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免疫学诊断

合集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分子检测技术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分子检测技术概述

•专题笔谈•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1年3月第2卷第1期J Tuberc Limg Dis,March 2021,Vol. 2, No. 1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分子检测技术概述韩利军赵雪瑶【摘要】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mghiS,TBM)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 改善T B M患者预后的关键。

由于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阳性率低、耗时长,临床缺乏有效的快速检测手 段,导致T B M的早期确诊非常困难。

作者针对T B M脑脊液分子检测技术的现状、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所面临的问 题进行评价和讨论,为指导结核病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结核,脑膜;脑脊髓液;分子诊断技术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ologies for diagnosing tuberculous meningitis using cerebrospinal fluid HAN Li-jun , ZHAO Xue-yao. Tuberculosis Meningit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Changchun Infection Hospital, Changchun 13006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AN Li-jun , Email:*****************【Abstract】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 is a common tuberculosis disease affec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treatment are key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BM patients. However, traditional detection methods of MTB are usually with poor sensitivity and time-consuming, we lack effective rapid clinic detection methods, thu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ake early diagnosis of TBM. In the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latest progr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BM molecular detecting technologies for testing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 were displayed and discussed, to offer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Tuberculosis,meningeal; Cerebrospinal fluid;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s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由于无特异的临 床表现及较低的实验室诊断敏感度,早期诊断TBM 非常困难;而诊断不及时会延误抗结核治疗的时机,导致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1]。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1)蛋白质检查: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蛋白的1%,主要为清蛋白。

1)蛋白质定性试验:①潘迪(Pandy)试验: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苯酚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混浊。

②罗-琼试验:正常脑脊液球蛋白质含量很低。

正常定性试验均为阴性。

2)蛋白质定量试验:①磺基水杨酸(SSA)-硫酸钠为比浊法代表方法,特点是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

②染料结合比色法以丽春红S和考马斯亮蓝(CBB)法应用较多,CBB法快速、高灵敏度。

比色法的检测灵敏度及结果的重复性优于比浊法,且标本用量少,但对实验条件的pH 值要求较高。

3)参考值:成人,腰池200~400mg/L,脑池10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4)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在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脑脊液蛋白质相对较高,6个月后逐步降至成人水平。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见于:血屏障通透性增高性疾病:①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高;病毒性脑炎,轻度增高。

②出血性脑病: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蛋白质含量中度增高。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部肿瘤或椎管梗阻如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

在蛛网膜下腔梗阻性疾病,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0g/L以上时,脑脊液外观呈黄色胶胨状,且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特征。

(2)葡萄糖测定:目前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1)参考值:2.5~4.4mmol/L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浓度、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脑脊液中葡萄糖酵解程度有关。

脑脊液葡萄糖减低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真菌性感染: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真菌性脑膜炎等。

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性病变时,在病原微生物和破坏细胞释放的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下,使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

在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葡萄糖含量即明显降低,疾病高峰期可为零。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问题是治疗好坏的关键。

有原发型结核病或粟粒性肺结核病的病儿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其他如小儿有不明显原因呕吐、嗜睡、头痛或性情改变时,应追问结核病接触史和过去结核病史,如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征象,即应进行脑脊液检查,这是决定诊断的重要检查措施,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多为(10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占多数(少数病例早期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蛋白定性阳性、定量增加,氯化物减少,糖早期正常,以后逐渐降低。

糖和氮化物同时减少,则诊断意义更大。

将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可见网状薄膜形成。

用脑脊液沉淀或薄膜做涂片抗酸染色或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可发现抗酸染色杆菌。

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重点鉴别点是脑脊液检查,化脑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数多>1000×106/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涂片可找到致病菌。

(2)隐球菌脑膜炎。

起病缓慢、病程更长,颅内压常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找到原荚膜圆形发峦的菌体。

(3)病毒性脑膜炎。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然而,脑膜炎的诊断并非易事,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本文将结合四种典型脑膜炎病例,分析其鉴别诊断的关键点。

