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紫甘薯

开题报告紫甘薯
开题报告紫甘薯

沈阳化工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年产42吨紫甘薯色素工厂工艺设计

院系: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0701

学生姓名:杨海娟

指导教师:邵双

题目:年产42吨紫甘薯色素工厂工艺设计

标题:年产42吨紫甘薯色素工厂工艺设计

1.文献综述

食品色素是使食品着色或改善食品色调和色泽的食品添加剂。它在食品中的含量非常少,但对食品质量及品质的影响非常大。近年来因天然色素色调与食品天然色调接近、安全性比合成色素可靠以及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等优点而备受推崇。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在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比例已达85 %,并有完全取代合成色素的趋势。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40 余种,但是,生产和使用的主要品种是焦糖色素,其他的天然色素由于成本高,不稳定等原因很少在国内使用,主要用于出口。因而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色素资源以及稳定性好的天然食用色素迫在眉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色、香、味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其开发和利用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其主要原因是天然色素直接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不仅仅是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的着色剂,而且自身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的对某些疾病还有疗效作用,对人体有保健功能[1]。紫甘薯是甘薯的一个特殊品种类型,因其薯肉富含红色素,作为一种重要天然色素源而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紫甘薯红色素( PSPC, purple sweet potato color)是从紫甘薯的块根和茎叶中浸提出来的一种天然红色素,色泽鲜亮自然,无毒,无特殊气味,具有多种营养、药理和保健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3]。目前,天然着色剂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在产品中多数不稳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但是另一方面,有资料报道,酰基化的色素分子可以使色素的稳定性提高[2]。由于紫甘薯色素分子是花色苷类,所以其稳定性较强,应用前景广泛。

目前花色苷的提取方法是利用甲醇,乙醇,丙酮,水或混合物作为溶剂。但是,这些花色苷由于受到羟基,甲氧基,糖基,特别是酰基团体结构上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如温度和光照等的影响,其稳定性很容易受到破坏。但是,在这些提取物中,有很多的杂质,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这些提取方法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溶剂,需要净化的花色苷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需要更便宜的方式直接提取纯花色苷[5

1.2 紫甘薯色素的成分和结构特点

紫甘薯属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由日本培育出的一种优良甘薯品种,其肉质紫红,其中所含色素为花色素苷,称为紫甘薯色素。紫甘薯色素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为氰定酰基葡糖和甲基花青素酰基葡糖苷,经分析现已发现的化学结构包括以下10种:3-O-{6-O-(E)-咖啡酰-2-O-[6-O-(E)-阿魏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D-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6-O-反式-咖啡酰-2-O-

β-D-吡喃葡糖基-β-吡喃葡糖苷)-5-O-β-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

3-O-{6-O-(E)-咖啡酰-2-O-[6-O-(E)-咖啡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8-D-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6-O-(E)-咖啡酰-2-O-

[6-O-(E)-对羟基苯甲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D-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槐糖苷-5-O-葡糖苷矢车菊素和3-O-{2-O-

[6-O-(E)-p-香豆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吡喃葡糖苷矢

车菊素等。

1.3 紫甘薯色素的理化性质

紫甘薯色素呈红至紫红色粉末、糊状或液体,略有特殊气味,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可溶于纯水、甲醇、乙醇、冰醋酸、丙酮、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为其吡喃环上有四价氧原子,具有碱的性质,而同时又有酚羟基,具有酸的性质,所以该色素的色泽对pH值十分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呈深红色,结构稳定;碱性条件能加速紫色甘薯色素的损失,通常当pH<5时,呈稳定的红色,pH>5时,则由红色变成紫色再变成蓝色,故其在酸性下呈鲜红色,中性时呈红至红紫色,碱性时呈紫蓝色。食品加工的pH值多在3~5范围内,所以食品工业中使用呈稳定的红色。

紫甘薯色素与其它花色素苷类色素相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光性。实验表明,将紫甘薯色素配制成色素溶液,置于90℃的水浴中加热3h,取出后快速冷却至室温,其特征吸收峰处的ABS(吸光度)值变化不大,表明它对热具有较好稳定性。但该稳定性与溶液pH有关;pH为3时,该色素对热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当pH>6时,色素的热稳定性明显下降,受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色素的稳定性则越低。将配制的紫甘薯色素溶液(pH=3),置于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时间进行处理,表现出光稳定性好的特性,与紫葡萄、紫苏、黑米等植物所含的红色素比较,紫甘薯色素的光稳定性最好。实验结果还表明,常见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对紫甘薯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也很小,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效果更稳定。另外,紫甘薯色素粗提物的耐热性和耐光性比纯提取物好,推测是因为色素粗提物中的糖、酸、多酚类物质等可能与色素发生辅色效应而使其稳定性提高。

1.3紫甘薯色素的提取方法

1.3.1溶剂提取法

最常用的溶剂提取法是根据原料中被提取成分的极性和共存杂质的理化特性的不同,遵循相似相溶原则,使有效成分从原料固体表面或组织内部向溶剂中转移的传

质过程。溶剂提取法包括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和回流提取法。以水为溶剂提取天然色素可用浸渍法和煎煮法,前者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对湿、热稳定且不易挥发的原料。用有机溶剂提取可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后,再经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精制等工艺过程得到最终产品。此法工艺简单,但产品质量不太理想, 往往存在色素溶解性差,色泽变化较大等缺点,且萃取过程要用大量的溶剂(常用的如乙醇),回收困难,导致产品生产成本高,常用于试验研究。

1.3.2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食品工业新兴的一项萃取和分离技术,是使用高于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的流体作为溶剂的萃取过程。处于临界点附近的流体不仅对物质具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质的溶解度随体系的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通过调节体系的压力或温度就可方便地进行选择性地萃取分离物质,常用CO2作为萃取剂。其主要优点是: ①CO2无毒、阻燃、不易爆、不腐蚀设备、不污染产品;②CO2的临界温度( Tc = 31℃) 接近常温,临界压力也低( Pc = 7.38 MPa),可防止热敏性物质的分解和损失,可使芳香物质保持原有的香味;③超临界CO2与溶质分离后,只要重新压缩就可循环使用,不必象液—液萃取那样需要蒸馏处理回收溶剂,因而生产效率高,可节省大量能源,但超临界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而且萃取天然色素的工艺尚不成熟,所以未得到广泛应用。

