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技术第三章雷达接收机8-11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课件-新版.ppt

微波传输线 发射脉冲
发射机
T/R 触发器
天线 回波
接收机
电源
船电
显示器
Fig1-2 (2)
回波 船首线 方位
精品
T/R
Receiver
Transmitter
第二节 雷达的基本组成、作用
一、基本组成七部分及作用:
1、定时器(触发电路、同步电路等): 是雷达的指挥中心,产生周期性的窄脉冲——触发脉冲 送:1)发射机:控制发射开始 2)接收机:控制近距离增益 3)显示器:控制计时开始
船舶导航雷达
精品
第一章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
引言
Radar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无线电探测和测距
雷达:发射微波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波,对目标进行探测 和测定目标信息
现代雷达 IBS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位、导航、避碰
主要传感器
精品
雷达 罗经 计程仪 GNSS AIS ECDIS
二、船用雷达单元构成:
1、三单元雷达: 收发机(触发电路、发射机、接收机、收发开关) 显示器、天线、中频电源
2、二单元雷达: 天线收发机、显示器、精中品频电源
荧光屏的单位长度:在不同量程代表不同的距离
二. 雷达测方位原理
1、利用收发定向天线 ,只向一个方向发射雷达波且 只接收此方向上的目标的反射回波
2、天线旋转依次向四周发射雷达波,则可探知周围 物标的方位——天线的精品方向即目标的方向
触发器
天线
方位与 船首线
收发机 回波
显示器
ARPA
Fig1-2(1)
第二节 雷达的基本组成、作用
5、接收机:超外差式,将微弱回波信号放大千万倍以符合
雷达系统课后习题和答案

雷达系统课后习题和答案雷达原理习题集第一章1-1.已知脉冲雷达中心频率=3000MHz,回波信号相对发射信号的延迟时间为1000μs,回波信号的频率为3000.01MHz,目标运动方向与目标所在方向的夹角60°,求目标距离、径向速度与线速度。
1-2.已知某雷达对σ= 的大型歼击机最大探测距离为100Km,a)如果该机采用隐身技术,使σ减小到,此时的最大探测距离为多少?b)在a)条件下,如果雷达仍然要保持100Km最大探测距离,并将发射功率提高到10倍,则接收机灵敏度还将提高到多少?1-3. 画出p5图1.5中同步器、调制器、发射机高放、接收机高放和混频、中放输出信号的基本波形和时间关系。
第二章2-1. 某雷达发射机峰值功率为800KW,矩形脉冲宽度为3μs,脉冲重复频率为1000Hz,求该发射机的平均功率和工作比2-2. 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单级振荡式发射机?2-3. 用带宽为10Hz的测试设备测得某发射机在距主频1KHz处的分布型寄生输出功率为10μW,信号功率为100mW,求该发射机在距主频1KHz处的频谱纯度。
2-4. 阐述p44图2.18中和p47图2.23中、的作用,在p45图2.21中若去掉后还能否正常工作?2-5. 某刚性开关调制器如图,试画出储能元件C的充放电电路和①~⑤点的时间波形2-6. 某人工长线如图,开关接通前已充电压10V,试画出该人工长线放电时(开关接通)在负载上产生的近似波形,求出其脉冲宽度L=25μh,C=100pF,=500Ω2.7. 某软性开关调制器如图,已知重复频率为2000Hz,C=1000pF,脉冲变压器匝数比为1:2,磁控管等效电阻=670Ω,试画出充放电等效电路和①~⑤点的时间波形。
若重复频率改为1000Hz,电路可做哪些修改?2.8.某放大链末级速调管采用调制阳极脉冲调制器,已知=120KV,Eg=70V,=100pF,充放电电流I=80A,试画出a,b,c三点的电压波形及电容的充电电流波形与时间关系图。
导航雷达第三章雷达设备发射机双工器天线

