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

合集下载

与孩子心灵对话的课程教案

与孩子心灵对话的课程教案

与孩子心灵对话的课程教案第一节课,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自我介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向全班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年龄、家庭情况、喜好等内容。

2. 情绪表达,老师向学生介绍情绪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最近的一次开心或难过的经历,以及当时的感受。

3. 情绪图画,老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情绪图,用颜色和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4. 情绪管理,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并让学生尝试一下。

活动安排:1. 自我介绍环节,学生轮流向全班介绍自己,增进相互了解。

2. 情绪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经历,增进情感交流。

3. 情绪图画,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情绪图,展示给全班。

4. 情绪管理练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训练。

评价方法:1. 学生的自我介绍是否清晰、自信。

2. 学生的情绪分享是否真实、情感表达是否丰富。

3. 学生的情绪图画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4.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情绪管理练习,是否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

第二节课,倾听孩子的声音。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听力训练,老师向学生介绍倾听的重要性,并进行一些听力训练,如闭眼倾听周围的声音等。

2. 情绪表达,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其他组员轮流向代表分享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代表要认真倾听并做出回应。

3. 同理心训练,老师向学生介绍同理心的概念,并进行一些同理心训练,如观察他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猜测对方的感受。

4. 沟通技巧,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如积极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使用“我语”等。

活动安排:1. 听力训练,学生闭眼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环境中的细微声音。

2. 情绪分享,学生分组进行情绪分享,代表认真倾听并做出回应。

亲子沟通:心灵交流的桥梁

亲子沟通:心灵交流的桥梁

亲子沟通:心灵交流的桥梁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而亲子沟通则是维系这种关系的关键。

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还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以及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帮助父母们建立与孩子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亲子沟通是心灵交流的桥梁,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增进情感理解通过良好的沟通,父母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想法。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经历各种情绪波动,如焦虑、挫折和喜悦等。

此时,父母若能够耐心倾听、理解和回应,这将使孩子感受到被关心和支持,从而增强亲子间的情感链接。

2. 培养自信心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和情感时,如果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和鼓励,他们会更加相信自己。

同时,父母良好的反馈也能使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并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

3. 教育与引导亲子沟通不仅是情感交流,还是教育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过语言传递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技能等,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有效的沟通可以让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有更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4. 改善行为很多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源于缺乏有效的沟通。

当父母通过认真倾听和理解来发现问题根源时,便能够更好地进行引导与纠正。

例如,通过对话而不是责骂,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从而使其自然愿意去改正错误。

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优质的亲子沟通,父母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 尊重与倾听尊重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情感,父母应该给予他们表达自我的机会。

在交流时,认真倾听孩子所说的话,并显示出对他们话语内容的关注。

同时,在倾听过程中,避免打断或急于给出反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2.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理解能力,使用适合他们的语言进行交流。

不宜使用过于复杂或专业化的词汇,要确保表达清晰且易于理解。

心灵沟通幼儿园家长的话

心灵沟通幼儿园家长的话

心灵沟通:幼儿园家长的话引言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负责幼儿园家长沟通工作的幼儿园工作人员。

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始终重视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希望通过沟通更加贴近您和孩子的需求,并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幸福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有关“心灵沟通”的主题。

以家长的身份,我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1.心灵沟通的重要性;2.心灵沟通中的技巧和方法;3.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

一、心灵沟通的重要性心灵沟通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家庭的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增进亲子关系心灵沟通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关键一环。

通过有效的沟通,家长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2 培养孩子的情商良好的心灵沟通不仅有助于家庭关系的良好发展,还能培养孩子的情商。

家长通过耐心聆听、维护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学会倾听他人的需要和感受,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3 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心灵沟通还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面对矛盾时,家长耐心倾听、理解和引导,可以促使孩子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心灵沟通中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了心灵沟通的重要性后,我们来看一下如何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来实现良好的心灵沟通。

2.1 倾听倾听是心灵沟通的基础。

当孩子有话想说时,家长首先要做到专心倾听,给予孩子足够的注意力和时间,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

同时,积极回应孩子的言辞和情绪,表达出对他们感受的理解和关心。

2.2 表达理解与关怀在倾听的基础上,家长要学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与关怀。

通过温暖、鼓励、肯定的语言和表情,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和支持的。

同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权益,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

2.3 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家长在进行心灵沟通时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不要过度干涉和指责。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嘿,各位宝爸宝妈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如何跟孩子沟通?可不是那种“你说我听”的“传声筒”式沟通,而是真的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来一场心灵的对话。

说实话,我刚开始带娃的时候,老是犯错误。

比如我家小豆丁有一次非要穿一件红彤彤的裙子上幼儿园,你说这大冬天的,还穿着短袖,我当时就急了,直接就说:“不行!太冷了,快换衣服!”结果小豆丁眼泪汪汪,死活不肯换。

