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资料馆-2015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笔记
中国电影资料馆-2016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状元笔记

成就:
全面性
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
完善的生产、发行、放映
农村放映
上海、北京、长春三大电影基地
系统化的电影机械工业理论
56,北京电影学院
58,中国电影资料馆
60,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所
成就与不足
“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文革电影三突出创作原则及样板戏拍摄经验钟书P130
1,文化专制主义与电影艺术的凋敝。
2,三突出原则与假大空内容。
政治理念的简单表现。
3,文革后期(1973-1976)电影主要内容:
表现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主题先行电影;
较受群众喜爱遭四人帮攻陷的电影;
四人帮炮制机的阴谋政治电影。
文革电影:
1,文化大革命十年间,中国电影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十七年电影取得的成就被全盘否定,整个电影事业几乎停滞不前,很多电影工作者遭到了迫害,甚至致死。
2,对电影来说,文革意味着只剩下三部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八个样板戏电影。
3,文革电影最重要的特点是运用“三突出”原则,在美学方面,采用“敌远我近,敌小我大,敌暗我明,敌俯我仰”,色调对敌用冷,对我用暖,造成了极其虚假、公式化的套路,抹杀了电影作为艺术的个性美,用宏观的视角来掩盖艺术细节的不足,使影片空而无物。
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样板戏是一次成功地对京剧进行改造得的实践,它主要选取现代题材,在很多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比如场次转化节奏明显加快,唱腔中加入了流行的短段,加入了西洋乐器和交响乐伴奏等等,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京剧的作用,但是由于总的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创作原则的单调,所以它的艺术成就不高。
样板戏和样板戏电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戏剧与影视学考研参考书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研究方向:01、电影理论与美学02、中国电影史03、当代中国电影04、外国电影研究05、电影档案06、影视创作及理论07、电影产业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初试:1、思想政治理论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4、中外电影史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文艺理论: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影理论: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2、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8、当代电影(期刊)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外电影史: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影片分析: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2、荣誉----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复试:1.笔试:影片分析2.面试备注:/note/497559814/1 、复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试科目为影片分析。
中国电影资料馆 电影理论 戏剧与影视学 考研经验 笔记讲义 考研重点、考研参考书笔记 学姐考研笔记梳理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1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重点、考研常考点、考研笔记梳理【育明教育独家提供】第六代电影和影人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及其创作:贾璋柯、张元、王小帅、姜文、路学长、娄烨、陆川、张杨等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
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
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
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
这便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带有买办性质。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2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
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
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
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出版,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
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次出现“导演”专用名词。
1922年陆洁在《影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首先将指挥拍摄影片者称为“导演”。
自此,影剧界有了“导演”这一专用名词。
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专著。
1924年中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专著《影戏学》出版,由徐卓呆译著。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3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
1924年初,留法学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创办昌明电影函授学校。
中国电影资料馆-2015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 笔记

法左翼电影的创作方法书钟书P29现实主义真实性和革命主义文艺倾向性的结合。
表现为两种道路:1、现实主义基础下的写实原则,能不能真实具体的反应三十年代现实是区别新旧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三十年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优秀作品成功之处是通过电影这一艺术手段,生动的把真实显现在银幕上。
夏衍是现实主义道路下走写实风格的典型代表。
《狂流》以写实的笔触,写长江大水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
《春蚕》以近生活流方式记录三十年代农民丰收下反得丰灾得残酷现实。
2、现实主义基础下与浪漫主义结合。
田汉、孙瑜为代表,他们得作品也反映了三十年代社会现实,但是充分利用浪漫主义诗情、激情。
影片:《大路》《风云儿女》等。
2.电影公司的变化(左翼时期电影公司的变化)明星、联华、天一、艺华四家主要,此外,电通影片公司、新华影片公司也是有成就的制片公司。
明星影片公司1932《啼笑因缘》损失;1933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狂流》,沈西苓《女性的呐喊》;1934郑正秋有声片《姊妹花》,10月在当局压力下解除夏衍等人的编剧顾问职务。
公司改组,恢复编剧委员会,实行“为时代服务”方针,拍《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抗战爆发后,八一三战火使公司枫林桥制片厂摧毁,明星公司结束历史。
联华影片公司过程:1927年创办华北电影公司,下辖20多家电影院在北方五省;1930年10月,在华北电影公司、黎民伟的民新影片公司基础上又合并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上海影戏公司,成立了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1932年改为联华影业公司。
曾以“复兴国片”旗号引人注目,但抗战爆发后建立8年的联华公司也告终结。
创作方针: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代表作:《古都春梦》《野草闲花》(1930孙瑜),1932-1934年共上映40部影片,全是无声片:卜万苍的《恋爱的义务》《一剪梅》《桃花泣血记》;蔡楚生的《南国之春》以优美热情而为人称道;孙瑜的《小玩意》吴永刚的《神女》。
中国电影资料馆-2015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笔记 中国电影史

