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HPLC-MS 实验 含思考题
高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实例

结论
试验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用 WatersC18( 4.6 mm ×250 mm,5 μ m) 色谱柱,在无水甲醇和水的流动相梯度洗脱,检 测波长356 nm,流速为0.7 ml/min,柱温30℃ 条件下可以使 锦锈杜鹃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得到很好的分离。在此基础上, 通过与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获得了各成分的 1 级质谱的 准分子质量,2 级质谱的碎片等化学结构信息。结合文献与标 准品的对比,初步鉴定了其中的 5 个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HPLC-MS)
一、概述
色谱:化合物分离 质谱:纯物质结构分析
43 57 29 15 71 85 99 113 142 m/z
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HPLC-MS)
自1957年首次出现GC-MS联用以来, GC-MS 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然而实际分析中,
只有20%左右的样品可以通过GC-MS进行分析,
绝大多数化合物由于具有极性大、低挥发度、高
分子量或不稳定性等特点,不能够采用这一方法
进行分析,但是可以通过HPLC-MS来完成。
LC-MS (离子阱)联用仪器结构示意图
实例分析
液—质联用分析锦绣杜鹃叶黄酮类成分
简介:通过运用液—质联用法的高分辨率质谱能
三、HPLC-MS联用的应用
◇在双酚A,壬基酚及表面活性剂分析中的应用
◇在食品中兽药残留和毒素分析中的应用
◇在食品及饮用水中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天然产物分析或中草药的品质控制
◇化妆品中违禁激素的测定
◇保健食品中违禁药物的检测
化合物1: 色谱峰 1 在 22.3 min 时的1 级质谱给出准分子离 子峰 m/z 463.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H ]-; 2 级质谱给出的主要碎片离子峰 m/z 301.1, 可能是分子离子峰失去1 个半乳糖的槲皮素苷 元碎片的离子峰[( M-H) -162 ]-,且符合金丝桃苷的裂解 规律,并结合文献推断为槲皮素 -3 -O -半乳糖苷,即金丝 桃苷,且与对照品数据一致。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实验报告
实验背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是一种结合了高效液相色
谱(HPLC)和质谱(MS)技术的分析方法。
HPLC用于分离混合
物中的化合物,而质谱用于对这些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使用LC-MS方法分析给定样品中的化合物,并确
定其组成和含量。
实验步骤
1. 样品准备:将给定样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前处理,并将其溶
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2. 校准仪器:使用标准品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LC-MS系统
正常运行,并设定适当的参数。
3. 样品进样:将样品溶液加入进样器中,并设置合适的进样量。
4. HPLC分离:使用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进行HPLC分离,
使样品中的化合物逐一分离。
5. MS检测:将HPLC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仪中进行检测,获取质谱图谱和相关数据。
6. 数据分析:根据质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LC-MS方法,成功分离和鉴定了样品中的多个化合物。
经定量分析,确定了各化合物的含量范围和相对含量比例。
结论
LC-MS方法是一种可靠和高效的分析技术,在化合物分离和
鉴定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对所研究样
品的化学组成和含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
考依据。
延伸研究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LC-MS方法在不同样品和
化合物类别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同时,结合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成像等,可以开展更加全面和深入
的分析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答案 (2)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一、思考题1.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
