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精神症状3
ccmd3精神病诊断标准

ccmd3精神病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是中国国家
卫生部于2001年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以下是CCMD-3
中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1. 抑郁障碍:包括多种类型的抑郁障碍,例如单纯性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等。
诊断标准包括对患者心境、睡眠、食欲、体重、注意力和自杀念头等方面的评估。
2.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等。
诊断标准包括对患者的焦虑程度、焦虑症状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评估。
3. 精神分裂症: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松弛、情感淡漠等症状。
诊断标准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
4.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包括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需要评估患者的情绪变化和相应的症状。
5. 强迫症障碍:主要特征是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的存在,
评估时需要考虑强迫症状的频率、严重程度和对患者日常功能的影响。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CCMD-3还涵盖了其他多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CCMD-3
是在特定国情和文化环境下制定的诊断标准,与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如DSM-5、ICD-10)可能有一些差异。
因此,在临
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参考多个诊断标准,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和表现。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CCMD-3(我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是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广泛应用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下面将结合CCMD-3的诊断标准来介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1. 思维障碍:患者的思维常常混乱不清,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跳跃或被卡住。
表现为语言紊乱、逻辑混乱等。
2. 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感知异常,常常体验到与现实不符的感觉。
3. 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情绪失控、情感淡漠等问题。
4. 社会功能障碍:患者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明显困难,常导致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社交孤立。
5.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二、精神分裂症的CCMD-3诊断标准根据CCMD-3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要点:1. 至少存在以下一种阳性症状:妄想、幻觉、思维受控制感或三种以上思维障碍症状。
2. 至少存在以下一种阴性症状:情感淡漠、社交退缩、语言贫乏或两种以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3. 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为1个月。
4.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精神药物所致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症状。
5. 社会功能受损,工作、学习或自我照顾能力明显下降。
三、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流程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诊断精神分裂症。
具体的诊断流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病症的起病时间、症状表现、病程等信息。
2. 临床观察: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情感表达、精神状态等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如神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用以排除脑部器质性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
4. 精神状态检查:包括面谈、病史采集和心理评估等。
四、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意义和应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也叫精神卫生,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二、简答题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①精神健康的预防②精神障碍的治疗③精神障碍的康复④健康教育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①护理者②咨询者③治疗者④家人替代者⑤健康教育者⑥协调者和管理者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答:①医疗保健权②拒绝住院的权利③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隐私权⑤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⑥知情同意权⑦通信及会客权⑧诊断复核权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①第一次革新:179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
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辟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
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②第二次革新:1883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
(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
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
③第三次革新:仲斯推行治疗性社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
④第四次革新: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一、简答题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答: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2.大脑发育因素3.性别和年龄因素4.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心理与社会因素1.性格因素2.应激3.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第三章1.精神症状:是指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表情、动作、书写等)表现和表达出来的人的异常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常见精神症状3

五、情 感 障 碍
(一)情感程度的改变P311
1、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明显增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 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 乐。语音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 表现为可理解的、带有感染性的情绪高涨,且已引 起周围人的共鸣,常见于躁狂症 表现为不易理解的、自得其乐的情感高涨状态称为 欣快症,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或醉酒状态
(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4、欣快
是在痴呆基础上的情绪高涨,出现单调刻板
的笑容,不具有感染力,给人傻呆、愚蠢的 感觉
常见于脑动脉硬化精神病患者
六、意志行为障碍P315
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行为紧密相
连而又相互影响。认识过程是意志的基础, 而人的情感活动则可能成为意志行动力或 阻力。 一)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 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以持续坚持 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
二、记 忆 障 碍
4、错构
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
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 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记忆错构可导致诬告行为,其证言不可信
多见于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
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二、记 忆 障 碍
5、虚构 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
主要见于躁狂症和偏执状态患者。
二、记 忆 障 碍
2、记忆减退
是指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临床上
较多见 开始是近事记忆减退,后涉及远事记忆。轻 者表现为近记忆的减弱,如记不住刚见过面 的人、刚吃过的饭;严重时远记忆力也减退, 如回忆不起个人经历等。
可见于较严重的痴呆患者。
精神健康重点知识总结

