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
铜仁市构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策略研究

铜仁市构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策略研究铜仁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
然而,与很多旅游城市相比,铜仁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为了提高铜仁市的竞争力,构建国际旅游城市已成为必要的战略。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策略:提升旅游景点的品质、加强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优化旅游环境、加强与其他旅游城市的合作。
一、提升旅游景点的品质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品质决定了其在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
铜仁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景点品质还不够高。
因此,提升景点品质是构建国际旅游城市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景点的景观质量。
铜仁市的景点以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为主,因此,城市需要注重维护景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
比如,可以加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
同时,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提高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知名度。
2.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
在提高景点品质的过程中,旅游设施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可以加强道路、停车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便游客的出行和游览。
同时,也可以建设大型景区酒店、旅游信息中心等旅游设施,提高游客的接待水准和服务质量。
二、加强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1.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的前提是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因此,铜仁市可以通过各种培训和赛事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行业素质。
2.推广智慧旅游服务。
铜仁市可以通过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提高游客在旅游中的便利与满意度。
智慧旅游平台可以提供全程导览、游玩路线规划、景区购票等功能,并且可以通过电子地图、游客行为识别等技术,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优化旅游环境旅游环境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可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从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优化旅游环境是铜仁市构建国际旅游城市策略的重要方面,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铜仁市可以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和旅游经营行为,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

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
颜文华
【期刊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4)003
【摘要】国际化旅游城市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并不能适应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的快速增长,很有必要把此作为一个专门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内涵,认为国际化旅游城市应具备"三大条件、五大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洛阳城市建设经验提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建设的一般路径为:"3W+2BC+2KC".
【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颜文华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打造"冰城夏都"实现战略升级——哈尔滨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思考 [J], 杨杰
2.承德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过程中英语导游员的培养策略——以英语国际导游专业为例 [J], 刘雅婧;杜辉
3.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 [J], 颜文华
4.大数据环境下全域旅游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 [J], 余朝晖;陈蕾
5.依托文博资源带动文旅融合助力秦皇岛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 [J], 张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相关知识简介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相关知识简介一、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义和基本内涵国际旅游城市是指经济社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品位高,具有超国界吸引力,城市综合环境优美,旅游设施完善配套,旅游产业发达并成为城市主要支柱产业,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众多,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性城市。
从概念上,国际旅游城市是把旅游产业作为城市的主体功能,把世界范围的游客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
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其基本内涵应是城市在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突出旅游资源和优势,以吸引国内外旅游者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要目的,其突出的特点是发达的旅游业、丰富的资源和身后的文化底蕴、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和支撑,以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为资源,借助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作用,形成旅游主导产业和特色显著的城市品牌,成为在世界或洲际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参考性内容目前,国际旅游城市尚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统一的标准体系,大都是参照国际旅游城市通用的做法,自行设计参照性内容和标准体系。
从直观上讲,衡量一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化程度,最主要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境外旅游人数的规模及占旅游总人数的比重,二是境外游客旅游收入的总量及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
这两个指标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观地反映一个城市的旅游国际化水平,但是,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仅以这两个指标是难以完整、科学地予以评价的。
按照目前国际国内建设旅游城市范围、内容和标准的通用做法,参照目前世界上著名国际旅游城市的一些基本特征、基本条件和基本水平,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1、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多项评价指标中,其中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是两项对国际旅游城市的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
这两项指标,突出地反映出城市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现代经济发展的程度。
参照国际公认的国际旅游城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的标准,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旅游城市,人均GDP 至少应在20000美元以上,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在城市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应至少达到50-70%。
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1)

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随着全球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城市建设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战略目标。
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形象,更能够推动文化交流和合作。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旅游产品开发、市场推广、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探讨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城市规划是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基础。
由于旅游业的特别性,城市规划需要优先考虑旅游资源的集聚和利用。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同时将旅游景点、商业区、住宅区、交通枢纽等重要功能区分布合理地布局在城市中心或主干道上,增强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
另外,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交通配套设施的完善,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方便游客出行,同时要注意环保要求,注重城市的宜居性。
通过优秀的城市规划,提高旅游城市整体的质量和品位,有助于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主题化、差异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是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根据城市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精细化定位。
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发不同种类的旅游项目如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之类。
根据游客的需求,城市可以组织各种旅游主题活动,如体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等活动,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和参观城市的乐趣。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还应注重将当地的传统产品、服务、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这不仅可以加强游客与本土文化的互动交流,更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旅游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市场推广是促进旅游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市场推广策略应该针对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需求进行制定。
在线上和线下的渠道上进行综合宣传,增强旅游城市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和形象。
同时,为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城市应该加大展会、研讨会等重要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向游客介绍当地旅游产品和服务。
积极与大型旅行社、OTA等合作,扩大城市旅游产品的推广范围,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
市场推广不仅是城市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的关键,也是实现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以友城合作促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的路径研究

