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制图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处理表

合集下载

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2013.4.23

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2013.4.23

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修订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1)1.1评估目的 (1)1.2评估对象 (1)1.3评估原则 (1)1.4评估依据 (2)1.5评估任务 (3)1.6工作内容与技术方法 (5)1.7评估资质与人员要求 (8)2准备工作 (9)2.1组织准备 (9)2.2人员准备 (9)2.3技术准备 (9)3资料调查与收集 (10)3.1资料调查与收集方法 (10)3.2资料调查与收集内容 (10)4土地规划执行情况评估 (11)4.1土地规划执行评估流程 (11)4.2土地规划执行评估内容 (12)4.3市、县执行评估的范围要求 (22)4.4执行评估小结及分析 (22)5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估 (28)5.1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估流程 (28)5.2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估内容 (29)5.3市、县适应性评估的范围要求 (33)5.4适应性评估小结及分析 (34)6土地规划评估结论及建议 (35)6.1土地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35)6.2土地规划实施评估建议 (38)7成果要求 (39)7.1土地规划评估报告 (39)7.2土地规划评估附件 (40)7.3其他成果要求 (40)附表一土地规划实施评估主要资料收集清单表 (41)附表二评估体系指标解释 (42)附表三规划执行评估指标标准化表 (47)附表四土地规划实施评估调查表 (59)附表五土地规划实施情况表 (61)附图 (82)前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目标,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修改试点工作指南(试用)》,为从评估内容、技术、方法和成果编制上指导、规范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土地规划”)的实施评估工作,提高实施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实施评估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摘要: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概述二、数据库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三、标准的应用和推广四、未来展望正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是我国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的管理和共享而制定的一项标准。

该标准对于推动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概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包括(略),标准于(略)年(略)月(略)日正式发布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我国各类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二、数据库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结构:包括数据库的层级结构、数据表结构等。

2.数据分类与编码:对评价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以便于数据的检索和管理。

3.数据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方面的数据。

4.数据质量: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5.数据安全与共享:对数据的保护、共享方式和途径等进行了规定。

三、标准的应用和推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和完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推动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未来展望随着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将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发展需要。

(完整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完整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完整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附件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一、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以下简称规划数据库)成果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预检,并统一整理汇交到部。

汇交材料时应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文件和资料清单,清单中需列明汇交数据的省级、市级、县级单位,以及乡级数据的县级单位和中心城区数据的市级、县级单位。

(一)省级、市级、县级规划调整完善数据省级、市级、县级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电子文件,包括调整完善后的规划表格等电子文件。

规划表格的格式采用Microsoft OfficeAccess 2003的.mdb格式,所有文件名称前加6位行政区划代码。

表3 指标分解表属性结构描述表(ZBFJB)(注:1.M为必选项,O为可选项。

2.指标分解表中各项指标之和与指标调整情况表对应指标数值一致。

3.预留指标使用本级行政区代码。

)(二)乡级和市、县中心城区规划调整完善数据以县为单位的乡级和市、县中心城区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成果,按照表1规定的内容汇交,包括空间要素和非空间要素,具体参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中的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和相关数据库结构定义。

数据库说明文档包括数据库有关情况说明、数据库成果报送清单、数据库质量检查报告和结果记录。

以县为单位的乡级数据库说明文档还需提交本县行政区划扩充代码表。

1.数据库空间要素空间要素包括标准交换格式的矢量数据和规划栅格图数据,矢量数据以县(或中心城区)为单位完成拼接,栅格图数据为乡镇(或中心城区)规划图件。

标准交换格式的矢量数据采用Shapefile格式(包括主文件*.shp、索引文件*.shx、dBASE表文件*.dbf和投影信息文件*.prj)。

乡级Shapefile格式各图层按照“6位行政区划代码+图层属性表名.扩展名”的规则命名,中心城区各图层按照“6位行政区划代码+downtown+图层属性表名.扩展名”的规则命名。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1.23•【文号】自然资办函〔2024〕157号•【施行日期】2024.0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4〕1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的要求,现开展第四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征集工作,有关要求如下:一、征集范围和主要内容聚焦“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数据换空间”,征集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

