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武将简介
大明王朝五十二位名将

大明王朝五十二位名将明朝在武德方面能与汉唐相比较,而要高过宋朝,因此明朝出了许多的名将,他们为明朝的建立和疆域的开拓、巩固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下面是我个人认为的五十二位战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明朝名将。
1.常遇春战绩:攻取山东、河北、元大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灭亡了元王朝。
占领山西和陕甘,大败王保保,占领元上都,重创北元王朝。
2.徐达战绩:攻取山东、河北、河南和元大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灭亡了元王朝。
占领山西和陕甘,大败王保保,在应昌之战中大败北元军队,之后就一直镇守北平,多次率军北征,加强明朝北方的防御。
3.汤和战绩:与廖永忠平定福建,擒获陈友定,随徐达西征,后又北征北元伯颜帖木儿,平定思州蛮族叛乱,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
4.傅友德战绩:西面与汤和分南北两路灭亡了明夏政权,南面攻取了贵州与云南,北面先后五次参与了佂伐北元的战争。
5.廖永忠战绩:平定浙东方国珍;平定福建陈友定;与朱亮祖平定广东;平定广西;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明夏政权铺平道路。
6.李文忠战绩:与徐达、常遇春出塞征讨北元,立下赫赫之功,平定洮州十八番族叛乱。
7.沐英战绩:随邓愈出征吐蕃、徐达北征,与蓝玉征伐西番,占领了云南,镇守云南期间平叛乱、广屯田、修水利、兴文教、置卫所,击败麓川王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战绩:随傅友德出征明夏,与沐英平定西番、远征云南,与冯胜出征辽东,在捕鱼儿海一战中大败北元军,促使北元分裂,又镇压西南叛乱。
9.宋晟战绩:四次出镇凉州,屡败北元及西番进攻,远征哈密国,生擒哈密王子别儿怯帖木儿等,又南平广西诸苗叛乱。
10.冯胜战绩:岭北之战中在徐达和李文忠惨遭大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出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北元在辽东的势力。
11.邓愈战绩:随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克河州、乌斯藏,招降吐蕃,击败北元军队,斩杀大将阿撒秃,占领了河州以西。
12.周德兴战绩:灭亡明夏,平定云南、湖贵、四川等地少数民族,在楚地训练军队、兴修水利,在福建防御倭寇。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
1、卢榆:明朝初年的一位大臣,在任期间为明王孝宗击败金国、
征伐大理国等作出了贡献。
2、邓士忠:明朝末年的著名将领,在与元军战争中大胜,收复失地。
3、周琮:明朝中期有名的将领,在苏州外战中攻破太湖两岸,歼
灭僵尸团伙。
4、杨发:明朝中期内战中有功的将领,带领军队攻破了重要要塞,破坏敌方战略。
5、苏甲庆:明朝中期重要将军,率军击退日本军队,封建泰米特港。
6、张世英:明朝后期著名将领,曾受命抵抗外侮,保卫国家,多
次大胜外敌。
7、高琛:明朝末年抗击元军的英雄将领,受命抵抗元军前往新疆,在血战中大胜元军。
8、郑和:明朝末期的勇敢将领,受命前往海上远征,率领本国军
队与外族军队抗争,被追封为“开国元勋”。
9、陈树华:明朝末期崇祯时期的英雄将领,带领着一支有着5000
人强大的军队,在朝野反抗清军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10、蔡琰:明朝末期著名将领,曾受命抗击清军,在中原战场英
勇作战,奋勇抵抗清军的侵略。
11、黄得基:明朝末期将领,受命抗击清军,在徐州和金陵火攻
中抗击清军,使清军无法侵犯。
12、孙玉:明朝末期将领,在清军北伐中击败清军,终止了元朝的外国侵略。
13、尹衍:明朝末期将领,击败清军,维护了明朝局势,在明朝末年有重要作用。
14、杨文和:明朝末期将领,带领军队抗击清军,在朝野持续斗争中取得优秀成绩。
15、陈景:明朝末期将领,受命抵抗清军侵略,在抗击清军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明朝开国大将大全

明朝开国大将大全魏国公徐达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
十八年二月己未卒。
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达初封公,位次第二。
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吴元年九月辛丑封。
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
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常茂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
二十四年卒。
韩国公李善长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
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宋国公冯胜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
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和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
