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老校区校园环境中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高校老校区户外景观中新与旧的整合

高校老校区户外景观中新与旧的整合

2013年第1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51期No.1.2013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Sum No.151□艺术学、图书馆学高校老校区户外景观中新与旧的整合许艳*(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41)摘要:高校老校区户外景观的改造,对于老校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通过分析高校老校区户外景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景观进行新旧整合设计,着重从建筑、广场、道路、绿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老校区;建筑;广场;道路;绿化;整合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310(2013)01-0150-02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更重要的是在校园里成长。

校园户外景观不仅是学校的形象和标志,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面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变革,如何利用现有基础对老校区户外景观进行改造整合,以适应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模式,这对于老校区在新时代是否具有新的适应能力以及保持老校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高校老校区户外景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老校区往往积累以下几个问题:1、高校的连续扩招,老校区面积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老化或严重不足。

2、老校区空间规划不合理,空间功能混杂;校园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滞后,使得交通拥堵情况严重。

3、老校区历史建筑多数立面陈旧,结构不适应现代教学、办公需求等。

4、老校区户外绿化与活动空间严重不足。

2老校区户外景观新旧整合设计思路老校区户外景观的整合不仅可以缓解我国高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可以实现校园综合环境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并且老校区具有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建筑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力,对学生认识历史、延续校园文化精髓,起着一般新建校园所不能比拟的作用。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一个大学校园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它的建造是百年大计,其场所精神的营造更要经过岁月的沉淀。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将深刻影响校园发展,包括其场所精神的形成、教学的质量,甚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因此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很多新建的校园中,由于规模巨大,建设速度快,缺乏长远持续发展的考虑,因此影响了使用者的感受和使用需求。

本文对已建成及改造的、正在进行建设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归类、分析,并从规划、建筑、景观三方面提出校园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要求。

一、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模式——整体考虑、层次丰富大学园区的主体空间框架是在老校园的架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了常见的串联式、组团式和均质式三种布局形式外,更多的是综合几种结构形式并依据用地特点而设计。

新的校园生活已走向多元化、现代化,综合、灵活的布局形式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归纳起来,大学校园主要还有开敞式布局、集约式布局及综合式布局三种。

开敞式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较为自由,并不形成强烈的围合形态,多与地形良好结合,形成自然的空间关系。

但由于缺乏建筑对空间领域的控制,容易造成尺度的不适。

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就是一个开敞式布局,虽然其中有图书馆及主体教学楼形成校园主轴,但外部空间尺度巨大,仍无法围合与限定空间,应注意空间节奏的控制,以多种手段强化。

集约式布局多在小而精的学校建设中出现。

它以建筑为主,强调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一般来说外部空间比例较小。

在我国香港这个人多地少的城市,集约式布局的校园最为常见。

香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理工学院都是这类实例。

广州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分校区、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也属于集约式的布局,特别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园里,除了必需的体育与活动场地,校园就是建筑,建筑也就是校园。

进入建筑也就是进入了校园,重点开发了中央教学楼的内部空间,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设计出了动人的空间艺术形象。

综合式布局的校园多数应用于大型的综合型新建校园。

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

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

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调整以九龙湖校区为我校21世纪发展的主校区作为基点,逐渐将所有的人才培养功能和办学主体集中在九龙湖校区,彻底解决目前一校多区给学校发展和管理带来的问题。

由于九龙湖校区建设周期较长,调整将分阶段进行,在过渡阶段将现有的“一校五区”调整为“一校四区”,即九龙湖校区、四牌楼校区、丁家桥校区、浦口校区,以形成集聚效应,提高办学效益。

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主体、党政管理中枢及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全部迁往九龙湖主校区。

1、九龙湖校区:〔1〕功能定位东南大学主校区。

是学校21世纪发展建设的主要区域,东大新百年形象的标志,展示学校形象和对外开放合作的窗口;学校行政管理中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基地、留学生培养基地、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2〕调整的基本设想九龙湖校区建设是我校本世纪头十年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新的百年辉煌的奠基之举,是布局调整的关键环节。