以友城合作促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的路径研究友城合作是指在国际旅游领域,不同城市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和共享资源,共同促进城市旅游发展。
友城合作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和旅游资源共享。
以友城合作促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成为了当前国际旅游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围绕友城合作如何促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展开探讨。
友城合作促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的路径研究首先应该从友城合作的内涵和目标方面进行解读。
友城合作不仅仅是两个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体现了一种共同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愿望。
友城合作的目标是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市场拓展等方式,共同推进城市景观建设、旅游设施建设、文化传承等工作,实现城市旅游品牌的打造和国际知名度的提升。
友城合作促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的路径研究需要从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合作模式是友城合作的基础,它决定了合作的方式和力度。
友城合作的模式可以包括城市间的姐妹城市关系、城市旅游合作联盟、城市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等形式。
城市间的姐妹城市关系是友城合作的最基本形式,通过友好协商、签署协议,两个城市之间建立起正式的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打造等。
城市旅游合作联盟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几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的旅游合作机构,以推动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而城市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是在城市内部设立专门的产业园区,吸引多家旅游企业进驻,实现集约化发展。
这些合作模式都可以为友城合作提供平台和载体,推动友城合作向着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合作内容是友城合作的核心,它关乎合作过程中所实现的具体合作成果。
友城合作的内容可以包括资源共享、市场开发、文化交流、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资源共享是友城合作的基础,通过友城合作,城市可以共享对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设施等资源,为本地旅游开发提供更多的元素。
市场开发是友城合作的目标之一,它包括在对方城市进行宣传推广、推介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等工作。
国际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国际化的内涵辨析

尽管尚未达成一致看法,但国内学者在“国际旅游业发达,国际知名度高,对外开放度大”三个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对国际旅游城市的理解也由早期的偏重综合性国际旅游城市的“大而全”的定义,向注重其关键特征和独特内涵(如国际知名度、国际旅游功能等)转变,从而使原本泛化的概念和内涵变得日益明确和突出。由此看来,从城市旅游功能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综合界定国际旅游城市最为科学。
2008年,朱梅把国际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分解为两个子体系:城市旅游业国际化竞争力体系和城市环境国际化支持力体系,其中,国际化竞争力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服务接待能力、技术人才和国际营销四个方面来评价,城市国际环境从经济环境、公共设施、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国际交流能力五方面来评估;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含有70个三级指标的城市旅游国际化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其研究结果把实现苏州旅游国际化的长远目标划分成4个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并测算出苏州总得分为653.88分,由此推断苏州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目前处于初步旅游国际化阶段。
2008年,沈小芳在研究都市社区旅游的国际化时,提出其国际化主要体现在社区旅游环境氛围的文化底蕴本土化、旅游服务质量的国际化、接待游客来源的国际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与体验的国际时尚化以及旅游品牌的国际化。
综上分析,城市旅游国际化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国际旅游城市强调的是一种状态,是指某个旅游城市具有国际级的旅游吸引力,客源市场广泛且面向世界各地,是世界旅游网络的重要节点,具有较强的旅游经济实力。但两者又有密切的联系,城市旅游国际化是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一目标的必要过程,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工程便是必要的手段与途径。
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专题汇报泰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今年8月1日,市委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核心竞争力,将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
按照市委政研室通知要求,我们结合岱岳区实际,就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国际旅游名城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指标体系(一)国际旅游名城的基本内涵。
国际旅游名城的概念应包含三层内涵:一是领先国际的内涵。
主要是指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服务、社会环境、社区氛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度高,每年能吸引大批境外旅游者,具有浓郁的地方亲和性和国际氛围。
二是旅游产业的内涵。
必须将拥有独具特色的旅游服务、旅游产品、旅游形象作为旅游城市的基本定位或核心吸引力,以旅游产业配套服务作为整个城市功能的重心。
例如,“文化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城堡”——佛罗伦萨,多彩风情、宗教文化——曼谷,时尚之都——香港,这些城市都是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应具有世界知名的城市品牌或城市形象。
国际旅游名城一般都富集了特有的历史、自然或人文资源,并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和发展,更加注重独特和真实的体验,形成了其他城市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在先天因素基础上,通过城市建设、整合和旅游开发的推动,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例如“空中花园”新加坡、“钟表之乡”和“花园之国”瑞士。
综上分析,国际旅游名城一般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多方面的复合吸引力,城市旅游形象鲜明,旅游资源品位高,享有较高知名度;城市产业结构层次高,三产居国民经济主导地位,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完善,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布局合理、层次丰富,游客接待在同类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旅游业从业人员训练有素,服务质量一流;区域社会治安环境良好,人员流动安全便捷。
旅游业国际化之路研究

