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本书作者认为: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
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本书详细介绍了上述四种理论。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作文,期望对您有所帮助。
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分别指中央集权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四种模式。
这四个模型都来自于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新闻的四个理论》一书。
人们普遍认为,这本书是比较新闻学的开端,以其特殊的标题弥补了大众传播文学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翻译的《报刊学四种理论》在1980年出版后,遭到了出版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虽然学者们都知道这部作品明显带有冷战思维,但其历史成绩不容忽视。
许多学者认为这四个理论是一个最有价值的文档在新闻理论研究的历史,但随着时期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理论的批评和修正是提高日复一日,不断排除其经典地位。
结果是:就全部社会环境而言,这本书是在冷战期间出版的。
当时,美国社会充斥着美苏及其盟国之间的意识形状对抗,冷战思维的二分法和红色惧怕的情绪,影响了美国对国际问题和国际关系的看法。
施拉姆对苏共报刊理论的论述,成为后来传媒业和新闻工作者批评的焦点。
据信,这部分由威尔伯S.施拉姆写有很强的意识形状偏见。
作者与政府和媒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作者希伯特的经历反应了新闻教育与媒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它的一些学术研究一直是由美国报业大亨资助的。
与新闻界的良好关系使本书代表了传媒业的一些观点。
施拉姆的学术生涯显示了他与美国政治的深厚关系。
对记者来说,社会和责任是模糊的。
不同社会和意识形状的记者对社会责任有不同的知道。
即便在相同的社会形状下,在社会责任理论中也很难明确记者的责任对象。
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对什么?如果,至少在理论上,他要对他所报道的新闻的公道性和正确性负责,那么谁应当对此负责呢?这些问题在四种理论中都没有得到明确的论述。
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大全5篇)

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大全5篇)第一篇: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报刊的四种理论(整理版)一、集权主义理论背景:从1453年德国的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随后的400年,为大众传播的雏形期。
规模印刷-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思想广泛传播。
知识和真理的关系:知识可以通过智慧来发现。
人们利用智慧的能力和发挥智慧的努力,是有很大差别的。
既然存在这种差别,在社会结构中,就应该加以承认。
“聪明人”既能分析又能综合,应当在有组织的社会中成为领袖,或者至少成为领袖的顾问。
知识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人为努力得来的,这种努力可以经过国家的引导而为社会服务,进而成为社会的准则,并带来一种绝对性的气氛,具有权威性。
这种气氛使变动成为不受欢迎的,使稳定和持续性本身成为一种美德。
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团体比个人重要——团体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国家——国家代替个人(集权主义的共同要素)二、自由主义理论报刊自由主义理论是西方社会政治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理论(The theory of Libertarian Theory,or The Libertarian Theory)在新闻出版领域中的逻辑延伸,而社会政治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理论由根源于17、18世纪西方的启蒙哲学(The Philosophy of Enlightenment),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欧洲14世纪中叶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Renaisance)。
自由主义理论在16世纪积累了经验,17世纪发展了哲学理论,18世纪把理论付实践,19世纪得到文明世界的大部分承认。
自由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说:天赋人权理性至上拉斯基《欧洲自由主义的兴起》指出,社会哲学是历史的产物,如果不和产生它的各种事件结合起来观察,是不能理解的。
背景:16世纪的地理上的发现给予人们的思想以新的广阔的天地。
17世纪,人们都深信一切事物是受规律支配的。
18世纪宗教革命的出现,中产阶级的兴起,启蒙运动使人们相信人们能够依靠自己理性的力量而不是超自然的力量去理解整个世界,也具有重大贡献。
自由主义的报刊理论

● 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美国
● 背景:工业革命
● 典型人物:弥尔顿(John Milton)
洛克(John Locke)
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
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 主张:政府不得干涉报业,报纸有权追求真实,有权独
立地采访新闻
背景:自由主义的七大弊端
①报业已被工商阶级所控制,使新从事此项事业的人很难插足,因
此“意见的自由市场”受到威胁。
(垄断)
②新闻媒体为了其自身利益而使用其巨大权力。
比如,报社老板在政
治、经济问题上利用报纸去压倒各种反对意见。
