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课件

bc
b
(三)分层分析
分层分析是将研究人群按可能的混杂因素 分成若干层,如按性别可分为男女两层, 按年龄可分为20~39岁、40~59岁及60岁 及以上三层,然后分别分析各层中暴露与 疾病的关联。
分层分析提供了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影响 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1.分层资料的整理和混杂因素的识别和判断
第三步:OR值95%CI计算
OR(11.96/ 2) 4.35(11.96/ 61.88) 3.02 ~ 6.27
通过OR的可信区间的计算,得知该区间不 包括1,且大于1,提示该项研究OR=4.35 不是抽样误差造成的,可以认为饮酒是食 管癌的危险因素。
(二) 1:1配对资料的分析
a+b+c+d
OR:(a/c)/(b/d)=ad/bc
(3)分析第三步:OR可信限的估计及其意义
OR 95%C.I.= OR(11.96 / 2)
OR值及其可信限的意义: OR=1:暴露与疾病危险无关联; OR>1:暴露与疾病危险的关联增强; OR<1:暴露与疾病危险的关联减小; OR值95%的可信限包含1,表明暴露与 疾 病的联系不显著。
关于肺癌的病因,当时有人提出过吸烟、大气污染等危险因素,但也有人提 出肺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是由于人口寿命延长、人口老化的结果或/和对肺癌的 诊断手段的改进,使肺癌的检出率与死因诊断水平提高等。
问题1 如何提出病因假设?
问题2 为验证上述因素和肺癌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可采用哪些流
行病学研究方法?
英国学者Doll和Hill于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进行了吸烟 和肺癌关系的专题研究。在四年间,搜集了伦敦及其附近20 所医院(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医院)诊断为肺癌的病人作为调 查对象,上述医院在这四年期间凡新收入肺癌、胃癌、肠癌 及直肠癌等患者时,即派调查员前往医院调查。每调查一例 肺癌病人,同时配一例同医院同期住院的其他肿瘤病人作为 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ppt课件

23
四、样本含量的估计
1.估计原则: 保证所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所需的最小样本数 2.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 ①被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率越高样本越小)。 ②估计该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比值比(OR) OR越大样本越小。 ③需要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1样本大于α=0.05。 ④要求的把握度1-β 把握度要求越高样本越大。
危险因子 —— 能影响人群发病率变动的 内外环境因素
4
3.特 点:
(1)属观察性研究。 (2)设立对照组 (3)逻辑方向由“果”求“因”。时间 是回顾性的 (4)可广泛地探索病因。 (5)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5
4.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
(1)病因研究,可用于病因研究的各阶段 病因了解不确切时— 广泛性探索, 已对病因形成假说—— 深入验证。
3.调查内容:随访开始时,对队列成员调查了职业史、 家庭经济状况、吸烟、被动吸烟、饮茶、饮酒、家庭 燃煤(气)等项目。在多因素分析中,将其编码为指示 变量形式。
4.方法:病例—队列数据采用准似然估计相对危险度进 行分析。
20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一、明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 通过查阅文献和描述性研究,提出研究 假设——选题。
且证明存在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途径。
16
在我国医院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居于首位是医院感染死 亡的首要原因。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但以有呼吸道侵入性操 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的发病率最高,占所有下呼吸道感染的60%, 被称为通气相关肺炎(VAP)。故对VAP致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经典的 病例对照研究有不易选择对照,资料不易齐全或精确,易产生回忆偏倚,论 证强度较低等问题。而队列研究也存在研究样本大、随访时间长、易失访、 费用高等不足。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收集资料在先,选择、调查 偏倚较小;研究样本较队列研究小,节约人力物力;符合因果推论要求,论 证强度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996年12月~1997年7月,选择3所附属医院的脑外科、 神经内科、胸外科、五官科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气管切开(或插管)时间≤48h者未纳入研究。 1.2 诊断及分组 肺部感染的诊断采用保护性双套管标本刷(PSB)采集下呼 吸道分泌物,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制订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
四、样本含量的估计
1.估计原则: 保证所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所需的最小样本数 2.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 ①被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率越高样本越小)。 ②估计该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比值比(OR) OR越大样本越小。 ③需要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1样本大于α=0.05。 ④要求的把握度1-β 把握度要求越高样本越大。
