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会考考点复习课件(共116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 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精讲课件(共13张PPT)优品课件

的时候别矫情,花钱的时候别磨叽,生活真的不会因为你哭泣而对你温柔,但你可以通过努力而活的风情万种。没有自制力,你谈什么努力,你嘴里
的努力全都是狗屁,全是空话,你所谓的想成功全部都是异想天开。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
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
赖。伤痛使你更加坚强,眼泪使你更加勇敢,我们都应感谢那些受伤的时光。感谢你的过去,没有它,你无法成为如今这么坚强的人。你不勇敢,没
有人替你坚强。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坚强,直到有一天除了坚强别无选择。有一种坚强叫:把泪咽下,把苦吞下,路要自己走,事要自己做,
告诉自己,摔倒也要爬起,人的一生既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坏!坚强不是特特,而是生存必备的基本素质。身受挫折不沉沦,坚
3.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B
A.1% B.1.5% C.4%
4.④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A
D.3%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5.下列四国中,与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C
A.德国 B.瑞典 C.印度 D.美国
右图是“某4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并完成3~7 题。
建国至改革开放 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影
自然地理因素 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
响
人
口
迁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交通、文教、医疗、婚姻家庭。
移
的
因
素
政治因素
政策、战争
人
口
迁入地
迁
移
对
区
域
发
湘教版必修二 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精讲课件(共13张PPT)优质课件

挥动依旧没有击中。男孩子停下来,检查了球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
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棒的挥球手。接着男孩子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
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作对自己的诅咒,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
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
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自己隐退一下,即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
A 6.上图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
B.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C.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D.失业人口增多问题
C 7.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
•8,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率,用来衡量人口 增长速度 的快慢。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的是____C____(填字母),按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一些_发___展___中_国家或地区已经进入该阶段。 (3)图中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的是___D____阶段(填字母),进入该阶段的国家多为__发___达____国家,缓解该现象的对策有_鼓接___励纳___生移___育民___、__ (4)我国目前处于___D_____阶段(填字母),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复习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古窨子屋每栋四面建有高墙,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是( A)
A.避风
B.排洪
C.采光
D.防盗
4.古商城街巷宽高比值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D)
A.增强光照强度 B.提高通风效果
C.满足交通需求 D.缓解人地矛盾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 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 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 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下面小题。
5.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C)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 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 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
6.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 B.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 C.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 D.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
影响
一、城乡土地利用
1.城镇与乡村 (1)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 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 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2.土地利用类型
农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 地 建设用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的土地 未利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 外的土地
3.城乡用地差异
A.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 B.改善新城区生态环境 C.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 D.提升城市的服务等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位于湖南雪峰山河谷带的洪江古商城,民居独特,每栋古建筑 四面高墙,外围四壁少有窗户,方方正正如同印章,当地人称其 为“窨子屋”(下左图),洪江古城是我国千年古商集散中心,古商 城发展的早期,街巷(右图)宽高比值维持在0.9左右,而较晚时 期缩减为0.4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考点解读(详细)名师课件湘教版必修2

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 代型的过渡阶段。
影响人口增长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地区 差异的主要因素
增长率---政治.经济.文化.生育观念等人为因素为 主
据此回答(1)--(3)题。
(D)
(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例2】 (2007上海)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 发展趋势。
(1)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 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分布特点
分布面积最广;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有背 向发展的趋势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和工业区 附近)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 口
(CBD经济活动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不仅是商业活 动中心也是服务中心)
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不断向城市外围移动;沿主要 交通干线分布
考查方式:
1.选用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强的热点材料或新区规划图、城镇布局图、模式图 为背景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及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比较分析的能力。
【例1】(2008江苏)图8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 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知识点复习