③报社受工商业的限制,有时广告客户控制编辑政策及社论内容。
④报业常常抗拒社会的改革。
⑤在新闻报道中,报纸常常过分注意浅薄和刺激性的描写,有不好的
影响。
(黄色新闻)
⑥报业的新闻报道,常危及公共道德。
⑦报业的新闻报道,常常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侵害个人的私生活
和秘密。
(隐私权)
●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
(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
●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
● 报业不能一味的要求自由,也应承
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 前提和逻辑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讲之报刊理论

“政府传播权力论”
政府是无所不能的, (1)政府是无所不能的,政府权力是社会成员集体 赋予的,负有维护公共秩序的绝对责任。 赋予的,负有维护公共秩序的绝对责任。 传播乃是政府的政策要素或行政要素, (2)传播乃是政府的政策要素或行政要素,公民的 言论必须在政府的引导和影响之下, 不能任意泛滥。 言论必须在政府的引导和影响之下 , 不能任意泛滥 。 为了保证公共利益, (3)为了保证公共利益,政府必须规定可传和禁传 的内容。 的内容。 总地: 政府有权无条件或有条件地进行新闻出版, 总地 : 政府有权无条件或有条件地进行新闻出版 , 广播电视的内容检查。 广播电视的内容检查。
接近
(三)接近。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接 接近 近。 两层含义: 新闻同读者关系越密切, 两层含义:一 新闻同读者关系越密切,它 的价值越高; 的价值越高; 二 读者特别关心自己目击或亲自 参加的事件的报道。 参加的事件的报道。
显著
(四)显著。名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是 显著 很好的新闻。
趣味
(4)犯罪,丑闻及反派角色。如美联社的一 则报道。 (5)英雄人物或英雄事迹。如《60老妇争当 警官》 “哎呀新闻”――离奇古怪,不重要,又无聊 透顶的耸人听闻或黄色故事。如《美一死囚愿 向电视台出卖其被处决的放映权》。
言论自由的思想
1644年11月24日,诗人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 《阿里奥帕吉蒂卡》(AREOPAGITICA) 以其滔滔雄辩要求得到自由讨论的权利,他宣称: 虽然各种学说流派可以随便在大地上传播, 然而真理却已经亲自上阵:我们如果怀疑她的力 量而实行许可制和查禁制,那就是伤害了她。让 她与虚伪交手吧。谁又看见过真理在放胆地交手 时吃过败仗呢?
第十二章新闻学的主导理论

一、公共新闻学的兴起和内涵
兴起于20世纪
80年代后期的 美国新闻界。 最早提出“公 共新闻”理论 的是纽约大学 新闻系罗森教 授(Jay Rosen)
/pubzone/weblogs/pressthink/
公共新闻学中媒体的能动作用
对于是否存在积极的大众参与和讨论,
或社区是否正视遇到的问题之类的议题, 记者不应假装保持中立。 一旦公众达成共识以后,公共新闻就可 以积极倡导对某一问题的政策性解决方 案。
公共新闻学实践的局限
公共新闻学的实践都在美国县一级的小城镇,
没有扩展到大城市。 公共新闻学的实践都在城镇媒体主要是当地 报纸上展开。 公共新闻学实践的议题围绕着民生问题,直 接关系公众利益,很少涉及美国体制性问题。
平 衡
Detachment
伦理
Completeness
全面
客观
三、客观主义理论面临的冲击
早期客观主义理论所标谤的纯客观是不可能
做到的。主观性不可避免。 新闻业参与社会活动必须与社会上各种利益 集团发生关系。 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事实和新闻报道 并不是一回事。
新闻框架与新闻视角
新闻框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反映出记
三、社会责任论的影响及问题
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
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 在理论上修正了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许 多缺陷,较好地协调了公众、新闻媒介 和政府三者间的关系。
社会责任论的积极影响
为公众评价西方的新闻媒介建立了一个价值
体系。 西方各国的媒介先后依据社会责任论建构新 闻道德自律。 新闻媒介的煽情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机构的判案标准。 社会责任论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培训和新闻教 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了西方新闻从业人员。
《新闻学概论》教案

《新闻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学的研究对象、重点及内容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journalism) 研究的重点及中心议题:研究重点: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具体为,探讨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因此被确定为:客观社会的诸多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content):历史、理论、应用(参见李良荣《新闻学导论》绪论部分)新闻史(history of journalism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理论(theory of j.):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形成理论体系,反过来指导实践。
新闻业务(applied j.):研究各种业务知识,探讨各种工作技能。
含采、写、编、评、摄影、发行、经营等。
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学给了我们一种从事新闻工作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善于去发现新闻、发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巧。