2.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与气相色谱相比较, 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3.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4.液相色谱有几种类型 5.液-液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6.液-固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7.化学键合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8.离子交换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9.离子对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10.空间排阻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11.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为什么可分为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12.何谓化学键合固定相?它有什么突出的优点?13.何谓化学抑制型离子色谱及非抑制型离子色谱?试述它们的基本原理14.何谓梯度洗提?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之处?15.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技术与气相色谱进样技术有和不同之处?16.以液相色谱进行制备有什么优点?二、选择题1.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B 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C 所有有机化合物D 所有化合物2.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A 柱前压力高B 流速比GC的快C 流动相粘度较大D 柱温低3.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g),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A(g·mL-1),在流动相中浓度为CB(g·mL-1),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 mA/mB B mB/mAC CB/CAD CA/CB。
4.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时,不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_。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答案讲解学习

⾼效液相⾊谱法习题答案讲解学习⾼效液相⾊谱法思考题和习题1.简述⾼效液相⾊谱法和⽓相⾊谱法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均为⾼效、⾼速、⾼选择性的⾊谱⽅法,兼具分离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线检测不同点:分析对象及范围流动相的选择操作条件GC能⽓化、热稳定性好、且沸点较低的样品,占有机物的20%流动相为有限的⼏种“惰性”⽓体,只起运载作⽤,对组分作⽤⼩加温常压操作HPLC溶解后能制成溶液的样品,⾼沸点、⾼分⼦量、难⽓化、离⼦型的稳定或不稳定化合物,占有机物的80%流动相为液体或各种液体的混合。
它除了起运载作⽤外,还可通过溶剂来控制和改进分离。
室温、⾼压下进⾏2.离⼦⾊谱法、反相离⼦对⾊谱法与离⼦抑制⾊谱法的原理及应⽤范围有何区别?离⼦⾊谱法(Ion Chromatography) :⽤离⼦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
以电导检测器为通⽤检测器。
试样组分在分离柱和抑制柱上的反应原理与离⼦交换⾊谱法相同。
离⼦⾊谱法是溶液中阴离⼦分析的最佳⽅法,也可⽤于阳离⼦分析。
反相离⼦对⾊谱法(IPC或PIC) :反相⾊谱中,在极性流动相中加⼊离⼦对试剂,使被测组分与其中的反离⼦形成中性离⼦对,增加k和t R,以改善分离。
适⽤于较强的有机酸、碱。
反相离⼦抑制⾊谱:在反相⾊谱中,通过加⼊缓冲溶液调节流动相pH值,抑制组分解离,增加其k和t R,以达到改善分离的⽬的。
适⽤于极弱酸碱物质(pH=3~7弱酸;pH=7~8弱碱;两性化合物)3.速率理论⽅程式在HPLC中与在GC中有何异同?如何指导HPLC实验条件的选择?解:液相⾊谱中引起⾊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为涡流扩散、流动的流动相传质、滞留的流动相传质以及柱外效应。
在⽓相⾊谱中径向扩散往往⽐较显著,⽽液相⾊谱中径向扩散的影响较弱,往往可以忽略。
另外,在液相⾊谱中还存在⽐较显著的滞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
在⾼效液相⾊谱中,对液液分配⾊谱,V an Deemter⽅程的完整表达形式为由此,HPLC的实验条件应该是:①⼩粒度、均匀的球形化学键合相;②低粘度流动相,流速不宜过快;③柱温适当。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乙二醛,甲基乙二醛

• 一,测定的必要 醛类物质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性。 醛类化合物能 引起广泛的症状和体征,如对皮肤眼睛的直接刺 激作用,使眼睛充血红肿、痰多,引起过敏、头 痛、恶心、呕吐、鼻咽部疾病等。 研究表明醛类化合物尤其是甲醛、乙醛、丙烯醛 具有遗传毒性,活泼的醛基使得它们不需经过代 谢就能攻击亲核基团,能够与DNA共价结合形成 加合物,引起DNA链间交联、DNA断裂等。鉴于 这类物质的危害,我们需要检测评估。本文就大 气颗粒物中的乙二醛甲基乙二醛进行检测,我们 对他们的检测较少,常被人忽略,但同样具有危 害性。
4.HPLC条件: 以乙腈-水(PH2.5-3 ) (75;25 ,V/V ) 为流动 相,流速为1ml/min ; 柱温为35度 ; 检测波长为 440nm;进样量为10微升。 5.MS的检测;待测的物质进入质谱仪。质谱图的顺 序与色谱上的峰对应。由此测定每种物质的浓度。
• 6.数据处理
利用计数机上的软件,将得到的色谱图,质谱图联 合分析。最终检测出大气颗粒物中的乙二醛和甲 基乙二醛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
