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评估案例-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建造过程的案例

港珠澳大桥建造过程的案例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了中国南部的珠海、香港和澳门三个城市。
该大桥的建造过程是一个技术和管理的壮举,为世界上其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介绍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面临的挑战。
一、项目概述港珠澳大桥是由中国政府发起的一项跨越珠江口的工程项目,旨在缩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时间和距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该大桥总长55公里,其中主跨长达29.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主要由海底隧道、人工岛、桥梁和连接线四部分组成,其中桥梁部分包括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珠江口水下隧道和澳门连接线三个部分。
该项目总投资约为1268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二、建造过程1、前期准备港珠澳大桥建造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勘测、设计、环境评估、风险评估、资金筹措等方面。
为了确保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建设方还与当地政府、居民、渔民等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协商。
2、技术创新港珠澳大桥的建造涉及到许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包括桥梁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
为了克服海底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海洋环境的极端性,建设方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如“一拱一塔”结构、超大型钢箱梁、自升式钢管桩、深水钻孔技术等,使得大桥的建造更加安全、高效和环保。
3、施工管理港珠澳大桥的建造涉及到多个建设单位和承建商的合作,因此需要进行高效的施工管理。
建设方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如BIM技术、物联网技术、数字化施工管理等,实现了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控、质量的自动检测和协同施工的优化。
4、安全保障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建设方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如采用高精度测量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宣传和培训等,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三、成功原因港珠澳大桥的建造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政府支持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政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为其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使得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协调博弈-两岸三地的港珠澳大桥项目咨询评估过程

协调博弈-两岸三地的港珠澳大桥项目咨询评估过程中国投资杂志社张菁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型跨海通道全长约49.5公里,起自香港大屿山,经过约35.6公里的海中桥隧,至珠海/澳门口岸区,通过珠海连接线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相连。
这座预计2016年完工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将连起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使香港、澳门与内地的合作跨入一个崭新时代。
作为与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并列的标志性工程,港珠澳大桥备受公众关注不仅仅在于它在促进三地经济发展上的战略意义,或是桥梁建设技术上的难度与创新。
“港珠澳大桥更是我国首座涉及‘一国两制’背景下两岸三地的世界级跨海大桥,协调难度前所未有,技术标准、建设方案和规模、环境保护、口岸模式、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等成为各方博弈关注的焦点”,港珠澳大桥项目评估负责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交通产业发展部佘湘耘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
200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港珠澳大桥前期重大问题协调工作已顺利完成,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而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由中咨公司于2009年6月完成的对《港珠澳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咨询评估意见,成为国家审批该项目的有力技术支撑。
一桥跨三地据记者了解,港珠澳大桥项目包括香港口岸、约6公里的香港段大桥、约29.6公里(其中隧道6.7公里)的大桥主体工程、珠澳口岸以及13.9公里的珠海连接线等5个部分,总投资达到651.6亿元。
“港珠澳大桥项目重大,举世瞩目,也非常有特点,在国内国际罕有先例。
从项目本身来说规模宏大,它有桥、有隧、有路、有岛、有口岸,工程艰巨,建设条件复杂;另外项目涉及面广,涉及一国两制下的粤港澳三地,投资巨大,建设和营运管理难度也大”,佘湘耘介绍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单方面的技术问题,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配合”。
针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这些特点,评估组先后组织专家约54人次,3次实地考察,分项目工程、系统工程和交通经济3个专题组和综合组开展评估。
工程造价逾700亿港元的港珠澳大桥

按风险引发 原因分类
按风险发生 对象分类
按照风险造 成的结果分 类
项目风险分类方法及其关系
风险的分类
自然风险 技术风险 经济风险 市场风险 财务风险 政治风险 社会风险 管理风险
其中最主要的分类是根据项目风险的预警性进行分类, 一般可分为: ⑴无预警信息的项目风险(风险I) 这类项目风险是没有任何预警信息而突然爆发的风 险。 ⑵有预警信息的项目风险(风险II) 通常这种风险有三个阶段:其一是潜在风险阶段, 其二是风险发生阶段,其三是造成后果阶段。
1. 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 2. 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 3. 识别项目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
10.2.2 项目风险识别所需的信息和依据
1. 项目产出物的描述 2. 项目的计划信息(目标、要求、方案等) 3. 各种历史参考资料(类似项目的资料) 4. 其他相关资料(规范、行情、经济信息等)
1. 项目风险的识别 2. 项目风险的度量 3.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4. 项目风险的控制
10.2 项目风险识别
10.2.1 项目风险识别的概念
项目风险识别是一项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项 目风险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的目标识别和确定出项目 究竟有哪些风险,这些项目风险究竟有哪些基本的特 性,这些项目风险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哪些方面。项目 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恐 怖 组 织 活 动
持政 策 不 支
政 策 变 动
投 资 不 能 按 时 到 位
投 资 增 加
技 术 力 量 薄 弱
技 术 方 案 设 计 失 误
技 术 路 线 错 误
战争因素
政策因素
投资风险
技术因素
鱼刺图
投资项目评估案例港珠澳大桥

