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38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3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38例(40眼)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中植入腰麻管。
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治愈率95%,有效率为100%。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植入腰麻管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鼻内镜术;腰麻管;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造孔术38例患者按宋照营[2]的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流泪、溢脓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1%荧光素液滴眼,5~10 min鼻腔内出现荧光素;好转:溢脓消失,流泪减轻,冲洗泪道通畅,1%荧光素液滴眼,鼻腔内无荧肖素;无效:症状无改善,泪道冲洗不通。
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治愈38只眼,鼻泪管冲洗通畅,无溢泪现象,治疗率(95%),2只眼好转,冲洗泪道通畅,少量流泪,总有效率(100%)。
3 讨论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以往多采用经鼻外皮肤切口作泪囊鼻腔吻合术,术野小而深,操作不便,需断开内眦韧带,出血多且难止,损伤较重,术后反应明显,易至吻合口闭锁,尤其是面部遗留瘢痕,并有高达3%~15%的失败率[3]。
而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无面部瘢痕,直视下操作,同时处理鼻腔内引起鼻泪管阻塞的病变,手术方法简单,损伤较小,反应轻[4],恢复快,并发症少,痊愈率高。
据研究表明,谭淑华等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愈率达95%[5];吴红在泪囊鼻腔造口处植入替尔氏皮片使成功率提高到9868%[6];从手术及术后效果方面,本组结合鼻内镜优点,克服吻合口肉芽组织形成。
瘢痕增生及膜的形成,采用腰麻管扩张管,明显减少并发症,有效率达100%。
不过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操作的关键是:泪囊在鼻腔内的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首要条件[7],鼻内泪囊定位,可单独或联合应用透光法、测量法或探针导行确定,一般不会找不到泪囊。
②骨孔的大小是另一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7]。
鼻腔内粘连、造孔区的肉芽生长、瘢痕收缩造孔处的堵塞都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导致上述情况的关键是骨孔的大小。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 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的临床研究
孙绍萍 ( 山东省栖霞市人 民医院, 山东 栖霞 250 ) 630
[ 要] 目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摘 的: 先用单纯西医治疗处理组 5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然后再用 中药熏蒸处理组。结果: 处理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 8,5 54%和 6 4 经统计学分析, 12%,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 ) .5 。结论 : 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效累最著、 不良反应更小 , 家全。 [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西医结合治疗; 中 疗效分析} 反应 不良
眼占8.7 , 3 83% 有效 眼占69%, .8 总有效率9 .5与对照组比 53 ,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P< .5 。观察组手术失败2 2眼, 例 例 1
为鼻内造孔瘢痕孪缩再封闭, 例为外伤所致鼻腔结构异常。对照组手术失败 6 6 吻合1阻塞 4 4 1 1 1 例 眼, 3 例 眼, 例 眼为骨孔过
素、 地搴米松眼液 ~ 次/ , 2 周, 23 d 滴 4 每天冲洗泪道, 随
访5 个月 3年。
失败率为 3 ~1% 。泪囊鼻 腔吻合术 是慢性 泪囊炎 较理 想 % 5 的治疗方法之一 , 但由于传统 泪道检查 具有难 以直视 、 手术 操
l3 疗效标准; , 治愈t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
作复杂 、 骨孔 比较 困难 、 造 易出血 、 对泪囊及 鼻黏膜损 伤大 且
溢泪, 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有效: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溢泪, 冲洗泪道可见原造 口处有液体 流出, 泪小点有少许厦流现象 , 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 口形成。 无效: 眼泪道末通畅, 炎性反应未消失, 拔管后 自觉溢泪, 液体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68例(7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术侧鼻腔及结膜囊表面麻醉。
根据患者病情先解决鼻腔疾患,行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钩突切除术;再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术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67眼(88%),有效7眼(9%),无效2眼(3%),未出现鼻腔粘连、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7%。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同期处理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腔、鼻窦原发疾病。
