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基础资料.

合集下载

机器人技术基础

机器人技术基础

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技术,旨在设计和制造能够自主运行、操作、执行特定任务并与人类进行交互的自主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包括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和软件系统等多方面内容。

机器人技术在现代制造业、医疗、教育、军事、探险等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机器人技术的分类机器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用于制造业的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在工厂里完成一些自动化的体力活,如汽车厂制造线上的车身焊接、喷漆等。

2. 运动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的机器人,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编程来控制其运动,常用于物料搬运、行业机器人和物流领域。

3. 家用机器人家用机器人是指在家庭环境下使用的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餐桌清洁机器人等。

4. 服装机器人服装机器人主要用于纺织和制衣业,能够快速地进行布料的剪裁和缝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 军事机器人军事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危险任务、军事侦察、执行特殊任务等。

二.机器人技术的关键技术机器人技术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机械结构、控制系统、软件系统等关键技术。

1. 机器人机械结构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是机器人的外部结构,要求机器人拥有足够的稳定性、精度、速度和力量,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合理的机械结构和驱动方式。

2. 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负责机器人的运动,如驱动器、传感器等;软件部分则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如运动控制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3. 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是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基础技术,它可以使机器人通过对图像的处理来实现物体的识别、定位、识别物体信息、物体跟踪等操作。

4. 机器人与人机交互技术机器人与人机交互技术是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应用技术。

该技术可使机器人像人一样与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与人类进行合作完成某些任务。

5. 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是机器人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能使机器人具有自主决策、学习和适应能力,可以使机器人不需要人为的控制和指挥就能够完成任务。

机器人技术基础

机器人技术基础

机器人技术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器人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知识,并讨论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机器人技术概述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执行编程指令的可编程自动化设备。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根据指令完成各种任务。

机器人技术包括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其背后的核心理论和技术有机械结构、控制系统、感知系统和决策系统。

二、机器人的基本组成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包括机械结构、动力系统、传感器、控制系统和决策系统。

1. 机械结构: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包括身体骨架、关节与驱动装置等。

机械结构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外形、运动能力和承载能力。

2. 动力系统:机器人的动力系统通常由电机、液压或气动系统组成。

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使用不同的动力系统,以满足其运动和操作需求。

3. 传感器: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收集外部环境的信息,如光线、声音、温度、压力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机器人感知和适应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4. 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通过编程指令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行为。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低级控制和高级控制两个层次,低级控制负责机器人的基本运动,高级控制负责机器人的决策和任务规划。

5. 决策系统:机器人的决策系统根据传感器信息和预设的任务目标,制定具体的决策和行动方案。

决策系统通常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水平。

三、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机器人技术在各行各业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 工业制造: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中具有高效、精确的特点。

它们可以在生产线上完成重复性、高精度的工作,如焊接、装配、搬运等。

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2. 医疗保健:机器人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手术、药物分发、病人监测等工作。

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精度,并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机器人技术基础全

机器人技术基础全

机器人技术基础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机器人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综合应用。

本文将全面介绍机器人技术的基础,包括硬件设计、软件编程、感知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二、机器人硬件设计机器人硬件设计是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之一,包括机械系统设计、电路设计、传感器设计和通信设计等。

机械系统设计包括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运动学设计,电路设计包括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等,传感器设计包括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等,通信设计包括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等。

三、机器人软件编程机器人软件编程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和自主化的关键。

机器人软件需要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和通信等功能。

感知包括对环境的感知和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决策是基于感知信息做出行动决策,执行是将决策转化为具体的动作,通信则是实现机器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

四、机器人感知和控制机器人感知是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和嗅觉感知等。

机器人通过感知可以获取环境的三维模型,从而进行路径规划、目标识别和避障等操作。

机器人控制是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分析,实现对机器人姿态、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控制。

同时,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对机器人的自适应控制和鲁棒控制,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五、结论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

通过对机器人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的掌握,以及实现对机器人感知和控制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机器人技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的由来标题: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的由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这些智能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历史发展,以及机器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一、机器人的起源工业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英国。