1.3.3微波提取

微波技术是利用电磁能等微弱能量对食品及农产品等进行加工、贮藏等处理的一种高新技术,具有升温快、易控制、加热均匀、节能等优点,可强化浸取过程,缩短周期、降低能耗、减少废物、提高产率和提取物纯度,操作费用低、利于环保,有良好发展前景。在微波场中,微波能的吸收差异使萃取体系中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萃取物从体系中被分离出,并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剂中,由于微波热效率较高,升温快速而均匀,故显著缩短了萃取时间,提高了萃取效率。索氏萃取通常需12-14 h的处理时间,需要消耗上百毫升有机溶剂,而微波萃取可将萃取时间缩短到0.5 h内,有机溶剂的消耗量降至50 mL以下。目前,微波技术用于提取色素的报道不断出现,涉及生物碱、黄酮、单宁类等物质。

黎或等人研究了微波提取野菊花黄色素。采用无水乙醇为提取剂[质量比m(野菊花)∶m(无水乙醇)为1∶70],微波功率800 W,提取450 s,提取3次,与溶剂浸提法相比,提取时间由12 h减为450 s,提取率从88.6%提高到91.1%[8]。

此外,也有人联合其他提取方法对色素进行浸提。蔡金星、刘秀凤等以微波-超声波法提取草莓色素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从实验结果可知,微波和超声波联合处理可打断色素的键合,破碎组织细胞,提高了草莓色素的提取率[9]。

1.3.4超声波提取

超声波是一种弹性波,它能产生并传递强大的能量,大能量的超声波作用于液体后,在振动处于稀疏状态时,声波在植物组织细胞里比电磁波穿透更深,停留时间也更长,使液体被击成很多的小空穴后,发生瞬间闭合,产生高达3000 MPa的瞬间压力,即产生空化作用,导致植物细胞破裂。此外,超声波还具有机械振动、乳化扩散、击碎等多级效应,可使植物中有效成分转移、扩散及提取。因此,用超声波提取色素,操作简便、快速,无需加热、提取效率高、速度快、效果好,且结构不被破坏。

李云雁、宋光森运用超声波技术从板栗壳中提取棕色素,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省时、节能、提取率高[6]。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振宇、赵鑫利用超声波提取桑葚红色素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

1.4 紫甘薯色素的纯化

(1)树脂法:将色素粗提取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去杂,经盐酸化乙醇交换和浓缩制得色素纯品。

(2)超滤法:用柠檬酸的粗提液,经树脂纯化,乙醇洗脱后,将色素液用超滤膜处理除去蛋白质、淀粉等杂质胶体物质,最后再用反渗透膜浓缩得到色素纯品。

(3)醋酸铅沉淀法:粗提取液用少量水溶解后,加5%醋酸铅搅拌使色素物质沉淀,将沉淀物用盐酸化食用酒精溶解后,过滤除去白色氯化铅沉淀,将红色溶液蒸馏后干燥,得精制产品。

(4)分级醇沉法:在提取和纯化等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天然色素的大量损失,发达国家多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来减少色素损失。但对设备的要求高,同时费用

昂贵。

1.4紫甘薯色素及花色苷的生物活性研究

1.4.1抗氧化作用

紫甘薯红色素的主要化学组分为带有酰基的矢车菊苷和芍药苷两种,其结构中有多个酚羟基,是羟基供体,也是自由基清除剂。因而紫甘薯红色素不但能与蛋白质结合防止过氧化,而且能提供质子,有效清除脂类自由基,切断脂类氧化的链式反应,起到防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1-3]。Choong C. Teow[4]等运用ORAC(氧化自由基吸收

能力),ABTS[2, 2'-边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吡咯啉-6 磺酸)]和DPPH(1,1-二苯基苦基苯肼)等方法测定紫甘薯的抗氧化性,研究表明甘薯的紫色越深,含有的色素越多,则抗氧化性越强。

1.4.2 抗突变作用

用紫甘薯色素对沙门氏菌 (Salmonella typhimuriumTA98)的突变性实验研究发现,紫甘薯色素具有较强的抗突变效果,可抑制杂环胺、3-氨基-1,4-二甲基-5氢-

吡哆-(4,3-b)吲哚、3-氨基-1-甲基-5氢-吡哆-(4,3-b)吲哚和2-氨基-3-甲基咪唑(4,5-f)喹啉等引起的突变作用。实验证明,特别是酰化的花色素苷抗突变作用较强,而脱酰基花色素苷的抗突变能力明显下降。

1.4.3抗肿瘤

花色苷类物质可促进胶原的合成,增加胶原的抵抗性,抑制胶原酶的活性,所以推测,紫甘薯红色素具有抗肿瘤的功能[1]。据聂凌鸿[5]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甘薯中含有一种脱氢表雄酮的化学物质,它可以防止结肠癌和乳腺癌,其抗癌作用居药食两用食物之首。

1.4.4抗高血糖

用从紫甘薯提取出的3-O-{6-O-(E)-咖啡酰-2-O-[6-O-(E)-阿魏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D-吡喃葡糖苷)]-芍药素及麦芽糖对雄性小鼠进行的试验,30min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下降16.5%,即便是l0mg/kg最小剂量的二酰基花色素苷都可降低体内的血糖水平。紫甘薯色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紫甘薯色素通过对α- 葡糖苷酶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血糖浓度的降低。

1.5紫薯色素的应用前景展望

紫甘薯色素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色彩鲜艳、安全无毒、资源丰富,与其它同类色素相比性质更稳定,具有营养和药理兼备特性,在食品、化妆品、医药方面有着较大的应用潜力。在食品工业中,由于紫甘薯色素耐热性好,能够经受食品工业上的巴氏消毒温度,同时其受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影响很小,并溶于醇和水溶液。在日本主要用作食品的红色至紫红色着色剂使用,添加到冰淇淋、奶制品饮料、奶酪、水产品、果汁饮料、果冻、腌渍品、饴糖制品、谷物等食品中,因属天然无毒制品,用量无限制性规定,以满足所需着色度为限。同时,由于紫甘薯色素有抗氧化、抗突变等生理作用,因此可以作为保健食品的功能配料使用,并已开始在护肝营养保健品中试用。在化妆品行业中,将紫甘薯色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应用于生产抑制紫外

线照射产生的氧自由基引起过氧化物的护肤品,对改善皮肤炎症、增强皮肤抗氧化能力等有一定的作用;紫甘薯色素还可代替工业中现在使用的合成色素,广泛应用于口红、胭脂、洗发水等化妆品。紫甘薯提取了色素后的残渣还可以用于生产淀粉、酿造酒精、用做动物饲料等,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合理开发紫甘薯色素,加强原料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对紫甘薯色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紫甘薯产量高、成本低、营养丰富的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培育含色素高的紫甘薯新

品种,通过紫甘薯色素提取工艺的改进,提高色素产率,同时加大色素的应用研究,以期得到在获取紫甘薯色素基础上,更大程度利用紫甘薯资源。总之,紫甘薯色素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设计应体现一定的进取性、合理性、并结合我国生产实际,尽量采用工业生产中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创造性的适用所学理论知识,在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情况下,使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在整个设计中既能体现生产并减轻劳动强度,又能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同时,在“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还要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

3.研究方案

紫甘薯色素加工工艺流程一般为:

紫甘薯全粉→10%柠檬酸浸提→粗提液→沉淀罐→离心机粗滤→板框过滤→陶瓷膜过滤→大孔树脂吸附→反渗透水洗脱→薄膜蒸发器浓缩→喷雾干燥器→包装→成品

4.计划进度

1-2周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4周开题报告答辩

5-7周生产线路的整体工艺设局

8-9周工艺计算

10-11周设备选型

12-14周工艺流程及绘图

15周撰写设计说明书

16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5.参考文献

[1]杜连启.李润丰.程浩.王燕芳.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中国调味品,2006,6:46 - 50.