1.气体放电管式
2.铁氧体环流器式
第三章 雷达设备工作原理-双工器 二、气体放电管式双工器 :
利用火花隙放电产生电弧形成短路截住大功率发射脉冲
天线
发射机
气体放 电管
接收机
气体放电管恢复时间(t)
从发射结束到气体恢复预游离状态后、回波可以通过时 的时间(接收系统可接收回波),通常为0.1~0.3s. 越短越 好,影响近距离目标探测能力。
微 波 传 输 系 统
发系 射统
接系 收统
显系 示统
至收发机 (b)系统结构示意图
回波箱
(a)系统组成方框图
绝缘支撑材料 图 3-4-1 微波传输与天线系统 绝缘支撑材料
第三章 雷达设备工作原理-微波天线及传输线
一、微波传输系统
在雷达收发机与天线之间传递微波信号的电路系统 称为微波传输系统。 波导(waveguide): 3 cm波段雷达采用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10 cm波段雷达多采用
3、双工器(收发开关):
发射时,关闭接收机入口,大功率射频脉冲送天线; 接收时,关闭发射机通路,微弱回波能量送接收机。
4、天线:定向收发天线,将发射机送来的射频脉冲聚成细束
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并接收此方向物标反射回来 的雷达波(回波)送接收机。
5、接收系统(机):
超外差式,将微弱回波信号放大千万倍以符合 显示器要求。 V 几十V
转速过低,目标在屏幕上呈跳跃显示,不利于观测;转速过 高,目标回波脉冲积累数少,回波弱,不利于发现弱小目标。
(四)天线位置与雷达阴影扇形区域
盲区 前桅 烟囱 灵敏度降低弧 盲区 灵敏度降低弧 (a)俯视图 VBW 灵敏度降低弧
阴影扇形
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原理XXXX

绪论——雷达的历史与发展
二次大战中和大战后
– 微波雷达(1941,英美S/X波段雷达) – PPI显示 – 超外差接收
绪论——现代雷达
AN TPS-75v长程对搜索雷达(台空军东引岛)
绪论——现代雷达
绪论——现代雷达
中国炮瞄雷达
绪论——现代雷达
美国炮瞄雷达
绪论——现代雷达
雷神GBR
绪论——现代雷达
雷神GBR
绪论——现代雷达
AN FPS-85 相控阵空间监视雷达
绪论——现代雷达
COSMO-SkyMed 雷达卫星
绪论——现代雷达
美军天基雷达
绪论——现代雷达
美军SBX雷达
天线噪声:主要包括热噪声和宇宙噪声,当接收机电阻与天线辐 射电阻匹配时,功率NA=kTABn
等效噪声带宽:
H ( f ) 2df
Bn 0 H ( f0 ) 2
雷达接收机——接收机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
噪声系数:
F Si / Ni Si No 1 NiG N 1 N 1 N
So / No So Ni G Ni
工作带宽
接收机频率变化范围 抗干扰性能:需要大带宽 高灵敏度:窄带宽
动态范围
接收机正常工作容许的输入信号强度的变化范围 从Si,min-接收机过载时的输入信号功率
中频的选择和滤波特性
接收机中频的选择:取决于发射波形、接收机工作带宽、前端器 件性能 滤波特性:匹配滤波
雷达接收机——主要技术指标
tr:电磁波往返时间
雷达的距离分辨力为:
R
c
2
雷达原理3-雷达接收机新ppt课件.ppt

S i
m in
k T0 Bn F0
So No
m in
(3.2.36)
通常,我们把(So/No)min称为“识别系数”, 并用M表示, 所以灵敏 度又可以写成
S i
m in
kT0Bn F0M
(3.2.37)
第3章雷达接收机
为了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即减少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Si min, 应做到:
F 1 N
k T0 BnGa
ΔN2=(F2-1)kT0BnG2
于是式(3.2.24)可进一步写成
(3.2.25)
No=kT0BnG1G2F0=kT0BnG1G2F1+(F2-1)kT0BnG2
化简后可得两级级联电路的总噪声系数
F0
F1
F2 1 G1
(3.2.26)
第3章雷达接收机 三级级联推导
之比, 叫做动态范围。
第3章雷达接收机 4. 中频的选择和滤波特性
接收机中频的选择和滤波特性是接收机的重要质量指标之 一。
在中频的选择可以从30 MHz到4GHz之间。 如何选择接收机的中频? 短波接收机为什么选在465KHz?
在白噪声(即接收机热噪声)背景下应该选择何种滤波方式?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雷达接收机的任务是通过适当的滤波将天线上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从伴随的 噪声和干扰中选择出来,同时处理后送到终端设备。 主要组成部分是:
雷达原理3- 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3.1.2
1. 灵敏度 灵敏度表示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的灵敏度一般约为(10-12~10-14)W.
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主要决定于高频部件(馈线系统、高频放大器和 本机振荡器)的性能。 带宽是不是越宽越好?
第3章雷达接收机
3.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表示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所容许的输入信号
强度变化的范围。 最小输入信号强度通常取为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Si min,
允许最大的输入信号强度则根据正常工作的要求而定。 使接收机开始出现过载时的输入功率与最小可检测功率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第3章雷达接收机
3.1 雷达接收机的组成和主要质量指标
3.1.1 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的组成 l接收机的任务
发 射脉 冲 噪声
被 噪声 淹 没 的信 号
图3.3 显示器上所见到的信号与噪声
第3章雷达接收机 2. 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
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种类?
接收机的顺时带宽是指,该部件在特定的增益(有时是相位)容差内能 同时放大两个或两个以上信号的频带。
调谐带宽是指该部件在调整适当的电气或机械旋钮时可以工作,而不降 低指定性能的频带。
第三章 雷达接收机