机器人技术基础考试 选择题50题 附答案

机器人技术基础考试 选择题50题 附答案

1. 机器人学中的“三定律”是由谁提出的?A. 艾萨克·阿西莫夫B. 亚瑟·C·克拉克C. 罗伯特·海因莱因D. 弗兰克·赫伯特2. 以下哪个不是机器人的组成部分?A. 传感器B. 执行器C. 电池D. 操作系统3. 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指什么?A. 机器人的工作效率B. 机器人可以独立移动的方向数C. 机器人的编程难度D. 机器人的价格4. 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机器人的位置检测?A. 温度传感器B. 压力传感器C. 编码器D. 光传感器5. 机器人的编程语言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种?A. C++B. PythonC. JavaD. HTML6. 以下哪个是工业机器人的常见应用?A. 家庭清洁B. 汽车制造C. 农业种植D. 医疗诊断7. 机器人视觉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物体识别?A. 深度学习B. 红外线扫描C. 超声波探测D. 磁力计8. 以下哪种材料常用于制造机器人的外壳?A. 塑料B. 玻璃C. 木材D. 纸张9. 机器人的动力来源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种?A. 电池B. 太阳能C. 风能D. 水能10. 以下哪个是服务机器人的典型应用?A. 焊接B. 搬运C. 导购D. 切割11.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B. 键盘、鼠标、显示器C. 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D. 电话、传真、网络12. 以下哪种算法常用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A. Dijkstra算法B. 遗传算法C. A*算法D. 以上都是13. 机器人的安全性设计不包括以下哪种措施?A. 紧急停止按钮B. 防护栏C. 自动充电功能D. 安全传感器14. 以下哪种通信技术常用于机器人之间的数据交换?A. Wi-FiB. BluetoothC. ZigBeeD. 以上都是15. 机器人的编程模式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种?A. 手动编程B. 示教编程C. 自动编程D. 语音编程16. 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机器人的力矩检测?A. 力传感器B. 加速度传感器C. 陀螺仪D. 磁力计17.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不包括以下哪种方式?A. 位置控制B. 速度控制C. 力控制D. 颜色控制18.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机器人的避障?A. 超声波传感器B. 红外线传感器C. 视觉传感器D. 以上都是19. 机器人的电源管理不包括以下哪种功能?A. 充电管理B. 功耗监测C. 电池更换D. 电源切换20. 以下哪种材料常用于制造机器人的关节?A. 金属B. 塑料C. 橡胶D. 陶瓷21. 机器人的编程环境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种?A. 集成开发环境(IDE)B. 文本编辑器C. 图形化编程工具D. 游戏控制器22. 以下哪种算法常用于机器人的运动规划?A. 动态规划B. 启发式搜索C. 贝叶斯网络D. 以上都是23. 机器人的导航系统不包括以下哪种技术?A. GPSB. 惯性导航C. 视觉导航D. 声音导航24. 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机器人的温度检测?A. 温度传感器B. 湿度传感器C. 气压传感器D. 光照传感器25.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不包括以下哪种?A. 关节B. 连杆C. 齿轮D. 电路板26.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机器人的语音识别?A. 自然语言处理B. 语音合成C. 语音转换D. 以上都是27.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不包括以下哪种?A. 中央处理器B. 输入设备C. 输出设备D. 存储设备28. 以下哪种材料常用于制造机器人的电路板?A. 铜B. 铝C. 铁D. 锌29. 机器人的编程语言不包括以下哪种?A. JavaB. PythonC. C#D. SQL30.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机器人的图像处理?A. 计算机视觉B. 模式识别C. 图像分割D. 以上都是31. 机器人的运动学不包括以下哪种?A. 正运动学B. 逆运动学C. 动力学D. 静力学32. 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机器人的距离检测?A. 超声波传感器B. 红外线传感器C. 激光传感器D. 以上都是33. 机器人的电源系统不包括以下哪种?A. 电池B. 充电器C. 电源管理单元D. 显示器34.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机器人的环境感知?A. 传感器融合B. 数据融合C. 信息融合D. 以上都是35.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不包括以下哪种?A. 传感器B. 执行器C. 控制器D. 显示器36. 以下哪种材料常用于制造机器人的外壳?A. 塑料B. 金属C. 复合材料D. 以上都是37. 机器人的编程工具不包括以下哪种?A. 集成开发环境(IDE)B. 文本编辑器C. 图形化编程工具D. 游戏控制器38.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A. 动态规划B. 启发式搜索C. 贝叶斯网络D. 以上都是39. 机器人的导航系统不包括以下哪种技术?A. GPSB. 惯性导航C. 视觉导航D. 声音导航40. 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机器人的温度检测?A. 温度传感器B. 湿度传感器C. 气压传感器D. 光照传感器41.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不包括以下哪种?A. 关节B. 连杆C. 齿轮D. 电路板42.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机器人的语音识别?A. 自然语言处理B. 语音合成C. 语音转换D. 以上都是43.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不包括以下哪种?A. 中央处理器B. 输入设备C. 输出设备D. 存储设备44. 以下哪种材料常用于制造机器人的电路板?A. 铜B. 铝C. 铁D. 锌45. 机器人的编程语言不包括以下哪种?A. JavaB. PythonC. C#D. SQL46.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机器人的图像处理?A. 计算机视觉B. 模式识别C. 图像分割D. 以上都是47. 机器人的运动学不包括以下哪种?A. 正运动学B. 逆运动学C. 动力学D. 静力学48. 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机器人的距离检测?A. 超声波传感器B. 红外线传感器C. 激光传感器D. 以上都是49. 机器人的电源系统不包括以下哪种?A. 电池B. 充电器C. 电源管理单元D. 显示器50.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机器人的环境感知?A. 传感器融合B. 数据融合C. 信息融合D. 以上都是答案1. A2. D3. B4. C5. D6. B7. A8. A9. D10. C11. A12. D13. C14. D15. D16. A17. D18. D19. C20. A21. D22. D23. D24. A25. D26. A27. D28. A29. D30. D31. D32. D33. D34. D35. D36. D37. D38. D39. D40. A41. D42. A43. D44. A45. D46. D47. D48. D49. D50. D。