1.采样:将大量采样器置于采样的位置,以1.11.7/min流量采样8-24h。 2.DNPH溶液的配制;将适量的DNPH 试剂溶于乙 腈溶液,加入2-3滴20%磷酸,配制酸性的0.1g 2-3 20% 0.1g 溶液,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 3.衍生成腙反应;将收集好的试样称重,而后置 于50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DNPH溶液 ,用 5%的磷酸调节 PH至1.5 ,置于70度 恒温水浴 150min。反应结束后过滤,弃除滤渣,保留滤液。
二,方原理
• 利用液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质谱的快速定性分析。 快速准确的检出大气颗粒物中的乙二醛和甲基乙 二醛。具体如下;醛酮化合物中的羰基可与苯肼 中的氨基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生成醛腙或酮腙产 物 腙的分子结构中均存在较大的 共轭体系,在紫 外可见光光区有特征吸收 。乙二醛与 反应生成乙 二醛单腙和乙二醛二腙,甲基乙二醛生成甲基乙 二醛单腙和甲基乙二醛二腙。而后,进入质谱进 行快速的定性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思考题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思考题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思考题:1. 实验目的是什么?
实验中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有哪些优势?2. 实验中选
择的色谱柱和流动相有何特点?为什么选择这些条件?3.
实验中使用的样品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样品进行分析?
4. 实验中使用的检测方法是什么?该方法有哪些优点和局
限性?5. 实验中的结果如何解释?是否符合预期?如果结
果与预期不符,可能出现了哪些问题?6. 实验过程中是否
遇到了任何困难或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7. 实验结果
是否可靠和准确?如果不准确,可能出现了哪些误差来源?
8. 该实验对于解决什么问题或回答什么科学疑问具有重要
意义?9. 该实验还可以进行哪些改进或扩展?如何进一步
提高分析效果和准确性?10. 你对该实验的整体体会和收
获是什么?是否有任何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或想法?以上思
考题旨在引导读者对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进行深入思考
和分析,以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和科学性。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分析手段,其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与定量能力,为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HPLCMS技术在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HPLCM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重要性。
接着,将详细阐述该技术在检测食品中特定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剂等的应用案例。
本文还将讨论HPLCM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开发、定量准确性和仪器灵敏度等方面。
文章将展望HPLCMS技术在未来食品安全监测中的潜在发展趋势,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分析方法的效能和适用性。
通过对HPLCMS技术在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的深入探讨,本文期望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食品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共同促进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
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原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一种将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液相色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分离,然后利用质谱技术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检测和分析。
液相色谱分离是基于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差异。
样品溶液通过高压泵进入色谱柱,流动相携带样品通过固定相。
由于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按顺序从色谱柱中流出。
分离后的组分进入质谱仪后,首先被离子化,产生带电的离子。
这些离子通过质量分析器,根据质荷比(mz)进行分离。
检测器检测到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并记录其相对丰度。
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分子质量、结构信息以及相对含量。
LCMS技术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结构分析能力等特点,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分析,如农药、兽药残留、违禁物质和有害添加剂等。
