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造影
乳腺超声造影检查步骤

乳腺超声造影检查步骤
乳腺超声造影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扫描乳房的检查方法,可以用来检查乳房内的肿块和其他异常情况。
以下是乳腺超声造影检查的步骤,供参考:
1.准备:在检查前,患者需要穿上一件特殊的衣服,然后将腹部放在检查床上。
2.消毒:医生会对乳房进行消毒,以确保检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3.放置探头:医生会将一个超声探头轻轻地放在乳房上,然后通过超声波对乳
房进行扫描。
4.注射造影剂:在扫描过程中,医生会向乳房内注射一种造影剂,以帮助更好
地显示乳房内的结构。
5.观察影像:注射造影剂后,医生会观察乳房的超声影像,以寻找异常情况。
6.记录影像:医生会拍摄超声影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复查和比较。
7.结束检查:完成上述步骤后,医生会结束检查,并告知患者检查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超声造影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安全性较高。
但是,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呼吸困难等情况,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
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应该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该项检查。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乳腺肿块是乳腺常见病之一,根据其恶性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对乳腺肿块进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传统的乳腺X线摄影(CR)在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
肿块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超声造影(CEUS)被广泛应用于鉴别乳
腺良恶性肿块。
方法:
我们收集了100例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资料,包括50例良性肿块和50例恶性肿块。
收集的资料包括前瞻性超声造影数据,包括乳腺造影表现和时间强度曲线。
同时,每个病
例的组织学结果也被收集。
结果:
通过分析50例良性肿块和50例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表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超声造影在识别肿块边缘方面有显著优势。
良性肿块的边缘清晰,恶性肿块的边缘
不规则、模糊不清。
2.该研究证实,CEUS在分辨出乳腺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良性肿块在CEUS图像上呈现出均匀清晰的增强;恶性肿块表现出更强的强化和不均一的强化模式。
3.时间-强度曲线也可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
良性肿块呈现出缓慢而稳定的强化
模式;而恶性肿块有更快速的强化模式,最大强度也比良性肿块高。
这项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它
是一种简便、无创、高精确度的诊断工具。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乳腺肿块,为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乳腺癌的超声造影与诊断

乳腺癌的超声造影与诊断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可发生在男性。
早期的乳腺癌症状不明显,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非常重要。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作为一种无创、无放射性损害的检查方法,已成为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超声造影技术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一、超声造影的原理和技术超声造影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例如硫酸微泡)来增强超声图像,从而提高对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硫酸微泡是一种空气微泡,可以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振荡,产生明显的超声信号。
它们在血流中通过,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血管的分布、血流的速度和血流情况,从而提供详尽的病变信息。
在进行乳腺癌超声造影前,患者需要空腹或少量进食,避免饱和状态下造成听诊困难。
接下来,将超声凝胶涂在乳房上,使超声波穿过乳房进行检查。
然后,通过患者的前臂注射硫酸微泡造影剂。
造影剂会经过血液循环进入乳腺局部的微血管,形成超声信号,并被超声机捕获。
超声机动态显示造影剂的传播及其在乳腺病变中的分布情况。
二、乳腺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和诊断特点1. 强化程度的变化:乳腺癌往往在超声造影中呈现不均匀的强化。
正常乳腺组织强化程度较均匀,而肿瘤周围组织在病变区域内强化不均匀,甚至可以呈现丘状或弧形强化。
2. 病灶边缘:乳腺癌的边缘表现为毛刺状或锯齿状,在超声造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边缘形态的不规则。
3. 血流情况:良性肿瘤的血流较均匀,而恶性肿瘤的血流较为不规则。
乳腺癌超声造影中,血流情况呈现为大血管状、混杂分布或异常扩张。
4. 内部回声:乳腺癌内部回声通常不均匀或异质性增强,有时病灶内可见空洞、囊性区域或纤维化现象。
根据以上超声造影的特点,结合其他乳腺癌检查手段(如乳腺X线摄影、乳房磁共振),可以提高乳腺癌的准确率。
三、乳腺癌超声造影的优势和应用价值1. 高分辨率:超声造影提供了高分辨率的乳腺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乳腺内病变的细节。
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的应用进展

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的应用进展乳腺癌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起病隐匿。
常规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较易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诊断准确性,但对体积小、乏血供者及病灶浸润程度等诊断能力有限。
超声造影能更清晰显示乳腺肿块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提高超声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1时间-强度曲线时间-强度曲线研究参数包括造影剂到达时间(arrive time,A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及曲线上升支和下降支斜率等。
