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 获奖教案 衡水中学内部资料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_说和做_教案

初中语文_说和做_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说和做》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说和做的关系。

2.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说和做之间有什么关系?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说和做》。

2.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 作者是如何论证说和做的关系的?c. 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三、讨论和分析(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 每组选择一个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展示和分析。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观点,写一篇关于说和做的短文。

2. 学生互相交换并进行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3.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资源:1. 文章《说和做》。

2. 参考资料关于说和做的相关文章和论文。

教学建议:1.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说和做的关系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例子进行讲解。

2. 在讨论和分析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和作者的论证逻辑。

3.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说和做的素材和话题,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语文《说和做》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研究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

教师则引而不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可能发现真理。

【协作交流】在朗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总结提高】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前提下,老师进行补充,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拓展学生的纵深思维。

形式也可以是“当庭陈讼式”、“新闻采访式”。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研究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教材分析讲授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进步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豪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研究本文结构松散、选材精当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XXX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讲授重点】对XXX师长教师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肉体的把握。

《说和做》一等奖创新教案

《说和做》一等奖创新教案

2 《说和做》一等奖创新教案2 说和做第一课时教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课型:_______一、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名人有强烈的兴趣。

《说和做》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革命精神。

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他们效仿闻先生的做法,以其优秀的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力争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字词。

2.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

3.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概括文中典型事例。

【教学难点】把握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情景激趣新课导入】教师播放《七子之歌》音频:七子之歌闻一多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第二板块【文学常识素养积累】1. 闻一多先生简介闻一多(1899—1946) ,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曾赴美留学,回国后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 年7 月11 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遇害,闻一多先生在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1925 年3 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2.臧克家先生简介臧克家(1905—2004) ,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

1932 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4篇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1一. 教学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二. 教学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二. 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三. 检查预习情况⑴正音: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四. 整体感知课文:五. 问题研讨.1.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2. 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第二课时一. 朗读课文片段。

二. 问题研讨。

1. 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2. 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 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 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2一、问题探究1。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说和做》优秀教案

《说和做》优秀教案

02
提出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
能力。
追问和引申
0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和引申,深入挖掘问题本质,拓展学生
思维深度。
倾听和回应学生需求方法论述
积极倾听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不打断学生的思 路。
及时回应
对学生的问题和需求给予及时回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鼓励表达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 围。
课堂秩序维护及氛围营造
明确课堂规则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让学生清楚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 可以做的。
奖惩措施
建立奖惩制度,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纪律的 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营造积极氛围
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学设计和课堂互动等方式,营造积极、和谐 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引导学生关
公平正义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
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创新思维培养途径探索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和看法,培养学 生的批判性思维。
角色扮演
问题导入
提出一系列与说和做相关的问题,如 “什么是说和做?”、“为什么说和 做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等,引 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 际生活中的说和做场景,进行实 践演练。
实践环节
布置与说和做相关的实践任务, 如制定一个行动计划、进行一次 公开演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 炼和提高自己的说和做能力。

说和做教案一等奖

说和做教案一等奖

说和做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方案撰写专家,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撰写一份获得"说和做教案一等奖"的教案。

这个任务名称要求我们撰写一份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详细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和理论;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2.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可以结合多媒体工具,如PPT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知识点。

3.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形式的活动。

4.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可以设计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并向全班展示成果。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反馈。

可以通过问答、小结报告等形式进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点。

2.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工具,如PPT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说和做》(新版优秀教案)

《说和做》(新版优秀教案)

教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
1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和激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
2
活动安排
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3
技术支持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增强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教案的评估和反馈
自我评估
鼓励学生及时反思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表达效果。
合作评估
促使学生互相评估和反馈,激发团队合作和互助学习。
教师教案的案例和实例
成功案例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说和做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自 信和表达能力。
实例分享
小组合作项目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互相配合,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教案的总结和展望
1 总结
该教案通过说和做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展望
继续改进和拓展教案,与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相结合,适应时代需求。
《说和做》(新版优秀教 案)
本教案为全新优秀教案,旨在通过活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将说和做 有机结合,促进学习成效。
教案简介
1 创新教学模式
结合说和做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互动与参与度。
2 实践性学习
通过实际操作和真实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深入理解知识。
3 个性化评估
针对各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进展,提供个性化的评估和反馈。
《说和做》教案的目标和背景
目标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 学习动力和兴趣。
背景
针对现代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实践操作方面的不 足,设计此教案来解决问题。
教案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主要内容
通过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思维。
教案结构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和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析人物,述品格之崇高2.品文字,悟语言之高妙3.写诗歌,表内心之敬意二、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董卿在朗读者中说,世界一切都是遇见。

遇见真的是一场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当臧克家遇见了他的老师闻一多,从此闻一多走进了臧克家的世界,成了臧克家生命中那个最特别的存在。

这个特别体现在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这堂课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让我们一起走近闻一多,去感受他精神的崇高与伟大吧!【人物简介】初识闻一多,从七子之歌开始。

(播放《七子之歌》演唱视频)歌词的背后蕴含着澎湃的爱国情!再识闻一多,从群众大会说去。

(播放《闻一多群众大众演讲》视频)好一个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的爱国者。

如果说创写《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眷恋,那么群众大会的演讲就是他英勇无畏至死不渝的精神的写照。

(简介闻一多和臧克家)【读说结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样三个问题:a.用文中作者的一句话评价闻一多先生。

b.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体现闻一多先生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c.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理好说和做这两种行为的?【分析人物】初步了解了文章,下面请同学们走进文本,仔细研读,去感受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用“闻一多先生先生是个__________的人,体现在_________”的句式对他进行评说。

请同学们先静心思考,再和小组同学交流探讨一下,让你的答案更完美。

明确:热爱学术,刻苦钻研专心致志,自制力强废寝忘食,珍惜时间字迹工整,勤奋务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淡泊名利,默默无闻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勇敢无畏,不怕牺牲【品味语言】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品质,闻一多先生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一定高大起来了,一个鲜活的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跃然纸上。

它就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丰满的人物形象离不开高妙的写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品析文章的语言之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情感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

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

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为了祖国,他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2.作者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应该如何分呢?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第一部分(1—7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2.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明确:领起本部分,表现闻一多先生“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的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围绕这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明确:点拨: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

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目标导学三:品味细节描写,分析表达方式1.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示例:(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3)抓住闻一多先生“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除了描写以外,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明确: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

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

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

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如何运用它。

生得其时,死得其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

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国家、民族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

基于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

追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

三、板书设计闻一多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虽只有一千多字,但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品味语句,体会表达妙处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下语句让学生讨论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明确: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明确:“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明确:“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明确:“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明确:“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

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目标导学二:合作交流,感受语言特点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可作相应的朗读指导,如对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2.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1)生动形象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点拨: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一词,这就包含了比喻义,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①作为学者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点拨:这两句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点拨:这两句中的“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②作为革命家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点拨:这几句中的“说”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3)富于感情本文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很难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

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

又如,“饭,几乎忘记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

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

这些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

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想,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

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朗读闻一多的《红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原文见光盘素材)点拨:《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中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

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请你说说关于言和行的成语或名言,并选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示例: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敢作敢当;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课堂小结:《一多画像》这样写道:“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做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

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疾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术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唯一方法。

”让我们永远称颂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三、板书设计诗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富于音乐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