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
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
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八,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坐事削爵。
久之还爵。
二十三年坐胡党诛,爵除。
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九,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与唐胜宗同削爵,已同复。
二十三年坐党诛,爵除。
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
二十五年八月己未以罪诛,爵除。
淮安侯华云龙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一,勋禄同前。
七年六月癸亥自北平召回,道卒。
济宁侯顾时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二,勋禄同前。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一、明朝明威将军概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间涌现了众多英勇的将军。
这些将军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为明朝建立和巩固了统治地位,同时也为中国历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本文将围绕着明朝时期的明威将军展开探讨,以期展示他们的杰出成就。
二、名将杨凌(一) 简介杨凌(1320年-1370年),是明朝初期的将领之一。
他来自陕西潼关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加入红巾军起义。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带领下,杨凌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威远将军。
(二) 成就1.青年时期的杨凌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带领红巾军连战连捷,立下了许多战功。
2.在征战过程中,杨凌以威严的形象和连续胜利的战绩赢得了士兵们的钦佩和信任。
3.杨凌在攻占金陵的战役中表现出色,为明太祖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4.作为一个将军,杨凌善于用兵,懂得灵活组织兵力和运筹帷幄,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
(三) 影响1.杨凌的勇猛作战精神和过人的军事能力为明朝初期的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杨凌的成功经验对后来的明朝将领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明朝建立了一支高效的军队。
3.杨凌塑造了明朝初期将领的典范形象,他们为战争时期的军事统帅树立了榜样。
三、名将刘伟(一) 简介刘伟(1360年-1427年),是明朝中期的将领之一。
出生于山东农民家庭,早年在抗击胡虏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后成为一名军事统帅,被封为辽东宣慰使。
(二) 成就1.刘伟早年在抗击北方胡虏入侵的战斗中多次立功,被提拔为统领一方的将领。
2.刘伟在战争中展现出聪明的头脑和勇敢的决策能力,精准分析敌方弱点,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3.他善于凭借对地形和战局的把握,运用奇兵战术,给敌人以意想不到的打击。
4.在明英宗朱祁镇的统治下,刘伟被任命为辽东宣慰使,巩固和维护了明朝边疆的安全。
(三) 影响1.刘伟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得边疆地区的明朝统治更加稳定,保障国家的安全。
2.刘伟提出的奇兵战术为后来的军事战略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对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开国名将排名

明朝开国名将排名
明朝的开国大将的排名,论功排名如下:
1、徐达
徐达绝对是明朝的第一名将,功劳很大开国后却没有被朱元璋杀死,而是自己病死的。
徐达一直都是统军大将,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南京称帝以后不再出征,索性把军权都交付到徐达手中,可见对徐达的信任。
2、常遇春:
常遇春精于骑射,善使各种兵器,所谓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弹棍铄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都能使用。
后来投奔朱元璋的起义军,在夺取南京的时候,因为抢滩有功被封为先锋大将。
此人勇猛异常,一生为将未曾败北。
3、冯胜
冯胜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开国将领,在朱元璋起义的早期投奔朱元璋,并且还受到了重用。
朱元璋征讨陈友谅时,冯胜率军攻打陈友谅中军,取得大胜并乘胜追击,不仅收复了太平,还逼的陈友谅无容身之处。
此战后,晋升为亲军都护。
.
