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管理思想比

中西方管理思想比
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
曹卫红
中西方管理思想产生的根源 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 管理思想发展趋势——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
中西方管理思想产生的根源
西方
两希文化 世界二分:现实 理想(上帝)
一元
中国(一)
儒道释 一个世界:和
一内含二(多)
重视上帝【尼采:上帝死了。】 道生肉身 神本位(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性本恶(懒惰) 人性场——市场(契约)
西方
变化 时间×速度=距离 始基 是非分明 人际关系(平等) 形而下
中国(二)
变与不变 以不变的原则应付万 变的世界 没有起始 是中有非 非中有是 人伦关系(上、下、 同级) 形而上 天下有大道 循道可成 事
黄河与长江 黄帝与蚩尤 思维很分明的人是很幼稚的人 留有余地
西方文明的象征
中华文明的象征
清人郑绩论书画笔墨
笔若无法而有狂 形似有形而无形, 于僻僻涩涩中藏活泼 泼也, 因脱习派,且无矜持, 只有意会,难以言传, 正谓此也,或曰: 画无法耶,画有法耶。 予曰: 不可有法也,不可无 法也, 只可无一定法也。
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
西方
效率 局部(细节) 结果 标准化 应用性 创新 科学 理性、实验、分析 方法、技能 利益的获取 复杂中的简单
中国(一)
效果 全局(宏观、整体、系统) 过程(循环) 个性化(合理 合适) 有用性 求稳、守常 艺术 感性、直觉、内省 理念、宗旨 利益的分配 简单中的深刻
西方
正式沟通:低语境文化 直截了
阴阳鱼 由外向内看世界 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 感悟 国土封闭、制度封闭、 人心封闭 人文特征(主观、相 对、整体、循环)
阴阳不可分 一体两面
十字架 由内向外看世界 探讨外部世界之间的 内在关系 国土开放、制度开放、 人心开放 科学发达(客观、绝 对、分析、进化)

中西管理思想比较ppt

中西管理思想比较ppt

中国管理思想重视实践的经验和智慧,认为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管理的精髓。
西方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强调科学
西方管理思想强调科学的方 法和工具,认为只有通过科 学的方法和工具,才能更好 地理解和解决管理问题。
强调理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方管理思想强调理性的思 考和决策,认为只有理性的 思考和决策才能避免错误的 判断和决策。
战略管理
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竞争优势 ,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实现企业的 长期目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战略管理思想启示企业应具备前 瞻性和战略眼光,从全局角度规 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05
中西管理思想的比较与 融合
中西管理思想的异同点
文化背景
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统一;而西方文化以基督教和科学思想为主导,强调个 人自由、独立和竞争。
西方管理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科学管理
以效率为核心,通过科学的组织 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 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管 理思想启示企业应注重工作流程 的优化和规范化,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行为科学
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从社会学 、心理学角度研究管理问题。在 现代企业管理中,行为科学思想 启示企业应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心 理,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 积极性和创造力。
全球视野
中西管理思想的融合拓宽了全球视野,使得管理 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差异和挑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7
中西管理思想在当代的 启示与影响
中西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 战略视角:中国管理思想强调宏观战略眼光,注重长远规划,而西方管理思想则强调微观细节,关注数据 分析和流程优化。现代管理中应结合两者优点,既关注长远规划,又注重细节执行。

