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画派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文人笔墨,仇英虽是工匠出身,但画风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

所画山四家"的绘画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

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

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

四家"的不同之点,是他们的个人画风不同,各有师承体系。

沈周、文征明比较接近,但也有所区别,沈周的山水远师量源,、巨然,出入于元回家的黄公望与吴镇,兼取法于马、夏,笔墨挺健,气韵浑厚,形成了粗笔写意的新面貌,开创一代水墨浅络山水的独特风格。

特别是他的花卉,继承发展了末末及元代写意花鸟画的传统,笔墨尚朴,风格淡逸,对明代后期水墨写意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文征明在融汇细润文雅,独具一格。

唐寅和仇英都曾师事当时以院派"著称的周臣,吸取两末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诸家之长,运用了元人水墨写意的笔墨,融合变化,形成了劲秀潇洒的风格。

仇英摹古的功力深厚,师法南宋院体",人物山水,多以工笔重色为主,风格浓丽典雅,兼能水墨写意,也具有刚健秀逸之致。

他所画人物仕女,形象优美,线条流畅,形成了明代后期人物仕女画的时代风貌,对明清画坛影响很大。

陈道复是吴门著名的花鸟画家,师事文征明,他的写意花鸟,从元人画法中发展而来,直接受沈周、文征明、唐寅的影响。

诗书画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思想意境,开创了清新隽雅的一派风格。

和后来的徐汩合称为白阳青藤"。

他们的绘画,对后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代后期(嘉靖、万历以后到崇祯),无论山水、人物、花卉各种画科,都有新的变化。

