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标准
200亩无性系良种标准化茶园建设

200亩无性系良种标准化茶园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的意义和必需性最近几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停完美,鼓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兼顾城乡经济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全面改革乡村经济构造增加模式、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不停提升土地的利用率等政策。
走一条“三农政策”道路,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和睦,在优胜的乡村政策和党的坚固领导下,城乡经济差距不停减小城市化进度快速地、健康地发展。
经济发展带动其余有关家产的产生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思想觉醒、文化需求等正向更绿色、更深刻、更全面的发展。
茶叶市场需求量快速增大和茶叶质量绿色度要求的提升跟小农家庭生产效率低,市场份额低、小农经济分别性致使的茶叶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之间的矛盾,搅乱市场次序的正常运作的同时没有的确改变把当地资源优势变成社会优势和经济优势,更不可以形成地域间的经济中心竞争力。
而这一发展中的矛盾就是我场进行规模化种值茶叶,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地域特点经济实体的内动力和客观实质。
2008 年以来的经济危机波击的范围之大、时间之久,致使其经济实体间的略形发展,大批公司倒闭,农民工回乡,而就业局势的严重性和农民自己就业技术的劣质性矛盾,推进了部分有知识,有脑筋,懂管理,识经济的创业田户的产生,以此同时所供给了大批便宜的劳动力。
劳动产生财产,这就是我场创立规模种植茶叶基地的主观要素和外在趋动力。
作为在外多年的回乡农民工创业,所居住的木山村:地理地点优胜、有优秀的交通运输条件、便宜的土地价钱、天气种类属亚热带高峰天气等特点特别适合种植优胜龙井长叶茶叶供给了条件,在响应木山村委最近几年以来“果园兴村”大改革下,2009 年 9 月创立成立“宁谷镇木山增云茶场”茶场现有面积 120 亩,计划2011 年扩大种植面积200 亩,按有机茶技术要求平坦土地,施放有机肥料,统一放线、一致品种、一致栽种、高标准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
1 / 4二、项目建设的内容新建了 200 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引进合适我区生长的“龙井长叶”200万株无性系按有机茶生产技术要求平坦土地,施足有机肥料,一致放线、一致品种、一致栽种,高标准建园。
茶树繁育与新茶园建设—茶树无性繁殖(茶树栽培管理课件)

目前我国茶区,茶籽育苗1年左右达到出圃标准。
有的苗木虽未符合出面标准,但当地气候条件和茶树品种都能适应 这种小苗移栽,所以效果也较好。从茶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和生长势 衡量,仍以当年生的大苗移栽好。
茶 韵
茶苗起后,按生长好坏分级, 一般分为两级,分开移栽,使同 块茶园茶苗生长一致。生长不良 和有病虫害的茶苗应及时剔去。 茶苗出圃时间依移栽时间而定尽 量做到缩短出苗至移栽的时间。
苗木出圃与装运
茶苗能否出圃,生产上有基本相同的标准
种苗标准为苗木和种子的质量规格,是国家检测机构对茶树种子和 苗木质量检验及分级的标准,目的是控制不合格种苗的使用和种植, 保证新建茶园的质量。
以下标准为合格: ① 苗高。大叶种不小于 25 cm,中小叶种不小于 20cm。 ② 茎粗。大叶种不小于 2.5 mm,中小叶种不小于 1.8 mm。
修剪具有刺激潜伏 芽萌发和促进新梢旺盛 生长的作用。
茶 韵
由于新梢萌发的迟早、生长速度 快慢的差异,因此,摘除顶芽时,分 批进行。新梢茎部已开始红变的先摘 顶,短小、细嫩的新梢留养一段时间 再摘顶。先打顶的先剪穗,后打顶的 后剪穗。分批打顶,分批剪穗,既有 利于提高穗条的产量和质量,也便于 劳动力的安排。
外运茶苗,途中需 2d 以上的必需包 装。 如长远运输,最好外面再用竹篓或篾 篓等装载。 茶苗运到目的地后,应立即组织劳动 力及时移栽,或将茶苗放置在阴凉处。
茶 韵
覆土的深度以占全株的一半或盖至茶苗根颈部上面4~5 cm 处 为度。茶苗排放的密度,根据苗木的数量、苗体大小和假植的时间 而定,一般5~6株茶苗为一小束即可。在茶苗定植后,常在茶行中 间假植一部分茶苗,以备日后补缺。
采穗母树的培育
扦插繁殖因其效率高,在茶树繁殖中占有重要地位
900亩良种茶苗繁育和茶叶种植基地改建项目实施方案

900亩良种茶苗繁育和茶叶种植基地改建项目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1项目建设背景 (1)1.1.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1)1.1.2国家农业产业政策 (1)1.1.3地区农业产业政策 (2)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2.1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3)1.2.2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3)1.2.3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提升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4)1.2.4有利于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5)1.2.5有利于推动产业链整合,使产业链条链接更加紧密 (5)第二章产品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7)2.1市场分析 (7)2.1.1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7)2.1.2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9)2.1.3市场风险分析 (9)2.2销售方案 (10)第三章建设条件与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1)3.1建设条件 (11)3.1.1项目选址原则和依据 (11)3.1.2建设地址选择、土地类型、来源方式和占地面积 (12)3.1.3土壤、地质、水资源及气象条件 (12)3.1.4产业及上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12)3.1.5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4)3.1.6项目现有基础情况 (16)3.1.7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16)3.