危险因子 —— 能影响人群发病率变动的 内外环境因素
4
3.特 点:
(1)属观察性研究。 (2)设立对照组 (3)逻辑方向由“果”求“因”。时间 是回顾性的 (4)可广泛地探索病因。 (5)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5
4.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
(1)病因研究,可用于病因研究的各阶段 病因了解不确切时— 广泛性探索, 已对病因形成假说—— 深入验证。
3.调查内容:随访开始时,对队列成员调查了职业史、 家庭经济状况、吸烟、被动吸烟、饮茶、饮酒、家庭 燃煤(气)等项目。在多因素分析中,将其编码为指示 变量形式。
4.方法:病例—队列数据采用准似然估计相对危险度进 行分析。
20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一、明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 通过查阅文献和描述性研究,提出研究 假设——选题。
且证明存在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途径。
16
在我国医院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居于首位是医院感染死 亡的首要原因。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但以有呼吸道侵入性操 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的发病率最高,占所有下呼吸道感染的60%, 被称为通气相关肺炎(VAP)。故对VAP致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经典的 病例对照研究有不易选择对照,资料不易齐全或精确,易产生回忆偏倚,论 证强度较低等问题。而队列研究也存在研究样本大、随访时间长、易失访、 费用高等不足。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收集资料在先,选择、调查 偏倚较小;研究样本较队列研究小,节约人力物力;符合因果推论要求,论 证强度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996年12月~1997年7月,选择3所附属医院的脑外科、 神经内科、胸外科、五官科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气管切开(或插管)时间≤48h者未纳入研究。 1.2 诊断及分组 肺部感染的诊断采用保护性双套管标本刷(PSB)采集下呼 吸道分泌物,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制订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PPT精品课件

设计阶段:匹配;随机分组 分析阶段: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变量分析方法
请大家用15分钟计算7-10题
问题7
匹配的要求是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 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能够排除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 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则不应匹配。有两种情况不应匹配, 否则会造成配比过头,一是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 量不应匹配,另一种是只与可疑病因有关 而与疾病无关的因 素不应匹配。(匹配过头,常常只匹配性别和年龄)
作业
课题一 问题11
要求计算:总卡方值;各个暴露水平OR以 及OR95%CI;剂量反应卡方检验
(Xi的值取第i暴露水平的Xi=i;分级资料整
理表参照表5-3)
OR=ad/bc
OR95%CI= OR(11.96/ 2)
OR=ad/bc=2.89 OR95%CI=1.661~5.030 可信区间中不包括1.0
问题3:该计算结果能否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真实联 系程度?为什么?
该计算结果不可以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真实联系程 度,可能有混杂存在。
(二)分层资料分析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表
病例 82(a) 31(c) 113
对照 54(b) 59(d) 113
合计 136 90 226Βιβλιοθήκη 2 (ad bc)2 n
(a b)(c d )(a c)(b d )
χ20.05(1)=3.84 本例χ2=14.48>3.84,则P<0.05
女性 χ2=4.98,P<0.05;OR2=3.12, OR95%CI 1.13~8.60 说明女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为不吸烟女性的 3.12倍
请大家用15分钟计算7-10题
问题7
匹配的要求是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 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能够排除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 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则不应匹配。有两种情况不应匹配, 否则会造成配比过头,一是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 量不应匹配,另一种是只与可疑病因有关 而与疾病无关的因 素不应匹配。(匹配过头,常常只匹配性别和年龄)
作业
课题一 问题11
要求计算:总卡方值;各个暴露水平OR以 及OR95%CI;剂量反应卡方检验
(Xi的值取第i暴露水平的Xi=i;分级资料整
理表参照表5-3)
OR=ad/bc
OR95%CI= OR(11.96/ 2)
OR=ad/bc=2.89 OR95%CI=1.661~5.030 可信区间中不包括1.0
问题3:该计算结果能否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真实联 系程度?为什么?