派系纷繁,各有不同的风格.尤其是花卉画有突出成就,主要代表画家是徐渭。

他继陈臼阳之后,笔墨更加纵放,突破成规,大胆创造,纵横挥洒,水墨淋漓,表现了鲜明的个性。

探析吴门画派的形成与影响

探析吴门画派的形成与影响
摘要 :吴 门画派,是人们对 明代 中叶在今 江 苏省 苏州市城 区及 所辖 吴县 市部 分地 区所 出现的 画家群 体的统称 。孕育 着资本 主义 萌 芽,是吴 门画派的经济基础 。 “ 郁郁手文哉 ,吾从 周”是 昊门画派的 文化基础。昊 门画派的形成 为中国绘画注入一股清新与活力。我们 了 解了昊 门画派的特殊性和 重要性 ,究其艺术地位及 其影响,我们必须 着眼 于它在 中国绘 画艺术发展 中的作用来评价。 关键词 :吴 门画派 ;时代背景 ;文化基础 ;风格特征 ;代 表人
更 迭 ,蒙古 族 为了巩 固统 治 ,实行 民族 歧视 政策 ,将 国 民分为 四 等 ,南 方汉 人居 最低 地位 ,打 击 了书画 道 中之人 的世 俗之 心 ,和 朝 廷越 来越 拉开距 离。而 江南 一带特 别 是太 湖沿岸 地 区 ,为书 画 家提 供 了实现 自己 的艺术 理想 的栖 息之 地 。其 次 ,太 湖沿 岸的 苏 州 地 区 一 向本 是 富 饶 之地 ,入 元 以 来 ,北 方 和 桂黔 一 带 战 乱 不 止 ,而这 里还 算 平静 。我 国经 络 中心 由北 向南转移 也 就更 明显 , 这 里本 是文化 发达 地 区 ,又是 江南 风光 美丽所 在 ,很 多画 家从江 南 烟 雨 中吸 取 艺 术 营养 ,这 时 道 教 的全 真 教 在 南方 发 展 很 快 , 道 、佛 和画 家融 合天地 的结缘 ,为 绘画 拓展 了 内涵 境 界 。处于 屈 辱 、哀 怨、 失落和 彷徨 的 画家们 找 到 了心 灵 的归宿 。再次 ,北方 画 派 已经 历几 百年 水 墨苍劲 的 山水 画风格 和 工整妍 丽 的花 鸟画 , 已经走 到 了陈陈相 因,千 人一 面的地 步 ,预 示着绘 画 大变 革的 时 机 已经 来 临。 吴 门画 派 的形 成 为 中 国绘 画 注 入 一 股清 新 与 活 力 ,特 别 是 以沈 周 、文征 明为代表 的 画家表 现 的更 为突 出 。吴 门画派代 表 画 在 长期 的绘 画 中形 成 了 以下的 品格特 点 :1 高度 的文化 修养 。吴 . 门画派 画家 的品格 特 点 ,最 根本 的一 点就 是他 们文 化修 养很 高 , 同 时又 是市 民化 的人 。我 国古代 艺术 家 中文化 修养 高 的人很 多 , 在 元代 画家 中更 是如 此 ,但 极 一 时之 盛 的 莫 过 于吴 门画 家 了 。 2道 、佛 的影 响 ,道教 的全 真教 影 响很大 ,使 道教 逐步 衍化 为吴 . 地世 俗生 活 的一部 分 。我 国封建 时代 的文 人 ,本来 就 既受儒 家 的 “ 学而优 则仕 ”的匡 时济世 思想 影 响, 同时又 受道 家 、佛家 的熏 陶 。入 世 则争 名于 朝 ,出世 则 隐逸 于 野 ,在这 一点 上吴 门画家 似 乎和 以前 的画 家没 什么 两样 ,但 他们 是在研 究 《 》和 旁及其 它 易 玄学 的基 础上 ,因而也 就大 大影 响 了他们 的世 界观 和人 生道路 。 3 身 虽在 野 ,却为 国忧 。吴 门 画派 的代表 画家 ,多数 人文 化修 养 . 很高 且受 道 、佛影 响极 深 。这 样 也就 和我 国封 建社会 的知识分 子 样 ,有 着既 可 以争名 于朝 的一 面 ,也有 着看 破功 名 、隐逸 山林 的心 态 ,而且 这两 者又 是相通 的,前 者固 然可 以光 宗耀祖 ,但 却 必须在 官 海 中沉浮 ,后 者 固然 默默 无 闻 ,但 白有闲适 之趣 ,特 别 是醉心 书 画 的人 ,更是 有如此 的境 界 。吴 门画 派画家 处 于 阉臣 当 道 ,皇帝 昏庸 的情 况下 , 自然 走 上远 离朝 廷道 路 ,但 他们 和 以前 的画家 不 同 ,他 们和 朝廷 并无 根本 矛盾 ,这 也是 元代 士人 对朝 廷 的基本 态度 ,吴 门画家 身虽在 野 ,却 为 国忧 。沈 周 、文征 明等 人 对 待朝 廷和 国计 民生 ,既是远 离他 们 ,又 是十 分关心 他们 的人 , 这 种 影 响 不仅 见 诸 他 们 对 于朝 廷 对 于 生活 的态 度 ,对 于 艺 术 创 作 ,他 们也 是在 这样 的哲 理指 导 下进行 的 。四 、世俗 化 的文人 。 苏 州 当时 已 出现 我 国最早 的 资本主 义 萌芽 ,人们 的思 想 已经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冲 击 ,这 是 以前 画家 所 未经 历 过 的 。在 这 样 的 环境 下 ,传 统 的重义轻 利 的思 想开 始发 生动 摇 ,吴 门画派 画家 生活在 市 民氛 围之 中 ,尽 管 他们 深 受 儒 家 经 典 的熏 陶 , 也难 免 受 到冲 击 ,慢 慢变 得世俗 。吴 门画派 的代 表 画家是 一群 特殊 的人 ,不 完 全 等 同于 以前 时代 的文人 , 自然也 就产 生与 以前 时代 不完全 相 同 的艺术 。 