但是,在新闻学里并没有一个观察、理解现实和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荣辱好恶的价值体系或参照系。
这种价值体系必须从其他学科,例如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文学等等以及社会实践中去吸取。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认为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理性可以辨别正误,区分善恶,反对政府对报刊的控制或操纵,主张任何人都可以拥有通讯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种权力。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论”真理只有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各种意见的自由竞争才能获得。
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理论集权主义理论来自16.17世纪的英国,其理论来源主要是君主和政府的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
目的是支持与推动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
对媒体的控制主要是实行检查制度,以限制媒体对政治机器或官僚的任何批判。
2、自由主义理论从启蒙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自然权利的一般理论中产生发展出来的报业自由主义理论刚好和集权主义理论观点相反。
自由主义理论主要来自米尔顿(Milton)、洛克(Locke)和米尔(John Stuart Mill)等人,认为报纸的功能在于帮组人们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对媒体的控制主要来源于“思想自由市场”下的“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
3、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是20世纪在美国发展起来的。
这种理论论认为,只有媒介是权力法安唯一保证的自由权产业,所以必须负起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理论是从业人员的实践、媒介自律守则和报业自由委员会的工作中发展出来的,它在肯定自由主义理论的诸多功能外,还强调报业必须承担讨论冲突的功能。
4、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在前苏联发展起来、并由斯大林所巩固并制度化的一种国家控制报业的理论。
按照这种理论,媒介的主要功能是巩固苏维埃政权,而不批评。
媒介主要是国营的,不能私人拥有,目的也不是营利,而是促进国家发展的一种助手。
框架理论和议程设置的关系区别1.理论来源和基础上的不同薛弗乐(Scheufele)认为框架理论建立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之上,潘忠党认为还应包括基模理论和关联网络。
2.研究视角上的不同框架既是新闻记者和传播者所采用的一种传播信息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也可以指的是当人们对事件或对象产生印象、形成看法、进行解读时,头脑中的本来信息、已存立场,认知方式等。
3.理论取向上的不同框架理论考察的是新闻信息制作和报道的过程中各种动力因素的博弈和各种主体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这些复杂社会因素的互动在媒体内容制作和传播中对于新闻框架的影响。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读后感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读后感首先来说说集权主义理论吧。
这就像是一个严厉的老管家,什么都得按照上头的意思来。
报刊在这种理论下就像是个被紧紧拴住的小狗,只能朝着主人规定的方向摇尾巴。
那些掌权者就像拿着大喇叭,想让大家听到什么就得听到什么,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感觉这种理论下的报刊就像个传声筒,没有自己的灵魂,不过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它可能也起到了维护统治秩序的作用,只是对于咱们现在追求自由民主的眼光来看,那可真是有点压抑。
然后是自由主义理论。
哇,这个就像是挣脱了缰绳的马,在广阔的草原上尽情奔跑。
报刊自由啦,想说啥就说啥,就像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想要把所有的想法都一股脑儿地倒出来。
它强调的是个人自由,认为报刊是监督政府的利器。
这可真是个伟大的想法,让公众有了说话的权利,让权力在阳光下接受审视。
但是呢,这匹马有时候也跑得太野了,可能会传播一些虚假的或者有害的信息,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有时候也会闯出祸来。
社会责任理论就像是一个有教养的成年人,看到自由主义理论下的那些小问题后,站出来说:“咱们不能这么任性。
”它觉得报刊虽然有自由,但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就像是在一个社区里,你可以自由活动,但不能影响别人,还要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出份力。
报刊得考虑公众利益,不能只图自己一时之快。
这让我觉得这个理论挺靠谱的,既保留了自由的精神,又给报刊套上了一个道德和责任的缰绳,让它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跑。
最后是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这有点像一个集体大合唱,大家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报刊就是这个大合唱中的指挥棒。