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6)3.2.1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 (16)3.2.2企业经营情况 (17)3.2.3带动情况 (18)3.2.4财务状况 (18)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9)4.1建设地点 (19)4.2建设单位 (19)4.3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 (19)4.4技术、设备方案 (20)4.4.1技术方案 (20)4.4.2设备方案 (22)4.5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 (22)4.5.1设施建设 (22)4.5.2设备购置 (26)4.6项目组织与管理 (26)4.6.1项目建设方式 (26)4.6.2 监督方式 (26)4.6.3项目建后管护 (27)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28)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29)6.1总投资估算 (29)6.2资金来源 (29)6.3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 (29)6.4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30)第七章效益分析 (31)7.1经济效益 (31)7.1.1经济效益分析的依据 (31)7.1.2销售收入估算 (31)7.1.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32)7.1.4财务效益分析 (34)7.2社会效益 (35)附录附表:附表1:实施方案编写人员汇总表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2-1:设施投资明细表附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附表2-3科技投资明细表附表3: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4: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附表4-1: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6: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7-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8:现金流量表附图:一、项目区位示意图二、项目规划布局图三、工程设计图1、生产用房、公用通道设计图2、生产道设计图3、主道设计图4、便民桥设计图5、山坪塘设计图6、蓄水池设计图7、抽水泵房设计图附件:一、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二、自筹资金证明三、2014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四、土地流转协议和承包合同第一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1 项目建设背景1.1.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茶树的良种繁育

茶树的良种选育一、良种繁育应注意什么?怎样配置良种园?繁育良种苗分原种与良种两个步骤,实行集中与分散繁育两种方式。
原种由专门原种场生产种苗;良种种苗除委托国营或部分乡村茶场繁殖外,生产单位也可自繁自用。
良种繁育基地应建立"两园一圃",即养穗母本园(或种子园)、良种生产示范园和苗圃。
养穗母本园(或种子园)及苗圃的规模需与扩大良种面积相适应。
"两园一圃"的比例∶无性繁育为50∶1∶2,即发展50亩良种园需配置养穗母本园1亩和苗圃2亩;有性繁育为10∶1∶1,即发展10亩良种园,需配置种子园1亩(采留兼用种子园为3 亩)和苗圃 1 亩。
养穗母本园的插条,每亩单产要求达到1000~2000斤以上。
扦插苗圃每亩产苗要求在10万株以上。
种子园须与其他品种隔离,以利提高茶籽产量和质量。
二、怎样进行茶树单株选育?茶树良种选育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我省气候特点,选种的目标应以抗寒、抗旱为主,同时考虑经济性状。
树势健壮,分枝适中,采摘面大的;发芽早、多、重、壮,育芽力强的;持嫩性强,生育期长的;叶面隆起,富有光泽,呈下垂状,叶片大的;叶色深绿,茸毛多的。
这些品种是做"毛尖"茶的好原料。
发现这些优良单株后,可进行单株有性繁殖;也可进行单株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可根据树势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培育健壮扦插枝。
在单株繁殖过程中,对发根少,长势差的可进行第一次淘汰。
将入选的单株后代与同龄对照品种进行品系比较试验。
在土质、肥力和管理相同的情况下,将产量低、品质差、抗性弱的品系进行第二次淘汰。
根据品系比较试验,将进一步入选的优良品系作大量无性繁殖。
在繁殖中,同时进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品种区域实验和生产实验,对适应范围很小的品种进行第三次淘汰。
适应范围大的品种,经有关部门鉴定命名后,进行繁殖、推广。
三、茶树良种短穗扦插的好处。
短穗扦插是茶树营养繁殖中最好的办法。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好处∶(1)能保持茶树优良品种的持性。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 标准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标准一、良种选育1.基地应具备稳定且适宜的种质资源,能够持续产出优良的林木种子。
2.基地应定期进行种质资源调查和评估,了解种质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确保良种选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基地应制定良种选育计划,明确选育目标、方法和措施,并严格执行。
4.基地应建立健全良种选育档案,记录选育过程、结果和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二、生产能力1.基地应具备相应的土地、设施和设备,能够满足良种生产的需求。
2.基地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规模和品种结构,确保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3.基地应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种植、管理、采收和加工技术,提高良种生产效率和品质。
4.基地应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技术水平1.基地应具备相应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能够为良种选育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基地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手段,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基地应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和完善技术体系,提高技术水平。
4.基地应建立健全技术培训和交流机制,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四、质量保障1.基地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良种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
