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选择了李光耀 - Channel NewsAsia
新加坡成立的历史

新加坡成立的历史1959年6月,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李光耀在释放8名被英方逮捕的人民行动党党员同时是马来亚共产党党员的前提下接受了新加坡总督威廉古德邀请邀请。
1956年6月5日,年仅35岁的李光耀宣誓就任新加坡第一届自治政府的内阁。
此后,李光耀一直希望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
1961年5月27日,马来亚内阁拉赫曼在新加坡公开演讲,建议合并马来亚、北婆罗洲沙巴、沙捞越、文莱和新加坡,创立新的马来西亚共和国。
在新马合并的问题上,以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与社会主义阵线出现分歧。
人民行动党从新加坡地小人少、无自然资源、夹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大国之间的实际情况考虑,力主并入马来西亚以求得生存。
经过李光耀的多方斡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终于在1963年9月16日合并成为马来西亚联邦,这天也是李光耀40岁生日。
合并后,新加坡在马来西亚联邦内有一定的独立性,李光耀的身份仍然是新加坡。
新加坡原以为在加入马来西亚后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但始料不及的是,印度尼西亚并不满意身旁突然出现一个强大的邻居。
在马来西亚成立后,印尼便断绝了和马来西亚的外交关系,禁止马来西亚的商人到印尼做生意,很多新加坡商人因此破产。
合并也没有理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政党关系及紧张的种族关系。
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指责马来西亚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义”,使马来人在联邦内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并在幕后煽动在新加坡的马来人反对新加坡自治邦政府。
9月,第二次种族骚乱再次爆发,造成120人死亡、109人受伤。
1965年,以李光耀为代表的人民行动党同马来西亚的所有反对党联合成立了“马来西亚团结总机构”,并发起“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运动”反对中央政府的种族歧视政策。
人民行动党在马来半岛越来越活跃,马来西亚当局担心人民行动党会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政党,将主宰整个马来西亚,把马来半岛变成华人的天下,于是他们决定把新加坡逐出马来西亚。
起初,这只是一种具有威胁性质的驱逐,因为新加坡有优良的港口,如果真的分离出去,对马来西亚也是一种损失,他们只是想教训一下李光耀及其追随者,让他们乖乖屈服于马来西亚当局。
李光耀养生秘诀

李光耀养生秘诀!2015年5月10日星期日新民网: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编辑邮箱:************.cn读者来信:*************.cn责任编辑∶王燮林视觉设计∶黄娟B15/长命百岁长寿之道先贤资生文!张雨义李光耀养生秘诀在“"#$%年上海市十大寿星(月"(日凌晨,被誉为“新加坡国根据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年出版可以增长知识,博学多才,还可以防治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有一父”“、现代新加坡的缔造者”和“小国大《新加坡选择了李光耀》丛书,先生当疾病,养德健身。
他说:许多疾病来源于闲男一女两位百岁寿星亮相现场。
总理”的李光耀先生因病去世,享年&$时分享他的养生之道,由于年纪大不良的情绪和不良的品行,读书是最好他们胸佩彩花,被请上舞台,各岁。
他不但“文可安邦,武能定国”,在养了,只吃清淡食物如粥、白肉和鱼肉,的心理疗法和道德规范,读书万卷,等路媒体记者蜂拥而上,长枪短炮生方面也堪称楷模。
进入耄耋之年,仍不吃红肉。