新区建设规模大、投资力度强、质量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调整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既要坚定不移地围绕学校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又要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①一期调整安排时间安排为2003-2005年,2005年8月一期工程建成,入驻九龙湖校区的单位和部门为:l 学校党政机关的大部和部分院系机关的主体搬到九龙湖主校区;l 学校直属单位和教学、实验等教学辅助部门、后勤服务部门根据需要将主体大部搬入九龙湖主校区;l 除建筑系、医学院等少部分院系外,绝大部分一至三年级本科生教育全部搬到九龙湖校区;l 部分院系的四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搬至九龙湖校区;l 为本科教育服务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部分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专业实验室搬迁至九龙湖校区。

②二、三期调整安排时间安排为2005-2015年,二、三期工程建成,基本完成校区归并和功能调整:l 全部的全日制本科教育集中在九龙湖校区,其他校区不再承担本科教育功能;l 除少数专业学位等特殊情况,研究生教育基本上在九龙湖校区完成;l 大部分科研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入驻九龙湖校区。

东南大学训练周,南方某城市开放住区详细规划设计

东南大学训练周,南方某城市开放住区详细规划设计

东南大学训练周,南方某城市开放住区详细规划设计一、场地概况该用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基地南北长约500 m,东西长约230 m,北临306省道,西临2号路(东环路的延伸线),占地约二、规划设计要求(1)尊重用地环境,充分利用现有交通与基地条件。

(2)根据用地合理组织小区内部交通和空间布局。

(3)配置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的住区环境和景观。

三、规划内容(1)小区住宅以多层、小高层为主,其比例自定。

(2)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90 000 m2,其中住宅170 000 m2,商业10 000 m2,面积可以上下浮动8%。

(3)小区内主要配套公建为九班幼儿园面积2 500 m2,会所2 500 m2,垃圾收集站(面积自定)。

(4)小区内机动车停车位按总数的50%考虑,其中地面停车不超过10%。

(5)小区技术经济指标要求: 容积率控制在1.3~1.6,绿化率不低于50%。

四、设计成果(1)小区规划总平面图1︰1000,标明主要公建及设施名称,标明各类建筑层数。

(2)概念设计与构思分析图(比例和数量自定)。

(3)局部空间形成三维表现图或鸟瞰图。

(4)设计说明(100~200字)。

五、设计时间3小时。

试题分析:小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由此可知规划的建筑要遵循南方的地理、气候、人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考虑。

基地北临省道,车流量大,不适合开设小区主要的人行、车行出入口,基地西临城市生活道路,而且临街面长,适合开设次要的人行、车行出入口。

基地东、南临老住宅区,规划中要考虑与老住宅区的日照、视觉、卫生等居住条件的关系。

本基地南北长约500 m,东西长的230 m,对于幼儿园、会所、垃圾收集站等配套建筑的选址要遵循服务半径的要求,还要考虑建筑的动静分区、洁污分区。

由于题目还要求容积率控制在1.3~1.6,住宅以多层、小高层为主,所以还需要考虑建筑的高低层次分区。

规划中商业面积要达到10 000 m2,可以考虑沿街商业与局部集中商业的结合。

开放式教学理念下教学楼的竖向空间优化——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南楼为例

开放式教学理念下教学楼的竖向空间优化——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南楼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26-05 收稿日期 2023-08-03摘 要 在社会科技进步、社会关系变革的同时,高校教学模式也正在快速转型,空间逐步从静止到流动、从封闭到开放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新校区建设大潮中的既有高校建筑作为20世纪的产物,符合传统的教学需求,但其各自分立和封闭的空间,已无法适应现代开放式教学的模式。