精神健康重点知识总结
一、什么是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是指个体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正常状态。
精神健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的人格特征,如自尊、自信、自立、自我控制等。
2.对周围世界有积极适应能力,可以对外部环境做出积极的回应,处理外部矛盾和困难。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社会交往中保持自我形象。
4.有较好的意志坚强性,抵御外来压力和磨难。
二、常见的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因个体发展所处环境、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等原因导致精神功能障碍或行为异常,严重影响个体正常活动和社会交往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精神疾病有:
1.抑郁症:常见于年龄较大或生活在重压之下的人群中。
2.焦虑症:情绪不安,持续不断地担心、害怕和过度紧张。
3.躁狂症:情绪高涨,带有多动和冲动的行为表现。
三、精神健康的日常维护
1.保持合理睡眠,建立规律生活节奏。
2.保持多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3.注意生理健康,保持身体健康和饮食均衡。
4.积极探索生命中的意义和价值,认识自我、认知世界、理解人生。
四、如何预防精神疾病?
1.提高公众精神健康意识,不同质地的精神疾病具有不同的危
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不同措施。
2.积极应对发生在生活中的小小的压力和矛盾,采用良好的心
理和行为调节。
3.及时发现和治疗精神疾病,避免疾病加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以上是关于精神健康重点知识的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和启示,科学健康的精神状态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大家要时刻关
注和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1.国内精神医学发展简史:从19世纪末开始,国外的精神医学迅速发展并传入我国,国外一些教会在我国相继成立了精神病医院与收容所,如广州(1898)、北京(1906)等地,其后大连(1932)、上海(1934)、成都(1944)、南京(1947)等地也相继建立了精神病医疗或教学机构2。
国外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19世纪中叶近代护理学诞生,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于1860年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理学校;1873年,美国的一位先觉者琳达·理查兹女士提出了护理精神病患者的系统护理方案3。
感觉和感觉障碍: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①.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②.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③.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患者感到身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服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且难以表达出来4。
知觉及知觉障碍:常见的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①.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②.幻觉:虚幻的知觉,即无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感知觉5。
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区别:①.真性幻觉:患者所感知的幻觉形象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幻觉不仅位于外界空间,而且是直接通过本人的感官获得的,因此患者坚信不疑②.患者所感受到的幻觉表象不够清晰,不生动且不完整,存在于主观空间6。
感知觉综合障碍: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出现错误的感知。
7。
思维联想障碍:①.思维联想速度的障碍:a.思维奔逸:思维活动量转变快速,多见于躁狂症;b。
思维迟缓:联想受到抑制,速度减慢,患者思考问题感到困难,反应迟钝,多见于抑郁症; c。
思维贫乏:患者表现为头脑中没有多少活动着的完整概念,多见于精分或智力缺损的患者②.思维连贯性方面障碍:a。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多见于精分;b.思维破裂:多见于精分;c。
思维不连贯: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③.思维自主性障碍:a.思维插入(思维被强加):多见于精分;b.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分; c.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性神经症,也见于精分; d。
精神病分级

精神病分以下六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重性精神疾病可分以下六类一、精神分裂症:1、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1)联想障碍(2)妄想(3)幻觉(4)情感障碍(5)行为障碍(6)被动体验(7)意志减退3、严重程序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一)噪狂发作:(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3)意志增强(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
(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
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异常心理症状(3类)一览表