高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实例

一、概述
色谱:化合物分离 质谱:纯物质结构分析
43
29 15
57
71 85 99 113 142
m/z
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HPLC-MS)
自1957年首次出现GC-MS联用以来, GC-MS 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然而实际分析中, 只有20%左右的样品可以通过GC-MS进行分析, 绝大多数化合物由于具有极性大、低挥发度、高 分子量或不稳定性等特点,不能够采用这一方法 进行分析,但是可以通过HPLC-MS来完成。
化合物2: 色谱峰 2 在 23.6 min 时的1 级质谱给出准分子峰 m/z 301.1 可能是分子离子峰失去1 个葡萄糖基的槲皮素苷元 碎片的离子峰[( M - H) -162]-,符合异槲皮苷的裂解规律, 并结合文献推断为槲皮素 -3 -O - 葡萄糖苷,即异槲皮苷, 且与对照品数据一致。
化合物3: 色谱峰 3 在 26.8 min 时的 1 级质谱给出准分子离 子峰 m/z 433.2 [M - H]-; 2 级质谱给出的主要碎片离子峰 m/z 301.0 可能是分子离子峰失去1 个阿拉伯糖基的槲皮素 苷元碎片的离子峰[( M - H) -132]-,符合广寄生苷的裂解 规律,并结合文献推断为槲皮素 -3 -O -阿拉糖苷,即 广寄生苷( 萹蓄苷)。
结论
试验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用 WatersC18( 4.6 mm ×250 mm,5 μ m) 色谱柱,在无水甲醇和水的流动相梯度洗脱,检 测波长356 nm,流速为0.7 ml/min,柱温30℃ 条件下可以使 锦锈杜鹃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得到很好的分离。在此基础上, 通过与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获得了各成分的 1 级质谱的 准分子质量,2 级质谱的碎片等化学结构信息。结合文献与标 准品的对比,初步鉴定了其中的 5 个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各种模式探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C-MS的主要构造和基本原理;
2、学习LC-MS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LC-MS的六种操作模式的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
1、液质基本原理及模式介绍
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将应用范围极广的分离方法——液相色谱法与灵敏、专属、能提供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的质谱法结合起来,必然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
但是,LC是液相分离技术,而MS是在真空条件下工作的方法,因而难以相互匹配。
LC-MS经过了约30年的发展,直至采用了大气压离子化技术(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API)之后,才发展成为可常规应用的重要分离分析方法。
现在,在生物、医药、化工、农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组合化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工作中,LC-MS 已经成为最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质谱仪作为整套仪器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常规分析模式有全扫描模式(Scan)、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
(一)全扫描模式方式(Scan):最常用的扫描方式之一,扫描的质量范围覆盖被测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的质量,得到的是化合物的全谱,可以用来进行谱库检索,一般用于未知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实例:(Q1 = 100-259m/z)
(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ive Ion Monitoring,SIM):不是连续扫描某一质量范围,而是跳跃式地扫描某几个选定的质量,得到的不是化合物的全谱。
主要用于目标化合物检测和复杂混合物中杂质的定量分析。
实例:(Q1 = 259m/z)
本实验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Q1:质量分析器;Q2:碰撞活化室;Q3:
质量分析器),由于多了Q2、Q3的存在,在分析测试的模式上又多了四种选择:
(三)子离子扫描模式(Product Scan):第一个质量分析器固定扫描电压,选择某一质量离子(母离子)进入碰撞室,发生碰撞解离产生碎片离子,第二个质量分析器进行全扫描,得到的所有碎片离子都是由选定的母离子产生的子离子,没有其它的干扰。
主要用于化合物结构分析。
实例:(Q1 = 259m/z;Q3 = 100-259m/z)
(四)母离子扫描模式(Precursor Scan):第一个质量分析器扫描电压选择母离子(如分子离子),进入碰撞室碰裂后,第二个质量分析器固定扫描电压,只选择某一特征离子质量,该特征离子是由所选择的母离子产生的,由此得到所有能产生该子离子的母离子谱。
主要用于同系物的分析。
实例:(Q1 = 100-300m/z;Q3 = 259m/z)
(五)中性丢失扫描模式(Neutral Loss):第一个质量分析器扫描所有离子,所有离子进入碰撞室碎裂后,第二个质量分析器以与第一个质量分析器相差固定质量联动扫描,检测丢失该固定质量中性碎片(如质量数15、18、45)的离子对,得到中性碎片谱。