吴 门画 派代 表 画 家 的 这 些特 殊 品格 , 也就 决定 了他 们 特殊 的 美学观 及趋 向特 点 :1 幽 闭而不伤 感 。 由于老 庄哲 学的影 响 , . 中国古代 知识 分明代 中叶在 今江 苏省 苏州 市城 区及 所辖 吴 县市部 分地 区所 出现 的画家群 体的统 称 。 吴 门画 派在 中 国绘画 史上 占有很 重 要地位 ,有 着深 远影 响 。 它 的产生 有着强 烈的 时代背 景、文 化传 统和经 济基础 。 太平 又 多事 的年代 是吴 门画派产 生 的时代 背景 。吴 门画 派 的 孕育期 , 当在 明代前 期 ,在 明代 中期正 式 出现 。从明朝 开 国的休 养 生息政 策 开始 ,在不 长 的时 间里 ,手 工业和 商业 得到 恢复 和发 展 ,这 是 当时吴 门画 派所 处 的大 环境 。可是 苏州这 个小 环境 里 , 盐贩 张 士诚 在苏 北高 邮称 王 ,朱 元璋 也募 兵 征战 ,使 当时苏 州处 于动荡 中 。明朝 毕竟 是我 国封 建社会 的衰落 时期 ,在它 的繁 荣 昌 盛 的时局 中,隐藏 着许 多不 安定 因素 , 是一个 既太 平又 多事 的时 代 。在这 样 的年代 里 ,吴 门画派 的 画家 是不幸 的 ,又是 幸运 的 , 使他 们 断 了功名 之念 ,徜 徉于故 土 的 山水之 间,埋 头于 艺术 创作 之 中,并创 造 出了辉煌 的成 就。 孕育 的 资本主 义萌 芽 ,是吴 门画 派 的经济 基础 。苏 州历 来都 是 我 国的东 南重镇 , 苏州经 济虽 然在 明初 受 到摧残 ,但 开 国 以来 这里 远 离北 方少数 民族 入侵 ,也 没有 川黔 一代 的农 民起 义 ,倭 寇 的骚 乱往 往远 离此 地 ,总 的还是 一个 安定 的环 境 。政府 鼓励 农 民 种桑 植棉 ,加上农 民赋 税 日重 ,农 民涌入 城市 ,我 国最 早 的资本 主义 萌芽 也最 早 在这里 出现 了。素 以手工业 和 工艺 美术 行业 著称 的苏 州 ,繁 荣起来 ,开 始产 生新 兴 的市 民阶层 ,经 济生 活的提 高 改善 ,使 他们 开始 有着 自身 的政 治要 求和 文化要 求 。对 于绘 画的 需要 也 开始增 多 ,市 民用 书画装 点生 活 ,豪商 巨 富要 附庸风雅 ; 书画 鉴赏 收藏 家增 多 ,外地 人也慕 名而 来 ,形成 一 个庞大 的书 画 顾 主群 。于 是 , 当 时十 分 发达 的孕 育 着 资本 主 义 萌 芽 的苏 州 经 济 ,便成 为产 生吴 门画 派艺 术 的温 床 , 同时也使 他 们的 艺术 既有 传统 的文化渊 源 ,又打上 了特 殊的文 化烙 印。 “ 郁郁 手文 哉 ,吾 从周 ”是吴 门 画派 的文化 基础 。 苏州位 于 江南 太湖之 滨 , 山清 水 秀景 色如 画 ,苏州 园林之 胜 ,驰名 天 下, 整个 苏州迷 漫着 如梦 的 仙境 。苏州 的 画家众 多 ,充满着 浓 郁 的文 化色彩 。于是 ,吴 门画 派也就 在这 江南 山水 之秀 ;经 济上 开东 南 诸镇之 光 ,文 化上 又得人 文荟 萃之原 的苏 州出现 了 。 吴 门画派 的形成 , 是一个 不 能简单 回答 的 问题 。如果 要深 刻 而 不仅 仅从 狭义 角度 来看 问题 ,就 必须 追溯 到苏 州更远 的画家 , 这 里 所 谓 吴 门 画派 的 早 期 画家 ,指 南北 朝 至 初 唐 这一 时代 的 画 家 ,这 一 时代是 苏州 绘 画最繁 荣 的时代 ,出现 了许名 人 、名家 , 如 张僧 繇 、张躁 、陆 探微 等都 是苏 州人 ,属 于我 国古代 最有 代表 性 的 画家之 列 ,他们 具有 文人气 质 ,实 为苏 州的 绘画 艺术 开 了先 河 。从 晚唐 到南 宋几 百年 时 问里 ,我 国绘画 有 了高度 发展 ,可 在 这 一 时期恰 恰正 是苏 州绘 画 的衰 落 时期 ,但这 一 时期却 能给 我们 了解后 来吴 门画 派 的成 因,有着 莫 大 的启迪 。隋 唐时期 ,国力 强 盛 ,但 都城 已远 离苏 州 ,在那 时代 ,画 家都 逐京 师而居 ,长 安和 北方 画家 占据一 时之 盛 。吴楚 天低 ,只 有少 数机遇 的文 人才 长途 跋涉 到 长安 报效 朝廷 ,这 时 间,北 方画 派势 头强劲 ,不 能和 苏 州 风 物水 乳交 融 。到 了元代 , “ 文人 画 ”的兴 盛时 期终 于到 了, 吴 门画派 的孕 育 时间也 就开 始 。苏州 的文 化兴 盛 ,也在 降临 ,造成 这样 的形势 有如 下原 因 :首先 ,宋 元易朝 ,并不 同于 以往 的时代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明代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支重要流派,它兴起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明代中叶至清代初期。