病例一: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12岁。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3天,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50mmH2O,白细胞计数5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进展速度;2.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3. 病原体检测。

分析: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较慢。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病原体检测也是鉴别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最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

病例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女性,25岁。

发热、头痛、盗汗、体重下降1个月,意识模糊3天。

查体:体温38.5℃,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00mmH2O,白细胞计数3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长短;2.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3.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缓慢。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低。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

最终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病例三: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5岁。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300mmH2O,白细胞计数1000×106/L,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2. 病原体检测;3. 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或诊断评分6-11分(有脑影像学)
3.排除其他脑膜炎
4.未行腰穿或脑影像学检查不得诊断或排除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无结核性脑膜炎 已有其他疾病的诊断成立,无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或令人信服的疾病征象。 根据患者年龄,免疫状态机地域分布应行相应的微生物学(染色、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或病理学检查,建议常规行革兰氏染色、墨汁染色、梅毒螺旋体及HIV检测。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和病残率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仍是全球性难题。
01
02
03
TBM早期临床表现、脑脊液变化、影像学不典型 脑脊液收集有限,Mtb是细胞内寄生菌,很多检 测TBM的方法敏感度、特异度不高、易误诊漏诊。 目前,尚无一种方法可完全解决TBM诊断的问题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很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符合临床标准,同时具备
1.诊断评分≥10分(无脑影像学)
2.或诊断评分≥12分(有脑影像学)
3.脑脊液或脑影像学评分至少2分
4.排除其他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符合临床标准,同时具备
1.诊断评分6-9分(无脑影像学)
影像学
临床上常用TBM诊断依据
临床上常用TBM诊断依据
◆ 分为直接病原学检查和间接病原学检查 ◆ 公认的确认结核杆菌的方法为: 1)脑脊液镜下检出抗酸杆菌 2)脑脊液培养出结核杆菌 3)PCR法检出结核杆菌 ◆ TBM患者脑脊液Mtb载量较低,敏感度明显低于颅外结核 ◆ PCR检测也存在较高假阳性与假阴性率,不作为唯一手段
症状持续超过5天
4
结核全身症状(至少1项):体重下降(儿童生长缓慢),盗汗,持续咳嗽>2周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第一篇: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由脑室、脊髓管和脑膜汇集而来,是淋巴液的一种,具有保护脑组织、代谢废物、维持脑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

脑脊液的鉴别方法很多,其中比较简单实用的有观察脑脊液颜色、浑浊度和糖、蛋白等指标的检测,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观察脑脊液颜色正常的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但当存在疾病时,它的颜色就会改变。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血性脑脊液:颜色为鲜红或暗红色,常见于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

2.黄色或黄绿色脑脊液: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结核、颅内化脓性病变等疾病。

3.乳白色或浑浊的脑脊液:常见于脑膜炎、脑脓肿等疾病。

4.淡黄色或甜菜红色脑脊液:常见于高蛋白脑脊液综合征、结缔组织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

二、观察脑脊液浑浊度正常的脑脊液是清澈透明的,如果出现浑浊现象,就说明存在疾病。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菌落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高,常伴有脑脊液的压力增高和白细胞增多。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较高,常伴有蛋白质含量增加和糖含量降低。

3.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高,同时含有大量细菌和脓性渗出物。

4.肿瘤性脑脊液:脑脊液中含有肿瘤细胞、嗜酸性脂肪球等,浑浊度高。

三、测定脑脊液糖、蛋白等指标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糖含量和蛋白含量都比较稳定,但当存在疾病时,它们的含量就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3.霍乱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明显减少,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4.颅内肿瘤: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观察脑脊液颜色、浑浊度和糖、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能够初步确定脑脊液异常的病理情况。

但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来判断,不能只依赖单一指标的结果。

第二篇: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液,它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病理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新方法:检测浓缩脑脊液中CFP-10和ESAT-6