它强调的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报刊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在这种理论下,报刊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不过有时候可能也会因为过于强调集体性,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表达的多样性,就像合唱里大家都得按照一个节奏来,偶尔可能会压抑了一些独特的声音。
读完这本书,我就感觉这四种理论就像四个性格迥异的朋友,各有各的优缺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新闻传播也像是在这四种理论的影响下不断地发展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形成及评析
关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发展历程,美国传播学家弗雷德·西伯特做了这样的概述:“16世纪提供了直接的现实基础;17世纪见到了哲学原理的发展;18世纪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
”
工业革命后,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盛行开来,在报刊业也不例外。
在英国约翰·弥尔顿、美国的约翰·洛克、还有密尔和托马斯·杰弗逊的推动下,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
一、约翰·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
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产生阶段,约翰·弥尔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以他的出版自由思想闻名于世。
西方有新闻学者盛赞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关于出版自由的理想的最全面的论述”。
1644年,弥尔顿向英国国会提交了一篇演说词,猛烈抨击集权主义,揭露出版检查制度,系统阐述了自由思想。
这就是著名的新闻出版自由的请愿书——《论出版自由》。
弥尔顿在书中提出了几个主要的主张,尤其倡导每个人都有将自己的思想诉诸社会的自由权利。
18世纪,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小册子在英法美广泛流传,影响日益扩大,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弥尔顿相信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其它意见而存在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从弥尔顿的这种思想出发,形成了现代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修正的过程’的概念,那就是让所有想说什么的人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的思想奠定了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即“思想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的基础。
弥尔顿的思想,影响到了后来托马斯·杰弗逊、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人。
二、约翰·洛克的思想言论自由观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自然法思想后来发展为“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口号。
洛克从自然权利出发,第一次从理论上了论证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的原则,奠定了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包括报刊制度的理论基础。
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取消了一切限制新闻自由的封建法规和任何形式的出版许可证,获得了充分的新闻自由,
三、密尔的激进自由主义理论
密尔关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贡献主要是体现在对其巩固方面。
密尔政治思想的中心范畴是自由,他以《论自由》一书闻名于世,论自由一书不仅把言论出版自由看成是个人的自由权利和道德权利,而且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幸福所系,提倡一种无条件的思想言论自由。
他对言论和出版自由理论的特殊贡献在于从真理论的角度逻辑地论证了保证少数的原则,从人类幸福追求的宏观立场上完善了全面自由的主张。
《论自由》提出了下面几个主要观点:
1、如果我们压制某种观点、意见,那就等于压制了真理;
2、错误的意见可能包含着为发现整个真理所必须的那一点点真理部分;
3、即使大家接受的意见是全部真理,但是他们往往习惯于作为一种先入为主而不是在理性的基础上来加以掌握的;
4、如果大家接受的意见不是常常和别人的意见发生争执,思想就会失去活力,对于行为和性格就不会起作用。
四、自由主义的实践者——托马斯·杰弗逊
在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自由主义报刊体制的历史进程中,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当
推杰弗逊。
他是17世纪欧洲思想家们所创立的一般自由主义理论的忠实信奉者和伟大实践者。
他不但力争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国会的通过,而且以总统的权利来确保自由主义报刊体制的确立。
他认为人们只有利用报纸,自由地交流思想,才能认识真理,人们的分歧通过自由讨论而自行澄清,只有提供新闻的自由和发表各种言论的自由,人们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政府才能听到人民的意见,新闻自由是人民其它一切自由和安全的最大保障。
在西方新闻自由史上,他是资产阶级的统治者中一个比较真诚的企图把民主国家的学说和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付诸实施的政治家,正是在他执政时期,美国的新闻自由传统才得以最终确立。