对提高远期疗效有独特优点,方法简便,适应证广,组织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有推广运用价值。
标签:鼻内镜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为泪囊与鼻泪管的炎症,主要为泪液排泄不畅而长期积滞于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使之发炎肥厚,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导致溢泪,或有脓性分泌物自泪点返流,经局部滴药和冲洗泪道无效者则需手术[1]。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已显示了明显的优势。
随着鼻内镜在国内的广泛普及,鼻内镜外科和鼻眼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鼻外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逐渐被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所取代[2,3]。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与眼科协作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68例(76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68例76眼,男30例32眼,女38例44眼,年龄19—63(平均37)岁,病史l—10年,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溢泪,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经多次泪道冲洗和探通治疗无效,有15例18眼曾行泪囊置管治疗无效,合并鼻中隔偏曲6例,鼻息肉3例。
术前均行泪囊造影了解泪囊大小、位置及堵塞情况。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高约30°。
102例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临床分析

9月 3 E 1 : t 53 7查 电解 质 , 血钾 28mmoL, . l 血钠 1 8m l , / 3 mo/ L 血氯 10mm  ̄ , 钙 23mm l 。输 液情况 如 下 : 0 oL血 . o/ L 9月 3日 1 : %生理盐水 5 0 ,gt执 行时间 1 : , 5 05 3 0 vt, 60 9月 3日 1 :0 0 53 5 %葡 萄 糖 2 ,os, 0 0ml ,t9月 3 日 1 :05 p 70 %葡 萄 糖 10ml 0 , 1 %氯 化 钾 3 lv t 0 0 m ,gt 。这 里 需 要 指 出大 量 输 入 葡 萄 糖 , 即
喉科
膜 血 管 收 缩 剂 的 棉 片 ( %利 多 卡 因 2 + .%肾 上 腺 素 2 0 ml0 1 2 m1放置 术 侧 鼻腔 黏 膜 表 面 , ) 留置 5ri 共 2次 , n, a 同时 2 % 和利 多卡 因 2m 做眶 下神 经 、 l 筛前 神经 阻滞 麻醉 。若 患者 有
本 实 验 研 究 结 果 提 示 普 通 肛 门手 术 患 者 , 结 肠 息 如 肉 、 肠 肿 块 、 血 、 合 痔 等 手 术 后 血 钾 比手 术 前 高 , 结 便 混 可 以不 补 钾 , 与传 统 观点 术 后 3d不 补钾 一 致 : 对 于直 肠 癌 但 患者 . 术 后 血 钾 比手 术 前 低 , 最 低 值 为 3mm l 与传 手 且 o/ L, 统 观 点 术 后 3 d不 补钾 不 ~ 致 , 议 手 术 后 当 天 应 补 钾 。 建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般 资 料 .
泪 囊炎 患 者 1 2例 ( 2 0 10只 眼 ) 。其 中 , 性 2 男 0例 (5只 眼 ) 2 , 女性 8 2例 (5只眼 ) 年 龄 2 ~ 5岁 , 均 4 . 9 , O7 平 25岁 , 有手 术 所 患 者 随访 6 1 ~ 2个 月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陈海燕【摘要】长期以来慢性泪囊炎作为眼科的常见多发病,门诊治疗多以反复冲洗、扩张、探通泪道、泪道激光、泪道挂线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很低。
传统的手术多以鼻外进路泪囊鼻腔造孔为主要术式,但由于鼻外进路易损伤内眦韧带、血管,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时间长,术后面部易留疤痕等弊端,因此医患双方都顾虑重重,从而成为眼科久治不愈的顽疾[1]。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全国各级医院相继开展了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手术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眼科收治的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获得了满意疗效,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100%,现将有关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资料39例患者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7岁,2例有鼻及眼眶外伤史,合并鼻中隔偏曲5例,鼻息肉6例,35例曾在院外反复行泪道冲洗治疗史,病程3~15年不等。
术前检查39例泪道冲洗均不通,按压泪囊有脓液或黏液溢出。
1.2手术方法将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麻醉后,以镰状刀做直径约为1.5 cm的弧形切口,至骨表面,分离局部黏膜并将其去除,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此时可见二者之接合骨缝。
用乳...【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3【总页数】2页(P222-223)【关键词】泪囊鼻腔造孔术;慢性泪囊炎;护理【作者】陈海燕【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7长期以来慢性泪囊炎作为眼科的常见多发病,门诊治疗多以反复冲洗、扩张、探通泪道、泪道激光、泪道挂线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很低。