[与思维插入、思维被夺的区别,都是觉得被控制的感觉,一种是思维过程中出现象,所以归入思维形式障碍,一种是自己主观上认为的,是思维的内容。]
(5)夸大妄想: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麻痹性痴呆。
(6)自罪妄想(罪恶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甚至自己是四大恶极,死有余辜,应受惩罚,以至拒食或要求劳动改造以赎其罪。主要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情感迟钝不仅仅指正常情感反应量的减少更具特征性的是患者的一些高级的人类所特有的很精细的情感例如劳动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等逐渐受损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异常心理症状(3类)一览表
认知障碍(4)
感知障碍(3)
感觉障碍(3)
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④幻味:患者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⑤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虫爬、针刺、电灼等异常感觉。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⑥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多见于精神分裂或严重抑郁症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但生活能自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
(2)童样痴呆 A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 B即成人患者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 学着幼童讲话的声调,称自己才3岁,逢人就 称阿姨、叔叔。 (3)抑郁性假性痴呆 A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活动性抑制的 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 B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 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缺乏主动性。 C抑郁缓解后智能完全恢复。
(一)情感程度的改变
1、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明显增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 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 欢乐。语音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 富。
表现为可理解的、带有感染性的情绪高涨,且已 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常见于躁狂症 表现为不易理解的、自得其乐的情感高涨状态称 为欣快症,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或醉酒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1987年 一篇文章在调查了当今世 界1000多位心理学家之后得出智力的要素: 1.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99.3 2.解决问题的能力 97.7 3.获得知识的能力 96 4.记忆力 80.2 5.适应环境的能力 77.2 6.精神运动速度 71.7 7.语言能力 71 8.数学能力 67.9 9.一般能力 62 10.创造力
2、情感低落 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情苦闷, 觉得自己前途灰暗。 严重时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及 行为。
情感低落为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3、焦虑
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 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致搓手顿足,似有大祸 临头,惶惶不可终日。 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症状。
多见于精分晚期精神衰退时及痴呆。
(三)意志减弱
指意志活动减少
患者表现出动机不足,常与情感淡漠或情
感低落有关,缺乏积极主动性及进取心, 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不 愿活动,严重时日常生活都懒于料理。
七、动作与行为障碍
几: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行为称为动作。 行为: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 动成为行为。 动作行为障碍又称为精神运动性障碍,包 括精神运动性兴奋、抑制等。
常见的动作行为障碍如下:
(一)精神运动性兴奋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 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时称作协调性精神运动兴 奋状态,并和环境密切联系。 多见于躁狂症。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主要指患者的言语动 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与外界环境也是不 配合的。如紧张型精分症的兴奋、青春型精分症的 愚蠢淘气的行为和装相、鬼脸等。谵妄时也可出现 明显的不协调性行为。
(二)情感性质的改变
1、情感迟钝 表现为情感反应(喜、怒、哀、愁等)平淡, 对能引起鲜明情绪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绪反 应。情感迟钝不仅指正常情绪反应量的减少, 更包括高级情感和精细情绪的逐渐受损(如 劳累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但 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2、情感淡漠
二、记 忆 障 碍
1、记忆增强 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 的事都能清晰地回忆起来,甚至连细节都 能记忆犹新。
主要见于躁狂症和偏执状态患者。
2、记忆减退 是指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临床上 较多见 开始是近事记忆减退,后涉及远事记忆。轻 者表现为近记忆的减弱,如记不住刚见过面 的人、刚吃过的饭;严重时远记忆力也减退, 如回忆不起个人经历等。
2、痴呆:
是智能发育完好以后,由于外伤、病变等因
素导致智能重新丧失,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 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力能力下 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 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 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精神症状,如情 感淡漠、行为幼稚等。
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 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称之为
常见于疲劳状态、躁狂症、人格障碍、神经症或偏 执性精神病患者。
(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3、强制性哭笑 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 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 患者既无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 哭和笑。
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
(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4、欣快 是在痴呆基础上的情绪高涨,出现单调刻板 的笑容,不具有感染力,给人傻呆、愚蠢的 感觉。
可见于较严重的痴呆患者。
3、遗忘
指部分或全部的不能回忆以往经历
临床上根据表现不同可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 逆行遗忘指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 顺行性遗忘是发病之后经验记忆的丧失,不能回 根据记忆内容的发生顺序可以分为顺行遗忘、逆行 事件,过去的信息与时间梯度相关的丢失。所有 忆记忆缺失之后一段时间的经历。有人认为,对 进行性遗忘即患者除有遗忘外,同时伴有日益加 遗忘、界限遗忘和进行遗忘。脑外伤、脑卒中患者 的镇静催眠药物都有逆行性遗忘副作用,其遗忘 于顺行性遗忘患者来说,有一个完好的短时记忆 重的痴呆和淡漠,随大脑损害的不断加重,记忆 遗忘的长短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 程度与药物种类及药物的血浆浓度有关,也就是 和长时记忆储存系统,只是缺少了把短时记忆转 损害也进行性加重,其受影响较大的是再认和回 化为长时记忆的能力。 接受的信息决定与遗忘的程度,即药物剂量越高, 间长短有关 忆 。 其血中浓度越高,遗忘也越严重 ,其机理是第 界限性遗忘又称心因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 二级记忆发生扰乱。 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 快事件有关,主要见于癔症
(二)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 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 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
见于精分,称为紧张性木僵。
轻度木僵称作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 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 能自动大小便。
多见于精分。
(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1、情感脆弱 指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紧要的事 情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
见于神经衰弱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2、易激惹
是指微小的刺激就能诱发非常强烈的情绪体验,情 感反应的强度与刺激的强度不协调。 表现为易发怒、易伤感、易委屈、易愤慨等;极易 因小事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 暂
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癔症。
4、错构 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 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 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记忆错构可导致诬告行为,其证言不可信
多见于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
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5、虚构 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 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由于记忆障碍,其虚构的内容也不能记住, 故虚构内容常发生变化,前后矛盾,且容易 受暗示。 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时称 作柯萨可夫综合症,又称遗忘综合症。
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
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患者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
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3、情感倒错 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 调。 如听到令人高兴的事时,反而表现伤感; 或在描述自己遭受伤害时,却表现为愉 快的表情。
见于严重抑郁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 精神障碍。
2、违拗症: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 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如主 动违拗、被动违拗。 多见于精分紧张型。 3、蜡样屈曲:在木僵基础上出现,患者的肢 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可较长 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空气枕头。
见于精分症紧张型。
常见于脑动脉硬化精神病患者。
六、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行为紧密相
连而又相互影响。认识过程是意志的基础, 而人的情感活动则可能成为意志行动力或 阻力。 (一)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 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以持续坚持 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
(二)意志缺乏 指意志活动缺乏。 对任何活动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 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 严重时本能的要求也没有,行为孤僻、退缩。 且常伴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
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或有意识障碍、 智能障碍患者。
一、注 意 障 碍
3、注意涣散 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下降所 致。 表现为注意力不能稳定在中心任务和目标物 体上,一会就会松懈或注意力不自觉地发生 转移。
多见于神经衰弱、精分和儿童多动与注意缺
陷障碍。
一、注 意 障 碍
4、注意转移(注意分散) 被动注意明显增强,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 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 不断转换注意对象。 主要表现为见啥说啥,话虽多,内容肤浅, 严重时表现为随境转移。
四、自知力障碍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
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
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病特有的表现。
五、情感障碍
在精神疾病中,情感障碍通常表现为三种形
式,即 情感程度的改变 情感性质的改变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可见于躁狂症。
一、注 意 障 碍
5、注意增强
为主动注意(有意注意)的增强 如被害妄想驱使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的 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认为是针对自己的; 有疑病观念的患者注意增强,指向身体的各种细 微变化,如过分的注意自己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