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教育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在社区中生活》教案

思想品德教育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在社区中生活》教案

《第十三课在社区中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懂得道理,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

2、结合以前单元学习过的权利、义务或责任等概念进行充分讨论,形成正确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社区的类型有哪些?最基本的类型是什么?P962、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是?P993、人们称社区中最有效的防盗系统是?P994、了解社区,为社区做的最好方法之一是?P1035、法律的作用?P60二、揭示目标,板书本节主要内容提纲。

P1081、学会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是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1)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即有权利,也有义务。

(2)参与社区生活必备的素质。

P1092、怎样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矛盾。

3、社区规则(1)社区规则的作用。

(2)如何对待社区规则。

三、学生阅读课本,初步熟悉教材。

四、新授:1、学会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是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师:法律的作用之一是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法、知法、守法。

学会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是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1)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即有权利,也有义务。

师:我们在社区中有什么权利,又有什么义务呢?请看P108阅读材料“曙光小区”活动。

P109(2)参与社区生活必备的素质。

师:很明显,这个事件中的双方都过多的考虑了自身的权利,而忽视了对方的权利。

要参与到社区生活中必须要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

P1082、怎样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矛盾。

师:欧阳杰一家的例子只是一个,在生活中人们之间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那在解决这些因为利益发生冲突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要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看P109中间一段。

3、社区规则。

师:上面说的实际上是个大的原则,社区中要减少矛盾,解决矛盾,重要的是大家都遵守社区规则。

(1)社区规则的作用。

(规范社区成员的行为。

)(2)如何对待社区规则。

思想品德: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案(教科版七年级下).doc

思想品德: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案(教科版七年级下).doc

1、社区的含义?P95A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
社会生活共同体。)
让几个学生试着归纳,其他
2、社区的范围?P95B
学生补充后师再概括。

(农村指村委会辖区,城市指居委会辖区。)
3、社区的类型有哪些?C 最基本的类型是什么?
P96D
(类型: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
难点 感受社区,激发个人的社会公民意识。
教学模式
四环节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法
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3-5 分钟)
再过一段时间,大家又要回到自己家,回到自己所在 学生听、思考。
步 的社区。那什么叫社区,有哪些类型的社区,社区中最主
要的人际关系是什么?大家把课本翻到九十二页,我们来
骤 学习第十二克:我们生活的地方。
2、社区考察的程序?P103J
(组织考察小组,确定考察问题,制定考察计划,实
施考察计划,撰写考察报告和交流考察结果。)
⑴社会考察与研究的方法?P106K
(实地观察法,文章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 学生讨论后举手个别回答
法)
问题。
⑵考察记录包括哪些?P106L
⑶考察报告的内容包括?P107M
一、社区基本常识(P94-103) 1、社区的含义?P95A 2、社区的范围?P95B 3、社区的类型有哪些?C 最基本的类型是什么?P96D 板 4、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是?P99E ⑴人们称不社区中最有效的防盗系统是?P99F 书 ⑵邻里交往中的原则?P100G 5、关心社区,感觉社区是我们的什么表现和标志?P103H 设 二、社区考察 1、了解社区,为社区做的最好方法之一是?P103I 计 2、社区考察的程序?P103J ⑴社会考察与研究的方法?P106K ⑵考察记录包括哪些?P106L ⑶考察报告的内容包括?P107M

品德与生活《我们的社区》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我们的社区》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道德与生活《我们的社区》教课方案课件教课方案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课目的:1、辅助学生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备。

2、让学生在社区生活沟通中,发现、体会社区人员供给的服务,从而激发其热爱社区、敬爱社区工作人员的感情。

3、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为人们供给方便的服务活动。

教材剖析:本课体现的是典型的社区娼妓拟稿,旨在辅助学生指认社区警务室、商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医务室、社区服务中心和早教中心等设备,并指引其找寻、发现社区其余的设备。

经过对设备的找寻,加之自己的社区生活体验,学生能较简单地发现社区为人们供给的服务。

让学生察看课文画面战士的社区生活细节,察看反省自己的双休日生活,让其体悟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从而激发其对社区的热爱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敬爱。