教学空间如何满足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空间的适应性、兼容性设计,这正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该文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南楼为例,在充分利用东南楼传统屋架构造层的基础上,实现对三层和屋架层的竖向空间优化研究。

同时,围绕医学院的教学功能特点,探索特定学科教学空间设计对促进信息交互、激发创新科研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教学模式转型 既有高校建筑 开放式教学 屋架构造层 竖向空间优化 信息交互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hange of social re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mode of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undergoing a rapi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pace is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static to mobile and from closed to open. In this context, the existing college buildings in the new college campus construction wave of the 1950s, as a product of the last century, mee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needs, but their respective discrete and closed spaces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modern open teaching mode. How the teaching space can meet the diversifi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realize the adaptability and compatibility design of space is exactly the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Taking the southeast building of Nanjing University Gulou Campus as an example we realize the vertical space optimization research on the third floors and the roofing layer based on making full use of the traditional roofing structure layer of the southeast building. At the same time, centering on the teaching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al school, we explore the role of discipline-specific teaching space design in promoting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nd stimulating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ies.Keywords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mode, Existing university building, Open teaching, Roof structure layer, Vertical space optimizatio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开放式教学理念下教学楼的竖向空间优化——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南楼为例Vertical Spac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Buildings Under the Concept of Op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aking Southeast Building of Nanjing University Gulou Campus as an Example朱秋燕 | Zhu Qiuyan 梁钟琪 | Liang Zhongqi 沈 洁 | Shen Jie 冷 天 | Leng Tian1 简述南京大学前身为国立中央大学,是20世纪初在国内首批开展现代学术研究的高等院校,建立科学研究实验室,崇尚学术自由,推行大学自治,走在教学模式改革更新的前列。

南京三所典型高校新老校区景观格局与绿地空间布局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京三所典型高校新老校区景观格局与绿地空间布局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京三所典型高校新老校区景观格局与绿地空间布局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城市的现代化与绿色化已然成为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目标。

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高校校园的绿化空间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美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南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大学城市。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多以老校区中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为代表,而新校区则具有新时期的特色,如南京邮电大学秦淮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校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等。

本研究选取南京三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的新老校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既有和新生态条件下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通过比较,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为城市高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1.研究内容(1)新老校区的概况和历史演变(2)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和特点(3)比较新老校区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异同及其成因(4)分析新生态条件下高校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2.研究方案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实地踏勘、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新老校区的历史资料、空间布局图、校园地图和现场调研数据,对比研究其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差异和共同点,分析其成因和发展趋势,提出城市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三、预期研究成果(1)深入掌握南京高校新老校区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2)对比分析新老校区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异同及其成因(3)研究新生态条件下高校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4)提出城市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四、论文框架和进度安排(1)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2)第二章: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3)第三章:南京高校新老校区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4)第四章:新老校区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比较及成因分析(5)第五章:新生态条件下高校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6)第六章:城市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7)第七章:结论与展望(8)进度安排①第一、二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②第三、四周:进行实地考察,构建数据平台,分析数据③第五、六周:书写论文的第一、二章部分并进行修改,完善实验结果④第七、八周:书写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并进行修改⑤第九、十周:书写论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并进行修改⑥第十一、十二周:整合论文,完善细节,进行修改以上为本研究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的演变——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

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的演变——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

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的演变——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
方宇;吴晓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本文遵循南京历史性校园成长的历史轨迹,对校园空间结构演化动因进行
探索,试图通过研究校园空间格局演化的内在规律,为将来校园的更新优化提供有效
参考.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方宇;吴晓
【作者单位】南京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南京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
规划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校新老校区校园规划设计差异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和随园校区为例 [J], 马琳;陆玉麒;于斌;张晓鸿
2.文化消费驱动的高校周边地区商业绅士化研究——以南京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 [J], 孙洁;朱喜钢;宋伟轩;马国强
3.历史性校园的价值及其保护——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 [J], 阳建强
4.高校老校区校园文化景观研究——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为例 [J], 房元民
5.基于文化环境建构的校园雕塑建设研究——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 [J], 孙静;谢泉;吴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塑校园角落空间——以东南大学新旧校区两处角落空间改造为例

