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课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想品德课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法律案例分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精神。
本文将以一起真实的法律案例为切入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例背景(案例名称:《小明的校园霸凌事件》)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优秀。
一天,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几名同学围殴,原因是他们觉得小明学习成绩好,但性格软弱,想通过欺负小明来展示自己的“英雄气概”。
这次事件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中的法律问题(1)校园霸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二条,禁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以及教职工、学生实施校园霸凌。
本案中,小明的遭遇属于校园霸凌行为。
(2)故意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小明的遭遇属于故意伤害行为。
2. 案例中的道德问题(1)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本案中,施暴者没有尊重小明的合法权益,侵犯了小明的生命健康权。
(2)友善待人:友善待人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案中,施暴者没有友善待人,反而采取暴力手段对待小明。
3. 案例中的教育启示(1)加强法律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友善待人。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和家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防止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四、思想品德课教学建议1. 结合案例,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案例,向学生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2. 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案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而在其它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案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三个过程:撰写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考核。
一、撰写教学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撰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素材,撰写教学案例并发给学生预习准备,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准备,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
教师在撰写案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案例要能够尽量多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
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受到案例探究所将涉及到的知识的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在撰写案例时首先应将学生所应掌握的概念和原理排列出来,使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当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能力必须要以知识为基础,离开了知识来谈培养能力也是不可想象的。
2.案例要能够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
案例教学法所使用案例的具体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因为在案例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案例的具体内容是否真实可靠,而是案例对教学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当然能将两者统一起来的案例是最好的。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摘要】: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更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是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使之与教学过程紧密相连,师生通过案例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更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作为教师如何掌握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笔者在对案例教学法的多年运用中总结出一些浅薄的观点: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关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学界有不同的提法。
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具体的典型案例为为出发点和主线索,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一),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实行案例教学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获得答案。
(二),它是一种参与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这一中介,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因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三),它是一种民主式教学。
传统的法学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实行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就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就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之,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动力;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强化竞争意识;案例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随着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领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则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强、启发性强、使学生自主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实际事例的引导,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思考和体验。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问题的发生及其背后的价值观、道德观,在思考中去理解,从而更好地接受道德观念的熏陶。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市面上流行的勒索、欺压、抢劫等案例,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损人利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对人类社会影响的重大性,进而让学生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人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提升思维意识。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道德情感及其评价,从而增强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不高,他们更喜欢外界的刺激,而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提供这种刺激。
实际上,案例教学法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从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等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除此之外,通过多样化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一步步地培养起自主思考的能力,逐步发现问题,逐步分析问题,因此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3.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引导,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待道德问题的思想理解和认识以及道德观念的实施情况,反过来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于道德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WE I A A G N L D 0H N
案 — ■ 例● , - -, ●
初 中思 想 品德 课 的案 例 教 学 法 .是 教 师根 据 思 想品 德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力 。 因而 学 生对 案例 教 学的 效果 不太 满 意 。 三 、 例 教 学 的实施 案 1 创 设 和 谐愉 悦 的课 堂互 动 平 台 . 要
学 方 法。 ’
课 堂教 学中, 运用案例教 学法应 注意四点 : 一是要给学 生创造一 个宽松的课 堂环境 , 有利 于学生畅所欲 言 : 二是给 学生提供 自由交谈的渠道 , 做到师 生互 动、 生生互动 , 学会
别人 分析 问题 、 处理 问题 的 方 法 : 是 采 用非 指 导 性 的 方式 三
练、 典型 、 有说服力, 有助于以案说理。 . 4可议性原 则: 事例能
够引起争论, 而且难易适 中。还有新颖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思 想性 原 则等 。
例 中出现 的 问题 并 运 用 所 学 的理 论 知 识 进 行 分 析 ,学 生 能 深 刻理 解 课 文知 识 。而 且 案例 来 源 于活 生 生 的现 实 , 学 生 给
2教 学 方 法单 一 .