重点筛选规划理念先进、政策路径创新、技术行业领先、节地效果明显、综合效益显著、具备良好推广应用前景的案例。

(一)“用存量换增量”方面。

各地通过优化布局、提容增效、改造利用等措施,在低效用地再开发、村庄用地节约挖潜、开发区提质增效等方面探索创新形成的典型案例。

案例应注重总结在规划实施、片区统筹、收储支撑、要素供应、地价评估、收益分享、审批管理等方面的做法,以及部门政策协同等方面的经验。

(二)“地下换地上”方面。

各地通过推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减少对地上空间的占用,达到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案例。

案例应注重总结在规划编制、权益配置、供应方式、地价政策、确权登记等方面的做法,以及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经验。

(三)“资金、技术、数据换空间”方面。

各地通过加大投资强度、应用节地技术,达到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案例,以及采用数字化技术,促进要素精准配置,实现土地利用智能化的典型案例。

案例应注重总结工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领域以资金、技术投入换空间的做法,以及土地利用智能化的经验。

二、报送要求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案例征集工作,指导有关城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企业提炼形成高质量的典型案例,于2024年2月29日前报送至利用司(含电子版)。

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印刷稿-20140424修改 2

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印刷稿-20140424修改 2
注3:实际工作中不存在的要素可空缺。
注4:文本数据应符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以下简称《规程》)中10.2规定的成果报告。
注5:表格数据应符合《规程》中附录F、附录G规定的工作用表。
注6:图件数据应符合《规程》中10.3条款规定的成果图件。
注7:其他数据包括基础资料汇编(含典型企业照片等)、元数据等。
6
2
0~100
M
见附录A.8
单位:%
17
开发区常住人口
CZRK
Int
7
> 0
M
单位:人
18
开发区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GDZCTZZE
Float
15
2
≥ 0
M
单位:万元
19
开发区二、三产业税收总额
ESCYSSZE
Float
15
2
≥ 0
M
单位:万元
20
开发区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
GYZSR
Float
DLMJ
Float
15
4
> 0
M
见附录A.13
单位:公顷
11
地类名称1
DLMC1
Char
26
非空
C
见附录A.11
12
地类代码1
DLDM1
Char
表5 线数据结构
序号
字段
名称
字段
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目标标识码
MBBSM
Int
10
非空

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征求意见稿

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征求意见稿

指城市(镇)内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该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 m2/人。
2
指镇(乡)内的镇建设用地面积除以该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 m2/人。 2.0.11 2.0.12 2.0.13 per capita 指城市、镇(乡)内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常住人 口数量,单位为 m2/人。 2.0.14 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 road, street and transportation land area per capita 指城市、镇(乡)内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 单位为 m2/人。 2.0.15 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 green space and square area per capita 指城市、镇(乡)内的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 为 m2/人。 2.0.16 人。 2.0.17 气候区 climate zone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park land area per capita 指城市、镇(乡)内的公园绿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 m2/ 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 village development land area per capita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residential land area per capita 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land area 指农村居民点范围内的村庄建设用地面积除以该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 m2/人。 指城市、镇(乡)内的居住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 m2/人。
宜居环境、避免功能冲突等原则,以及相关技术条件和政策要求。