[2]李浩明,高蓝.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工艺与性质研.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4:23 -26.

[3]赵宇瑛,张汉锋.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J].2005,33(5):904-905,907

[4]杜连起.甘薯食品加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紫甘薯淀粉提取工艺优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第4期Journal of Fujian A griculture and Fo restry U n 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 on)2003年12月紫甘薯淀粉提取工艺优化 林晓岚,陈惠芳,陈麒麟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为提高淀粉和红色素的提取率及淀粉品质,采用柠檬酸代替水作为浸泡剂.结果表明,新鲜紫甘薯淀粉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浆料pH=5,浸泡1.5h,浸泡温度30℃.提取紫薯干淀粉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8,浸泡3h. 关键词:紫甘薯;淀粉;淀粉提取率;红色素 中图分类号:T S2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7817(2003)0420527204 Technology opti m i za ti on of st arch extracti on fro m purple sweet pot a to L I N X iao2lan,CH EN H ui2fang,CH EN Q i2lin (Co llege of Food Science,Fujian A griculture and Fo restry U n 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ain) Abstract:T he techno l ogy of starch ex tracti on from purp le s w eet po tato(PSP)w as deter m ined.C itric acid w as used in the w ho le p rocess to increas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SP starch and red p igm en t.T he results show ed the op ti m um techno l ogy param eters fo r fresh PSP w ere as fo ll ow s:rate of PSP to the reagen t at1∶3,sizing agen t pH5,s oak ti m e1.5hours, s oak ing te mperature30℃.T he op ti m um param eters fo r dried PSP w ere as fo ll ow s,rate of roo t pow er to the reagen t at1∶8,s oak ing ti m e3hours. Key words:purp le s w eet po tato;starch;starch ex trati on rate;red p igm en t 紫心甘薯是甘薯中的特有品种.供试的川山紫甘薯生长在山区无污染的环境中,未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紫甘薯富含红色素,是一种重要的新色素源.有关紫薯红色素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1-3],其主要成分酰基化花青素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由于花青素1位上的氧带有1价正电荷[4],使其在酸性条件下极为稳定. 由于在提取淀粉的同时,还需考虑色素的提取量,其工艺有别于传统的甘薯淀粉的提取工艺.用紫甘薯淀粉制成的食品具紫甘薯特有的香味,可口宜人,并具营养保健功能,畅销日本.鉴于我国丰富的紫甘薯资源及潜在巨大的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开发和利用紫甘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其经济效益将十分明显.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紫甘薯由福建尤溪日本川山紫甘薯发展基地提供;红色素标样由上海染料研究所生产;柠檬酸为分析纯试剂. 主要仪器有AB2042N电子分析天平、UV751D G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R E25285A旋转蒸发器、L G1.52 冷冻干燥机、CEN TR IFU GE TDL25离心机、HANNA pH211酸度剂. 1.2 红色素的测定 1.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将红色素标样用蒸馏水配制成0.1992m g?mL-1红色素标准溶液.分别取0、0.10、0.20、0.30、0.40、0.55、0.70、0.85、1.00mL红色素标准溶液于9个1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10m in后,于520nm处测定D值.D值为0、0.052、0.096、0.164、0.226、0.302、0.380、0.446、0.512,绘成标准工作曲线.红色素的含量与D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经线性回归[5],得到的线性方程为:y=2.6234x+ 0.0039(R2=0.9969). 收稿日期:2003-06-30 作者简介:林晓岚(1966-),女,讲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10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黔东南州农科所 紫甘薯(学名:Solanum tuberdsm)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由于营养价值高,用途广,紫甘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十分走俏,已成为当前非常流行的一种保健食品。同时,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们的青睐,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我州一些地方,种植紫色甘薯已成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途径。但由于管理粗放,紫甘薯的一般栽培种植产量不高。为提高紫甘薯的产量,增加种植收入,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紫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1、选种 紫色红薯按用途可以分为鲜食型和加工型,选种时根据栽培的目的具体选择。鲜食型的选择口感好、色素含量适中、抗病性好、薯型美观的品种,加工型的选择色素高、抗病性好、干率高的品种。 2、育苗 早育、育足壮亩,形成既早又粗壮的不定根,是使幼苗成活快、结薯早而多、产量高的基础。为了防止紫红薯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育苗前要严格把关,选择无伤痕、无病斑的薯块作中种薯,可以用温度51-54℃的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25%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分钟左右。 2.1、准备苗床。育苗一般在3月中、下旬晴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壤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管理方便的砂质土或砂壤土做苗床。苗床宽1.2m,深20~30cm,长视园地而定。亩施腐熟人粪尿1O~15担,经土壤吸透吸干后进行排薯。 2.2、排好种薯。温度达到15度左右时,将紫色番薯种子排放在苗床上,一般每平方米用种薯18kg左右,背朝上,头部略高,尾部着泥,头尾方向一致,再亩用腐熟栏肥1O~15担,均匀盖在种薯上面,上覆1.5-2cm细土,然后覆盖地膜,四周用细土压实。 2.3、苗床管理。苗床管理主要抓好保温、保湿、通风等措施,以温度为主。