重塑校园角落空间——以东南大学新旧校区两处角落空间改造为例

李竹 杨梓轩 LI Zhu, YANG Zixuan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在校园恢弘的叙事尺度之外,高校师生对人性化尺度 的空间需求日益增长。恢弘之外是日常,而日常往往 存在于那些被我们忽视的角落里。通过新老校区两个 校园角落空间的更新改造,探讨空间本身、空间尺度 和空间价值之间的逻辑。
另一方面,处于社会群体中的人都有渴望交 往的心理,正如扬 • 盖尔所说,“人及其活动总是 吸引着另一些人,这些人就会聚集在周围,寻找最 靠近的位置,新的活动便在进行中的事件附近萌 发了。”就像餐厅里靠窗和位于角落的座椅使用 频率最高,广场靠边角的长椅总是最先被占用一 样,人们既能获得一些私密的领域感,又能观察 到他人的活动,这种看与被看的心理需求正是角落 空间的优势。对于如何在进行空间提升、功能配置 时对此加以利用,我们以东南大学新老校区内两个 角落的空间改造来探讨校园空间价值与人群交往之 间的关系。
3 纪念品商店玻璃外廊日景 4 纪念品商店水泵房原有沿街立面 5 夜幕下纪念品商店成为校园沿街焦点 6 纪念品商店保留的水泵管唤起对场所的记忆 7 纪念品商店格栅细部 8 纪念品商店超白玻璃的釉点退晕效果 9 纪念品商店内景 10 纪念品商店成为师生们的“日常” 11 纪念品商店咖啡角爆棚的人气
的辅房共同界定出校门广场的空间尺度。校门南侧 空间需要开放,文化空间需要展示,这都是封闭建
教学科研活动陆续向新校区的迁移使得老校区 的功能悄然向继续教育基地、产学研基地、各院系 /研究机构驻地、校区派驻机构的办公场所等方面 转变。老校区在产业利用方面,逐渐从管理学校转 向经营学校,从资源消耗转向资源整合。但作为一 所高校的发源地,老校区是数代人用情感建构起来 的,不仅凝聚了学校的历史渊源、办学理念、治学 精神,而且是历届师生的感情与精神寄托,具有重 要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因此,对老校区的再利 用不仅要从物理空间层面去规划,更要从历史和文 化的视角去审视。 1.2 新校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 时代性和历史继承的关系 即为新旧关系问题。特别 是一些古老校园的开放空间设计中 ,新旧关系问题尤为突 出。“一切新的建设都是在原有环境中发生的 ,环境是经历 了很多世纪形成的 ……尊重以往的时间素材 ,并不是说在城 市设计中要求模仿原有的环境 ,而是说尊重原有环境的形 式、色彩、质感 ,以及总的空间特征 [6] 。”东南大学是一所具有 百年历史的老校 ,许多建筑物 ,包括一些树木都在过去的时 间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氛围。在环境改造中 ,要修、要建的 东西很多 ,如六朝园的建设 ,历史可以溯源至明朝皇家花苑 , 也曾是清朝书苑的旧址 。如何使之成为既富有新意又与环 境协调 ,并能准确反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是设计考 虑中的重点。在设计中 ,新景点的布局依然采用原有自然园 林式的布局 ,按照游人流量大小和流量来布置园林小路 ,路 面材料选用山东特产天然青山石 ,其花瓣状的样式暗合了六 朝园梅庵的主题 ,细腻的质感和暗青色较好地烘托了该园幽
[60 ] 王晓俊. 森林风景美的心理物理学评价方法 [ J ]. 世界林业研究 , 1995
(6) : 8 - 15. [61 ] 包战雄. 福建省森林景观质量评价与经营研究 Ⅰ. 春季景观 [ J ]. 林业
勘察设计 , 2004 ( 1) : 16 - 19. [62 ] 包战雄. 福建省森林景观质量评价与经营研究Ⅱ. 夏季和秋季景观
摘要 开放空间是构成校园景观的重要部分 ,多样性的开放空间是贯彻学校环境育人理念的物质载体。通过对东南大学校园改造的实 例 ,探讨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 ,并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开放空间 ;校园环境 ;景观 ;改造 中图分类号 S73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09) 31 - 15528 - 02
图 3 六朝园改造方案 F ig. 3 “L ivchaoyuan”reforma tion schem e
图 4 改造后的六朝园 F ig. 4 “L iuchaoyuan”after reform ing
