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临床特征分析
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小儿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小儿川崎病的典型表现包括持续性高热、结膜充血、唇、口腔和舌头黏膜充血、皮疹、手足红肿、淋巴结肿大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多器官受累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有些患儿可能并不具备典型表现,因此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和体征,及时进行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在诊断小儿川崎病时,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功能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等免疫学检查。
这些检查项目有助于确认炎症反应程度、心脏受累情况以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三、心脏超声检查。
小儿川崎病患儿在发病后2周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冠状动脉瘤、心肌炎等心脏并发症的情况。
心脏超声检查对于小儿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时发现心脏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
如血清免疫球蛋白、心肌酶谱、心电图、血清抗心肌抗体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小儿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合心脏超声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及时明确诊断,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小儿川崎病的诊断,医生需要全面综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心脏超声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23例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分析

病变者或根据新发症状 , 同时排 除其他 疾 病后 , 即可诊 断为不 完全 川崎 病 : ① 发 热 5天或 5天以上者 ; ②发病 初期 四肢末 端
改变 , 包 括掌跖 红斑 , 手 足 硬 肿 及 恢 复 期
不完全 川崎 病 患儿表 现 为 发 热 ( 2 3 / 2 3)
眼球结膜充 血 , 多形性 皮疹 , 颈 部淋 巴结
非 化 脓 性 肿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川 崎 病 的 病 因 目前 尚未
退, 患 儿住 院 时 间 l 0~1 5天 , 超 声心动 图 检 查 显 示 冠 状 动 脉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恢 复 。
结论 : 不 完 全 川 崎病 患 儿 早 期 由 于 临 床 症
5 2 3 0 0 2广 东 东莞 市 妇 幼保 健 院 儿 科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 5.1 6 2
选择典 型川 崎病 患儿 3 0例作 为对 照组 。 其 中男 1 8例 , 女 1 2例 , 年 龄 6个 月 ~8 岁, 平均 4± 4岁 ; 两组患儿在年龄 、 病程 、 症状 、 体征等各 方面 差异 无显 著性 , 无 统
( 6 8 . 1 8 %) ; 冠状 动脉 管壁增 厚粗 糙 7例
( 3 1 . 8 2 %) 。x线 片结 果 显 示 肺 纹 理 增 粗 1 3例 ( 5 6 . 5 2 %) ; 肺 野 有 斑 点 状 影 5 例 ( 2 1 . 7 4 %) ; 心 电图检 查结果 显示 s T —T 改 变 5例 , 窦 性 心 律 不 齐 6例 , 窦 性 心 动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36例的临床分析

梅舌 、 口腔 黏膜 充 血 、 口唇 皲 裂 、 巴结 肿 大 、 淋 肛周 潮 红或脱 皮等 情况 ; 常 规 、 电图及 彩 超 特 点及 预 后 血 心
情况 。
2 结
果
本组 3 中除发 热外 , 6例 其他 临 床表
1 资料 与方法
11 临床 资料 . 20 07年 9月 至 2 1 0 1年 9月我 科 收
有病例经确诊或拟诊后立 即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
蛋 白(VG) /g单 次使 用 ,4h内输 注 。有 血 小 II 2gk 2 板升 高者 , 同时 口服 双 嘧达 莫 3~5mg・ g ・ ~, k~ d
分 2次 口服 。
15 观察 内容 .
患者 是否存 在发 热 、 结膜 充血 、 球 杨
充血、 口唇皲裂 ;3 多形性红斑、 () 皮疹 ;4 手足早期 ()
硬肿 、 后期 膜状脱 皮 ;5 非化 脓性 淋 巴结 肿大 。 ()
1 3 检查 方 法 .
超。
(7 8 ) 最高可达 70X 0/ ; 7 .% , 2 L 白细胞升高 2 1 2例 ( 11 。c反应蛋 白增高 2 6 .%) 3例(3 9 ; 6 . %) 血沉增
电图异常 4例 (1 1 ) 主要表现为 P 1 .% , R间期和 Q T
间期延 长 。心 脏 彩 色 多 普 勒 检 查 示 冠 状 动 脉 扩 张 (> m) 9例 (50 )未 发现 冠状动 脉瘤 。 4m 者 2 .% ,
l 1 2 1
Gu n x dc l o ra , u . 0 2, o. 4, o 8 a gi Me ia un lA g 2 1 V 13 N . J
能封 闭 了血 管 内皮 的免疫性 炎性 反应 , 能提供 某 种 可
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