三、工程面临的问题
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面临着许多问题 : 1、自然条件方面 工程涉及台风、航道、水文、工程地质、航空限高、
防洪等多方面要求,囊括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深 水人工岛填筑等多个专业。
2、资金需求方面
大桥在运营期间成本支出巨大,主要包括运营管 理公司的管理费用、大桥日常护理费及大修费。 预计每年费用增长百分之二,年均运营成本高达 四亿六千万到五亿八千万元人民币之间 。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 35.578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 上里程最长、 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 澳大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 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 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珠澳大桥由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三地口岸、三地连 接线三项内容组成。
大桥的主航道位置将采用隧道形式,并将修建两个 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
大桥主体工程以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 设计时速100公里。
五、成本回收方式
预计的成本回收方式: 收费收入按跨界交通车辆配额 及最高收费方案情况
下的交通流量计算,收费期限为50年。而按照国家 相关法规,港珠澳大桥项目所需资本金比例约35%, 其余可由 贷款等其它方式解决。
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面临着许多问题 :
六、意义 长久以来,珠三角东西两岸一直发展不平衡,这限制了珠三角的继续发展,原因就在于珠西岸交通的原因,没有天然良港,没有快速
通道通往西岸腹地,以致西岸,乃至中国大西南,东盟和东岸的物流人流联系。 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面临着许多问题 : 因此,仅大桥桥梁及隧道的每年日常护理费共超过五千万元。 大桥在运营期间成本支出巨大,主要包括运营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用、大桥日常护理费及大修费。 大桥将采用最高建设标准,抗震达8度(地震烈度),能抗16级台风,设计使用寿命120年。 打桩和挖掘作业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在周围500米范围内连续检测5分钟以上,确保没有白海豚活动后方可施工。 大桥的主航道位置将采用隧道形式,并将修建两个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全长约50公里,跨海逾35公里; 有关方面表示,建成后的大桥保证大撞不倒,中撞可修。 大桥在运营期间成本支出巨大,主要包括运营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用、大桥日常护理费及大修费。
筹资案例研究——港珠澳大桥融资决策案例分析

港珠澳大桥融资决策分析一、案例背景1、项目简介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主体工程全长约35公里。
1983年,时任合和实业主席、人称“桥王”的香港富商胡应湘,率先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港珠澳大桥前身)的大胆方案。
此后,因各方利益冲突、香港主权问题、广深珠等地的逐步崛起,使得方案直至2003年底才正式开始筹划研究。
直到2005年基本确定工程方案,西岸着陆点为珠海拱北和澳门明珠,东岸着陆点为香港大屿山西北的散石湾;2006年粤港澳三方商定大桥采用“三地三检”模式。
该桥通车后,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需要15-20分钟(目前行船需一个小时),有助吸引香港投资者到珠江三角洲西岸投资,并可促进港、珠、澳三地的旅游业。
2008年7月29日,为加快兴建港珠澳大桥项目进度,广东省、香港、澳门三地政府考虑由企业投资改为政府出资,以收费还贷的方式建设项目。
2008年4月8日,经粤港澳三地政府批准,港珠澳大桥主桥项目贷款牵头行揭晓:中国银行获聘该项目唯一牵头行。
这标志着港珠澳项目开工建设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的融资圆满解决。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主体工程和连接线、口岸工程两部分,估计总投资为726亿元人民币。
口岸及连接线部分由粤港澳三地政府投资兴建,总投资约为350亿元;主桥部分总长29.6公里,总投资约为376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157.3亿元,银行贷款融资约为218.7亿元。
2、研究意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从它的前身被提出直到2008年项目融资方案敲定,一共历时25年。
此间,港珠澳大桥的融资方案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一度被各界看好的BOT模式和PPP模式都未被采用,为此,也引起多方的质疑和讨论。
从2008年2月28日,三地政府就融资模式达成共识——引入私人投资者以BOT模式营运和兴建大桥,并提供50年的专营权,到2008年8月5日,三方达成最终共识——大桥主体的建设由三地政府全额出资本金,不足部分贷款的融资方案。
港珠澳大桥项目风险识别、评析和管理对策