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新方法:检测浓缩脑脊液中CFP-10和ESAT-6
原 液 C P O检 测 敏 感 度 为 1 .4 、 异 度 为 10 0 % ,S T6的 敏 感 度 为 1 . % 、 异 度 为 100 % ; FI 30 % 特 0 .0 E A - 30 4 特 0 .0 而浓 缩 液 C P 0的 F1
敏感度为 7 .6 、 8 2 % 特异度为 9 .2 ,S T6的敏感度为 7 .9 、 64 % E A - 6 0 % 特异度 为 9 .8 。结论 : 8 1% 应用反透析方法浓缩脑脊液 , 使 用抗 C P O和 E A - LS FI S T6E IA检测脑脊液 C P O和 E A 一 FI S T6能显著提高其敏感度 , 是一种简单 、 快速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的
要 ] 目的 : 用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检 测 浓 缩 的 脑 脊 液 中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特 异 性 抗 原 培 养 滤 液 蛋 白 1 ( F 1 ) 应 0 C P 0 和
6O O O早期分泌性抗原靶 ( S T6 , E A -) 评价其在结核性 脑膜炎( B 早期诊 断中的价 值 。方法 : T M) 应用 E IA测定 4 LS 6例 临床诊 断 为 T M和 5 B 6例非 T M患者脑脊液原液及 经透 析袋 浓缩 1 的脑脊 液浓缩液 中 C P 0和 E A 一。结果 :B B 0倍 F1 S T6 T M患者 脑脊液
o s T e CS f 1 2 p t n swa ol ce , 6 o h m r l i da n s d a B ,5 f t e we e n t Usn p cf n ie d : h F o 0 a i t e s c l t d 4 f t e we e c i c ig o e s T M e n 6 o h m r o. i g s e i c a t n i g E I A ktt ee tC P 0 a d E AT i h ee r s i a ud s se a d t e day i b ge r h n n t so e e r s ia u d L S i o d tc F 1 n S 6 n t e c r b o pn lf i t t n il s a n i me tt i f r b o p n l i l o h s c e me c l f c n e t t ,r s e t ey Re u t : e e r s i a u d so t F 1 ee t n TB s n i vt a 1 . 4 , s e i c e re o o c nr e e p ci l . s l C r b o p n l f i t s C P 0 d tci M e st i w s 3 o % a v s l e o i y p cf d ge s f r i 1 0 0 % ,ES 6 fs n i v t a 3 0 % ,s e i c d g e s o 0 . o . C n e t td C r b o p n lf i 0 .0 AT o e s ii w s 1 . 4 t y p cf e r e f 1 0 0 % i o c n r e e e rs i a u d,te s n i v t f a l h e st i o i y C P 0 w s7 . 6 ,s e i ct fi w s 9 . 2 ;h e st i n p cf i f E AT 6 wee 7 . 9 F 1 a 8 2 % p cf i o t a 6 4 % t e s n i vt a d s e i c t o S 一 r 6 0 % i y i y i y a d 9 . 8 . Co c u n 8 1 % n l-

脑脊液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意义

脑脊液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意义

s n i vt f e s ii o t y ADA ts w s8 % , es e i ct 0. % ,p s ie p e i t e v u 1 2 ,a d n g t e p e i t e v l e9 . % .De e t a 9 t p cf i 8 5 h i y o i v r d ci a e8 . % t v l n e a i r d ci au 1 2 v v — tc e n ie si n c t s s o e e st i f 8 9 . b t t e r l n g t e i h o t lg o p T e s e i ct s e td a t n n mo o y e h w d a s n i vt o 4. % g i y u h y we e a e ai n te c n r r u . h p cf i wa l v o i y 1 0 ,p st e p e it e v l e 1 0 ,a d n g t e p e it e v u 7 5 .Co cu i n T e s e i ct n o i v r dci e 0% o i v r d ci au 0 % i v n e ai r d ci a e 8 . % v v l n l so s h p cf i a d p s ie p e it i y t v
抗 原 法 的特 异 性 和 阳 性 预 测 值 最 好 ,
8.% , 2 2 对照组仅2 . % , 7 2 有统计学差异 。A A法的敏感 性为 8 % , D 9 特异性 8 . % , 0 5 阳性预测值 8 . % , 12 阴性 预测 值 9 . % 。 12
抗 原法 的敏 感 性 8 . % , 异 性 10 , 49 特 0 % 阳性 预 测 值 10 , 性 预 测 值 8 .% 。 结 论 0% 阴 75 联合 检 测 对 诊 断 的价 值 更 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免疫学诊断【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特征,初步研究其免疫学诊断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5月接收检测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乳胶凝集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进行免疫学诊断,再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组和正常人组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系列的指标,并进行分析。