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使自己的精不齐刷刷地对准他俩,闪光灯欢快是身手矫健,精神饱满,耳聪目明,思维二!注重锻炼"先生非常注重锻神、品行进入新的境界,成为一个脱离地眨着眼睛,有关部门领导向他敏捷。
归结起来,先生的养生要诀主要炼身体,并谙熟锻炼强身的途径。
他低级趣味、有道德修养的健康人。
住俩敬献鲜花……无疑,他俩是今有以下几个方面:讲究膳食、重视锻炼、认为,只有增强了体质,才能少生病,四!科学看待药物。
对于养生,李天的明星。
这两位百岁明星,其博览群书、科学看待药物。
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李光耀锻炼身光耀既不把药物视为“救星”,也不讳中一位就是$#%岁的徐仁卿老一!讲究膳食"先生曾经特别爱体从不间断,他经常运动的项目,包疾忌医,他深深懂得药物只能医病,的先生。
吃油炸鸡翅,爱喝啤酒、葡萄酒,饭量括跑步、游泳和骑车。
自不惑之年起,不能健体,过分依赖药物会降低身体徐仁卿,$&$’年出生于江苏也大,因此身体很胖。
新加坡“铁腕国父”李光耀

度评 价他“ 能透过宜传 的迷霉 . 无比准确 地 阐述 我们 时代 的问题 及 解决之 道 . 他
从未 过 错 ”
李光耀 l 9 5 9 —1 9 9 0 年 问手 H 任新加坡
总胛 , 令新 加 坡 成 功 地 “ 从 第 ■址 界 跻 身
第一址 ” 退下总理职佗后的 2 0年 . 他 仍 活 跃 新 加 坡 和 r 司际 事 务 I } 1 2 0 1 0
新) J l 1 坡 曾 址 英 民地 , 伞 光
英 剑 桥 大 学 接 受 _ r高 等 教 育 , 供 至 被 英同官 员肴 作“ 苏伊 I 运{ 1 I f 以 东 最 棒 的 英 同 人 ” 前 ‘ 相 莱 尔 称 他 为“ 我 遇 到 的 最 睿 智 的 领 导 人 ” 撒 切 尔 夫 人 也高
或 行 格 斯 顿 之 列 ” “ 强 火 的 政 治 人 物
被I 小 雠 台 之 类的评论 从 2 0 t t t . f d .
被 敬 龆之 I 1 _ 1 J . 我 认 为 5 基 稚 维 利 是 埘
} 退 下来 , 2 0 I 1 印正式退 f f | 1 人 J , 仇 保 了 议 会 中的 席 化
坡 我 放 弃 了什 么 ? 我 的 生 活 ’”
史的 巨人 , 他 会以现 代新 加坡之 父 和 了 起 的 哑洲 战 略 家 之 破 后 人 铭 记 ” 英 首 相 忙梅 伦 称 李 光 耀 “ 一 饩 是 英 的 朋 友 , 包 括 我 内 的 多 位 英 首 卡 } { 都 曾从 他 睿 钟 的 建 议 中受 益 匪 浅 ” 一
找治 l 刊模 式 的足迹 . 最 终 他决 定学 习
订 人
得r 际 的 尊 匦 一他 经 常 从 战 略 高度 为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Set up an efficient and uncorrupted government • Check and balance • Prevent corruption • Simplify the administration
• Garden City
Contribute to the harmony among the nationalities
Encourage elitism
• Meritocratic principle.(The development is decided by the leaders,so the leaders should be elites) • Elitism education.(Concentra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excellent persons)
• He led Singapore from 1959 to 1990 and remained a member of parliament after leaving the office of prime minister. He resigned as "Minister Mentor "in 2011. His son, Lee Hsien Loong, is Singapore's third and current prime ministe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Set up a self-contained law system, which even sets the ordinary behaviours of the citizen. The law in Singapore is very practical and executed strictly. • Strict rule and restriction for the officials.