港珠澳大桥项目风险识别、评析和管理对策作者:***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03期摘要:港珠澳大桥作为“一国两制”背景下联系三地关系的大型跨海项目,颇受瞩目,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
然而,客观现实表明,项目后期运营和管理并不会像项目施工那般顺利,可能潜在诸多风险隐患。
文章基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思想,分别剖析了项目后期执行过程中的自然风险、运营风险、经济辐射、管理风险,并做了量化评估,批判性指出了该项目后期存在问题,之后分别围绕四类风险,给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建议。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管理对策一、项目背景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的政治背景下,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基础设施项目,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區,全长55公里,主体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它包括22.9公里的钢结构主体桥梁,4个人工岛和一段6.7公里的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
大桥的建成充分体现了中国建桥技术的经验积淀和理念认知,开启了中国高端桥梁建造新的历史篇章。
虽然项目建设难度极大,不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风险施工方均得以一一克服,随着项目工期渐入尾声,学者们对于项目的实用性提出了诸多质疑,项目未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释放更成了港珠澳大桥真正的风险顾虑焦点。
因此,有必要假以批判性辩证思想,客观审析该项目后期运营的潜在风险。
二、文献综述随着工程项目规模和复杂性的不断增大,风险管理日渐成为保证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于项目风险的研究的学术观点目前已经初具体系,研究内容涵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避险态度、应对策略等等(崔阳,2015;Ahmed et al.,1999)。
Chao & Franck(2012)认为,工程项目风险的全体系管理,应该包括项目前期风险管理、项目中期风险管理和项目后期风险管理。
其中,项目前期风险主要涉及项目可行性评估、项目融资风险、项目各方资源筹措风险等(Kim,2015);项目中期风险主要涉及施工风险、天气对项目工期的影响等(Lehtiranta,2014);项目后期风险主要涉及运营风险、社会影响风险、管理风险等(孙玮玮和李雷,2011)。
投资项目评估案例_港珠澳大桥

投资项目评估案例_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座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该项目于2024年12月开工建设,于2024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总造价约为1268亿元。
在进行港珠澳大桥的投资项目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该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有效缩短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提升交通运输效率,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同时,该项目还将推动旅游、物流、金融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评估港珠澳大桥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交通时间节约、产业发展、就业机会等因素。
最后,要对该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估。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采用了多项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采用了低噪音材料、建设了多个保护栖息地等。
此外,该项目的建成将减少交通流量和尾气排放,减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评估港珠澳大桥投资项目的环境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交通减排等因素。
综上所述,港珠澳大桥是一项庞大的跨海工程,其投资项目评估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该项目的投资前景良好,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沉管报价案例