该计算结果不可以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真实联系程 度,可能有混杂存在。
(二)分层资料分析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表
病例 82(a) 31(c) 113
对照 54(b) 59(d) 113
合计 136 90 226Βιβλιοθήκη 2 (ad bc)2 n
(a b)(c d )(a c)(b d )
χ20.05(1)=3.84 本例χ2=14.48>3.84,则P<0.05
女性 χ2=4.98,P<0.05;OR2=3.12, OR95%CI 1.13~8.60 说明女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为不吸烟女性的 3.12倍
《病例对照研究》课件

02 知识巩固
课后练习与总结
03 互动环节
学员间的讨论与交流
课程评估及建议
参训人员对课程的评价反映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课 程的优点和改进意见将对未来的课程设计和改进起到 重要作用。
课程资源分享
学习资料
课件下载链接 参考书目推荐
文献推荐
专业期刊推荐 相关论文链接
课后指导
学习计划制定 学习小组组建
课程结束与感谢
参考文献
Smith,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Review, 2020
Brown, K. et al.
Research Journal, 2018
Johnson, L.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 05
第5章 排版及制作技巧
PPT制作技巧
知识检测与总结
知识点回顾
回顾本章重点知识 梳理相关概念
重点概念梳理
整理本章重点概念 强化记忆和理解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章学习内容 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
案例研究
病例分析
通过真实病例进行 深入分析
结果总结
总结病例对照研究 的结果
经验分享
分享研究过程中的 经验和教训
对照研究
比较不同病例的治 疗效果
01 色彩搭配
女性患病率
女性患病比例
总结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 同疾病与暴露因素、药物使用、工作时间和性别等因素之间 的关联性,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04
第四章 数据解读与结论
01 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影响社会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措施
02 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课后练习与总结
03 互动环节
学员间的讨论与交流
课程评估及建议
参训人员对课程的评价反映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课 程的优点和改进意见将对未来的课程设计和改进起到 重要作用。
课程资源分享
学习资料
课件下载链接 参考书目推荐
文献推荐
专业期刊推荐 相关论文链接
课后指导
学习计划制定 学习小组组建
课程结束与感谢
参考文献
Smith,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Review, 2020
Brown, K. et al.
Research Journal, 2018
Johnson, L.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 05
第5章 排版及制作技巧
PPT制作技巧
知识检测与总结
知识点回顾
回顾本章重点知识 梳理相关概念
重点概念梳理
整理本章重点概念 强化记忆和理解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章学习内容 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
案例研究
病例分析
通过真实病例进行 深入分析
结果总结
总结病例对照研究 的结果
经验分享
分享研究过程中的 经验和教训
对照研究
比较不同病例的治 疗效果
01 色彩搭配
女性患病率
女性患病比例
总结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 同疾病与暴露因素、药物使用、工作时间和性别等因素之间 的关联性,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04
第四章 数据解读与结论
01 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影响社会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措施
02 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病例对照研究》PPT课件

3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设计原理
aa ab
b
cc cd
d
Exposure Non-exposure
Exposure Non-exposure
Time
Controls
Cases
Now
4 南京h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Study object
特点
1、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 2、回顾性研究 3、时间顺序:从 “果”→“因” 4、通常不能够确证因果关联
21 南京医科h 大学康达学院
(五)获取研究因素信息
变量的选定、规定、测量和如何作到研究变量符合 规定。
Ascertainment of Exposure
• Personal interviews • Existing records • Physical measurements and lab tests
5 南京医科h大学康达学院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类型
6 南京医科h大学康达学院
h
h
匹配方式
频数匹配:又称为群体匹配,即在选择好一组病 例之后,在选择对照组时要求其某些特征或变量 的构成比例与病例组的一致(即在两组的总体分 布一致)。 例如性别、年龄构成一致,具体做法上类似分层 抽样。如病例组中男女各半,65岁以上者占1/3
2 南京医科h大学康达学院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常用于探索 病因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一组患有某种 疾病人群(病例组)和一组或几组未患该病的对照人群(对
照组)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可能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
频率的比较,来考察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联 系的程度。
设计原理
aa ab
b
cc cd
d
Exposure Non-exposure
Exposure Non-exposure
Time
Controls
Cases
Now
4 南京h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Study object
特点
1、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 2、回顾性研究 3、时间顺序:从 “果”→“因” 4、通常不能够确证因果关联
