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标准
无公害蔬菜示范区建设及其栽培技术

好 ;另外该基地属沿河冲积平原 ,属潮泥沙土 ,土
万t ,产 品 主要 销 往 全 省 各 蔬 菜 批 发 市场 。通 过 建 设示 范 区 ,带 动 全 县 蔬 菜 生 产 走 标 准 化 、规 模 化 、 产业化 之路 。
都村公路旁边 ,属县城郊 区,距县城 25k . m;示范 区交通 便利 ,田间水 利设 施 较 完 善 ,土壤 肥 沃 ,非
20 第 期 0 年 4 1
童 | 琅} 舛然
2 7
无 公 害 蔬 菜 示 范 区建 设 及 其 栽 培 技 术
陈炽浩 ,陈开兴 ,朱利锋 (.广东省 五华县 示范农场 54 0 ; .广东 省五华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 1 14 0 2
随着 人们 物质 生活 水 平 的提 高 ,农 产 品质 量 问 题越 来越 受 到大众 的关 注 ,食 品安 全 问题 是事 关 民
问题 ,也顺 应 当前蔬 菜 种植 的发 展趋 势 。 五华 县 现
已实施 无公 害蔬 菜 生产 3 . m ,计 划 再 增加 无公 3 3h 害蔬菜 的标 准 化规模 种植 示 范 区 2 0h 0 m 。
众 身心健 康 的头等 大事 ,因此 发展 无 公 害 蔬菜 生 产
是必然 趋 势 。广 东省 五华 县 示 范农 场 为 满足 全 县 城
2 示范 区 建设 的可 行性 五 华县 示范农 场 蔬菜 基地 位 于 五华 县 水 寨镇 七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与建设

一
注: 本表 所列含量 限值适 用于 阳离子交换量> S c m o l / k g  ̄土壤, 若 ≤5 c mo l / k g , 其标准值 为表 内
作制度的单一 , 近几年小麦孢囊线 虫病 的发 生越来越 重 ,务必要 引起足够 关
注。 耕地时每6 6 7 m z 用5 % 神农丹颗粒剂 3 k q 撒 于犁 垡上 ,或在 小麦播 种时 每 6 6 7 m 用1 0 % 克线 灵颗 粒剂 4 0 O q 沟施 ,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 害。总之 , 要加 强预 测预报 , 对病要 及早防御 , 对 虫要 及时防治 , 真正 起到保护作 用 , 将 损失
( 2 ) 春管后移 。春 管后移主要是指 春季 追施氮肥的后移。在 高产条件下 , 冬前壮苗 已奠定了成穗 数量和整体 质 量的基础 ,而春季分蘖多数是无效的。 过多的分蘖不但易造成管理被动 , 浪费 地力 , 且又降低 了群体的 质量 , 给中后 期生长发 育带来一 系列不利影响 , 也是 倒伏和青枯的主要根源。所以 , 对长势 好的壮苗在 3 月1 日前以控为主 ,抑制 春季分蘖滋生 , 待拔节初期再普遍追肥
时 ,要 注意使生产基 地区域 范围应 明 确、 相对集 中 , 远 离城市 、 河流上游 、 产 地 上 风 向 。 露 地 蔬菜 生产 规 模 应 在 1 0 h m 2 以上 , 设施蔬菜 5 h m 2 以上。
食
L I ANG ZHONG L I AN G F A
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

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增加,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大棚蔬菜生产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成周期短、不受季节限制、规模化生产等优势,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因此,开发建设一座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目标:本实施方案旨在建设一座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确保生产环节中没有有害因素,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开拓出一条新的可能。
一、选址和规模1.选址:基地应选择在空气质量好、土壤情况良好、水源充足的地区。
同时,附近应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便将农产品及时运送到市场。
2.规模:基地规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投入资金来确定。
初期可选择占地100亩左右的大棚区域进行试验性种植,以验证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可行性,之后逐步扩大规模。
二、基础设施建设1.大棚建筑:选择结构合理、质量可靠的大棚设施,包括温室大棚、保温材料、通风设备等,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帮助植物生长。
2.水源设施:确保水源供应充足,建设供水设施如水井、水泵等。
3.施肥设施:建设合理施肥设施,包括堆肥池、肥料仓储设施等,以便储存和管理有机肥料。
4.生产设备:配备生产所需的设备,包括种子播种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灌溉设备等,提高生产效率。
三、技术支持1.建立技术团队: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包括农学专家、农艺师等,负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指导。
2.种植管理:结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方案,包括选择适合栽培的品种、合理施肥、定量供水、病虫害防治等。
3.指导农民: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理解和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种植技能。
四、质量检测与认证1.质量检测:建立质量检测实验室,定期对生产环境、土壤、水源以及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安全。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一座规模适中、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提供安全、高质的农产品给市场和消费者。
二、项目目标1.建设一座占地5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包括蔬菜种植区、设施区和配套设施区;2.提供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给市场和消费者;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4.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三、项目内容1.地点选址: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区作为项目选址。
可以考虑与附近农户合作或承包土地作为基地的种植区。
2.设施建设:基地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大棚或温室,以提供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