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

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

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3.1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1)3.2数字高程模型(DEM) (1)3.3土地利用遥感监测 (2)3.4更新数据包 (2)3.5地类图斑 (2)3.6临时用地 (2)3.7用地管理信息 (2)4总体原则与要求 (2)4.1目的与任务 (2)4.1.1目的 (2)4.1.2任务 (2)4.2基本调查单位 (3)4.3土地分类 (3)4.4时段与时点 (3)4.5最小调查图斑面积 (3)4.6数学基础 (4)4.6.1坐标系统 (4)4.6.2高程基准 (4)4.6.3投影方式 (4)4.6.4分幅及编号 (4)4.7步骤 (4)4.8计量单位 (5)5DOM (5)5.1遥感数据选取要求 (5)5.2DOM数据源精度 (5)5.2.1航空影像比例尺 (5)5.2.2航天影像比例尺 (5)5.3DOM精度指标 (6)5.3.1平面位置精度 (6)5.3.2镶嵌限差 (6)5.4DOM制作 (7)5.4.1航空DOM制作 (7)5.4.2航天DOM制作 (7)5.4.3DOM制作单元 (8)6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8)6.1信息提取内容 (8)6.2解译标志建立 (8)6.3信息提取范围 (8)6.4信息提取方法 (8)6.5变化信息表达 (8)6.5.1图斑编号 (8)6.5.2图斑属性表 (9)7国土变更调查内容 (9)7.1准备工作 (9)7.1.1界线资料收集 (9)7.1.3遥感监测成果分发 (9)7.1.4仪器、设备、工具和表格准备 (9)7.1.5人员培训 (9)7.2调查界线调整 (9)7.2.1国界、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调整 (10)7.2.2零米等深线(含海岛)更新 (10)7.2.3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调整 (10)7.2.4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调整 (11)7.2.5界线调整方法 (11)7.3土地权属状况更新 (11)7.3.1权属状况更新内容 (11)7.3.2更新方法 (11)7.3.3单位名称 (11)7.4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 (12)7.4.1底图制作 (12)7.4.2外业调查一般要求 (12)7.4.3地类调查和属性更新 (12)7.4.4图斑举证 (16)7.4.5举证照片拍摄要求 (17)7.5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 (17)7.6基本农田上图 (17)7.7国土调查数据库更新 (17)7.7.1县级数据库更新 (17)7.7.2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 (18)7.7.3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数据库更新 (19)7.8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与监测 (19)7.8.1年度更新 (19)7.8.2年度监测 (20)7.9数据统计汇总 (21)7.9.1总体要求 (21)7.9.2县级统计汇总 (21)7.9.3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数据汇总 (21)7.9.4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21)7.10举证信息表填写 (21)8更新成果检查与核查 (22)8.1更新成果自检 (22)8.2图斑边界和地类正确性核查 (22)8.3其他核查 (22)8.4增量数据的规范性检查 (22)8.5外业抽查核实 (22)9主要成果 (22)9.1县级调查成果 (23)9.1.1遥感监测成果 (23)9.1.2外业调查成果 (23)9.1.3数据库成果 (23)9.1.4图斑信息核实各类报表 (23)9.1.5文字成果 (23)9.2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汇总成果 (23)9.2.1数据库成果 (23)9.2.2国土变更调查各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24)10成果资料归档与数据库备份 (24)10.1成果归档 (24)10.2数据库备份 (25)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总则与要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土地权属状况更新、统计汇总、成果核查、数据库质量检查与更新等。