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背带式缝合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共收治的6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前者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后者行常规填塞纱布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显著。
【关键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71-02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极易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宫缩乏力所致,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增加,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几率远高于自然分娩,给产妇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采取何种方法才能有效加强子宫收缩并止血,成为临床工作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院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产妇进行了治疗,效果较优。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分娩且产后出血的66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时登记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
研究组中,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3±1.7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3±0.3周;20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11例羊水过多,7例前置胎盘,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例瘢痕子宫。
对照组中,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3±1.5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1±0.3周;22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12例羊水过多,9例前置胎盘,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瘢痕子宫。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引言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是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产后出血不仅危及产妇生命,同时也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剖宫产术后产生的产后出血,目前通常采用子宫切除、动脉结扎和缝合等方式治疗。
传统的缝合技术常常难以有效控制出血,而且对产妇损伤较大,复发率较高。
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为产妇的健康保驾护航。
材料与方法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科剖宫产的5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0例。
试验组治疗:试验组在进行常规剖宫产手术的基础上,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术后缝合处理。
具体操作为先行缝合宫颈部分,然后用背带式缝合器缝合宫体两侧,最后结扎输卵管开口。
对照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剖宫产手术流程,术后采用传统的缝合技术。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试验组产妇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为150ml,对照组平均出血量为24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手术时间为40分钟,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0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子宫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
讨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相比传统的缝合技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更好地修复子宫组织,减少出血量,有助于保护子宫功能,减少产妇并发症的发生。
该技术操作简便、时间短暂,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结论进一步研究可从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技术水平,为更多产妇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观察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剖宫产后发生产后出血产妇1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
对照组产妇接受宫腔纱条填塞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实验组产妇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
对比两组产妇在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子宫切除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明显较少,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有效控制出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效果剖宫产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死亡主要原因。
及时、有效的止血时抢救产妇生命的关键环节。
如出血得不到有效控制往往需要行子宫切除术以保全产妇生命。
子宫切除后可造成产妇生育功能完全丧失,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
本文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剖宫产后发生产后出血产妇16例纳入本研究,均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经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后接受手术。
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机能异常者。
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产妇共计8例,年龄23岁~36岁,平均年龄(28.75±4.36)岁;体重68kg~83kg,平均体重(75.83±5.75)kg;孕周36.5周~40周,平均孕周(37.54±1.21)周;其中初产妇6例,经产妇2例;剖宫产指征包括巨大儿1例、双胎妊娠2例、羊水过多1例、产程停滞2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后再次插入导丝 ,拔管时不断变换 患儿下肢的体位 ,外旋 、外
当患儿出现 PICC拔管 困难时 ,处理 不当极易损伤血管 ,甚
展 、伸直 、内收 、内旋 ,体位不 断变化 ,历时 20 rain顺利拔 出导 至导管断裂 ,造成感染等并发症 ,增加患儿痛 苦。因此 ,对 PICC
管 ,长度 25 cm,导管完整 。⑤拔 管后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 ,HP 拔 管困难患 儿 ,应 结合影像 学资料 ,采取 正确合理 的方案进 行
[4] 安素才.心脏介 入术后并发 血管迷走神经 反射的护 理【JJ.中国医药 指南 ,2009,7(1):126—127.
f51 赵丽萍 ,王文丽 ,夏春芳 ,等.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纤维蛋 白鞘预防和 治疗进展『J1.中国现代 医学杂志 ,2012,22(18):61—65. (收稿 日期 :2018—10—16)
进喜 辽妥由皮 肤渗透进 入皮下组织 和真皮层发挥作 用。
(P>0.05)。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观 察 组 手 术 用 时 、产 后 出血 、住 院 时
3.3 血管痉挛和血管收缩。患儿因静脉炎的存在,导管拔 间均较 少(P<f1.05)。观 察组产褥病发 生率 5.88%,低 于对 照组 的
透明敷帖覆盖。拔管后停止力月西持 续镇静镇痛 ,尿激酶预防 拔管操作 。本例 中联合无菌导丝进行拔 管取得满意结果 ,拔管
血 栓 形 成 。
成 功后给予 相应预 防血栓措 施 ,密切关 注患儿病 情 ,未见 明显
2.3 病情观察 拔管后患 儿生命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稳 ,心率波动在 不 良反应 。
135~145次 /min,呼吸规则 ,凝血功 能正常 ,右下肢继续喜疗妥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及评价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及评价目的:对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即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
方法:選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组34例患者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经过相应方式治疗后,在手术时间、产褥病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据临床资料统计,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约占产后出血现象的75%。
宫缩乏力的常见因素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腔感染、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瘢痕子宫等。
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2.7万产妇死于分娩过程中出血或产后出血,因此将产妇死亡率降低的关键因素即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1-2]。
目前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主要手段为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纱条填塞或宫腔球囊压迫止血,但有时效果不甚理想。
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时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最简单、方便、有效、经济的止血方法。
经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以有效减少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术的几率。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68例,对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剖宫产,术中出现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年龄24~35岁,平均(28.6±2.3)岁,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36例。
探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

探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背带式子宫缝合术是一种通过将缝合线穿过背带,使子宫口更加牢固闭合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子宫缝合术,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在结构设计和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据报道,该术式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目前对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缺乏系统性研究和比较分析。