大棚或温室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通风、保温、遮光等因素,并配置必要的灌溉与施肥设备。
3.种植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科学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进行种植。
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采用合理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产量和品质。
4.农产品销售: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与超市、餐饮企业、社区合作,争取合作伙伴通过预订或提前支付方式购买农产品。
同时可考虑与电商平台合作,将产品在线上销售,扩大销售范围。
5.环保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采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环保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并建立健全农废物处理机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经济效益评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分析产量、成本、销售额等指标,不断优化管理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四、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对选址地进行市场调研、土地勘察、气象研究等,了解相关情况,为后续项目实施做好准备。
2.设计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基地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建设方案、设施选型、投资预算等。
3.建设基地: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基地的建设和设施的安装。
探索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管理模式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当今时代,人们对食品卫生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蔬菜生产添加剂和催化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但难以满足人们对健康蔬菜的需求。
我国各行业发展的理念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种植也是如此,只有绿色健康的食物才能进一步打开新市场。
蔬菜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公害蔬菜种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种植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然而,我国部分地区的蔬菜种植水资源污染严重,农药残留较多,难以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指标要求,潜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我国实施环保无公害安全标准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各地区需要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减少化肥污染,保证和改善自然生长蔬菜的营养价值。
同时,蔬菜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生产安全有关规定进行,合理控制种植过程中的资源污染,使得蔬菜更加优质健康,实现农业种植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性,探究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和管理模式,旨在为无公害蔬菜种植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性无公害蔬菜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产品,不仅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也开拓了农业新市场。
人们开始追求更加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绿色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在无公害蔬菜发展不断推进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为人们的饮食健康做保障。
各地区为确保蔬菜食用安全、人们吃得安心,蔬菜种植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过程的标准进行操作和管理。
现代社会,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国家兴衰息息相关,没有好的蔬菜质量,就无法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没有良好的种植环境,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是政府履行监督职责、保护最广大群众基本利益的重要标志,生产优质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已成为社会发展重要的一环。
新时代的市场趋势下,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无公害食品的生产,特别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不断增加。
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

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满足蔬菜市场需求,加强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保障蔬菜有效供应及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牧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商务部门、水利部门及五市人民政府负责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以下简称“生产基地”)的认定、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第二章认定条件第三条生产基地需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远离城市规划区和工业区,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符合相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行业标准,废旧农膜须全部回收。