该画派以吴门地区为中心,以画家、书法家、诗人和文人为主体,以山水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创作特点。

在中国绘画史上,吴门画派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对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吴门画派的形成和发展吴门画派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明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壮丽,也外祖了实现自与南北画风。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复兴使绘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由于明代南北分治,南画与北画风格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南画风的主要特点是在继承和发展宋代四大家画风的基础上,强调笔墨的灵动和线描的自由,更注重画家个性化的表现。

而吴门画派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吴门画派的发展离不开当时吴地胜景的影响。

吴地山水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偏爱的地方。

在明代中期,地处吴地的画家、书法家和文人纷纷涌现,并形成了画家与书法家双重身份的现象。

这些文人画家们游历吴地名山大川,观赏名胜风光,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的传神再现在了作品中。

吴地的文人们还极大的推动了文学和绘画的结合,诗画合璧成为了吴门画派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明代中期开始,吴门画派逐渐兴起并繁荣起来。

画家们在山水画创作中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技法风格,吸收了宋、元、南北朝以来的绘画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韵味。

吴门画派与当时南方各地的绘画流派相结合,吸纳了南宗画风的一些特点,同时在笔墨、构图、用色等方面又有所突破和发展。

二、吴门画派的艺术特点1.山水自然:吴门画派的画家们尤其重视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他们对吴地的山川风物深有感悟,擅长于以笔墨表现山水的雄浑壮美,遒劲有力。

他们笔下的山水秀丽婉约,民族特色鲜明,墨色相间,极具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

2.情致悠长:吴门画派的作品在表现山水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文人意境,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这些画家们通过细腻入微的笔墨表现,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和思索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得他们的画作更富有情致悠长的气息。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吴门画派是中国画史上的一支重要画派,起源于江南一带,尤其以苏州和杭州一带最为兴盛。

自南宋以来,吴门画派在中国画坛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吴门画派也经历了兴盛和衰落,本文将从历史和艺术角度,对吴门画派的兴衰进行深入探讨。

吴门画派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吴越国。

在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被称为吴派绘画。

吴门画派兴盛于明清时期,尤以文人画家为主要代表。

这些画家在绘画创作中,不仅注重传统绘画技法的继承与创新,还注重与诗文的结合,形成了一种诗画结合的文人绘画风格。

他们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以笔墨悠远,意境深邃的绘画风格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画史上的一大亮点。

吴门画派的兴盛离不开士人文化的影响。

吴门画派的画家多彼时为文人,他们除画外,亦以诗、书、茶等修身养性的方式来陶冶情操。

他们在绘画创作中,常以文学作品或文人墨客的志趣为题材,运用诗文的意境和情感来构图,使作品在形式上更具有意境和情感的张力。

这种绘画方式不仅丰富了绘画表现手法,也使得绘画作品充满了诗意与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吴门画派的画家中以文德昭*、文德昌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他们的作品多以雅俗共赏的形式呈现,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吴门画派的兴盛也离不开地域的独特性。

吴门画派兴盛于江南一带,这个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对画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江南山水秀美,民风淳朴,这里的画家受到了自然风光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江南地区也是中国文人墨客的主要活动地之一,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对吴门画派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吴门画派也经历了衰落。

清朝后期,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和冲击,传统文人画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绘画市场也出现了萧条。

西方绘画艺术的介入和影响,也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影响。

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构图法等新技法和新理念的引入,使得传统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市场和观众。

吴门画派主要特色

吴门画派主要特色

吴门画派主要特色姓名:XXX 2014年XX 月XX 日摘要:元时吴门画派的兴起和它的成就,不仅开拓了明朝绘画的新风,而且给后世乃至至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色,都有巨大的贡献。

其特色鲜明、作品丰富、意蕴深远,都给后世画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吴门画派;形成;特色;影响一、 吴门画派的形成元明朝以来,吴门画派逐渐兴起,随后进人巅峰时代。

元朝,有一位著名画家寓居昆山,朱德润 (1294-1365)。

喜书法,擅诗文,善画山水人物,多作溪山平远、林木清森之景,笔苍墨润,清逸遒劲。

“元四家”之外,另辟蹊径,对世后颇有影响,有存世画迹《秀野轩图》、《林下鸣琴图》,……。

之后,卓有成就的江苏籍画家,有王履(1332-)、王绂(1362-1416),等。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昆山人,以山水为长,初宗马远、夏圭,笔墨苍劲,布置妥帖,然未出马、夏樊篱。