传统的手术多以鼻外进路泪囊鼻腔造孔为主要术式,但由于鼻外进路易损伤内眦韧带、血管,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时间长,术后面部易留疤痕等弊端,因此医患双方都顾虑重重,从而成为眼科久治不愈的顽疾[1]。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分析

统计学 分析 ,计 数资料 采用 检 验 ,计 量资料 采用t 检验 ,用 ± s ) 表
示, P <O . 0 5 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2 . 1治疗效果 比较
本次研究 的对象为我 院于2 0 1 2 年1 月1 日至2 0 1 3 年1 2 月3 1 日这段时 间诊治 的总 计6 7 例慢 性泪 囊炎 患者 ,将患 者按 照治疗 方法 不 同随机
1 2 2 ・临 床研 究 ・
S e p t e mb e r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2 6 皿娅
鼻 内镜 下鼻腔 泪囊造 口术 的I 床分析
康 有 志
( 娄底市双峰县中医医院 ,湖南 娄底 4 1 7 7 0 0 )
【 摘 要 】 目的 重 点研 究和探 讨鼻 内镜 下 鼻腔 泪囊遣 口术 治疗 慢性 泪囊 炎的 临床疗 效 与安 全性 。方 法 利 用病例 回顾 性 分析 方 法 ,将在 我 院 于2 0 1 2年 1月 1日至 2 0 1 3 年1 2月 3 1日这段 时间 诊治 的总 计 6 7例 ( 7 O眼)慢 性 泪 囊炎 惠者 的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性 的研 究和 比 较 分析 。 将 惠者按 照 治疗 方法 不 同随机 分 配成 2个组 , 其 中对照 组患 者 为 3 3 例( 3 5眼) 均 采 用传 统鼻 腔 泪囊 吻合术 进行 治疗; 观 察组 患者 为 3 4例 ( 3 5 眼) 均采 用鼻 内镜 下鼻 腔 泪 囊违 口术进 行 治疗 。 然后 将 2组 患者 治疗 结 果进 行 比较 ,分 析探 讨 两组 患者 的 临床 治疗 效果 、平 均住 院 时 间、 平 均住 院 费。结果 观 察 组的 治疗 总 有效 治疗 率 显著 好 于对 照 组, 两组 间比 较存 在 显著 性 的差 异 ( P < O . 0 5 ) ;观 察组 患者 平 均住 院 时 间、平 均住 院 费用均 显著低 于对 照 组患者 ( P < O . 0 5 ) 。结 论 鼻 内镜 下鼻 腔 泪 囊遣 1 2 " 术 治疗 慢性 泪 囊炎 患者 具 有显著 的 临床 治疗 效 果 ,对我 国治疗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慢性泪囊炎患者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将确诊的21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取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中不放置扩张管,术后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冲洗泪道并行鼻内镜检查处理创面。
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治愈率76.2%(16/21),好转率14.3%(3/21),手术有效率90.5%(19/21),所有手术均无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疗效较好,术中扩大造口骨窗充分暴露泪囊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定期鼻腔换药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IEDCR)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acy.Method:Twenty-one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IEDCR.Surgical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no silicon intubation was adopted.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management included nasal corticosteroid spray,lacrimal duct irrigation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Result:The 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3-12 months of follow-u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76.2%(16/21)were cured,14.3%(3/21)improved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90.5%(19/21).No complication was found in the procedure.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EDCR on chronic dacryocystitis is good.The ke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is the wide bony window for the exposure of the sac.Postoperative nasal dressing ma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Key words] Chronic dacryocystitis;Dacryocystorhinostomy;Intranasal endoscope慢性淚道炎症性疾病的关键病理改变是泪道感染和阻塞,在临床上多见的是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保守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是最终选择。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136例临床分析

1 2 手 术 方法 .