从东西文化差异看东西方管理思想

从东西文化差异看东西方管理思想

这里举两个例子
• 拿“国家”这个名词来说,中国原来就这 么一个词,其含义笼统而丰富。而西方则 分得比较具体,有几种说法:一是state, 对应的是国家机关;一是coun[1]try,对应 的是疆域;一是nation,对应的是民族。 • 从医学方面来看,中医治病是望、闻、问、 切,全面考虑,一付汤药,多方照顾。而 西医则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东西方综 合与分析的思维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 在德隆资本扩张过程中,核心战略是“产业整 在德隆资本扩张过程中,核心战略是“ 该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以资本运作为纽带, 合”。该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以资本运作为纽带, 通过企业购并、整合传统产业, 通过企业购并、整合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引进 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为此, 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为此,唐 氏兄弟缔造了一个两翼并举的庞大金融产业王朝: 氏兄弟缔造了一个两翼并举的庞大金融产业王朝: 产业一翼,德隆斥巨资收购了数百家公司; 产业一翼,德隆斥巨资收购了数百家公司;金融 一翼,德隆将金新信托、厦门联合信托、 一翼,德隆将金新信托、厦门联合信托、德恒证 券等纳入麾下,为其融资构筑了强大的平台。 券等纳入麾下,为其融资构筑了强大的平台。 • 凭借着这一精心构建但较为粗糙的产业链, 凭借着这一精心构建但较为粗糙的产业链, 德隆在资本市场上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产业并购的 故事。 故事。
天人合一的衍变
• 汉代的董仲舒讲“天人感应”,以此来规 范人们的政治、经济活动。 • 宋代的“天人合一”则已经浸透到了人们 的内心世界,用来规范人们的伦理道德、 情感、心性。 • 后来的未赢对周敦颐的学说极尽发挥之能 事,从而使自然、社会、人生一体化的整 体观念成为东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 模式。
• 德隆相信德隆系已大到成为市场的一部分, 德隆相信德隆系已大到成为市场的一部分, “too big to fail”,即庞大到不可能失败。 ,即庞大到不可能失败。 然而投资回报周期长短搭配不当, 然而投资回报周期长短搭配不当,持续的 并购和后续管理费用都只能靠融资解决, 并购和后续管理费用都只能靠融资解决, 当资金链一旦断裂,德隆便回天乏力。 当资金链一旦断裂,德隆便回天乏力。德 隆海归派的低市盈率战略终于失败。 隆海归派的低市盈率战略终于失败。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一)2024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一)2024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一)引言概述:管理思想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而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他们在管理思想上的不同取向。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包括权力与控制、组织结构、沟通方式、决策方式以及领导风格。

正文:一、权力与控制1. 西方管理思想注重个人权利与自由,倾向于平等的组织体系。

2. 东方管理思想强调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在权力结构中强调长辈的权威和权力集中的组织架构。

3. 西方管理倾向于强调企业的弹性和灵活性,推崇促进员工参与和自主权的管理模式。

4. 东方管理思想注重纪律和秩序,更强调上下级关系的尊重和权威的体现。

5. 西方管理趋向于以事务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和成就为评价标准。

6. 东方管理更加注重个人背景和人际关系,重视家族和个人荣誉的维护。

二、组织结构1. 西方管理更倾向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强调团队合作、平等和自由流动。

2. 东方管理更倾向于层级严格、权力集中的组织结构,强调对长辈和上级的尊重与依赖。

3. 西方管理注重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强调权责对等的原则。

4. 东方管理强调从上到下的管控和指导,注重管理者对员工的指示和决策权。

5. 西方管理追求灵活性和创新,鼓励员工的自我发展和探索。

6. 东方管理侧重稳定性和流程化,注重社会规范和传统价值观的维护。

三、沟通方式1. 西方管理注重直接、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方式,鼓励员工表达和分享意见。

2. 东方管理更多采取间接、含蓄和尊重的沟通方式,强调避免冲突和维护面子。

3. 西方管理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化的沟通工具和技术,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