紫甘蓝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doc

紫甘蓝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一、实验目的:1、确定紫甘蓝色素提取的最佳溶剂及测试方法 2、紫甘蓝色素的提取,研究提取溶剂、ph、温度、材料比、时 间和次数等因素对紫甘蓝色素的提取量的影响 3、研究光照、ph、食品添加剂等对紫甘蓝色素的稳定性影响 二、实验原理:紫甘蓝又叫紫包菜、红甘蓝,因其颜色紫红而得名,它是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易种植,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常见而又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大力开发天然色素作为食用色素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由于紫甘蓝来源广泛,产量大,价格便宜,色素含量高,其中的色素属于花色苷类,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不少研究人员将其作为提取天然色素的优选原料之一。作为色素,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由于食品的形态和加工工艺不同,色素对酸、碱、光、热、氧化剂、还原剂及其他化学物质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色素的应用。 三、实验仪器:食用紫甘蓝蔬菜;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PH试纸;干燥箱。 乙醇、盐酸及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 1、确定紫甘蓝色素提取的最佳溶剂: 将一定量新鲜的紫甘蓝去除老叶、黄叶,洗净晾干,用电子天平称出若干份5g样品切成小块备用,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PH=3的酸性水、60%乙醇及酸化的60%乙醇(PH=3)等溶剂,在水浴60°下浸提一段时间,大约1.5小时,发现除蒸馏水中显红色外,其余溶剂中均为白色,此时可认为色素浸提基本完全,过滤后得到提取液并定容至100ml。观察所得提取液的颜色,紫色最深的即为最佳提取溶剂。 2、紫甘蓝提取量单因素影响: (1)ph对紫甘蓝色素提取量的影响: 用实验一最佳溶剂提取色素,将色素提取液分成均等12份,每份5ml,用0.1mol/L盐酸和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酸碱度,观测不同PH值对溶液颜 (2)温度对紫甘蓝色素提取量的影响:

新型天然色素_紫甘薯色素

随着毒理学和生物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合成色素对人体毒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天然色素逐渐取代合成色素成为食品生产的发展趋势。紫甘薯是近年来培育的一类集营养、保健和色素于一体的甘薯新品种,从中提取的色素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具有色泽鲜亮、无毒、无异味以及兼具多种营养、药理和保健功能,被人们广泛推崇,在日本已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使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日本引种紫甘薯并获得成功。 1紫甘薯色素的结构特点 紫甘薯属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由日本培育出 的一种优良甘薯品种,其肉质紫红,其中所含色素为花色素苷,称为紫甘薯色素。紫甘薯色素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为氰定酰基葡糖和甲基花青素酰基葡糖苷,经分析现已发现的化学结构包括以下10种:3-O-{6-O-(E)-咖啡酰-2-O-[6-O-(E)-阿魏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D-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6-O-反式-咖啡酰-2-O-β-D-吡喃葡糖基-β-吡喃葡糖苷)-5-O-β-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6-O-(E)-咖啡酰-2-O-[6-O-(E)-咖啡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8-D-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6-O-(E)-咖啡酰-2-O-[6-O-(E)-对羟基苯甲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D-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槐糖苷-5-O-葡糖苷矢车菊素和3-O-{2-O-[6-O-(E)-p-香豆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等。 紫甘薯色素呈红至紫红色粉末、糊状或液体,略有 特殊气味,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可溶于纯水、甲醇、乙醇、冰醋酸、丙酮、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为其吡喃环上有四价氧原子,具有碱的性质,而同时又有酚羟基,具有酸的性质,所以该色素的色泽对pH值十分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呈深红色,结构稳定;碱性条件能加速紫色甘薯色素的损失,通常当pH<5时,呈稳定的红色,pH>5时,则由红色变成紫色再变成蓝色,故其在酸性下呈鲜红色,中性时呈红至红紫色,碱性时呈紫蓝色。食品加工的pH值多在3~5范围内,所以食品工业中使用呈稳定的红色。 紫甘薯色素与其它花色素苷类色素相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光性。实验表明,将紫甘薯色素配制成色素溶液,置于90℃的水浴中加热3h,取出后快速冷却至室温,其特征吸收峰处的ABS(吸光度)值变化不大,表明它对热具有较好稳定性。但该稳定性与溶液pH有关;pH为3时,该色素对热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当pH>6时,色素的热稳定性明显下降,受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色素的稳定性则越低。将配制的紫甘薯色素溶液(pH=3),置于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时间进行处理,表现出光稳定性好的特性,与紫葡萄、紫苏、黑米等植物所含的红色素比较,紫甘薯色素的光稳定性最好。实验结果还表明,常见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对紫甘薯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也很小,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效果更稳定。另外,紫甘薯色素粗提物的耐热性和耐光性比纯提取物好,推测是因为色素粗提物中的糖、酸、多酚类物质等可能与色素发生辅色效应而使其稳定性提高。 作者简介:肖素荣(1964~),女,山东潍坊人,实验师,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工作。 新型天然色素——紫甘薯色素 肖素荣,李京东 (山东潍坊教育学院,青州 262500) 摘要:紫甘薯色素作为一种新型天然色素,具有色泽鲜亮,无毒,无异味以及兼具多种营养、药理和保健功能等特点,适合现代人对健康、安全理念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紫甘薯色素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紫甘薯;天然色素;结构;生物学特性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No.06,2009 2009年第6期

紫薯色素综述

题目:紫甘薯色素的特性及应用前景 学院: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01 姓名:何诗瑾 学号: 201016020121 指导老师:霍艳荣 时间: 2013年5月4日

摘要:紫甘薯色素作为一种新型天然色素,具有色泽鲜亮,无毒,无异味以及兼具多种营养、药理和保健功能等特点,适合现代人对健康、安全理念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紫甘薯色素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紫甘薯;天然色素;结构;生物学特性,应用前景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食品色、香、味的高要求以及绿色消费的盛行和推崇,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作为着色剂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其主要原因是天然色素直接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不仅仅是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的着色剂,而且自身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的对某些疾病还有疗效作用,对人体有保健功能。 紫甘薯红色素(PSPC, purple sweet potato color)是从紫甘薯的块根和茎叶中浸提出来的一种天然红色素;色泽鲜亮自然,无毒,无特殊气味;具有多种营养、药理和保健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另外紫甘薯色素分子是酰基化的色素分子,有资料报道酰基化的色素分子可以使色素的稳定性提高,所以其稳定性较强,应用前景广泛。 紫甘薯红色素属于花色苷类物质,由花青素与糖发生糖苷化反应得到。其稀酸液为鲜艳透亮的深红色,且产品中无甘蓝红色素和胡萝卜素产品中难以除尽的异味。紫甘薯红色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可用于饮料、果酒、花色奶等食品生产。