鼻 内 镜 电视 监 视 下 , 腔 粘 膜 用 1 鼻 %利 多卡 因肾 上 腺 素 棉片 局
部 麻醉 3 。 1 次 用 %利 多卡 因( 内含 1 10 肾上 腺 素 ) 术 侧筛 前 神 经 :00 行
和 滑 车 神 经 阻 滞 麻 醉 。 中鼻 道前 方 相 当于 泪囊 位 置粘 膜 下 注 射 于 1 %利 多卡 因( 内含 Ii0 肾上 腺 素 )在 直径 4 :0 0 。 mm硬 管鼻 内镜 下 , 以 枪 状 镊 法 定 位 鼻 腔 内 泪 囊 部 位 , 眼 内导 光 纤 维 自下 泪点 经泪 小 以 管 探 人 泪 囊 , 开 鼻 内 镜 光 源 , 察 眼 内 导 光 纤 维 光 点 于 鼻 腔 内 移 观
下 泪小 点 经 泪 小 管 插 入 探 针 指 示 泪 囊 后 纵 行 切 开 泪 囊 , 剪 刀扩 用 大 泪囊 切 口 , 开 泪 囊 内 壁上 下端 , 成 矩 形 泪囊 粘 膜 瓣 。 除 多 剪 形 剪
余 部 分 鼻 粘 膜 瓣 。 后4 h 出 鼻 腔 填 塞 物 。 天 用 庆 大 霉 素 8 术 8 取 每 万 u 地 塞 米松 5 冲洗 泪道 1 , 后 l 出 院 。 院后 每 周 1 在 内 + mg 次 术 周 出 次 镜 下 清 理 鼻 腔 分 泌 物 与 痂 皮 。 舒 良喷 患 侧 鼻 腔 , 日1 , 4 辅 每 次 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美佳, 樊淑华, 万 歆
) ( 佳 木 斯 大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 黑龙江 佳木斯 1 5 4 0 0 2
摘 要: 目的 : 探讨 鼻 内 镜 下 鼻 腔 泪 囊造 孔 术的 临床 治疗 效 果 。 方 法 : 选取7 将7 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 2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腔 泪 囊 造 孔 术 进 行 治 疗, 对照组 6例, 患 者 采 用传统 泪 囊 鼻 腔 吻 合 术 进 行治疗 ,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 察, 同 时 将 所 得 数 据 记 录。 结果 : 通过 治 疗 , 观察组3 治愈1 显效1 有 效 4 例, 无 效 3 例, 治疗有效率为9 6 例 患 者 中, 8 例, 1 例, 1. 对于 对照组3 治 愈1 显 效7 例 , 有 效6 例 , 无效 9 例 , 治疗 有 效 率 为 7 6例患者中, 4例, 5. 0% 。 结论 : 7% , 慢 性 泪 囊 炎 疾病 的 治疗 , 采 用 鼻 内 镜 下 鼻 腔 泪 囊造 孔 术 治 疗 的 效 果 较 为 显 著 , 对 患 者 帮 助 较 大, 值得临 床 推广 应 用 。 关键词 : 慢性泪囊炎; 鼻 腔 泪 囊造 孔 术 ; 临床 分 析 (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2 1 9 7 2 0 1 3 0 2 0 1 4 5 0 1 R 7 7 7. 2+3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 -
3] 。逐 层 缝 合 皮 肤 以 皮 下 切口 , 并用丝 线 将 双 瓣 吻 合 处 理 [ 组织 , 两组患者术 后 均 给 予 抗 生 素 治 疗 , 以 预 防 感 染, 同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在 2 0 0 6 年 7 月 —2 0 1 1 年 4 月到我院诊治的 7 2例 其中 , 男性 2 年龄3 平均年 慢性泪囊炎患者 , 5 例, 4~5 8 岁, 龄为 4 女性 4 年龄在 3 平均年龄 4. 2岁, 6例, 2~6 1 岁之间 , 为4 所有 患 者 均 经 临 床 诊 断 为 慢 性 泪 囊 炎 , 需要进 6. 1岁, 行及时的对症治 疗 。 将 7 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组各 3 观察组患者采用鼻 内 镜 下 鼻 腔 泪 囊 造 孔 术 进 行 6例, 治疗 ,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泪 囊 鼻 腔 吻 合 术 进 行 治 疗 , 对两 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 , 同时将所得数据记录 。