图 2 景观路及观赏草坪的效果 F ig. 2 Effects of Landscape road and ornam en ta l turf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9, 37 ( 31) : 15528 - 15529, 15545
责任编辑 夏静 责任校对 张士敏
东南大学老校区校园环境中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
林 晓 1, 2 (1.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37; 2. 东南大学后勤管理处 ,江苏南京 210096)
城市规划的理论这样定义开放空间 :以土地、水、大气为 主的非建筑用的空间 ,提供游憩活动、生活环境的保护、步行 者的安全 、以及整顿市容等功能的空间 。具体到校园环境 中 , 开放空间为有各类广场、绿地、专用运动场地等环境元 素 ,包含有道路、小品、路灯、标牌、园林桌椅等诸多要素 ,是 环境设计的重中之重 。 2 校园开放空间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 1 文化主题性原则 校园中开放空间有礼仪的、休闲的、 聚会的、纪念的等等主题 ,而文化性主题应是校园开放空间 设计都必须遵循的主题。校园景观是特殊地点的文化景观 , 文化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学校因文化而生 ,学校又推动 了文化的发展 ”,“大学就是一个文化现象 ,强调校园文化非 但必要 ,而且理所当然 ”[2] 。因此在校园的择址重建 、改建 中 ,寻找失落的校园文化、延续割裂的文脉和进一步体现校 园文化是校园空间规划设计前必须加以考查和分析的内容 。 2. 2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校园 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应以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艺术格调 为指导 ,并严格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建立由规 划、建筑、景观 3个领域合作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模式 ,从 整体上来把握校园景观的特质 。对于老校区的环境改造而 言 ,则是在改造前要有整体的计划和构思重点 ,考虑同已建 成环境的整体协调 。二是校园各开放空间因为不同的功能 有各自的特质 ,但必须遵守同样的主题 ———文化性 ,以此为
[J ]. 林业勘察设计 , 2005 (2) : 27 - 31. [63 ] 李效文 ,贾黎明 ,郝小飞 ,等. 森林景观 SBE评价方法 [ J ]. 中国城市林
业 , 2007, 5 (3) : 33 - 36. [64 ] 章志都 ,徐程扬 ,董建文 ,等. 郁闭度对风景游憩林林下植被及林内景
图 5 礼堂周围绿地的改造效果 F ig. 5 Reform effects of green land around by aud itor ium
东南大学的前半部欧式建筑 ,很大程度上限定了环境的 氛围应是欧式的 ,而原有建筑物前绿地的做法 ,多套用 50年 代苏联模式 ,用低矮的修剪的绿篱将绿地围起来 ,然后在围 起来的绿地里栽种一些树木和花卉 ,较少考虑树种的搭配和 适地适树的原则。修剪的绿篱也阻隔了人们和绿地亲近 ,过 多过密的杂草树木 ,使得空间郁闭度增加 ,在人员密度过大 的校园中会让人感到烦琐和郁闷 。改造后的绿地充分注意 到了这一点 ,采用现代园林造园手法 ,利用大色块和流畅的
观的影响 [J ]. 中国城市林业 , 2008, 6 (2) : 10 - 13. [65 ] 宋力 ,何兴元 ,徐文铎 ,等. 城市森林景观美景度的测定 [ J ]. 生态学杂
志 , 2006, 25 (6) : 621 - 624. [66 ] 王晓俊. 关于风景评价中心理物理学方法局限性的探讨 [ J ]. 自然资