三,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创作追求,以艺术的真实展现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弊端。
2,银幕形象丰富典型。
一批优秀电影和电影人。
3,艺术观念的自觉,电影语言的丰富。
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烘托、渲染、音乐的有机构成。
连续叠化、俯仰镜头、段落长镜头等。
细节与人物心理刻划。
三十年代(30年代电影指1932左翼电影兴起到1937年夏;抗战爆发前的五六年的一段空前繁荣中国电影第一个黄金时代,产生一大批优秀之作)左翼电影党的电影小组夏衍、田汉、杨翰笙、郑君里、司徒惠敏《春蚕》《狂流》《大路》《桃李劫》《渔光曲》《三个摩登女性》理论上软性电影《电影艺术》后国民党镇压曲折《风云儿女》左翼电影:1,指1933年到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在上海开展的左翼电影运动及拍摄的一批反帝反封建电影。
2,早在1931年,左翼剧联就提出了电影要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燕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3,1933年,由明星、联华、艺华等公事拍摄的约三十几部电影,都遵循了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表现了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斗争,4,代表作有: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春蚕》,沈西苓的《女性呐喊》,孙瑜的《大路》,吴永刚的《神女》等等。
国防电影:1,指在“国防文学”号召下在1936年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及摄制的电影,旨在发起“一个最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
2,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未能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代表作费穆的《狼山喋血记》,沈西苓的《十字街头》,吴永风的《壮志凌云》,袁牧之的《马路天使》等等。
2015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参考书

蔡楚生:1,最初的电影经常带有浓厚的感伤主义情调,受到左联的善意批评,1933年《都会的早晨》是他的成名作,标志着创作思想的重大转变,1934年《渔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轰动影坛,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抗战期间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为主线,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时代的时代风貌,通过素芬的形象,表现了广大中国人民在抗日期间的艰苦奋斗精神,而张忠良则是由热血青年蜕变腐化分子的典型,影片以不同性格的人物,曲折变化的情节,抒情质朴的风格,反映出当时广大人民尤其是生活在沦陷区的群众的心绪与愿望,把揭露的矛头对准统治当局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名誉为“中国电影发展旅程上的一支指路标”。
2,从30年代到60年代,他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倾诉了人民的心声,他吸取中国古典章加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同时善于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细腻的细节刻画,使他的电影创作显出独特的个性。
好莱坞和苏联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好莱坞早期:输入滑稽喜剧侦探情爱商业电影30年代:作为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商业电影,好莱坞电影有力地影响着中影经验的形成。
因此,越到国的电影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
无论是左翼电影还是其他商业电影中,好莱坞电影中的一套创作方法与经验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片之中,成了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然而,好莱坞电影经验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也是十分复杂的。
它一方面帮助中国电影工作者学习和掌握电影艺术表现手段和技巧,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强化中国电影中久已存在的戏剧化倾向和商业性情趣的作用。
2015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笔记

(四起四落)第一次兴起:l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发展。
内容::《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聚岗红旗》、《上饶集中营》等20部故事片。
还有《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记录片还应该包括私营厂主产的优秀影片.石挥编导并主演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柯灵编、黄佐临导演的影片《腐蚀》,郑君里编导的影片《我们夫妇之间》,陈西禾编导的影片《姐姐妹妹站起来》石挥编导并主演的影片《关连长》等。
特点:建国初期,全团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广大文艺工作者满腔热忱地歌颂工农兵、歌颂新生活,这批作品.题材广泛,内存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真实可信的农兵形象登上并占领银筹,成为新中国电影的主要特征。
工农兵不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而且成为银幕的主角,在新中国的银幕上,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觉醒、反抗、斗争直至胜利的历史真实。
原因:1,首先不能离开当时大的时代背景推推翻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
高涨的革命激情和旺盛的创造精神。
2,党对电影事业的方针政策宽松而正确电影工作的方针和选取电影剧本的标准中央的指示也注意到电影工作者的思想改造问题。
关于电影的题材,中央认为,既应该是有主导的,又应当是多样化的3,三个国营电影制片厂的建立,以及人民的新政权在财力物力上对电影事业的大力支持,提供了组织上、财力上和物力上的保证。
以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标志,解放区来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和电影工作者,和国统区(包括香港)来的进步电影工作者这两支队伍会师。
4,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电影工作领导者,像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袁牧之、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陈波儿等同志,非常大胆放手地培养电影编导人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5,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长期积累的结果。
生活积累。
和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
如成荫、崔嵬艺术积累。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艺术研究中心考研笔记中国电影史