21 南京医科h 大学康达学院
(五)获取研究因素信息
变量的选定、规定、测量和如何作到研究变量符合 规定。
Ascertainment of Exposure
• Personal interviews • Existing records • Physical measurements and lab tests
5 南京医科h大学康达学院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类型
6 南京医科h大学康达学院
h
h
匹配方式
频数匹配:又称为群体匹配,即在选择好一组病 例之后,在选择对照组时要求其某些特征或变量 的构成比例与病例组的一致(即在两组的总体分 布一致)。 例如性别、年龄构成一致,具体做法上类似分层 抽样。如病例组中男女各半,65岁以上者占1/3
2 南京医科h大学康达学院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常用于探索 病因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一组患有某种 疾病人群(病例组)和一组或几组未患该病的对照人群(对
照组)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可能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
频率的比较,来考察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联 系的程度。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一)ppt课件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 包括 • A.患者母亲年龄 •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 倚的措施? •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 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暴露水平
匹配设计资料分析(1:1)
对照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病例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a c b d
对子数
a+b c+d
对子数
a+c
2
b+d
2
t
χ 2=
b c
bc OR= c/b
χ 2= b c 1
bc
病因分值
• 暴露人群归因分值(AFe)也叫暴露人群病 因分值(EFe)也称归因危险百分比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ARP, 或AR%) AR%是指暴露者中由该暴露所致的危险性, 占其总危险性的百分比例;或即在暴露人 群的总发病率中,由该暴露所致发病率占 的百分比例。
10.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 例组和对照组 •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 的回忆获得的 • D.该研究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 • 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该研究属于“由果推 因”的研究方法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一)教学
目的:
《病例对照》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病例对照研究是观察性研究,无法确 定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样本量相对较小
由于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 ,因此统计效能相对较低,可能会影 响结果的稳定性。
适用范围
病因探索
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病因的探索 ,通过比较病例和对照的暴露情
况,可以初步判断病因。
筛检试验评价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用于筛检试验的 评价,通过比较试验阳性组和阴性 组的疾病发生率,可以评估筛检试 验的效果。
临床疗效评价
干预效果评估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用来评估某种干预 措施或治疗方法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 间的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 依据。
预后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预后情况, 可以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 和评价。
药物疗效评价
药物效果比较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用来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为临 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其次,根据研究目的和 问题设计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接着,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提取有意义的结果。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结果呈现给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
决策者,为未来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02
CATALOGUE
率,降低成本。
多中心合作将促进不同地区和不 同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 病例对照研究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
遗传学与病例对照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病例对照研究将更加关注遗传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
遗传学将为病例对照研究提供更多疾病标记和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发现 疾病的潜在机制和危险因素。
遗传学将促进病例对照研究的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为预防和 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方案。
病例对照研究PPT课件

2.确定队列:将1973年4月从芬兰医院出院记 录处获得的5687名银屑病人作为观察队列
3.确定观察期:从1973~1995年共22年 4.资料收集 :对研究队列内的每个成员都记
录其一般情况,银屑病的有关情况(发病过程、 病情、治疗过程、治疗方法等)及其他有用 的信息
