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亚里士多德有感
读亚里士多德有感

读亚里士多德有感第一篇:读亚里士多德有感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感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的不仅是对个人本性、个人德行的思考,对家庭、政治共同体进行思考,还对教育、生育、经济甚至同性恋问题等很多社会问题都有或多或少的思考,我真心折服。
虽然近来花了一点时间看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却也不是太懂得政治,反倒迷糊起来,因为它颠覆了我对政治的认识,但是却又不明晰,比如我以前比较崇尚庄子那一套,觉得“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一直觉得没有政府、没有政治的形在江海之上的真正“无拘”生活才是世界的终结,没想到这本书告诉我“人生来就是政治的动物”,然后政治共同体也是无比崇高的。
所以我索性谈点这本书对我个人的一些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吧。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城邦是自然地产物,而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既然政治共同体给我们带来的诸如物质、医疗、教育等一些我们不能自给自足的好处,那么我们势必应该尽全力维护这个政治共同体的和谐,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善良和公正,以维护这个共同体的良性发展。
但是“人一旦趋于完善就是最优秀的动物,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公正就会堕落成世界最差的动物。
”因此,依法治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整个国家最大限度的平等和公正也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作为“被管理者”也就是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奴隶”(但并不全是,比如被管理者也具有人格,而奴隶则没有)。
现在我作为把权力部分转让给政府并成为其“被管理者”,管理者是否找到甚至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最佳契合方式,以促进整个政治共同体的协调高效发展呢?在中国,我不懂得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或者管理者有没有试图提高被管理者的素质,使其更加优秀,从而使自己更加优秀,然后这个政治共同体也更加优良呢?答案也不得而知,我知道我们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裸官”,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裸”,我也不得而知。
在自然界中,在统治与被统治之间,存在着规则,比如我们的躯体受我们的灵魂的管制,如果我们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随波逐流,我们无异于别人培养的奴隶,在国外的人眼中,我们好多人说好听点是政府培养的愚民,说不好听点就是奴隶,中国人跪了上千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站起来。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224e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0.png)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他首先提出了“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基本观点,然后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分析,阐述了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他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环论证方式,使得他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亚里士多德的结构安排让我对他的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新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将《政治学》视为一部探讨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如何实现和谐共生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试图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寻找一种平衡,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写作风格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文笔清晰、逻辑严密。他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比较,使得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具体而有趣。他的论证过程条理清晰,让人容易理解他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写作风格让我深感他的严谨和智慧,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读后感亚里士多德啊,这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在我读完关于他的书籍后,真的是让我满脑子都是想法!一开始接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我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智慧迷宫。
他的知识涵盖了好多领域,从哲学到科学,从伦理到政治,感觉他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智者。
我就想啊,他的脑子到底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呢?这真的很神奇!他对伦理学的一些观点特别让我深思。
他说幸福是一种符合德性的灵魂活动,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仔细想想,其实很有道理。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大家都在追求幸福,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是有钱?有地位?还是别的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观点就像给我敲了一下脑袋,让我重新思考幸福的定义。
不过呢,我有时候也会有点迷糊,按照他说的,是不是只要灵魂符合德性就一定能幸福呢?这在现实生活里好像也不是那么绝对的事儿,你说对吧?他在政治学方面的思想也很有趣。
他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一点我觉得挺酷的。
人确实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和其他人的交往和合作。
可是呢,现在社会这么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很微妙,他的这个观点在现代社会又该怎么去理解呢?我想了好久,感觉就像抓住了一点头绪,但又不是很清晰。
还有他的逻辑学说,那些个三段论什么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真的是头疼。
感觉就像一堆绕口令似的,什么大前提小前提的。
但后来慢慢理解了一点,又觉得很妙。
就像解开了一个谜题一样,那种感觉很过瘾。
我就在想啊,他怎么能想出这么严谨的逻辑体系呢?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读完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这些内容,我真的觉得自己的视野开阔了不少。
虽然有些地方我还是似懂非懂的,但这也正是他思想的魅力所在吧。
他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我只能一点点地去攀登,去探索他的智慧。
你要是对哲学或者思考人生之类的事儿感兴趣,也一定要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东西呀!说不定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呢!。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的先哲,用他深邃的思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
《形而上学》作为他的哲学经典,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本质的独特视角。
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与广阔。
亚里士多德综合了前人关于世界本原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术语和概念,如本原、原因、实体,形式-质料、潜能-实现等。