4. 东方管理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注重非言语和非正式的交流方式。

5. 西方管理注重个人主义和个人表达,强调自我实现和个人权利。

6. 东方管理注重集体责任和社会形象,强调团队合作和整体利益。

四、决策方式1. 西方管理更倾向于民主的决策方式,强调员工参与和意见的收集。

东西方管理思想比较

东西方管理思想比较
东西方管理思想比较 (一)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1.当代西方管理思想的特点 (1)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明显地向人本回归,强化了对于人的研究; (2)大量利用现代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自身的理论,使管理理论研究在利用社会科学理论和工具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 (3)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管理理论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和演变规律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内在规律: (1)把管理的理性化同非理性化结合起来。 (2)把管理中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结合起来。 (3)把管理中的系统性、计划性、程序化与灵活性、权变性、非程序化相结合。 (4)把管理的精确性和模糊性这两个方面相结合。 (二)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 1.儒家的管理思想及其发展 (1)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 (2)儒家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对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形成性善论和性恶论两种人性的假设。 (3)儒家对组织的独到见解。在中国几千年之前就明白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群——分——义,群是建立组织结构,分是实行分工,而人之所能建立组织结构和实行分工合作的根本 。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存着“义” (4)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对于礼和义儒学理论都有较多论述,当群体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义来协调,使组织高效运行。 、 (5)儒家的管理思想。对于如何管理,儒家采取的是“仁”“德” 。 。 和“礼”“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德”“为政以德”是儒 家的重要的管理思想。 “礼”作为外在的管理规则。 2.道家的管理思想及发展 就道家学说的整体内容言,是以道为中心和纲领,从道出发,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需要,向道家外延四面八方扩展开来,这样就可以把中国古代的另外的 8 个学派通过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融合起来,合而为一。 (1)道家思想中隐含的管理规律。由阴阳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即循环律、成长律、得失律、时间律、调节律、容忍律。这些规律对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2)老子的柔性管理和无为管理。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的根源都具备永恒不变的原理,在这个原理下,道是万物的根源,当深刻地体悟到道以后,一个人就能学会道中所蕴涵的“德”。老子最为提倡的是水的模式,他对水有着相当高的评价。 在道学中最为精练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无为”。道家的无为而治是管理上的一个高境界。老子的无为是一种积极的,是动态的。这里可以把这一原理根据辩证法分成 3 个阶段:有为一无为一无不为。 3.佛学和管理 佛教理论由四部分构成:即宇宙三界;缘;色空关系;人非是我,我不是我,而是非我。

《管理思想东西方》课件

《管理思想东西方》课件
《管理思想东西方》PPT 课件
本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管理思想的东西方差异,探索不同文化对管理方式 的影响,以及对当代管理的启示。
管理思想概述
管理思想定义
管理思想是关于组织和资源调配的理论体系, 旨在指导实现组织目标并提升绩效。
管理思想分类
管理思想可以按照时间、地域和主要观点进 行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演变和差 异。
道家管理思想
2
提倡领导者具备高尚的品德,倡导人 际关系的和谐。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和自然万物的
平衡,鼓励领导者以柔和的方式引导
团队。
3
佛家管理思想
佛教管理思想强调以般若波罗蜜为核 心的智慧和慈悲,追求个体的内在平 静和团队的和谐。
西方与东方管理思想对比
目的论与过程论
西方管理思想注重实现目标,强调结果导向; 东方管理思想更注重过程和方法,强调达到目 标的方式和智慧。
霍桑实验研究了工作环境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为组织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管理科学派
线性规划等数学模型的应用使决策过程更加科 学化,提高了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组织人文学派
强调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在组织中营造积极 的工作氛围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生产力。
东方管理思想
1
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中庸的价值观,
西方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注重效率、规划和分析,代表 作品有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科学管理学派和 管理科学派。
东方管理思想
东方管理思想强调人文、道德和自我修养, 代表作品有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学派
泰勒管理学倡导通过科学方法来优化组织和劳 动力的效率,建立了现代工业制度。

从管理思想窥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管理思想窥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管理思想窥看东西方文化差异东方的管理思想是以中华传统管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管理理论。

非常注重文化和伦理的引导。

东方的管理思想具有其独特的思想魅力,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其只要特征表现为:1.通过文化和伦理引导人性,从而规范个体行为置于文化、伦理上的东方人性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氛围,重整体,倡导群体的凝聚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注意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以道德作为管理的基础,把人性和伦理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氛围、道德舆论、伦理规范的引导,达到规范个体行为的目的。

2.强化道德观和责任感的约束和激励东方管理思想东方管理思想在人性本善的假设前提下,其管理方法表现为“仁政”、“信民”和道德感化。

更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强调心治,重视精神激励与精神塑造,主张通过教育来造就有理想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通过各个方面不断强化个体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培养。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舍生取义”等。

约束和激励更多的表现为正向性、侧重于“软管理”手段。

其精髓和创新在于“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人”是东方管理哲学的核心,包括两大层面:一是要求管理者为他人着想,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威望感召和示范,在无形中影响被管理者,从而使社会与人际关系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最佳的管理绩效。

就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另一方面:“人为为人”。

作为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特征,“人为为人”揭示了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激励与服务的综合体现,强调自身行为的激励和修养,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

然而西方管理思想侧重于意识和技术层面。

侧重于方法意识和技术层面。

科学管理一直是西方管理思想的主流,也是西方核心的管理方法。

西方管理原创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使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并成为今天管理发展发展的基础。

东方管理和西方管理

东方管理和西方管理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是什么?欧美文化自14世纪欧洲地理大发展以来就开始广泛地向全世界传播。

