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

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

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川崎病(Kawasaki病)是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引起的关节炎和血管炎,是一种多种综合征。

它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可能会发展成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和心肌炎。

川崎病主要发生在小孩,从两岁到五岁的胎儿最容易染上这种病。

在中国,这种病的发病率一直在攀升。

不典型川崎病指的是患有此症状时未满足常规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情况。

不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时间超过5天、腹痛,发热,厌食,出现皮疹,多指、微热,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显示高白细胞和/或淋巴细胞计数、血液和尿液常规异常、出血素、血小板功能改变,胸部X线片,肝功和肾功能检查异常,血行动力学检查异常,炎症反应阳性、血凝阳性,心脏彩超异常,神经系统异常,淋巴细胞表型异常等。

诊断不典型川崎病关键在于病程延长。

因此,临床医生应对婴儿或幼儿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X线片,心脏彩超,血凝分析,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血行动力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以辨别是否是不典型川崎病。

对于已确诊为不典型川崎病的患者,治疗方案主要是采用免疫抑制疗法,由医师进行监测和控制,重点是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发展成心脏病。

根据不典型川崎病的特点,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病情和治疗方法进行处理,给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

在预防川崎病时,应注意保护小孩,防止感染,除了控制环境污染,避免接触有毒物品外,还可以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即及时完成接种。

幼儿应按时完成接种,一般小孩在12-15月时完成第一次接种,以预防感染可能引起的川崎病。

此外,家长应注意小孩的日常情况,及时就诊,如果患儿出现发热、腹痛、出现皮疹、多指、微热、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患上川崎病,用正确的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恶化甚至致死。

总之,不典型川崎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从发病率的攀升上看,我们应当引起警惕,加强对小孩的保护和检查,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一、川崎病简介这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在疾病初期,会有动脉、静脉与微血管发炎反应发生,有些病童会演变形成冠状动脉疾病。

最常发生的年龄是五岁以下的幼儿,由于此病在患者外观上会出现嘴唇的干裂溃烂、皮肤红疹及淋巴结的肿大,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二、临床特征(一)发烧:至少5天以上的高烧,使用退烧药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

(二)口腔、咽头黏膜充血;唇部发红、干裂、流血;舌头成草莓样。

(三)两眼结膜充血,但没有分泌物。

(四)颈部淋巴结肿大:大多单侧,会压痛但不会化脓。

(五)肢体末端变化:手指、手掌、脚趾、脚底会出现硬性浮肿及泛红;恢复期可能出现脱皮情形。

(六)发疹:通常为多样性无水疱性皮疹,以躯干为多,但四肢、脸部也会受波及。

※其他症状包括: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脓尿、肝功能异常、胆囊水肿、关节炎、接种卡介苗处红肿。

三、治疗方式(一)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可将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从20-25%降至5%以下,而施打 IVIG时间最好是在发病后5-10天内。