1 紫甘薯色素的结构特点 紫甘薯是甘薯的一个特殊品种类型。甘薯属旋花科一年生植物,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甘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而紫甘薯块根除含有普通甘薯的各种营养成分外,还富含具有显著天然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生理活性作用的天然红色素——花青素类( 与糖结合称为花色苷)色素,从而显示出它独特的一些生理活性。紫甘薯色素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为氰定酰基葡糖和甲基花青素酰基葡糖苷,经分析现已发现的化学结构包括以下10种:3-O-{6-O-(E)-咖啡酰-2-[6-O-(E)-阿魏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D-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6-O-反式-咖啡酰-2-O-β-D-吡喃葡糖基-β-吡喃葡糖苷)-5-O-β-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6-O-(E)-咖啡-2-O-[6-O-(E)-咖啡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8-D-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6-O-(E)-咖啡酰-2-O-[6-O-(E)-对羟基苯甲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D-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和芍药素,3-O-槐糖苷-5-O-葡糖苷矢车菊素和3-O-{2-O-[6-O-(E)-p-香豆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吡喃葡糖苷矢车菊素等。 因为其吡喃环上有四价氧原子,具有碱的性质,而同时又有酚羟基,具有酸的性质,所以该色素的色泽对pH值十分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呈深红色,结构稳定[7];碱性条件能加速紫色甘薯色素的损失,通常当pH<5时,呈稳定的红色,pH>5时,则由红色变成紫色再变成蓝色,故其在酸性下呈鲜红色,中性时呈红至红紫色,碱性时呈紫蓝色。食品加工的pH值多在3~5范围内,所以食品工业中使用呈稳定的红色。 2生理功能紫甘薯红色素除可作为一种天然的着色剂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2.1.1抗氧化作用 脂类的过氧化作用和活性氧的自由基反应,可导致人体细胞氧化损害、老化、致癌和动脉硬化等许多疾病,这均与体内氧化反应有关。通过食用具有抗氧化能力的食物,可防止多种疾病发生。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剂活性,是一种较好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花色苷的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基团是分子中的酚羟基。PSPC的结构中有多个酚羟基,是酚羟基供体,同时也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它不仅能和蛋白质结合防止过氧化,而且还能提供质子,有效清除脂类自由基,切断脂类氧化的链式反应,起到防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1-3]。姜平平等人对紫甘薯花色苷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发现紫甘薯花色苷在体外活性氧模型中表现出相当的还原力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姜平平[4]还对紫心甘薯花色苷对由溶血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浓度(样品质量浓度为2.61mg/ml)时,紫心甘薯花色苷对由H2O2引起的溶血反应有明显的抑制。 凌关庭[5]等人曾比较过橙色番薯(富含β-胡萝卜素)和紫番薯两者的榨汁成份发现紫番薯具有很强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比较两者的清除游离氧O2-的能力,结果证明紫番薯汁具有比富含β-胡萝卜素的橙色番薯汁更强的O2-清除能力。

紫甘蓝中花青素提取实验报告

紫甘蓝中花青素的提取 (安徽农业大学 12青年农场主班) 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过敏、保护胃粘膜等多种功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目前抗变异、抗肿瘤、抗,对花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青素的提取、分离纯化、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 1、实验原理 紫甘蓝花青素或花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极性较高,可溶于水或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本实验选用乙醇作为紫甘蓝花色素的浸提剂,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提纯。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吸附性能和分子筛的作用,使相对分子质量和吸附能力不同的混合物的不同成分得到分离。紫甘蓝叶片与60%乙醇混合在组织捣碎机中破坏紫甘蓝细胞,使花色素尽可能多的溶解。为了防止花色素的降解以提高其溶出率,可在其中加入1%盐酸。八层纱布过滤后,留一小烧杯备用,剩余的用大孔树脂除杂,加入200ml 15%的乙醇溶液除去其他可溶性杂质,让树脂吸附花色素,再用60%乙醇洗脱,解析得到乙醇和花色素的混合液。将过柱的溶液以HCl:混合液=1:4的比例混合至烧杯中,在90。C的水浴锅中水解一小时,以破坏花色素的糖苷键,使花色素均以花青素的形式存在。此时,用20ml纯水除杂,用无水乙醇洗脱,得到较为单一的花青素与乙醇混合液。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干。 2、材料、药品与仪器 新鲜紫甘蓝 15%乙醇、60%乙醇+1%HCl混合液、弄HCl、无水乙醇、AB-8打孔吸附树脂电子天平、组织捣碎机、交换柱、玻璃棒、50ml量筒漏斗、烧杯、圆底烧瓶、纱布、比色皿、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 3、实验步骤 ●配制60%+1%HCl混合液与15%乙醇溶液备用 ●称取100.0g新鲜紫甘蓝叶片,量取60%+1%HCl混合液300ml(浸提剂),同 时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碎,浸提

夏小伟-紫甘薯红色素提取、纯化实验设计报告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研究训练报告

题目:紫甘薯红色素的制备 指导教师晓侠 班级 13级食品工程本3班 姓名夏小伟 学号 紫甘薯红色素的提取、纯化研究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食用色素不仅影响食品的品质,而且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食用色素按来源分为天然和合成色素2大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合成色素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甚至致癌性,因此各国对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的种类及用量要

求越来越严格。与合成色素相比,天然食用色素不仅种类繁多,色泽自然,而且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许多品种还具有药理功能。因此,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分离各种食用天然色素替代人工合成色素已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紫甘薯品质独特,抗病、抗旱涝性强,产量高,易贮存,价格低廉。最主要的是其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紫甘薯色素具有抗氧化、抗突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抑制肿瘤细胞发生等多种生理功能。而且,紫甘薯色素属于对光、热都比较稳定的水溶性色素,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明显强于其他天然色素,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还原性,在食品中较稳定,可以广泛用作食品着色剂,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 二.实验方法 紫甘薯红色素的提取:称取适量的紫甘薯→加入提取剂(盐酸)→取上清液→吸附、洗脱→色素粗提液→旋转蒸发浓缩→冷冻干燥→色素粗提物。选取提取液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进行单因素及正交实验。 三.实验材料 紫甘薯、盐酸、X-5大孔树脂、S-8大孔树脂、95%的乙醇、旋转蒸发器、分光光度计 四.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 1.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根据检索资料知最大吸收波长为528nm。(新华, 林琳, 鄂巍. 紫甘薯红色素提取技术的研究[J]. 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8(4):556-559.) 2.最佳提取盐酸浓度的确定 称取2.0g紫甘薯,分成五组,分别在0.1%、0.2%、0.3%、0.4%、0.5%的盐酸浓度下浸提1h,在波长528nm下测吸光值,得到最佳盐酸溶液浓度。 2.最佳提取温度的确定 称取 2.0g紫甘薯,分成五组,在最佳提取盐酸浓度下,分别在30、40、50、60、70℃的浸提温度下浸提1h,在波长528nm下测吸光值,得到最佳提取温度。 3.最佳料液比的确定 称取 2.0g紫甘薯,分成五组,在最佳提取盐酸浓度下,最佳提取温度的条件下,分别在1:10、1:20、1:30、1:40、1:50的料液比下浸提1h,在波长528nm下测吸光值,得到最佳料液比。 4.最佳提取时间的确定 称取 2.0g紫甘薯,分成五组,在最佳提取盐酸浓度下,最佳提取温度,最佳料液比的条件下,分别浸提0.5、1、1.5、2、2.5h,在波长528nm下测吸光值,得到最佳提取时间。 五.结果分析 1.最佳提取盐酸浓度的确定结果分析