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XX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月20日项目名称:XX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文档日期:2007年01月20日 10:37 编写人员:张海龙、闫磊修改历史:文档备注:前言 (5)1 数据库字段数据字典描述 (5)2 农村专用图形表 (6)2.1 表索引 (6)2.2 表结构 (6)2.2. 1 影像图(dom) (6)2.2. 2 宗地(NCR_Parcel) (7)2.2. 3 注记属性表(NC_Annotate) (7)2.2. 4 辅助层(NC_Asst) (8)2.2. 5 行政区划属性表(NC_Canton) (9)2.2. 6 行政界线属性表(NC_CanVerge) (10)2.2. 7 等高线属性表(NC_Contour) (10)2.2. 8 边框注记(NC_frame) (11)2.2. 9 高程点属性表(NC_HgtPoint) (11)2.2. 10 线状地物属性表(NC_Line) (12)2.2. 11 图斑属性表(NC_Parcel) (13)2.2. 12 权属界线拐点属性表(NC_RgtBLPot) (15)2.2. 13 权属单位属性表(NC_RgtUnit) (16)2.2. 14 权属界线属性表(NC_RightBL) (16)2.2. 15 零星地类属性表(NC_Sporadic) (17)2.2. 16 地类界面属性表(NC_TerrRgn) (17)2.2. 17 地类界线属性表(NC_TerrTpBd) (18)2.2. 18 植被符号(NC_VGT) (18)3 公用表 (19)3.1 表索引 (19)3.2 表结构 (19)3.2. 1 十字丝(S_cross) (19)3.2. 2 网格(S_Grid) (20)3.2. 3 接幅表(S_MapUn) (20)3.2. 4 鹰眼窗口(TBL_EagleWindow) (21)3.2. 5 要素表(TBL_Feature) (22)3.2. 6 要素编码分级表(TBL_FeatureGrade) (22)3.2. 7 图层元数据信息表(TBL_LayerMdInfo) (23)3.2. 8 图层关系表(TBL_LayerRelation) (24)3.2. 9 地图窗口表(TBL_MapWindow) (25)3.2. 10 地图窗口图层关系表(TBL_MapWindowLayer) (25)3.2. 11 比例尺字典表(TBL_Scale) (26)3.2. 12 符号表(TBL_Symbol) (26)3.2. 13 符号库(TBL_SymbolLib) (27)3.2. 14 专题图(TBL_Thematic) (28)3.2. 15 专题图符号化表(TBL_ThematicSymbol) (28)4 农村地籍元数据表 (29)4.1 表索引 (29)4.2 表结构 (30)4.2. 1 表格保存(NCC_FormSave) (30)4.2. 2 表行政代码字段(NCM_TableCanton) (31)4.2. 3 新增建设用地状况代号(NC_AddBldtype) (31)4.2. 4 土地利用所有功能(NC_Allfunction) (32)4.2. 5 争议飞地识别库(NC_disputed) (32)4.2. 7 耕地变化类型表(NC_infldChg) (34)4.2. 8 土地利用管理权限(NC_RightMG) (34)4.2. 9 程序升级维护(NC_upgrade) (34)4.2. 10 境界线类型(TBL_Ambit) (35)4.2. 11 基本信息表(TBL_Basic) (35)4.2. 12 房屋结构类型(TBL_BuildingStyleCode) (36)4.2. 13 行政代码(TBL_CANTONCODE) (36)4.2. 14 行政代码级别表(TBL_CantonCodeGrade) (36)4.2. 15 界址点类型代码(TBL_CoordTypeCode) (37)4.2. 16 土地等级与地价关系对照表(TBL_GategoryCode) (37)4.2. 18 土地等级代码(TBL_LandGradeCode) (38)4.2. 19 土地等级地价(TBL_LandGradePrice) (39)4.2. 20 土地地价地类(TBL_LandPriceCategoryCode) (39)4.2. 21 土地用途代码(TBL_LandUseCode) (40)4.2. 22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TBL_LandUseRightCode) (40)4.2. 23 打开的图层保存(Tbl_LayerSave) (40)4.2. 24 图幅操作管理表(TBL_MapunMenu) (41)4.2. 25 菜单操作(TBL_Menu) (42)4.2. 26 他项权利登记类型(TBL_OtherRightCode) (42)4.2. 27 土地供应方式代码(TBL_ProvideGroundCode) (43)4.2. 28 土地登记类型代码(TBL_RegisterTypeCode) (43)4.2. 29 出让申请事项类型代码(TBL_RelDecTypeCode) (43)4.2. 30 出让用途代码(TBL_ReleaseUseCode) (44)4.2. 31 权属性质代码(TBL_RightPropertyCode) (44)4.2. 32 权属单位名称表(TBL_RightUnit) (44)4.2. 33 所属系统代码(TBl_System) (45)4.2. 34 界标位置代码(TBL_TerminusPosCode) (46)4.2. 