4、李文忠
李文忠文武双全。
李文忠19岁投奔朱元璋。
无论是平定江南、北上伐元还是明朝建国以后的征沙漠,都有巨大战功。
李文忠为朱元璋在开创明朝的时候创下了巨大的功劳,但是他却在死后才被封王。
5、邓愈
邓愈原名邓友德,今安徽省泗县人。
他16岁开始举旗反元,并且积累了自己的部队,他在盱眙投奔朱元璋时,带着所部万余人。
朱元璋给他改名为邓愈。
邓愈跟随朱元璋东挡西杀南征百战。
攻南京时,他带兵攻克太平、集庆,并且直取镇江,战功显赫,被朱元璋拜为广兴翼元帅。
邓愈智勇双全,曾经玩过跟诸葛亮一样的空城计。
明朝的军事将领与名将

明朝的军事将领与名将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与名将,他们以出色的指挥才华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为明朝的政权巩固和国家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明朝的军事将领与名将进行回顾,展示他们的事迹和战功。
一、朱棣(后来的明成祖)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后来的明成祖,并非从军事出身,但他在明成祖即位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他在世祖朱棣时期参与了多次战争,展现出出色的将领才能。
在夺取皇位后,他展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能力,不仅巩固了明朝的统治,还在对抗北方蒙古势力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二、倭寇战争中的名将明朝时期,曾经爆发过一系列激烈的倭寇战争。
这场战争中,很多明朝的军事将领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为国家的安全和疆土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1. 傅友德:作为倭寇战争时期的重要将领,傅友德以勇猛果敢的作战风格著称。
他在多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成功击退倭寇的侵略,保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
2. 郑芝龙:作为地道战的专家,郑芝龙在倭寇战争中表现出色。
他熟悉水路,善于在河道和湖泊等水域展开游击战,多次瓦解了倭寇的攻势,为明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三、明朝的“四大护臣”明朝时期,有四位被尊称为“四大护臣”的军事将领深受朝廷和民众的敬仰。
他们分别是杨廷和、曹吉祥、戚继光和袁崇焕。
这四位将领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成为明朝历史上最被称道的将领之一。
1. 杨廷和:他在宦官政权中起到了重要的平定反抗军和镇压土匪的作用。
他真诚忠实地为皇帝服务,对抗了可能对朝廷和社会稳定带来威胁的勾结和军事叛乱。
2. 曹吉祥:他以聪明才智和高尚的品德著称,成为朝廷和士人群体的楷模。
他在抵御北方蒙古势力入侵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多次取得重要的军事胜利,保卫了明朝的国土安全。
3. 戚继光:作为明朝后期的重要将领,戚继光在抗击倭寇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熟悉军事战略,擅长水陆战斗,多次击败入侵的倭寇,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明朝十大开国名将

明朝十大开国名将1.徐达: “淮西二十四将”之首,“明初六国公”之一“魏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大将军”。
先后统军攻占集庆(南京)、河南(洛阳)、大都(北京)、奉元(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征服过四大古都的名将。
他可能不是明朝最出色的军事家,但绝对是功勋最卓著的大将军。
朱元璋将其称为大明的万里长城,赞誉:“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2.常遇春: “十六翼元帅”之一“中翼”,“明初六国公”之一“鄂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左副将军”。
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戎马生涯的最大特点,并贯穿于后来的历次战斗。
他是朱元璋手下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位,他从不接受投降,却从江南打到漠北未遇败绩,他所向披靡无所畏惧,世人称之为“天下奇男子”。
2.常遇春: “十六翼元帅”之一“中翼”,“明初六国公”之一“鄂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左副将军”。
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戎马生涯的最大特点,并贯穿于后来的历次战斗。
他是朱元璋手下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位,他从不接受投降,却从江南打到漠北未遇败绩,他所向披靡无所畏惧,世人称之为“天下奇男子”。
4.蓝玉: 明初名将,距离崖山海战109年之后,这个男人给了成吉思汗的后裔致命一击。
蓝玉是常遇春妻弟,常遇春自甚极高,但唯独对蓝玉十分欣赏。
常遇春去世后,蓝玉被朱元璋安排,经常跟随前辈一道南征北战,先后随徐达北征大漠,随傅友德南下云贵川。
被朱元璋比作卫青。
但他恃功骄纵,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
