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中 国川崎病循证指南2023解读

中 国川崎病循证指南2023解读

中国川崎病循证指南2023解读川崎病,这个名字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它却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川崎病的认识和诊疗也在逐步更新和完善。

2023 年,中国发布了新的川崎病循证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权威性和科学性的诊疗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这份重要的指南。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主要发生在 5 岁以下的儿童。

其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发热、皮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红斑和硬性水肿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损害,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023 版指南在诊断方面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阐述。

首先,强调了发热这一核心症状,持续5 天以上的发热是诊断川崎病的重要前提。

同时,对于其他症状的评估也提出了更明确的标准。

比如,皮疹的形态、分布特点;球结膜充血的程度和特点;口唇和口腔黏膜的改变等。

此外,新增了一些辅助检查项目,如新型的免疫学指标、基因检测等,为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在治疗方面,指南给出了详细的建议。

对于急性期的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仍然是首选方案,但对于 IVIG 无反应型的患儿,指南推荐了多种二线治疗药物和方案,如糖皮质激素、英夫利昔单抗等。

同时,强调了阿司匹林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剂量、用药时间等都有了更精确的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和处理也进行了更新。

对于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损害,制定了个性化的随访和治疗方案。

强调了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在预防方面,指南虽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再次强调了加强儿童的健康管理,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等措施的重要性。

2023 版川崎病循证指南的发布,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规范和科学的依据,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川崎病的整体诊疗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按临床路径对川崎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

按临床路径对川崎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
实用性 , 也体 现 了 时 效 性 。 本 次 教 育 结 果 表 明通 过 对 孕 妇 及 家人 实施 健 康教 育干 预 , 妇 糖 尿 病 知 识 水 平 有 r明 显 的提 孕
高, 教育 后 孕妇 知 识 掌握 率 明星 提 高 ; 孕妇 均 能 够 正 确控 制 饮
食 , 持 有效 运 动 和 坚持 自我 检 测 , 育后 孕 妇 平 均 餐前 及 餐 坚 教 后 的血 糖水 平 明 显低 于 教 育 前 。 充 分 说 明 通 过 健 康 教 育 干 预, 提高 了孕妇 的糖 尿 病 知 识 水 平 , 整 了孕 妇 的 相 关 行 为 , 调

56 . 1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J un l f nert rd i a C ie n se d ie 0 0 F b 1 ( ) d r ra o It ae T a io l h s a dWet n Me i n 1 e , 9 4 o g d tn n e r c 2
随 着科 学 的不 断 发 展 , 们 生 活水 平 的 不 断提 高 , 医何 让 患 儿 在 尽 早 康 复 的 同时 , 能 享 受 又
优质 的 服务 , 医 疗 工 作 者 探 讨 的课 题 。 临床 护 理 路 径 是 为 是 特 定 诊 断 和治疗 的患 者 群 体 制定 的一 种 清 晰 明确 的 常规 护 理 模 式 , 一种 具 有 时 间性 和 顺 序 性 的整 体 服 务计 划 , 照 I 是 按 临 床 护 理路 径 表 的标 准 化 制 定 护 理 流 程 , 患 者 能从 人 院 到 出 使 院都 按此 模 式来 接 受 治疗 、 理 J 为探 讨 川 崎 病 患 儿 最 有 护 2。 效 的健 康 教 育方 法 ,0 7年 1月- 2 0 20 - 0 8年 5月我 院 对 川 崎 病 患 儿 实施 I 床护 理路 径 的健 康 教 育 , 得 了 满意 效 果 , 报 道 取 现

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在我们对川崎病、临床路径的定义以及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

在我们详细讨论了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其优势、具体内容、实施步骤以及实际效果。

在结论中对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临床路径在其他小儿疾病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川崎病、小儿、临床路径、整体护理、应用效果、优势、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实际效果、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川崎病概述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全身血管炎症性疾病,首次由日本小儿科医生川崎清在1967年首次报道。

该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以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幼儿和婴儿患病较多。

目前川崎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

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极易导致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心肌炎、甚至心脏衰竭。

因此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川崎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抗血小板药物。

川崎病病情波动性大,临床表现复杂,治疗过程中常伴有并发症。

采用临床路径来指导川崎病的护理和治疗,有助于规范化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1.2 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指根据临床实践和医学证据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化治疗流程和指导原则,旨在通过明确治疗目标、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小儿川崎病的整体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应用尤为重要。

通过制定详细的临床路径,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治疗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川崎病临床路径表单