35 界标类型代码(TBL_TerminusTypeCode) (46)4.2. 36 单位性质代码(TBL_UnitPropertyCode) (46)4.2. 37 界址线类型代码(TBL_VergeCategoryCode) (47)4.2. 38 界址线性质代码(TBL_VergePropertyCode) (47)5 农村地籍自定义表 (47)5.1 表索引 (47)5.2 表结构 (48)6 统计表 (48)6.1 表索引 (48)6.2 表结构 (48)6.2. 1 簿一全部二级汇总(NCT12_TotalCollect) (48)6.2. 2 簿一全部汇总(NCT1_TotalCollect) (49)6.2. 3 一二级按权属分类汇总表(NCT2Q_TotalCollect) (50)6.2. 4 簿二全部汇总(NCT2_TotalCollect) (50)6.2. 5 簿三全部汇总(NCT3_TotalCollect) (51)6.2. 6 变更图形(NCT_ChangeBMP) (51)6.2. 7 变更流向分析(NCT_ChangeFlowWay) (52)6.2. 8 变更记录表(NCT_ChangeTable) (52)6.2. 9 变更纪录号演变(NCT_chgNumEvolve) (54)6.2. 10 行政区划台帐(NCT_ContonCollect) (54)6.2. 11 坡度级别汇总(NCT_GradeCollect) (55)6.2. 12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NCT_GradeSum) (55)6.2. 13 飞地一、二、三级分类面积汇总(NCT_ISLand) (57)6.2. 14 地类平衡表(NCT_LandBalance) (57)6.2. 15 图幅汇总(NCT_MapCollect) (58)6.2. 16 最大图斑号(NCT_MaxParcel) (58)6.2. 17 图斑面积量算表(NCT_ParcelCala) (59)6.2. 18 图斑台帐(NCT_ParcelCollect) (59)6.2. 19 图斑台帐_1(NCT_ParcelCollect_1) (60)6.2. 20 图斑地类明晰(NCT_ParcelLanduse) (61)6.2. 21 国有权属单位面积汇总(NCT_RightArea) (62)7 查询 (62)7.1 表索引 (62)7.2 表结构 (62)7.2. 1 叠加查询(NCQ_Overloap) (62)前言1 数据库字段数据字典描述2 农村专用图形表 2.1 表索引本系统中包含以下数据库表:2.2 表结构2.2. 1 影像图(dom)数据库用途:分幅图直接放到对应的mdb中,最后需要sde中合并成一个2.2. 2 宗地(NCR_Parcel)数据库用途:说明:MapNo含义:可能有多个,;RoleiD含义:通过案卷编号与调查表等联系到一起;2.2. 3 注记属性表(NC_Annotate)数据库用途:所有注记表结构都一样,主要等高线注记:NCC_Annotate地名注记:NCP_Annotate边框注记:NCF_Annotate其他注记:NCO_Annotate线宽注记:NCL_Annotate地类与图斑号注记:NCN_Annotate说明:AntAngle含义:弧度;underline含义:0为False,1为True;2.2. 4 辅助层(NC_Asst)数据库用途:主要用于打图:有点辅助层:NCP_Asst线辅助层:NCL_Asst面辅助层:NCR_Asst注记辅助层:NCA_Asst索引字段2.2. 5 行政区划属性表(NC_Canton)数据库用途:注:县区的表:NCC_Canton '最高的行政级别为市、地州乡镇的表:NCT_Canton村的表:NCV_Canton村民小组的表:NCG_Canton(1)区划代码采用GB/T 2260-1999规定的代码;(2)行政区名采用GB/T 2260-1999规定的行政区名,系统设定各级代码位数(3)面积单位:为亩(4)村、乡、组共用说明:CantonID含义:目标标识码;CantonCode含义:最好动态;IdenType含义:1为争议2为飞地3为外县区0为其他;disputedID含义:与NC_disputed表disputedID对应;ChangeNum含义:年月日+4位自动编号;2.2. 6 行政界线属性表(NC_CanVerge)数据库用途:注:长度单位:米说明:ChangeNum含义:年月日+4位自动编号;2.2. 7 等高线属性表(NC_Contour)数据库用途:注:高程单位:米,图形类型为线说明:contourTp含义:主要是首曲线、计曲线;2.2. 8 边框注记(NC_frame)数据库用途:每个分幅的边框注记说明:AntAngle含义:弧度;underline含义:0为False,1为True;2.2. 9 高程点属性表(NC_HgtPoint)数据库用途:注:高程单位:米2.2. 10 线状地物属性表(NC_Line)数据库用途:该表为虚表注:(1)地类代码及地类名称见对应表(2)权属性质代码见见对应表(3)如该线状地物属国有土地,则权属特性记录该线状地物隶属单位的名称;(4)如该线状地物属集体土地,则权属特性记录该线状地物所属集体单位的代码;(5)如该线状地物属两侧的单位共有所有的,则权属特性记录为"共同所有";(6)界线性质代码见表17;(7)偏移参数:指该线状地物需要偏离其实际位置左、右或左右两边进行表示时,偏移的数量,用毫米做单位;(8)扣除系数指该线状地物前进的左方应扣除面积的比例系数;(9)长度单位:米;(10)面积单位: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