5.随访发现癌症病人:研究队列中自1973年 至1995年共发生癌症病人533例,有何杰金病、 鳞状细胞皮肤癌、非何杰金淋巴肉瘤和喉 癌等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假设 2.制订研究计划 3.收集资料 4.资料的整理分析 5.总结并提出研究报告
病例对照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提出假设 根据所了解的疾病分布特征和已知
的相关因素,并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 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 (二)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选择对照 的适宜形式
(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病例和对照的来源 基本来源:1.医院
2.社区
病例的选择
疾病诊断标准的规定:国际国内标准、 自订标准
病例其他特征的规定:(年龄、性别、 民族等)
对照的选择
对照应当选自于产生病例的源人群 (source population),能代表产生 病例的源人群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取适宜的对 照
6.用匹配的方法选择对照:每当发生一个癌 症病人时,即从该队列中选择几名同性别,年 龄相差不超过两岁的未发生癌症的银屑病 病人作为对照
7.资料分析 :PUVA光化学疗法治疗银屑病 对发生鳞状细胞皮肤癌的OR=6.5,P<0.01。 用阿维A酯与阿维A治疗银屑病对发生鳞状 细胞皮肤癌的OR=7.4,P<0.05
1:1匹配设计的估算方法
m为结果不一致的对子数,需要的总对子数M为:
3.确定观察期:从1973~1995年共22年 4.资料收集 :对研究队列内的每个成员都记
录其一般情况,银屑病的有关情况(发病过程、 病情、治疗过程、治疗方法等)及其他有用 的信息
5.随访发现癌症病人:研究队列中自1973年 至1995年共发生癌症病人533例,有何杰金病、 鳞状细胞皮肤癌、非何杰金淋巴肉瘤和喉 癌等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假设 2.制订研究计划 3.收集资料 4.资料的整理分析 5.总结并提出研究报告
病例对照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提出假设 根据所了解的疾病分布特征和已知
的相关因素,并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 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 (二)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选择对照 的适宜形式
(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病例和对照的来源 基本来源:1.医院
2.社区
病例的选择
疾病诊断标准的规定:国际国内标准、 自订标准
病例其他特征的规定:(年龄、性别、 民族等)
对照的选择
对照应当选自于产生病例的源人群 (source population),能代表产生 病例的源人群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取适宜的对 照
6.用匹配的方法选择对照:每当发生一个癌 症病人时,即从该队列中选择几名同性别,年 龄相差不超过两岁的未发生癌症的银屑病 病人作为对照
7.资料分析 :PUVA光化学疗法治疗银屑病 对发生鳞状细胞皮肤癌的OR=6.5,P<0.01。 用阿维A酯与阿维A治疗银屑病对发生鳞状 细胞皮肤癌的OR=7.4,P<0.05
1:1匹配设计的估算方法
m为结果不一致的对子数,需要的总对子数M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流行病学教研室 黄燕惠
邮箱:reahuang@
提问
1、病例对照研究定义?原理?特点?优缺点? 2、用途?分类(两种分类)? 3、重要的概念: (1)均衡; (2)匹配(配比)、配对; (3)暴露、保护因素、危险因素;
(4)比值比(O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AR%)、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PAR%);
m1 m2 n1 n2
查χ2界值表,得P< 或 >0.05或0.01,以表示暴露与结局有无 联系,但联系的强度如何,要计算OR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比值:某事物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概率之比 病例组暴露比值:a/m1 : c/m1 暴露组暴露比值:b/m0:d/m0
资料的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1.研究对象一般特征的描述:年龄、性别、职业等 计算出各种特征的构成比重---了解资料的一般情况 2.均衡性检验 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某些主要特征的构成上 是否有显著性差别,即两组是否具有可比性。
(卡方检验)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80 (m11) 80 (m01) 160(n1)
23(a2) 10(c2) 33(n12)
14(b2) 19(d2) 33(n02
37(m12) 29(m02) 66(n2)
问题4:
OR1=2.81,说明男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为 不吸烟男性的2.81倍. OR2=3.12,说明女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为 不吸烟女性的3.12倍。 OR95%CI=?,可信区间不包括1.0,即可认为 OR值在0.05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 适用于慢性病的研究 • 研究所需的样本量较小 • 省时、省钱、省力 • 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
某疾病的联系
缺点
• 不适用于暴露率低的研究 • 常发生各种偏倚 • 论证强度较低 • 只能估计相对危险性 • 暴露与结局出现的时间先
后不易判断
资料分析:
(1)不匹配(或成组)不分层资料的分析 (2)不匹配分层资料分析 (3)分级资料的分析 (4)个体匹配资料的分析
问题3
1、可能有混杂存在; 2、观察性研究的一种,只能探索病因或者
检验病因假说,不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的 结论
(二) 分层资料分析
病例 对照 合计
表2 按性别分层的结果
男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女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59 (a1) 40 (c1) 99 (n11)
21 (b1) 40 (d1) 61 (n01)
OR不同数值范围表明不同程 度的危险性。
OR=1 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OR>1 疾病的危险因素,称为“正关联”,说明
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 OR<1 疾病的保护因素,称为“负关联”,说明
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
课题一
(一)成组资料分析
问题1:根据表5-1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分析 结果说明什么?