王绂亦作王芾,字孟瑞,号友石,九龙山人、鳌叟,后以字行,无锡人,工画山水,多取法王蒙,风格苍郁;其平远一路则近于倪瓒。

尤善墨竹,得文同、吴镇之遗法,参以己意,笔势纵横,淋漓洒落,被排为“国朝第一”。

所作《燕京八景图》墨色浓重,层次清晰,颇为壮观。

他喜作山水为长卷,如《江山万里图卷》、《江山鱼乐图卷》,等均为后人所推重。

另外,还有吴县籍画家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东原耕者、王时敏《江山雪霁图》鹿冠道人,人称东原先生。

能诗文,尝以卖画为生。

杜擅画山水,远取董源,近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再施以淡墨烘染,设色清淡,风格苍老,开吴门派之先声。

二、 吴门画派的特色拥有阵容强大的吴门画派,其作手如林。

今据资料不完全统汁,历史上至少有七十三人出至吴门画家,占了当时全国将近一半的画家数目。

总而言之,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最大的流派,且最具特色的画派,其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画的人文内涵极为丰富。

吴门四家名词解释

吴门四家名词解释

吴门四家名词解释吴门四家是指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江南吴地的四大画家家族,包括四家分别是松江周派、太湖苏派、江宁傅派和钱塘马派。

吴门四家主要以山水画为主,并在绘画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一、松江周派松江周派是由周文矩创立的画派。

周文矩是一位南宋中期的画家,擅长山水画。

他注重研究自然景物,善于运用笔墨表现山水的自然风貌,尤其擅长描绘枯黄与新绿交替的秋景。

周文矩的画作以构图简洁、墨色鲜明著称,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后来的画家,被誉为"周派"。

二、太湖苏派太湖苏派由苏轼创立,主要流派有三位画家:苏轼、冷葛、杨洵。

其中以苏轼最具代表性。

苏轼是一位文人画家,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

他的画作以充满想象力和诗意的构图著称,以墨色温润、古朴自然、意境深远而闻名。

苏轼提倡"意象化"的艺术追求,注重抓住画作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三、江宁傅派江宁傅派由傅抱石创立,主要流派有三位画家:傅抱石、傅石谷、傅白石。

傅抱石是一位以山水画著称的画家,他的画作以笔墨浓重、造型简洁为主要特点。

他注重借景寄情,通过构图和线条来表现画意。

傅抱石的画作大气磅礴、浑厚深沉,他尤其擅长表现大山大川和奇峰怪石,以及枯木、荒岛等寂寥孤独的景致。

四、钱塘马派钱塘马派由马远创立,主要流派有三位画家:马远、夏圭、郭熙。

马远是一位擅长山水画的画家,他注重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尤其擅长描绘江水流淌和山川的气势。

他的画作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为特点,造型浑圆饱满、气势磅礴。

马远对景物的入微、神彩的表现,以及他的笔墨和构图的技巧,使他成为吴门四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

吴门四家的成就在于他们在山水画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每一位画家都有独特的绘画风格,他们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以及对艺术形式的拓展和创新对后来的绘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的绘画作品广泛流传至今,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吴门画派: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

吴门画派: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

吴门画派: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吴门画派是一支独具特色的画派,被誉为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

这个画派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仅反映了当时艺术家的创作风貌,更体现了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演变。

吴门画派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的扬州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镇。

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吴伟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兼诗人,他在艺术创作中吸收了许多南北画的技法,并且将江南地区的山水风光与人物描写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门画派的创作主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现。

在画的构图上,他们喜欢运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山川河流的起伏,营造出幽深幻境。

而在墨色的运用上,他们喜欢使用重墨、淡墨、飞白等技法,以突出形象的立体感和空灵感。

这些特色的运用使吴门画派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想象力。

吴门画派的艺术创作也受到了社会背景的影响。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选择画画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吴门画派的艺术家们沉浸在自然山水之中,通过写生和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通过墨色的繁简和笔触的虚实,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同时,吴门画派也是一支文人画派,画家们多以文人为题材,创作出形象典雅、情感真挚的作品。

他们通过文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士人文化和自由人格的追求。

这种以文人为主题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吴门画派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和个性化。

吴门画派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扬州地区,他们的艺术成就也获得了当时文化界的广泛认可。