(二)口服 Aspirin 可抑制发炎反应及血栓的形成。

急性期使用高剂量,恢复期以低剂量服用,服用期间应定期追踪心脏超音波,何时停药应由医师决定。

(三)极少数病例会因冠状动脉瘤过大,需考虑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

四、照护注意事项(一)当病童发烧寒颤时,给予保暖及喝温开水;四肢温热时给予冰枕或擦澡,并依医师指示给予退烧药物使用。

(二)维持身体及口腔黏膜的清洁。

(三)鼓励患孩卧床休息,同时可减轻心脏之负荷。

(四)结膜发炎时,避免手揉眼睛,保持清洁即可。

(五)给予口腔护理:教导使用软毛牙刷或海绵牙刷刷牙,或用生理食盐水漱口。

(六)唇部干裂出血时可以护脣膏润滑,以防干裂更厉害。

(七)手脚关节疼痛厉害时可给予热敷,以减轻疼痛,移动患孩时要支托其疼痛之关节。

(八)手指、脚趾脱皮处可擦拭乳液滋润,必要时可戴手套及剪短指甲。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12例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12例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12例分析杜颖;吴雅玲;宋伟仓【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10)15【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K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MP 感染并不完全KD 的12 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2 例均有发热;球结合膜充血8 例;口唇改变、手足症状、皮疹各5 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 例;卡痕、脐窝、肛周黏膜潮红5 例;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各7 例;CRP 增高5 例;心脏多普勒彩超示冠状动脉病变(CAL)4 例;肺部改变8 例.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并及早应用高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及阿司匹林治疗,10 例痊愈,2 例呈IVIG 不反应.再次予IVIG 后痊愈.结论 MP 感染可并不完全KD,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发热、球结合膜充血是出现频度较高的症状,早期易误诊和漏诊,但对阿奇霉素、IVIG、阿司匹林规范治疗反应良好.【总页数】2页(P421-422)【作者】杜颖;吴雅玲;宋伟仓【作者单位】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洛阳,471003;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洛阳,471003;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R725.4【相关文献】1.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疱疹性咽峡炎并发不完全川崎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丁文玲;刘仁昌2.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不完全川崎病一例 [J], 史艳平;李小青;马英;李丹;吴胜会;刘毅3.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11例分析 [J], 孙大宏;任晓兰4.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12例分析 [J], 杜颖; 吴雅玲; 宋伟仓5.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不完全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张晶晶; 王程毅; 宋朝敏; 刘光华; 王世彪; 林翊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崎病非心血管并发症121例临床特点分析

川崎病非心血管并发症121例临床特点分析
g 。对照组 口服氟西汀 1 0~2 g d 0m / 。两组疗程均 为 4周 。
肝郁则横 逆克脾 , 志为思 , 脾在 脾虚则 思虑忧 伤 、 绪低 落 、 情
心烦 意乱 ; 脾为后天之本 , 虚则气 血亏虚 , 脾 故见 纳差厌 食 、
周 身乏力倦 怠 、 头晕 目眩 、 气懒言 , 少 脾虚 日久则伤 及五 脏 , 致气血 阴阳皆虚、 五脏 皆衰 , 出现全身不适 。因此 , 抑郁障 对 碍患者治宜益气养营 , 脾和肝 , 益五脏 , 补 补 理气 活血 , 养心
亡 的并发症 。因此 , 心血管病 变( 尤其是冠脉病变 ) K 是 D的 主要并发症 。因 K D可累及 全身多脏器血管 , 故可引起 多脏 器受损 。本 组资 料显 示 一 血管 病 变为 K D的 主要 并发 症
总之 , D并发症较多 , K 除心血管 系统损 害外 , 多预后 良
山东 医药 2 1 年第 5 01 l卷第 4 5期

经 验 交流 ・
红楼 汤 治疗 抑郁 障碍 12例疗 效 观察 1
郭士全
( 州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 苏徐 州 2 10 ) 徐 江 2 06
20 0 6年 2月 一 00年 4月 , 们采 用 中药 红楼 汤加减 21 我 治疗 抑郁 障碍患者 12例 , 1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
评分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两 组 不 同治 疗 时 间 的 IA D 评 分 比较 ( , -M I 分 i± )
临床 资料 : 文抑 郁 障碍 患者 12例 , 5 本 7 男 3例 、 19 女 1
例, 年龄 1 8—7 ( 13± . ) , 14 . 9 8 岁 病程 6— 6 1. 3 2 个 3 ( 8 6± . )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医疗护理措施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医疗护理措施

