依旧不是社会主人的事实,工人依旧要为资本家卖命的现实。 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尽可能的榨取剩余价值;工人为了更多地获得酬劳贴补家用而不得不为资本家鞍前马后;罢工得不到支持,下层人们的生活处于崩溃的边缘;机械化生产取代传统式的手工作坊,工人的创造力能动性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成为了程序化的机器生产的附属品。这些可以说是摩登时代想表达的核心意思。 主人公夏尔洛也是如此——不断地在传送带上拧螺丝,经过长时

卓别林英文简介

Charlie Chaplin was born on April 16, 1889 in London. His father was an entertainer and although not one of the big names, he was doing very well. His mother Hannah was also an entertainer. A wonderful mimic, she had a sweet, charming voice. While they were by no means rich, the music hall provided the Chaplins with a comfortable living. Unfortunately happy life didn't last long. Father's alcoholism was slowly, but surely destroying his marriage. Finally it ended in divorce, but Hannah was indomitable. Without her, Charlie Chaplin would have become just one more child lost in the poverty of Victorian London. Somehow she not only managed to keep Charlie and his brother Syney clean and warm, clothed and fed but she conjured[3] little treats for them. She would sit at the window watching the passersby and guess at their characters from the way they looked and behaved, spinning tales to delight Charlie and Syney. Charlie took in her skills and went on using them all his life. Charlie's first silence film, released in February 1914, was called "Making a living". First voice movie is (1940). Charlie's famous films: Chaplin's robust health began to slowly fail in the late 1960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his final film 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and more rapidly after he received his Academy Award in 1972. By 1977, he had difficulty communicating, and was using a wheelchair. Chaplin died in his sleep in Vevey, Switzerland on 25 December 1977. Charlie Chaplin was survived by his wife, nine children and 24 grandchildren. Chaplin was interred in Corsier-Sur-Vevey Cemetery, Switzerland. On 1 March 1978, his corpse was stolen by a small group of Swiss mechanics in an attempt to extort money from his family. The plot failed; the robbers were captured, and the corpse was recovered eleven weeks later near Lake Geneva. His body was reburied under 6 feet (1.8 m) of concrete to prevent further attempts. Spouse Mildred Harris (m. 1918–1921) 1 child Lita Grey (m. 1924–1927) 2 children Paulette Goddard (m. 1936–1942) Oona O'Neill (m. 1943–1977) 8 children

摩登时代观后感

观《摩登时代》有感 ----“吃人”的机器 当手工劳动被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工场被机器大工厂取代时,人们满心欢喜地认为自己迎来了一个文明,幸福的新时代,人类从此可以从劳动生产的束缚中解放了。然而,接踵而来的一切的一切,浇灭了人们美好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人们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的挣扎着,在夹缝中寻求生机。他们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只是所谓的工业文明之中的喂养机器的食物。 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的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是机器大工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大工厂里的规章制度十分苛刻,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他们就像是活在钟表里的人,时时刻刻都得与时间赛跑。工厂里上班的铃声一响,机器就轰隆地转动起来,工人就得立马到自己工作的岗位,如木偶般坚守在飞快移动的机器化生产线前,疯狂的忙碌着,他们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准偷懒,不能擅自离开。每个人都得按部就班的来,不能慢一步,否则就会影响到生产线上其他工人的工作,以至于导致整条生产线的秩序紊乱。如果这名工人的失误影响到了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工厂的利润率,则意味着他会被开除,会面临失业,会面临饥饿。工人们有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神经时刻紧绷着,一刻也不敢懈怠。 在卓别林的一系列几近滑稽的表演中我们目睹了工人工作,生活中的辛酸,同时也揭露了工业文明背后的丑恶和残酷。工人需要找人带班才能离开工作岗位,上厕所都需要打卡计时,工作环境处处都装

有摄像监控设备,工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控在资本家的手中。资本家不断地压榨工人,剥削工人休息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利润率。影片中甚至出现了喂工人吃饭的机器,他们想省去工人吃饭的休息时间,来为工厂工作,而最终那种机器是行不通的,卓别林扮演的工人因工作压力也患上了精神疾病,病好了,也失业了..... 我们不否认工业文明是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历史进步,也不否认机器大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社会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但是我们也必须得面对它所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失业率的升高;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抢劫偷盗事件频发,人民运动高涨,出现社会治安隐患;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突出,罢工事件时常发生。 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经历从工厂工作到患精神疾病,从失业到进监狱,从出狱到再次入狱,当他再次出狱时感到了外面生活的艰辛,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不如在监狱里面。”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会让人宁可不要自由?如果不是生活窘迫,风餐露宿,谁会不热爱生活? 摩登时代中出现了许多抢劫偷盗的画面,出现了工人运动,出现了罢工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为底层人民生计困难,因为资产阶级对工人的无休止的剥削,他们片面的视工人为纯粹的“经济人”,而非社会人,复杂人。 摩登时代中的那个小女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她可谓是一个弱者,母亲病逝,她得照顾年幼的妹妹,父亲面临失业,接着父亲又再一次人民运动中丧生,她彻底成为了孤儿。因为饥饿,她被迫去偷面包,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但现实总是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