这些概念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理解并非简单地将世界划分为对立的双方,而是试图寻找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这个世界具有某种可理解性。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种规律并非外部强加给世界的,而是世界本身所固有的。
这种观念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关于“智慧”的见解。
他认为,智慧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这种知识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探寻事物背后的原因和原理。
这种追求智慧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形而上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深奥而晦涩,需要我们反复思考和揣摩。
但正是这种挑战,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了他的思想。
总的来说,《形而上学》是一部极具启示意义的哲学经典。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还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会继续受益于这部作品的启示和指导。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哲学著作,深入探讨了哲学对象和研究范围,对一些哲学术语做了释义,并重点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阐明了作者的实体、质料和形式等理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对于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如“形而上学”这一词汇的来源,以及他对实体、质料和形式的独到见解。
他强调,哲学应以描述实在的最普遍、最抽象的特征和普遍有效的原则为目标,这种学说有时称为智慧,有时称为“第一哲学”。
这让我思考,哲学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就是探寻世界最本源、最深刻的真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意识到哲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前人思想的批判,构建起自己的哲学体系,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对于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更是对于人类自身的反思和探究。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的议题,如万物的起源、宇宙的本质、人类的本性等。
这些问题看似抽象,但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这些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总的来说,《形而上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著作。
它让我认识到,哲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探寻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思考、探索和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人生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
今日,我愿借此机会,与诸君分享我的人生感悟,以期启迪后人。
一、求知若渴,探索真理人生如梦,世间万象,唯有真理永恒。
自幼年起,我便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寻其中的奥秘。
在柏拉图门下,我深受启发,开始思考宇宙、人生、道德等哲学问题。
然而,我并未满足于柏拉图的学说,而是勇敢地提出质疑,探索真理。
1. 哲学是追求真理的学问在我看来,哲学是一门探究宇宙本源、人生意义、道德规范的学问。
它要求我们跳出表象,深入思考,探寻事物的本质。
正是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使我的人生充满意义。
2. 勇于质疑,不断探索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具备质疑精神。
面对权威,不盲从,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正如我所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走向更高的境界。
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全面发展1.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哲学并非空中楼阁,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古希腊,我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丰富知识和卓越才能的人才。
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道德修养,人生之本1. 道德是人生的指南针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它指引我们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在我看来,道德是人生的根本,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
2. 培养高尚品德我提倡人们注重道德修养,培养高尚品德。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还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四、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1. 追求人生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我们应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为社会做出贡献。
正如我所言:“人生的价值,并非在于长短,而在于意义。
”2. 传承文明,服务人类在古希腊,我致力于传承文明,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
2024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范文

2024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范文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政治学作品《政治学》对于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读完《政治学》后,我对于政治学、社会伦理以及人的本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对于人类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系统论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而政治则是人类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
政治不仅仅是一种权力斗争和利益分配的机制,更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而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强调了公共利益和公共德行对于政治的重要性,通过政治的良好组织可以实现社会的正义和幸福。
其次,《政治学》对于政治制度和政府形式的探讨也给我很多启发。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制度的好坏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他提出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三种基本政体形式,并评价了它们的优缺点。
亚里士多德主张,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一个综合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政体,通过合理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来保证政府的稳定和公正。
此外,《政治学》还探讨了公民教育和伦理道德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需要有高尚的公民品质和道德品质。
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公民的品德和才能,以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阅读《政治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的细腻洞察力和扎实的思辨能力。