国内学者[1]在对216例乳腺肿瘤超声造影中发现,良恶性组间AT、TTP、MTT均差异显著。
也有学者[2,3]发现TTP对良恶性肿瘤鉴别意义不大。
Szabó[4]分析了超声造影参数与乳腺癌分级和预后的关系,发现TTP不仅能鉴别良恶性,且与肿瘤分级分期和预后相关。
在对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造影研究中显示,原位癌的AT、TTP、PI与浸润癌存在差异。
在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比较中,显示TTP及PI存在差异。
MTT能反应造影剂在肿块滞留时间长短,近来认为其对鉴别良恶性方面无特异性[1]。
AUC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样存在争议性。
Barnard[2]对49例病灶研究发现AUC对恶性预测敏感性为97%;而Eisenbrey[5]发现AUC对良恶性鉴别意义不大。
此外,曲线上升支与下降支斜率能反映造影剂进入与消退的速度,良性肿瘤主要呈“缓升速降”及“速升速降”,恶性主要呈“速升缓降”。
Saracco[3]研究中,曲线上升支斜率对良恶性肿瘤鉴别意义不大。
国内研究将乳腺癌血流灌注分三型:快进慢退、快进-延退-慢退、同进同退,发现恶性肿瘤的斜率大于良性肿瘤。
2增强方式2.1病灶及血管形态恶性病灶大多无包膜,呈浸润生长,造成乳腺癌多呈不规则状侵蚀性增强,其微血管粗细不均,走行扭曲,可有局部灌注缺损,周围存在毛刺状微血管分布。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乳腺肿块是女性常见的疾病,其中恶性肿块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超声造影是一种无创、无痛、恢复期快的检查方法,可在便利的门诊环境下完成。
本文旨在评估超声造影鉴别乳
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某医院门诊就诊的50例女性患者,通
过临床、超声及穿刺组织学确诊。
其中,良性病变45例,恶性病变5例。
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超声造影检查。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及受试
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研究其临床有效性。
结果:通过卡方检验,我们发现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方面有着高度统计
学意义(P<0.01)。
ROC曲线分析发现,该技术的面积下曲线(AUC)为0.897,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7.78%。
对于恶性肿块的检测,超声造影的阳性预测值为83.33%,
阴性预测值为98.18%。
结论: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技
术的优点在于无创、无痛、快速、方便,并且可重复使用。
在乳腺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
超声造影可以成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乳腺造影注意事项

乳腺造影注意事项
以下是进行乳腺造影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1. 需要提前安排和预约乳腺造影检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和前期检查。
2. 如果您有乳腺疾病或症状,需要告知医生并提供相关的病历资料。
3. 乳腺造影通常会使用对比剂,如果您对对比剂有过敏史,应提前告知医生,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检查前一天晚上和检查当天早晨,避免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和可乐。
5. 检查前请医生告知停药事项,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
6. 检查前需要更换无金属物质制成的衣物,避免穿着含有金属的衣物或配件,因为金属会干扰检查结果。
7. 在检查时需要暴露乳房,因此建议女性避免佩戴胸罩或内衣。
8. 检查时可能需要改变不同的体位,以便医生可以获得不同角度的乳房照片,因此需要遵守医生的指示和配合。
9. 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一些压力或轻微的疼痛,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疼痛过于强烈或令人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
10. 检查后,如果您有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注意事项仅供一般参考,在具体的检查前,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和个人情况进行准备和注意事项。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与价值评析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与价值评析
乳腺癌是许多女性都会遭受到的一种疾病。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乳腺癌尤为重要。
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无创诊断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应用和价值进行评析。
一、超声造影技术简介
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用高频声波进行成像的诊断技术,具有无创、非放射性污染、方便等优点。
它通过将声波传入人体进行反射,再将反射回来的声波转变为信号进行成像,从而得到人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在乳腺癌早期诊断过程中,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清晰显示乳腺内部的血管和乳腺组织的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癌变部位和癌变程度。
1. 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早期诊断是治愈乳腺癌的关键。
由于乳腺癌发生的很少表现为明显的症状,所以仅通过乳腺双手检查难以发现早期的乳腺癌。
而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显示乳腺内部的结构,清晰地显示乳腺癌的形态特征,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2. 帮助准确判断病灶的恶性程度
通过观察乳腺内部的结构,医生可以了解病灶的恶性程度,确定病灶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明确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辅助乳腺癌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指引医生准确地定位病灶的位置和形状,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此外,它还可以协助医生监测病灶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小结。
常用的乳腺影像检查有哪几种?各有哪些优缺点?