2 ad bc2T
m1m0n1n0
检验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率或暴露比例与 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③ 关联强度分析
OR ad bc
④OR的可信限
OR95%CI OR11.96/ 2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表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病例 82(a) 31(c) 113
对照 54(b) 59(d) 113
合计 136 90 226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可编辑
x2
(ad bc)2 n
(a b)(c d )(a c)(b d )
20.05(1)=3.84 ,本例2=14.48>3.84,则P< 0.05
结论为拒绝无效假设,即两组暴露率在统计学 上有显著性差异。
(5)混杂(混杂偏倚)、混杂因子 4、偏倚的类型?相应的控制?
5、混杂偏倚的判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 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为
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
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 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
问题2:将表中资料按是否吸烟整理成四格表 形式计算χ2、OR、OR的95%CI,说明各指标 的含义?
问题1:
均衡性分析用来比较两组某些基本特征
是否相似或齐同.目的是检验病例组与对 照组是否有可比性。
问题2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① 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整理表
② 暴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
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 学上的关系。
a+ cb+ d-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
病例
人 群
调查过去
或 可人
是否暴露
比群
样
对照
本
回顾性的 逆向的
研究方向 时间顺序
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4.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OR=ad/bc OR95%CI=OR(11.96/ 2)
OR=ad/bc=2.89 说明吸烟组患肺癌的危 险性为不吸烟组的2.89倍 OR95%CI=1.661~5.030 ,可信区间中不 包括1.0,即可认为该OR值在0.05水平上有 显著性。
问题3:该计算结果能否说明吸烟与 肺癌之间的真实联系程度?为什么?
常用χ2(卡方)检验 指标意义: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 在暴露方面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 性,换句话说即暴露与疾病之间 的联系有无统计学意义。
暴露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可用四格表的χ2检验或校 正的χ2检验公式
( ad bc N )2 N
2
2
m1m2 n1n2
2 (ad bc) 2 n
常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优势比)
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的联系强度大小。
OR
病对例照组组O暴暴R露露=与与非非对病暴暴照例露露组组的的的的暴暴比比露露值值比比值值ba//
c d
ad bc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OR)
OR是两个暴露比值之比,其 数值范围从0到无限大的正数。
流行病学教研室 黄燕惠
邮箱:reahuang@
提问
1、病例对照研究定义?原理?特点?优缺点? 2、用途?分类(两种分类)? 3、重要的概念: (1)均衡; (2)匹配(配比)、配对; (3)暴露、保护因素、危险因素;
(4)比值比(O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AR%)、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PAR%);
m1 m2 n1 n2
查χ2界值表,得P< 或 >0.05或0.01,以表示暴露与结局有无 联系,但联系的强度如何,要计算OR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比值:某事物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概率之比 病例组暴露比值:a/m1 : c/m1 暴露组暴露比值:b/m0:d/m0
资料的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1.研究对象一般特征的描述:年龄、性别、职业等 计算出各种特征的构成比重---了解资料的一般情况 2.均衡性检验 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某些主要特征的构成上 是否有显著性差别,即两组是否具有可比性。
(卡方检验)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80 (m11) 80 (m01) 160(n1)
23(a2) 10(c2) 33(n12)
14(b2) 19(d2) 33(n02
37(m12) 29(m02) 66(n2)
问题4:
OR1=2.81,说明男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为 不吸烟男性的2.81倍. OR2=3.12,说明女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为 不吸烟女性的3.12倍。 OR95%CI=?,可信区间不包括1.0,即可认为 OR值在0.05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 适用于慢性病的研究 • 研究所需的样本量较小 • 省时、省钱、省力 • 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
某疾病的联系
缺点
• 不适用于暴露率低的研究 • 常发生各种偏倚 • 论证强度较低 • 只能估计相对危险性 • 暴露与结局出现的时间先
后不易判断
资料分析:
(1)不匹配(或成组)不分层资料的分析 (2)不匹配分层资料分析 (3)分级资料的分析 (4)个体匹配资料的分析
问题3
1、可能有混杂存在; 2、观察性研究的一种,只能探索病因或者
检验病因假说,不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的 结论
(二) 分层资料分析
病例 对照 合计
表2 按性别分层的结果
男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女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59 (a1) 40 (c1) 99 (n11)
21 (b1) 40 (d1) 61 (n01)
OR不同数值范围表明不同程 度的危险性。
OR=1 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OR>1 疾病的危险因素,称为“正关联”,说明
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 OR<1 疾病的保护因素,称为“负关联”,说明
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
课题一
(一)成组资料分析
问题1:根据表5-1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分析 结果说明什么?
2 ad bc2T
m1m0n1n0
检验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率或暴露比例与 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③ 关联强度分析
OR ad bc
④OR的可信限
OR95%CI OR11.96/ 2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表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病例 82(a) 31(c) 113
对照 54(b) 59(d) 113
合计 136 90 226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可编辑
x2
(ad bc)2 n
(a b)(c d )(a c)(b d )
20.05(1)=3.84 ,本例2=14.48>3.84,则P< 0.05
结论为拒绝无效假设,即两组暴露率在统计学 上有显著性差异。
(5)混杂(混杂偏倚)、混杂因子 4、偏倚的类型?相应的控制?
5、混杂偏倚的判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 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为
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
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 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
问题2:将表中资料按是否吸烟整理成四格表 形式计算χ2、OR、OR的95%CI,说明各指标 的含义?
问题1:
均衡性分析用来比较两组某些基本特征
是否相似或齐同.目的是检验病例组与对 照组是否有可比性。
问题2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① 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整理表
② 暴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
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 学上的关系。
a+ cb+ d-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
病例
人 群
调查过去
或 可人
是否暴露
比群
样
对照
本
回顾性的 逆向的
研究方向 时间顺序
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4.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OR=ad/bc OR95%CI=OR(11.96/ 2)
OR=ad/bc=2.89 说明吸烟组患肺癌的危 险性为不吸烟组的2.89倍 OR95%CI=1.661~5.030 ,可信区间中不 包括1.0,即可认为该OR值在0.05水平上有 显著性。
问题3:该计算结果能否说明吸烟与 肺癌之间的真实联系程度?为什么?
常用χ2(卡方)检验 指标意义: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 在暴露方面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 性,换句话说即暴露与疾病之间 的联系有无统计学意义。
暴露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可用四格表的χ2检验或校 正的χ2检验公式
( ad bc N )2 N
2
2
m1m2 n1n2
2 (ad bc) 2 n
常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优势比)
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的联系强度大小。
OR
病对例照组组O暴暴R露露=与与非非对病暴暴照例露露组组的的的的暴暴比比露露值值比比值值ba//
c d
ad bc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OR)
OR是两个暴露比值之比,其 数值范围从0到无限大的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