4、自然资源 ①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
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②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
门、东营、克拉玛依等。 ③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④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约翰内斯堡等。 ⑤以木材加工为基础的——伊春等。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点 劳务输出成主流
国际难民数量多 短期流动工人增加,定期移民减少 流向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亚洲向东到北美洲,向南到大洋洲,向西到欧洲。 南美洲向北到北美洲
6、我国人口迁移 ①、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特点:有计划、有组织进行,流量小 流向:由东部向西部及东北地区 ②、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特点:自发性、流 量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流向:由中、西部经济落后区向东部经济发达区
3、武汉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 富,雨热同期。 ②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有长江 内河航运,京广和汉丹铁路穿过,交通发达.③地势低 平,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 定了物质基础。④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⑤. 是湖北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⑥近年来,武汉
第一章知识点
3、人口问题 ⑴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
影响: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 减少。②教育就业压力大,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发展教育, 提高人口素质等。
第一章知识点
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 不同侧重点: ①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 影响:劳动力短缺,兵源奇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 展。 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②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影响: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
新教材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434页)

大战前
国家
亚、美洲
展和殖民扩张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 第二次世界
家定居移民(减少)转 北美、西欧、大洋洲等发 平衡,劳动力供求关 大战后
向外籍劳工(增多) 达国家及西亚石油产区 系的地区差异
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 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跨省界 的人口迁移为国内人口迁移。如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A1 到B2、B2到C1常被称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称为 是人口流动。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 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 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形 高山和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高原 人口较稀疏
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季节更迭鲜明,适宜开展
气温
多种生产活动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
气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 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适中的
候
降水 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 高原、山地地区
12345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相关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现象最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
√B.非洲东部
C.德干高原 D.刚果盆地
解析 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 1 000m左右的地区,应为高原地形,而德干高原 的平均海拔只有 600m左右,非洲东部为热带高原,人口集中分布于高原地区。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章第节湖南课件共张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wùzhì)组成和物质 (wùzhì)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岩石
岩石:岩石圈中体积较大(jiào dà)的固体 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第四页,共23页。
第五页,共23页。
岩浆岩的形成 (xíngchéng)过程
喷出:玄武岩
侵入(qīnrù):花 岗岩
为变质岩。
变质岩
第十八页,共23页。
风、流水、等外力 作用将岩石碎屑物 由高处搬运到低处 沉积
岩浆岩
岩石(yánshí)风 化碎屑
喷出型
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
第十九页,共23页。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xúnhuán)
第二十页,共23页。
读古诗并回答(huídá):
千锤万造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3、在A、C、D三大类岩 石中,可找到化石的是
__________D__
4、图中数字所表示过 程的含义是:
① ___熔__化_______
② __冷__却__、__凝__固__
③ 侵__蚀__、__搬__运__、__沉积
④ _侵__蚀_、__搬__运__、__沉积 ⑤ ___变__质__作__用___
第六页,共23页。
岩浆
1.岩浆岩
岩浆 高压(g侵āoy入ā)(qīnrù)地壳上部或喷出冷地却、凝固岩浆岩 (yánjiāng) 表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第七页源自共23页。沉积岩的形成 (xíngchéng)过程
第八页,共23页。
2.沉积岩
(1)裸露 (luǒlù)岩石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历史人口增长呈“J ”形曲线,特点:工业革命前增长极其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迅速 ● 人口变动主要就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得结果,即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影响人口增长得因素:人口增长模式所处阶段主要特征 原因影响“高—高—低”模式原 始 型 原始社会时期,现存于少数落后生产方式得原始群体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极低得自然增长率 受灾害、战争、疾病得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与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传 统 型 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初期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较低得自然增长率 “高—低—高”模式过 渡 型 产业革命到20世 纪初得发达国家; 20世纪50年代至 今得发展中国家 高出生率、 低出生率、 高自然增长率 社会生产力得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改善,粮食大幅度增产 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增加,就业压力大,产生“城市病” “低—低—低”模式现 代 型20世纪以来得发 达国家与部分发 展中国家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提升生育观念与生育行为发生改变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得提高;国防兵力不足;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 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得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得转变,属于现代型得人口增长模式。
●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差异:1、时间上——20世纪以来就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得时期。