你说这孩子,不知道冷吗?当时我就火了,想说你怎么就不能听话呢?可我突然一想:哎,我这样是不是太霸道了?孩子可能不是不听话,而是想表达自己,但又不知道怎么表达。

这次经历让我开始反思,怎么才能跟孩子好好沟通呢?后来我试着改变沟通的方式,比如那天,我蹲下来,轻轻摸摸小豆丁的头,说:“宝贝,今天天气很冷,你穿这件裙子会不会冷呀?可以穿条厚裤子,这样又暖和又漂亮,好不好?”神奇的是,小豆丁竟然听进去了,还开心地选了条花花裤子配裙子,你说这孩子,是不是比我以为的还要聪明?我开始发现,跟孩子沟通最好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从那天开始,我试着在和小豆丁聊天时,多问“为什么”,“你觉得呢”。

比如他吃饭挑食的时候,我就不会直接说“你必须把菜吃光”,而是会问他:“宝贝,今天这块鱼肉看起来是不是不太好吃呀?妈妈可以帮你换个菜试试吗?”渐渐地,我发现小豆丁越来越愿意跟我交流,我们之间的话题也越来越多。

有时我们会一起讨论故事书里的情节,有时我们会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烦恼。

有时候我甚至会惊讶地发现,他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奇思妙想,让我这个大人都自叹不如。

当然,跟孩子沟通是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就像种树一样,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呵护。

我们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但只要坚持用换位思考,用真诚的态度和孩子对话,相信你和你的孩子之间会越来越亲密,沟通也会越来越顺畅,就像朋友一样!总结一下,跟孩子沟通,其实就是“打开心扉”的过程,放下成人的权威,蹲下身子,用心倾听他们,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跟他们说话,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

教师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_超实用

教师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_超实用

教师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_超实用作为教师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读懂学生,做到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交流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方法1、以心交心、尊重理解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

自尊心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

“我不需要他们爱我,只需要他们信任我”。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能告诉老师吗?”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

”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方法2、学会倾听赏识赞美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教师力求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方法3、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作为教师,就应该用自己真挚的师爱,为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支撑起心灵依靠的保护伞,给学生多一点理解与关爱。

教师在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

有时候,老师给学生的哪怕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一次无关紧要的提问,一个善意的提醒,一回真诚的微笑,一束期待的目光,一段鼓励的评语,都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心境。

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作文600字

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作文600字

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作文6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作文600字篇1像我这么大的人,也许都比较叛逆吧,当然,我也不例外。

自从上了初中,我总与家人合不来。

有时,我甚至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大吵一番。

以前总认为家是避难港湾的我,现在却认为家是受难的地方,因为有事无事都要和爸妈闹一闹。

我是寄宿生,每当周末都要回家。

一方面又希望和爸妈在一起,一方面又不想听他们唠唠叨叨的。

那天正好是寄宿生回家的日子,老师把我们上次考试的卷子发了下来,让我们带回家给家长签字。

卷面上那可怜巴巴的分数正张牙舞爪的向我。

“哎!”想着等会儿妈妈见到卷子,我不由得叹了口气。

夕阳的余晖撒在我沉沉的书包上,似乎显得更沉了。

我双手插在口袋里,心事重重的向家蹭去。

“妈,我考砸了。

”我回到家,对正在做饭的妈妈说。

她愣了一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把锅碗瓢盆弄得噼里啪啦的乱响,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你不要这样好不好!你以为我不烦么?我也想考好啊!”妈妈仍然在赌气,没有说话。

我气冲冲地冲进我的房间,把书扔到地上使劲踩。

这也许是我当时最好的宣泄方法。

闹够了,我便一下子倒在了床上。

一滴泪,滑过我的眼角,末入发际。

原来我连几个阿拉伯数字拼成的分数都不如。

我越想越伤心,就把头埋在枕头里呜呜地哭了起来。

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作文600字篇2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您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着我,为了我的成长操碎了心。

但有时,我也希望能和您们多一些心灵的沟通和对话。

小时候,我总是被当作"小朋友"对待。

当我提出疑问时,您们会简单地解答几句就让我"乖乖听话"。

慢慢长大后,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

可您们仍把我当成"小孩子",认为我的想法"太天真了"。

是的,我承认自己的经历有限,思维也许比不上您们成熟。

但我也有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

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作文600字

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作文600字

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作文600字《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对话》
亲爱的爸爸妈妈:
有些话,我一直想对你们说,却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今天,
我想借着这篇文章,和你们好好聊聊我的心里话。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很爱我,你们努力工作,为我提供最好的
生活条件,你们关心我的学习,希望我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我真的
很感激你们为我做的一切。