常用的乳腺影像检查有哪几种?各有哪些优缺点?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引起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
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
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达90%以上,早发现、早诊断对乳腺癌的预后极为重要。
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目前乳腺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超声检查、X线钼靶摄影、MRI检查、CT检查。
下面介绍这几种乳腺检查的优缺点:(1)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操作简便,能发现 3 mm 以上的乳腺结节,是乳腺结节筛查的首选方法。
超声对致密型乳腺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高,弥补了乳腺钼靶检查的缺陷。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平均血流速度以彩色显示,显示病变血流信号,可提供较大血管的血流信息,并进行半定量分析,但不能反映病灶微循环血流。
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测量组织硬度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组织内有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因此,组织硬度越大提示恶性可能性越高。
超声弹性成像可定量对比乳腺组织的硬度,消除临床触诊的主观判断。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更适用于乳腺癌筛查。
乳腺超声造影弥补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不能反映病灶微循环血流的不足。
乳腺恶性结节呈高强度、增强后病灶范围扩大、边缘毛刺、形态不清、峰值强度增加。
三维超声造影能够根据所需角度自动扫描,获得目标体积数据,可同时观察腋窝前哨淋巴结。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主要是将连续不同平面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得到一个重建的有立体感的图像。
在乳腺癌的应用中 ,用多切面和多角度的方式重建病灶,能提供更整体、更直观的乳腺癌内的血管空间成像,定量评估癌瘤内的血管容积指数情况,更能科学反应癌瘤内血供情况,这是二维超声所不具备的。
还能对癌瘤的结构解剖特征和空间关系进行立体展现,显示出二维超声所无法显示出来的病变形态。
但常规超声检查扫描视野小、假阳性率高,诊断结果受操作者个人经验影响较大。
(2)乳腺钼靶 X 线摄影数字化乳腺X 线摄影设备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钼/铑双靶球管、自动拍片剂量调整技术、数字化平板技术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生长时期不同,血管特点不同
良、恶性肿块在血流分级上有重复
超声造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当今研究的热点 在肝脏的应用已得到了肯定
用于评价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灌注特点?
目的
应用灰阶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对比研究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灌注特点
材料与方法
时间
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期间
的70%以上
避开钙化及坏死的区域
在病灶周围正常组织也画出一感兴趣区作为
对照,注意要避开脂肪组织层和韧带
乳腺超声造影
同一患者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时间强度
曲线对照分析,并作参数差值分析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版本)统计软件分析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两样本方
差齐)、t′检验(两样本方差不齐)
检查方法
B-US
CDFI
CEUS
部位、大小、边界、 回声(内部、侧方、后方)
Adler血流分级 RI
图像分析 TIC分析
乳腺超声造影
观察病灶2分30秒内造影剂进入和排出情况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包括
上升斜率 峰值时间 峰值强度
平均强度
曲线下面积
测量方法
乳腺病灶测量的感兴趣区应尽量占病灶横径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表现
罗葆明
超声科
背景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跃居妇女恶性肿瘤第一位
乳腺 宫颈 结/直肠 肺脏 胃 卵巢 子宫体 肝 食管
31%
钼靶X-线
乳 腺 疾 病 检 查 方 法
影像学检查
红外线
MRI
超声
临床触诊
乳腺疾病超声检查现状
常规二维超声检查
根据乳腺肿瘤的边缘、形态和回声 分布等特征对乳腺肿瘤进行良恶性判别
52
31
0.0107±0.0058
﹣7.828±5.446
0.1005±0.0475
7.8715±4.8379
0.0528±0.0329
P
0.023
0.006
0.010
0.001
0.004
超声造影表现
恶性肿块
血流灌注面积大于二维图像观察到的病灶 大小
良性肿块
血流灌注面积与二维图像观察到的病灶大
小范围相似
超声造影表现
原因
高增强
血流高灌注
恶性肿块向周围浸润
超声造影剂显示浸润到周围组织的微血管?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33/52例良性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 周围正常组织曲线形态相似 38/52例良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有一平 台期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21/31例恶性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
峰值强度
曲线下面积
19.4850±7.8673
平均强度
0.1304±0.0527
良性组
52
0.0115±0.0699
0.1997±0.0787
恶性组
31
0.1663±0.045
20.883±1.322
0.2546±0.0323
23.8100±4.4176
0.1596±0.0298
P
0.028
0.122
良性肿块 23.9s±6.9s 恶性肿块 21.1s±1.4s P﹥0.05
良恶性肿块峰值时间95%的置信区间有很 大的重叠 影响因素 血管变异、心功能等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因每一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的坐标都不一 样,无法从曲线形态来直接判断,与周围 正常组织对照,有助于判断结果
采用和周围正常组织差值比较,良、恶性 组间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差值都有统计学意 义
0.027
0.087
0.085
乳腺良恶性病灶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周围正常组织差值的比较
组别
良性组 恶性组
病灶数
斜率差值
0.0044±0.0081
峰值时间差值
﹣1.031±6.971
峰值强度差值
0.0191±0.0973
曲线下面积差值
﹣1.8757±8.7519
平均强度差值
﹣0.0029±0.0584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与正常组织相比,乳腺癌时间强度曲线 表现为上升支、下降支陡直
原因
与肿瘤血管的动静脉短路有关?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38个良性病灶时间强度曲线有一平台期
原因
与其血管较少动静脉瘘、血管环有关?