结果我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5例,其他脑膜炎患者45例,肺结核患者22例,非脑膜炎18例)经过乳胶凝集反应得出,滴度>40具有较低的假阳性(7.7%),与其他组阳性率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系列指标均升高,并且有显著差异。

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免疫学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免疫学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tbm)是有结核杆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1]。

一般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到一年内发病,结核性脑膜炎从起病到死亡的病程很短,一般在2个月以内,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在结核药物问世以前,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但如果早期诊断,早期得到合理的治疗,大多数病例可以获得痊愈。

由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

目前实验室检测和诊断的方法有多种,但大多数存在一定的缺
陷。

近年来研究学者发现,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免疫学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合我院在2010
年11月-2012年5月接收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免疫学诊断的方法,再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组和正常人组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系列的指标,并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5月共收治120例患者,其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在3岁-66岁,平均年龄23.5岁,通过乳胶凝集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进行免疫学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5例(29.2%),其他脑膜炎患者45例(37.5%),肺结核患者22例(18.3%),非脑膜炎18例(15.0%)。

其中,其他脑膜炎患者包括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炎等,非脑膜炎患者包括脑外伤、脑梗塞、脑肿瘤、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1.2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5月接收检测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乳胶凝集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进行免疫学诊断分析,旧结核菌素经过纯化后收获菌体作为抗原[2],讲抗原与聚氯乙烯乳胶颗粒(10%)进行致敏反应,最后悬浮于脑脊液(csf)标本稀释液中,再用csf稀释液做1:10稀释,然后涂到黑色瓷板上,再加入致敏乳胶,3分钟后观察结果,有显著颗粒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以凝集的最高倍数作为滴度。

再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3]测定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组(35例)和正常人组
(35例)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系列的指标,并进行分析。

2结果
我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中,通过临床诊断分析,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5例,其他脑膜炎患者45例,肺结核患者22例,非脑膜炎18例,经过乳胶凝集反应得出,滴度>40具有较低的假阳性(7.7%),与其他组阳性率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详见表1;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系列指标均升高,并且有显著差异,详见表2。

表1csf
3讨论
由于部分结核性脑膜炎病例的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csf生化、常规检查等特异性不强,不易于区别与其他颅内疾病,因此误诊率很高,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死亡率,死亡率可达42.5%[4]。

结核性脑膜炎到目前为止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早期诊断被认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的早期诊断方法,根据实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早早期csf内便有特异性抗体的产生,随着疾病的好转和患者慢慢恢复健康,抗体滴度也随之降低。

免疫学诊断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内皮素(et)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合特异性抗体检测、细胞因子检测等免疫学诊断方法。

总之,要求有一种可以准确简便的诊断方法,而目前脑脊液的免疫学诊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种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等特
点,有便于操作,成为了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许自强,张昆南.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免疫学诊断[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16(6):449-451.
[2]吴成翰,洪一飞,杨渤生,高晓燕等.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免疫学诊断的初步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1989,11(6):18-20. [3]刘传宝,李彤,禹光辉,袁彬.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系列指标变化[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2):73-75. [4]廖锦良,陈洪光,陈志成,张言斌.82例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多项指标的检测分析[j].广州医药,2000,31(5):46-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