2.基地应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工作,对良种进行定期抽检和全面检测,确保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基地应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良种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追溯,确保问题可追溯、可处理。
4.基地应加强质量意识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示范推广1.基地应积极开展良种的示范推广工作,将良种推广到适宜的地区和领域。
2.基地应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等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良种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3.基地应建立健全良种的推广服务体系,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等服务,帮助用户更好地应用良种。
4.基地应关注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良种的示范推广工作。
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栽植管理技术

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栽植管理技术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只要科学栽植和管理,成园后亩产值完全可达4000元以上,亩纯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一、栽植技术
1、按照标准茶园建设要求,确定茶园大行距为1.5米,小行距为30公分,
2、开好种植沟:要求种植沟宽和深分别为40公分和30公分,然后按每亩施饼肥150公斤或者生物有机肥100公斤,再盖土10公分厚待栽茶苗。
3、茶苗栽植时,注意大小苗分开栽,要使茶苗根系舒展开,不可把茶苗拢在一起栽,然后填入细土,用小锄头压紧,再分次填入细土并压紧,土填到插穗口,用手提不能带出茶苗为好。
4、茶苗栽植前用黄泥浆沾根,栽后要浇定根水。
二、定型修剪技术
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活棵后立即进行,用小手剪剪除茶苗根颈处20公分以上部分,要注意保留2-3片叶片和下部分枝,15公分以下小苗暂时可以不修剪;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离地面30-40公分即在第一次的剪口上提高15-20公分;第三次定型修剪则是在第二次的剪口上再提高20公分,定型修剪一定要注意保留分枝。
三、栽后一定要注意抗旱保苗,清沟排水,适量追施化肥或沼液。
四、栽后前二年可间作黄豆或绿肥等作物,但间作经济作物不能太密。
茶树良种繁育技术

茶树良种繁育技术茶树良种繁育方式通常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
(1)有性繁殖:是应用茶籽繁殖后代的方式,它的后代称为有性系。
其优点是技术简单,茶籽贮运方便,苗期管理省工,繁殖数量大,后代适应性强,有利于引种驯化。
但繁殖的后代容易产生变异,品种的性状较复杂。
①采种园的建立和管理:建立采种茶园的茶树必须是真实的良种,并且有较高的结实率。
采种园应远离采叶茶园至少0.5公里,如有山坡、林带相隔更好。
采种园最好是丛植,每亩200―300丛,条栽也应放宽栽植距离。
经两次定剪,茶树基本形成骨架后,不再作强度修剪,只进行局部整枝和疏枝,使各层分枝结构匀称。
人工辅助授粉、放养蜜蜂、喷施植物生长素可提高结实率。
旱季须铺草、灌溉,注意防治茶籽象胛对茶果的危害。
②茶籽的采收、贮藏和运输:茶籽成熟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
当茶籽果壳呈棕褐或绿褐色,背缝线微微裂开,种壳呈棕褐或黑褐色,富光泽,种仁饱满,呈乳白色时即可采收,采收过早或失时都会造成损失。
采回的茶果应及时摊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室内,厚度不得超过10厘米。
同时,每天翻拌一、二次。
茶果经一周左右的摊放,大部分茶果开裂,茶籽脱壳而出,筛去果壳,剔除劣质茶籽,即可贮藏或播种。
贮藏茶籽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在干燥室内地上铺一层3-5厘米厚的湿沙,沙上铺茶籽6-10厘米厚,如此一层沙一层茶籽,可铺3-4层,在面上铺一层沙并盖一层干草即可。
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并每隔半月检查一次。
茶籽的包装运输视路途远近而不同,路远宜用竹或木箱包装;路近可用干净的麻袋包装,严防压损、日晒、雨淋。
茶籽运到目的地后,要立即拆去包装,并及时贮藏或播种。
③茶籽育苗:茶籽从采收后至次年三月份以前均可播种。
播种前应将茶籽用清水浸泡3-4昼夜,每天换一次水,沉于水底的茶籽质量较好。
苗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酸性或微酸性的地方,并要深耕,整细耙平。
浅谈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

浅谈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是指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种植,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种植基地。
建设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对于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浅谈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要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
茶树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适宜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可以为茶叶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茶树的健康生长。
在选择种植基地时,要选择海拔适中、气候温和、降水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同时要进行土壤调查和土壤改良,确保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要合理布局和规划。
种植基地的布局要科学合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要根据茶叶的生长习性和水肥要求,科学规划茶树的种植密度和行距,保证茶树之间的空间充足,避免争夺光照和养分。
要科学布局种植基地内的配套设施,如灌溉系统、肥料施用系统和防雨设施等,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要严格执行种植管理规范。
种植基地的管理是保证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种植管理规范,包括茶树的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
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提高茶叶的抗性和品质。
要科学施肥,合理使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避免过度施肥和排放污染物。
要科学管理灌溉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要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