主要用于中性碎片的分析。
实例:(Q1 = 100-300m/z;Q3 = 82-282m/z)
(六)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第一个质量分析器选择一个(或多个)特征离子,经过碰撞解离,到达第二个质量分析器再进行选择离子检测,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离子才能被检测到,因为是两次选择,比单四极质量分析器的SIM方式选择性、排除干扰能力、专属性更强,信噪比更高。
主要用于定量分析。
实例:(Q1 = 259m/z;Q3 = 138m/z)
2、实验内容简介
邻苯二甲酸酯(简称PAEs)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常被用作塑料的增塑剂,也可用作农药载体。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和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邻苯二甲酸酯不断进入环境,普遍存在于土壤、底泥、大气、水体和生物体等环境样品中,成为环境中无所不在的污染物。
据报道,邻苯二甲酸酯类具有较弱的环境雌激素成分,具有影响生物体内分泌和导致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后代或(亚)种群产生有害效应的环境物质。
由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和动物有种种不良影
响,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我国也正在逐渐重视有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液相系统:Varian Pro Star;
自动进样器:Varian 410自动进样器;
质谱仪:Varian 310 LC-MS/MS三重四极杆质谱仪(ESI离子源);
色谱柱:Varian Inertsil 3 ODS-3(150mm×2mm,3μm)。
2、试剂
甲醇:HPLC色谱纯;
超纯水:Millipore Express超纯水系统制备;
标准溶液:用甲醇配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混合标准溶液(0.1ppm)。
四、实验步骤
1、条件设置
色谱条件:流动相(90%甲醇+10%水);流速(0.2ml/min);扫描时间(7min);
离子源模式:电喷雾电离(ESI),正离子模式;
扫描条件:Detector:1000V;Needle:5000V;Shield:600V;Spray Chamber Temperature:50℃;Nebulizing Gas Pressure:55psi;Drying Gas Pressure:18psi,Drying Gas Temperature (℃):250℃,Capilary Voltage 30(V),Coll.Energy 30(v);
质量分析器:三重四极杆;
进样体积:10ul。
2、实验测定
按实验操作规程完成仪器开机、参数设置及测定。
根据表1中的数据,设置m/z,选择各种扫描模式(全扫描、选择离子扫描、子离子扫描、母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
3、数据处理
表1 待测物质的母离子和主要子离子
DMP DEP DBP
195.1 223.1 279.1 母离子
(m/z)
子离子
163.1 149.1 149.1 (m/z)
(一)全扫描模式方式(Scan):
(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ive Ion Monitoring,SIM):
(五)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4、思考题
1、各扫描模式中m/z分别如何设定?
(一)全扫描模式方式(Scan):100-300m/z;
(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ive Ion Monitoring,SIM):279m/z;(三)子离子扫描模式(Product Scan):Q1=279m/z,Q2=100-279m/z; (四)母离子扫描模式(Precursor Scan):Q1=149-300m/z ,Q2=149m/z;
(五)多反应监测模式(MRM):Q1=279m/z,Q2=149m/z;
2、比较各模式的测定结果,讨论各模式在测定中的作用。
(一)全扫描模式方式(Scan):
扫描的质量范围覆盖被测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的质量,得到的是化合物的全谱,一般用于未知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ive Ion Monitoring,SIM):跳跃式地扫描某几个选定的质量,得到的不是化合物的全谱。
主要用于目标化合物检测和复杂混合物中杂质的定量分析。
(三)子离子扫描模式(Product Scan):
对碰撞解离产生碎片离子,第二个质量分析器进行全扫描,得到的所有碎片离子都是由选定的母离子产生的子离子,没有其它的干扰。
主要用于化合物结构分析。
(四)母离子扫描模式(Precursor Scan):
第一个质量分析器根据某一特征离子质量扫描电压,确定该特征离子是由哪种所选择的母离子产生的,由此得到所有能产生该子离子的母离子谱。
主要用于同系物的分析。
(五)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比其他模式更具有排他性、排除干扰能力、专属性更强,信噪比更高。
主要用于定量分析。
3、结合HPLC等其它色谱分析技术及实验,讨论LC-MS的优势及在社会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答:应用广泛,既能分离物质还能作精确分析,而且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自动化等特点。
但表面活性剂不能进去,不能测无机离子。
可用于食品检测,药物杂质的质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