李光耀的实用主义与新加坡的经济变迁

李光耀的实用主义与新加坡的经济变迁张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与城市规划系助教授自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以来,李光耀就出任政府总理,直至1990年卸任总理转任内阁资政,到2011年才完全卸任。
李光耀站在新加坡政权的巅峰长达52年。
无怪乎他的名字几乎已经变成了新加坡的代名词。
当然他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
无论如何,最为李光耀赢得声誉的显然是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骄人的经济成长。
他接手时,新加坡的年人均GDP仅为500美元左右,现在已经超过5万美元。
因此,所谓新加坡模式早已成为世界各地学者和政府争相研究和效仿的对象。
李光耀在其自传当中和各种公开场合反复表达自己是个实用主义者。
如果有一个词可以概括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策略和变迁轨迹,或许也应该是实用主义。
尽管把一个国家的经济变迁与某个领导人的个人理念联系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也难免失之偏颇,但李光耀和新加坡的确为我们提供了进行此类分析的一个珍贵案例。
李光耀的实用主义李光耀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实用主义者。
他说:“我未接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的指导,我只对在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
他关心的是解决人们实实在在的问题:工作挣钱、衣食住行、生儿育女。
他既看不上空头理论家也不屑于取悦大众,只是固执己见,坚持去做为自以为对的事情。
他一直强调要保持现实、务实的头脑,不要被理论束缚和限制住。
虽然实用主义貌似反理论,但它本身也是一种有自己的实质性哲学根基的理论。
当然每个实用主义者都可能各不相同。
这与一个人深层的信念结构有关。
一般而言,实用主义者只对给定单一目标下不同手段的正当性和有效性的审视及其选择感兴趣,但是往往拒绝或忽略对目标本身的正当性、以及多重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深层次的审视。
这里我并不打算去评价李光耀个人的信仰和信念,只是试图去分析他的信念和意志如何会与他治国的理念和政策的取舍相关联,特别是经济方面的。
李光耀宣称自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神论者,而是个不可知论者,也就是说他对神的存在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新加坡建国以来最大的“新闻官司” 李光耀等状告美报获胜

新加坡建国以来最大的“新闻官司” 李光耀等状告美报获胜颖中
【期刊名称】《新闻记者》
【年(卷),期】1995(0)9
【摘要】7月26日,新加坡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起“新闻官司”宣判。
新加坡高等法院认定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对资政李光耀、总理吴作栋和副总理、李光耀之子李显龙的诽谤成立,判令该报赔偿吴作栋35万新加坡元.赔偿李光耀、李显龙各30万新加坡元,合计95万新加坡元,约合67.85万美元。
舆论指出,这一判决创下了新加坡有史以来名誉损害赔偿的最高纪录。
在此之前的最大案件是在1984年李光耀控告他的一名政治对手郭潮川在竞选群众大会上两次恶意中伤自己,法院判处被告每次口头中伤赔偿20万元,两次共赔偿40万新加坡元。
【总页数】3页(P25-27)
【关键词】李光耀;新闻官司;新加坡元;李显龙;论坛报;答辩人;《远东经济评论》;起诉人;高等法院;当事人
【作者】颖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9.3
【相关文献】
1.从法院状告新闻媒体谈起——一起名誉侵权官司所引发的思考 [J], 冷静;;
2.内科女医生状告雷纳眼科--对一起近视矫正手术官司的新闻调查 [J], 陈兆平
3.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用一生与艾滋病战斗/孟昭文获任美众院民主党助理党鞭/李光耀姑姑是新加坡首位华族女医生 [J],