尤其是吴伟业的弟子郑燮,他不仅承袭了吴门画派的传统,还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新思想和新技法,使吴门画派的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传统文化的冲击,吴门画派逐渐走向式微。

近代以来,西方绘画和写实主义的影响逐渐深入中国艺术界,吴门画派的艺术风格逐渐被边缘化。

然而,即便如此,在中国艺术史上,吴门画派仍然堪称独特的艺术珍品,展示了扬州文化与中国画派发展的辉煌历程。

正如吴门画派的艺术家们追求自然和自由一样,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追求,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开拓。

书画成就

书画成就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四人中沈周、文徵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宋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吴门四家艺术成就吴门书画艺术简介吴门书画,源远流长,名家辈出。

刘宋的陆探微、肖梁的张僧繇都擅长人物画,他们的特色与贡献是正式以书法入画。

进入唐宋时代,苏州绘画继续发展,"双管齐下"的张璪是杰出的代表。

元、明、清时期,以山水画为主的文人画极盛。

"明四家"-- 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取得了明代画坛的盟主地位,就此形成了吴门画派,影响到我国明清四百余年的画风。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又分别形成"虞山派"与"娄东派",在全国影响巨大。

解放后,成立了苏州国画院,吴门书画继往开来,更臻繁荣兴旺。

1980年5月29日,苏州成立了吴门画派研究会,由吴木任会长,徐绍青、段东战、孙君良、沈彬职任副会长,谢孝思、张辛稼、沈子丞为顾问,有60余位国画家、国画理论家、国画鉴定家参加。

吴门画派研究会成立以来,对推进苏州传统画艺术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苏州书画家的作品在国内外展览和出版,已产生一定的影响。

吴门四家"绘画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崛起了四位著名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他们以新颖的绘画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并誉画坛。

后世画史有将他们共称为"吴门四家"者,如清初王鉴《染香庵跋画》曰:"成、弘间吴中翰墨甲天下推名家者,惟文、沈、仇、唐诸公,为掩前绝后"。

有誉为"明四家"者,如清沈宗敬《溪山卧游录》评:"文、沈、唐、仇,为明四家"。

沈周和文徵明因绘画源流和艺术追求相近,被认为开创了"吴门画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美术学艺术教育136ART EDUCATION 2012 · 10众所周知,元代是中国的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期,历代文人学者也一直对元代文人画的技法和思想反复研究琢磨,却忽略了明代文人画在中国画坛的作用以及对后代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

其实,明代最为著名的文人画派——吴门画派,追本溯源与元四家可以说同气相求,注重对文人气质的渲染。

笔者试图以吴门画派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吴门画家生活背景、受资助者的影响以及艺术见解与文化修养方面的阐述,剖析其成因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生活背景决定艺术成就吴门画派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孕育下形成的所谓文人集团,当时的苏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直至今日仍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首先,当时活跃的市场经济。

元朝后期统治者极其腐朽,大批画家纷纷举家南迁,苏州开始成为当时绘画的中心。

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自古有着“苏湖熟,天下足”之称,而且所处的地理位置又非常特殊,南宋建都临安,苏州是离京都最近的大城市。

后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南京,苏州又一次成为离京都最近的大城市。

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据载起锚地在太仓浏河,苏州成为“通番”(今称之为对外贸易)的窗口。

永乐迁都后,贯通了京杭大运河,促进南北物资交流,苏州又成为物流中心。

到明中期,商品经济较前代更加活跃,当统治者疲于宫廷内部斗争时,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诞生,表现在江南市镇经济发展,工商业比重逐渐增加,当时的苏州和与之毗邻的松、嘉、湖地区是全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丝织业、冶炼业、珠宝业、造纸业等行业相当兴盛,纺织印染、苏州刺绣、苏州制扇、玉雕、木雕、漆雕等手工业工艺也刺激了吴门绘画艺术有更新更广泛的改革与突破,需以提高绘画艺术水平和壮大绘画人员队伍来与之相适应。

另外,苏州宜居的自然环境,引得各方人士来苏定居,兴建私家园林成为一种时尚。

园林是绘画、建筑、文学艺术的综合体,显然,画师在筑园时有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如吴门四家中,文征明、沈周各自为其园林作画。

凡此种种,经济发展除了为绘画艺术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外,也为画家与作品需求者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另外,各行各业都对吴门画家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画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这些恰恰就为吴门画派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其次,严苛的政治原因也为吴门画派的产生培养了土壤。

明代历代皇帝对艺术的支持也为其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策上经历了由紧趋松的过程。

