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专题复习ppt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高考语文总复习
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巴金
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 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 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 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 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 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 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节描写和文章主旨的关联性理解。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机械的诗”与工人之间的关联。结合文本第7段“看着这些站 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第8段“在这样的 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的雄姿”以及第12段“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 真实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可知,工人劳作时昂首自如,内心也充满诗意,同 时,机械让工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展现出更为勃发的雄姿,所以二者是相互映衬的 关系。其次结合文本第5段“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以及第6段“在 每一副机械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械,指挥轮船 向前进”可知,工人管理、操控、指挥这些机械,如果没有工人,这些机械就是一堆 没有灵魂也没有价值的废铁。所以工人的管理和操作是“机械的诗”生成的条件。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高考语文总复习
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巴金
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 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 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 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 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 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 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节描写和文章主旨的关联性理解。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机械的诗”与工人之间的关联。结合文本第7段“看着这些站 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第8段“在这样的 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的雄姿”以及第12段“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 真实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可知,工人劳作时昂首自如,内心也充满诗意,同 时,机械让工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展现出更为勃发的雄姿,所以二者是相互映衬的 关系。其次结合文本第5段“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以及第6段“在 每一副机械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械,指挥轮船 向前进”可知,工人管理、操控、指挥这些机械,如果没有工人,这些机械就是一堆 没有灵魂也没有价值的废铁。所以工人的管理和操作是“机械的诗”生成的条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60张

2022年新高考I卷
(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题目的作用 (2) 概括内容要点和 赏析表达方式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2)理解文章句子的含 义和分析句子的作用
2021年新高考Ⅱ卷
(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分 析创作思想
2020年全国Ⅲ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篇布局的鉴赏能力
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
4.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 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年份和卷别 2023年全国甲 2023年新高考I卷
考点以及能力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2)撰写文学短评
2022年全国乙卷
(1)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文章要点 (2) 理解文本内容,分 析作者情感
1、梳理概括事件或情感脉络,体会 理性思考 2、概括人物事迹,评析形象, 3、品味文本语言 4、关注细节描写 5、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议论效果 6、夹叙夹议的写法 7、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抒情直 露显豁,汪洋恣肆;抒情用曲折隐 晦的笔法)
涉及的考点
1、理解并 概括文章内 容 2、赏析语 言 3、赏析描 写手法 4、赏析表 达方式 5、鉴赏创 作风格
2023全国甲卷主观题:
8.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一再写到工人,请 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9.这篇随笔的最后一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 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6分)
考点: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2023年新高考I卷: 8.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 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专题复习课件

实战练习二:结构技能大类
1、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2、第一问:拟人、比喻
第二问: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杰出的过 程更加生动形象; 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 升。
3、①对照,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照。
青年兵见的镰刀锤头(7-9) 亲近、敬意、荣誉、奉献
引、培养
中年锻工、文学创作(10) 历练、建设、毅力、深厚感情 和锻造
实战阅读:抓形、悟神
学习任务五:快速阅读P85《汴京的星河》,概括文本写了哪些
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内涵,并谈谈每个对象对应情感梳理的根据。
形——哪些对象
神——什么情感
主题
天上的星河(1-3) 灯会中看汴京(4-8)
“大”:内在的、安详XXX、“大”和谐、包容、 者对北
“大”(3-4)
接纳后进、、学术气度广大、文化精神
京的特
“我”眼中的“深” “深”:内在的、森严、世事沧桑之感、历史纵深、安分
(5-7)
平和、宽容体谅、“和合”秩序、历史文化、古城活力
北京情结(8)
文人的情结:古城黄昏、冬天的幽闲、春天的生机激情、
实战阅读:抓形、悟神
学习任务四:快速阅读P84《记忆里的光》,概括文本写了哪些 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内涵,并谈谈每个对象对应情感梳理的根据。
形——哪些对象
神——什么情感
主题
看火车(1-3)
兴奋、好奇、万丈光芒 “镰刀锤
火车上镰刀锤头(4-5) 少年用的镰刀(6)
光芒闪烁 一种召唤、指引
头”对 “我”的 召唤、指
爱好,觉得
古代诗人对秋的情感(10-12) 悲秋、愉快之秋、正常感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散文重点题型课件

高考散 文考情
(202X·全国乙卷) XXX《“九一八”致弟弟书》 8.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 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9.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 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 受。请对此加以分析。
高考散 文考情
(202X·新高考Ⅱ卷) 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8.“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 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9.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 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七、散文的表达技能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行文技能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
记叙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
记叙详略:详写、略写
记叙方法: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等
描写 描写角度 视察角度:定点视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描写手法
工笔、白描、动静、虚实、正面侧面等
结尾
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②问句作结,发人寻思。③用省略号,余味绵长。 ④比较作结,突出情感。⑤想象作结,意蕴深远。⑥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⑦呼应前文,对照照应。⑧以景结情,深化主题。⑨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点睛句 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发。
插入段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关系;②对全文中心 起强化、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涛。
五、散文的小说化特征题 例1:这篇散文具有小说文体的特征,请结合本文内
容说明其小说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高跷能手》
【参考答案】①叙事比较紧凑、完整,较为完整地记述了“高 跷能手”李槐一生的遭际;②矛盾冲突性较强。比如,“我” 与造反派的冲突、与“高跷能手”李槐的冲突,“高跷能手” 李槐与造反派的冲突、与“我”的冲突,以及“我”、李槐与 整个社会环境的冲突等;③人物形象比较鲜明、突出。④小说 技能的运用,比如重视用细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用凝练、 简洁的"白描"传达出复杂的人生况味等。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复习之哲理散文课件