“童心岛”就是让学生以自由诗的形式抒发这样的感情。

学情剖析:学生关于自己所住的社区只有初步认识,大概能够说出社区的名称等,关于商场等常常用到的生活设施较为熟习,对警务室、医务室等较少用到的设备不熟习。

教课方案:一、认识社区。

1、课件出示学生在社区活动的照片,看图说话。

2、谈谈你居住的社区的名称,找找班里哪些小朋友相互之间是街坊。

3、察看课本上各样社区设备的图片,并谈谈这些设备的作用是什么。

4、除了这些设备之外,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设备。

5、用数码相机拍放学校邻近的社区设备图片,请小朋友当当工作人员给其余学生做介绍。

我们的社区(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态度和感情:培育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感情,热爱社区、敬爱社区工作人员。

2、行为和习惯:能爱惜社区的设备,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3、过程和方法:经过社区生活沟通,发现,体味社区人员供给的服务。

4、知识和技术: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备。

活动准备:1、发检查表2、在大人的率领下观光社区,认识社区的一些设备。

教课过程:一、认识自己的社区。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

你知道你居住的社区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固然生活在社区中,但有些可能不知道社区名称,教师可事先经过学生的家庭地址进行认识。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单元 第十二课 我们生活的地方—感受社区(第5课时)教案 教科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单元 第十二课 我们生活的地方—感受社区(第5课时)教案 教科版
全面地理解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找找责任的来源
就上表说说每种责任的产生,对责任进行分类。
分配的任务:由权威的人赋予某人的责任。如:老师布置的作业。
职业的要求:每一份工作都伴随着相应的责任。如:爸爸是一名记者,他要对新闻保持敏感性。
法律规定:法律赋予人们的责任。如:交通法规规定不允许人们闯红灯。
传统习俗:习俗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赋予人们责任。如:出门在外,经常给父母报平安。
教学重、难点
感受社区,关心社区发展。
感受社区,关心社区发展。
教学方法
教授法 小组讨论
教 学 准 备
1、教师准备
ppt
1、学生准备
学检 课前预习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小故事的启示
多媒体展示小故事——闯红灯之后,学生分析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原因以及自己受到的启示 。
帮助学生认识到行为与结果的相互关系,领会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他是多管闲事吗?
学生看短片“他是多管闲事吗”。就短片中小明的做法进行讨论:他是否是在多管闲事;我们该如何学习他的精神;假设我们班中每个同学都能够像小明一样“多管闲事”,我们的班集体将会是怎样的。
关爱集体的具体表现:
① 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 发扬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谁来添砖加瓦
1. 学生观看情境故事“这个班太不好了”。就短片中几个同学的抱怨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他们对造成班级的“不好”负怎样的责任。
2. 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说出自己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一一列出。
3.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每个同学都从自己的角度说说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13课《在社区中生活》教案教科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13课《在社区中生活》教案教科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13课《在社区中⽣活》教案教科版第⼗三课在社区中⽣活导学流程:预学感知→研讨、展⽰、点评、拓展→课堂检测→课堂⼩结【预学感知】1、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重要性?2、社区为什么要制定居民公约或社区规则3、为什么社区成员应尽的义务?4、参与社区服务的⽅式及社区的服务机构有哪些?5、承担责任的好处?作为社区的成员,应怎么做?【研讨、展⽰、点评、拓展】第⼀层次:权利与义务1、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重要性?2、探讨交流:阅读课本第108页的内容,填写课本第109页的权利和职责:展⽰:(1)欧阳杰⼀家的权利是___________?(2)欧阳杰⼀家的义务是___________?(3)⼩区管理部门的权利是____________?(4)⼩区管理部门的义务是___________?不履⾏义务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5)欧阳杰⼀家应该承担的后果是__________?(6)⼩区保安应该承担的后果是____________?(7)⼩区管理部门应该承担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点评:3、探究交流:(课本第109页)你怎么看这件事,理由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规则和⽅法是什么?展⽰:点评:4、社区为什么要制定居民公约或社区规则?第⼆层次:参与和服务1、探讨交流:课本第113页⾯对社区的⽼树将要被砍、居民们⼜漠不关⼼的情形,陈歆怡做了哪些⼯作? 回忆⾃⼰过去对社区事务的态度,谈谈感受。