除东亚、东南亚以外无不深受影响。

甚至于在十九世纪后又影响到了东亚及东南亚一带。

由于中华民族在经济和科学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学习西方之风在中国盛行了近两百年,而中华文化则相对被冷落了两百年。

在现在的中国(包括整个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还有多少人理解得那么深透?反观欧美文化呢,正如日中天,它的科学技术、它的价值观念、它的文化思想、包括它的审美观念都日益深入人心。

中华文化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的历史非常之久远,其内涵也非常深厚。

造成东方人与西方人在许多方面的不同。

西方人性格直爽,处事直观现实;而东方人性格内敛深沉,处事曲折而周到;西方文化讲究“丛林哲学”,东方文化推崇孔孟之道;西文文化讲究直来直去,东方文化讲究间接和内涵。

东西方这两种文化的差距非常明显。

这种差距从东西方对医学和饮食这两个领域的不同的认识和操作就可以完全体现出来。

西方医学把做手术看成是治病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喜欢把一切都打开来看个明白,然后针对病症的现状,想出非常直观的解决办法。

西方医学还非常喜欢借助于器械;东方医学则从人体的经络、气血、脉象、以及内外心火这些方面来观察和了解人的病因,然后采取通经活络,调理气血,内服外敷的方法来治病,东方人在治病方面借助的外力不是器械,而是很多生物和运动方面因素。