总之,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得以最终形成,并对新闻自由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自由主义报刊一词的英文是“Freedom of press”,主要指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 现在一般翻译为新闻自由。
用新闻自由来解释,这一理论的意义便不言而喻了。
李良荣先生在他的《西方新闻事业概论》一书中把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归纳为以下四点: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2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而充分地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4、对事实的信念。
此外, 自由主义理论还主张运用一种更加非正式的方式, 实现对传媒内容的控制。
那就是通过对传媒信息市场上的自由竞争, 通过允许各种观点自由进入的言论市场的自我纠正过程, 解决问题。
自由主义理论相信, 公众通过接触各种信息, 依靠其理性必然能够辨明真理和谬误。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崇尚无限制的媒体自由,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媒体监督作用的发展。
媒体作为民主的看门狗,必然需要具备发声的自由权,而这种自由正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所倡导的。
首先,它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报刊自由主义理论曾在推翻集权主义制度及其观念、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思想方面起过重大作用。
它适应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政治需要,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推行自由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力武器。
其次,它极大得促进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其所在正是其自由传播中的启蒙精神。
报刊自由理论冲破了“官报独占”的局面,使民报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确立后,“批评政府无罪”成了一个基本原则,并且成了新闻自由的“试金石”。
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不仅限定了新闻媒介的社会地位、活动空间,制约着新闻传播事业的体制、职能,也关系到新闻报道和言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这个理论正是近代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的思想基础,西方文明的指导原则。
尽管存在着诸多的益处,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
弗雷德·赛伯特在《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小结部分里说, “自由主义已经显示出它的理论上和实际上的优点。
它已经消除人们心灵中的桎梏, 并且为人类开辟了新的远景。
它的最大的缺点, 就是对公众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准——简言之, 即区分自由和滥用自由的固定公式。
它是含糊的, 不确定的, 而且有时是不一致的。
”
进入二十世纪后, 这种理论受到尖锐批评。
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指出了这一理论最大的缺点是“对公众通讯工具的逐日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准——简言之, 即区分自由和滥用自由的固定公式。
”
鉴于自由主义理论这种可能导致滥用新闻自由的局限性,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西方资产阶级提出“社会责任理论”。
这一理论源于自由主义理论, 确又对自由主义理论较大的修正。
它的核心观点是, 自由是伴随义务的, 新闻传播工具应当对社会承担责任, 应当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服务。
同时社会责任理论还从理论上阐述了国家干预和控制新闻传播
活动的合理性。
“社会责任理论”有其正确性,但是,在我看来,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才应当是新闻媒体报道的准则。
对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可能导致新闻自由的滥用,应当在法律已有范围内进行限制,而不是受到国家干预。
休斯伦首席大法官在审理“《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的判词中的一段话十分恰当地表达了媒体言论自由与其滥用间的关系:“当报界轻率诋毁公众人物,谩骂诽谤恪尽职守的公职人员,并借用公共舆论对他们施加负面影响时,我们不能说媒体权利正被严重滥用,因为与开国先驱们当年遭受的人身攻击相比,这类言论根本算不上什么。
如今,我们政府的行政架构已经愈加叠床架屋,渎职、叹服几率陡增,犯罪屡创新高。
玩忽职守的官员与黑帮分子狼狈为奸、包庇犯罪,将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对勇敢、警觉的媒体之需要,显得尤为迫切,在大都市里更是如此。
”
“尽管存在滥用自由现象,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自由在一个民主国家,对于促成开明的公民意见和正当的公民行为,可谓至关重要。
”(《批评官员的尺度》)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在我个人看来,这句话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最好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