展⽰:点评:2、参与社区服务的⽅式及社区的服务机构有哪些?3、通过下⾯的探究交流思考承担责任的好处有哪些?作为社区的成员,应怎么做?(1)探究交流 (课本第114页)寻找社区⾥平凡的服务者,寻找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的⼈。

展⽰:①如果没有清洁⼯,;②如果没有⼈卖菜,;③如果没有村⼲部,;④如果没有邮递员,;⑤如果没有保安员,;⑥如果没有社区管理⼈员,;⑦如果没有⽔电维修⼯,,⑧如果没有,,。

思想品德教育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二课 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案

思想品德教育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二课  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案

《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社区的不同类型,了解和关心、感受和关注社区。

养成亲社会行为。

2、体会和谐的生活需要相互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3、了解社区考察的一般步骤,培养初步的社会调查能力。

教学重点:对各种类型社区的认识;感受社区,激发个人的社会公民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社区,激发个人的社会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再过一段时间,大家又要回到自己家,回到自己所在的社区。

那什么叫社区,有哪些类型的社区,社区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什么?大家把课本翻到九十二页,我们来学习第十二克:我们生活的地方。

二、揭示目标:(一)社区基本常识(P94-103)1、社区的含义?P952、社区的范围?P953、社区的类型有哪些?最基本的类型是什么?P964、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是?P99(1)人们称社区中最有效的防盗系统是?P99(2)邻里交往中的原则?P1005、关心社区,感觉社区是我们的什么表现和标志?P103(二)社区考察1、了解社区,为社区做的最好方法之一是?P1032、社区考察的程序?P103(1)社会考察与研究的方法?P106(2)考察记录包括哪些?P106(3)考察报告的内容包括?P107三、学生阅读课本,初步熟悉教材。

四、新授:(一)社区基本常识(P94-103)1、社区的含义?P95(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范围?P95(农村指村委会辖区,城市指居委会辖区。

)3、社区的类型有哪些?最基本的类型是什么?P96(类型: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

最基本类型:农村社区、城市社区。

)4、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是?P99(邻里关系。

)(1)人们称社区中最有效的防盗系统是?P99(邻里的关照。

)(2)邻里交往中的原则?P1005、关心社区,感觉社区是我们的什么表现和标志?P103(二)社区考察1、了解社区,为社区做的最好方法之一是?P103(对社区进行实际的考察和研究。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二课 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考察教案 教科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二课 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考察教案 教科版

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考察课时导学流程:预学感知→研讨、展示、点评、拓展→课堂检测→课堂小结【预学感知】1、我们都希望对自己的社区有进一步的了解,为社区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实现这些愿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对社区进行实际的______________。

2、考察的作用?3、社区考察的程序是怎样的?【研讨、展示、点评、拓展】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美好家园我来建,和谐社会不遥远。

【思考】你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吗?你知道了解社区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它的程序是怎样的呢?展示:点评:第一小层次:分组和选题1、分组:(1)分组的意义:(2)怎样分组:2、选题步骤:第二小层次:方案与实施1、制定与实施社区考察方案的意义2、制定考察方案的内容有哪些?3、实施考察活动,要做好考察记录包括哪些?4、探究交流:你了解的社会考察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展示:点评:第三小层次:分析与交流1、分析与交流的意义是什么?2、撰写考察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哪些?3、交流考察结果方法之一举行报告会,那报告会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展示:点评:【课堂检测】( )1.周末,李海和刘涛打算到本市的北海公园小区考察,以便向市政府的“民生热线”提出建设性建议。