三种紫甘薯色素性质及稳定性研究_连喜军

粮食与油脂2009年第3期 45 三种紫甘薯色素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连喜军,陈良笛,王 吰,鲁晓翔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34) 摘 要:紫甘薯美国黑薯、花心薯和德国黑薯水溶性色素吸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38.5 nm 、525 nm 和532 nm 。三种紫甘薯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呈深红色,性质稳定,通过对三种紫甘薯色素稳定性研究发现,p H 对色素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在p H 为3时温度和光照对色素基本不产生影响,三种紫甘薯色素有良好耐热性和耐光性。关键词:甘薯;紫色素;稳定性 Study on character and stability of three different purple sweet potatoes pigments LIAN Xi-jun ,CHEN Liang-di ,WANG Hong ,LU Xiao-xiang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Food Biotechnology ,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China )Abstract :The absorption of three purple sweet potatoes pi g ments were 538.5nm , 525nm and 532 nm respectively. The three purple sweet potatoes pi g ments were deep red and stable in acidic solutions. I n three factors of p H , temperature and photo , p H was a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stability of three purple pi g ments and those purple showed better hot and photo resist in solutions which p H was 3.Key words :sweet potato ;purple pi g ments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09)03―0045―03收稿日期:2008–12–27 甘薯(Ipomoea batatas)是旋花科甘薯属一个重要栽培品种,原产南美洲,在我国,甘薯有400多年栽培历史,现已搜集、保存2,000余份珍贵种质资源〔1〕。目前对甘薯色素研究较多的是紫甘薯色素,一般采用酸性溶剂法直接提取,其主要成分为被咖啡酸、阿魏酸或对羟基苯甲酸等芳香酸酰化的矢车菊素和芍药素等花色苷;紫A–4甘薯水溶性色素最大吸收在528 nm 和323 nm。紫甘薯色素对光和热稳定性较好,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改善肝功能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业有着广阔应用前景〔6~10〕。 赵冬兰等报道〔11〕,紫A –7、烟紫665、紫A –6、紫A –4、紫肉、浙80–花2–13、渝紫1号、徐紫薯1号等八种紫甘薯中以渝紫1号紫色素含量最高,紫色素相对浓度达到8.25。花色素不稳定,通常与各种糖结合形成不同配糖体,即花色苷。与花色素成苷的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和由这些单糖构成均匀或不均匀二糖和三糖,其中,以3–单糖苷、5–双糖苷、3,5–二糖苷和3,7–二糖苷最为常见。方忠 祥等〔12〕对紫甘薯色素热稳定性进行详细研究分析认为,在酸性条件下,非酰化和单酰化花色苷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连在糖苷配基B–环上取代基。羟基越多,颜色越向紫移,而甲氧基化却导向红移,花色苷糖基化和酰基化一般都具有紫移效应。一般来说,随着糖苷配基羟基化程度增强,花色苷稳定性呈下降趋势;而甲氧基化程度增强,则使花色苷稳定性呈上升趋势,游离羟基糖苷化也将增强花色苷稳定性。 目前文献对不同品种甘薯紫外可见吸收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适宜天津种植金海2号、日本 黄薯、水果薯、苏薯8号、香蕉薯、花心薯、京薯6号、 美国黑薯等八种甘薯,提取其中色素,测定其紫外可见吸收。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原料和试剂 美国黑薯、德国黑薯、花心薯鲜甘薯:天津市宝坻区侯家缨镇。 95%乙醇,浓盐酸,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1.2 主要研究方法 1.2.1 甘薯色素提取工艺流程 新鲜甘薯→粉碎→烘干→分别用去离子水或95%乙醇浸提→过滤除渣→离心4000 r /min ,20 min →取上清液透析除杂→旋转薄膜蒸发器蒸发浓缩→自然晾干→成品色素 1.2.2 甘薯色素紫外可见扫描 将甘薯色素提取液离心,以溶剂为空白,用日本岛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501pc,uv–vis recording spectrophotometer shimadzu 测定。 1.2.3 三种紫甘薯水溶性色素稳定性研究(1)p H 对三种紫甘薯色素吸收影响 将三种紫甘薯色素液pH 值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调节为1、2、3、4、5、6、7、8、9、12,测定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值,研究pH 对紫甘薯色素稳定性影响。(2)紫甘薯色素热稳定性研究 将紫甘薯色素提取液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温度为40℃、50℃、60℃、70℃,在10 min、20 min、30 min、4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 和180 min 下测定吸光度,研究温度对紫甘薯色素稳定性影响。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阜紫薯1号(原系号阜薯0713-6)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优质、高产紫心品种渝紫1号为母本,选择了冀薯4号、Y08-77、P616-23、徐27、阜24、岩薯5号、浙薯13、龙薯9号、昆明甘心红薯等品种为父本,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富含花青素、薯形美观、中抗蔓割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6019。 1 选育目的及过程 1.1 选育目的 甘薯因其营养丰富,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保健食物。紫甘薯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源和营养保健食品源。据研究,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分别是维生素C 和E 的20倍、50倍。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氧化作用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甘薯对人体保健起积极作用。群众偏爱紫色甘薯,当前市场价格看好。为了选育出适应现代市场多元化的甘薯品种,我们设立了特用甘薯新品种选育课题。1.2 选育过程 科学组配亲本是该品种成功的关键技术。2009年用优质、高产紫心品种渝紫1号作母本,选择了冀薯4号、Y08-77、P616-23、徐27、阜24、岩薯5号、浙薯13、龙薯9号、昆明甘心红薯等品种为父本,采用放任授粉杂交制种,经多代选育,多年多点试验鉴定,最终选育出阜紫薯1号。2010年进行实生苗选育,2011年在复选圃中表现突出,2012-2013年品系鉴定,2013年又做了小面积繁殖,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薯区特用组区域试验。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定名为阜紫薯1号。 2 特征特性 该品种萌芽性较好,中长蔓,分枝数9个左右,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朱玉灵 范泽民 (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阜阳 236065) 基金项目: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11)通信作者:范泽民 茎蔓较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黄绿色带紫边,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薯块纺锤形,紫皮紫肉,结薯较集中,薯块较整齐,薯形美观,单株结薯3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商品性好,较耐贮藏,干基淀粉含量较高。该品种平均烘干率26.69%,比对照高0.66个百分点;花青素含量较高,2014-2015年国家区域试验结果,2年平均花青素含量23.88mg/100g 鲜薯,比对照宁紫薯1号高12.35mg/100g 鲜薯;食味较好,国家区域试验结果食味总评分为72.3,对照宁紫薯1号为70。经国家区域试验鉴定中抗蔓割病。 3 产量表现 该品种2011-2013年在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夏薯品种鉴定试验,产量结果分别是:2011年每667m 2鲜薯产量2095.74kg , 较对照徐22增产4.01%;薯干产量591.0kg ,较对照徐22增产 10.68%,干率28.2%。2012年每667m 2鲜薯产量1985.76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6.91%;薯干产量575.87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8.55%,干率29%。2013年每667m 2鲜薯产量1890.57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3.81%;薯干产量552.05kg ,较对 照宁紫薯1号增产18.69%,干率29.2%。 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组区 试,2年20点次鲜薯每667m 2平均产量2263.9kg ,较对照品种宁紫1号增产23.57%,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2位;薯干平均产量604.2kg ,较对照品种宁紫1号增产26.69%,20个试点中有15个试点增产;平 均烘干率26.69%,比对照品种宁紫1号高0.66个百 分点。 4 栽培技术要点 阜紫薯1号在栽培上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耕及增施有机肥料,每667m 2施发酵有机肥料土杂粪400 500kg 、氮磷钾复合肥20kg 、硫酸钾 20kg ,以利于薯苗生长和薯块膨大。(2)合理密植,每667m 2宜栽植密度为3500 4000株, 春栽宜稀,夏