2024版机器人基础知识培训

2024版机器人基础知识培训

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具备更加智 能的决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
环境和任务需求。
输入 感知标能题力增

未来的机器人将具备更加敏锐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 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知能力,以便更好地感知和 理解周围环境。
人工智能化
协作能力提 升
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加注重柔性化设计,以适应不同场 景和任务需求。例如,模块化设计可以让机器人根据
05
机器人导航与定位技术
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
A*算法
避障算法
基于启发式搜索的路径规划算法,通 过评估函数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 路径。
包括基于传感器的实时避障和基于地 图的全局避障,确保机器人在运动过 程中能够安全避开障碍物。
Dijkstra算法
适用于无权图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通过逐步扩展已知最短路径来找到目 标路径。
机器人基础知识培训
目 录
• 机器人概述 • 机器人基本原理与结构 •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技术 • 机器人视觉与感知技术 • 机器人导航与定位技术 • 机器人交互与智能服务技术
01
机器人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的机器系统。它们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 通过控制器进行决策,并通过执行器执行动作。
惯性矩阵
反映机器人连杆质量分布对关节驱动力或驱 动力矩的影响。
重力项
由于机器人连杆重力对关节驱动力或驱动力 矩的影响。
机器人传感器与执行器
传感器类型
包括内部传感器(如编码器、陀螺仪 等)和外部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 力传感器等)。
传感器作用
实时监测机器人的运动状态、环境信 息和与环境的交互力等,为机器人的 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2版-课件--第1章-工业机器人概论-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2版-课件--第1章-工业机器人概论-