原因就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与改造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与疾病得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得独立与经济得发展等。
2、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希腊、葡萄牙、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 婚姻生育观念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经济基础 战争 自然灾害人口政策上层建筑归根结底:生产力发展水平波兰、奥地利——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就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体系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考点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考点必背
一、三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高 、死亡率______ 高 、自然增长率 1.原始型:出生率______ 低 。 ______ 低 、自然增长率 高 、死亡率______ 2.传统型:出生率______
低。
【答案】AD
考点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点必背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 居住地 在国际或本国范 (1)概念:指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_____ 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国界 并改变 住所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 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 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指在 一国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
移居 的现象 地区向另一个地区________
2.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1)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计
户籍管理 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____________
有计划 、__________ 有组织 地进行。 __________ 改革开放 政策的影响, (2)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受____________ 增大 人口迁移的流量__________ ,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高 。 ______
低 、自然增长率 低 、死亡率______ 3.现代型:出生率______ 低 。 ______
二、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现代 型,以________ 欧洲 和________ 北美洲 1.发达地区:已进入_______ 为代表。
传统 型,还未完成向现代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________
)
C.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名师解读】本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
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差异,人们为改变个人及家庭生活,
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迁移。 【答案】D
(2014 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影响当今世界人口迁 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
B.文化因素
D.宗教因素
【名师解读】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 因素。经济越发展,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就越强。 【答案】C
图 5-2-1 中的 A、B、C 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图中
箭头表示人口流动方向,其中最有可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
图 5-2-1 A.A1→A2 C.C1→C2 B.A1→B1 D.C1→A2
(2014 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图 5-1-2 为甲、乙、丙、 丁四地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各题。
图 5-1-2
(1)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区是( A.甲 A.甲 B.乙 B.乙
) C.丙 ) D.丁 C.丙 D.丁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
【名师解读】(1)此“人口出生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死亡率的统计图”横坐 标表示的是死亡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从图看出,
甲、乙、丙、丁四地区中,丁地的出生率最高;(2)人口自然增
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观察比较可知,丙地区的自然增长率 最低。 【答案】(1)D (2)C
以下呈负相关的是(
)
A.人口死亡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与人口迁移规模、范围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入量
D.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 【名师解读】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方 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大;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的出生率越
C.人口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
D.男女人口数相等
【名师解读】第(1)题,看图可以得知 60 岁以上人口比重
上升,40~60 岁人口比重上升,20~40 岁人口比重上升,0~ 5 岁人口比重下降。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2031 年该地区 少儿人口比重小,老龄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 形。 【答案】(1)A (2)B
真题解读
图5-1-1 为某地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 题。
图 5-1-1
(1)1991 年与 1951 年相比,该地区(
)
A.60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B.40~60 岁人口比重保持不变 C.20~40 岁人口比重下降 D.0~5 岁人口比重上升 (2)2031 年该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是( A.少儿人口比重大 B.老龄人口比重大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土壤 、水和矿产资源等。 气候 、________ 1.自然环境因素:________
经济发展 、交通和通信等。 2.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
战争 和宗教等。 政策 、社会变革、________ 3.社会因素:________
真题解读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 B.国家政策的影响
【名师解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
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构成国际人口迁移的
要素有两个:一是跨越国界;二是改变居所达 1 年之久。图中 A1→B1 、C1→A2 跨越两个地区,最有可能是国际人口迁移。 【答案】BD
考点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考点必背
地理
必修二
目录
人口与城市
专题 5
LOREM IPSU
专题 6 专题 7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Chapter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考纲导航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型的转变。 发展中 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 3.全世界:由于________ 现代 传统 型向_______ 数,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________
型的过渡阶段。
计划生育 工作,目前已基本实 4.中国:由于大力开展____________ 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