港珠澳大桥沉管报价案例
港珠澳大桥一个外海沉管安装技术,要价15亿,面对天价索要,中国工程师咬牙决定自行攻关其中核心技术,最终使用创新技术建造了这项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施工难度,超越了此前全球所有沉管隧道的技术极限,面对复杂海洋环境和为之艰辛,中国工程师为世界沉管隧道建设贡献了中国标准和中国创造,在这一领域,让中国成为沉管隧道施工的引导者。
港珠澳大桥,有着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类基建工程,为人类今后建造同类型工程,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很多人可能会好奇,港珠澳大桥通行收费标准,这座大桥私家车,出租车收费为150元,直通巴士收费200元,普通货车收费60元,不过需要很多条件才能上路,也同时需要持有两地牌照和驾照,总体来说,能满足三地商务人士,旅行观光和货流运输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 35.578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 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 港珠澳大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 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 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项目评估案例
港珠澳大桥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工程——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 桥梁,截止至2009年,该项目尚处规划阶段。 港珠澳大桥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 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策略意义。港 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 设,以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700 亿元,约需6年建成。港珠澳大桥12月15日上午 正式开建,珠澳口岸人工岛将率先动工。
鉴于大桥规模较大、投资费用较高及相比公路护 理更为复杂,大桥的日常护理费囊括机电系统、 桥梁及海底隧道等庞大支出,其中测算仅桥隧主 体工程全线用电量高达二万千瓦,按机电设备日 常只开启七成计算,每年约需电费达九千五百万 元;而预计桥梁护理费用单价较香港快速道路每 公里五十六万港元还昂贵,每公里达六十万元; 而海底隧道运营维护费则要按照隧道设施总投资 的一成考虑。因此,仅大桥桥梁及隧道的每年日 常护理费共超过五千万元。
六、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 济的协调发展,增大港澳地区经济辐射范围,有利 于粤港澳进一步加强合作,增强区域经济影响力。 深层次上拉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沿海城市的经 济链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半小时经济圈”将使 珠三角地区成为一体 。
谢谢观赏!
珠澳大桥由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三地口岸、三地连 接线三项内容组成。 大桥的主航道位臵将采用隧道形式,并将修建两个 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 大桥主体工程以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 设计时速100公里。
五、成本回收方式
预计的成本回收方式: 收费收入按跨界交通车辆配额政策及最高收费方案 情况下的交通流量计算,收费期限为50年。而按照 国家相关法规,港珠澳大桥项目所需资本金比例约 35%,其余可由银行贷款等其它方式解决。
3、对海洋生态的保护 港珠澳大桥将穿越白海豚保护区约9公里,施工 用海宽度约2公里 。 在大桥的建设预算中,将有2.7亿元专门用于环 保,白海豚专项研究和保护费达1.2亿元。所有 现场作业人员上岗还需要一个证,就是都要经过 白海豚保护培训。打桩和挖掘作业施工前,施工 人员要在周围500米范围内连续检测5分钟以上, 确保没有白海豚活动后方可施工。每年3月到8月 份是白海豚繁殖的高峰季节,尽量避免如爆破和 打桩等敏感的施工活动。
三、港珠澳大桥设计方案
在港珠澳大桥设计中,防撞问题也是工程研究重 点。大桥设计有3个通航孔,每个可防3万吨冲击 力。在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在两个人 工岛周围排放了石头形成斜坡,如果有船太靠近 就会搁浅。 建有防撞墩,它们可防30万吨撞击。有关方面表 示,建成后的大桥保证大撞不倒,中撞可修。 根据沿海海域台风的特点,防台风也是大桥工程 考虑的因素,港珠澳大桥能抗击每秒51米的风速, 这相当于最大风力16级。另外,港珠澳大桥建成 后可抗8级地震。
二、港珠澳大桥规划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 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设内容包括: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香港口岸、珠海口岸、澳 门口岸、香港接线以及珠海接线。大桥主体工程 采用桥隧组合方式,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 里,海底隧道长约6余公里。 大桥还将建设景观工程,拟设白海豚观赏区和海 上观景平台。大桥将采用最高建设标准,抗震达 8度(地震烈度),能抗16级台风,设计使用寿 命120年。
三、工程面临的问题
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面临着许多问题 : 1、自然条件方面 工程涉及台风、航道、水文、工程地质、航空限高、 防洪等多方面要求,囊括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深 水人工岛填筑等多个专业。
2、资金需求方面 大桥在运营期间成本支出巨大,主要包括运营管 理公司的管理费用、大桥日常护理费及大修费。 预计每年费用增长百分之二,年均运营成本高达 四亿六千万到五亿八千万元人民币之间 。 报告测算“大桥管理局”需设臵包括管理、生产、 后勤等职位约二百一十人,年均工资及福利花费 达一千七百五十万元;而公司综合事务费将囊括 办公、会务、年审、水电、监测等支出,每年约 花费一千九百五十万元。
四、工程资金预算
根据内地有关研究机构的估算,港珠澳大桥主体预 算为大约300亿(广东世荣兆业股份有限公司预计总 投资700亿元),其中需由三方面政府补贴的约为 120亿;照此计算,香港政府需承担补贴约60亿元。 不过,香港有财务和工程专家表示,由于通胀和利 率等动态因素影响,加上大桥建设难度很大,目前 还难以准确估算成本,但主桥预算很可能超过400亿。
港珠澳大桥“三最”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全长约50公里,跨海逾35公里; 世界最难大桥:大桥将建6公里多长的海底隧道,其 施工技术难度在目前世界上是首屈一指; 内地预期最长寿大桥:120年使用寿命,可以抗八级 地震。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
一、建设的必要性
长久以来,珠三角东西两岸一直发展不平衡,这限 制了珠三角的继续发展,原因就在于珠西岸交通的 原因,没有天然良港,没有快速通道通往西岸腹地, 以致西岸,乃至中国大西南,东盟和东岸的物流人 流联系。这对于珠三角内部流动是一种阻碍,更阻 碍了珠三角一体化,所以珠江口上建桥,是珠三角 成为国际化都市圈的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