实际作业tact time最大缩 监视ROBOT的姿势、负荷, 设置面积A4尺寸,重量约

短15%幅度。附加功能:附 依据实际调整伺服增益/滤
加轴控制、追踪机能、
波。
8kg的新设计小型控制器。 搭载独自开发的5节闭连结
点 Ethernet等提升目标。
冲突检知机能,支持原点 机构及64bitCPU;
参 最大合成速度:5.5m/s 数 最大可搬重量:3.5kg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 “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对机器人产业进行了全面 规划,要求行业、企业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论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论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发展概况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应走什么道路,如何建立自己的发展模式,确实值得探讨。中国工程院在 2003年12月完成并公开的《我国制造业焊接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总结报告》中认为,我国应 从“美国模式”着手,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向“日本模式”靠近。
目前,我国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运动学和轨迹规划等技术, 形成了机器人部分关键元器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一些公司开发出的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 已经在多家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也已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总体来 看,在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迅猛。由此可见,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依托汽车产业,并迅速向各行业延伸。对于
机器人行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完整版)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完整版)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其缺点是:功能编辑比较困难;难以使用传感器; 只能进行简单的轨迹编辑;示教时需要占用机器人,效 率低;编程的质量取决于编程者的熟练程度与经验。
21
• (2)离线编程
离线编程可以脱离机器人,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 离线编程软件,编辑所需的轨迹程序。其优点是:效 率高,编程时可不用机器人,机器人可进行其他工作 ;可预先优化操作方案和运行周期时间;可用传感器 探测外部信息,从而使机器人做出相应的响应;控制 功能中可以包括现有的CAD和CAM的信息,可以使用仿 真软件预先模拟运行程序,从而不会出现危险;可以 利用CAD软件编辑复杂的轨迹程序。
但离线编程中所需要的能补偿机器人系统误差的 功能、坐标系数据仍难以得到;仿真软件并不能完全 仿真真实的工作环境,还需要到现场进行调试。
22
3.1 示教编程
3.1.1 示教编程基础知识
(1) 机器人的运动方式
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分为PTP方式和CP方式。 ➢ PTP方式为点到点方式(即机器人以全速从起始点运动
• 根据机器人不同的工作要求,主要有下面两种编程方法 :
• (1)示教编程 示教编程是机器人最基本和最简单的编程方法,目
前,相当数量的机器人仍采用示教方式编程,机器人示 教后可以立即应用。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手 把手示教,由人直接通过示教盒控制机器人的手臂按照 我们所要求的轨迹运动, 其优点是:简单方便;不需要 环境模型;对实际的机器人进行示教时,可以修正机械 结构带来的误差。
再现操作盒 控制柜
示教编程器
16
(3) 焊接系统
焊接系统是焊接机器人 完成作业的核心装备,主要 由焊枪、焊接控制器及水、 电、气等辅助部分组成。焊 接控制器是由微处理器及部 分外围接口芯片组成的控制 系统,它可根据预定的焊接 监控程序,完成焊接参数输 入、焊接程序控制及焊接系 统故障自诊断,并实现与本 地计算机及手控盒的通讯联 系。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及上机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及上机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及上机引言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领域,它不仅涉及到软件编程、电子电路等知识,还需要了解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知识,本文介绍了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及上机的相关内容。

实验目的1.熟悉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知识;2.学习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3.掌握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控制算法;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实验内容实验一:机器人的组装和调试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组装过程和调试方法。

学生将根据提供的零件,按照说明书进行组装,并通过调试程序,测试机器人的工作状态。

实验步骤1.组装机器人的各个模块,包括机械臂、传感器、电池组等;2.连接各个模块的电路,并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3.制作控制程序,测试机器人的基本动作,如前进、后退、转弯等;4.通过调试程序,校准机器人的传感器,确保其正常工作。

实验二:机器人的编程方法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并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功能。

实验步骤1.学习编程语言,如Python或C++;2.利用编程语言,编写机器人的控制程序,实现基本动作的控制;3.学习机器人的传感器数据处理方法,设计相应的算法;4.编写导航程序,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功能。