神州影片公司1924年由留法归国的汪熙昌创办,编导人员有陈醉云裘芑香万籁天李萍倩等。
特点:以悲剧见长,风格婉约哀怨;既注重人情世态的写实性再现,又讲究画面形象含蓄的情感表现的主导倾向。
作品:《不堪回首》《难为了妹妹》《不堪回首》》:1925年神州影片公司第一部作品裘芑香导演一名青年贪恋荣华抛下贫家女另娶富家女,最终导致悲惨结局。
影片对社会罪恶有一定的揭露,在情感上有动人的色彩,在摄影、布景处理、字幕说明上都很讲究,特别在以传统艺术处理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方面真切动人。
《花好月圆》》:1925年神州影片公司出品,导演裘芑香子女因婚恋问题产生误会,最后误会消除家人团圆。
民新公司黎民伟由香港迁到上海的影片公司1923年在香港成立,1926迁往上海,初始态度比较严肃,1927也走上拍古装片武侠片歧途,1929黎民伟与另一主要负责人李应生分手后,最后并入联华。
聘请欧阳予倩侯曜作品:《玉洁冰清》《天涯歌女》《西厢记》《木兰从军》《冰清玉洁》》:1926年民新公司出品,欧阳予倩编剧卜万苍导演,民新第一部影片,表现对剥削者的憎恨和对穷苦人的同情,影片结尾表现高利贷者的从善方式显然是理想化的意识体现。
《天涯歌女》》:1927年民新出品,欧阳予倩编导,讲述歌女李凌宵在军阀势力迫害下的恋爱故事,表现不畏压迫、敢于反抗的精神。
欧阳予倩的作品出自于民主主义的立场,有较为突出的现实社会意义。
上海影戏公司但杜宇创办,有“家庭公司”之称,偏爱电影的艺术审美价值,作品常有追求意念性和形式感的唯美倾向。
代表作:《海誓》“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天一”公司及其创作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1925年6月由原大中华影片公司和原百合影片公司合并而成,1930年8月并入联华。
主创:陆洁王元龙(史东山后由上海影戏公司加盟),朱瘦菊任总经理作品:《战功》《小厂主》《同居之爱》《儿孙福》(史东山)特点:欧化。
对西方生活价值观认同;造型设计上中西参杂。
“天一”公司1925年由邵醉翁创办作品:《立地成佛》《女侠李飞飞》《忠孝节义》《梁祝痛史》特点:最为明显表现出注重市场利润和赢利对象的代表;对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的改编;对传统道德和旧伦理的热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瑜:浪漫主义的诗化风格
《小玩意》《大路》《野玫瑰》
蔡楚生:借鉴民族传统叙事艺术的通俗化风格
《渔光曲》《迷途的羔羊》
沈西:长于创造动态语言和场景再造风格
《乡愁》《十字街头》
吴永刚:清新淡雅素描风格
《神女》《浪淘沙》
程步高:细腻质朴的写实风格
《狂流》《春蚕》
费穆:注重创造哲理意象的写意风格
《香雪海》《狼山喋血记》
评价:
(为什么说30年代是中国电影第一次高潮?)
1,电影形态
无声——有声
无声成熟:《神女》
有声兴盛:《马路天使》
第一次和世界接轨
2,表现内容
接触现实生活,取代神怪和娱乐
现实疾苦与激愤,第一次呈现呼应时代神经和民心期盼
艺术创作>商业投机
3,艺术形式
自觉追求创新,吸取世界优长,探索民族化
技巧进步,叙事流畅,造型表意,民族风格呈现
一批思想内容和艺术质量高影片
标志着迈入新时期
4,创作方法
改变单一,
影戏继续发展,内涵增加
多样创作方法,变化色彩,对外来电影吸取
不再是戏剧附庸与茶楼戏院娱乐物
5,整体社会形象
摆脱于世消极消闲,树立影响世道人心的文化角色
摆脱末流被漠视,强化独立位置艺术形象
站在社会改造前沿,呼应时代使命感
※※左翼电影继承民族传统两种倾向
1、影戏传统:蔡楚生继承了郑正秋,又发展了三点。
钟书P39
2、吴永刚民族文化,意境派。
钟书P40
抗战电影(37-45)
特殊阶段
物质基础
创作心态
观影要求
已经不可能成为一种单纯的“艺术”或“娱乐”
结束30年代繁荣局面,导致创作和生产格局改变
发展阶段:
国统区、租界区、沦陷区、抗日根据地四种区域并存一,国统区:两个时期,三家机构
上海撤出、武汉时期、重庆时期
“中制”、“中电”、西北影业公司
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抗日宣传片,正面描写
两大类:新闻记录片和故事片。
20部故事片和100多部记录片
中制:(国统区最大)
武汉时期,三部《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
《八百壮士》(杨翰笙、应云卫)
《热血忠魂》
重庆时期,八部《塞上风云》(应云卫)
《胜利进行曲》(史东山)
《东亚之光》
中电:
武汉时期只有记录片
重庆:《孤城喋血》
《中华儿女》(神西苓)
《长空万里》(孙瑜)
西北影片公司:
阎锡山。
《风雪太行山》《老百姓万岁》
代表影片:
《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第一部正面表现抗战;《八百壮士》阳翰生应云卫
《东亚之光》何非光
《塞上风光》应云卫1940第一部表现各民族团结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