紫甘蓝中花青素提取实验报告

紫甘蓝中花青素的提取(安徽农业大学12 青年农场主班)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过敏、保护胃粘膜等多种功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目前抗变异、抗肿瘤、抗,对花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青素的提取、分离纯化、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 1、实验原理 紫甘蓝花青素或花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极性较高,可溶于水或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本实验选用乙醇作为紫甘蓝花色素的浸提剂,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提纯。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吸附性能和分子筛的作用,使相对分子质量和吸附能力不同的混合物的不同成分得到分离。紫甘蓝叶片与60%乙醇混合在组织捣碎机中破坏紫甘蓝细胞,使花色素尽可能多的溶解。为了防止花色素的降解以提高其溶出率,可在其中加入1%盐酸。八层纱布过滤后,留一小烧杯备用,剩余的用大孔树脂除杂,加入200ml 15%的乙醇溶液除去其他可溶性杂质,让树脂吸附花色素,再用60%乙醇洗脱,解析得到乙醇和花色素的混合液。将过柱的溶液以HCI:混合液=1:4的比例混合至烧杯中,在90。C的水浴锅中水解一小时,以破坏花色素的糖苷键,使花色素均以花青素的形式存在。此时,用 20mI 纯水除杂,用无水乙醇洗脱,得到较为单一的花青素与乙醇混合液。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干。 2、材料、药品与仪器 新鲜紫甘蓝 15%乙醇、60汇醇+1%HC混合液、弄HCI、无水乙醇、AB-8打孔吸附树脂电子天平、组织捣碎机、交换柱、玻璃棒、50mI 量筒漏斗、烧杯、圆底烧瓶、纱布、比色皿、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 3、实验步骤 配制60%+1%HC混合液与15汇醇溶液备用 称取100.0g新鲜紫甘蓝叶片,量取60%+1%HC混合液300ml (浸提剂),同时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碎,浸提

紫甘薯种植收购合同

紫甘薯种植收购合同 合同编号: 收购方(甲方): 种植方(乙方): 为了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紫甘薯种植、收购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产品基本要求 第二条质量要求 1.内在质量:应符合GB18406—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提出的无公 害要求(按照种植规程标准种植,各种农药残留符合无公害标准)。 2.外观质量:(1)无严重虫害,(2)无严重刀伤、刀伤不超35%,不低于 一两,无严重的畸形开裂,(3)无腐烂变质。 第三条双方责任 (一)甲方责任: 1.甲方向乙方支付预付款(必须用于为甲方种植所需的种苗、肥料等)。 2.甲方按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要求收购合格的薯块,收购时扣除预付款。 3.甲方依据第二条第一款的要求在甘薯种植期间对乙方种植的甘薯进行 无公害检测,并承担相关费用。 4.甲方对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二)乙方责任: 1.乙方落实种植土地200亩,要求连接成块,并负责组织种植户按甲方要 求组织种植。乙方要向甲方提供与乙方签约的种植户名单、中置地点、 每户种植面积等信息。

2.乙方按照甲方提出的紫甘薯品种和质量要求到甲方指定的育苗基地购 买种苗,并保证种苗质量。 3.乙方所有种植的紫甘薯按照甲方的要求全部交给甲方,不准种植户擅自 出售给他人;否则,一预付款的是被给予赔偿。 4.乙方必须严格按照甲方提供的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种植。 第四条交货 1.交货时间和地点:按甲方的具体通知要求。 2.计量方法:以交货地的称量为计价重量。 3.运输方式:(暂定)有一方费用由乙方承担;如有变化双 方另行协商。 4.包装:乙方按加分那个要求的包装方式进行包装。 第五条检验方法 1.甲方按无公害要求在一方种植期间进行不定期收件,发现问题计时向乙 方提出,乙方负责整改;整改不合格,加分那个拒绝收购。 2.甲方在收购当场对乙方的薯块按总量的10%随机抽取。过磅后剔除不符 合质量要求的薯块,重新称量,按比例扣除重量。 3.乙方在上教师不得故意掺杂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一旦发现甲 方拒绝收购,同时要求乙方赔偿。 第六条结算方式 1.合同签订生效后,甲方按300元/亩的价格向乙方支付预付款。 2.甲方在收购乙方薯块是,经现场检验合格后,一次性现金支付扣除预付 款后的声誉货款。 第七条责任免除 因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经核实克全部或部分免除责任,但应当计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第八条合同争议解决方式

紫甘蓝中花青素提取实验报告

xxxxxxxx的提取 (xx农业大学12青年农场主班) 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过敏、保护胃粘膜等多种功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目前抗变异、抗肿瘤、抗,对花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青素的提取、分离纯化、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 1、实验原理 紫甘蓝花青素或花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极性较高,可溶于水或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本实验选用乙醇作为紫甘蓝花色素的浸提剂,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提纯。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吸附性能和分子筛的作用,使相对分子质量和吸附能力不同的混合物的不同成分得到分离。紫甘蓝叶片与60%乙醇混合在组织捣碎机中破坏紫甘蓝细胞,使花色素尽可能多的溶解。为了防止花色素的降解以提高其溶出率,可在其中加入1%盐酸。八层纱布过滤后,留一小烧杯备用,剩余的用大孔树脂除杂,加入200ml15%的乙醇溶液除去其他可溶性杂质,让树脂吸附花色素,再用60%乙醇洗脱,解析得到乙醇和花色素的混合液。将过柱的溶液以HCl: 混合液=1:4的比例混合至烧杯中,在90。C的水浴锅中水解一小时,以破坏花色素的糖苷键,使花色素均以花青素的形式存在。 此时,用20ml纯水除杂,用无水乙醇洗脱,得到较为单一的花青素与乙醇混合液。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干。 2、材料、药品与仪器 xxxxxx 15%乙醇、60%乙醇+1%HCl混合液、弄HCl、无水乙醇、AB-8打孔吸附树脂电子天平、组织捣碎机、交换柱、玻璃棒、50ml量筒漏斗、烧杯、圆底烧瓶、纱布、比色皿、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 3、实验步骤