七、化脓性扁桃体炎旳诊疗原则
1.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发烧,体 温可达39度以上。
2.咽部检验:扁桃体充血呈鲜红或深红色, 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3.血常规检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4.应注意与猩红热、喉关痈相鉴别。
八 、 高热旳护理
1.提供患者合适旳休息环境,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 温、湿度合适,环境平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2.补充营养和水分,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 丰富易消化旳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3.亲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注意发烧类型、程度及经 过,同步观察尿量旳变化。定时测量体温,高热时至少应 1次/h,高热惊厥时注意预防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 镇定等处理。
4.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确保按时、足量,现配现用。 5.加强口腔护理2~3次/d或进食前后漱口。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六 、 川崎病旳诊疗原则
发烧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体现中4项者, 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疗为川崎病:
1.四肢变化:急性期掌趾红斑,手足硬性水 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
2.多形性红斑。 3.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 4.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
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
米汤、果汁、蔗水、马蹄水、绿豆汤等。 4、宜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及滋润旳食品,如青菜,番茄、
胡萝卜、黄豆、豆腐、豆浆、梨子、冰糖、蜂蜜、百合汤 等。 5、吃软食或者流食,能有利于消化以及吞咽。可多吃绿豆 汤、青菜、番茄、豆腐、胡萝卜以及金橘、梨子、橘梗等。
天 • 颈淋巴结肿大1.5cm以上 • 多单侧发生 • 非化脓性,触痛不明显 • 偶有颌下弥漫性肿胀,可能被误诊为“腮

川崎病的症状

川崎病的症状

川崎病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川崎病的症状*二、川崎病的并发症*三、川崎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 川崎病吃什么好2. 川崎病不能吃什么川崎病的症状1、主要症状: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

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着,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

发热不久(约1~4日)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

2、其它症状:往出现心脏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

患者脉搏加速,听诊时可闻心动过速、奔马律、心音低钝。

收缩期杂音也较常有。

可发生瓣膜关闭不全及心力衰竭。

作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可查见多数患者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

偶见关节疼痛或肿胀、咳嗽、流涕、腹痛、轻度黄疸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

急性期约20%病例出现会阴部、肛周皮肤潮红和脱屑并于1~3年前接种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现红斑或结痂。

恢复期指甲可见横沟纺。

川崎病的并发症1、胆囊积液可能在疾病发作后两星期内出现,多出现于亚急性期,可发生严重腹痛,腹胀及黄疸。

在右上腹可摸到肿块,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证实。

大多自然痊愈,通常不需特别的治疗,偶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或肠道出血。

2、关节炎或关节痛发病两星期内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有文献报告甚至症状可持续达4个月之久。

常发生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大小关节均可受累,约见于20%病例,随病情好转而痊愈。

3、神经系统改变由于血管炎,在急性期本病可引起无菌性脑脊髓膜炎、面神经麻痹、听力丧失、急性脑病和高热惊厥等,临床多见,恢复较快,愈后良好。

部分患儿颅压增高,表现前囱隆起。

少数患儿颈项强直,可有嗜睡、双眼凝视、昏迷等意识障碍。

非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分析

非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分析

非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分析
向梅;罗文英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9(22)8
【摘要】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出疹性疾病。

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变和淋巴结增大,好发于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

近年来KD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非典型病例也逐渐增多,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误诊误治。

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KD52例,其中1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占23.1%,现就12例非典型KD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向梅;罗文英
【作者单位】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蒙自,661100;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蒙自,66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
【相关文献】
1.27例非典型川崎病临床分析 [J], 黄文红;张伯秋;叶红
2.小儿非典型川崎病20例临床分析 [J], 侯玮;魏增华
3.非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分析 [J], 周进
4.非典型川崎病48例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的探讨 [J], 方彩文;徐小娟
5.精河地区56例小儿非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临床分析 [J], 安丽娅;李胡兰;王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崎病课后总结

川崎病课后总结

川崎病课后总结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其特点是高热、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本文将对川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

一、病因川崎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有研究发现与感染、免疫异常和遗传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免疫系统异常都可能是引发川崎病的原因之一。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典型病例的特点是高热持续5天以上,并伴有以下症状: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皮疹、手足红肿和淋巴结肿大。

此外,川崎病也可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表现为心血管病变、肝功能异常、腹痛、腹泻等。

三、诊断川崎病的诊断依据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一般来说,如果患儿出现高热5天以上,并伴有上述典型症状,应考虑川崎病的可能性。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对诊断川崎病有一定帮助,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四、治疗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为基础。