尤其是在骨伤科的治疗方面这种区别看得最明显。

东方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则喜欢用刀叉。

刀叉的用途就非常直观,而用筷子的用途则非常抽象且非常间接。

概括地说,东方人研究自然界的方法更多的是艺术性的方法,而西方人研究自然界的方法更多的是使用技术性的方法。

现在说到对女人的美与丑的探讨上。

西方人同样是直接和技术性的;而东方人则是艺术性的。

对女性美的评价上,西方人讲究的是丰乳肥臀式的直接的性感美,而东方人则更注重于肉体、皮肤、思想和情感的评价,甚至于女性外在的衣着、发型、体态、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成了东方人对女性美的评价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墨家的“兼爱” 思想
墨家是战国初期的思想流派,是儒家的反 对派。其分前后墨家,但总体上讲,墨家 的思想还是以墨子为主流。 墨子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
※4、法家的“法术势” 思想
法家是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流派,法家前期的代 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邓析、李悝, 战国时期的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李悝 乃法家创始人,后期有战国时期的韩非、李斯等。 商鞅是前期的代表,而韩非则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商鞅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强力论、法治论。 韩非子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以法治国、以术御 以法治国、
易经》 ※2、《易经》的管理哲学思想
《汉书·艺文志》认为,人文始祖伏羲画八 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 辞,始称《易经》。易学专家普遍认为, “易”包括三个含义:变易、简易、不易。
黑格尔和钱钟书的争论? 黑格尔和钱钟书的争论?
《易经》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日新、生 生、变易、时中。
二、东方管理哲学思想集大成于中国的 “文化轴心时代”----春秋诸子百家
天神、地王、先祖:三元关系;二元关系;一元关系 天神、地王、先祖:三元关系;二元关系;
※ 1、周公的德政思想
思想界、史学界公认周公乃中国古代管理 哲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思想便是周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因此, 专家学者认为周公乃中国第一大儒。 周公的管理哲学思想集中载于《尚书·周 书》,其主要领导思想为敬德、保民、慎 罚、用贤。
(3)汉初的黄老之学
无为而治。主张行政官员少管或不管,让百姓休
养生息、安心生产。 盖公曰:“治道贵清静而民 自定。”陆贾主张“道莫大于无为。” 《新 语·无为》云: “事愈繁,天下愈乱;法愈滋, 而奸愈炽。” 因循。在政治上主张不可轻易更改百姓已习惯了 的法典,在经济上,取民有度, 使民以时。史称 的“萧规曹随”便是因循的最好的注脚。不但曹 参丞相如此,继任的陈平丞相亦 “本好黄帝,老 子之术”,遵循既定政策, 绝不妄作更改。
#刘劭的知人方法
下、以势立威 。
※5、兵鬼家的奇正智谋思想
兵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春秋时期的孙武、姜尚等, 战国时期的吴起、孙膑等。 主要著作有《孙子兵 法》、 《六韬》、《 吴子兵法》、《孙膑兵法》 等。 其中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最著名,影响最 大。 《孙子兵法》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 ①“经 之以五事”。②重战、慎战、备战。③“未战而 庙算”。④奇正谋略。⑤“令之以文,齐之以 武”。
※1、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道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 学观,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的本质是 “无”,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 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和庄 子所著的《庄子》。 老子的管理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相反相成”,“以柔克刚”— —水的哲学 庄子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现了最高层次的管理境界, 如人地关系、人伦关系的和谐论,逍遥清静的无 为论。
※2、儒家的仁政思想
儒学是一门经世哲学,其主要代表著作是《论 语》、《大学》、《中庸》、《孟子》,这就是 朱熹指称的“四书”。儒学的核心:中庸。 儒学的核心:中庸。 孔子的管理哲学思想主要有仁学礼治、任人唯贤 与中庸之道。 孟子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仁政、民本、重义轻 利。 荀子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礼法并重、尚贤使能。
#《人物志》的八材
刘劭从智慧与胆力将人才分为:英、雄、英雄。 英(聪明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诀之。如张 良);雄(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如 韩信);英雄(徒英而不雄,则雄才不服;徒雄 而不英,则智者而不归往。一人之才,兼有英雄。 如刘邦)。 八材:名物之才(辨别事物);构架之才(构思 创造);识达之才(见识敏达);赡给之才(辞 丰理直);权捷之才(机变敏捷);持论之才 (善守难攻);贸说之才(锐利善攻)。
1、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夏、商、 西周概述 2、神佑王权的统治思想 3、周公的德政思想 4、《易经》的管理思想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的源头
学者们普遍认为 , 中国文化的“前 轴心时代”是东方管理哲学思想的源头活 轴心时代” 水。管理学专家、学者在探讨东方管理哲 学思想时往往仅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开始探究,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 代”的思想源头。中国的考古重大新发现 正在逐渐显现一个巨大而惊人的事实:形 成于“轴心时代”的思想文化并不是原始 版本。