临界灵敏度
Si,m inkT0BnF 0M
Si,m inkT0BnF0
令M=1
对数表示
Si,m in(dB m W )10lgS 1 i0 ,m i3 n(dB m W ) Si,m in(dB m W ) 114dB 10lgB n(M H z) 10lgF 0
一般接收机的灵敏度在-90~-110dBmW
1. 噪声系数只适用于接收机的线性电路和准 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需要考虑输出信号 与噪声的交叉项)
2. 为使噪声系数具有单值确定性,规定输入 噪声以天线等效电阻在室温290K时产生的 热噪声为标准。噪声系数只由接收机本身 参数确定。
3. 噪声系数没有单位。通常用分贝表示
4. 无源四端网络的噪声系数
图3.13,P60
雷达接收机的高频部分
发射机
收发转换开关
接收机保护电路
收发开关
本机振荡
高频放大器
天线
混频器接收机保 低噪声高 护器来自放至主中放前置中放
本级振荡器
混频器
接收机的 “前端”
收发转换开关
功能:
发射时,使天线与发射机接通,同时与接收机断开, 避免高 功率发射信号进入接收机把高放或混频器烧毁。 接收时,使天线与接收机接通,同时与发射机断开,以免因发 射机旁路而使微弱的接收信号受损失。
F 0 1 T 0 F 1 1 T 0 F 2 G 1 1 T 0 F G 3 1 G 2 1 T 0 G 1 G F 2 n G 1 n 1 T 0
T e T 1 G T 2 1 G T 1 G 32 G 1 G 2 T nG n 1
接收机灵敏度
衡量接收机接收(检测)微弱信号的能力。
使接收机开始出现过载时的输入功率与最小 可检测功率之比
现代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陈伯孝)第3章