于是,他们就向老师请教考察的程序,下列关于考察程序的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确定考察问题②实施考察计划并撰写考察报告③组织考察小组④制定考察计划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2.李海、刘涛确定好考察的程序步骤后,到底有哪些考察方法可用,他们便上网查询,你认为他们能找到的考察方法有①自我暗示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问卷调查法④行为调节法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小颖在进行社区考察时,制定了详细的考察计划与内容,亲自到社区观察,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她所运用的考察与研究的方法是A.实地观察法 B.访问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文献调查法( )4.交流考察结果的最后是A.举行交流会 B.写出调查报告C.分组发言 D.全班合作完成一个社区发展规划并送交社区管理部门【课堂小结】社区考察教情反思:。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三课《在社区中生活》课件教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三课《在社区中生活》课件教
社区成员应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绿化,共同维护社区的整 洁和美观。同时,要关注环保问题,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04 社区中的问题与解决
社区中的问题
01
02
03
卫生环境问题
社区内存在垃圾乱扔、杂 物乱堆的现象,影响居民 的生活质量。
邻里关系问题
部分居民之间存在矛盾和 纠纷,导致社区氛围紧张。
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制度,提高社区管 理水平,确保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促进居民参与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高居 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 质量。
强化社区服务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生活 需求。
建设和谐社区的意义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社区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和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和谐社区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 稳定。
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
推动社区发展
建设和谐社区能够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 任感,培养他们的社区意识。
和谐社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促 进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06 案例分析
优秀社区案例介绍
社区绿化
居民参与
介绍一个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的 社区,强调其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中 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能。
文化功能
社区是人们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交流, 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02 社区生活的重要性
个人与社区的关系
个人是社区的成员, 社区为个人提供生活、 工作和娱乐的场所。
个人在社区中应当遵 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 范,维护社区的和谐 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们生活的社区》一课育人价值的实践与思考
奉贤区华亭学校钱彩群
一、对课文内容育人价值的思考
1、教学内容蕴涵育人价值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文明社区家家奉献》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不仅关心自己生活的小家,也要关心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各种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关心社区公共事务,形成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利用社区公共资源,提高生活的质量,关爱社区中有困难的人,参与到社区家庭志愿者的队伍中,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区做贡献。

课文内容具有显性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之美,在与同辈群体中不断反思自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思想境界,提升社区意识,从而凸显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价值。

其中第一框《我们生活的社区》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社区感性、粗浅的了解和在社区中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以教学内容为暗线,以安安周六一天的安排为明线。

明暗两条线将教材中难点连接起来,提高学生的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社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在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的同时,提高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这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共同的社区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与学生成长的关系密切。

学会利用社区的设施和管理机构为自己的健康成长的服务,促进学生主动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育人价值。

2、三维目标凸显育人功能
根据课文内容,我在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时,力求凸显学科独有的育人价值。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社区的含义以及社区的构成要素。

这一目标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教育,成为学生的完善人格和学科素养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导入学生身边的人物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尝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社区意识的提高。

这一目标需要教师采取贴近生活的人物,在社区生活中的经历,通过有效的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了解和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并在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区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是凸显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爱我社区,爱我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的社会责任心,以实际行动奉献社区。

这一维度的目标层次较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培养对社区的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和参与感,并进一步上升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这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对教材育人价值的分析
片段一:整节课教学设计
【多媒体出示】安安,女,七年级学生,家住在奉贤区青村社区北塘新村。

周六安安从青村社区去南桥社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上兴趣班。

路上,安安在东方书报亭取阅了一份《奉贤报》,看到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奉贤的人口总数。

安安上好课之后,就到约好的小英家里。

没想到,在小英家里吃好饭。

下水道就堵了。

等小英家的下水道通好之后,安安和小英就去奉贤区图书馆看书。

还没有出小区的门,小英看到了门口就看到:物业关于小区停车的公告。

到了奉贤图书馆安安和小英又参与了首届书香奉贤的系列活动。

教师在设置人物和人物的年龄,一天的安排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同辈群体的设置,学生在心理上更有认同感。

在安安所经历引出教学内容,把社区的含义和构成社区的五要素穿插在其中,学生在对安安一天经历的探究中完成了教学内容。

教师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倾听,积极与同辈群体的讨论。

从而甄别是非,树立正确的、可取的价值观,体现出政治学科育人功能。

片段二处理突发事件
【多媒体出示】
调查项目:
公益设施服务设施其他公共设施
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公共厕所
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小学IC电话亭
社区养老院中学停车场
老年活动室医院垃圾桶
居民健身点银行其他
其他其他
师生共同填表。

教师:IC电话亭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打电话。

教师:IC电话亭用什么打电话呢?IC卡。

你们有IC电话卡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为什么还没有拆除呢?
学生:可以打110的,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就打过的。