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 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 夏、商、周概述
夏、商、西周,史称“三代”。 夏朝从“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至桀于公元 前16世纪灭亡,夏传14世、17王、471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王朝。从 商汤建国到纣灭亡,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其中有 二十九个王见于甲骨文中。从汤到纣共四百九十 六年。 西周,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中国西北 部地区。到西伯(文王)即位时,准备灭商。公 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王,周朝建都镐京。史 称西周,后成王即位,周公摄政。
(4)《淮南子》的无为思想
《淮南子》倡导的是积极无为思想,否定庄子的 消极无为论。 《淮南子》主张管理者尊重、认识与利用客观规 律。 《淮南子》在用人上提出,“贤主之用人也,犹 巧工之制木也”。 《淮南子》在管理艺术上提出,以柔克刚、以后 制先、以简驭繁、以权应变、以小明大等等卓越 思想。
※2、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管 理哲学思想
1、秦汉时期的管理哲学思想
秦汉时期的主要政治家有秦始皇、李 斯、刘邦、刘彻等,主要思想家有董仲舒、 司马迁等。这一时期的主要统治或管理思 想有秦始皇、李斯的皇权专制思想,刘邦、 刘彻的统治思想,汉初的黄老之学,《淮 南子》的无为思想,董仲舒的德化主义, 以及司马迁“因循为用”的治政方略。
※(1)秦始皇①、李斯皇权专制思
#《人物志》的12种人才类型
[十二偏才] “清节家”:道德高尚,应授“师氏之任”,从事辅导 十二偏才] 清节家” 君主、掌理德政工作;“法家”:擅长法制,督责各方,应授“司寇 法家” 之任”,掌管刑法;“术家”:策谋奇妙,有治难之才,应授“三孤 术家” 之任”,担任智囊;“国体”:三才皆备,应授“三公之任”,位于 国体” 九卿之上,经国论道;“器能”:三才兼有,但不纯备,可授“冢宰 器能” 之任”,位于众卿之首,统领百官;“臧否”:善辩是非,有司察之 臧否” 能,宜任“师氏之左”,协助师氏纠察风化;“伎俩”:心灵手巧, 伎俩” 精通工艺,应授“司空之任”,负责工程技术;“智意”:富智慧, 智意” 有见识,宜任“冢宰之左”,协助冢宰协调内政外交;“文章”:擅 文章” 长属文著述,宜充“国史之任”,负责撰写历史文献;“儒学”:掌 儒学” 握圣贤思想,宜充“安民之任”,施行德政教化;“口辩”:能言善 口辩” 辩,应答得宜,宜充“行人之任”,负责迎来送往、接待宾客;“雄 杰”:勇武过人,有胆略,宜充“将帅之任”,负责统军作战。
“轴心时代”的提出与文化魅力 1、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2、儒家的仁政思想 3、墨家的“兼爱”思想 4、法家的“法术势”思想 5、兵鬼家的奇正智谋思想
“轴心时代”的提出与文化魅力
雅斯贝尔斯于1949年在《历史的起源和目的》中提出了
“轴心时代”的概念 。“轴心时代”是用以描述差不多 在同一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中国、印度、伊朗、巴勒斯 坦和希腊地区的文化突破。 文化史家认为,“轴心时代”观念具有巨大的文化魅力, 轴心时代” 其一,它启示人们,天道、梵天、佛、罗各斯、耶和华不 约而同地出现在人类心灵的视野中;其二,它提醒人们, “轴心时代”在这种超越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象征系 统及其表达者与维护者(知识精英)具有相对独立的批判 和反省功能,它们同变动不居的现实社会之间保持着一定 的张力。
鬼家:纵横家的智谋思想
纵横家是战国后期的思想流派,西汉称其 为“长短说”,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 苏秦、 (舌战)等,代表著作是《战国策》。 舌战) 纵横家的主要领导思想有:①礼与时变。 ②察能授官。③民本君末。④珍策重智。
三、从秦汉大一统到鸦片战争时期东方 管理哲学思想的演化与发展
1、秦汉时期的管理哲学思想 2、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管理哲学思想 3、隋唐宋时期的管理哲学思想 4、明清时期的管理哲学思想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言:“天下之事, 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 事,倚辨于上。” 这说明秦始皇在权力运 作上一人独断专行。 李斯协助秦始皇“明法度,定律令”。 秦始皇推行“皇权至上”。
※(2)汉高祖刘邦②、汉武帝 刘彻的统治思想
刘邦在管理哲学思想上最值得一提的是“用人”, 在用人上,刘邦堪称真正的领导者,成就大业的 帅才,正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韩信所言: “陛下不能兵,而善将将。” 陛下不能兵,而善将将。 汉武帝刘彻的统治思想,即“霸王道杂之”,其 含义是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德邢兼用,正如 《汉书·武帝记》所载,“劝善邢暴,五帝三皇 之所由昌也。”
问题的提出
一、东方管理思想的萌芽——“前轴心时代” 二、东方管理思想的集成——“轴心时代” 三、从秦汉大一统到鸦片战争时期管理思想的演化 与发展 四、近现代东方管理思想的演化与发展 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六、东西方管理文化的比较 七、儒释道思想与东方企业文化建设
一、东方管理思想萌芽于中国的“前文 化轴心时代”----夏商西周时期
神佑王权的统治思想
夏朝的开国之君禹死后,其子启杀死伯益,继承王位。有 扈式的反抗遭到启的镇压。启在出征誓词中说:“有扈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令予唯恭行天之 罚。” 商王编造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表明商王君 临天下,代表的是上天的旨意。 西周的国王称为“天子”,即天帝的嫡长子,其统治地位 和统治权威不可动摇,最终完成了神权与王权的合一。
#《人物志》中人的性情的“九偏”
[性情九偏] 1、性情宽厚粗略的人,能识大体, 但不善办理细微的事务;2、性格高亢严厉的 人,能严明执法但不善委屈变通;3、性情坚 强刚劲的人,能端正求实,但往往感情外露处 事简单急躁;4、能言善辩的人,见识敏锐深 刻,但往往因直率偏激而不全面;5、随波逐 流的人,平易豁达,但缺乏大志和精密的谋划; 6、见识浅薄的人,容易满足,但往往浅尝辄 止,不能解决深层次的繁难问题;7、性情宽 和徐缓的人,能从容论事,但行动不快速果断; 8、性格温婉柔顺的人,平和明理,但往往缺 乏主见和独立处理难题的能力;9、喜欢追求 新奇的人,往往有创意,能标新立异,但时常 自作聪明,华而不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