本节首先介绍RCS的定义,然后介绍影响RCS的几个 因素及计算,最后介绍统计意义上的雷达横截面积模型和 模型对最小可检测信号的影响。
24
3.2.1 RCS的定义
雷达是通过目标的二次散射功率来发现目标的。一般 用后向散射能量的强度来定义目标的RCS。为了描述目标 的后向散射特性,在雷达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定义了“点” 目标的RCS为σ,σ定义为
(3.1.8) 由式(3.1.8)可看出,接收的回波功率Pr与目标的距离 R的四次方成反比,这是因为在一次雷达中,雷达波的能 量衰减很大(其传播距离为2R)。只有当接收到的功率Pr大 于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Smin时,雷达才能可靠地发现目标。
9
所以,当Pr正好等于Smin时,就可得到雷达检测目标的最大 作用距离Rmax。因为超过这个距离,接收的信号功率Pr进 一步减小,就不能可靠地检测到目标。它们的关系式可以 表示为
根据式236接收机的噪声系数f为3111机带宽代入上式输入端信号功率为3112若雷达的检测门限设置为最小输出信噪比snromin则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可表示为311331143115统计检测理论基础上的统计判决方法来实现信号检测检测目标信号所需的最小输出信噪比又称为检测因子detectabilityfactordsnromin就是满足所需检测性能即检测概率为pd和虚警概率为pfa在检波器输入端单个脉冲所需要达到的最小信噪比也经常表代替snromin并考虑接收机带宽失配所带来的信噪比损耗在雷达距离方程中增加带宽校正因子c3116器输入端的d0n值可以下降因此该方程表明了雷达作用距离和脉冲积累数n之间的关系计算和绘制出标准曲线供查用
(3.1.4)
6
目标受到电磁波的照射,因其散射特性将产生散射回 波。散射功率的大小显然和目标所在点的发射功率密度S1 及目标的散射特性有关。用目标的散射截面积σ(其量纲是 面积)来表征其散射特性。若假定目标可将接收到的回波能 量无损耗地辐射出来,就可以得到目标的散射功率(二次辐 射功率)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敏度和噪声系数 工作频带宽度和滤波特性 动态范围和增益 频率源的频率稳定性和频谱纯度 幅度和相位的稳定性 正交鉴相器的正交度 A/D变换器的技术参数 抗干扰能力 频率源及发射激励性能 微电子话、模块化、系列化
12
3.2 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1. 灵敏度
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Si min
Si min
2 PG G t t r (4 )3 R 4
灵敏度表示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问:接收机的灵敏度越高, 雷达的作用距离Rmax就越近还是越远? 提高灵敏度 → 减小噪声电平,增大接收增益。 一般的接收机灵敏度在-120~-140dBW -90~-110dBmW or -150~-170dBmW? 13
3.2 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1. 1 灵敏度
无信号,超检测门限:虚警概率 Pfa 不超检测门限:正确不发现概率 1-Pfa
发射脉冲
有信号,超门限:发现概率 Pd 不超门限:漏警概率 1-Pd 门限设置上存在矛盾
噪声
被噪声淹 没的信号
雷达终端显示器14
3.2 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1.2 噪声系数 接收机输入端信噪比与输出端信噪比的比值(功率比) ≥1,因为接收机存在噪声
2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3.1.1 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的组成 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把射频信号fs与本振信号fL相混,得 到中频信号fI。 混频器
fs
fI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主要组成部分是: (1) 高频部分, 接收机“前端”, 包括收发转换开关、接收 机保护器、低噪声高频高增益放大器、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 (2) 中频放大器, 位于中频的带宽B的匹配滤波器; (3) 检波器和视频放大器。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 视频部分
(1)检波:从已调信号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 称为解调或检波。 用以完成这个任务的电路称为检波器。 分为:包络检波,相位检波, 同步(频)检波(正交两路)。 (2)放大:线性放大,对数放大,动态范围。
11
3.2 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接收机灵敏度和噪声系数的关系
Si min kT0 Bn FM
玻尔兹曼常数 1.38x10-23J/K 热力学温度 290K
识别系数 M=1
15
3.2 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2. 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
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表示接收机的瞬时工作频率范围。
B=f2 - f1
3.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表示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所容许的输入信号强 度变化的范围。 80~120dB
高频输入 接收机 保护器 低噪声高 频放大器 混频器 中频放大器 (匹配滤波器) 检波器 视 频 放大器 至终端设备
高 频 部 分 高频部分
本振
中频部分
视频部分
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简化方框图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接收机工作过程: 从天线接收的高频回波通过收发开关加至接收机保护器, 一 般是经过低噪声高频放大器后再送到混频器。在混频器中, 高频 回波脉冲信号与本机振荡器的等幅高频电压混频, 将信号频率降
9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自动增益控制(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
自动控制方法。实现这种功能的电路简称AGC 环。 AGC环是闭环电子电路,是一个负反馈系统, 它可以分成增益受控放大电路和控制电压形成 电路两部分。
10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自动频率控制(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使输出信号频率与给定频率保持确定关系的自 动控制方法。实现这种功能的电路简称AFC环 。AFC环主要由鉴频器和受控本地振荡器等部 件构成。(3.7节) 鉴频器的作用是检测中频的频偏,并输出误差 电压。闭环时,输出误差电压使受控振荡器的 振荡频率偏离减小,从而把中频拉向额定值。 这种频率负反馈作用经过 AFC环反复循环调节 ,最后达到平衡状态 , 从而使系统的工作频 率保持稳定且偏差很小 。
第3章雷达接收机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3.2 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3.3 常规雷达接收机和现代雷达接收机(略) 3.4 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和灵敏度
3.5 雷达接收机的高频部分(略)
3.6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和增益控制 3.7 本机振荡器和自动频率控制 3.8 匹配滤波器和接收机带宽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8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中频部分
(1)匹配滤波:(So / No) max (2)自动增益控制(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 (3)灵敏度时间控制(STC: Sensitivity Time Control ) STC和AGC是雷达接收机抗过载、扩展动态范围 和保持接收机增益稳定的重要措施。(3.6节)
高频部分:
(1)T/R 及保护器:发射机工作时,使接收机输入端 短路,并对大信号限幅保护。 (2)低噪声高放:放大微弱信号,提高灵敏度,降低
接收机噪声系数,热噪声增益。
自动频率控制(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AFC): 保证本振频率与发射频率差频为中频,实现变频。
(3)混频器(Mixer),本振(Local Oscillator,LO),
为中频, 再由多级中频放大器对中频脉冲信号进行放大和匹配滤
波, 以获得最大的输出信比, 最后经过检波器和视频放大后送 至终端处理设备。
更为通用的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的组成方框图如图 3.1所示。
3.1 超 外 差 式 雷 达 接 收 机 原 理 方 框 图
STC
AGC
AFC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目标回波 雷达接收机 功能:对雷达天线接收的微弱信号进行预选、 放大、变频、滤波、解调和数字化处理,同时 抑制杂波、干扰及噪声。 任务:不失真的放大所需的微弱信号,抑制不 需要的其他信号(噪声、干扰、杂波等)。
有源干扰 无源干扰
基本要求:低噪声、大动态、高稳定性、 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发展方向:微电子化、模块化、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