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5.冯胜: “明初六国公”之一“宋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右副将军”。
朱元璋攻打定远时,冯胜和其兄长冯国用一道归附。
冯国用去世后,冯胜继掌其兄兵权。
1365年徐达攻取淮东的两淮之战中,冯胜初战高邮就遭大败,但知耻而后勇,之后克高邮、取淮安。
后来征讨江东的围攻平江战役中,冯胜继续顶上前,并在平江表现突出,功劳仅次徐达、常遇春。
大明朝威声动俗的36名将

大明朝威声动俗的36名将明朝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开基立国,二百七十多年。
“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论其功烈,足以比驾强汉、盛唐。
其中36名将,驱驰戎马,为有明一代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观其立功立事,皆无愧名将之称。
1.徐达——元勋之冠徐达西摧陈友谅、东擒张士诚、北伐中原,戡定四方,佐命开国。
持重有谋,功高不伐,为功臣之冠。
享年五十四,追赠中山西,谥号武宁。
2.常遇春——所向必克常遇春每战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必克。
一生为将,未尝败北。
号为天下奇男子。
享年四十,追赠开平王,谥号忠武。
3.冯胜——雄勇多智冯胜读书知兵法,雄勇多智略,征伐四方,论功排名第三,封宋国公。
值太祖晚年猜忌,数以细故失帝意,以无罪赐死。
4.李文忠——儒雅见重李文忠为太祖外甥,文武兼足,临阵踔厉风发,莫测其际,骁勇冠诸将。
定江南、征漠北,立功疆场,荷国重任,敦书说礼,以儒雅见重。
享年四十六,追赠岐阳王,谥号武靖。
5.邓愈——功高龄促邓愈每战先登陷阵,冲锋无前,军中咸服其勇。
为将善抚降附,平定吐蕃,厥功甚伟。
然勋高龄促,终年四十一,追赠宁河王,谥号武顺。
6.汤和——明哲自全汤和傥倜多计略,镇常州、平福建,劳苦功高。
官成名立,乞身归第,以明哲自全,独享寿考,以功名终。
享年七十。
追赠东瓯王,谥号襄武。
7.沐英——威震遐荒沐英为太祖义子,数从征代,汗马宣劳。
镇守云南,善抚士卒,未尝妄杀,礼贤下士,有宽大长者之风。
威震遐荒,剖符奕世,勋名与明相始终。
享年四十八,追赠黔宁王,谥号昭靖。
8.傅友德——功盖诸将傅友德征战四方,料敌如神,出奇制胜,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所向无前。
功盖诸将,封颖国公,竞以谋反罪赐死。
9.廖永忠——智勇超迈廖永忠智勇超迈,代兄为将,平浙定闽、征粤入蜀,所在克捷。
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终年五十七。
10.蓝玉——威震朔塞蓝田长身赫面,饶勇略,有大将才。
北征大漠,捕鱼儿海一役,威震朔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成祖朱棣
张玉原为元朝枢密知院,后投降明朝, 累功至燕山左护卫,隶属朱棣麾下。 朱棣起兵,张玉夺取北平九门,升任 都指挥佥事,并担任燕军先锋,大败 南军主帅耿炳文。后为燕军中军主将, 两次击败李景隆。 建文二年十二月(1401年1月),张玉参 加东昌之战,为救朱棣,闯入敌军阵 中,力竭战死。追封荣国公,谥忠显, 后追进河间王,改谥忠武。 张玉
洪武五年,冯胜率傅友德等连战皆捷,六月十一日,攻下亦集乃 路(今内蒙古 额济纳旗),至瓜州(今甘肃安西东)、沙州(今 甘肃敦煌西),七战七胜,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此后,从援 安丰,决战鄱阳湖,下武昌降陈理,克平江俘张士诚,论功仅次 常遇春。1367年,以右副将军从大将军徐达北伐,下山东,取汴、 洛、潼关,论功列第三。 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 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设置泰宁、福余、朵颜三卫。 “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 对他知道的不多,不过有“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这 话足以。
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洪都保卫战打响。陈友谅 以号称60万的大军攻打一个小小的洪都。而朱文正守城有多少兵 呢,对不起,遍查史料,无载。 朱文正以他的实力,以少量的兵力,足足坚守了一个多月后才向 朱元璋求救。只此一战,朱文正出名了!后因分工不均妄图背叛 朱元璋,老朱察觉后将他软禁。 朱文正死后的第三年,朱元璋又想起了这位战功赫赫的侄子,大 概心里觉得很对不起人家,于是把他的儿子封为的王族。
洪武元年(1368年)攻取山东诸地,从通州入大都,继下保定、真定,守定州。从攻山西,克太原,进 军陕西。 三年从徐达攻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军,移兵伐蜀,取汉中。 次年,充征虏前将军,与汤和分道伐蜀,拔汉州,下成都。 四年与冯胜征西凉,获全胜。 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率五千骑兵攻打西凉,击败元将失刺罕; 攻打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 攻打元军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并杀敌五百余人; 六月三日,攻打甘州,元将上都驴迎降; 六月十一日,攻打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元军守将卜颜帖木儿开城投降; 别笃山遇元岐王朵儿只班的元军主力,击溃元军上万人,抓获平章长加奴二十七人,马驼牛羊十余万。 元岐王朵儿孤身一人逃走; 友德追至瓜州(今甘肃安西),击败当地元军,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 一个传奇人物,一个常胜将军。一生无败绩!令人汗颜!