生产基地集中连片,水、电、路设施配套,涝能排、旱能灌,主干道路需硬化。
第四条生产基地具有生产经营组织,经营主体明确,生产经营连续稳定,涉及土地流转的流转年限不低于10年。
第五条生产基地以增加冬春蔬菜供应为主,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设施生产基地规模500亩以上(净生产面积150亩以上),露地生产基地规模1000亩以上。
第六条生产基地具有一定的装备配置。
日光温室生产基地达到二代温室标准,配套滴灌、卷帘机、保温被、自动通风设备,实现冬季安全越冬生产;大中拱棚生产基地为全钢架结构,不可移动,配套滴灌设施;露地蔬菜生产基地配套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
- 1 -第七条生产基地统一种植品种。
作物种类主要以果菜类、叶菜类为主,主栽品种与当地市场消费相符合,以鲜食为主。
生产基地与区内市场、超市、直销店签订长期、稳固的销售协议。
第八条生产基地具有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机械化作业。
设施生产基地大力示范推广蔬菜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滴灌水肥一体化、环境自动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露地生产基地示范推广蔬菜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滴灌水肥一体化、机械化开沟、起垄、覆膜、移栽、采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第九条生产基地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统一使用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sha虫灯、性诱剂、硫磺熏蒸器、高温闷棚等病虫害防控技术,做到100%统防统治。
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质量追溯制度、产品检测等制度,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所产蔬菜达到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开发项目申报书》

《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开发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5万亩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开发项目申报书(定稿)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日益重视,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无公害蔬菜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往往存在质量不可靠、价格较高等问题。
为满足市场需求,开发一座大规模的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势在必行。
项目目的:本项目旨在打造一座现代化、标准化、节能环保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满足市场对优质蔬菜的需求。
项目内容:1.土地选址与准备:在南方地区选择适宜的土地用于蔬菜生产,并进行相关土地整理工作,确保土地质量。
2.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温室大棚、灌溉系统、肥料喷施设备等基础设施,为蔬菜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
3.选种与栽培: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并进行研究开发,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4.管理与保护:建立科学的蔬菜生产管理体系,包括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管理等,保障蔬菜生产的品质和安全。
5.标准化生产:制定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提高竞争力。
6.市场推广: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营销活动,推广无公害蔬菜。
项目预期效益:1.提供优质蔬菜:建成后,基地将提供大量无公害的优质蔬菜,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
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基地的建设将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基地建设过程中,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4.提高农产品品质: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引领当地农业向着高质量发展。
项目实施计划:1.土地准备及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计耗时6个月。
2.蔬菜选种与栽培阶段:预计耗时12个月。
3.管理与保护阶段:建立科学的蔬菜生产管理体系,长期进行维护和管理。
4.标准化生产阶段:制定相关生产标准,持续进行标准化生产。
5.市场推广阶段:与市场主体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

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为进展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保护市场菜价稳固,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菜篮子”工作的意见》与《关于承德中心城市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特制定2011年度承德中心城市大棚蔬菜基地开发建设方案如下:一、项目必要性随着承德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环城市周边大量蔬菜基地被征用,原有供应中心城市叶类菜的3000余亩高产稳产田只剩不到1000亩,而同期吃菜人口已增至30余万人,同时出现城市菜源流向县城与乡镇的新趋势,导致中心城市蔬菜供应出现季节性、阶段性矛盾,菜价长期高位运行。
进展大棚蔬菜,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的蔬菜特别是叶类蔬菜产量,有利于防寒防涝与抗灾度淡,有利于增强蔬菜种植的示范效应,引导社会力量进展蔬菜生产,对保障承德中心城市蔬菜供应将发挥积极作用,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工作要求的具体表达。