家对 此的法律条规等知识 点落 实到位。
3据 “ ” “ ” . 案 析 理
这是案例教 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 。 教师要引导学
由 于传 统 “ 鸭 式” 学 的路 径依 赖 和 教 学 基 础 设施 的 填 教
生尽 快进入案例情境 , 了解、 掌握 案例 中揭 示的有 关事 实、
案 例 教 学在 思 想 品 德课 教 学 中的 重要 作 用 1 养学生的袁 达能力 . 培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学 生 在 一 定 的情 境 的感 染 下 , 艺 术 氛 围 的熏 陶 下 , 榜 样 力 在 在 量 的 感 召下 , 外 在 事物 的触 动下 , 自身 生活 的体 验 中 , 与 在 在 在 同伴 的 交流 中 , 移 默化 地 受 到德 育 教 育 。郑 老 师在 教 学 中真 潜
正 做 到 了 和风 细 雨 , 物 无 声 , 教 学过 程 中处 处 渗 透 着 对 学 润 在 生 的 思 想 品德 教 育 , 时时 体 现 着对 学 生 正面 价 值 的 引导 。 比如 , 在 讲 完 自己 的小 学 、 中学 、 学 经 历 时 , 适 时 地 告诉 学 生 : 大 她 虽 然 老 师也 产 生过 不 公 平 的感 觉 , 纵 观 自己三 十 多年 的 人生 经 但
效 地调 控好 课 堂 教学 节 奏 , 时地 对 学 生 在课 堂 教 学过 程 中 出 及 现 的偏 差 、 误 、 错 不完 善 的观 点 进 行 适 时 、 度 、 效 的 点拔 与 适 有 指 导 。创设 有 效 情景 , 发 学 生思 考 , 高 学 生 的 自学能 力 , 激 提 从 而不 断 地优 化 教 学结 构 , 高 中学 思 想 品德 课 的 实效 性 。 提 二 、 显 德 育 智慧 之 光 。 力 实现 三 维 目标 尽 努 思 想 品德 课 教 学必 须 追 求 “ 育 无 痕 ” 教 育 境 界 , 德 的 即让
成功 与 辉 煌 也 使 这 种 案 例教 学 法 在 各 个 学 科 中 得 到 推 广 。 而 堂 成 功 的 思 想 政 治 课 , 该 富 有 动 感 , 满 活 力 , 究 教 学 应 充 讲 节 奏 的变 化— — 动 静 相 生 、 伏 有 致 ; 究 教 学 角 色 转 换— — 起 讲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优秀10篇)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优秀10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班会策划案例篇一活动目的:1、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修改后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增强自觉性。
培养学生对照规范找差距,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讲文明守规范的好学生。
3、对照规范找差距,让学生切实的按照规范规定的执行,看看哪几条做的比较好,哪几条没有做好,给自己提出建议;活动准备:1、组织学生排练有关规范方面的节目。
2、“规范学生”光荣花若干朵。
活动内容:小品、歌舞、故事、诗朗诵等活动过程:1、以班会仪式组织开展活动。
2、由主持人上场组织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班主任:同学们,我们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
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
”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
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
”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能帮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的几位大学生想想其中的原因吗?(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做什么事情都得讲个规则。
一个公司这样,学校也是如此,《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我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规范的要求。
我们按照去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四二班“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与为前 提的 , 能充 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 另 外 , 分析案例 的过程 中, 在 学生有较 大的
总之 , 案例教学法对改进教师的教学方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能力 、 养成科 学 的态度 无论是让 学生到社会生 活中去搜索整 理案 空 间和较多 的机 会展示 自己 , 民主 、 在 和谐 法 、 严 例还是让学 生参与讨论 、 辩论 , 都存 在着学 的氛围 中进行探 索 ,容易产 生浓厚 的学习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善于利用 、
要增强法律 观念 , 防微杜渐 , 预防 和减少 违
结合 ,把典型案例 与课本相应 内容联 系起
近年来 ,青少年 违法犯罪呈 上升 的趋 来讲解 ,从 而揭示 出隐藏在其 中 的本 质特 征和 内在联系 。 4总结评述 .