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茶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等,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要积极推广和应用科学种植技术,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
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是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要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合理布局和规划种植基地,严格执行种植管理规范,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茶叶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3.1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Tea tree seedling breeding base / Farm of Well-bred Species Tea (2)3.2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conservation nursery.. 23.3原种母本园Breeder’s Seed Garden (2)3.4良种繁育苗圃Tea tree clonal seedlings breeding nursery (3)3.5茶树引种试验Introduction Experiment of Tea-plant Varieties (3)3.6茶树品种比较试验Comparison Experiment on New Tea-plant Varieties (3)4总则 (3)5基地类型 (5)5.1基地要求 (5)5.2基地规模与品种 (5)6基地选址与用地 (6)6.1基地选址 (6)6.2基地环境 (6)7工艺与技术 (6)7.1工艺流程 (6)7.2关键技术及要求 (7)8项目构成及规模 (10)8.1项目构成 (10)8.2种源培育区 (10)目录第1页8.3种苗培育区 (11)8.4综合管理区 (11)9建设内容 (12)9.1种源培育区建设内容 (12)9.2种苗培育区建设内容 (14)9.3综合管理区建设内容 (15)9.4农机具与仪器设备 (17)9.5其他建设内容 (17)10主要技术及经济指标 (19)10.1投资估算 (19)10.2劳动定员 (25)目录第2页1适用范围本标准是政府投资建设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作为编制、评估、审批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项目规划、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标准,也可作为有关部门评审、批复此类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开展项目监督、检查工作的参考标准。
其他社会投资建设的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茶叶品种示范场等茶叶品种培育、生产项目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凡是注明年份的引用文件,仅所注年份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未注明年份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1、《茶树种苗》(GB 11767)2、《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5019)3、《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 5020)4、《无公害食品茶叶》(NY/T5244)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7、《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1-7)1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正文第1页共25页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01)13、《温室通风降温设计规范》(GB/T18621)1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1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18、《连栋温室建设标准》(NYJ/T60)1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农村防火规范》(GB 50039)3术语和定义3.1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Tea tree seedling breeding base / Farm of Well-bred Species Tea可年繁育茶树良种苗木10-15万株/亩,主要承担区域茶树良种苗木的繁育和供应任务的地区,一般由种源培育区、种苗培育区、综合管理区以及农机具与仪器设备组成。
3.2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conservation nursery用于野生茶树、栽培品种、引进品种、单株和近缘植物等茶树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和鉴定评价的园地。
3.3原种母本园Breeder’s S eed Garden培育生产用种的种源(扦插繁育用的穗条)以满足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自身繁育和周边育苗场(户)的种源需求,并对外进行品种展示的园地。
正文第2页共25页3.4良种繁育苗圃Tea tree clonal seedlings breeding nursery采用传统的短穗扦插育苗技术进行茶树良种种苗繁育的园地。
3.5茶树引种试验Introduction Experiment of Tea-plant Varieties在茶树新品种推广过程中,以当地同龄主栽品种或标准对照种为对照,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新品种在引种地区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逆能力等进行多年重复比较鉴定研究,以确定该品种在引种地区的潜在经济价值和适应性。
3.6茶树品种比较试验Comparison Experiment on New Tea-plant Varieties简称茶树品比试验。
在育种过程中,以同龄的标准品种为对照,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育成的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逆能力等进行多年重复比较鉴定研究,以确定新育成品系的生产应用价值。
4总则4.1为了规范政府投资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项目建设,统一项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正确把握建设水平,科学估算建设投资,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制定本建设标准。