一般来说,患儿被确诊为川崎病后应及早开始治疗,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

免疫球蛋白可降低炎症反应,而阿司匹林则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五、预后大部分川崎病患儿经适当治疗后病情能够缓解,预后良好。

然而,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炎等。

因此,对于川崎病的患儿,家长应及时就医,并严格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和复诊。

六、预防目前尚没有特效的川崎病疫苗,但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和定期接种疫苗可能有助于降低川崎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也是预防川崎病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针对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及早治疗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在预防方面,尚无特效疫苗,但母乳喂养、定期接种疫苗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
【摘要】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12例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大于5天并伴咳嗽,均有冠状动脉损害。

结论:不典型川崎病亦多发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早期进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利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儿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病例,其中男8例,女4例,男女之比2:1,年龄分布为6个月至5岁,其中6个月至3岁10例,3岁至5岁2例。

1.2 方法
不典型川崎病采用日本川崎病研究班推荐的川崎病诊断标准[1]。

并除外eb病毒,肺炎支原体,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

12例患儿均送检血常规,尿常规,crp,esr,心肌酶,肝功生化,做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检查。

2 结果
2.1 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患儿中均表现为持续发热大于5天并伴咳嗽,发热多为中等度发热,咳嗽不剧烈,仅2例有双眼球结膜充血,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5cm,1例有杨梅舌。

全部病例均有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扩张标准参照参考文献[2-3]。


沉及crp均增高,白细胞升高4例,占33.3%;血红蛋白88~100g/l,10例,占83.3%;血小板升高8例,占66.75%。

x线表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2.2 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量为1g/kg,5~6小时输入,每日1次,共2日。

同时口服阿司匹林30~50mg/kg.d。

11例患儿在ivgg后当日体温下降,第2日体温正常。

1例患儿ivgg后第3天体温一过性38℃,未用退热药自行降至正常。

咳嗽症状亦随之好转消失,ivgg在发热6~8天使用,住院10~12天复查心脏超声9例正常,3例出院1个月正常。

阿司匹林于热退后3日减为5~10mg/kg.d口服至冠状动脉正常,总疗程6~8周。

3 讨论
川崎病(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其病因未明,但发病呈一定的流行性、区域性及明显季节性,年龄分布4岁以下者占80~85%,死亡率0.5%左右,复发率占2~3%,同胞发病率占1~2%。

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川崎病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

而且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链球菌致热外毒素(spe)等微生物毒素类超抗原和细菌热休克蛋白(hsp)65抗原模拟宿主自身抗原的致病作用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病程早期为全身微血管炎,约5日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炎,10日左右波及全层动脉,约12日部分病例在急性期形成冠脉瘤,急性期后可有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内膜异常增厚,钙化,血浆成分侵润,肉芽增生,继而机化导致冠状动脉狭
窄,闭塞或血管再疏通。

为小儿时期并发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疾病,10天内未经及时治疗者冠状动脉病变达25%~40%。

典型川崎病不难诊断,川崎病(kd)如本组病例大部分仅表现发热,咳嗽,而无川崎病(kd)的手足硬性水肿,不定行皮疹,口唇潮红等典型表现,如无临床经验很难确诊,容易误诊漏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故临床有持续发热不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发热大于1周者应警惕不典型川崎病kd[4],早期给予心脏超声检查,检验血esr,crp,血常规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有ivgg不反映(是指发病3~9天内大剂量ivgg后发热仍持续48小时以及crp、wbc等检查未显著改善者)应重复ivgg;糖皮质激素;乌司他丁;抗细胞因子疗法等治疗。

总之首次ivgg不反应者占15.4%,重复使用仍不反应者为7.5%,预后不良。

为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进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利于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全国小儿心血管学习班讲座讲义.川崎病和心血管并发症[m].5版.日本川崎病研究班,2002,2.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1-213.
[3]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4.
[4]刘跃梅.江西省赣南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教授[n].大众卫生
报,2003-12-25.
注:
①病例来源:赤峰市第二医院档案室. [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