法犯 罪。二是许多案例 与青少年 自身 密切 势 , 这一 问题 的形成 , 既有社会 和家庭 的原 相关 。教材 中选 用 了许 多青 少年作为 违法 因 , 与青少年 自身的法律 意识 淡薄密切 也
人们开始探 索新 的教学方法 。这时 , 案例教 学法逐渐进人 到人们的视野 ,引起广大教
师的重视 和关注 。
一
二、 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定着实施效果 的优劣 。因此 , 选用 的案例必
1 . 案例教学法有 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 须典 型 、 真实 、 具体 、 富有时代感 , 案例 每个 都要有 自身 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 2呈现案例 . 案 例的呈现 既可 以在讲 授某个知 识点
出来 ;3 ( )教师生 动形象地 描绘案例 内容 ; (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 ;5 4 ( )通过故 事、 小品等形式表现案例 。呈现案例要力求 准确且 能生动地 反映案例 情节和 司法 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常规月征文】“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
即围绕一定的目标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教育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步骤1、教师、学生准备上课前,教师要多方查找资料,寻找典型案例,把典型案例制成书面材料发给学生,并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
注意这个步骤应该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学生如果准备工作没有作充分的话,会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的效果。
例如:我在学习“我为集体添光”一课时,我选择了这样的一组材料:【案例一】她站在心灵美的珠峰上微笑——刘玲的故事一个15岁的女孩子,不幸患了骨癌,病魔夺去了她的左腿。
但她用顽强的毅力,攀上了心灵美的“珠穆朗玛峰”,站在峰顶向人们招手、微笑……她,就是北京五十五中学生——刘玲。
(一)腿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多么重要啊!然而,一些长着两条健壮的腿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踌躇不前,一些没有腿的人,却在人生的大道上飞奔……刘玲在八岁时,经常感到左腿疼痛,经过医生诊断,她患的是恶性骨癌。
当她知道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时,她伤心极了,常常背着人在暗地里痛哭。
病情越来越严重,刘玲的左腿发生骨质变化,弯曲成150°(正常人是180°),成了残废人。
但她没有倒下,而是用一条病腿支撑着,奇迹般地站起来。
刘玲是个活泼快活的女孩子。
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她兴趣广泛,喜欢唱歌、画画。
在暑假里,刘玲经常去北海公园划船。
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水,望着美丽的白云,她陶醉了。
大自然是这样美,蓝天、白云、高山、大河……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愉快。
刘玲经常这样想,我是不是也能给人们带来愉快,我们的生活不是更加甜蜜和幸福了吗?于是,小小年纪的刘玲给自己立下了这样的座右铭:使周围的人因为有了你而感到幸福。
(二)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灯塔。
刘玲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忍着左腿剧烈的疼痛,坚持上学。
有时疼得实在受不了,就让姐姐用自行车推着送她去学校。
刘玲每天到学校都很早。
她先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一手扶着桌子,一手扫地,等同学们陆续到教室后,教室里已经是亮堂堂的了。
刘玲不能上体育课,每当同学们去上体育课时,她就把每个同学的缸子里都凉上开水,还把教室的地上洒上水。
看到同学们一个个满头大汗地回到教室,大口大口地喝凉开水时,刘玲心里像吃蜜一样甜。
学校组织春游,老师怕刘玲跟不上队,劝她在家好好休息。
刘玲却坚持要去,到了公园后,她让同学们把书包都摘下来,痛痛快快地去玩,而她呢,坐在一旁静静地看守着同学们的书包、衣物……刘玲平时乘公共汽车时,从不要求别人给她让坐。
如果碰到抱小孩的阿姨或老人,她还要让别人坐。
一次,刘玲和妈妈坐车上街。
一个小伙子看见刘玲柱着拐杖,就大声说:“柱拐杖的,上这边来坐!”刘玲冲他笑笑:“你坐吧。
”小伙子看刘玲不坐,就怪声怪气的说:“原来是装的!”刘玲的妈妈想向那个小伙子解释,刘玲对妈妈说:“妈妈,不用说了,让他坐吧!”她就是这样以顽强的毅力,攀登着、攀登着……刘玲明知自己的生命是短暂的,却如饥似渴地寻求知识。
她上课时总是认真听讲,作业写得工工整整。
她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
刘玲很爱读书,她阅读了许多中外名著。
其中,她最喜欢的是《牛虻》。
刘玲从书里汲取了很多营养,使她更加坚定了人生的信念。
刘玲的日记里有这样两段话:“你生活中的一天,就是你传记里的一页,你要注意写好每一页,因为一页写得不好,就会毁坏全书。
”“我不追求自己生命的长短,而追求自己灵魂的纯洁。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明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但她却用自己的一颗善良的心,去温暖周围那些健康的人们……(三)由于病情严重,在刘玲14岁时,医生决定给她截去左腿。
活泼乐观的刘玲,突然变得沉默了。
但当她听说苏联有个叫阿历克塞、密里席叶夫的飞行员,在截去双腿后,又用顽强的毅力飞上了天,她嘴角绽出了笑容。
她想:飞行员没有双腿都可以上天,我只少了一条腿,当然还能上学。
手术后,刘玲尽量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
每当疼得厉害的时候,她就小声唱歌,从不喊叫。
想大小便时,她也总是忍着,等到同房间的病人叫护士时,她才让护士顺便给她带一个便盆来。
一位病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绝望得大喊大叫,哭得枕头都湿透了。
刘玲柱着拐杖走到她的床前、轻柔地对她说:“阿姨,我给你唱支歌吧!”刘玲忍着自己伤口的疼痛,唱起了自己最喜欢的歌,它赛过任何止痛药,那位阿姨不喊了,她流出了感动的眼泪……一位小病友要去做手术了,他很害怕。
刘玲特意送给她一块奶糖说:“把这块糖吃了吧,吃了手术会顺利的。