二、建设规模: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200亩,分若干片区建设。
三、基地选址:承德县六沟镇辖区内。
四、补助标准(1)竹大棚(棚高不低于2.8米,宽不低于6米,棚内拱间距不超过100cm,拉杆很多于3根)每平方米补助6元。
(2)钢架大棚(棚高不低于2.8米,宽不低于6米,棚内拱间距不超过80cm,拉杆很多于3根)每平方米补助40元。
(3)田埂三面硬化(厚5cm×宽30cm)每千米补助20000元。
(4)机耕道路硬化(厚10cm×宽3m)每千米补助40000元。
(5)配套的蔬菜分拣、整理,肥料、农药储存,农机具存放,蔬菜农残检测室等生产经营管理设施,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建筑用房按建筑面积每平方补助300元,砖木瓦结构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简易搭盖不予补助;排灌水利设施与供电设施建设视情适当补助。
五、申报对象务必具有成片种植大棚蔬菜技术与管理经验且资信良好的社会组织与个人,新建钢架大棚生产基地与省市直控蔬菜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优先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标准
一、选址要求
1.基地选址。
必须在城市建设规划范围之外,处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土壤基础条件好、周边无污染。
要远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基地周围3公里以内没有污染企业,土壤、灌溉水、大气等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已建蔬菜基地周围有化工企业的,化工企业或蔬菜基地一律搬迁至3公里以外,并建隔离带。
2.产地环境。
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环境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蔬菜基地。
蔬菜基地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附表1所列的浓度值;蔬菜基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含量不应超过附表2所列浓度值;蔬菜基地各种不同土壤中的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附表3所列的限值。
3.地形地貌。
选择在相对平缓地建设,坡度控制在25°以内。
4.交通。
应紧邻公路或已经规划农村公路建设的通达区域。
合理配备田间机耕道、板车道、田间便道,满足蔬菜生产
要求。
5.土壤。
建设区域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基本农田管理、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小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实施。
耕地经开发整治后,做到地平土碎,土层深厚(活土层大于20厘米),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
6.排灌。
基地水源有保证,伏旱季节40天无雨能保灌溉,其它季节70天无雨能保灌溉;雨季能排渍,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日降雨量150毫米不受淹,特大洪水有对策。
7.综合利用。
蔬菜基地经整治后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复种指数,开发秋冬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
二、建设内容与标准
(一)排灌设施
充分开发河流与地下水资源及天然降雨,合理布局和修建灌排水沟、拦山沟和动力提灌或塘、库蓄水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和水源利用。
地面排水工程按十年一遇标准设计,三日暴雨不淹田,一日内排除积水,干旱能满足蔬菜生长需要的灌水要求。
(二)田间道路
按照集约节约用地、方便生产、适度超前、降低投入的原则,因地形地貌特点规划建设,并与土地整治和排灌设施结合
紧密。
(三)配套支撑
新建蔬菜基地,原则上要按照年每万亩蔬菜基地规划建设一个集中育苗中心、设置一个专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地信息发布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个产地质量快速监测点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提高基地种植水平,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发布生产信息,提高蔬菜基地的投入产出水平。
1.育苗中心和示范基地。
根据季节和生态区域不同,配套建设育苗温室、大棚、温床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购置不同规格的专用穴盘作容器,用草炭、蛭石等轻质材料作基质,实施精量播种,通过人工控制使环境适应菜苗生长要求,培育出优质健壮、适于长途运输的菜苗,促进基地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
2.技术和信息服务。
专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员,应有农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或者累计接受过半年及以上的蔬菜专业技术培训,有两年以上蔬菜生产或者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经验,能识别蔬菜主要病虫害并解决蔬菜生产中的一般技术问题,会操作使用电脑上网。
3.快速监测点。
在生产过程监控管理的基础上,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及时对上市蔬菜进行监控,将一部分农药残留量严重
超标的蔬菜控制在市场交易之外,确保基地蔬菜质量的相对安全。
三、蔬菜基地的监测管理
1.基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原则上每年要进行一次检测分析;基地的生产环境要实行关键环节的过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和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基地应设立标志,标明四址、面积及防污染警示。
3.基地应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环境测试报告、质量现状评价、基地平面图、监控记载。
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指标
附表2:灌溉水质量指标
附表3:土壤环境质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