余杰《朴素》
肖复兴《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肖复兴《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肖复兴《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肖复兴《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肖复兴《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谢
谢 观
看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 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 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 行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4号 字,1.3倍字间距
4.归纳表达效果,学会规范答题
说理技能的灵活运用,会给哲理散文带来强烈的艺术美感,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高 考常会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散文的深层理解。这类题目的常见提问方式有:①作 者为什么要这样写XX?②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③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等 等。
作答这样的题目一般应从四个角度着手进行思考和概括:一是文章描写内容的角度。 一般来讲,这类描写大多突出了所描画事物的特点。二是文章主旨的角度。从主旨来看, 或表现主旨,或深化主旨。三是段落所处结构位置的角度。从段落所处结构位置来看,文 章开头的描写或引起下文,或直接点题,为下文做铺垫。处于文章中间的,或承上启下、 或是不同内容的衔接与过渡,或是话题的转换。而文章结尾的部分有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和卒章显志等作用。四是作者情感态度和读者阅读感受的角度。如描写富于艺术感染力和 亲切感、使读者产生视觉效果、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与联想等等。 作答时一定要全面系统的考虑到以上四个方面,不要以偏概全、漏掉答案。
这篇说理散文在说理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技能:一是能够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 深,徐徐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 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二是能将抽象的说理同生动的例子结合起来,这些例子 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之中,使文章的说理能更好地被读者所理解。 三是采用了书信体的情势和有亲和力的语言,使人读起来非常有亲切感,使文章的观点更 容易的被接受。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散文阅读 课件(共34张PPT)

三.鉴赏能力。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对文学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是一种“情感的 操练”。
四.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 的能力。
五.活用能力。是指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 力。
六.阅读技巧。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
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文中重
关键信息-人物&事件
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 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 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 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 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事件:黑妮对于“湘援游”的贡献。
总结事件,理解情感
现在家乡的房屋和人都变了
描绘现在家乡的样子(现代 化的、生机勃勃的)
表达了对家乡深入灵或事件
概念: 的描述,表达作者观点、情感,并揭示其社
会意义。
特性: 真实性、片段性、情感性
三要素:写作对象、文章结构、主旨
特点: 形散神聚、意蕴深邃,语言优美
分类:
抒情性 叙事性
关键信息-对象&态度
(原文) “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 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 还是为了人。”
抒情对象: 人(烈士&母亲)、树
关键信息-对象&态度
(原文)
“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 呢?……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 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 暂时稀释了。”
抒情态度:
一.对社会物质发展的敏锐发现和积极肯定。 二.对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赞许。 三.讴歌积极奋发的的时代精神。 四.对改革发展前景的信心与期待。
四.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 的能力。
五.活用能力。是指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 力。
六.阅读技巧。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
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文中重
关键信息-人物&事件
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 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 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 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 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事件:黑妮对于“湘援游”的贡献。
总结事件,理解情感
现在家乡的房屋和人都变了
描绘现在家乡的样子(现代 化的、生机勃勃的)
表达了对家乡深入灵或事件
概念: 的描述,表达作者观点、情感,并揭示其社
会意义。
特性: 真实性、片段性、情感性
三要素:写作对象、文章结构、主旨
特点: 形散神聚、意蕴深邃,语言优美
分类:
抒情性 叙事性
关键信息-对象&态度
(原文) “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 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 还是为了人。”
抒情对象: 人(烈士&母亲)、树
关键信息-对象&态度
(原文)
“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 呢?……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 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 暂时稀释了。”
抒情态度:
一.对社会物质发展的敏锐发现和积极肯定。 二.对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赞许。 三.讴歌积极奋发的的时代精神。 四.对改革发展前景的信心与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语言优美
•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 言具有以下特征: • 1、讲究文采。 • 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 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 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 。如朱自清先生《春》中开头几句: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 再如《赤壁赋》中写箫声一段: •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 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 风”。如魏巍《我的老师》。
•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 、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 有的 。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 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 以写文艺 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 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 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 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 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 文的题材。 •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 相比。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 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 矛盾冲突。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而散 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的 材料。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 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正因如此,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 随处可感。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 《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 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 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 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 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 花赋》。总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知 所感,都有可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的材料。” (汉基《关于散文取材种种》)间跨度大
•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 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 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 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 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 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 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 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 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 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 强。
一、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 谓 “ 形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 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 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 也比较自由。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从 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 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 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 主题服务。
语言运用自如: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 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 ,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 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 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 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 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 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 “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四)、取材广泛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 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 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 <达夫自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 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 可。”(《致罗清桢》,《鲁迅书信》P24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说:“举凡国 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 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 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 于纸上,贡献读者。”(《散文特写选·序言》 )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 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 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我的散文观
(二)、空间转换广
•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 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 ,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 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 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 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 ,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 彩斑斓。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 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
• 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 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 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 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其次, 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 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 由。如秦牧的《土地》。 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 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那种不分 青红皂白,挖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 通的。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 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 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五)、表达方式活
•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 等表达方式。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 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 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 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 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 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 人心魄。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 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 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 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 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 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 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 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 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 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 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 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 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 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 述、描写和抒情。
•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 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 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 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 飞,无不随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