实验三:机器人的应用实践本实验旨在让学生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如智能家居控制、物流配送等。

实验步骤1.选取一个实际场景,例如智能家居控制;2.设计机器人的控制方案,包括传感器选择、控制算法等;3.利用所学知识,实现机器人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4.调试程序,确保机器人的控制能力符合要求。

上机实验要求为了加强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机实验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

•任务一:机器人的基本动作控制。

要求学生利用已提供的机器人平台和编程环境,实现机器人的基本动作控制,包括前进、后退、转弯等。

•任务二: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F MICRO-NANOLITHOGRAPHY MEMS AND MOEMS 卷: 8 期: 2 文献编号:
021180 , APR-JUN 2009 (SCI影响因子1.067)
Fourier series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upler curves of spatial linkages , APPLIED
自我介绍
名字:褚金奎 主要学术经历: 2002.5-至今: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10-2002.4:日本国 东北大学工学部 机械智能工学科 客座教授 1998.7-2002.10: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学院机械学专业教
授、博士生导师 1997.5-1998.6 :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学院机械学专业教
授 1996.10-1997.4 : 日本国 山形大学机械工学部 机械系统工学科 研究
员 1996.7-1996.10 : 日本国 近畿大学 理工学部 机械工学科 高级访问
学者 1989.4-1992.10: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仿真,MEMS,MEMS微能源,微传感器和执行器.
MATHEMATIC出版年: MAY 2010
Model Based on Krylov Subspa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Vol. 9, No. 4, 2008,P333-338,期刊影响因子: 5.099
(12)Fourier Method to Function Synthesis of RCCC Mechanism,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Vol.222,2008,DOI: 10.1243/09544062JMES1091,期刊影响因子:0.329
(13)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test of a novel polarization sensor for navigation,
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 2000年项目《齿轮连杆机构结构及运动学的基本理论及新方
法的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4 辽宁省千百人才工程 200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发表论文
共发表论文一百六十余篇,其中主要的论文有: (1)用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再现平面四杆机构连杆曲线的综合, 机械工程学报,
学术成果
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 2015入选大连市科技领军人才 2015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5年评为机械工业部部级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1996年项目《机构结构的拓扑特征、尺度特征及动力学模型
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 1997年评为机械工业部部级学术骨干 1999年项目《以序单开链为基本单元的机械系统新理论研究》
1993年 第五期, 被苏联"机械制造材料与机械零件文献"收录 。 (2) Identification of Isomorphism Among Kinematic Chains and
Inversions Using Link‘s Adjacent-Chain-Table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 No.1, 1994, 被“SCI”收录 (3) Systemics of Assur Groups with multiple joints ,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No.8 ,1998,被"SCI"收录 同时也被被"EI"收录 。 (4)Structural analysis of synthesis of Assur Groups with multiple joints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No.1,1992, (5) 齿轮连杆机构类型综合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No.3, 1996 (6)带有预定时标平面四杆刚体导引机构尺度综合的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No.5, 1999 (7)四杆机构轨迹特性与机构尺寸型关系研究, 《中国科学》E辑中文版,2004, 34卷第7期,p1-9. (8)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pler Curve Properties of 4bar Linkages and Its Dimensional Types, SCIENCE IN CHINA(Series E ), 2004, 47(4)
发表论文
(9)Stephenson六杆机构可动性研究,机械工程学报,No.11, 2004
(10) 电热驱动镍微夹钳的设计及制作,机械工程学报,No.5 ,2007
(11)Rapid Nonlinear Analysis for Electrothermal Microgripper Using Reduced Order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卷: 19 期: 9 文献
编号: 095020
Research of radioisotope microbattery based on beta-radio-voltaic effect ,OURNAL
Sensors & Actuators: A. Physical,DOI information:
10.1016/j.sna.2008.07.016,2008,Vol.148,P75-82,2008,期刊影响因子:1.348。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 SiO2 micro-beams through tensile testin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