全班同学都用手指着那位同学,(看来,全班都知道这件事情)而那个同学也羞愧得低下了头(可能是这位同学因为好奇或玩恶作剧打了110)。

此时,班级舆论导向都把这位用IC电话打110电话的同学,变成了众矢之的。

教师也看到了这位同学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就走在这位同学身边,用手抚摸这他因羞愧而低下的头,教师:老师想,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老师看着这位同学说:曹一清,是吗?
曹一清终于抬起头来了,羞愧得看着老师,点了点头。

教师:首先,老师肯定曹一清同学细致的观察,知道IC卡电话亭的功能。

但是,拨打110、120、119等都是紧急的的情况下拨打的。

否则,真正需要的人却因为公共资源的占用而得不到救助。

我预设的是学生说公益设施、服务设施、其他公共设施之后,教师再追问具体在什么地方,而对于IC电话亭和分类垃圾桶的分类再做1-2句的社会公德心的教育。

我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规范自己的社区生活中的行为,引导学生实际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

没想到当我说到IC电话的用途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知道。

更没有想到的是班级居然有同学因为好奇已经使用IC电话到过110,而且这个学生也是班级里出了名的皮大王,经常是被老师批评的。

当时的舆论导向已经是一边倒了,而曹一清已经意识到错误。

此时,我马上用肢体语言,对曹一清的进行及时的安慰。

又用眼神制止全班的声讨行为。

而后,又用语言帮助全班同学树立正确的使用紧急电话的规范。

引导正确的班级舆论,在教导过程中又充分注意到只是七年级的学生的偶尔一次的犯错,不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是给学生有改正的机会,在班级中也不让学生孤立某个同学,学生同辈群体的教育力量是很大的。

教师给了全班适当的反思时间,也让这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而后,给全班同学一个保证,这个学生是可以改好的。

也给了学生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借鉴,作为一个更好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的台阶,从而更好的体现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片段三情境讨论与课堂调查
【多媒体出示】
到了奉贤图书馆安安和小英看到了首届书香奉贤的系列活动的告知牌,要求广大市民积极参加。

两个人就此事讨论了起来。

讨论:如果你是安安和小英,你们对于首届书香奉贤的活动参与吗?说明理由。

全班讨论。

学生:我不参加,我没有时间。

教师:好像也有点道理。

学生:我会参加的。

这也是奉贤区的一个大活动。

教师:很好。

积极参与。

学生:老师,我已经参加了。

前段时间,我爸爸带我去南桥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就看到了。

我还推荐了《暮光之城》,并写上了推荐的理由。

教师:很好,你具有社区的参与感,具备有一定的社区意识。

什么是共同的社区意识?
学生:就是居民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

教师:现在我们进行社区意识小调查:
1、你经常关注社区的公告栏吗?
2、你有没有观看过“滨海之夏”的广场演出?
3、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你不得不从这个社区搬走,离开时你会感到遗憾吗?
4、你会积极参与社区内举办的活动?
5、你爱护社区绿化吗?
6、你愿意义务打扫居民区卫生吗?
7、你曾积极捐款捐物过?
教师:在回答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很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积极参与社区的事务,有些同学在这方面做得不好。

这些小调查的题目也给同学们提供今后为社区意识培养的范本。

我相信同学们也会做得更好。

教师在预设问题的时候特意设置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提问“是”
与“否”的时候,也是再次对学生社区意识的教育,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反省的过程。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达到育人价值提升。

三、对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
教师通过安安一天的生活,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怀着探究的心来倾听。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断的抛问题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同辈群体的亲身体验说明正确的观点,给予学生主流社会的正确做法的行为导向。

通过学生自我的反思过程,教师的及时点拨,来达成目标。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内容和传递方式的育人功能。

教师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用一个连续的故事串起来。

故事法使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堂的期待也大有提高。

学生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盼着上思想品德课,有效的激活了课堂,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乐趣,感受到课堂带他们的成长,自然也更好的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反思这节课存在没有处理好的地方:教师在讲授社区的含义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出示安安从青村社区到南桥社区的地图。

此时,教师提问:社区的含义。

这个提问有的唐突,学生不知如何来回答,所以直接将书上的知识点念出来。

而这个知识点还是没有让学生充分的理解。

这个知识点的处理是教师在问题设置的时候,先问,站在学校的五楼你看到了什么?除了很多拔地而起的高楼以外还有什么?而后教师归纳。

教师层层递进提问,有利于知识点更好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