配制60%+1%HCl混合液与15%乙醇溶液备用 称取 100.0g新鲜紫甘蓝叶片,量取60%+1%HCl混合液300ml(浸提剂),同时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碎,浸提 所得固液混合物用8层纱布过滤,取一点滤液备用,剩余滤液1:5加水稀释得色素原液 将备用滤液再用滤纸过滤,用浸提剂做空白,测定其对520nm光的吸光度,并作标准曲线。 装柱上样,相交换柱加入大孔吸附树脂,向其中加入色素原液分离色素,然后加入15%乙醇除杂,最后加入60%乙醇洗脱得到花青素+花色素苷+乙醇混合液 43.4ml 按盐酸: 混合液=1:4的比例将混合液与盐酸混合,90。C水浴加热一小时,得到花青素与乙醇混合液 用无水乙醇洗脱,转移至圆底烧瓶,置于旋转蒸发仪上蒸干,干重为 0.1g 4、实验结果 xx含量标准曲线为 紫甘蓝捣碎榨汁后得到深紫色溶液,过滤静置稀释测得OD值为 0.823由曲线可得到xx含量为 0.507g/L。干重xx为 0.1g,得率为

2000亩紫甘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0亩紫甘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徽荣丰食品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一、基本情况 (4) 二、产品简介 (4) (一)紫甘薯简介 (4) 三、现有基础条件 (5)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五、项目必要性 (5)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策略 (6) 一、市场分析 (6) (一)市场概况 (6) (二)紫甘薯产品概况 (7) (三)价格概况 (8) (四)种植地概况 (9) (五)渠道概况 (10) (六)消费者消费行为 (10) 二、市场策略 (11) (一)市场前景 (11) (二)产品方案 (13) (三)产品定价 (13) (四)销售模式 (14) 三、项目的SWOT分析 (13) (一)优势(STRENGTHS) (14) (二)劣势(WEAKNESSES) (14)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5) (四)威胁(THREATS) (14) 四、基地建设和原料供应 (14) 五、市场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 (15) (一)行业准入和政策变化 (15) (二)市场风险 (16) (三)对策 (16) 第三章收益分析 (16) 一、基本数据和参数 (16) (一)生产规模 (16) (二)销售收入估算 (16) 二、成本估算 (17)

(一)编制的依据及说明 (16) (二)成本估算 (17) 三、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8) 四、利润分配 (18) 五、财务评价结论 (18) 第四章现金流测算和可研结论 (20) (一)现金测算说明 (20) (二)可研结论 (21) 附件1 (22) 附件2 (23) 附件3 (24) 附件4 (25) 附件5 (27) 附件6 (28) 附件7 (29)

参考教案-紫甘薯花青素提取纯化及鉴定

参考教案:紫甘薯花青素提取、纯化及鉴定 食品都有一定的颜色特征,色泽的好坏直接影着消费者对食品的可接受性以及对其品质的评在食品加工业中常用的食用色素有合成色素和然色素两大类。合成色素是由人工合成方法所制的有机色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着色强度高、经使用方便等优点。然而,随着医学毒理学和生物究的不断深人,发现曾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食用素中,大多数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有的甚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在使用上逐渐受到限制。 天然食用色素即是源于天然资源的食用色素是从果蔬、动物及矿物质中提取得到或天然存在色素的合成复制品。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醌类色素、藻蓝素等,大多数天然色素对人体无毒无害,具有维生素活性,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些还对人体有医疗保健的作用。同时,绝大部分的天然色素着色自然,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颜色,并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添加到食品中会带来愉快的感觉,更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因此,研究与开发无毒的天然食用色素已成为食用色素发展的总、趋势。 花青素(Anthocyanidins)属酚类化合物中的类黄酮类,是一种水溶性色素,一般存在于植物花瓣、果实的组织中及茎叶的表面细胞与下表皮层。其色泽随 pH不同而改变,由此赋予了自然界许多植物明亮而鲜艳的颜色。在自然状态下,花青素在植物体内常与一个或多个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等形成糖苷,称为花色苷(Anthocyanin )。现有资料表明花青素有二十余种,在植物中常见的有六种,即天竺葵色素(Pg)、矢车菊色素(Cy)、飞燕草色素(Dp)、芍药色素(Pn)、牵牛花色素(Pt)和锦葵色素(My)。它是由一定数量的儿茶素、表儿茶素缩合而成的聚合体,其分子结构中由于含有不对称碳原子(2位或 2,3位),因此具有旋光性。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极性,可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但不溶于乙醚、氯仿、苯等。另外,由于分子中有大量的酚羟基存在,因此具有弱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也是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一大类聚多酚类化合物,其结构主要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缩合而成,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分解为花青素而得名。按其聚合度的大小,可把原花青素分为低聚物(二~四聚体)和高聚物(五聚体以上)两类,其中尤以低聚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简称OPCs)的研究较多、作用较肯定。【*】 【*】张小军,夏春镗等,原花青素的资源及研究进展,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468-2483 紫色甘薯为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多种营养、药理和保健功能, 紫甘薯红色素(PSPC, purple sweet potato color)是从紫甘薯的块根和茎叶中浸提出来的一种天然红色素,具有多种营养、药理和保健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 紫色甘薯色素的主要成分为氰定酰基葡糖苷和甲基花青素酰基葡糖苷。研究表明, 紫甘薯红色素具有花青素类色素的一般通性,色调和稳定性易受pH值的影响;酸性时色素稳定,呈红色或紫红色,而碱性时不稳定,呈黄绿色;在酸性介质中色素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峰为540 nm。紫甘薯红色素的固态呈紫黑色,其稀酸液为鲜艳透亮的深红色, 1%色素液呈红。紫甘薯色素结构中所含的多个酚羟基,使它具有亲水性,能溶于水和无水乙醇、甲醇等低级醇类,不溶于石油醚和菜油等。又因PSPC分子中毗喃环1位上有一四价氧原子,使其紫甘薯色素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研究又具有碱的性质,因此PSPC在酸性溶液中极为稳定。花青素分子式:C15H11O6 ,分子量:287.246,结构如下: 植物中常见的花青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