4.这场新闻官司说明了什么?──原告诉讼要求被驳回,《威海晚报》社终获胜诉 [J], 王士波
5.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新闻科研项目取得突出成绩中国的现代新闻学正在诞生吗?——《新闻事业与现代化建设》科研项目述评 [J], 碣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光耀—— 奉献新加坡 直至生命最后

让我自豪, 在这个国家,夜 晚出门, 我从来不感到害 怕。 ”(一位名叫奥斯曼的脸 谱网友)
— —— “ 他 是 我 的 人 生 教 师 ,是 我 的 鼓 舞 者 …… 深 深 怀念。 ”(一位名叫高的脸谱 网友) 综合新华社报道
背景资料
李光耀一生重要时间点
— ——1923 年 9 月 16 日 : 出 生 于 新 加 坡。 当时,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
张旌/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3 月 23 日病逝。 作为新加坡开国之父, 他为新加坡的社会发 展和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张 2005 年 8 月 9 日拍摄的资料照片 显示,在新加坡建国 40 周年庆典上,李光耀 观看飞行表演时用手堵住耳朵。
新华社/法新
相关报道
朴槿惠将于 29 日访新 参加李光耀葬礼
中 新 网 3 月 23 日 电 据 韩 媒 报 道 , 韩 国青瓦台发言人闵庚旭 23 日称,韩国总统朴 槿 惠 将 于 当 地 时 间 29 日 下 午 2 时 参 加 在 新 加坡国立大学举行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 国葬。
朴 槿 惠 23 日 发 表 声 明 对 李 光 耀 逝 世 表 示哀悼,并回忆了他与韩国的特殊缘分。
“最后一片叶子,将在什么时候飘落? 我感到活力和 精力在慢慢衰退……但这就是生活。 ” — ——李光耀
A 发布公告
据 新 加 坡 总 理 公 署 23 日发布的公告, 新加坡前总 理 李 光 耀 凌 晨 3 时 18 分 在 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 享年 91 岁。
李光耀纪事年表

李光耀纪事年表2015年3月23日我常被指干预人民的私生活。
是的,如果我没有这么做,我们不会走到今天。
我可以无悔地说,如果我们不干预很私人的事,如谁是你的邻居,你如何生活,你发出的噪音,你如何吐痰,你所用的语言,我们不会有今天,我们不会取得经济进步。
我们决定什么是对的。
其他人怎么想不重要。
——国庆群众大会1986年8月17日我们也许是个小国,这我们承认,但我们也拥有‘成就情结’。
那是我们的情结。
我们能够面对全世界,我们正眼面对全世界。
每一名国民服役人员手上握着的枪,都是我们自己付钱买的。
没有人免费送我们那把枪,而我们因此能够正眼面对全世界。
——《成就情结》安顺民众联络所国庆日庆祝活动演讲1972年8月12日1923年9月16日:在新加坡甘榜爪哇路92号家中诞生。
1936-39年在莱佛士书院和莱佛士学院求学。
1946-50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并在伦敦获得执业律师资格。
1950-59年执业当律师,出任多个工会的法律顾问。
1950年8月:从英国返回新加坡。
9月:同柯玉芝结婚。
1952年长子李显龙出世。
1954年11月:人民行动党正式成立,当选秘书长。
女儿李玮玲出世。
4月:在根据林德宪制举行的大选中,当选进入新加坡立法议会,成为反对党领袖(人民行动党赢得三个议席)。
1956年5月:参加由首席部长马绍尔率领的首个各政党宪制代表团到伦敦进行争取自治的谈判。
谈判失败,马绍尔辞职,林有福接任首席部长。
1957年次子李显扬出世。
3月:参加由林有福率领的第二个各政党宪制代表团到伦敦谈判,达成自治协议。
12月:人民行动党参加市议会选举,赢得13个议席。
1958年3月:同共产党地下组织领袖方壮璧(马共全权代表)进行第一次秘密会谈。
5月:参加各政党宪制代表团第三次到伦敦谈判,双方对成立新加坡自治邦的宪法达成协议。
1959年5月:人民行动党参加在新宪制下举行的第一次自治邦议会大选,在51个议席中赢得43席。
6月5日:人民行动党执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选择了李光耀
在国会《怀念李光耀》讲话
26-3-2015
成汉通
宏茂桥集选区国会议员兼
今天在国会这里,我们怀念建国总理李光耀。
我们应该以感恩和感激的心情,怀念这位毕生为新加坡鞠躬尽瘁的伟人。
他曾经说过:“我背负的是几百万新加坡人的生存,新加坡将会生存。