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作者:邢学伟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KD患儿治疗的方法,为KD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6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KD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四季均可发病,年龄以4岁内为主;典型KD 37例,不完全性KD 9例。
典型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70%,不完全性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44.44%,不完全性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典型KD(P10 d治疗典型和不完全性KD 在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
结论重视川崎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KD诊断,早诊断,早治疗能降低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改善川崎病的预后。
[关键词]儿童川崎病;临床特征[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7-66-03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病因未明,多以患者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且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
KD易侵犯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等严重心血管病变,因此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为儿科重症之一[2]。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分析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46例KD患儿,其中男26例,女20例,男︰女为1.3︰1;发病年龄4个月~14岁,平均3.87岁,其中4个月~1岁14例,2~3岁16例,4~5岁12例,6~14岁4例,5岁以下患儿占91.30%。
1.2 诊断标准均符合200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KD的诊断标准:发热>5 d,符合4条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四肢末梢变化,多形性皮疹,双侧球结膜充血,口唇和口腔变化,急性期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即诊断为典型KD;不明原因发热≥5 d,同时符合2~3条其他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冠状动脉病变(CAL),则诊断为不完全性KD。
13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文章编码 : 1 0 0 1 — 8 1 3 l ( 2 0 1 3 ) 0 2— 0 1 0 3— 0 2
Cl i n i c a l An l y s i s o f I n c o mp l e t e Ka s a wa k i Di s e a s e: 1 3 Ca s e s
( A H A) . m e nw a h i l e , p e d i a t i r c i a n s  ̄ x or p i e n es c p l a y e d a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i n c o m p l e t e K D. a n l y z e t h e i r v a r i i f e d a n d a t y p -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点、 心脏彩 色超声 心动图等 临床资 料进 行 比较 。结果 : D临床诊 断指 标 中的症状 发生率 较典 型性组 I K
低,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实验 室检查指 标 白细胞 、 一 应蛋 白、 C反 血小板 及血 沉等差 异无 统计学 意义 。I D组 二维 超声 提示 冠状动 脉受 累率 3. % , K 5 8 典型性 组为 2 . % ,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结论 : 32 差 I D冠状 动脉病变发生率高 , K 临床应 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 关键词 ] 川崎 病 , 非典型性 ; 诊断 ;儿童 [ 中图分类号 ] R 4 5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0 2 2 1 ) 1 4 .3 075 6 ( 0 2 0 - 50 0
t e r u n a e,g n e ci i e tr s lboa o x m n to s,he r oo pp e x m i n lc we n 2 g o psi g e d r, lnc f au e a rt r e a i ai n y atc lr Do lr e a ne a d ee t r adig a we e a ay e y S S 1 . ot r . R e uls: e i cde c fs mp o fc ii a a o t e c r o m r n lz d b PS 0 s fwa e r 7 s t Th n i n e o y t ms o ln c ldig si n c
们对该病认识 的不断深入 , 一些表现不典型或不完
全符 合川 崎病 诊 断标 准 的病 例 , 国 内外 的报 道越 在 来 越 多 。 日本 最 近的研 究 表 明 , K 占 K 患 儿 的 ID D
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意义

6项诊 断标 准中 的 2 ~4项 。其 中 同时 具 备 4项 主 要
表现 的 1 6例 ( 3 3 ) 具 备 3项 主 要 表 现 的 1 5. , 1例 (6 7 ) 具 备 2项 主要 表 现 的 3例 ( 0 0 ) 全 部 3. , 1 .
【 键 词】 皮 肤 黏 膜 淋 巴结 综 合征 }不 完 全 ;临 床特 点 ;早 期诊 断 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圈分 类 号】 R 7 54 中 2 .
【 献 标识 码 】 B 文
【 文章 编 号】 D :03 6/. s 623 1. 01 1. 3 OI1. 99ji m 17—5 12 1 .20 9 s
例 , 声 心 动 图异 常 1 例 。结 论 不 完全 性 川 崎病 容 易误 诊 , 超 1 对发 热持 续 5天 以 上 , 生素 治 疗无 效 时应 提 高 警 惕 , 抗 及 时化 验 血 常规 、 沉 、 应 蛋 白 、 测 血 小板 , 及 早 行超 声 心 动 图检 查 以 了解 冠状 动 脉 情 况 。 血 C反 监 并
病例 均有 发 热 , 结 合 膜 充 血 2 眼 5例 ( 3 3 ) 唇 红 、 8 . , 杨 梅舌 2 例 ( 6 7 , 淋 巴结 肿大 1 3 7 . %) 颈 4例 (6 7 ) 4 . , 皮疹 1 2例( 0 0 ) 手 足硬 肿 7例 ( 3 3 ) 指 趾 端 4 . , 2 . , 脱皮 2 8例 ( 3 3 ) 9 . 。另外 还有 1 7例 ( 6 7/ 患 儿早 5 . ) 9 6 期 ( ~5 ) 3 天 可见 肛 周黏 膜 潮红 、 屑 ,0例 ( 3 3 ) 脱 1 3 .
不完全川崎病36例论文