4.2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茶产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推广茶树优良品种,应加快建设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4.3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应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服务茶农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地特色茶树资源,注重引进适宜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努力增加单产,改善茶叶品质,正文第3页共25页促进茶树良种苗木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
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动茶业产业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4.4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应贯彻国家关于茶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并遵循以下总体原则:4.4.1因地制宜,优化品种;4.4.2先进合理,安全适用;4.4.3工艺可靠,方案科学;4.4.4标准生产,规模适度;4.4.5科技先导,推广示范;4.4.6公益为主,良性循环;4.4.7茶农增收,经济发展。
4.5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应做到节约用地、用水、用电、用药、用肥,以及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
各项建设内容和规模标准的确定应围绕基地茶树良种苗木繁育的主要功能,满足生产、管理需要,符合国家、行业相关建设标准。
4.6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可以一次投入一次建成,也可以在原有基地基础上改造完善或分期建设。
改造完善或分期建设时,后续项目应遵循填平补齐的原则确定建设内容,应保证与前期建设内容有机结合,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使整体项目形成更合理和更完善的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功能。
4.7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除执行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定额或指标,应严格执行建筑、结构、供水、供电、正文第4页共25页采暖、通风、消防、安防等专业各类强制性标准。
4.7.1基地生产加工茶叶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标识等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NY/T5244)规定。
4.7.2基地栽培的大叶、中小叶无性系茶树品种穗条和苗木的质量分级指标、检验方法、检测规则、包装和运输等方面要求应符合《茶树种苗》(GB 11767)规定。
4.7.3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生产过程使用农药应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1-7)规定。
5基地类型5.1基地要求5.1.1基地建设规模应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茶叶生产和市场发展需要,以及建设单位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综合确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茶树产业发展规划,相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发展。
5.2基地规模与品种5.2.1基地面积不宜少于500亩,年产良种茶苗不宜少于1500万株,适宜推广、使用的品种宜保持在10 个以上。
(基地面积确定原则写入编制说明中)5.2.2基地主要栽培品种应选择经省级或省级以上品种审定机构审定(鉴定或认定)、优质丰产、市场前景好的良种。
5.2.3引进的原种种苗质量应符合《茶树种苗》(GB 11767)的要求,禁止调入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种苗。
正文第5页共25页6基地选址与用地6.1基地选址6.1.1基地应建设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易于排灌的平地和缓坡丘陵地。
远离公路干线200m以上,与其他作物地块间建有隔离带。
6.1.2茶园应为平地或缓坡,坡度在25°以下,其中坡度15°-25°的茶园需建立等高梯级园地。
6.1.3 年平均温度13°C以上,年活动积温在5000°C以上。
6.1.4 年降水量1000mm以上,生长期间月降水量约100—200mm。
6.2基地环境6.2.1 土壤土层有效深度1m以上,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地力肥沃,通透性良好,具备较好排灌条件。
同一地块,不宜连年用作苗圃。
6.2.2砾岩、页岩、花岗岩、片麻岩和千枚岩风化物所形成的砂壤土或壤土适宜种茶,土壤pH值在4.5~6.5之间。
6.2.3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 502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
7工艺与技术7.1工艺流程7.1.1本标准采用短穗扦插育苗技术作为茶树苗木良种繁育的主要工艺。
各地区可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在露天或设施环境中进行茶树良种苗木生产。
正文第6页共25页7.1.2具有技术创新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学机构建立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可采用国内、外国前沿的工艺技术。
7.2关键技术及要求7.2.1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7.2.1.1种质资源是茶树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开展地方资源的保护与发正文第7页共25页掘是推动茶树良种化的基础性工作。
7.2.1.2鼓励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立一定规模的种质资源保存设施,对本地资源进行保护与研究。
7.2.1.3资源保存圃要求水源条件好,土壤深厚肥沃,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7.2.2引种试验7.2.2.1引种试验是确定适合当地繁育推广品种的关键环节,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应持续开展引种试验,不断筛选适宜本地区推广的茶树良种。
7.2.2.2引种试验用地应土地平整,条件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适合机械化耕作和机修、机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