Plann ing and D esign of O pen Space in Cam pus Env ironm en t of Southea st Un iversity L I N X iao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 iangsu 210037) Abstract Op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mpus landscap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Material carriers which can imp lement the edu2 cation idea of school.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the article analysis of the concep t and at2 tributes of open space on campus, as well as the actual p roblem tha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Key words Open2space;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37卷 31期 林晓 东南大学老校区校园环境中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
15529
静含的氛围 ,在外围设置名人雕塑和小型广场以及补充夜 间照明满足人们忆古思今和夜间游玩的要求 (图 3、4) 。
图 1 红色灯笼造型及呼应民国风格门楼的立式照明设计 F ig. 1 Red lan tern style and vertica l lighting design auord ing to
作者简介 林晓 (1971 - ) ,男 ,安徽庐江人 ,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风景园林规划 。
收稿日期 2009207227
线索贯穿设计始终 。“校园不同区域 、不同景点的文化特色 相互关联 ,或者统一于一个大的主题之下 ,或者在立意的某 些方面有相通之处 ,既要避免雷同 ,更要防止冲突 ”[3] 。 2. 3 多元性原则 校园开放空间的多元性是其另 1个显著 的特征。首先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如一块绿地 ,一片可以进 入的丛植的树林 ,一块设计了道路、座椅、宣传栏等小品的广 场等等 ,它可以是开放性的 ,也可以是半封闭的甚至是完全 封闭的。其次表现功能的多样性 ,如提供交谈讨论、安静读 书 、休闲散步 、观看小型演出等等功能的空间 。在开放空间 设计时 ,应给予各个功能空间合理划分 ,并配置各种建筑 ,以 丰富校园环境 。 2. 4 关联性原则 建筑环境的要素可划分为固定因素、非 固定因素 、半固定因素 3个部分 ,这同样适用于开放空间 [4] 。 在开放空间中这些元素中有自然的也有人工的 ;有时效性的 也有永久性的 ;有无机的也有有机的等等。设计时必须注意 这些构成要素的特性 ,考虑它们的关联性和共同作用 ,营造 出整个环境的氛围 。如将任何一个要素提出来单独设计或 割裂与其他要素关系的做法 ,将造成整个环境的不协调。 3 开放空间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 1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在老校区的环境改造中 ,由于历 史的原因 ,其开放空间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质 ,如果 各自设计处理势必造成风格的冲突和环境的不协调。因此 , 必须遵循整体性的原则。以东南大学为例 ,校园环境的改造 涉及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老建筑的翻新 ,道路的整修 ,绿 地、景点的规划设计等问题。经过论证 ,确定了开放空间改 造应该服从东南大学欧式建筑风格的基调 ,融入现代园林特 色 ,反映东南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 ,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对老 建筑物翻新 ,绿地、小品、景点、路牌等进行设计。如在校园 内路牌的设计中 ,样式上采取了古典园林中建筑挂落式处 理 ,尺度适宜 ,色彩的选择和周围建筑环境的氛围也很协调。 大门入口的照明设计也采用了挂落式灯笼 (图 1) 。 3. 2 功能和美观的关系 环境设计要以人为本 ,功能和美 观必须兼备 ,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如果仅仅满足功能而 缺乏美观 ,则仅为适用而非美好的作品 ,但若仅满足美观的 要求 ,而不便利用 ,则成为不具实际意义的大型视觉艺术品 , 前者虽不完美 ,但后者却连实用的功能都舍去了 ”[5] 。然而
M ingGuo style ga te tow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