1368年,洪武帝朱元璋推翻元统治建立明朝。

建国甫定,朱元璋即恢复宋制,建立画院。

从目前看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开国皇帝像他那样重视绘画艺术的。

史料记载,朱元璋常亲临画院,甚至兴之所至还泼墨挥毫画上几笔山水。

到了永乐朱棣时,他作为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苛政仍如其父朱元璋。

宣宗皇帝朱瞻基本身就是个出色的画家,他与明初几位前辈一样崇尚宋人画,“院派”画一统天下,在政治上仍处于禁锢状态。

直到明英宗时,他对政治开始放松,直接的反映就是这时艺术创作开始活跃。

明宪宗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特别是绘画方面,多种绘画风格出现,逐渐取代了“院派”一统天下的局面。

到了明孝宗时,皇帝朱祐樘励精图治、除弊革新,将明朝推向“弘治中兴”。

此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吴门画派终于找到了它产生的政治土壤。

最后,吴门画派的产生还有其文化本身的原因。

在元代后期,苏州即是全国的绘画中心,当时那些出名的画家要么经常来往于苏州,要么就生活在苏州或周边地区,如“元四家”中,黄公望居常熟,倪云林居无锡,吴镇居嘉兴,王蒙先居湖州后迁苏州。

元代末期张士诚在苏州称王,广纳贤士,王蒙等一大批优秀画家投奔张而云集苏州。

因此,苏州人文荟萃,文化基础非常雄厚,尤其绘画艺术的根基很深。

明初建画院,提倡“复宋”,南宋的“院派”风格重登画坛,使得具有元代画风的苏州画坛从此沉寂。

直到明中期(大约在明英宗后),元与明的政治敌对情绪逐渐消失,政治空气逐渐放松,尚未完全泯灭的元画风格在苏州又渐渐复苏,先有宋克、谢缙,继有杜琼、刘珏,以及沈恒(沈周父)、沈贞(沈周伯父)等一批画家,完全师法董源、巨然和“元四家”的画风,他们用笔细密,干墨皴擦,淡墨渲染,创造了以笔情墨趣为主的“文人画”。

虽然博得广大市民阶层拥护与承认,但这种“吴中文人画”艺术还未得到再三锤炼,这些画家创作水平也有局限,力量也偏弱,还不足与当时画坛主流的“院派”“浙派”匹敌。

但不容置疑的是,他们清新雅逸的画风,显示了绘画革新的方向,也为吴门画派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吴门画派的风格与资助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元代山水画呈现飘逸脱俗之意境与当时的赞助者——道家脱离不了关系,道家在文人士大夫中影响极其广泛,他们作为元朝廷体系的一股政治势力,享有很多特权,在保护和发展汉文化尤其是汉代绘画方面居功甚伟。

元代文人绘画体现了对于心灵的关注,赋予了作品一种注重内省的特殊气质,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所在。

道教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顺应自然法则,所以这些文人画家作画时,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

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作品风格的体现,更多的是赞助者的需求。

其实每个朝代画家的画风与当时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南宋宫廷画家的经济支柱者是皇族,而元朝文人即使再隐逸,也需要维生的方法,而他们的赞助者就是道家。

那么明代作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期,其艺术家也需要生存或者说生活,他们的赞助者就是当时的大商人、大地主,作为明代文人画代表的吴门画派更是其重要的支持对象,因此,宋之后宫廷机构和宗教在赞助中的作用已经微不足道,而经济繁荣的城市中的富商和官僚则扮演着赞助者的角色。

在宋朝之后,随着朝廷考试制度的日益开放和商人阶层地位的上升,涌现出了各种功能不同的重要城市,如政治中心的北京、经济中心吴门画派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李启色【内容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明代中叶吴门画派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及其影响。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作为文人画代表,其影响极为深远。

而这与其生活背景以及他们的社会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客观的或者主观的活动直接影响到他们作品的风格,并且影响后世画家。

【关键词】技法 资助者 吴门画派 影响美术学137艺术教育ART EDUCATION 2012 · 10的苏州,还有徽州、扬州、南京等。

这些大城市吸引着画家们前往,商人们则趁此机会担当赞助者的角色,负责提供住宿、资金,为画家作品寻找出路,扩大画家的声名。

此外,商人们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画家们的画风产生着重要影响,即要求画家的作品必须符合自己的口味。