旅游业国际化之路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
旅游业国际化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使旅游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交流、合作和竞争,提高旅游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旅游业国际化的意义旅游业国际化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
旅游业是商业活动中最具人文情怀和亲身体验的行业,在旅游中,人们可以体验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风俗习惯和美食特色。
旅游业国际化可以促进旅游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加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市场资源的共享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全球旅游市场的繁荣和生产力提高。
同时,旅游业也可以为各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务收入,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国际化的特点1.旅游业是一种泛行业、综合性、交叉性的行业,需要各个领域的配合和支持。
2.旅游业国际化受到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开发和营销。
4.旅游业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运营模式、渠道和工具来进行国际化拓展。
旅游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1.市场对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差异化,旅游业将更加注重本地文化和风俗的体验和推广。
2.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旅游业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等问题,可以大力发展在线旅游和移动旅游。
3.旅游业国际化也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新兴市场的网络化和区域化合作。
4.旅游业还将积极推进绿色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5.旅游业也将更加注重品质旅游和高端旅游,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增加旅游的知识性和思想性。
旅游业国际化的策略和措施1.加强旅游业的品牌建设,通过品牌推广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和拓展互联网和在线旅游,发展移动终端旅游工具,扩大网络旅游市场。
3.积极参加国际旅游展览和推广活动,开展业界交流和合作。
4.制定完善的旅游政策和法规规范,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服务质量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颜文华, YAN Wen-hua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刊名: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10,04(3)
被引用次数:4次
1.陈光庭试论城市现代化与国家化建设的同步性 1995(02)
2.张广瑞简谈国际旅游城市应具备的条件 1994(01)
3.周玲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1)
4.李志刚;宾宁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标准体系初探--以桂林市为例[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 2003(06)
5.罗明义论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6.张婷;程道品;黄燕玲桂林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研究[期刊论文]-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5(03)
1.李靖宇.殷志林大连开发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对策创意[期刊论文]-决策咨询通讯2001,12(3)
2.张志斌.仵宗卿.李静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条件与策略[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1)
3.兰茜.LAN Qian南宁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建设刍议[期刊论文]-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2(2)
4.常丽华国内外城市建设模式综述[期刊论文]-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济南市行政学院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2)
5.胡彦成.何宪刚.于洪飞.王艳红沈阳现代化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期刊论文]-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4)
6.李国华.刘文俭衡量城市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基本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17(3)
7.林昆勇.LIN Kun-yong探索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新途径——以南宁市为例[期刊论文]-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2)
8.顾朝林.孙樱.GU Chaolin.SUN Ying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性城市建设[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1999(3)
9.米晓燕.MI Xiao-yan洛阳城市建成区遗址展示规划设计[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7)
1.刘康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初探[期刊论文]-商情 2013(44)
2.刘晓明国际化海滨旅游城市形象的构建与管理研究——以深圳为例[期刊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5)
3.朱桃杏.吴殿廷.赵莉琴.蒋秀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指标分析与比较——基于北京与三大世界城市发展指标比较分析[期刊论文]-北方经济 2013(14)
4.李强.罗光华三十年来中国城市旅游业评述:进展与悖论[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13(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jztdxyxb-s20100300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