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 采 用 鼻 内 镜 下 鼻 腔 泪 囊 造 孔 术 进 行 治 疗 , 首先用丁卡因 + 肾上腺素棉片对 患 者 的 患 侧 鼻 腔 进 行 黏 膜 表面麻醉后 , 利多 卡 因 + 肾 上 腺 素 对 鼻 丘 周 围 粘 膜 实 行 浸 润麻醉 , 于鼻内镜下对泪囊侧壁处做 U 切口 , 分离鼻粘膜 , , , 瓣 将其推向中鼻 道 暴 露 泪 囊 窝 骨 面 并 用 电 钻 在 其 表 现 将 泪 囊 窝 内 侧 壁 完 全 暴 露, 并 造孔 , 直径约为 1. 0~1. 5 c m, 于泪囊的内侧壁上做出 U 形瓣 , 并 用探针对泪囊进行定位 , , , 将其与鼻粘膜的 U 形瓣相贴合 生理盐水冲洗泪道 用银夹 2] 。对照组患者 将两形瓣固 定 , 手 术 后 不 用 进 行 鼻 腔 填 塞[
2 结果
通过治疗 , 两组患者的病情 均 有 较 大 程 度 的 改 善 , 观察 组3 治愈1 显效1 有 效 4 例, 无效3 6 例患者 中 , 8 例, 1 例, 对照组 3 治愈 1 例, 治疗有效率为 9 6 例患者中 , 4例, 1. 7% , , , , 显效 7 例 有 效 6 例 无 效 9 例 治 疗 有 效 率 为 7 5. 0% 。 观 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泪道进行定期清洗 , 并滴用抗生素滴眼液 。
1. 3 疗效标准 治愈 : 临 床 症 状 和 体 征 消 失, 鼻 泪 管 通 畅, 没有出现并 发症 , 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没 有 影 响 。 显 效 : 临床症状和体征 鼻泪管 通 畅 , 没 有 出 现 并 发 症, 对正常生活和工 明显消失 , 作仍有轻微影响 。 有效 : 临床 症 状 和 体 征 有 所 消 失 , 鼻泪管 有较大程度疏通 , 出现轻微的 并 发 症 , 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有 一定的影响 。 无效 : 临床症状 和 体 征 没 有 消 失 , 鼻泪管堵塞 严重 , 患者病情呈现加重趋势 , 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较 4] 。 大[ 1.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 P S S 1 0. 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 进 行 t检 验, 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 如 P<0. 0 5 表示差 。 异有统计学意义
眼 分 泌 物 增 多、 眼角皮 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表现 为 泪 溢 、 肤湿疹等 , 对于患者的正常生 活 和 工 作 影 响 较 大 , 严重的还 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 , 甚至危 及 到 患 者 的 生 命 安 全 , 需要进 行及 时 对 症 治 疗 , 以 缓 解 患 者 的 痛 苦, 促进患者病情的改 [ 1] 善 。 现在选取 我 院 收 治 的 慢 性 泪 囊 炎 患 者 , 对其采用鼻 内镜下鼻腔泪囊 造 孔 术 治 疗 的 情 况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 并将 结果报告如下 。 首先应用利多卡因 采用传统的泪囊 鼻 腔 吻 合 术 进 行 治 疗 , 并 + 肾上腺素在眼 眶 内 下 部 眼 球 周 围 进 行 浸 润 麻 醉 处 理 , 作出皮肤切口 , 将 皮 下 组 织 切 开, 暴 露 内 眦 韧 带, 切开并分 离骨膜 , 将泪骨 骨 板 压 迫 , 扩 大 破 口 上 达 内 眦 韧 带 的 下 缘, 下达鼻泪管的上 口 处 , 最后按照次序做出泪囊与鼻粘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