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川崎病(kd)即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主要累及小型动脉的急性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
不完全也称非典型,是指临床指标达不到完全符合诊断川崎病标准的病例,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的不典型,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困难,1997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川崎病患者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81例患者中,典型kd 45例(55.6%)为典型组,其中男28例,女17例,男女比1.65:1,年龄3.6±1.8岁;不完全kd 36例(44.4%)为不完全组,男22例,女14例,男女比为1.57:1,年龄3.5±1.9岁。
诊断标准:⑴主要临床表现:①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②多形性红斑;③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唇充血皲裂;④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⑤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1]。
⑵典型kd:不明原因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伴其他5项主要临床表现中的至少4项,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称为典型性kd[1]。
⑶不完全kd:不明原因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伴其5项主要临床表现中不足4项,在排除其他需要与相鉴别的疾病后,也可诊断,称为不完全性kd[2]。
⑷冠状动脉病变(cal):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值:≤3岁2.5mm;4~9岁3.0mm;10~14岁3.5mm。
①轻度扩张:冠状动脉内径≥3.5mm,≤4mm;②中度扩张度:冠状动脉内径4~7mm;③重度扩张:冠状动脉内径≥8mmm,为巨大冠状动脉瘤[3]。
检测项目: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积(hct)、血沉(esr)、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临床表现:不完全kd 36例中具备除发热外的3项主要指标18例(50.0%);具备除发热外的两项主要指标10例(27.8%);具备除发热外的1项主要指标7例(19.4%);除发热外不具备主要指标1例(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临床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07T13:54:08.7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作者:冯斌天
[导读] 和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相比,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因此医生要着重对淋巴结肿大以及口腔黏膜充血进行检查。
(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甘肃金昌 737200)
【摘要】目的:对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川崎病治疗的28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根据疾病种类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全部患有典型川崎病,观察组患儿全部患有不完全型川崎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
结果:经过研究得出,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生率分别为发热(100%)、淋巴结肿大(85.71%)、口腔黏膜充血(64.29%)、眼结膜充血( 50%)、多形性皮疹(14.29%)。
对照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结论:和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相比,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因此医生要着重对淋巴结肿大以及口腔黏膜充血进行检查,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146-01 川崎病在临床上常被称之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多发于婴幼儿身上,其包括典型川崎病和不完全型川崎病。
本文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川崎病治疗的28例患儿进行研究,研究取得了非常有应用价值的结果,下述内容是主要的研究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川崎病治疗的28例患儿,将其根据疾病种类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例患儿全部患有典型川崎病,观察组6例患儿全部患有不完全型川崎病。
对照组女性患儿6例,男性患儿8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15±1.84)岁;观察组女性患儿5例,男性患儿9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03±1.75)岁。
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故而可以对二者之间进行比较(P>0.05)。
1.2 研究方法
根据两组患儿的病历,对两组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以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间的差异进行研究[1]。
1.3 诊断标准
典型川崎病患儿需符合下述内容的项数不少于四项,第一,发热时间超过五天。
第二,双侧的眼结膜里有充血,但是血没有渗出来。
第三,颈淋巴结肿大的直径超过1.5厘米。
第四,具有多种形状的皮疹。
第五,唇部充血且皲裂,口腔黏膜内有充血,杨梅舌发生改变。
第六,急性期手足发硬发肿。
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都有发热现象出现,并且符合上述其他几项的项数不能超过四项[2]。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中的关键数据整理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其进行处理,与研究有关的数据都是计量资料,这些数据的表示形式为平均值±标准差,采用t检验对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比较,在检验完成之后,如果P<0.05,则表明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
2.结果
2.1 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
经过研究病历得出,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都有发热现象出现,并且淋巴结中的和口腔黏膜充血的发生率也很高。
具体的临床表现发生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
经过研究得出,对照组14例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例数为2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14例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例数为5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5.71%。
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3.讨论
川崎病在临床上常被称之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多发于婴幼儿身上,其包括典型川崎病和不完全型川崎病,典型川崎病是指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大多相符,不完全型川崎病是指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符合程度不高。
目前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皮肤出疹情况对典型川崎病进行确诊,但此种确诊方法不适用于确诊不完全型川崎病,因为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少,并且表现程度也不是很高。
本文得出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生率分别为发热(100%)、淋巴结肿大(85.71%)、口腔黏膜充血(64.29%)、眼结膜充血(50%)、多形性皮疹(14.29%)。
因此,对出现发热情况的患儿要着重对淋巴结是否有肿大以及口腔黏膜内是否有出血进行检查。
除此之外,通过超声检查对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检查,容易将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出来,对患儿的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既可以将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极大地减少,也可以将不完全型川崎病的确诊率明显提高。
经过研究得出,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都有发热现象出现,对照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综上可知,和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相比,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因此医生要着重对淋巴结肿大以及口腔黏膜充血进行检查,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欧阳丽,戈妍.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259-260.
[2]周铁波,何兵,赵娟,等.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临床特征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4):646-649.
[3]卢俞任.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与临床表现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6):30-31.
[4]李青.21例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73-74.[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