他通过对于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的综合思考,提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观点和理论。
他的思想不仅仅是对于古代政治问题的回答,更是对于当代政治问题的思考和启示。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复杂和多元的社会中,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告诉我们,政治不是一种空洞的权力游戏,而是为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幸福而存在的。
通过政治的良好组织和公民的参与,我们可以实现社会的正义和和谐。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古代的博士亚里士多德读后感

古代的博士亚里士多德读后感嘿,说起古代的这位大佬,亚里士多德,那可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啊!咱们不扯那些高深莫测的学术名词,就用咱老百姓的大白话,聊聊读完他老人家故事后的那点子感受。
你想象一下,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连电灯都没影儿呢,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在那琢磨天地万物,探讨人生哲理了。
他啊,就像咱们村口那棵老槐树,看着不起眼,但肚子里装的可都是宝贝。
亚里士多德不是光靠嘴上说说,他是真刀真枪地干。
什么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生物学,简直是样样精通,简直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那时候的人们,要是遇到啥想不通的事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请教亚里士多德。
他就像咱们现在用的搜索引擎,不过人家可是活生生的人,回答起来那才叫一个贴心、到位。
最让我佩服的是,亚里士多德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他特别注重实践,认为知识得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
比如说吧,他研究动物的时候,不是光坐在书斋里看图画、读文字,而是亲自去观察、去解剖。
这种精神,简直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接地气”,让人不得不服。
而且啊,亚里士多德还特别有勇气。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是迷信神灵的,觉得一切都是神安排的。
但他不一样,他敢于质疑、敢于探索。
他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这句话简直就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对知识的态度。
他不怕得罪人,也不怕被人嘲笑,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会坚持到底。
读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我心里那个激动啊,就像是被点燃了一把火。
我觉得咱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他那样,对生活充满好奇、对知识充满渴望。
别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只要咱们认为是对的、是值得的,就应该勇敢地去追求、去实践。
当然啦,咱也不能盲目崇拜亚里士多德。
毕竟他是那个时代的人,有些观点可能放在现在就不那么适用了。
但咱们可以学习他的精神、他的态度。
就像咱们常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样才能真正把古人的智慧变成咱们自己的东西。
总的来说吧,亚里士多德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的宝藏等待咱们去挖掘;真理是需要咱们用勇气和智慧去追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感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的不仅是对个人本性、个人德行的思考,对家庭、政治共同体进行思考,还对教育、生育、经济甚至同性恋问题等很多社会问题都有或多或少的思考,我真心折服。
虽然近来花了一点时间看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却也不是太懂得政治,反倒迷糊起来,因为它颠覆了我对政治的认识,但是却又不明晰,比如我以前比较崇尚庄子那一套,觉得“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一直觉得没有政府、没有政治的形在江海之上的真正“无拘”生活才是世界的终结,没想到这本书告诉我“人生来就是政治的动物”,然后政治共同体也是无比崇高的。
所以我索性谈点这本书对我个人的一些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吧。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城邦是自然地产物,而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既然政治共同体给我们带来的诸如物质、医疗、教育等一些我们不能自给自足的好处,那么我们势必应该尽全力维护这个政治共同体的和谐,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善良和公正,以维护这个共同体的良性发展。
但是“人一旦趋于完善就是最优秀的动物,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公正就会堕落成世界最差的动物。
”因此,依法治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整个国家最大限度的平等和公正也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作为“被管理者”也就是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奴隶”(但并不全是,比如被管理者也具有人格,而奴隶则没有)。
现在我作为把权力部分转让给政府并成为其“被管理者”,管理者是否找到甚至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最佳契合方式,以促进整个政治共同体的协调高
效发展呢?在中国,我不懂得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或者管理者有没有试图提高被管理者的素质,使其更加优秀,从而使自己更加优秀,然后这个政治共同体也更加优良呢?答案也不得而知,我知道我们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裸官”,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裸”,我也不得而知。
在自然界中,在统治与被统治之间,存在着规则,比如我们的躯体受我们的灵魂的管制,如果我们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随波逐流,我们无异于别人培养的奴隶,在国外的人眼中,我们好多人说好听点是政府培养的愚民,说不好听点就是奴隶,中国人跪了上千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站起来。
那些统治者便会竭力使其外表、语言、与其受尊重的方式与他人有所区别。
所以我们需要看清这一点,我相信人人生而平等。
虽然我们把部分权力交与我们的统治者,但并非因此我们低他们一等。
人权必须要得到保障,我们应该清醒,我们要学会使用我们的权力。
其实市民们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当出现一些人实行统治,另一些人处于被统治地位时,当然我们也必须要受人管制,但我们把权力交出来受人管制的目的并非是现在这样看着GDP的增长,我们就幸福了,我们交出来的部分权力就值得了,而是我们要充分的在这个共同体中达到高程度的自足。
问题是我们的管理者是否具有高贵的德行。
是否是在客观的正确的使用他们的权力。
不管怎样,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对人民公正并且有益。
“当主奴双方很自然地处于他们应该处的地位时,他们就具有共同的利益而且是一种朋友关系。
但是,当主奴关系仅靠法规和强权来维持时,那么结果就会相反(出现冲突和仇恨之
情)。
”当然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权力的适当行驶也是有利的,可是处于管理者的人们是在试图做些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呢?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福利社会呢还是为了少部分人的政权,少部分人的利益呢。
我不得而知。
其中财富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然而致富术却是主要掌握在管理者或者政治家的手里或者为其所操控。
他说:“一个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却因为饥饿而死,这绝对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并且他举了米达斯的故事。
的确,许多人,因为财富积累到一定的巅峰,或者人生某项事业达到某一高度却寻求不到突破,而终日郁郁寡欢,积怨成疾,甚至自杀。
放眼一个地域或者一个国家,追求经济的发展,不错现在经济确实发展了,但是带来的环境问题,教育的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这无异于快要抱着金饭碗还差点要死了吗?