有必要对背带式子宫缝合术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通过比较分析背带式子宫缝合术与传统缝合术的效果,探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深入研究背带式子宫缝合术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其在止血效果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从而减少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本研究也旨在为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在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其在临床中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可以为提高剖宫产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背带式子宫缝合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技术,其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备受关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探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了解背带式子宫缝合术的止血效果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背带式子宫缝合术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手术技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背带式子宫缝合术的止血效果,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医学科研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深入探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108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止血,观察组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产褥感染、继发性贫血、痛经发生例数分别为2、0、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分别为5、2、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
结论在剖宫产产妇中,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显著减少术中产后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产妇产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出血产后出血为剖宫产产后常见并发症,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若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导致产妇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有时为了保护产妇生命,需要行全子宫切除术,让产妇失去再次生育机会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1]。
采用传统填塞纱布止血效果不佳,本院自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以来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产科行剖宫术的10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排除血液类疾病、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
观察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32±5.15)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40.13±1.02)周;初产妇18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80±0.61)kg。
对照组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5.18± 5.20)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40.15±1.08)周;初产妇13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78±0.60)kg。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价值体会

剖宫产是产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手术,对于难产以及生产中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等问题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剖宫产手术可以极大地减轻产妇的生产疼痛,从而逐渐被广泛大量的在生产过程中被运用,但是由于不同产妇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情况存在差异,许多产妇在采用剖宫产手术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会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而大量的出血会严重的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1],因此采用更好的治疗方式进行止血对于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情况进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产妇进行研究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接受诊治的5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25例患者,年龄为23~38岁,平均年龄为(32.58±1.31)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39.79±1.14)周;研究组25例患者,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31.49±1.26)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39.34±1.38)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通过热盐水纱布对出血部位进行按压达到止血效果,并通过静脉注射止血药物进行止血,然后采用八字缝合法进行伤口的缝合[2]。
研究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法进行治疗,首先由医生对产妇的出血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法进行治疗,将患者的子宫拿出腹腔,根据出血情况进行缝合,从切口的下方边缘大约2.5厘米的位置进针,行褥式缝合,缝合完毕后根据子宫的出血情况进行补针止血,待子宫颜色恢复红润且产妇阴道出血减少后将子宫放回腹腔,进行腹腔缝合[3]。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显效表示止血效果良好,出血情况得到很大缓解,有效表示止血效果一般,出血情况有所改善,无效表示止血效果较差,出血情况没有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7-29T13:25:21.4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期作者:胡春
[导读]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
胡春
(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浙江永康 3213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效果。
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少,P<0.05。
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效果显示,能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及手术止血时间,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术;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97-02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
产后出血治疗不及时将导致产妇出现贫血、休克等症状,威胁产妇生命安全。
当前产后出血已经成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加强患者的止血效果,是保证产妇生命安全的基础。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当前治疗产后出血的新型方法,此次研究中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应用效果,以期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无严重妊娠期合并症或相关妇科疾病;术中出血量>500ml;排除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产妇;所有产妇均无严重精神性疾病,能自主表达意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60例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9.1±2.5)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2±0.5)周;初产妇39例,经产妇21例。
将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产妇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对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止血治疗,给予产妇子宫按摩、宫腔填塞纱布、宫颈或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83)治疗等。
观察组产妇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将产妇子宫掏出腹部切口外,使用双手向宫体加压,了解患者出血状况,预估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实施方案及成功几率。
若加压后出血减少,则表示成功几率大。
使用1-0可吸收缝合线(瑞士ASSUT医疗股份公司)自患者子宫切口右侧1/3交接部位,于距切口下缘2~3cm处进针,对患者子宫下段进行全层缝合,经宫腔自切口上缘2~3cm处出针。
将缝合线拉至患者子宫底部右侧1/3交接部位,并从该部位开始向宫后折返,缝至子宫骶骨韧带;将后侧缝合针在前侧进针部位保持垂直,穿刺子宫后壁,并从右侧标志处穿出。
后杠肠线与右侧缝合线相同方法穿刺,在前方切口左下缘2~3cm处出针。
缓慢拉紧缝合线,并在两端打结,再用手加压宫体,保证宫体呈现为纵向压缩状态,检查子宫,止血良好后,常规缝合子宫切口。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效果。
有效:止血后10~15min,患者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生命体征稳定,尿量正常;无效:患者止血后10~15min,阴道出血状况几乎无变化,生命体征异常,尿量<30ml/h[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止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进行检验。
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30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2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少,P<0.05,详见下表。
表两组患者手术指征对比(x-±s)
组别例数手术止血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对照组 30 49.6±8.7 976.5±135.4
观察组 30 33.1±8.2* 731.2±125.6*
t / 10.690 10.288
P / >0.05 >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较多,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均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
宫缩乏力是引起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产妇产程增加时,其宫缩将会逐渐增加。
但进行剖宫产术时,使用麻醉剂、羊水较多、多胎等均会导致产妇宫缩减慢,导致产后出血易发。
以往治疗产后出血多采取宫腔填塞、使用缩宫素、子宫按摩等方法促进宫缩,但使用宫腔填塞治疗时,取出纱布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使用缩宫素治疗时,药效发挥需一定时间。
使用子宫按摩时,治疗效果不佳。
若传统止血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时,甚至需切除患者子宫,给患者带来了较大伤害[2]。
此次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止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快速止血。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采取手术缝合的方法,将缝合线绕过患者宫体,对患者子宫浆肌层进行褥式缝合的一种方法[3]。
这种缝合方法通过压迫阻止子宫相关动脉血液流通,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
有效避免了患者子宫切除,改善患者预后[4]。
综上所述,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效果显示,能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及手术止血时间,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晓红.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01-902.
[2]官翠芬,高翠梅,白世光等.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5):668-670.
[3]唐明芳.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2(14):190.
[4]孙树梅.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22(4):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