川崎病临床路径表单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完善实验室检查
□ 患者家属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 上级医师查房
□ 整理送检项目报告,有异常者应当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
□ 初步确立诊断,予以相应治疗
□ 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
□ 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
□ 完成出院小结
□出院宣教




长期医嘱:
川崎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者姓名:____性别:____年龄:____门诊号:____住院号:________
住院日期:____年___月___日出院日期:____年___月____日标准住院日:10~14
时间
住院第1-8天
住院第9–14天
(出院日)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长期医嘱:
□川崎病护理常规
□饮食
□一级护理
□阿司匹林
□必要时营养心肌治疗(按需)
□肝功能异常者保肝治疗
□双嘧达莫片
临时医嘱:
□高热时降温处理
□随访血常规、CRP、血沉、心脏超声
主要护理工作
□ 入院宣教
□ 每日护理评估
□ 定时测量体温
□ 出院宣教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川崎病护理常规
□饮食
□阿司匹林
□一级护理
□双嘧达莫片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肝肾功能、凝血三项、心脏超声检查、输血前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ASO、2次血培养+鉴定+药敏、支原体抗体、呼吸道感染病原IgM抗体、EB病毒抗体X线胸片

(儿科)川崎病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

(儿科)川崎病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

6.专科观察与护理:
6.1□生命体征监测
6.2观察:
□发热□结膜□皮疹
□指端肿胀□缺氧
□心率□心律
6.3□氧疗
6.4□心电监护
7. □健康教育指导
8.有无变异:□有□无
9.□其他:
住院第6~9天 年月日
1.级别护理: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2.基础护理: □晨间午间、晚间护理 3.饮食: □普通饮食□治疗饮食 □试验饮食□母乳□其他: 4.专科观察与护理: 4.1□生命体征监测 4.2观察: □发热□结膜□皮疹 □指端肿胀□缺氧 □心率□心律 4.3□氧疗 4.4□心电监护 5.□健康教育指导 6.有无变开:□有□无 7.□其他:
住院号:
住院第10天(出院日) 年月日
1.级别护理: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2.基础护理: □晨间,午间,晚间护理 3.饮食: □]普通饮食□治疗饮食 □试验饮食□母乳□其他: 4.出院评估: 4.1症状体征: □未减轻□减轻 □明显减轻□消失 4.2疾病转归: □治愈□好转□未愈 □死亡□其他: 5.出院指导: □用药指导 □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宣教 □告知定期复查 □告知电话回访 □协助办理出院 6.□其他:
患者:
住院第 1 天 年 月日
1.□建立住院病历 2.完成入院评估: □基本情况□压疮□跌倒 □管道□疼痛 □生活自理能力 3.身份识别: □戴腕带□床头卡 4.入院宣教: □人员□环境□安全 □管理制度 5.级别护理: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6.□基础护理 7.饮食: □普通饮食□治疗饮食 □试验饮食□母乳□其他: 8.标本采集: □血标本□痰标本 □大小便标本 9.辅助检查: □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 □B超□C□T磁共振 □冠状动脉造影□其他: 10.专科观察与护理: 10.1观察: □发热□结膜□皮疹 □指端肿胀□缺氧□心率 10.2氧疗10.3□心电监护 11.□健康教育指导 12.有无变异:□有□无 13□其他;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接收的82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的总满意率(P<0.05)。

结论:川崎病患儿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川崎病;护理川崎病是小儿常见疾病,该病常常涉及到诸多部位于脏器,患儿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急性发热性出诊,发病部位具体包括眼部、口腔、皮肤、冠状动脉等,疾病严重常可导致患儿出现心血管病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

因此针对川崎病患儿,及时治疗非常关键,而小儿作为特殊群体,治疗过程常常会因各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2]。

近几年,本院针对川崎病患儿,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就应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我院门诊科室收治的8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川崎病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

观察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2±1.6)岁。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9±1.7)岁。

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编制临床护理路径由医院门诊护理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共同组成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

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效果。

方法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76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8例采取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21.05%比较明显更低(P<0.05)。

结论小儿川崎病患儿采取临床路径护理,可缩短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小儿川崎病;护理效果川崎病,为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儿临床症状较多,比如: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手足硬性水肿等[1]。

为改善小儿川崎病患儿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非常关键。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76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纳入研究的76例小儿川崎病患儿,纳入时间为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有关“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标准[2],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干预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抗拒本次实验者。

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16例;年龄分布在1-7岁,平均为(4.16±0.20)岁。