结论
超声造影能反映乳腺肿块的血供特点,
并能定量评价乳腺肿块的血流动力学情 况,有助于良恶性肿块的鉴别
良 性
边缘及轮廓 侧方声影 包膜 内部回声 钙化灶 整齐、光滑 有 有 均匀 少见,粗大
恶 性
不整、粗糙 罕见 无 分布不均 砂粒状
后壁回声
肿物后回声 肿物纵横比 皮肤浸润 组织湿润 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
整齐、增强
正常或增强 <1 无 无 无 无
不整、减弱
多有衰减 可>1 可有 可有 可有 可有
A 导管内乳头状瘤
B 浸润性导管癌
A B
2A 纤维腺瘤 2B 浸润性导管癌
2A 2B
乳腺疾病超声检查现状
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以显示肿瘤病灶内部血流的形态及分布 测定频谱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VP) 搏动指数(PI) 阻力指数(RI)
纤 维 腺 瘤
浸 润 性 导 管 癌
常规超声检查存在的问题
二维超声:着重于形态学方面的研究 CDFI:局限于血管分布的分级及肿瘤血管 血流动力学的测定上
研究对象 79名患者共83个肿块
乳腺癌:31个病灶 良性肿块:52个病灶
仪器及造影剂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三季度 东部 西部 北部
Technos DU8
CnTI TIC
探头频率 4.5-7.5MHz SonoVue 2.4ml
弹丸式注射
R0: 病灶 R1:周围组织
上升、下降支陡直 曲线形态差别大
病理:浸润性导管癌
肿块均匀增强,呈不规 则状向周围浸润,增强范围 较二维显示的病灶范围大
R0: 病灶 R1:周围组织
上升、下降支陡直
曲线形态差别大
病理:浸润性导管癌
肿块均匀增强,呈不规 则状向周围浸润,增强范围 较二维显示的病灶范围大
R0: 病灶 R1:周围组织
上升、下降支陡直
曲线形态差别大
病理:浸润性导管癌
肿块均匀增强,呈分叶 状向周围浸润,增强范围较 二维显示的病灶范围大
R0: 病灶 R1:周围组织
上升、下降支陡直
曲线形态差别大
乳腺良恶性肿块病灶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
组别 病灶数 斜率 峰值时间
24.359±7.486
存在的问题
无理想诊断阈值
乳腺超声造影方法如何规范化?
造影剂量
TIC ROI
2.4ml? 4.8ml?
观察时间 1min? 2min30sec? 大小? 位置?
呼吸因素影响
中山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
周围正常组织曲线形态相差较大
恶性病灶下降支多较陡直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83个病灶超声造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
恶性肿块的斜率、峰值强度比良性肿块高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Rizzatto等研究
恶性肿块的峰值时间(20-25s) 良性肿块(≥30s)
P<0.05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峰值时间
两个独立样本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 义
结 果
病理:纤维腺瘤
肿块内均匀高增强
27s
27s
曲线形态相似 下降支:平台期
病理:纤维腺瘤
肿块内均匀高增强
R0: 病灶 R1:周围组织
曲线形态相似
病理:浸润性导管癌
肿块均匀增强,呈毛刺 状向周围浸润,增强范围较 二维显示的病灶范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