但是,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压力好大呀。

每次考试,我都担心考不
好会让你们失望,所以我总是很紧张。

其实我也很想放松下来,可
又怕你们会不高兴。

我希望你们能多听听我的想法。

比如我喜欢画画,可你们总觉得
画画没什么用,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

可是画画能让我开心呀,能让我表达自己的情感呀。

我也希望你们不要总是拿我和别人比。

我知道你们是想激励我,
可这样会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总是不够好。

我就是我呀,有自己的优
点和缺点。

爸爸妈妈,我希望我们能多一些沟通,不要总是你们说,我听着。

我也有很多话想说呀,我希望你们能真正理解我。

我知道你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可能也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我相信,只要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我们一定能相处得更好。

爱你们的孩子
[你的名字]
爸爸妈妈,当你们看到这篇文章时,希望你们能认真想想我的话,让我们的心能靠得更近,让我们的家更加温暖和幸福。

教师怎样与学生心与心对话呢

教师怎样与学生心与心对话呢

教师怎样与学生心与心对话呢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首先,要与同学心与心的对话,就需要打破老师主宰一切的旧观点,做到“蹲下来看孩子”,发自内心地去关爱同学,了解同学的内心世界,在互敬、互爱、互助的氛围中带给同学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师生情意的美满感,真正成为同学的“精神生命的引导者”、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的支持者和援助者。

老师与同学是伙伴,是亲切的伙伴,只有在这种信任、友善、宽松的课堂活动氛围里,师生才能真诚地沟通、沟通,走进彼此的心灵;例如,在开学时首先将自己思索的教学方案,主动真诚地向同学征求看法。

得到同学们理解认可,让同学了解需要学习掌控的知识和运算技巧,同时听取他们所喜欢的学习方法,老师就应当积极采用。

如在巩固练习中,有的同学建议,除全班集体练习、抽同学板演外,还可以分小组竞赛、或各小组谁最先做完就可以抢答。

在上学期的教学互动练习时。

由于随时采用同学的正确建议,因此,同学练习积极性特别高,教学效果都很好。

同学都说:“这样的数学课我们都特别喜爱,既学到了知识又练的非常快乐。

”老师到处心为同学所想,教为同学所教才会静下心来傾听“花开的声音”,才会发自内心地观赏同学的进步。

“蹲下来看孩子”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老师是新知识的传授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同学进展的引导者、教学问题的讨论者。

然而,老师对同学潜移默化的“身教”更加重要,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淡化分数排名教学的今日,并非是取消分数教学而是更高的要求老师,用正确思维技能培育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培育同学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新奇的教学风格创设一个和谐、祥和、友爱和宽松的'课堂学习活动气氛。

因此,在教学中,每当讲授新知识时,总是以轻松的语言,从旧知识按部就班过渡到新知识,并加以巩固练习,使同学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理解、鼓舞、激励,以同学进展为主。

理解是架设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

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中运用沟通的技巧。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家长朋友们,首先感谢你们来参加本次的家长会。

游戏:由孩子联想到的……请家长们按照顺序,按“孩子像……,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总结:从家长们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都充满了浓浓的爱,让人感到温馨。

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一)故事分享应该说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每个做父母自己不一定都知道如何去爱孩子。

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主持人:有这么一所学校,一位新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课。

在极为融洽的课堂里,老师看到了一个和这个气氛格格不入的男孩。

他让新上任的唐老师感觉心疼。

唐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看到了那个孩子——目光呆滞,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没啥反应,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后来我知道了这个孩子叫奇奇。

他平时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

我想和他谈心,可他却始终闭着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

好不容易孩子开口了,他告诉我前一段时间他和班级里的同学闹矛盾了,他一生气就把同学的文具盒摔坏了。

老师找到他的家长。

爸爸到校后没问前因后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他一耳光。

奇奇在那个情况下愤怒极了,心理恨极了爸爸。

一句话也没有和爸爸说,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他说的。

奇奇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和爸爸好说的了,爸爸当着众人扇他的一耳光让孩子失去了很多,他觉得自己一点面子也没有了,以后怎么在老师、同学面前抬起来头来啊。

想到以后要被同学们瞧不起,他就特别不想在这个班级再待下去了。

听了孩子的叙述,我很心疼,特地去拜访奇奇的爸爸,交流时我问孩子的爸爸为什么因为这样一件事就在班上打了奇奇。

爸爸也很无奈,他告诉我奇奇以前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常犯一些错误。

当时被老师叫到学校,他感觉很丢面子,因为当时太生气了,就动手打了孩子。

我又问了奇奇爸:当时打了孩子,心理怎么想的?奇奇爸说:当时打孩子也是一时冲动,心里想着对孩子要严格要求,没想太多就动手了。

当时也没想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自己的一巴掌就这样把孩子的面子打没了。

从那次以后孩子彻底改变了,变得行为怪异起来,在班级里沉默不语,性格变得很内向,不再愿意跟别人交往,在家里也不愿意和家人说话了,问他总说要换班,再也不想去那个班了……后来,奇奇爸也对自己的一耳光后悔不已。