”
因此,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他对新加坡的奉献,最恰当的是“忧国忧民”。
他最后一次到国会耒是去年11月5日。
当时他的行动已不大方便。
他的一举一动,左右了全场的视线。
2013年9月16日,我们在国会这里,为他庆祝90岁生日。
配合他的90㱑生日,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出版了《新加坡选择了李光耀》丛书。
在丛书出版前,我到总统府他的办公室,提问他对新加坡最担心的是什么。
他说:“新加坡将享有持续的和平,稳定和进步。
90岁的他,无须再为新加坡担心。
现在有年轻及胜任有余的领袖负责,所以他对新加坡没有太大的担心。
他认为新加坡现在管理得好,将会继续繁荣兴盛。
”
可以说,老先生是安祥地告别了我们。
实际上,国会议员们每年都联名祝贺他的生日。
记得在他88岁生日那天,我把国会议员们的贺卡当面交给他,並祝他长命百岁。
老先生微笑地对我说:“我看90岁没有问题,100岁就很难。
”
他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认真对待的人。
他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他曾经公开说过,他的爸爸活到94岁,妈妈在69岁去世,平均年龄是81.5。
所以,在他年过80之后,他是“乐天知命”的。
“乐天知命,故不忧。
”。
用俗语说耒,就是放心了。
老一辈的新加坡人都知道,李光耀先生一手打造了今天的新加坡。
没有李光耀,就没有现代化的新加坡。
没有李光耀的新加坡会是怎么样的呢?没有人会知道。
針对这奌,建国总理李光耀这么说:“就因为是我,我坚持的一些理想,如维持人民生活的整体素质,绿化城市,让人民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中。
他也说:“生活不只关系到你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拥有什么财产。
生活还包括总体觉得过得不错的感觉。
你看看自己的周围,希望看到美丽和让你欢乐的事物:音乐会、交响乐、博物馆、图书馆等等。
这些都是伴随文明社会而来的事物,而这些正是我所坚持的环境。
”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新加坡在环球竞争的情况下,继续在许多领域保持领先的优势。
可以说,建国总理李光耀留下的,不是《李光耀思想》,而是一个制度,这个制度包括精英治国,种族和谐,经济发展,小国外交,强大国防,双语政策,廉洁公正,花园城市,环球都会,饮水思源和居者有其屋。
这是一个可以使新加坡持续发展,可以灵活应变,与时并进的制度。
就像我们的智能手机一样,可以时不时升级,再以经常加入新的应用程序。
这个制度使新加坡人站了起来,站在国际舞台上,虽然新加坡是一个小小的国家。
这个制度也使新加坡人走出去,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我们是一个没有腹地的城市国家。
80年代期间,我在《早报》政治新闻组任职。
当时李光耀总理频频出访,我和几位同事轮流随团采访。
在出访期间,我们有更多的进距离观察,交流。
他也尽量争取时间和随团记者共餐。
李光耀的洞察力,分析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加上他的口才和对文字语言的掌握,使到他在和东西方领袖交流时,得心应手,同时得到他们的敬重和
赏识。
我曾隨李光耀出访美国,西欧,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澳州,新西兰和亚细安等国。
所到之处,无论大国小国,新加坡所得到的礼遇,使我感受到:只要能自强,小国有外交。
现在回想起来,他在各国领袖面前的种种分析,他在许多场合的论说,就像是现在大数据时代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之道。
可以说,大数据概念,早就在他的脑袋。
大数据概念,使他看到別人还看不到的问题,使他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他还是脚踏实地去了解真相,并不遗余力地去争取支持。
李先生在剑桥求学期间,已经决定学成后回国争取独立。
他选择了从政。
这是时势造英雄。
当时,我们也有选择。
新加坡人选择了李光耀,所以我们有今天的新加坡。
我们也证明了,美国学者亨廷顿当年的看法是错误的。
亨廷顿曾说,李光耀的制度"将随着他的消失而消失"。
新一代领袖不但维护这个制度,而且以经将新加坡,带上另一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