对照组38例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17例;年龄分布在1-7岁,平均为(4.14±0.23)岁。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价值。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儿科常规护理流程执行,比如对患儿家属进行常规健康宣教,指导患儿家属掌握患儿给药、用药方法,并常规处理患儿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

川崎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

川崎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

川崎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效果评价包括两方面:(1)U=了解,E=复述,R=回复演示;(2)1=好,2=一般,3=有待加强川崎病健康教育资料【解释病因】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综合症。

其病因发病机理不明,是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多侵犯冠状动脉,部分患儿形成冠状动脉瘤,其中少部分患儿冠状动脉出现狭窄,血栓,甚至导致心肌梗死。

【说明表现】本病主要见于小儿,2岁左右发病率最高,10岁以后发病少见,男孩多见,男女之比约2.3:1,无明显季节性。

主要表现为高热,常为不规则热,可高达40℃,持续可达5天以上,高热时可有烦躁不安,嗜睡,可引起抽搐;发热3~4天后,出现双眼结膜充血,唇干裂,潮红,有时有血痂,舌乳头突起,充血,似杨梅状,口腔及咽喉粘膜弥漫性充血。

同时,躯干出现多形性红斑,不发生疱殄或结痂。

急性期手足坚实性肿胀,掌跖及指趾端潮红,持续一周左右开始消退,在指趾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蜕皮,此症为本病特征性表现。

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表面不红,但有触痛。

【介绍治疗】1.急性期:(1)阿司匹林为治疗本病首选药物。

要保证药物按时按量的服用,热退后继续口服,持续用药达2~3个月。

服药过程中要注意定时查凝血功能和肝功能。

(2)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发病10天内使用效果较好,每公斤体重2g,,使用时注意速度,一般在10~12小时内输入。

2.恢复期:阿司匹林小剂量口服,抑制血拴形成。

有冠状动脉异常,服药至少一年,有冠状动脉瘤形成,则无限期的使用。

潘生丁口服,能抗血小板聚集。

【重点教育】1.发热:本病以高热为首要症状,高达40℃,持续5天以上,当出现高热时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或冰敷,避免因高热引起抽搐。

2.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少渣食物,以软食为主,避免进食硬性食物时损伤胃,肠粘膜引起出血。

3.活动: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应避免剧烈活动;当有冠状动脉瘤存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排便困难时可使用开塞露,避免排便用力时冠状动脉瘤破裂造成大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崎病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川崎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川崎病(ICD-10:M3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小儿心脏病学(第三版)》,(杨思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关于川崎病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指南》(Pediatrics 2004,第114卷,1708-1733页)。

1.至少持续发热5天。

2.以下主要临床表现至少存在4项。

(1)双侧球结膜充血,无渗出。

(2)口唇和口腔改变(口唇干燥皲裂,杨梅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

(3)多形性皮疹。

(4)四肢末端改变(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趾及指趾端红斑,亚急性2-3周内手指和足趾甲周脱皮)。

(5)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常为单侧。

3.排除具有相似表现的其他疾病。

发热大于等于5天,上述主要临床表现至少存在4项即可诊断为川崎病。

发热大于等于5天,主要临床表现不足4项,
但是超声心动图或血管造影发现有冠状动脉异常者,可诊断为川崎病。

若发热并有4项或4项以上主要临床指标,发病第4天即可诊断。

4.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并出现核左移、血小板计数升高、贫血、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到中度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无菌性脓尿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小儿心脏病学(第三版)》,(杨思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关于川崎病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指南》(Pediatrics 2004,第114卷,1708-1733页)。

治疗目标是减轻冠状动脉和心肌内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1.发病5-9天内给予大剂量IVIG(2g/kg),单次静滴(10-12小时),输注后48小时仍持续发热可再次给予。

2.阿司匹林(每天30-50mg/kg),热退后48-72小时减量至单剂3-5 mg/kg/d,持续用至发病后6-8周,直至无冠状动脉病变证据为止。

3.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仅限于应用2次或更多IVIG,仍持续发热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30.3川崎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肝肾功能、凝血三项、心脏超声检查、输血前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外周血涂片、尿培养、胸片、B 超、EB病毒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1.大剂量IVIG。

2.阿司匹林。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沉、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三项、心脏超声。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

2.血WBC计数及CRP基本正常。

3.皮疹、球结膜充血等急性期症状基本消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大剂量IVIG治疗重复使用后仍高热不退者。

2.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瘤样扩张甚至血栓形成),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对症处理,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二、川崎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川崎病(ICD-10:M3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