我又问奇奇爸:有没有想过办法来弥补现状。

奇奇爸说:事后家里人做了很多事情来帮助奇奇走出这个事件的阴影。

当他不愿意和同学玩,不愿意跟同学讲话的时候,我们就专门邀请同学来家里聚会,还特地买了很多有关与同学交往的书给他看……当他不愿意和家人讲话的时候,我们专门挑他喜欢看的电视陪他一起看,主动和他讨论电视情节,找了很多话题和他聊天,了解他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交流后,我特地开展了一个《谁能成为奇奇最好的朋友》的活动。

让同学们说说想和他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上课时我们还和同学们约好用设计好的有特殊节奏的掌声欢迎奇奇在课堂上发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奇奇和同学们的交流多起来了。

他爸也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在家里笑容多起来了,也主动和家里人交流了。

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班级的朗诵表演。

在一次谈心中,奇奇主动和我说:那件事情发生后,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事情发生那么久了,他也不生爸爸的气了,现在他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好了,自己也不觉得在班级里没有立足之处了。

主持人:为了使奇奇走出心理阴影,唐老师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家长,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没有想到当着别人的面来数落孩子甚至动手,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结果让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给孩子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二)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您有什么想说的呢?组织家长讨论。

交流自己的感想。

(三)总结所以,当您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难题,当您越来越不知道您的孩子的头脑里在想些什么,当您的孩子不再能把您的话听到心里去,那您就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

在孩子的一生中,与孩子间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调查分析证明,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克服、矫治,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沟通,是相互尊重,认可对方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的思想和意志,企图越俎代庖,包揽一切,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代替对方的价值标准。

作为家长应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的空间。

沟通,是彼此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真诚倾听和倾诉,既增进相互了解,更努力理解彼此的心境和思维方式,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

对于孩子,要以和蔼的目光唤起自己心中感受和困惑的愿望,并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可。

(四)升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家庭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分不开的。

沟通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

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三、亲子沟通的三个问题。

(一)亲子间的相互认知问题现在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虽然十分重视,但对自己孩子并不太了解,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严,看不到子女的优点;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子女的个性发展……其实,孩子对父母也不了解,最突出的问题是孩子对父母期望的认知程度,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否知道,是否了解,认知的深浅程度又是如何。

据调查,小学生在家长对自己学业、技艺、才能等要求方面的期望与家长一致的只占30%,主要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父母易于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对其学习的满意程度,他们能直接的感知,并且能与父母一致。

而有些抽象的或不易于直接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希望他们长大后凭“一技之长”来“出人头地”,他们可能不能理解,其认知就很难与父母一致了。

因此,要使孩子对父母的认知与父母对孩子的认知一致,则要求父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期望、要求,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等传递给孩子,取得与孩子的共识,这样亲子关系在认知方面会比较和谐一致,家庭教育就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亲子之间的情感与态度从目前显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态度表现为七种类别:1.过度保护型。

2.溺爱型。

3.专制型。

4.理智型。

5.期待过高型。

6.严厉型。

7.忽略性。

在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与态度的教育环境影响下,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与态度也呈现为十种类别:1.顺从型。

2.希望型。

3.信任型。

4.体谅型。

5.协调型。

6.理智型。

7.无耐型。

8.冷漠型。

9.惧怕型。

10.疏远型。

亲子关系随父母的教养态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具有怎样的教养态度,就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三)沟通应该是双向的沟通,也应理解为双向的,既有父母对子女心灵活动的了解、理解和尽可能多的认同,也有子女对父母心理活动的了解、理解和认同。

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因势利导,巧妙地发挥引领和提升的作用。

四、交流亲子沟通的现状。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平时在家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呢?请与坐在你旁边的家长朋友做一个交流。

全体家长交流:1、从沟通的内容、频率、主动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2、提出自己的困惑。

五、亲子沟通的策略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如何沟通,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重的。

(一)试着理解尊重孩子被尊重被理解是孩子的最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的。

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您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

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听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

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

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

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

父母对子女,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缺乏尊重。

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

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会缩小。

将心比心,孩子会对你更加信任。

(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孩子在与孩子沟通时,还要能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我的一位学生放学后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

家长开始想:这孩子,又贪玩了。

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左等右等还不回来,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

正在此时,门铃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

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

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

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

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

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担心孩子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其实是由担心而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