早年经历 洪武年间,盛庸官至都指挥。建文元年(1399年),盛庸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王朱棣。李 景隆代替耿炳文后,他又隶属李景隆。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败于白沟河,逃往济南。燕兵跟随而至,李景隆又南逃。盛庸与 参政铁铉全力固守,燕兵围攻济南三月不下。盛庸、铁铉乘夜出兵袭击,燕兵大败,解围而去,盛 庸等乘胜收复德州。九月论功时,盛庸被封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盛庸随即被命为平燕将军,任 总兵官。陈晖、平安为左右副总兵,马溥、徐真为左右参将,铁铉进升为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屡战燕军 当时吴杰、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驻扎德州,徐凯屯于沧州,互为掎角。这年冬天,燕兵袭击沧州, 破擒徐凯,掠其辎重,进逼济宁。盛庸率军驻扎东昌进行拦击,背城列阵。燕王率军直逼盛庸军的 左翼,盛庸军不动。又冲其中坚,盛庸张开队列放进燕王,再以兵包围数重。燕将朱能率番骑来救, 燕王乘机突围而出。但许多燕军被火器所伤,大将张玉死于阵中。只有燕王以百名骑兵殿后,退至 馆陶。盛庸传令命吴杰、平安从真定拦截燕军归路。 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吴杰、平安在深州之战失利,燕军才得以返回。在这次战役中,燕军精 锐几乎丧失殆尽,盛庸军声威大振,建文帝朱允炆为此祭庙告捷。[2] 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军扎营夹河。朱棣率轻骑来探,掠阵而过。盛庸派遣千名骑兵追击, 被燕兵射箭击退。交战后,盛庸军持盾而进。燕王命步兵先攻,骑兵则乘机迅速推进。盛庸率军力 战,斩其大将谭渊。而朱能、张武等也率部殊死战斗,朱棣以劲骑穿越阵地与朱能会合,盛庸的部 将庄得、皂旗张等都战死。这一天,燕军几乎失败。第二天再战,燕军在东北,盛庸军在西南,从 早晨至下午,双方互有胜负。两军都已疲惫,将士各自坐下休息。又开始交战,忽然东北风大起, 飞尘遮蔽天空。燕兵乘风大喊,左右横击。盛庸大败,逃回德州,从此气沮。不久燕将李远在沛县 焚毁运粮船只,盛庸军于是缺乏粮饷。
洪武十四年,与沐英一起跟随傅友德征云南,几年后云南悉平。 洪武二十年,与傅友德跟随冯胜率师二十万北征。杀元平章果来, 生擒元平章果来子不兰奚,元将纳哈出降。 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 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 营,获人畜甚多。 不愧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军事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退守长江 建文四年(1402年),灵璧战败,平安等被捉。盛庸独自率军向南, 在淮水南岸排列战舰。燕将丘福等偷偷渡过淮河,出现在盛庸军之后。 盛庸军力不能支,只得退守长江。燕兵渡过淮水,由盱眙攻陷扬州。 盛庸在六合及浦子口率军抵御,都失利。都督陈蠧率水师投降燕军, 燕兵乘势渡江。盛庸仓促聚集海船出高资港迎战,又败,军队溃散。 燕王朱棣攻入南京,自立为帝,盛庸率余部投降,随即奉命驻守淮安。 不久朱棣赐诏说:“以前山东未定,所以才命你镇守淮安。现在铁铉 被俘,诸郡全部平定。朕念山东久为兵乱所困,疲于转输之劳。你应 当抚兵养民,这样符合我的心意。” 无奈自尽 永乐元年(1403年),盛庸辞去官职。不久,千户王钦揭发盛庸的罪 状,朝廷立即进升王钦为指挥同知。于是都御使陈瑛弹劾盛庸心存怨 恨,图谋不轨。盛庸因而自杀。
老朱的义子。由于经常战斗在中国西南地区, 并且战功辉煌。因此攻下云南后,老朱让他守 云南!具体战绩在此不列了。单出一个《沐英 传》
朱棣1360~1424,洪武三年(1370),受 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 三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 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 的影响. 张玉、朱能、谷允、陈亨、盛庸等都 是朱棣麾下良将,但战场上最彪悍的将领 还是朱棣本人,靖难中最大规模的六大战 役都是他自己亲自披挂上阵的。
朱元璋帐下第一猛将。 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 (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 十七年,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 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 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 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 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 二十八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 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 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 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 牛人就是牛人,明代唯一的“常十万”。