当然,我们既然把权力移交了部分给统治者,我们就必须要服从,我说的服从,并非盲目的服从,更不是古代的“愚忠”,而是智慧的高尚的服从。
比如我们必须服从法律,我们必须跟着政策走,即使某些法律是恶法,我们也必须服从法律;即使某些政策不合理甚至有害,我们也必须跟着政策走。
但是服从,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反对或者不去改变这些恶法和不好的政策,恶法当然需要废除或者改版,政策也一样。
我说的服从是维护一个政体和谐安定的基本原则。
所以有的时候服从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单纯,在追逐的过程中,原来一切不是那么容易,更不是那么的单纯,并且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不
单纯,或许这个时候我们会麻木,但是如果能够极力清醒过来,必然是大好不过的,不管是多少人已经清醒,多少人在带动多少人清醒,过程中还会有多少人清醒,都是极好的。
所以我依然相信,在最后的最后,我们便会明晰,会突然明白达到以前的目标不过如此,因为到了最后,已经升华了一层,境界更高一层,我们的眼光会更加的不一样,然后再放眼新的在新的层面上有意义的东西。
“事实的善一定是使其得以保存的东西。
”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所得。
那些侵略者无疑是恶的,因为战争无疑是对保存的东西的毁灭,“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当然还有如果政府实施了一些政策对人民原本保存的东西过度损害呢?比如中国的户籍制度,计划生育制度,这些政策是不是对得以保存的东西有损害呢?我不知道。
我相信友谊尚于邦内,则国富民安,友谊尚于邦与邦之间,则天下太平,人类齐福。
各国一直都在进行友好访问,结盟建谊,希望这些统治者们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
个人特别喜欢NGO,比如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一系列NGO,我觉得这些都是多么的友好和善。
希望世界多一些这样的组织,并且希望这些组织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关于财产,自然涉及到分配问题,“财产一般而论是私有的,只是在某一方面【也就是在使用权方面】是公有的。
”因此需要通过立法者建立平均资产的基本原则,并且确立公平制度,来调整财产的使用,比如我们应该通过政策或者立法来控制公民任意的购买房产,不能侵
犯了房产的公共使用权力。
另外关于分配的公平问题,我想到了一个不知道是否真实的故事:一个人因为抢劫被捕,当问其原因时,他说:“当一些人吃肉,我可以喝汤时,我选择喝汤;当一些人吃肉,我连汤都喝不上的时候,我想的是我要和那些人一样吃肉。
”如果社会不能做到一定程度公平,也就是贫富差距过大,我想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犯罪、暴乱、恐慌、幸福感低……
关于教育,应该力求全国同一平等。
我以前一直片面的认为各地差异较大,应该开展有地域特色的教育,可是我却忽略了部分地区教育得不到保障,部分地区是如此发达,为什么从孩提时代,他们就要接受这样巨大的不平等,部分人的利益从哪个时候起就要被损害,况且,教育巨大的平等不仅是那部分人的悲哀,而是整个国邦的悲哀,因为这必然会限制国家的发展,因此教育需要平等。
另外教育首先应该交人具有善德而非专业技术能力,我相信一个人的德行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他的专业技术能力。
自古就有“先用其德,再用其才”。
因此教育应该首先以德育人,而非教他们致富术。
关于学习,“处处必求实用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自由的精神的境界的。
”我是极喜欢这句话的。
先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启其理性,炼其体质,后发其智力。
制定、执行、服从纪律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必须要互相完美配合的事情,那么一个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是极其伟大和重要的,优秀的服从者也是如此。
我只想歌颂他们的德行和智慧。
总言之,世界有它的不合理,曾经我也认为这个世界太不符合我
的梦想,但是也许只是我不适应这个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它的光明,任何地方也有他的黑暗,就算短时间内黑暗太过黑暗,我们也应该知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在看到世界的黑暗之后,我们依旧觉得活着很美好,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就像在这个并不是那么理想的国度,我可以在课堂里听“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自由的精神的境界的”老师讲课,以及这样的一些同学闲谈,读诸如亚里士多德的书。
不由想起“时之圣者也,时之凶者也。
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
此亦光明时节,此亦黯淡时节。
此亦笃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
此亦多丽之阳春,此亦绝念之穷冬。
人或万物具备,人或一事无成。
我辈其青云直上,我辈其黄泉永坠。
当时有识之士咸谓人间善恶或臻至极,亦必事有所本,势无可绾。
但居之习之可也。
”——《双城记》或许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单纯,在追逐的过程中,原来一切不是那么容易,更不是那么的单纯,并且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单纯,或许这个时候我们会麻木,但是如果能够极力清醒过来,必然是大好不过的,不管是多少人已经清醒,多少人在带动多少人清醒,过程中还会有多少人清醒,都是极好的。
所以我依然相信,在最后的最后,我们便会明晰,会突然明白达到以前的目标不过如此,因为到了最后,已经升华了一层,境界更高一层,我们的眼光会更加的不一样,然后再放眼新的在新的层面上有意义的东西。
法学院1204班代秦
学号2003120408
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