”看到小弟弟吃了奶糖后不那么害怕了,刘玲笑得特别甜。
无情的癌症使刘玲的体重从100斤降到46斤。
临终前的一段时间,刘玲躺在家里休息。
她时刻惦念着班里的同学们和老师,她多想见见同学们啊!可她又怕同学们来看她,会影响功课,总是劝同学们抓紧学习,少来看她。
刘玲身上的癌细胞扩散到肺部,她的右肺坏死,造成呼吸急促,口干舌燥。
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看到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夜里也睡不好觉,刘玲心里难过极了,她对妈妈说:“妈妈,你去休息吧!你烦我了吗?我实在太难受了,不然不会这样的”。
在去世前的几分钟,刘玲还问妈妈:“同学们都来了吗?”当她知道同学们都来了时,高兴地笑了。
这时,刘玲深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早知道自己得了癌症。
我怕你难受。
所以一直不说,装着不知道。
现在,妈妈,抱抱我吧……”。
年仅15岁的刘玲,在妈妈的怀抱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她,一个被截去左腿的残疾姑娘,用顽强的毅力和无限的爱,终于攀上了心灵美的“珠穆朗玛峰”。
有着健壮身体的同学们,你们能攀上这座无形的高峰吗?(1)刘玲去世后,以她的事迹创作了传记体小说《她在燃烧》、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剧团录制了电视剧《萤火虫》,电视剧中展现了北京55中学生刘玲短暂的一生。
刘玲走了,但她却活在了很多人的心里,这是为什么?(2)“少年贵在立志”,刘玲的志向是什么?说明说你将来要做个什么样的人?(3)对照刘玲的行为找差距:在班集体中,我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今后我想怎样做?【案例二】“水桶效应”“水桶效应”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彼得〃德鲁克(1909—2005)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德鲁克出生在奥地利,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
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
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2002年6月20日,彼得〃德鲁克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1)案例中的水桶指的是什么?组成水桶的长、短板又可指做什么?(2)在班集体中,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3)你认为哪些行为会给班集体抹黑?看到班集体中不好的行为,你会怎么做?2、学生学习,小组讨论上课后,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材料,理解材料,形成感悟,然后每个学生自主发表感言,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越多,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
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生自主发挥的过程,此时我只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
3、走进生活、实践体验(1)当同学生病了,你会。
(2)当同学向你主动请教问题时,你会。
(3)当被同学误解时,你会。
(4)当为灾区捐款时,你会。
(5)当你发现班集体的卫生不干净时,你会。
我列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合作把每个问题以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来。
思品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理,更要让学生落实在行动中。
4、梳理知识,归纳总结在小组讨论并付诸行动之后,我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
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还可让学员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在今后的行动中改正缺点,提升境界,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色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宴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生活形象的小故事,初中阶段的孩子们都喜欢读故事,很多同学在读了“刘玲的故事”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引发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
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学生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不甘落后。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新课标》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是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
教师妥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重在导行,实践的过程就是提升能力的过程,我设计的“走进生活”小栏目,使学生身临其境,明白了在生活中要主动、真诚的与同学交往,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3、提升境界、完善人格"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具体的案例抓住了学生的心,找准了兴奋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剖析案例,既学习了知识,又明白了道理。
这个过程起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慢慢的会培养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逐渐达到"好之"、"乐之"的学习境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