在官僚方面,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进步,官僚通过剥削获取了大量财富,成为了富贵之家,具备了绘画的经济基础,从而能够收罗绘画作品,利用闲暇通过绘画来满足自己的兴趣所需。

因此,官僚和商人一道成为了私家绘画艺术赞助的力量。

仇英从一个“画匠”而成为“吴门四大家”之一,除了自己的绘画才华外,与当时一批文人书画家、官吏、收藏家多有交往也不无关系。

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家族、无锡大收藏家华云、苏州收藏家陈官、昆山收藏家周六观等人都是他重要的艺术“赞助人”或“定件人”。

就连名气在仇英之前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也有庞大的赞助机构或者赞助人。

明代赞助者较宋元赞助者不同,在于明代长期实行的抑商政策,这种政策使得拥资万千的大商人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而文化人的地位要远远高于有财富的大商人,在这种社会现象的刺激下,为了保住和扩大经商的利益,通过捐输、接驾等途径获得某种特殊地位寻求官府的保护,珍宝古玩、名人字画就成为高雅的使者。

史料记载,奸相严嵩“初入仕而贫”,在身居高位的二三十年间,却富甲天下,严嵩被抄家后,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历代名家书画就有3558件,仅吴门画派的字画就达40余幅。

宦官在明代也是有权有势之辈,其贪婪之心比之官僚有过之而无不及。

名家墨迹遁入豪门,既有权贵对大商人、大地主的勒索,又不乏商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惜重金购买名家字画作为人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明代书画市场的发展,也为当时的画家尤其是吴门画派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支柱。

明代因为文人地位的重要性,更多的大商人、大地主或是为附庸风雅、或是自身喜欢艺术,不断收购字画古玩,并成为了明代主要的私家艺术赞助人,民间收藏一跃而超越了官方典藏,成为艺术市场的主导力量。

这种情形下,明代大量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收藏家,他们不但藏书,更收藏字画。

江浙地区的书画家和收藏家的地域分布呈现出相当一致的现象,徐沁在《明画录》中收录画家约800人,江苏约占370人,其中苏州就达到150席。

明代苏州画家多,收藏家也最多,史料记载当时藏家大约有107人,江浙一带有87人,苏州就占有46席。

其实,在当时,文征明父子、沈周、唐寅、祝允明不仅是画家也是藏家,一人身兼几任。

这样庞大的收藏群体和画家群体是前所未有的。

收藏家与画家结缘,不仅能出售自己的作品养藏,用售画的收入来丰富自己的藏品,而画家往往也具有较丰富的书画鉴别能力,常常能成为藏家中的佼佼者。

在明代,有一个现象尤其要注意,历代文人士大夫共通的地方在于隐逸,而隐逸在明代苏州的体现就是苏州园林的大兴,即所谓“大隐隐于市”。

这些园林的主人大多都是退隐的官宦或者富豪,抑或是文人士大夫,他们大兴园林,过起了大隐隐于市的滋润日子。

我们至今所看到的苏州园林基本是外观极其朴素,但内部陈设十分考究,随意中见雅致,精巧中见意境,凸显园林主人当时的一种雅致恬淡的悠闲生活状态。

这些园林处处少不了名家书画的装点,且一年四季都要更换,而当时这些园林主人以吴门画派的书画作品装点为其荣耀,自然酬金不菲。

三、吴门画派对后世的影响吴门画派延续元四家的风格,以清高的人格精神为至高境界,也因此,后代深受吴门画派的影响。

许多画家接受良好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才气迸发的豪情,在创作思想上,主张绘画直抒胸臆,强调作品意境的构造和笔墨趣味的简洁,重视艺术形式的审美意味,形成了雅致、清新、秀丽、明快的绘画风格。

这些都是继承了宋元文人画的传统,并在变化了的时代条件下,加以更新和发展。

笔者通过对吴门画派画风的研究,对其影响总结如下:第一,使得文人画达到了极致,为之后文人画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吴门画派作为历史上出现的一个艺术流派,和其他艺术流派的产生一样,吴派的出现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环境、风俗等有密切关联。

其开拓者王绂、杜琼、刘珏、陈汝言、沈良琛等人,他们继承元代赵孟頫和“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的文人画的传统,并将文人画的衣钵,通过父子、师生、亲友关系的渠道,递接传授,这是当时乃至现在都是最为直接且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

到明成化至嘉靖时期,吴派的炽盛时期集中在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所谓吴门画派,应该说吴派的勃兴和其取得的成就,既开启了明一代绘画的新风,又给了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