元至正十五年,跟朱元璋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义兵元帅陈野先。 十六年参加集庆之战。后随徐达攻镇江(今属江苏)。 二十四年,率师援浙江长兴,与诸将击败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俘士卒8000。 二十七年九月,从徐达克平江(今江苏苏州) 十月,出兵浙江,迫方国珍乞降,得士卒2.4万、海船400余艘。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克延平(今南平),俘陈友定。 八月,以偏将军随徐达西征,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围庆阳(今属陕西),俘斩元将张良臣。 三年,以右副将军从徐达征漠北,俘北元亲王、国公以下8.6万余人,迫元将扩廓帖木儿奔和林(今蒙 古国哈尔和林)。乘胜平定宁夏,追逐北元军至察罕脑儿(今内蒙古太仆寺旗东南)。 四年,任征西将军,率水师溯长江进攻四川,在征虏前将军傅友德部陆路配合下,克重庆。 十四年,以左副将军征漠北,俘获北元平章别里哥、枢密使久通。 十八年,平息贵州思州(今岑巩)、古州(今黎平西北)等起事。 因为徐达常遇春的光芒太耀眼,汤和只能做个副手了,不知道是可喜还是可悲。但他能在朱元璋手中 得善终,我想就不只是因为他是朱元璋老乡这么简单了,会做人啊!
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 淳安等地 二十五年春,援救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歼张士诚 军数万 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 洪武二年(1369),跟随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 古正蓝旗东北)。“常十万”病逝后,代其职继续 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
元至正十七年七月,攻取旌德、绩溪、休宁,并乘胜攻占江南重地徽州。又 先后攻占了婺源、休宁、严州,转战皖、浙、赣等地,。进攻江西时,陈友 谅部将邓克明以省印及抚州、建昌、临川等23州印请降。 二十二年,邓愈率兵攻占陈友谅的南昌, 洪武元年开始,不到两年时间,攻破阳、金州、均州、商州、房州等地 洪武三年,协同徐达西征。邓愈率兵奋战元残军王保保部,斩首2000级,俘 获王公以下百余人,士兵8万多,骆驼、马匹、辎重不计其数。(王保保啊, 你太背了) 八月,进克河州、乌斯藏诸部,招降吐蕃,追击元豫王至西黄河,在黑松林 斩杀元大将阿撒秃。 十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辎重。邓愈任征西将军,兵分但路,深入吐 蕃腹地,追杀至昆仑山,俘斩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招降诸国,开辟 疆土数千里。 这个人名声没有其他人大,实力却不一般。可惜啊跟老常一个命,英年早逝。 享年41岁!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 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靖难之役 时,朱能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 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 等十万人,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 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 永乐四年(1406年),朱能担任征夷 将军,征讨安南,不幸病死于军中, 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朱能
陈亨(1332-1400),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元 末扬州万户。在濠州随从太祖,为铁甲长,提升千户。 跟从大将军北征,守束昌。敌人数万蜂拥而至,陈亨 固守,出奇兵诱敌打败的。又跟从招抚还未攻下的城。 洪武二年守大同。积累功劳任燕山左卫指挥愈事。多 次跟从出边塞,升任北平都指挥使。等到惠帝即位, 提升为都督愈事。多次随从攻破南军。白沟河之战, 陈亨受伤差点死。已,攻打济南,与平安战锋山,大 失败。受伤很重,乘车回北平。进升为都督同知。成 祖回军,亲自到陈亨住处犒劳慰问。这一年十月去世。 成祖亲自写文章祭祀。等到即位,追封泾国公,谧号 襄敏。长子陈恭,承袭都督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